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林金芳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一生分期①
1,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2,儿童期 (childhood)
3,青春期 (adolescence or puberty)
4,性成熟期 (sexual maturity)
5,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e)
6,绝经后期及老年期
(postmenopause,senility)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②
新生儿期 出生 4周内
外阴较丰满
乳房隆起
少量阴道流血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③
儿童期 出生 4周 ~12岁
生殖器及第二性征 幼稚型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④
青春期 自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至生殖
器发育成熟的时间 (10岁 ~19岁 )
第二性征 开始发育 ~成人型
生长突增 11-12岁(比男孩早两年)
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 ~成人型
月经初潮 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潮后 1~5年才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生育能力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⑤
性成熟期 18岁起持续约 30年
卵巢排卵和性激素分泌呈周期
性
生殖器官和乳房周期性变化
生育功能旺盛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⑥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
绝经后一年内
一般发生在 45~52岁
血管舒缩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
卵巢不排卵,月经紊乱(功能失调
性子宫出血) 。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⑦
绝经后期及老年期 60岁以后
卵巢萎缩,分泌性激素功能完全
停止。
泌尿生殖器官萎缩
骨质疏松症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下丘脑神经激素
垂体促性腺激素
下丘脑神经激素 ?
GnRH
分泌部位,下丘脑中央隆突部位 GnRH 神经细胞
分泌特点,脉冲式分泌 60-120‘’一次脉冲
GnRH对垂体的作用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促性腺激素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 GnRH受体的产生
下丘脑神经激素 ?
GnRH分泌的调节因素
神经递质 环境
?去甲肾上腺 +
?多巴胺 —
?五羟色胺 —
?内啡肽 —
垂体促性腺激素 反馈调节
卵巢激素 影响脉冲频率及幅度
垂体促性腺激素 ?
种类及分泌特点
种类 二种
卵泡刺激素(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黄体生成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
分泌特点
脉冲式
周期性分泌
作用 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性排卵 及伴随卵泡发育,
排卵及黄体形成过程女性激素(雌
二醇和雌酮及孕酮)的周期性分泌
生殖器官在女性激素作用下的周期
性变化
卵巢周期
一个周期 28—— 30 天
四个阶段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黄体 — 卵泡过渡期(黄体退化期)
卵巢周期 ( 1)
卵泡期
特点 10— 14天 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分期 始基卵泡 — 窦前卵泡 — 窦腔卵泡
— 排卵前卵泡
变化
组织形态学
受体和酶系
雌激素的合成
卵泡期变化
( 1)组织形态学变化
卵母细胞发育和透明带形成
颗粒细胞增殖(单层 — 复层)及卵泡
腔形成
卵泡内膜,外膜形成;内膜血管生成
颗粒细胞与卵泡内膜间基底膜的形成
卵泡期变化
( 2) 卵泡膜细胞的受体和酶系
卵泡膜含 LH受体 ( 较恒定 )
合成雄激素的酶系形成, 活性 ( 依赖
于 LH的作用 )
( P450scc,P45017α,3β 羟甾脱氢酶 )
卵泡期变化
( 3) 颗粒细胞受体
颗粒细胞( GC)是 FSH作用的特异靶
细胞
受体变化
FSH 受体 (每一个颗粒细胞)呈几何级
数,增加了 GC 对 FSH 的反应性
LH受体形成和增加 (GC对 LH的反应系统
形成)
卵泡期变化
( 4)颗粒细胞酶系
芳香化酶 (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 )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 (P450scc)
(合成孕酮的限速酶 )
卵泡期变化
( 5) 合成雌二醇 (E2)及雌酮
两种促性腺激素,作用于两种卵泡细胞协
同产生雌激素
E2合成量随卵泡发育递增,排卵前卵泡达
高峰 (200pg /ml)
卵泡期变化
( 6)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月经的第 5— 7天即选定优势卵泡
局部正反馈 E2协同和促进 FSH的作用
雌激素优势的卵泡 优势卵泡
对 FSH最为敏感
雄激素优势的卵泡 卵泡闭锁
卵泡期变化
( 7)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中枢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释放
循环 FSH 不敏感卵胞闭锁
卵泡期变化
( 8)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中枢正反馈 促进垂体对 GnRH敏感性和 LH的合成
循环中 LH随卵泡发育缓慢
促进优势卵泡的卵泡膜合成雄激素
使 GC获得足够量的合成雌激素的底物
* 一个周期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月经的第 5— 7天即选定优势卵泡 )
卵巢周期( 2)
排卵期
排卵前卵泡
排卵活动
排卵期变化( 1)
排卵前卵泡 ?
组织学形态
颗粒细胞增大,获脂质
卵泡膜细胞空泡形成,富含血管
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排卵期变化( 2)
排卵前卵泡 ?
