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5 1
第六章 卫生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1.熟悉卫生资源管理的概念, 内容和原则, 掌握卫
生资源配置的原则与评价指标 。
2.了解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问题, 熟悉卫生
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 掌握卫生人力资源配
置的方法 。
3.了解卫生设备装备的含义与卫生设备装备管理的
任务与方法, 熟悉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医院的床
位配置 。
4.了解卫生资金筹集的形式, 熟悉卫生资金配置的
原则与卫生经费的配置范围与标准 。
5.了解卫生信息的概念, 掌握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
内容, 了解我国卫生信息化的目标与进展 。
2010-5-15 2
第一节 卫生资源管理概述
? 卫生资源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一切都
在国家的统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 卫生
资源管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卫生资源浪费,
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十分普遍 。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卫生体制改
革的不断深化, 卫生资源管理已得到国家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
2010-5-15 3
一、卫生资源管理概念
卫生资源是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资料的
来源, 它包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全部要素,
如卫生人力, 卫生经费, 卫生设施, 卫生装备和药
品, 卫生信息 。 也包括卫生技术, 卫生服务能力,
卫生管理 ( 体制, 政策和队伍等 ) ;
卫生资源管理的定义: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方针
政策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对卫生资源进
行合理配置、调控,并对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
监督指导,称 之为卫生资源管理。
2010-5-15 4
二、卫生资源管理的内容
?卫生机构的配置: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 设
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和执业管理等;
?卫生经费的筹集, 分配, 卫生经费的使用监督
及卫生经济政策的调研, 制定;
?卫生设施, 设备的行政管理 ( 如医疗卫生基本
建设的定项审批, 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和使用的监
督等 ) ;
?卫生技术人员聘任, 调配, 技术职称晋升的考
评等;
?卫生信息的搜集, 分析, 利用等;
?国外各类卫生贷款的分配, 使用, 监管和对外
卫生合作, 卫生援助管理等 。
2010-5-15 5
三、卫生资源管理原则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 从宏观上看, 我国
现阶段卫生资源总体上说是短缺的;从微观上
看, 某些地区某些卫生资源又是充裕的或过剩
的 。 一般情况下, 城市卫生资源相对集中, 相
对充裕, 农村则相对分散, 相对贫乏 。 从国家
整体来说, 东部地区, 平原地区卫生资源相对
集中, 相对充裕;中西部地区, 山区, 特别是
西部地区, 山区相对分散, 相对贫乏 。
2010-5-15 6
卫生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 ? 充分利用资源, 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 ? 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尽可能满足人民群
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 ? 遵从党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 ?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讲求技术经济效益;
? ? 合理配置, 功能互补, 为各类卫生资源创造
公平的竞争环境;
? ( 续 )
2010-5-15 7
? ? 从实际出发, 尽可能资源共享;
? ? 不增加社会和病人的不合理负担;
? ? 分级管理, 各尽其责;
? ? 宏观调控, 强化监督, 建立健全各类有效的
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体制;
? ? 可持续发展, 不搞短期行为;
? ? 管理部门相互协调, 杜绝政出多门, 不能相
互推诿扯皮;
? ? 政务公开, 事务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
监督 。
2010-5-15 8
四、卫生资源管理中应注意处
理的两个问题
卫生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
工程 。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做好卫生服务 。
因此, 卫生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卫生服
务的能力和质量, 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病人的诊治及人口的健康素质 。
2010-5-15 9
( 一 )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
? 我国的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说是短缺的, 这
个基本事实, 要求在卫生资源管理时, 加强宏
观调控, 以尽可能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使用
卫生资源 。 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时, 要有明确的
导向, 并要有具体的便于实施的配套措施 。 长
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死老化的计划指令
式的调控模式应该彻底摒弃, 建立起符合市场
经济规律的, 以满足市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
导向的, 既有权威又有灵活性的新型调控模式 。
(续)
2010-5-15 10
微观管理中, 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 即通常所说的, 放权,,
做到人尽其才, 财尽其力, 物尽其用 。
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 都
要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
在首位 。 在此前提下, 根据管理的需要
有步骤地, 适时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 。
宏观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 微观管理上
做到活而不乱 。
2010-5-15 11
( 二 ) 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卫生资源的量始终是变动的 。 按卫生资源
的拥有时序, 可将卫生资源分为存量和增量 。
存量 ( 又称累积量 ), 系指一个地区以前
已有的卫生资源的总量;增量系指即将拥有的
卫生资源补充值 。 显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增
量会不断变为存量, 并产生新的增量 。
卫生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卫
生资源的存量通过再分配或转移 ( 或称再配
置 ), 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进行优化配置 。 对
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优化配置, 是深化卫生改
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 ( 续 )
2010-5-15 12
过去, 卫生资源管理中偏重于卫生资源增
量的管理, 忽略或不重视卫生资源的存量管理 。
导致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在卫生改革中相对
滞后 。
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 已得到国家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
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政策, 如区域卫生规划,
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 实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
任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等 。 还应该
注意,, 优化, 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一个动态
的概念, 应一切从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调整, 动态管理 。
(续)
2010-5-15 13
卫生资源的增量主要有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计
划投入的卫生经费, 计划购进的诊疗设备, 新建
各类业务用房, 计划接收的各类毕业学生和新引
进的外地 ( 外国 ) 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等 。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
规, 要注意切合实际, 不能盲目扩大外延增量,
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 要防止把
卫生资源的增量作为, 政绩, 的评价标准 。 在卫
生资源增量管理方面, 国家已有一些政策, 如大
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审批制度等, 一些地方和单位
制定了人才引进, 外资引进优惠政策等 。 我国加
入 WTO后,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面临新的形势,
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需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 。
2010-5-15 14
五、卫生资源的利用
我国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讲是短缺的 。
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 是卫生
资源管理的最重要, 最经常接触的课题 。
卫生资源利用主要是指卫生人力, 财力,
物力的利用, 包括卫生资源在利用方面
的公平性, 有效性, 优化性 。
2010-5-15 15
? ( 一 ) 卫生资源的利用原则:公平性和有效性
1,公平性 指在有限卫生资源的条件下, 人
群健康权力的平等性, 卫生服务的平等性, 健康
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 满足社会福利的最大可能
性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
1) 人群健康权利的平等性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具有享受等同的健康权利 。
作为政府, 应该以人群健康作为最高目标, 在区
域间, 部门间, 社会人群阶层间提供健康保障 。
健康是公民的权利, 而政府有提供健康权利保障
的义务 。
(续)
2010-5-15 16
2)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在卫生资源不足的条件下, 公平性的内涵
包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 衡量卫生服务的可
及性包括: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水平;居民
享有卫生服务的数量;人民享有卫生服务的
