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 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影响 。 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 是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 这次科技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 国际经济关系都
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
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 即人们在认识
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
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 即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 1543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标志
?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 18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 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 19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
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
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革命
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
变革:
? 1945 —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
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 1955 —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 1965 — 1975,以 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 1975 —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 1985 —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
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
多新的特点:
?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方面;
?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密不可分;
?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干预。
四、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原因
战后科技革命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对高额利润的争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科学
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 科技力量的壮大和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关键,而
教育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掌握科学知识和
出现大批科技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手段的现代化有助
于科技革命的发生;
? 各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增加为战后科技革命提供
了重要条件;
? 战争、军备竞赛以及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
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
使一批高、精、尖技术的产生;
? 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对科
技革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
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
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的转变反映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变化;产业结构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科学
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二,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转换
二战后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但提高
了社会生产力,而且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走向高级
化。
下面,我们来介绍科技革命对不同国家产业结
构转变的影响。
(一)三次产业的分类
现在世界各国通常把各种不同产业划分为三
大类:
?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它是人
类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和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物
质生产部门;
? 第三产业范围广泛,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
的其他行业。
(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
产值和就业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发展
重点经过了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
业的转换过程。
在图 6.2.1和图 6.2.2中,我们将以美、英、日、
德、法等五个主要发达国家为例对这一转换过程
进行说明。
图 8.2.1 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 GDP构成变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50 1970 199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图 8.2.2 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 就业人口 构成变化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950 1970 199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总的来说
与发达国家的变化是一致的,即第一产业的产值
和就业人口比重缓慢下降;第二产业由上升转为
下降;第三产业则持续上升。不同的是,发展中
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普遍高于发
达国家,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一般低于发达国家。
图 8.2.3 部分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 GDP构成变化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1950 1970 199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图 8.2.4 部分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 就业人口 构成变化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950 1970 199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四)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
发展及其在各次产业中广泛应用,不仅使三次产
业之间日益相互融合,而且使整个产业结构出现
了软化趋势。所谓的, 农业产业化,,, 经济服
务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软化,
正是这种趋势的形象概括。
1,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第一产业加快了同第二、第
三产业的融合,出现了农业产业化趋势。
?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打破传统的农业与加工业、
服务业相分离状态的基础上,依靠土地资源,面
向国内外市场,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
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销
售、服务一体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
体系。
2,随着科技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加快了相
互融合的进程。这种融合突出表现为第三产业向
第二产业各个领域的渗透。
3,随着科技进步,第三产业内部的知识和技术投入
不断增加,不仅使原有的服务项目实现了自动化
和信息化,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兴服务部门,如计
算机服务、信息咨询、数据处理和互联网络等。
4,随着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以信
息和知识为主体的, 第四产业, 。
三,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因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都经历了一个从第一产业
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的
过程。产业内部也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
集型再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转换过程。这种规
律性变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点:
? 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起着推动作用。科学
技术主要是从供给方面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
它一方面不断创造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另一方面
同时对过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技术改造。
? 需求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随
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投资结构和消
费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
个产业部门需要根据这种变化组织产品生产和服
务提供。
?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制约作用。科技的进
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
构。一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既是产业结构
变化的结构,又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 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国
际分工只能给产业结构变化提供客观基础和可能
条件,而究竟要使三次产业建立怎样的比例关系,
根据这一比例关系重点发展哪些战略产业,还需
要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产业政策引导才能达到。
四,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
兴起,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
化,推动许多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
经济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
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兴起
? 信息技术的兴起
信息技术的兴起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场
技术革命。这三次技术革命分别为:
? 数字化革命
? 全球电话网主干线开始使用光导纤维
? 计算机成本大幅度下降
? 信息产业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信息产业也就应
运而生。所谓, 信息产业, 是指现代信息设备生
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采集、储存、
传递、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现代信息产业
按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 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为主要内容的信
息技术产业;
? 利用电子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提供服务的信息服
务业。
(二)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
革命,不仅对传统的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冲击,
引起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而且
对世界经济其他各个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这
些影响主要有:
? 加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主要表现为:
? 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已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 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 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 促进国际贸易的信息化
所谓国际贸易的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信息产品
和信息服务日益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使