成熟卵泡产生雌激素在排卵前 24— 36h达峰值
(正反馈)
垂体释放大量 LH( LH排卵峰)
FSH排卵峰
颗粒细胞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
(排卵前血 P 有一个小峰)
+
+
排卵期变化( 3)
排卵活动 ?
LH的作用
? 刺激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 第一次减数分裂 )
? 解除了 LI的作用, P 蛋白水解酶活性
蛋白水解酶与前列腺素协同起到
消化卵泡壁的作用
排卵期变化( 4)
排卵活动 ?
FSH的作用
?使卵母细胞从卵丘中游离出来
?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水解酶
?维持卵泡细胞上的 LH受体, 保证黄
体功能
卵巢周期( 3)
黄体期三个阶段
血体
黄体 妊娠黄体
黄体萎缩 ( 卵子未受精 )
胚泡着床
黄体期 ( 2)
黄体形成
颗粒细胞( LH受体)
卵泡膜间质细胞( LH受体)
LH排卵素
LH低脉冲分泌
排卵后 P迅速增加,LH峰后第 8
天达高峰,该期卵泡生长受抑
制
黄素化(形态学)
分泌孕酮、雌二醇
(诱导激活孕酮合成
的限速酶)
黄体期 ( 3)
黄体萎缩
发生在排卵后第 11天后 P
溶黄体激素 雌二醇(前列腺素)
局部因子
黄体萎缩导致 E2和 P
E2和 P对垂体 FSH的抑制作用解除
下丘脑 GnRH脉冲分泌 垂体分泌 FSH,
LH
启动新的一批卵泡生长(卵泡募集)
(新的卵巢周期开始)
卵巢周期( 4)
黄体 - 卵泡迁移期
(从黄体萎缩到优势卵泡形成的过渡期)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生殖周期运转机制)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黄体萎缩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卵泡期
卵泡发育 E2分泌
正反馈 促进垂体 FSH和 LH合成和储存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膜上 GnRH受体)
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分泌 循环中 FSH
抑制垂体 LH分泌 循环中 LH缓慢上升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排卵期
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 E2分泌
( >200pg/ml)
正反馈 促使垂体释放 LH..FSH
形成排卵前的 LH峰
P 卵泡排卵
+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黄体期
黄体形成 孕酮分泌逐渐增加。
排卵后 6--7天达峰值
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LH的合成和分泌
循环中 LH,FSH
未排卵的卵泡闭锁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黄体萎缩
孕酮分泌下降 经前 2--3天下降至
(月经第 23天开始) 卵泡期水平
对中枢的负反馈抑制 负反馈抑制解除
FSH,LH
促使新的一批卵泡发育
(卵泡募集)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子宫内膜 基底层 对激素不反应
功能层 对激素反应
卵泡期 雌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呈增殖反应 --增生期
腺体、间质和血管生长
根据增生程度分早中晚增生 3个阶段
内膜厚度自 0.5--5.0mm
黄体期 ①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孕酮对抗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作用,内
膜总厚度限制在排卵前范围 5-6mm
内膜各种成分在限定的空间内继续生长,
腺体弯曲
螺旋动脉高度螺旋化
黄体期 ②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腺体细胞出现分泌活动 -分泌期
早期特征 核下空泡( d15-d19)
中期特征 顶浆分泌 +基质水肿( d20-d23)
子宫内膜呈海绵化,与胚泡种植
时间同步( d21-d22)
晚期特征 腺体排空( d24-d28)
黄体期 ③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间质细胞分化
肥大的前蜕膜细胞呈砖红刀样致密排列 —
—
假致密层
颗粒间质细胞分泌松弛素
月经期
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期
黄体萎缩 — 雌孕激素下降
血管舒缩反应 子宫内膜组织萎缩
子宫内膜缺血坏死 组织崩解脱落
出血(月经来潮)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肌 肌纤维增大,
子宫发育增大
抑制子宫肌应激性
宫颈 粘液分泌,颈管开放 抑制粘液分泌,颈口
关闭
外生殖器 阴唇发育,色素加深 抑制增生,转分泌期
阴道 上皮增生、角化,细
胞内糖元合成
上皮中表层细胞脱落
体温中枢 —— 升温作用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②
促进骨生成促进骨生成骨代谢
——促水钠潴留,升高
HDL,促进钙吸收
代谢
协同 FSH促卵泡发育卵巢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乳腺腺管增生,乳晕
着色
第二性征
抑制输卵管收缩振幅管壁肌层发育,收缩
振幅度加强
输卵管
孕激素雌激素
2000.6.18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林金芳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一生分期①
1,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2,儿童期 (childhood)
3,青春期 (adolescence or puberty)
4,性成熟期 (sexual maturity)
5,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e)
6,绝经后期及老年期
(postmenopause,senility)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②
新生儿期 出生 4周内
外阴较丰满
乳房隆起
少量阴道流血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③
儿童期 出生 4周 ~12岁
生殖器及第二性征 幼稚型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④
青春期 自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至生殖
器发育成熟的时间 (10岁 ~19岁 )
第二性征 开始发育 ~成人型
生长突增 11-12岁(比男孩早两年)
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 ~成人型
月经初潮 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潮后 1~5年才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生育能力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⑤
性成熟期 18岁起持续约 30年
卵巢排卵和性激素分泌呈周期
性
生殖器官和乳房周期性变化
生育功能旺盛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⑥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
绝经后一年内
一般发生在 45~52岁
血管舒缩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
卵巢不排卵,月经紊乱(功能失调
性子宫出血) 。
?女性一生分期及生理特点⑦
绝经后期及老年期 60岁以后
卵巢萎缩,分泌性激素功能完全
停止。
泌尿生殖器官萎缩
骨质疏松症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下丘脑神经激素
垂体促性腺激素
下丘脑神经激素 ?
