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过程不会中止,它正在
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
经济格局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呈现出新
的特点和趋势。本章主要从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
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演进的进
程以及近期世界经济发展中影响基本格局的几种
重要趋势等方面考察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
重大经济政治变化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 组
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 这个图景不是固定
不变的,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 它不
断变动发展, 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
二、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
经济政治变化
同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一)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起了重大变化。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 战败国
英国、法国 —— 受战争破坏,成了二等国家
美国 ——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二)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
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亚洲和拉美十几个国家先后脱离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
度在世界上的一度迅速扩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
传播,无疑是战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变化。苏联
东欧剧变虽然虚弱了社会主义阵地,但社会主义仍
然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
(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
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战后特别是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原有
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发展中
国家。它表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
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
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
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
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
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
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
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上述一系
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对战后世界经济
格局及其演变起过和正在起着巨大影响,
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出发点。
第二节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演变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实
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
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
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和, 三个世界, (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
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
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二、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
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
在二战后两大体系和三个世界各国即类型各
不相同的国家组成的新基础上,随着世界经济各
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在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
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相继出台,它们之间的力量
对比此升彼降,或者此消彼长,并显示出了阶段
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下述四个时期
和三次大的转折。
(一) 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 50年
代末 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
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
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
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 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
? 工业生产由 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
1.3倍)上升到 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 2.7
倍)。
? 出口贸易由 14.2%上升到 32.4%。
? 黄金储备由 50.5%上升到 74.5%。
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 50年代中后期,
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
(二) 第二个时期(从 50年代末 60年第
初到 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
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
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
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
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
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
值 —— 45.1%,工业生产 —— 55%,农业产值 ——
70%,对外贸易额 —— 31.5%,钢产量 —— 71%,
石油产量 —— 42%,发电量 —— 33%,粮食产量 —
— 74%,棉花产量 —— 53%。
考虑到当时两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以
及苏联在经互会的主导作用,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
地位和影响明显上升,成为动摇美国经济霸权的重
要力量。
20世纪 50年代末由法、德、意、荷、比、卢 6
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其联合经济实力已开始
向美国提出挑战。
1960年,相关指标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
分数是:国内生产总值 —— 37.2%,工业生产 ——
41%,出口贸易额 —— 超过 45%。
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
(三)第三个时期(从 70年代前期到 80年
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
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
的时期。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
大(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
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
表 2.2.1 1973年欧共体、美国和苏联经济的比较
人口 GNP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美国 2.10 1.31万 702 116.6
欧共体 2.57 1.07万 2100 606.2
苏联 2.50 0.68万 215 --
单位:亿或亿美元
注:本章数据来自郭吴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
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 1-26页。
年份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1975
日本 5013 -- -- 109.47
相当于美
国的比重 32.8% 25.3% 56.7% 80.7%
1980
日本 10465 -- -- 201.64
相当于美
国的比重 40.1% 48.6% 59.1% 93.9%
表 2.2.2 1975年和 1980年日本经济经济指标及其与
美国的比较
单位:亿美元
(四)第四个时期(从 80年代前、中期
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
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
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
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
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
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
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
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
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
表 2.2.3 1986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苏联经济
的比较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国际储备
美国 100 100 100 100
欧共体 79.9 116.6 366 223.3
日本 47 49.3 96.6 36.8
苏联 54.9 80 42 --
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 100。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国际储备
美国 100 100 100 100
日本 56.3 54 75.6 93.4
欧共体 95.1 114.5 311.1 394.7
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 100。
表 2.2.3 1990年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比较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过 90年代到 21
世纪初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欧
盟(欧共体于 1993年更名为欧洲联盟) 90年代的发
展虽不及美国,但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欧
元启动后运行基本平稳和欧盟东扩进程的推行,将
进一步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日本在 90年代经历了
长期衰退的“迷茫十年”,但总体上说,日本仍是
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当前,美、欧盟、日世
界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发展
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罗斯等)使世
界经济格局正向“一超多强”发展。
三、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
基本矛盾
(一)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
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战后世界经济