国际贸易结构、贸易形式和贸易结算实现电子信
息化。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具体表现为:
?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加,
从而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 信息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国际贸易交换方式走向电子化。
? 国际金融关系的信息化
国际金融关系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流动资金与信
息联系更加密切,以及资金流动方式的电子化和
金融机构经营的国际化。
? 银行纷纷上网;
? 银行业务国际网络化;
? 虚拟银行成为现实;
? 电子货币时代来临。
? 跨国公司经营业务的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国际化,跨国公
司可以把它们的研究开发、加工基地、销售部门、
财务管理乃至领导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个部
门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跨国公司经营业务的信息
化主要表现为:
? 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于信息产业;
? 跨国公司纷纷建立内部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的其他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对传统的国际关系起着重大作用,
而且对世界经济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主要有:
? 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 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不平衡且竞争加剧。
第三节
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
推动作用,引起了经济结构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的巨大变化。
? 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战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左右是通
过科学技术实现的;
? 战后的科技革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
促使了生产过程中原料、能源和时间的节约。
? 科技革命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引起了
各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 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大
幅度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也有所缩小,第三产
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
由于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高技
术产业,主要表现在智能方面,因此可以将其称
为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这是战后科技革命引起
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
? 就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战后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在新技术产业部门
中就业的人数,以及适应战后科技发展要求的知
识型就业人数相应增加,而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
就业人数相对减少。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对新增劳动力的文
化水平和专业训练要求较高,致使一些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无法就业,直接导致了结构性
失业。
? 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
企业结构变化主要指企业内部分工和企业规模的
变化。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分工向专
业化、单一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厂生产、统一组
装的生产体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战后企业规模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小
企业数目增加很快。
产品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产品由, 重、厚、长、大,
向, 轻、薄、短、小, 转变。
? 生产力地区配置的变化
生产力地区配置历来遵循以下一些重要原则:生
产与原料资源相结合;生产与运输相结合;生产
与消费相结合;生产与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与
盈利相结合。
但是,对于在科学技术推动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
技术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结
合,对资源、运输等各项的要求逐渐退居次要地
位,只有技术才是决定性因素。
? 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的变化
管理科学化是战后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战后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职能变化
已远不限于过去的劳动分工,流水作业线或泰罗
制等内容,而是涉及到整个管理科学化的全部问
题。
从宏观来说,就是要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应用于管理;从微观来说,就是使企业的生产、
办公、财务、销售、工资等实现管理自动化。
? 教育的变化
教育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显著提高,是同战后经
济结构改变密切相关的。发达的教育是战后科技
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战后科技革命也推
定了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
国都扩大投资来发展教育。此外,在科技革命的
影响下,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及其结构也都
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战后科技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 城市和乡村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城乡一体化
和乡村的边缘化;
?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一个显著
的变化是脑力劳动者比例的上升;
? 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些新现象,如中产阶级的膨胀
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引起
各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还促进了国家之间、
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深和发展,但随着发展不
平衡的加剧,各种矛盾也在发展。总的来说,科
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加剧
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导致科技领
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
? 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
? 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和投资国际化以及相应的跨
国公司的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不仅使生产和投资广泛采取跨国公
司的形式,而且引起了生产和投资的地区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因素,生产和
投资主要取决于高新技术和工业化水平。相应地,
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体。
?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
和贸易方向的变化
从国际贸易的增长来看,战后出现了两个方面的
新情况:一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 GDP增长速
度;二是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
从国际贸易结构来看,战后出现了二个方面的新
情况:一是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二是
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来看,战后科技革命
导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 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和国际间劳
务合作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经
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各类科技人员在国际
间不同方向的流动。
科技进步为国际劳务合作创造了一切必要的物质
技术条件,而国际劳务合作在经济国际化和全球
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科技革命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
素后,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经济实力的升
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
技术越先进,经济发展水平必然越高;科学技术
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必然相对落后。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
大差距,在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明中,我们
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部分:
?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其他国家在科技方面加快了追赶美国的步伐,
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美国虽然在科技和经济上
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但地位相对于 50年代初期
有很大下降。
在追赶美国先进技术的国家中,日本是走在最前
列的国家;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战后科技
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发展也很快,成为新兴的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
? 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除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
间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差距,而能否利用战后的
科技成果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中,凡是积极对外开放,引进科技
成果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国家
经济面貌的改变也比较迅速,从而出现了一批新
兴的工业化国家。
? 科技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
由于科技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
此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摩擦和争夺在很大
程度上是通过科技领域表现出来的,科技领域的
竞争和争夺也日趋激烈。
科技竞争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展开、而且同时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
? 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领域的争夺
美国为了保持其在科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在
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重点开发与市场竞争密切
相关的应用技术;
日本为了赶上并超过美国,在继续发展应用与开
发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基础研究;
西欧虽然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应用
与开发却相对落后,因此西欧国家制定了很多政
策对应用研究进行扶植。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竞争
发展中国家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发达国家不
愿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
家在科技领域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
兴工业化国家一方面对传统技术和引进技术进行
改造,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但
是,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实力相对薄
弱,并且分化现象在加剧。
参考文献
1,陶季侃, 姜春明:, 世界经济概论,,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2,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
3,季铸:, 世界经济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4,李琮:, 世界经济学新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
5,郭吴新等:, 世界经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