质量;居民在享有卫生服务中需要和需求之
间的距离;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居
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包括就近性等 。
(续)
2010-5-15 17
3) 健康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健康既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必然对每
个公民提出享受健康权利而应尽的义务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条件的
改善, 人们对健康权利愈来愈引起注意,
但对自己在健康权利方面应尽的义务却认
识不足 。 加强对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是社会公平性的重要环节 。 因而, 既要强
调健康权利的重要性, 也要强调健康义务
的必要性 。 ( 续 )
2010-5-15 18
4) 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
从全社会来讲, 公平性主要是看对公民社会
福利满足的可能性 。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向社会
公民提供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大的社会
福利, 具体表现在卫生资源在社会人群中的互
助, 平等和均衡 。 追求最大的社会福利是社会
卫生资源投入的目标, 而社会福利的分配则是
人群在享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满意程度, 因而
在考察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中, 一是要
强调社会福利的最大投入, 二是社会福利的均
衡分配, 三是社会福利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
( 续 )
2010-5-15 19
5) 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分配对象可以是按区域, 地理, 行政区划,
行业, 部门工作领域, 机构和不同类别的人群来
划分 。 在区域上, 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在
地理上, 城市向农村倾斜, 平原向老, 少, 边,
穷山区倾斜;在行政区划上, 沿海向内地倾斜;
在行业间, 工业向农业倾斜;在部门间, 第一,
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在工作领域上, 医疗向
预防保健倾斜;在机构上, 医院向防保机构倾斜 。
这些倾斜政策能调整卫生资源在社会上的分配不
公平性, 也能促使卫生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
2010-5-15 20
2,有效性 包含效果, 效率, 效益
三大组成部分, 三者在宏观管理和微观
管理上有不同的形式 。 在客观管理上,
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主要是考察卫生资源
分配和使用在卫生发展规模, 卫生事业
结构, 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部门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 在微观管理上, 主要
是考察部门之间, 区域间, 机构间, 卫
生资源的分类项目如资金, 人力设备和
技术使用的效率 。
2010-5-15 21
( 二 ) 卫生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
主要内容有:实行区域卫生规划, 宏观经济政策
调控, 卫生资源宏观分配和卫生资源的宏观利用 。
( 三 ) 卫生资源利用的微观调控
主要内容有:投入要素的组合, 成本控制,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成本效果及效率和效益 。
( 四 ) 卫生资源利用的评价指标 。
人口质量与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质量, 社会
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评价及卫生资源利用指标等 。
2010-5-15 22
六、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理
中最重要, 最根本的任务 。 在供需平衡
基础上, 充分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 发
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 获得最大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称为卫生资源优化
配置 。 优化配置是一个相对概念, 我们
应该而且必须从国情, 省情和各地的实
际出发, 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
2010-5-15 23
(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 中指出:, 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相协调, 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
主义大国, 人口多, 底子薄, 卫生资源不足, 卫生
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 只有从国情,
省情, 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地确定卫生
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 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相
一致, 相互促进, 才能快速持续地发展 。
2010-5-15 24
2.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原则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效率。只
有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卫
生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达到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目的。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二目标,即卫生服
务的公平性。
WHO提出,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
是体现公平性的一个例子。在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可及性,注意对脆弱人群的
医疗照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也是保持稳定加速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
2010-5-15 25
3,重点倾斜, 兼顾全局原则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是我
国卫生工作方针中所强调的 。 农民是卫
生服务的主要对象 。 大多数地区农村卫
生仍然相对薄弱, 各种疾病仍严重威胁
着农民的健康 。 不少地方农民缺医少药
问题依然严重,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
题还十分突出 。 因此, 在卫生资源优化
配置中应该对农村和预防保健实施倾斜,
同时要合理统筹, 综合安排, 坚持防治
结合, 城乡兼顾, 中西医并重, 全面发
展, 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益 。
2010-5-15 26
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谋求以较小的投资来获
得较大的效益 。 这里所说的效益, 不单是
直接的经济效益, 还包括间接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有些工作, 单就直接经济效
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间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却是很大的 。 如服小儿麻痹糖丸
预防脊髓灰质炎, 它的社会效益, 间接的
经济效益与销售糖丸本身的经济收益完全
不能相提并论 。
2010-5-15 27
(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
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该指标通常说明卫生费用的数量, 即国家在多
大程度上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事业与社
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逐渐递增,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
1999年, 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分
别为 5.1%,5.3%。 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是紧迫而必要
的 。 在财政投入不能合理增加的情况下, 只有加强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 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使用效
率, 减少浪费, 才能使有限的卫生费用发挥更大的
效益 。
2010-5-15 28
2,人均卫生费用
该指标说明一个地区卫生资源水平, 也反映卫
生资源地区之间, 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 。 不同
性别, 年龄, 经济, 文化以及医疗制度等对人均卫
生费用有重要影响 。 1999,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
用分别为 331.9元, 376.4元, ( 安徽省 1999年人均卫生费用
208.13元 。 )
3,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配置的
合理性 。 一般讲,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所诊治病人
的病情越复杂越严重, 平均每次诊治费用就越高 。
也就是说, 一, 二, 三级医疗机构应按不同标准,
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资源配置标准 。
2010-5-15 29
4,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 通
常住院服务是诊治一些危重疾病, 平均每次住院费用
远大于门诊费用 。 然而门诊医疗服务是人们最常使用
的一种医疗服务, 门诊利用次数远大于住院利用次数 。
5,医疗, 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比例
医疗, 防疫和妇幼三者间的比例关系是卫生部门
在考虑卫生资源配置时应当重点加以讨论和研究的问
题 。 医疗服务是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一项服务, 目前
我国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是配置在医疗服务上 。 从卫
生服务对健康的作用来看, 预防和妇幼保健服务的贡
献大于医疗服务
2010-5-15 30
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 一 ) 概念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卫生职业训练, 能够
根据群众需要而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 包括已在
卫生部门工作的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的总称 。
卫生人力资源特点:一是培养周期长 。 从专
科培养到高层次的硕士, 博士培养要花费 10年的
时间, 还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补
充新知识, 新信息;二是卫生人力资源与设备,
财政等资源不同, 是有情感有思维有创造力的资
源, 其知识层次, 潜能, 激励因素, 合作动能不
尽相同, 因而卫生人力资源的使用, 配置和管理
相当复杂, 极具挑战性 。
2010-5-15 31
? ( 二 )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 我国卫生人力的千人口拥有量已达到甚