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今后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
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即南方
要求废除而北方却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同
时北方反对而南方却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它以
“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为基本格局的旧的国际分工体
系为基础,以控制和剥削广大亚非拉地区为目的,以不平
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机
构和政策为内容,从而满足帝国主义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取得了
政治独立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但旧的国际经济秩
序基本上仍未被破除,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
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地位依然存在,
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仍然存在(部分地采取, 北方
技术、南方劳动, 的形式),不平等、不公正的
国际经济关系依然存在,这些成为第三世界发展
中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维护旧国际经济秩序的三
条主要途径:
? 对石油输出国进行长期系统的掠夺。
? 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价格的剪刀差,大肆掠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矿业原料。
? 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及贷款,
从而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与利息 。
2.国际经济新秩序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和, 行动纲领,,以
及,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按照上述三个文
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包括:
( 1)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公平互利,和平共处。
( 2)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
金融、货币问题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 3)一切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活
动行使永久主权,包括对跨国公司进行控制、监
督和管理,直至采取国有化措施。
( 4)建立商品综合方案和实行价格指数化,
改善和建立新的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商品国际贸
易机构。
( 5)反对国际金融领域里的苛刻贷款条件和
不公正的资金分配,改革国际金融货币制度。
( 6)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认为对其本国发
展最合适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 7)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
产国联合组织。
3.20世纪 80年代以来南北矛盾的激化
?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 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 第三世界最不发达的穷国数目增多。
? 西方发达国家把大量有害废料运往发展中国家
随意抛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
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
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在战后形势变化下,这
方面的矛盾又有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战后初期,其他四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依
附于美国,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
它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
在经济方面,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历了从美国独霸到美、欧共体分庭抗礼再到美、日、
欧共体三足鼎立的发展进程。在这整个过程中,美、
日、欧三方之间以及各方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此伏彼起,绵延不断。
自 1975年起,西方主要国家每年召开一次首脑
经济会议,此后还多次召开七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
行行长会议,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大国国际经济
协调体制。但实践表明,这种国际经济协调收效不
大,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
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领域的矛盾,从根
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三个中
心即美、日、欧共体之间的竞争与斗争,进一步
激化了。各方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贸易领域的摩擦
加剧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政策不一协调等。
日美贸易摩擦集中于美对日巨额逆差 ——
1980-1991年年平均超过 420亿美元。
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是欧共体
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激增 —— 1991年达 276亿美元。
欧美贸易摩擦是以贸易不平衡为导火线相互
指责。
(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 冷战, 年代,这
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
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在经济领
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
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
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
封锁的斗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一些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仍
在不同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沿用老一套的贸易歧
视和经济封锁政策。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
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当前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
义的矛盾,已汇入南北双方更广阔的矛盾之中,
成为南北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节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几种重要趋势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几
种引人注目的重要趋势,即多极化趋势、在经济国
际化加强基础上的地区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这些趋势及其进一步发展,对现有的和今后的
世界经济格局,必然会具有巨大作用。
一、多极化趋势
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
的多中心化。
(一)极的概念
所谓, 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
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
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
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
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
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
二战前 15年左右:单极(美国)时期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到 70年代初:
两极(美苏)时期
20世纪 70年代初到 80年代中期:
三极(美、苏、欧共体)时期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 1991年(苏联解体):
四极时期(美、日、欧共体、苏 )
1992年迄今:三极(美、欧、日)时期
??
21世纪,中国、印度、巴西或其条件类似
的发展中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果能抓住时期,
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使自己的综
合国力显著增强,则很有可能或早或迟地崛起成
为未来世界经济中的新中心,即新极。一旦新极
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剧变,即多极化内涵
变得更为丰富充实,传统的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
中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一个新的国际经济
秩序将最终得到确立。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
际经济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8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成为一
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此,仅对区域集团化的发
展状况作简单的介绍,对区域集团化的详细分析
将安排在其它章节中。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本世
纪 40年代末期,迄今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
(一)区域集团化的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出现在 50年代后期至 60年代中期。需要指
出的是,政治因素是这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掀起高潮的
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所占
的比重较大。
(二)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 80年代中期至今。区域经济
集团化在经历了 70年代至 80年代上半期的徘徊后,从
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其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迅速增多
据英国, 经济学家, 杂志公布的数字,从 1948年
到 1994年,世界先后出现过 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其中 2/3是 90年代的产物。如颇具影响的北美自由贸
易区 (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以及南锥
体共同市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2.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向洲际发展
在欧洲,欧共体成员国不断增多。 1973年 1月 1日
吸收了英国、爱尔兰和丹麦。进入 80年代后,吸收的
成员迅速增多,1981年 1月 1日吸收了希腊 ;1986年 1
月 1日又吸收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1995年 1月 1日吸收
了芬兰、奥地利和瑞典。至此,欧共体终于发展成
为拥有 15个成员国的、在地理上第一次把地中海国
家和北极圈国家联为一体,拥有 3.17亿人口的向洲际
发展的区域经济集团。 2004年 5月 1日,欧盟东扩成
功,东欧十国成为欧盟成员国。
在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正式签署, 美加自由贸易协
定,,后于 1991年,美、加又和墨西哥签订了类似协定,
扩大自由贸易区; 1992年 5月,三国就北美协定达成一
致意见,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1月 1日,自
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美加自由贸易区范围的第
一次扩大,覆盖了整个北美地区,使北美自由贸易区成
