第六章
战后国际金融与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飞
速发展, 各国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与此相
联系的国际货币支付的经常发生, 再加上脱离实际
经济活动的金融交易的迅猛增加, 使得外汇市场的
重要性日益显著 。 由于汇率变化对国内经济和国际
经济的重大影响, 因此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经济
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
一、外汇的概念
我国 1996年 1月 29日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汇管理条例, ( 1997年 1月 14日修订 ) 第三条对外汇
作了如下的规定:, 本条例所称外汇, 是指下列以外
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 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 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
储蓄凭证等;
?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
等;
?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 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的特征
? 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
? 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 ;
? 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较充分的可兑性;
? 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
三、汇率的定义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一国
货币的对外价值。为了表示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
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
定的标准不同,因而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汇率标价
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四、汇率的标价法
? 直接标价法
又称价格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
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某日 RMB USD1=RMB8.2775
次日 RMB USD1=RMB8.2770↘
(汇率升高,币值降低)
? 间接标价法
数量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即用本国货币
为标准,折成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变动方向与
币值方向一致。
某日 USD汇率 USD1=JAN110
两周后 USD1= JAN105↘
USD贬值 (同例)
五、汇率的分类
? 固定汇率,指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仅限定在一
定的幅度内。当汇率的波动超出规定的界限,中央
银行有义务进行干预与维持。金本位制下,汇率可
在黄金输送点的界限内波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在铸币平价上下 1%的幅度内波动。
?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不使本币汇率固定,而
由市场供求关系自由调节其浮动幅度。外汇市场上,
如果外币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如
果外币需求大于供给,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多数国家采用了浮
动汇率制。
六、汇率的决定
? 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
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
? 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
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
? 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至于尚未
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固定借贷则不会影响当前
的外汇供求。
(一)国际借贷论
英国学者乔治 ·葛逊 ( George Joachin Goschen,1831-
1907), 毕业于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 任英格兰银行董
事, 后任财政大臣, 海军大臣等职 。 于 1861年在其著作
,外汇理论, 中系统提出了国际借贷论 。
(二)汇兑心理论
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 ( A,Aftalion) 在其 1927年出
版的, 货币, 价格与外汇, ( Monnaie,Prix,et Change)
一书中系统提出了汇兑心理论 。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 除了需要购买外国商品
之外, 还有满足支付, 投资, 外汇投机, 资本外逃等需
要, 这种外国货币所带来的效用构成了其价值基础 。
因此, 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
所作的主观评价, 即外币价值的高低是以人们主观评价
中边际效用的大小为转移的 。 外汇的边际效用递减, 而
购买外汇的边际成本递增, 市场上的外汇汇率取决于外
汇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之比 。
(三)购买力平价论
? 一个国家的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具有对
一般商品的购买力。提供货币,实质上是对外提供购
买力。应根据购买力相等的原则来决定两国货币的汇
率。
?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某一时点上两国间货币的汇率
决定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一价定律”。
? 相对购买力平价发展了前者的思想,把汇率在一段时
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
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瑞典学者古斯塔夫 ·卡塞尔 ( Gustav Cassel) 在其
1922 年出版的, 一九一四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
( 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 一书中系
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论 (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 PPP或 3P理论 。 其要点如下:
(四)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 保罗 ·艾因齐格等经济学家认为:
在资本自由流动且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远期
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并且
低利率国货币的远期差价表现为升水, 高利率国货币的
远期差价表现为贴水, 远期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等于两国
利率之差 。
套利时, 为了不承担外汇风险, 同时在外汇市场上
进行抛补 。 结果, 低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贬值, 期汇汇
率升值, 而高利率货币则相反 。 随着抛补进行, 远期差
价就会不断扩大, 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
此时抛补停止, 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平价成立 。
(五)货币论
美国的货币学派将其基本分析框架推广到了汇率的
研究方面, 由此形成了货币论 。 该理论的特点是强调货
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 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
对价格, 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