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
我国医学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在生命科学等
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卫生人力发展的
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卫生人力整体
素质不高, 结构与分布不合理, 管理相对滞
后, 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2010-5-15 32
我国卫生人力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
随着我国加入 WTO,医疗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
国外医疗卫生机构, 跨国医药企业公司, 人才服务
机构及其它健康相关产业将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
场,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竞争的压力和冲击 。
包括台港澳在内的海外卫生技术人员将更多地加入
卫生人才市场, 为我国提供新的卫生人力资源, 同
时也会加剧人才市场的竞争 。
另一方面,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
是竞争制度的引入, 包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
人员聘用, 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对人力资源管
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上, 新理念,
新体制, 新机制与传统人才管理必将激烈碰撞, 我
国卫生人力管理必须进行深刻改革, 在管理理念与
模式方面也必须有所创新和再造 。
2010-5-15 33
二、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
组织部, 国家人事部, 卫生部联合下发的, 关
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
出: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
立政事职责分开, 科学分类管理, 配套措施完善的
管理新体制, 基本建立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
下, 待遇能高能低, 人才结构合理, 有利于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 各级政
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根据
本地区的卫生需求, 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
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
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 合理配置各类人员, 根
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 优化人员结构,
提高人员素质,, ( 续 )
2010-5-15 34
“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 实行聘用
制 。 按照公开招聘, 择优聘用, 平等自愿, 协商
一致的原则, 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 明
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 权, 利, 保证双方的合
法权益 。 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
用办法, 打破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
。 ( 续 )
2010-5-15 35
“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
要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对卫生管
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
实行合同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要加
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要建立解
聘、辞退制度。要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卫生人才结
构,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上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人事制度改革
的方向,也是卫生人力配置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
政策性依据
2010-5-15 36
,中国 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 提出
了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总量控
制, 结构调整;全面提高, 重点建设;改革创新,
科学管理;适应市场, 合理配置 。
我国 2001-2015年卫生人力开发与发展的总目
标主要有:
① 人员数量适当增加,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
2000年的 559.1万人增加到 657.51万人, 卫生技术
人员总数从 449.08万人增加到 526.01万人, 到
2015年,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64人左右,
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 1.26人左右, 执业护士数达
到 1.26人左右 。 ( 续 )
2010-5-15 37
② 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 培养一
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
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到 2005年全国
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杜绝无专业学历者;到 2015
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 30%。专业人员职
称结构达到合理比例。
④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 2015年
在全国卫生队伍中, 应有 30%以上的人员从事
社区卫生工作, 在社区工作的医生中, 全科医
师数不低于三分之一 。
( 续 )
2010-5-15 38
⑤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
到 95%。
⑥全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 100%,
持证上岗率达到 95%。自 2005年开始新上岗的管理
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并获得
培训合格证书。
⑦西部人才开发、农村卫生人才建设要取得
明显成效,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
上学历水平,其中 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
医师的转化。
2010-5-15 39
三、卫生人力的配置
决定卫生人力的客观需要与需求量的
因素主要为,居民的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需
要, 需求及利用 。
需要与需求及利用度可以通过卫生服
务调查获得, 根据卫生服务调查中获得的居
民两周患病率, 就诊率, 未就诊率, 居民住
院率, 应住院而未住院率等资料, 就可以推
算出当地卫生人力的需求和需要数量, 也可
以评估当地拥有的卫生人力与居民需要与需
求之间是否平衡 。
2010-5-15 40
卫生人力的总量合理配置方法可分为四个步
骤, 以医生配置为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步:根据卫生服务调查 ( 健康询问调查 )
中有关人口数, 居民患病率, 每患者平均就诊次
数, 需要医疗照顾率, 居民住院率, 平均每患者
住院天数, 每全时门诊医生平均门诊人次, 每全
时住院部医生平均负责病床日等数据, 按特定计
算公式, 计算出当地该年度临床医生需要 ( 求 )
量, 加上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求数 ( 按比例法推
算 ), 计算出当地医生总需要 ( 求 ) 数 。
2010-5-15 41
第二步:将医生需要量与实际医生拥
有数进行对比, 求出供需比值, 评价医生
的供需平衡状态 。
第三步:根据平衡状态 ( 平衡, 基本
平衡, 短缺或过剩 ) 对今后卫生人力资源
分配作出政策性调整, 使之逐渐平衡, 合
理 。
第四步:根据当地各医学专业 ( 如内,
外, 妇, 儿, 预防等十余个专业 ) 工作量
比例, 进行专科医生数的分配 。 分述如下:
2010-5-15 42
(一)区域医生需要总数的计算
分为五个部分:
① 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
② 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
③ 主治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
④ 由于区域外流入病人的就诊而需额外增加的
医师数计算;
⑤ 预防, 保健医师需要数计算 。
以上 5部分医师数相加的和, 即为该区域
医师需要总数 。
2010-5-15 43
? 1,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 人口数 × 两周患病率 × 人均两周就诊次数
× 26× 需要医疗照顾率 × ( 1-X/100)
? 门诊医师需要数 =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 ( 1+1/10)
?
? 公式中 26为将两周数据换算为全年数值的常数, 分子中的
X/100为当地居民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处就诊的比例 。 式末
加 1/10为从事非临床工作医师数 。
2010-5-15 44
上式可改写为,
? 当地全年需要就诊人次 — 在卫生室
? 乡村医生处就诊的人次
? 门诊医师需要数 =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
? 另加 10%从事非日常医疗工作的医师数, 指外出专业进修,
学术会议, 抢险救灾, 支边, 支贫等活动, 以及病事假等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应处理门诊人次计算方法为:每全时门诊
医师法定工作日为 254日 [365-( 104+7) =254日 ]乘以 15( 日均
处理门诊人次 ) 等于 3810人次 。
2010-5-15 45
? 2,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 人口数 × 年需要住院率 ×
? 人均住院日
? 住院医师需要数 = × ( 1+1/10)
? 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
? 本公式采用每全时住院医师平均分管床位数 10张, 与全
国住院医师平均实际分管 9.5张病床数接近 。
? 每床位年均使用床日数, 按医院病床使用率达 85% 计算,
则每床年均使用数应为 310.25日 。 即: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
责病床日 =10× 310.25=3102.5日
2010-5-15 46
?
? 上式可改写为:
? 住院医师需要数 =本地人口年住院天数 /
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 另加 10% 从事非日常住院诊疗工作医生数
( 见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式 ) 。 此 10%为 1988
年世界银行与卫生部协作卫生 Ⅰ 项目中通过
特尔斐调查法取得的数据 。
2010-5-15 47
3,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 =住院医师需
要数 × 7/8
7/8为卫生部规定住院医生与主任,
副主任, 主任医师之比为 8,4,2,1,主
治医师以上人员与住院医师之比即为 7/ 8。
2010-5-15 48
? 4,需相应增加医师数的计算
? 城市医疗中心, 其医疗服务范围超出地域限
制, 流入就医病人较多或有一定数量 ( 超出流出
数 ), 需相应增加医生数, 其计算公式为:
? 需增加医师数 =
?