为一个拥有 3.7亿人口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 65,000
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 1994年 12月 9— 10日,
除古巴外,美洲的 3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美国的迈
阿密举行会议,签署了, 原则宣言,,决定在 2005年以
前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美洲经济一
体化。
在亚洲,东盟 1984年吸收了文莱,1995年吸收了
越南,1996年吸收了老挝、缅甸,1997年又吸收了柬
埔寨。这样,东盟迅速发展为几乎地跨整个东南亚地
区人口近 5亿的大东盟了。
3.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迅速加深
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在外延不断扩大的同时,
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成为迄今一体化水平最高、
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993年 1月 1日,欧洲统一
大市场启动,1999年 1月 1日,单一货币正式启动。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
在战后及国际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还存
在着另一种趋势,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八十年代
中期,西方媒体频繁使用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
球文化与全球村等概念,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
1992年联合国日致词时指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
性时代已经到来”。而今作为全球化核心的经济全
球化,已成为跨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在此,也只
简单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详细地分析将安排在
其它章节中。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 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
? 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 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也一
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场体系。
? 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
幅度增加。
? 发展中国家成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
活动。
? 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
系以全球为对象。
? 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步伐加快。
? 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参考文献
1.郭吴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教育出
版社,1997年。
2.庄宗明:, 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
年。
3.周中林、彭绍宗:,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及
其原因与影响,,, 世界经济,, 1999年第 10期。
4.李琮:,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世界经济,,
1995年第 4期。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过程不会中止,它正在
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
经济格局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呈现出新
的特点和趋势。本章主要从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
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演进的进
程以及近期世界经济发展中影响基本格局的几种
重要趋势等方面考察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
重大经济政治变化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 组
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 这个图景不是固定
不变的,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 它不
断变动发展, 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
二、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
经济政治变化
同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一)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起了重大变化。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 战败国
英国、法国 —— 受战争破坏,成了二等国家
美国 ——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二)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
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亚洲和拉美十几个国家先后脱离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
度在世界上的一度迅速扩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
传播,无疑是战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变化。苏联
东欧剧变虽然虚弱了社会主义阵地,但社会主义仍
然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
(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
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战后特别是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原有
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发展中
国家。它表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
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
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
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
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
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
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
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上述一系
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对战后世界经济
格局及其演变起过和正在起着巨大影响,
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出发点。
第二节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演变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实
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
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
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和, 三个世界, (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
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
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二、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
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
在二战后两大体系和三个世界各国即类型各
不相同的国家组成的新基础上,随着世界经济各
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在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
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相继出台,它们之间的力量
对比此升彼降,或者此消彼长,并显示出了阶段
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下述四个时期
和三次大的转折。
(一) 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 50年
代末 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
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
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
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 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
? 工业生产由 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
1.3倍)上升到 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 2.7
倍)。
? 出口贸易由 14.2%上升到 32.4%。
? 黄金储备由 50.5%上升到 74.5%。
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 50年代中后期,
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
(二) 第二个时期(从 50年代末 60年第
初到 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
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
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
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
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
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
值 —— 45.1%,工业生产 —— 55%,农业产值 ——
70%,对外贸易额 —— 31.5%,钢产量 —— 71%,
石油产量 —— 42%,发电量 —— 33%,粮食产量 —
— 74%,棉花产量 —— 53%。
考虑到当时两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以
及苏联在经互会的主导作用,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
地位和影响明显上升,成为动摇美国经济霸权的重
要力量。
20世纪 50年代末由法、德、意、荷、比、卢 6
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其联合经济实力已开始
向美国提出挑战。
1960年,相关指标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
分数是:国内生产总值 —— 37.2%,工业生产 ——
41%,出口贸易额 —— 超过 45%。
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
(三)第三个时期(从 70年代前期到 80年
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
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
的时期。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
大(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
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
表 2.2.1 1973年欧共体、美国和苏联经济的比较
人口 GNP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美国 2.10 1.31万 702 116.6
欧共体 2.57 1.07万 2100 606.2
苏联 2.50 0.68万 215 --
单位:亿或亿美元
注:本章数据来自郭吴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