按照这种理论, 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决定,
当货币存量与货币需求相一致时, 汇率就达到均衡 。 如
果一国货币存量超过货币需求, 价格水平就趋于上升,
其汇率必然下跌 。 如果一国实际国民收入上升, 就会出
现超额货币需求, 若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 则价格相对
下降, 这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 。 另外, 当两国的货币
存量以及货币需求都发生变动时, 则须比较其增减速度 。
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
国际金融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狭义的国际金融
市场就是指国际间长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 。 广义的国际
金融市场是指国际间进行资金融通, 证券买卖以及有关
部门金融业务的交易, 包括货币市场, 外汇市场, 证券
市场, 黄金市场 。
(一)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也称短期资金市场 。 主要指融资期限
在 1年以内的资金交易, 其中既包括有形市场, 也包括
无形市场 。
货币市场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借贷期限, 流动性强;
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
其主要金融工具为国库券, 商业票据, 银行承兑汇
票和大额可转让存单 。
(二)国际外汇市场
国际外汇市场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相互兑换
的效易场所, 即包括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互兑换,
也包括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的相互兑换 。
外汇市场是中央银行调节汇率, 商业银行进行外汇
交易, 以及外汇投资者或投机者活动的场所 。
目前主要外汇市场包括伦敦外汇市场, 纽约外汇市
场, 东京外汇市场, 苏黎世外汇市场, 新加坡外汇市场,
香港外汇市场和巴黎外汇市场等 。
(三)国际证券市场
国际证券市场是主要的长期资本市场, 一般包括股
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种 。 与其他国际金融市场不同, 它
一般从属于国内证券市场 。
国际证券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政府, 金融机构, 证
券商, 公司和企业及居民个人等 。 不论从市场调剂, 技
术和资金条件看, 国际证券市场一般只有在发达国家才
能发展起来 。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证券市场有美国证券市场,
英国证券市场, 德国证券市场, 法国证券市场, 日本证
券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 澳大利亚证券市场, 新加坡证
券市场和韩国证券市场等 。
(四)国际黄金市场
国际黄金市场是指集中进行国际间黄金买卖的交易
场所 。 在世界经济已脱离金本位制以后, 黄金在世界经
济生活中仍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
黄金不仅可以依然充当国际经济往来中的最后支付
手段和最重要的价值储藏手段, 同时还是工业生产和珍
贵艺术品的重要原料 。 由于黄金本身的特殊性, 国际黄
金市场上的黄金交易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一种商品来
交易的国际贸易性质;二是作为一种世界货币来交易的
国际金融性质 。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黄金市场包括伦敦黄金市场, 苏
黎世黄金市场, 纽约黄金市场, 香港黄金市场和新加坡
黄金市场 。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
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 一 ) 国际全融市场一体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按照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设计, 1999年统一货币
欧元开始启动, 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欧洲货币联盟
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代 。 欧元的崛起与发展, 一则说
明了区域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二则说明了三
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新体系开始建立了起来, 从而会引起
货币资产趋同性增强, 使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更加
明显 。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技术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现代化, 是过去 20多年来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
的电子产品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 金融市场的效率得到
了成倍的提高 。 电子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国际金融
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必将会进一步得到提
高 。
(三)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
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就扩张速度而
言已大大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这使得货币资本的
运动脱离实质的经济生产话动的现象日益显著, 意即金
融市场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 。 市场供求, 价格, 资本的
移动等受非经济因羹的影响日益增大, 这种情况产生的
一个最直接后果便是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大大
增加 。
(四)国际全融市场监管的全球性协调与合
作将会得到加强
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技术的不断发展, 资本往
来的无国界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加大了国际金
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 其结果是发生大规模危机的机制和
环境仍存在, 因此今后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的可能性
仍很大 。 但也正基于这种原因与趋势, 国际社会对国际
金融市场的运作已引起高度的重视 。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间货币关系的综合,
它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 资金流动及债权
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 。 国际货币体系
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本位货币的
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二是汇率制度的
确定;三是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
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
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为 1870年到 1914年的金本
位时期;第二个时期为 1945年到 1973年布雷顿森林
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第三个时期是 1976年牙买
加协议以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时期 。
一,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及其类型
所谓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
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而本位货币就是指一国货币制
度的基准货币而言 。 金本位制对近代国际贸易和金融
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依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标