? 外地流入门诊人数 ( 年 ) 外地病人住院病床日总数 ( 年 )
?= +
? 3102.5 3810
2010-5-15 49
? 5,预防保健专业医师需要计算方法
? 按照人口比例法算出 。 1993年我国卫
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医师总数约 30万人, 即
每万人口平均约 2,5人 。 考虑到社区卫生
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是今后卫生事业
发展的重点,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预防
保健专业医生的需要量还会增加, 其中包
括培养全科医师, 因此, 可初步定为每万
人口 3名预防保健医师 。
? 最后将 1,2,3,4,5五个公式的计算
结果相加, 即得出当地医师需要总数 。
2010-5-15 50
实例应用:
? 以 1994年南方某新兴城市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数
据, 代人上述公式, 求出所需数据, 见表 6-l:
? 表 6-l计算医师需要总数与医院床位需要数的调查
资料和参数表
2010-5-15 51
项 目 某市( 1994年)
人口总数 335.51万
居民两周患病率 ( ‰ ) 126.0
平均两周就诊数 2.04
需要医疗照顾率 ( % ) 83.6
实际就诊率 ( %) 70.1
在村卫生室乡医处就诊比例 ( %) 36.2
每全时门诊医生年均诊疗人次 3810
居民年住院率 ( ‰ ) 35.2
平均住院日数 ( 天 ) 12.5
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责病床日 3102.5
每医院床位年均开放床日 310.25
从事非日常医疗任务医生比例数 10%
表 6-l 医师需要总数与床位需要数的调查资料参数表
2010-5-15 52
? 将上述数据及参数代入前述 l,2,3,4,5
五个公式中计算, 结果如下:
? 门诊医生需要数 =3496人
? 住院医生需要数 =515人
?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 =451人
?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要数 =1006,5人
? 医生需要总数 =3496+ 515+ 451+ 1007=5469
人
? 由于某市的医疗中心作用尚未形成, 医疗服
务的辐射性不强, 故公式 4可省略不计 。
2010-5-15 53
( 二 ) 医师供需平衡状态的评价
按照供需比值来进行评价 。 供需比值越
接近 1,其平衡状态越佳, 越远离 1,平衡越
差 。 所以我们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 等
级比值与床位评价相同 。
按本评价方法, 选择几个城市和地区
进行供需平衡评估, 其结果见表 2- 2。 从中
可看出某些城市医生拥有数已超过需要数,
明显过剩 。 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分配不合理
也是客观存在的, 就全国总需求而言, 医师
不短缺;按需要而言, 略有短缺, 短缺的地
区是农村 。
2010-5-15 54
? 医师供需平衡状态评价方法的优点为:
第一, 按照当地居民的需要与需求来
测算卫生资源需要量, 科学性和实用性均
较好, 而且能因地制宜;
第二, 方法简单可行, 可操作性强;
第三, 得出的结果是一个明确的 ( 而不
是模糊 ) 数字, 在卫生资源供需平衡状态
评价方面, 提供了一个客观的, 因地制宜
的量化标准, 为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
2010-5-15 55
项目 九江 金华 宝鸡 牡丹
江
佛山 哈尔滨 深圳
医 生
需要数
5182 7311 3927 4418 6905 12903 5469
实际拥有
医 生 数
5970 6114 4837 5741 6262 26619 5347
医 生
供需比
1.15 0.83 1.23 1.30 0.91 2.06 0.98
医生供需
平衡评估
基本
平衡
短缺 过剩 过剩 基本
平衡
过剩 平衡
表 2-2 若干城市医生需要数及平衡状态评估表
( 1994年)
注:深圳市有 l000余个个体诊所, 外地流人的, 医师, 有数千人,
因此, 医师供需实际已过剩 。
2010-5-15 56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一是采用本法的地区必须事先进行规
范化的居民健康询问调查, 而且调查结果
必须可靠 ( 否则以此推算的结果将不可
信 ) 。
? 二是本法限用于医师数和医院床位的
总量评价, 而不能用于专科医师和分科床
位数的供需评估 。 当然, 在总量需要数测
算之后, 也可参照一定比例, 推算出专科
医生和分科床位的配置数 。
2010-5-15 57
? ( 三 ) 根据医师供需平衡评价结果
?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
措施 。 如评估结果系过剩则需控制医生调入数,
将医院医师向社区流动, 城市向乡镇流动;如短
缺, 则可增加毕业生吸纳数和引进医师数;如平
衡或基本平衡则无需刻意增减, 仅按每年人口增
长比例适当增加医师数即可 。
? ( 四 ) 其它专科医师, 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
则按比例法分配
? 可根据本区域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例现状,
按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和利用度进行综合分析,
以医师为基准, 分别提出护士, 检验, 药剂, 放
射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值系数, 以此进行配置和
调控 。
2010-5-15 58
第三节 卫生设备资源管理
? 一, 概述
? 卫生设备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疗卫生
机构中的有形资产, 它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所必备的硬
件, 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社会, 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
? 在现代卫生管理中, 设备资源管理是卫生管理系统
中的一个子系统, 也是卫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 自 19
世纪以来, 随着人类进入了原子, 电子时代, 医疗设备
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 CT,核磁共振, 直线加速器, B
超等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提高了诊治水平 。 但是如果盲目配置, 不仅会造成卫生
资源的浪费, 而且会诱发医疗需求, 增加患者的医疗费
用负担 。
2010-5-15 59
二、卫生设备的装备
? 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应以满足开展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准则, 不同类别,
不同规模, 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应
有不同的装备标准 。 卫生部对于各级医
疗, 卫生防疫, 妇幼保健机构都制定了
设备装备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
地的经济水平不同, 群众的卫生需求也
不同, 设备装备也应有所不同, 这些标
准可作为参考 。
2010-5-15 60
? 设备装备应遵循以下原则:
? ( 一 ) 分级原则
? 即按照医疗机构处在的不同层次, 设备装备的
品种和档次应有区别 。
? ( 二 ) 功能原则
?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的功能进行装备, 如综
合医院, 专科医院, 预防保健机构, 疗养院, 康复
医院等, 其机构功能不同, 设备也不同 。
? ( 三 ) 适宜原则
? 即选择适宜技术和与之配套的适宜设备, 务求
与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 防止盲目攀高 。
它包括实用价值高, 价格适宜, 维修有保证, 符合
公平效益的原则 。
2010-5-15 61
? ( 四 ) 资源共享原则
? 对于使用技术要求高, 价格高的大型医用设
备, 提倡医疗单位之间共享共用, 不重复采购,
以提高设备使用率 。
? ( 五 ) 条件具备原则
? 在购置设备前, 特别是价格高, 技术先进的
大型医用设备, 必须要求有完善的配套条件, 如
有掌握该设备的技术人才, 有相应水平的维护人
员, 有装备的配套条件 ( 如用房, 场地, 防护,
水电供应等 ) 。 卫生部对于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
员定期考试, 使用人员必须取得上岗合格证 。
2010-5-15 62
三、卫生设备的管理
? ( 一 ) 卫生设备管理的任务
? 一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大型医用
设备, 防止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
? 二是根据经济和实用的原则, 正确选购设备,
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性能适当的技术设备 。
? 三是加强岗位责任制, 健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
? 四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掌握设备的保养和
维修技术, 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2010-5-15 63
? ( 二 ) 卫生设备管理的方法
? 1,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大型医用设备的盲目配置
? 卫生部现采取的是用配置许可的方法, 对未
取得大型医用配置许可证的, 不允许配置使用 。
? 2,建立制度
? 卫生部颁布的,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
办法, 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制
度 。 在此基础上, 建立各项管理的细则 。 它包括
审批, 采购, 验收, 入库, 档案, 使用维修保养,
领发, 报废, 破损, 使用安全, 操作规程, 使用
人员考核等 。
2010-5-15 64
? 3,科学论证制定计划
? 首先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 也要注意适应
性和可行性, 要根据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提高求精, 从实际出发, 分轻重缓急, 统筹规划,
分期分期地更新设备, 逐步实行配套, 首先考虑
常规设备, 再考虑高, 精, 尖设备 。 其次是成立
设备采购领导小组, 制定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对
设备的名称, 品牌, 型号, 规格, 主要技术指标
先进性和可靠性, 价格, 资金来源, 临床意义,
使用频率, 运行效果, 原材料消耗, 投资回收年
限, 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
2010-5-15 65
? 4,采购
?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 法规, 进行设备
招投标, 以选择质量优良, 价格适宜, 售后服务好
的设备 。
? 5,设备维修和保养
? 由于设备长期使用的磨损, 在使用中经常会发
生故障而影响正常工作 。 在设备的保修期内, 由设
备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负责维修, 但设备保修期以外
或日常的维护, 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
行 。 衡量设备技术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设备的完
好率 。
? 设备完好率 =(完好设备台数、件数 +基本完好台数、
件数) /总台、件数 × 100%。
? 设备的报废率 =( 单位时间内鉴定报废台, 件数 ) /
总台, 件数 × 100%
2010-5-15 66
四、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 卫生部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应用和上岗
人员实行, 三证, 管理, 即,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许可证,,, 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
? 目前, 卫生部管理的大型医用设备品目为八
种, 它们是,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 ( CT),
磁共振成像装置 ( MRI), X刀, r刀, 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装置 ( PET), 超高速 CT( UFCT), 眼科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医用直线加速器 。
2010-5-15 67
? 卫生部第 43号部长令, 大型医用设
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对大型
医用设备的申报条件, 审批程序, 监督,
处罚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
? 根据卫生部第 43号部长令,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口数, 人均国民收
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发达国家, 发展
中国家 80-90年代大型医用设备装备状况,
制定了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
2010-5-15 68
五、医院的床位配置
? 医院床位数是反映医院规模的主要指标,
影响当地医院床位数需求量的因素很多, 如当
地人口数量, 年龄结构, 文化结构, 健康状况,
当地经济发展程度, 人均收入水平, 地理, 环
境, 卫生服务能力等 。
?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区域卫生发展研
究协作组, 对床位配置方法, 配置标准的研究,
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2010-5-15 69
区域医院床位总量测算方法,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当地医院床位的总需要数与需求数 。
计算公为:
( 一 ) 医院床位需求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需求数=
+ (1)
? 注,① 非省会或中心城市流入住院量很少, 或流入, 流出
量相近者, 公式后半部分可省略不计 。 ② 每床位年均开放
床日数, 按病床平均使用率 85%计算, 则每床年均开放床
日数为 310.25日 。
?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实际住院率人口数 ??