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 1-26页。
年份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1975
日本 5013 -- -- 109.47
相当于美
国的比重 32.8% 25.3% 56.7% 80.7%
1980
日本 10465 -- -- 201.64
相当于美
国的比重 40.1% 48.6% 59.1% 93.9%
表 2.2.2 1975年和 1980年日本经济经济指标及其与
美国的比较
单位:亿美元
(四)第四个时期(从 80年代前、中期
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
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
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
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
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
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
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
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
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
表 2.2.3 1986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苏联经济
的比较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国际储备
美国 100 100 100 100
欧共体 79.9 116.6 366 223.3
日本 47 49.3 96.6 36.8
苏联 54.9 80 42 --
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 100。
国家 GNP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国际储备
美国 100 100 100 100
日本 56.3 54 75.6 93.4
欧共体 95.1 114.5 311.1 394.7
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 100。
表 2.2.3 1990年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比较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过 90年代到 21
世纪初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欧
盟(欧共体于 1993年更名为欧洲联盟) 90年代的发
展虽不及美国,但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欧
元启动后运行基本平稳和欧盟东扩进程的推行,将
进一步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日本在 90年代经历了
长期衰退的“迷茫十年”,但总体上说,日本仍是
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当前,美、欧盟、日世
界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发展
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罗斯等)使世
界经济格局正向“一超多强”发展。
三、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
基本矛盾
(一)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
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战后世界经济
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今后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
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即南方
要求废除而北方却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同
时北方反对而南方却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它以
“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为基本格局的旧的国际分工体
系为基础,以控制和剥削广大亚非拉地区为目的,以不平
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机
构和政策为内容,从而满足帝国主义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取得了
政治独立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但旧的国际经济秩
序基本上仍未被破除,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
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地位依然存在,
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仍然存在(部分地采取, 北方
技术、南方劳动, 的形式),不平等、不公正的
国际经济关系依然存在,这些成为第三世界发展
中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维护旧国际经济秩序的三
条主要途径:
? 对石油输出国进行长期系统的掠夺。
? 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价格的剪刀差,大肆掠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矿业原料。
? 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及贷款,
从而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与利息 。
2.国际经济新秩序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和, 行动纲领,,以
及,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按照上述三个文
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包括:
( 1)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公平互利,和平共处。
( 2)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
金融、货币问题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 3)一切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活
动行使永久主权,包括对跨国公司进行控制、监
督和管理,直至采取国有化措施。
( 4)建立商品综合方案和实行价格指数化,
改善和建立新的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商品国际贸
易机构。
( 5)反对国际金融领域里的苛刻贷款条件和
不公正的资金分配,改革国际金融货币制度。
( 6)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认为对其本国发
展最合适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 7)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
产国联合组织。
3.20世纪 80年代以来南北矛盾的激化
?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 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 第三世界最不发达的穷国数目增多。
? 西方发达国家把大量有害废料运往发展中国家
随意抛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
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
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在战后形势变化下,这
方面的矛盾又有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战后初期,其他四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依
附于美国,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
它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
在经济方面,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历了从美国独霸到美、欧共体分庭抗礼再到美、日、
欧共体三足鼎立的发展进程。在这整个过程中,美、
日、欧三方之间以及各方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此伏彼起,绵延不断。
自 1975年起,西方主要国家每年召开一次首脑
经济会议,此后还多次召开七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
行行长会议,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大国国际经济
协调体制。但实践表明,这种国际经济协调收效不
大,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
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领域的矛盾,从根
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三个中
心即美、日、欧共体之间的竞争与斗争,进一步
激化了。各方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贸易领域的摩擦
加剧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政策不一协调等。
日美贸易摩擦集中于美对日巨额逆差 ——
1980-1991年年平均超过 420亿美元。
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是欧共体
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激增 —— 1991年达 276亿美元。
欧美贸易摩擦是以贸易不平衡为导火线相互
指责。
(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 冷战, 年代,这
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
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在经济领
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
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
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
封锁的斗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一些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仍
在不同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沿用老一套的贸易歧
视和经济封锁政策。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
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当前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
义的矛盾,已汇入南北双方更广阔的矛盾之中,
成为南北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节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几种重要趋势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几
种引人注目的重要趋势,即多极化趋势、在经济国
际化加强基础上的地区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这些趋势及其进一步发展,对现有的和今后的
世界经济格局,必然会具有巨大作用。
一、多极化趋势
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
的多中心化。
(一)极的概念
所谓, 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
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
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
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
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
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
二战前 15年左右:单极(美国)时期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到 70年代初:
两极(美苏)时期
20世纪 70年代初到 80年代中期:
三极(美、苏、欧共体)时期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 1991年(苏联解体):
四极时期(美、日、欧共体、苏 )
1992年迄今:三极(美、欧、日)时期
??