GnRH
分泌部位,下丘脑中央隆突部位 GnRH 神经细胞
分泌特点,脉冲式分泌 60-120‘’一次脉冲
GnRH对垂体的作用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促性腺激素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 GnRH受体的产生
下丘脑神经激素 ?
GnRH分泌的调节因素
神经递质 环境
?去甲肾上腺 +
?多巴胺 —
?五羟色胺 —
?内啡肽 —
垂体促性腺激素 反馈调节
卵巢激素 影响脉冲频率及幅度
垂体促性腺激素 ?
种类及分泌特点
种类 二种
卵泡刺激素(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黄体生成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
分泌特点
脉冲式
周期性分泌
作用 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性排卵 及伴随卵泡发育,
排卵及黄体形成过程女性激素(雌
二醇和雌酮及孕酮)的周期性分泌
生殖器官在女性激素作用下的周期
性变化
卵巢周期
一个周期 28—— 30 天
四个阶段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黄体 — 卵泡过渡期(黄体退化期)
卵巢周期 ( 1)
卵泡期
特点 10— 14天 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分期 始基卵泡 — 窦前卵泡 — 窦腔卵泡
— 排卵前卵泡
变化
组织形态学
受体和酶系
雌激素的合成
卵泡期变化
( 1)组织形态学变化
卵母细胞发育和透明带形成
颗粒细胞增殖(单层 — 复层)及卵泡
腔形成
卵泡内膜,外膜形成;内膜血管生成
颗粒细胞与卵泡内膜间基底膜的形成
卵泡期变化
( 2) 卵泡膜细胞的受体和酶系
卵泡膜含 LH受体 ( 较恒定 )
合成雄激素的酶系形成, 活性 ( 依赖
于 LH的作用 )
( P450scc,P45017α,3β 羟甾脱氢酶 )
卵泡期变化
( 3) 颗粒细胞受体
颗粒细胞( GC)是 FSH作用的特异靶
细胞
受体变化
FSH 受体 (每一个颗粒细胞)呈几何级
数,增加了 GC 对 FSH 的反应性
LH受体形成和增加 (GC对 LH的反应系统
形成)
卵泡期变化
( 4)颗粒细胞酶系
芳香化酶 (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 )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 (P450scc)
(合成孕酮的限速酶 )
卵泡期变化
( 5) 合成雌二醇 (E2)及雌酮
两种促性腺激素,作用于两种卵泡细胞协
同产生雌激素
E2合成量随卵泡发育递增,排卵前卵泡达
高峰 (200pg /ml)
卵泡期变化
( 6)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月经的第 5— 7天即选定优势卵泡
局部正反馈 E2协同和促进 FSH的作用
雌激素优势的卵泡 优势卵泡
对 FSH最为敏感
雄激素优势的卵泡 卵泡闭锁
卵泡期变化
( 7)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中枢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释放
循环 FSH 不敏感卵胞闭锁
卵泡期变化
( 8) 优势卵泡选择 (雌二醇反馈调节机制 )
中枢正反馈 促进垂体对 GnRH敏感性和 LH的合成
循环中 LH随卵泡发育缓慢
促进优势卵泡的卵泡膜合成雄激素
使 GC获得足够量的合成雌激素的底物
* 一个周期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月经的第 5— 7天即选定优势卵泡 )
卵巢周期( 2)
排卵期
排卵前卵泡
排卵活动
排卵期变化( 1)
排卵前卵泡 ?
组织学形态
颗粒细胞增大,获脂质
卵泡膜细胞空泡形成,富含血管
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排卵期变化( 2)
排卵前卵泡 ?