平均年床开放日
平均住院天数(注)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
2010-5-15 70
( 二 ) 医院床位需要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总需要数 =
+ (2)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均需要住院率人口数 ??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
注:年均需要住院率系指已住院数与应住院诊疗而由
于各种原因未能入院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百分率 。
以上两式中所需要的数据由卫生统计年报和卫生服务
调查获得 。
2010-5-15 71
第二步:对当地的总床位供需平衡状态进
行评估:按照国际和国内标准, 用供需比的方法
来评价, 即将当地实际医院床位拥有数 ( 即供给
数 ) 与医院床位需要数 ( 需求数 ) 进行对比, 求
出比值, 供需比值越接近 1,其平衡状态越佳,
越远离 1,平衡越差 。 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
( 1) 供需比值为 1± 0.05时为供需平衡 。
( 2) 供需比值超出 1± 0.05但在 1± 0.15范围内,
则为基本平衡 。
( 3) 比值超出 1± 0.15范围, 则为供需不平衡,
比值 <1-0.15者为短缺或不足, 比值 >1+0.15者为
过剩 。
2010-5-15 72
供 /需比值在 0.85-1.15区间作为基本平衡的范围,
这是 1986年美国卫生与福利部卫生服务研究所和
我国江苏省卫生厅 1988年用特尔斐法分别各自调
查了近 200名卫生管理和医疗技术专家得出的结果 。
如果比值如在 0.85~ 1.15范围内, 卫生部门和医
院通过自身工作的内部调整, 将可以平衡少量的
短缺和过剩, 如若供需比超出上述范围, 则将出
现明显的床位紧张 ( 短缺 ) 或过剩 ( 床位闲置 ) 。
此外, 绝对的供需平衡, 比值不多不少, 总能保
持为 1,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因此比值双方都含
有许多变量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 医院床
位的供需比值也会随之变化, 必须赋予它们一个
合理的波动范围 。 若超出此范围, 则卫生主管部
门应采取相应政策, 进行宏观调控, 避免进一步
的失调 。
2010-5-15 73
此外, 医院床位需要 ( 求 ) 数还必须考虑下列潜
在因素的影响:
第一, 随着城市社区, 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社
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与完善, 相当一部分慢性
病患者, 如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等,
将在社区内得到系统和连续性的医疗照顾, 其住
院床位的需求也将下降 。
第二,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城乡医疗保险
制度的推行和覆盖面日益扩大, 在医院住院收费
方面按医院的能级拉开挡次, 经济杠杆对病人合
理分流将产生作用, 促使到大医院住院的一般性
疾病减少, 大医院床位的需求量也会下降 。
2010-5-15 74
第三,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进程, 老年护理院, 老
年康复中心之类的机构兴起, 这类床位需求将会
增加 。
第四,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人均收入水平的
增加, 文化教育, 健康教育的发展, 将对人们提
高医疗需求发生作用, 我国卫生统计学者根据目
前数据测算, 居民收入翻一番, 对住院的需求也
会增加, 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将会下降, 这种由于
经济发展导致的潜在性需求增加弹性, 在城市约
为 33%,在农村约为 17%,换算成床位的需求, 在
城市约增加 20%,在农村约增加 10%左右, 可将这
一参数加入前述计算式 。
2010-5-15 75
第五,流动人口因素:由于城市中相对集中了明显的
医学科技优势,这种优势对周边地区的患者特别是疑
难病重患者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也会吸引一些
希望得到高档次医疗卫生服务的人群,基层医疗水平
无论如何提高也难与之相比。这些疑难重症和要求高
档次卫生服务的人群流向高级医院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因而在床位配置方面,有的专家提出,大城市应在用
需求公式计算后再增加 10%,中等城市增加 5%,小城
市增加 3%,原公式中有关净流入住院人数的工作量可
以不计,使该公式简化为:
医院床位需要(求)数=
× ( 1+X%)
(X%,大城市为 10%,中城市为 5%,小城市为 3%)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实际住院率人口数 ??
2010-5-15 76
第四节 卫生资金资源管理
一, 概述
卫生资金是卫生资源的货币表现 。 卫生资源以
货币形式流入卫生领域, 通常表现为卫生机构的财
务收入, 即上级拨款和业务收入 。 卫生资源在卫生
领域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 实现其消耗和补
偿, 又使货币资金流出卫生领域, 表现为卫生机构
费用支出, 即各项业务活动经费和基本建设支出 。
卫生资金与卫生费用虽然都是社会劳动的货币
表现, 但是卫生资金是一定时期内卫生领域占用的
社会劳动, 表现为货币的存量, 而卫生费用是一定
时期内消耗的社会劳动, 表现为货币的流量 。 存量
和流量是从两种不同角度看待与认识货币的流转过
程 。
2010-5-15 77
货币在卫生领域的流入与流出形成了卫生资
金运动, 表现为卫生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 卫生资
金循环是由货币从时间序列上依次经历资金的筹
集, 分配, 使用与补偿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
过程 。 在资金运动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资金的流
入与流出, 表现为资金的流量 。 卫生资金在循环
过程中又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 表现为货币,
药品和卫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及卫生服务产
品 。 从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看, 又表现为资金的存
量, 反映在不同地区, 不同机构卫生资源的分布
情况 。 卫生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 形成卫生
资金周转 。
2010-5-15 78
二、卫生资金筹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卫生服务供
求矛盾的渐趋突出, 我国采取了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筹集卫生资金政策, 以不断拓宽筹资领域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 积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 广泛动员和筹集
社会各方面资金, 发展卫生事业 。, 在积极增加政
府卫生投入的同时, 鼓励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支
持和帮助, 适当增加个人对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比
例 。 2000年, 我国卫生总费用达 4780.3亿元, 占
GDP的比重为 5.3%,其中社会卫生投入占 24.7%,个
人卫生投入占 60.7%,加入 WTO的新形势还会导致社
会和个人卫生投入的比重进一步增长, 非政府筹资
形式在我国卫生筹资领域的作用日趋显著 。
2010-5-15 79
我国主要的卫生筹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政府卫生投入
我国政府发挥了卫生筹资主渠道的作用 。, 中
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要随着经济
的发展逐年增加, 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
幅度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
委,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
要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 按照公共财政和分
级财政体制的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要规范对医疗机
构的财政补助办法 。 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卫生机构
的补助项目主要包括卫生执法监督和预防保健等公
共卫生服务, 重要医学科研, 基本医疗服务, 符合
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
2010-5-15 80
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
级政府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和各项医疗卫生保健
支出 。 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正常业务活动经
费补助, 专项拨款和卫生事业基本建设投资,
以及政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提供的
医疗保健经费 。 我国的工厂企业为了促进与保
护职工的健康, 遵守国家规定, 按照职工工资
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医疗卫生费, 用于支
付职工的医疗保健费用 。 这也是准政府卫生费
用的一个重要来源 。
2010-5-15 81
2,健康保险
建立健康保险基金是卫生筹资的一个重要来
源 。 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机构以某种方式和途径,
向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筹集资金, 以解决投保人或
其赡养者医疗保健费的一种措施和制度 。 1996年
4月, 由国务院批准下发的, 关于职工医疗保障
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 对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的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 建立