21世纪,中国、印度、巴西或其条件类似
的发展中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果能抓住时期,
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使自己的综
合国力显著增强,则很有可能或早或迟地崛起成
为未来世界经济中的新中心,即新极。一旦新极
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剧变,即多极化内涵
变得更为丰富充实,传统的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
中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一个新的国际经济
秩序将最终得到确立。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
际经济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8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成为一
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此,仅对区域集团化的发
展状况作简单的介绍,对区域集团化的详细分析
将安排在其它章节中。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本世
纪 40年代末期,迄今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
(一)区域集团化的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出现在 50年代后期至 60年代中期。需要指
出的是,政治因素是这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掀起高潮的
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所占
的比重较大。
(二)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 80年代中期至今。区域经济
集团化在经历了 70年代至 80年代上半期的徘徊后,从
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其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迅速增多
据英国, 经济学家, 杂志公布的数字,从 1948年
到 1994年,世界先后出现过 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其中 2/3是 90年代的产物。如颇具影响的北美自由贸
易区 (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以及南锥
体共同市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2.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向洲际发展
在欧洲,欧共体成员国不断增多。 1973年 1月 1日
吸收了英国、爱尔兰和丹麦。进入 80年代后,吸收的
成员迅速增多,1981年 1月 1日吸收了希腊 ;1986年 1
月 1日又吸收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1995年 1月 1日吸收
了芬兰、奥地利和瑞典。至此,欧共体终于发展成
为拥有 15个成员国的、在地理上第一次把地中海国
家和北极圈国家联为一体,拥有 3.17亿人口的向洲际
发展的区域经济集团。 2004年 5月 1日,欧盟东扩成
功,东欧十国成为欧盟成员国。
在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正式签署, 美加自由贸易协
定,,后于 1991年,美、加又和墨西哥签订了类似协定,
扩大自由贸易区; 1992年 5月,三国就北美协定达成一
致意见,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1月 1日,自
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美加自由贸易区范围的第
一次扩大,覆盖了整个北美地区,使北美自由贸易区成
为一个拥有 3.7亿人口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 65,000
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 1994年 12月 9— 10日,
除古巴外,美洲的 3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美国的迈
阿密举行会议,签署了, 原则宣言,,决定在 2005年以
前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美洲经济一
体化。
在亚洲,东盟 1984年吸收了文莱,1995年吸收了
越南,1996年吸收了老挝、缅甸,1997年又吸收了柬
埔寨。这样,东盟迅速发展为几乎地跨整个东南亚地
区人口近 5亿的大东盟了。
3.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迅速加深
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在外延不断扩大的同时,
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成为迄今一体化水平最高、
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993年 1月 1日,欧洲统一
大市场启动,1999年 1月 1日,单一货币正式启动。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
在战后及国际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还存
在着另一种趋势,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八十年代
中期,西方媒体频繁使用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
球文化与全球村等概念,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
1992年联合国日致词时指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
性时代已经到来”。而今作为全球化核心的经济全
球化,已成为跨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在此,也只
简单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详细地分析将安排在
其它章节中。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 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
? 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 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也一
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场体系。
? 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
幅度增加。
? 发展中国家成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
活动。
? 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
系以全球为对象。
? 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步伐加快。
? 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参考文献
1.郭吴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教育出
版社,1997年。
2.庄宗明:, 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
年。
3.周中林、彭绍宗:,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及
其原因与影响,,, 世界经济,, 1999年第 10期。
4.李琮:,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世界经济,,
1995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