成熟卵泡产生雌激素在排卵前 24— 36h达峰值
(正反馈)
垂体释放大量 LH( LH排卵峰)
FSH排卵峰
颗粒细胞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
(排卵前血 P 有一个小峰)
+
+
排卵期变化( 3)
排卵活动 ?
LH的作用
? 刺激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 第一次减数分裂 )
? 解除了 LI的作用, P 蛋白水解酶活性
蛋白水解酶与前列腺素协同起到
消化卵泡壁的作用
排卵期变化( 4)
排卵活动 ?
FSH的作用
?使卵母细胞从卵丘中游离出来
?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水解酶
?维持卵泡细胞上的 LH受体, 保证黄
体功能
卵巢周期( 3)
黄体期三个阶段
血体
黄体 妊娠黄体
黄体萎缩 ( 卵子未受精 )
胚泡着床
黄体期 ( 2)
黄体形成
颗粒细胞( LH受体)
卵泡膜间质细胞( LH受体)
LH排卵素
LH低脉冲分泌
排卵后 P迅速增加,LH峰后第 8
天达高峰,该期卵泡生长受抑
制
黄素化(形态学)
分泌孕酮、雌二醇
(诱导激活孕酮合成
的限速酶)
黄体期 ( 3)
黄体萎缩
发生在排卵后第 11天后 P
溶黄体激素 雌二醇(前列腺素)
局部因子
黄体萎缩导致 E2和 P
E2和 P对垂体 FSH的抑制作用解除
下丘脑 GnRH脉冲分泌 垂体分泌 FSH,
LH
启动新的一批卵泡生长(卵泡募集)
(新的卵巢周期开始)
卵巢周期( 4)
黄体 - 卵泡迁移期
(从黄体萎缩到优势卵泡形成的过渡期)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生殖周期运转机制)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黄体萎缩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卵泡期
卵泡发育 E2分泌
正反馈 促进垂体 FSH和 LH合成和储存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膜上 GnRH受体)
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分泌 循环中 FSH
抑制垂体 LH分泌 循环中 LH缓慢上升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排卵期
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 E2分泌
( >200pg/ml)
正反馈 促使垂体释放 LH..FSH
形成排卵前的 LH峰
P 卵泡排卵
+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黄体期
黄体形成 孕酮分泌逐渐增加。
排卵后 6--7天达峰值
负反馈 抑制垂体 FSH..LH的合成和分泌
循环中 LH,FSH
未排卵的卵泡闭锁
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
黄体萎缩
孕酮分泌下降 经前 2--3天下降至
(月经第 23天开始) 卵泡期水平
对中枢的负反馈抑制 负反馈抑制解除
FSH,LH
促使新的一批卵泡发育
(卵泡募集)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1,中枢生殖调节激素
2,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子宫内膜 基底层 对激素不反应
功能层 对激素反应
卵泡期 雌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呈增殖反应 --增生期
腺体、间质和血管生长
根据增生程度分早中晚增生 3个阶段
内膜厚度自 0.5--5.0mm
黄体期 ①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孕酮对抗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作用,内
膜总厚度限制在排卵前范围 5-6mm
内膜各种成分在限定的空间内继续生长,
腺体弯曲
螺旋动脉高度螺旋化
黄体期 ②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腺体细胞出现分泌活动 -分泌期
早期特征 核下空泡( d15-d19)
中期特征 顶浆分泌 +基质水肿( d20-d23)
子宫内膜呈海绵化,与胚泡种植
时间同步( d21-d22)
晚期特征 腺体排空( d24-d28)
黄体期 ③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
间质细胞分化
肥大的前蜕膜细胞呈砖红刀样致密排列 —
—
假致密层
颗粒间质细胞分泌松弛素
月经期
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期
黄体萎缩 — 雌孕激素下降
血管舒缩反应 子宫内膜组织萎缩
子宫内膜缺血坏死 组织崩解脱落
出血(月经来潮)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月经周期 生理及调节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肌 肌纤维增大,
子宫发育增大
抑制子宫肌应激性
宫颈 粘液分泌,颈管开放 抑制粘液分泌,颈口
关闭
外生殖器 阴唇发育,色素加深 抑制增生,转分泌期
阴道 上皮增生、角化,细
胞内糖元合成
上皮中表层细胞脱落
体温中枢 —— 升温作用
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 ②
促进骨生成促进骨生成骨代谢
——促水钠潴留,升高
HDL,促进钙吸收
代谢
协同 FSH促卵泡发育卵巢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乳腺腺管增生,乳晕
着色
第二性征
抑制输卵管收缩振幅管壁肌层发育,收缩
振幅度加强
输卵管
孕激素雌激素
20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