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社会
医疗保险制度, 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
2010-5-15 82
健康保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政府雇员医疗保险:政府雇员医
疗保险是国家从财政税收中提取一部分
资金为国家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正式职
工提供的医疗保险金 。 这种保险又有强
制性, 保险金不是根据实际发生风险进
行预算, 而是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承受
能力来确定, 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公费
医疗制度就是政府保险 。
2010-5-15 83
2) 企业职工保险: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是由企
业作为第三方支付者为本企业职工筹集医疗保险金 。
保险金来自企业职工福利基金, 一般根据职工工资
总额来确定保险金金额 。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规定, 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交纳
社会保险费的企业, 可自主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
保险 。 企业可以在按规定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
基础上,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 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进
行的适当补助 。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 4%
以内的部分, 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 。 企业职工
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 我国的劳保医疗制度就是企
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一种形式 。
以上两种形式正在逐步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 。
2010-5-15 84
3) 商业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主要是
通过商业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者向社会
或个人筹集资金并提供健康保险费用偿付 。
这种保险往往是以自愿为主, 保险费是根据
患病及利用情况精算出来的, 一般与个人收
入无关, 而是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 我国目前
实行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险, 大病保险,
孕产妇的母婴安康保险等均属于商业保险 。
近年来, 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也有所
发展 。 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将为我国人民
提供更多的选择, 抵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 。
2010-5-15 85
3,消费者个人付费
消费者个人付费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
个人或家庭为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所支付的
直接费用, 它来自消费者可支配的生活消费基金 。
我国消费者个人付费, 包括未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的居民中个人支付医药费;参加合作医疗, 统筹
医疗和各种医疗保险的居民, 由个人缴纳的合作
医疗基金, 统筹医疗基金和医疗保险金或预付金
等 。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的实
施, 个人付费还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规
定由个人交纳一定比例的医药费 。
2010-5-15 86
由消费者个人合理负担部分医药费是筹集
卫生资金, 增加卫生投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 在国
家财力有限, 政府不能全部承担所有卫生项目经
费的情况下, 个人付费将缓解卫生资金紧张的矛
盾 。 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资金不足,
但又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卫生服务项
目 。 从经济行为上看, 个人付费还可以增加卫生
服务使用者的费用意识, 抑制不合理的医疗消费,
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
在我国, 消费者个人付费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 。
1980年, 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
24%,1990年上升至 37%,2000年已经上升至
60.6%。
2010-5-15 87
不过, 在增加个人支出比例的同时,
要注意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 一般情况下,
收入较高的人群对费用变化反应不大,
但是费用增加往往会使贫困人口和弱势
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下降 。 因此, 要注
意社会中最贫困人口和最脆弱人群受费
用变动的影响程度, 由政府采取相应措
施和倾斜政策, 加以保护 。
2010-5-15 88
4,社区筹资
社区筹资是以社区内的配合协作和
社区独立自主能力为基础的 。 如果认识到
卫生服务是基本需要, 是对人有益的事情,
以及社区的合作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
水平, 则社区就会发动居民在卫生筹资,
组织和管理中发扬合作精神, 政府可以通
过政策法现, 技术和经济支持来鼓励和支
持社区卫生筹资 。
2010-5-15 89
社区筹资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① 对
卫生服务的补偿:不同于医疗保险, 此处
的补偿仅针对灾难性的大病费用 。 社区筹
资的卫生服务是经过选择的, 以成本 -效益
和人们的支付意愿为基础的, 这些服务包
括初级卫生服务 。 ② 来源于社区居民, 当
地的劳动雇佣者和政府的资金 。 ③ 将社区
居民的健康保险金汇集在一起 。 ④ 从理论
上说, 社区居民必须全部加入并缴纳费用,
防止出现逆选择和免费搭乘问题 。
2010-5-15 90
5,乡村集体经济卫生投入
主要包括乡统筹基金和村集体提留
基金用于卫生的支出, 乡镇企业为职工
支付的医疗保健费, 以及由集体经济资
助的合作医疗基金 。 不过, 20世纪 90年
代末, 我国不少省份开始推行农村税费
改革, 取消了乡统筹费, 农村卫生医疗
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 政府适当补助;
对村提留也进行了改革, 村内兴办的集
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 不再固定向
农民收取村提留 。
2010-5-15 91
( 二 ) 卫生筹资水平的评价
通常使用卫生总费用, 人均卫生费用以及卫
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三个指标评价
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卫生筹资的水平 。 卫生总费
用是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 ( 通常
为一年 ) 为了接受卫生服务而支付的卫生资金 。
卫生总费用数据的收集有两种方法:一是费用来
源法, 即按照资金筹集来源收集各种渠道, 各种
形式的卫生资金然后求和;另一种方法称为分配
流向法, 即以卫生机构的各项收人反映的卫生资
金的数量, 加以汇总求和 。 目前在我国, 用费用
来源法收集数据较方便, 分配流向法正在研究过
程中 。
2010-5-15 92
为了消除人口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通常计算人均卫
生总费用指标 。 计算公式如下:
人均卫生费用 =卫生总费用 /人口数
为了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 可以对卫生总费用以及
人均卫生费用做价格调整, 因目前我国没有医疗服务价
格指数, 只好使用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
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应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
保持同步, 略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为了及时掌握
卫生总费用的增长是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设计
出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指标, 计算公
式如下: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 卫生总费用
产总值的比重 ( % ) = —————— × 100%
国内生产总值
2010-5-15 93
三、卫生资金的配置
( 一 ) 配置原则
卫生经费的配置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卫生管理部门通过卫生经费的合理配
置来实现卫生服务的效率与公平 。 卫生资金配置应
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成本 -效益原则 防止高投人低产出,
防止重复和低效投入 。 为保证投入的有效和高效,
还应防止盲目投入, 投入前应有科学决策程序, 进
行充分论证;投入后应有阶段性效益评估, 及时发
现问题, 并进行阶段性调整 ( 增加或削减 ) ;在投
入完成后, 应进行终末评估, 其内容包括:投资目
的的实现程度并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提高投入 -产出
效益的新途径, 保证效益的逐步提高 。