准, 金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
汇兑本位制;而这三种类型就是金本位制的历史演变
过程 。
1,金币本位制
?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
它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
一定的比价;
?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否可以按本币的含金量
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
?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手段的权
利;
?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是用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 。 其理想的情
况, 是纯粹金本位制度 。 它的主要内容是:
因此可以将这种货币制度总结为:自由铸造, 自
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
2,金块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 世界各国先后停止金本
位的实行 。 而大战一结束, 各国相继恢复金本位制,
但这时恢复的并不是原来的金币本位制, 而是金块本
位制 。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货币单位仍有法定的含金量,
政府在规定的价格下, 可以无限地买卖金条或金块,
人们仍可以自由地买卖和贮藏黄金, 但金币已经停止
铸造和流通, 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工具 。
3,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还有一种与金块本位制同时
盛行的货币制度, 就是金汇兑本位制 。 这是以黄金与
黄金外汇 ( 即实施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
汇 ), 作为中央银行的发行准备, 并允许以一定价格
买卖黄金外汇 ( 即银行券和黄金外汇的兑换 ) 的制度 。
因此, 这是一种间接使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本位制度 。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并不直接与黄金
挂钩, 而是通过他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 即本国货
币可以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另一种采用金
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 。
(二)国际 金本位制 的特点
?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 各国货币汇率由他们的含金量比例所决定;
?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
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
成本降低,继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对外收支
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之亦然。
国际金本位制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制度, 有其自身
的特点 。 这些特点表现在: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
? 保持汇率稳定;
?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 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国际金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 国际间流通的货币量受到黄金的限制;
?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 国际收支逆差因金币的大量外流,对国内经济影响
巨大,甚至造成经济衰退。
虽然 国际金本位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
它的缺陷也十分明显: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 三十年代的国际货币关系一
片混乱: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 各国外汇汇率极端
不稳, 外汇管制普遍加强, 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矛盾和
斗争也日趋激烈 。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 创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已迫在眉睫 。 这个新的国
际货币制度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了一次有 44个国家参加的,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简称, 布雷顿森林会议, 。 会议上通过了,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协定, 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一般
将这两个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设立了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国际组织 。 这次
会议确定的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被称
为布雷顿森里体系 。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缩写为 IMF);
? 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
元 — 黄金本位制;
? IMF规定了各国货币汇价的波动幅度,即各国货币
兑美元的比价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 1%的幅度内
波动;
? 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
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 IMF协定第 8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
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
上实行多边支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也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但它与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有其相似的地方, 也
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
1,相似之处
? 都规定了货币平价;
? 都规定了汇率波动的幅度;
? 国际储备资产相似。
它与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的相似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2,不同之处
? 国际准备金中黄金与美元并重,而不是黄金;
? 战前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除英镑外,还
有美元和法国法郎,而战后美元却是唯一的主要储
备资产;
? 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但战后美国
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黄金,而不允许
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 战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没有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维持
秩序,而战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之成为
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有着
极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 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
局面;