2010-5-15 94
2,主要卫生问题优先原则
各地区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
主要卫生问题进行经费配置, 优先解决重点卫
生问题的投入, 如农村卫生问题, 重大疾病控
制 ( 如地方病, 流行病, 损伤与中毒以及对当
地居民健康影响最大或构成死因前几位的一些
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 肿瘤, 呼吸系疾病等 ),
社区综合性卫生服务的开展, 以及当地急需的
重点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
2010-5-15 95
3,卫生经费配置实行向预防保健和农村倾斜的
原则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
会医学模式转换时期, 卫生经费向预防, 保健倾
斜将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投资途径, 也是保证
配置公平的有效形式 。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城乡差
别很大, 15%的城市人口占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
卫生费用支出, 1998年, 城市居民人均卫生费用
为 600元左右, 而农村居民只有 200元左右, 农村
和基层仍旧是我国卫生条件较落后的地区 。 因此,
增加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投入的比例, 有
利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以保
证农村居民能够获得价格合理, 比较优质的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 。
2010-5-15 96
4,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 人均收入
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卫生经费的增量配置, 必须
与当地财政及居民承受力, 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
经费配置的原则在于优化, 而并非超前大搞超前
项目, 否则必然造成新的卫生资源配置失调 。
5,兼顾供方与需方的分配原则 改单纯对供方
投入的模式为对供方投入和对需方投入相结合的
模式, 目前可直接向需方提供药品或预防, 保健,
基本医疗的补偿资金 。 一方面, 这种投入对居民
健康产生直接效果, 另一方面, 将有利于促进医
疗卫生机构从片面追求数量与规模发展转移到追
求内涵和质量的发展上, 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的
质量和效益 。
2010-5-15 97
2010-5-15 98
2010-5-15 99
2010-5-15 100
2010-5-15 101
2010-5-15 102
2010-5-15 103
2010-5-15 104
2010-5-15 105
2010-5-15 106
6) 资产管理:卫生机构的资产, 是指卫生机构占
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
种财产, 赁权和其他权利, 包括流动资产, 固定
资产, 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 事业单位应当建
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 应当定
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存货, 固定资产 。
7) 负债管理:卫生机构的负债是指单位所承担的
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包括借入款项, 应付款项, 暂存款项和应缴款项 。
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 及时
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 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
期限内归还 。
2010-5-15 107
第五节 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一, 卫生信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卫生信息是指卫生工作领域和与卫
生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一切活
动的消息, 文献, 情报和知识的总和,
它反映卫生工作的过程, 状态变化及其
特征 。 卫生信息是重要的卫生资源, 在
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 。
2010-5-15 108
信息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中
介, 是卫生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
信息是卫生管理者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进行有效控制, 指导工作和保证各项工作
正常运行的依据和手段;信息也是从事临
床诊疗和开展医学科研的前提和条件 。 信
息更是培养卫生人才, 发展业务技术以及
开展健康教育, 改变卫生行为的重要资源 。
信息资源管理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
容 。 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的过程也是信息
收集, 分析, 处理, 反馈, 利用的过程 。
2010-5-15 109
二、卫生信息的属性
( 一 ) 卫生信息的一般属性
卫生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 所以卫生信息首先
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 如表述性, 传递性, 共享性,
选择性, 实用性, 与载体不可分性, 可储存性, 价
值衰减性等 。
( 二 ) 卫生信息的特有属性
1,社会性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 生
产, 健康, 生命密不可分, 休戚相关, 具有广泛的
社会性 。
2,历史性, 发展性, 时效性 一切卫生信息
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是动态和发展的,
特别是疾病的发生, 发展, 流行, 控制等 。 同时卫
生信息的时效性也特强 。
2010-5-15 110
3,专业性 卫生信息的专业性源于卫生管
理和卫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性, 医学是一门
专门学科, 专业性非常强, 所以, 卫生信
息有较强的专业特性 。
4,保密性 国家保密局, 卫生部颁发的
,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
的规定,, 对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
级具体范围和保密期限作了详细规定, 必
须遵照执行 。 病人的身体状况, 病情, 治
疗等信息均属病人的隐私, 一般不得向他
人透露 ( 传递 ) 。 所以保密性是许多卫生
信息的特性 。
2010-5-15 111
三、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
( 一 ) 根据信息来源分类
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 内部信息是源于
卫生系统内部, 如医疗, 防疫, 保健和卫生行政管
理等信息;外部信息是源于卫生系统外, 如人群的
健康状况, 卫生行为, 环境状况 ( 人口, 经济, 文
化, 自然, 社会环境 ) 等信息 。
( 二 ) 根据储存信息的载体分类
可分为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 。 文献信息包括
直接或间接与卫生工作有关的报刊, 图书, 资料及
其复制品, 音像, 电子资料及其复制品;非文献信
息包括直接或间接与卫生工作有关的口头信息, 实
物信息 ( 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卫生建筑,
设备, 奖杯, 奖状 ) 等 。
2010-5-15 112
( 三 ) 根据信息产生, 使用范围分类
可分为卫生管理信息和卫生科技信息 。 卫生
管理信息是卫生管理机构, 卫生服务机构行政管
理产生, 使用的信息, 如卫生政策, 法规, 卫生
新闻, 公文信息等 。 卫生科技信息是卫生服务中
产生的业务, 科技信息, 如病历, 科研信息等 。
( 四 ) 根据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和特点分类
可分为新闻, 公文, 信访, 档案, 图书情报,
卫生统计, 卫生服务的业务和技术信息, 计算机
网络信息等 。 这种分类方法虽不够严谨, 但符合
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 ( 机构设置, 人员分工,
业务分类等 ), 管理方便 。
2010-5-15 113
四、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 一 ) 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1,卫生信息的收集必须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当今的时代被称为, 信息爆
炸, 的时代, 每日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产生的
信息之多, 变化之快, 难以计量 。 同时信息的收
集, 整理传递, 储存是有成本的 。 所以, 要有目
的, 有计划地收集卫生信息 。
2010-5-15 114
2) 准确性原则:信息准确是信息质量的根本, 卫
生信息失真, 偏颇, 错误会产生误导, 会给卫生
决策造成重大失误 。 首先是信息来源可靠, 要从
合法, 正规, 健全的渠道获得信息;二是信息必
须真实, 事实求实, 不能虚假, 不凭自己或某人
的观点, 成见, 好恶, 选择性, 地收集信息;三
是信息的记录正确, 表述准确, 不是是而非, 模
棱两可或言过其辞;四是对收集的信息要加以调
查核实;五是要尽量选用传递渠道短, 最直接的
信息;六是电子信息还要注意有无病毒等损害 。
2010-5-15 115
3) 完整性原则:一是收集的信息尽可能完
整, 全面, 只要是客观的, 真实的信息都
要收集, 无论其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是
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
领导, 上级或他人的观点的, 是反映成绩
还是表现问题的 。 二是收集信息必须系统,
必须有连续性, 信息的系统性越强, 其利
用价值越大 。 疾病发展, 流行等业务信息