?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 布雷顿森林体系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
?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
付体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基金组织
的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
缓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问题,有利于世界
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1,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
2,是一种不平等基础上建立的制度
? 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的地位,可以大量创造派
生存款,以此对外发放贷款或投资,控制其它国家,
并获取高额的利息收入;
? 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国
际金融中心的作用,谋取巨额利润收入,巩固美元
的霸权;
? 由于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国可以通过其纸币的发行
而不动用黄金,对外直接进行支付,以搜取其急需
的初级产品以其它原料产品满足其生产和对外扩张
的需要;
? 美国还可以通过发行美元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向世
界其他国家转嫁通货膨胀。
3,是一个非常虚弱的国际货币制度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货币制度,在基
准货币国家美国和各个依附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牵
连的危险性;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是没有办法解决, 特里
芬难题,,即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是
出现顺差还是出现逆差,都会给这一国际货币体系
带来困难。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货币制度是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制度, 因此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其
变动, 对这个制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 战后,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几次重大改革, 都与美元的变动有着
密切的联系 。 要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过程, 必
须了解战后美元变化的情况 。
1,从美元荒、美元过剩到美元危机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初期, 欧洲各资本主义主
要国家正经历着生产停滞, 物质和资金短缺, 需要从
美国进口各种商品, 但又缺乏美元来支付 。 这种缺乏
美元的现象被称为, 美元荒, 。
但是从 50年代中期起, 西欧逐渐从战争破坏中恢复
起来, 而美国由于朝鲜战争而经济实力锐减, 美国的
国际收支逐渐从顺差变为逆差 。 随着美元和黄金大量
地从美国流出, 世界市场上出现了美元充斥和泛滥的
现象, 就形成了所谓的, 美元过剩, 。
60年代以后, 美国始终无法扭转的国际收支逆差,
使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每况愈下, 最终在 1960年爆发
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
2,拯救美元危机措施未能奏效
? 稳定黄金价格;
? 签署巴塞尔协议;
? 建立黄金总库;
? 达成“借款总安排”协议;
? 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 黄金双价制;
?,特别提款权”的创设
? 签署斯密斯协议
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爆发不仅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
信誉, 而且是亚欧各国的外汇市场受到了冲击 。 为了
挽救美元的颓势, 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美国联合欧洲
各主要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
三,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关系动荡混
乱,美元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出现国际储备多元化状
况,许多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剧烈波动,全球
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各国都在探寻国际货
币制度改革新方案。 1976年 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都期敦
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 4月,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
二次修正案,,从而逐渐形成“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牙买加协议, 涉及黄金, 汇率制度, 扩大基金组
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以及增加会员国在基金
组织的份额问题 。 它不仅对第二次修正, 国际货币基
金协定, 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形成目前国际货币金融
关系的格局有一定的作用 。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增加 IMF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
增加基金组织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由原来的
292亿特别提权款单位,增加了 33.6%。各会员国应
缴份额所占的比重也有所改变,主要是 OPEC国家的
比重提高一倍,由 5%增加到 10%,其它发展中国家
维持不变,主要西方国家除前西德和日本略增外,都
有新降低。
2,黄金非货币化
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使黄金与货币相
分离,让黄金成为单纯的商品。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
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会员国这间及会员国与
IMF之间须用黄金支付的义务。黄金储备占世界各国
国际储备总额的比重由 1950年的 69.3%,降为 1992年
的 4.47%。
3,浮动汇率合法化
强调汇率体系的灵活性,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会
员国可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但各国的汇率政策应受基
金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IMF要求各国稳定国内的经济
以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尽力缩小波动幅度,使汇率
符合各国长期基本情况,不准会员国操纵汇率来阻止
对国际收支进行有效的调节或获取不公平的竞争利益。
协议还规定,将来世界经济出现稳定局面后,仍恢复
稳定的但可调整的汇率制。
4,关于储备资产
协议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和各
国货币定值的标准,以及进行国际借贷之用。特制提
款权是 IMF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代表成
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
1969年 9月解决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而决定采用。成
员国分配的 SDR可通过 IMF提取外汇,故而同黄金、
外汇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国际储备(故又称“纸黄
金”),可用于政府间结算、偿付国际收支逆差,但
不能直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于贸易和非贸易结算。
SDR由 IMF根据各会员国上年年底缴纳份额余额的比
例进行分配。
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以出售黄金所
得的收入设立“信托资金”,以优惠的条件资助持续
发生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放松贷款条件,延长
偿还期限。同时,IMF扩大信用贷款部分的总额,由
占会员国份额的 100%增加到 145%,并放宽“出口波
动补偿贷款”的额度,由占份额的 50%提高到 75%。
(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国际储
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
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虽能在储备货币中居首位,但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在削弱。德国马克与日元以及
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等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加
强。各国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
家货币的汇率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
国家采取钉信汇率制度;还有国家采取其它形式的管
理浮动。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通过汇率机制、利率
机制等多元化的调节机制进行调节的。
1,国际储备多元化
? 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 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的储备作用正在不断
加强;
? 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继续下降。
由于特别提款权本位难以建立,美元本位又难以
维持,国际储备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形成了目前多
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2,浮动汇率开始居主导地位
牙买加协定确认各国可以自由作出汇率方面的安
排,从而进入浮动汇率制时代。所谓浮动汇率制,就
是一国货币对外不再规定黄金平价,不再规定汇率波
动的上下限,该国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水平
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听任外汇市场随外汇的供求
情况自由波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上下浮动
是外汇市场上经常发生的现象、汇率下浮就是货币贬
值、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
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在牙买加货币体系的条件下,各国通过汇率机
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动用国际储备资产以
及国际金融机构的协调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从
而出现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多样化。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自从 1976年 7月牙买加体系开始形成至今已有近
三十年了,目前仍然没有看出这个体系将在近几年内
发生重大改革的迹象,说明牙买加体系运行基本正常。
因此,评价这一货币体系的功过是非,首先应该肯定
它的积极作用。
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 该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基准通货国
家与附属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了, 特里芬难题, ;
? 该体系比较灵活的混合汇率体制,能够灵敏地反
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有利于国际经济运转和
世界经济的发展;
? 该体系采取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调节
国际收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
体系调节机制的困难。
2,牙买加体系的消极影响
? 该体系所呈现的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
而多元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
本身便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 在该体系下,主要工业国家全都采用浮动汇率制,
汇率波动频繁而剧烈;
?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和改革
进一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合理而稳定的国
际货币新秩序,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事实
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
前就已开始。目前所实行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以及
与此相联系的浮动汇率制,即牙买加货币体系,是由
各国现实利害冲突、妥协而导致的一种很不稳定的国
际货币体系,仍是布雷顿体系瓦解后,改革之中的货
币体系。各国已一致认识到,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汇率确定的基础要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宜
过大;其次,国际储备要适度;第三,要有一个统一
的机构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以此标准来衡量,现
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
? 国际储备多元化;
? 浮动汇率长期化;
? 国际收支问题严重化。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自牙买加体系形成以来,国际信贷和外汇交易等
“象征经济”已经脱离“实务经济”而急剧增大,国
际资本大量流动,主要汇率剧烈波动,这些对世界经
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都不利的。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发
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国际收支不平衡
也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从根本改革现行的国际货
币制度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当前体系下,加强国际合
作,稳定金融,维持国际货币秩序,所以国际间的协
调和合作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实际上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货币改革的方案和建议
就层出不穷,以下介绍几种有重大影响的方案:
1,国际商品储备货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汇率的异常波动,以
及国际清偿力的过度膨胀,其根源在于货币的信用化,
因此部分经济学家提出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
货币,呼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新国际
货币单位,人们可以用一组基本商品,例如钢、铜、
煤、木材和小麦作为货币基础来发行货币,金融机构
发行组合商品货币来替代信用货币,将使货币从根本
上丧失信用特征,而成为一种以实物资本为抵押的价
值货币,以求达到稳定币值并进而稳定国际商品储备
货币的目的。
2,特里芬的, 2000年的国际货币制度,
特里芬教授在, 2000年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文中
提出了这一设想。特里芬认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根
本出路在于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并在此
基础上创立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不应由黄金、
其他贵金属和任何国家的货币来充当。特里芬建议目
前各国应将其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上交
IMF保管,IMF将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清算机构。如
果 IMF或其他类似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将所有的国家都
吸收为成员国,那么国际间的支付活动就反映为 IMF
的不同成员国家储备存款账户额行增减。 IMF所持的
国际储备总量应由各国共同决定,并按世界贸易和生
产发展的需要加以调整。储备的创造可以通过对会员
国放款,介入各国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或定期分
配新的储备提款权来实现。
3,库珀“单一通货制”
哈佛大学教授库珀于 1984年提出,今后国际货币
体系的改革方向应该是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统一
的货币体系,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并建立一个统一
的货币发行银行。具体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先在主要工业国家实行汇率目标区;
第二步,在 2010年前后实现由美、日、欧三方组成
的单一货币制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世界各国在内
的单一货币制度。
4,10国集团报告
? IMF协定中所体现的现行货币体系的基本结构是健
全的,没有必要进行重大改革,只是要改善 IMF的
监督作用;
? 特别提款权是今后长期的国际储备是必要的,对今
后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应该进行全
面检查;
? 支持 IMF向国际收支有困难的成员提供资助。
1984年 10国集团代表向 IMF提交了一份“国际货
币体系的运行”的报告。报告认为:
5,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方案
? 发展中国家应以平等地位参加关于货币体系改革的谈判;
? 建立一种灵活而足够稳定的汇率制度;
? 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使国际清偿能力通过真正
的国际集体行动来创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
要求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
? 在特别提款权的创造和发展援助之间建立联系,
以增加实际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 增加 IMF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曾提出一
些积极的建议和方案,主要有 24国“蓝皮书”计划、
勃兰特报告等。这些方案中,发展中国家一般的改革
要求是:
6,设立汇率目标区
这是近 10年来有关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
方案,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
员约翰 ·威廉森。所谓汇率目标区是指有关国家的货
币当局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制定出一个
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并加以维持。 1983年,威廉森
和伯格斯坦共同提出了设立目标汇率区,使实际汇率
对基本汇率的偏离幅度不超过 10%的建议。此后威廉
森又对设立汇率目标区的设想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
于 1987年与米勒一起提出了汇率目标区的行动计划。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随着生产的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
系日益加强,这就要求发达国家不仅在它们之间而且
与发展中国家都要加强国际合作,协调节器宏观经济
政策,建立一种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于南北双
方对于国际货币改革问题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始
终未能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发达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
现状的评价及前途的估计反映在 10国集团代表提交的
一份“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的报告上;发展中家的
立场反映在 1984年 24国集团的报告上。这两份报告表
明了一些重大的分歧点。
1,对现行货币体系的评价
发达国家认为现行货币体系基本上还是有效的,
只需进行一些局部的修改,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改
革。发展中国家则因汇率频繁波动和债务危机,认为
现行体制缺乏对付整个国际金融危机的金融实力和执
行手段,要求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
2,关于国际清偿能力
发达国家认为在各国主要靠借入储备的体制中,
特别提款权对于满足长期的全球储备需要仍是有用的。
现在国际清偿力充足,勿需进行重大改革。发展中国
家则认为国际清偿力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基金组织
应通过更加有效的创设和分配特别提款权来满期足世
界清偿能力的需要。分配特别提款权的主要目的是满
足日益增长的世界需要和使非储备国家不通过国际收
支盈余而获得储备,从而促使实际资源流入发展中国
家。
3,关于汇率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现行汇率制度在世界经济十分动荡、
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形下,能促进国际收支的调
节,维持自由贸易和支付,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的推
行。但也承认它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充分促进各
国的政策协调,造成汇率大幅度波动,外汇投机增加
等。发展中国家则指出汇率制度需要向相对稳定的方
向改进,减轻汇率波动对它们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倾
向于以建立促进各国政策协调的汇率目标区的方式来
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
4,关于货币基金组织
发达国家认为一旦债务国恢复正常的债信情况,
IMF就应恢复其传统的作用,只对国际收支困难的会
员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资金的长期使用会损害 IMF贷
款的周转性质和 IMF的融通能力。提出 IMF要以对称
和平等的方式,基本上用磋商说服的方法来进行监督。
发展中国家认为 IMF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运行要起主
导作用,对短期性收支不平衡,IMF要延长贷款期限
增加贷款数额,从需求紧缩转向增长导向的结构调整。
另外,发展中国家提出 IMF要制定施加压力的程度,
以便监督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不仅监督汇率政策,
还是监督国际收支的调节。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展望
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倾向于进一步推进金融自
由化和国际货币合作,但对资本流动的过度干预和对
穷国债务减免的兴趣并不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
体系改革的要求在于降低汇率波动、增强自身清偿力、
强调危机损失的全球分摊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自从 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
币体系一直在“无制度”中运行。目前以美元代行世
界货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领域拥有强大的
发言权,这的确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对防范货币危机
不利,但迄今为止,尚无可以取代旧金融体系的,更
为公正、稳健和完整的新世纪金融体系的框架,但区
域货币一体化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陶季侃等:, 世界经济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第 4版;
2.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 1版;
3.庄宗明:, 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
1版;
4.庄启善:, 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 1版;
5.李崇淮等:, 西方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第 1版 ;
6.刘思跃等:, 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第 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