尤其如此 。
2010-5-15 116
4) 及时性原则: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 信息
的收集, 传递要及时, 否则信息的利用价值就
会降低或失去 。
5) 保密性原则:根据国家保密局和卫生部联合制
发了, 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
的规定,, 对需要保密的信息收集要注意保密 。
6)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方法优势互补原则:现代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要注意采用计算机网络,
建立数据库, 微缩技术等收集信息, 同时也要
注意纸质文献, 资料, 数据, 图表的收集, 优
势互补 。
2010-5-15 117
2,收集卫生信息必须具备的能力
卫生信息收集者的能力是信息质量
关键 。 卫生信息收集者一是必须具备政
治上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二是必须具备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必须具备医
学和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四是必须具备
现代化的信息意识 。
2010-5-15 118
3,卫生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
1) 日常工作中的公文: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中
使用, 产生的登记表, 记录表, 文档, 会议纪
要, 简报, 报表, 调查报告, 病历, 财务数据
等 。
2) 卫生统计报表:卫生部颁布的, 卫生统计报
表制度, 列有 206种经国家统计局备案的统计报
表, 函盖了卫生行政, 医疗, 防疫, 保健, 卫
生监督等各领域, 根据不同需要, 分别按日,
旬, 月, 季, 半年, 一年, 就报表设计的指标
逐级统计, 汇总, 上报 。
2010-5-15 119
卫生统计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首先卫生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经过长
期研究,科学、系统、全面、精练;
二是长期、定时收集,信息量大、完
整、可比性强、;
三是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收集、整理,
信息准确、可信、权威;
四是信息标准、统计均口径合法、统
一,易与其他社会信息合并使用,适合趋
势性研究和预测,等等。
2010-5-15 120
3) 图书情报:购买图书, 订期刊, 常规专题情报
的收集,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尤其是对科
技, 业务信息的获取, 这一渠道十分重要 。 过
去省, 市均设有医学情报研究所, 随着机构改
革, 大多并入卫生信息管理部门, 没有撤并的
也逐渐以卫生信息管理为主要职能 。
4) 专题调查:专题调查针对性强, 灵活, 可经济
地收集需要的信息, 系统误差可以控制, 科学
设计信息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
2010-5-15 121
5) 信访:信访部门是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机
构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通过信访渠道,
可以获取大量人民群众的意见, 反映, 特
别是问题, 批评方面的信息 。
6)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使用, 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
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 其信息量大, 传
递迅速, 快捷, 便于整理, 分析, 使用 。
7) 档案:上述信息最终均要归档成为档案 。
通过查阅档案可获取以往发生的信息 。 其
信息的数量, 质量等取决于档案管理水平 。
2010-5-15 122
5,卫生信息的整理和加工
信息整理和加工是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 只
有经过整理和加工处理才能进行信息传递和贮存, 并在管
理中发挥作用 。 对信息的加工并无固定模式, 一般包括以
下基本内容:
1) 信息分类:将原始信息资料, 按问题类型, 时间顺序, 部
门区别, 管理要求等进行分门别类排列成序 。
2) 信息鉴别, 筛选:就是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检查, 判断,
分析, 挑选, 确定是否符合信息收集加工要求, 是否符合
信息标准, 能否反映卫生管理可卫生服务的要求, 剔除不
可靠的, 不可信的, 不确切的和价值不高的, 并对信息的
含量, 质量, 时效, 价值进行判断, 不符合要求的再进行
补充收集 。
2010-5-15 123
3) 信息计算:对一部分信息要进行加工计算 ( 主
要是数据信息 ), 从中计算出所需要的新数据 。
4) 信息编纂:对通过加工处理的信息进行编纂,
将其编写成新的信息资料, 以便于贮存, 分析和
比较对照, 要求对信息的内容, 格式, 文字, 结
构等做到规范, 系统和标准化 。
5) 建立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是有序, 建立密切联
系, 由计算机管理的信息集合, 是整理凌乱的,
分散的, 孤立的, 毫无联系的各种信息的最好手
段, 建立数据库是信息整理的较高层次 。 数据库
有关系性数据库和关系性数据库两种, 在卫生信
息管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关系性数据库 。
2010-5-15 124
( 二 ) 卫生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1,信息储存 收集取得的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变
成有用的信息, 就必须进行储存管理 。 信息储
存要考虑储存介质的选择, 存贮位置分配, 数
据安全性, 使用方便性, 冗余度大小 ( 即重复
存储的多少 ) 和数据一致性保证等问题 。 储存
形式是多样的, 如纸质档案文件, 音像文件,
电子文件等 。 储存的地点主要是档案室, 收集
的信息要及时归档, 防止丢失 。
2010-5-15 125
2,信息传递
1) 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 按信息流的流向不同,
可区分为单向传递, 反馈传递和相向传递三种方式; ( 2)
按信息传递数量的集中程度不同, 可区分为集中式和连续
式两种; ( 3) 按信息的传递范围不同, 可区分为系统内
部传递和系统外部传递两种方式; ( 4) 按信息的传递时
空的角度不同, 可区分为时间传递和空间传递两种 。
2)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所谓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是指要保证
传递的真实, 可靠, 快速, 数量大, 成本低, 效果好, 尤
其要防止信息畸变失真, 即防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差
或走样 。
3) 信息的保密性:需要保密的卫生信息的传递必须遵循严
格的程序和审批手续, 根据不同的信息要求选择不同的传
递途径, 不同的信息受者有不同的选择 。
2010-5-15 126
( 三 ) 卫生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卫生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是卫生信息资源管
理和使用者根据需要, 围绕特定的课题, 有目
的地收集和占有信息资料, 通过整理, 评价,
筛选, 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手段, 进行系列研究
的活动 。
1,信息研究的选题方法 选题方法有适时出新法,
突出个性法, 冷热并重法, 决策服务法, 纵横
结合法, 正反结合法, 上下结合法等, 均与社
会科学, 医学研究选题方相同, 不再赘述 。
2010-5-15 127
2,卫生信息分析研究方法
1) 综合分析:将零散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
地加以整理, 排列, 条理化进行考察, 分
析, 整理研究, 高度浓缩信息资料和观点,
慨括出事物的总体面貌, 抓住实质, 揭示
内在的规律 。 如分析事物在人群, 时间,
空间的分布, 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关系,
发展规律等 。 这种研究方法特点是描述性
较多 。
2010-5-15 128
2) 比较性研究:进行事物在不同人群,
时间, 空间状态, 发展的比较, 通过比
较, 发现差异, 分析差异的原因, 是信
息研究常用方法之一 。 这种研究方法特
点是结论明确, 直接, 具体 。
3) 预测性研究:预测是根据现有情况的
分析研究, 对事物未知或未来状态做出
估计, 推测, 判断 。 常常要借助统计方
法, 数据模型等 。 这种研究方法特点是
有创造性 。
2010-5-15 129
3,卫生信息研究成果
( 1) 综述:综述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 概括和评
价一定时期内有关信息资料, 进行系统分析, 归
纳后撰写而成, 主要是文献信息, 观点的综合,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用较少精力, 较短时间
获得对特定专题的内容, 意义, 历史, 现状及发
展趋势等的完整, 系统, 明晰的印象 。
( 2) 课题报告:课题报告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
报告研究方法, 信息资料收集, 整理, 分析, 论
证的过程和结果, 研究结论等 。
( 3) 预测结果 。 判断, 推测事物未知或未来状态,
发展趋势 。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将来环境, 条件的
变化 。
2010-5-15 130
( 四 ) 卫生信息的安全
1,信息传递过程的安全 应防止丢失, 毁损, 信号
错误等 。
2,信息储存的安全 如档案室的安全防火, 防盗,
信息储存介质的安全防湿, 防潮, 霉变等 。
3,保密信息的安全 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 第一要
防止泄密, 影响卫生发展计划的实施, 工作进展,
引发社会动荡 ( 如艾滋病信息的不当泄露 ) 等;
第二要防止敌对国家, 敌对势力的窃密活动, 如
防止其利用卫生援助项目和医学研究, 学术活动,
收集我国社会, 经济, 卫生信息和情报;第三要
加强科研成果, 专利的保护, 避免医学研究和经
济损失 。
2010-5-15 131
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黑客攻击, 病毒感
染, 误操作等原因, 都直接影响信息安全 。 计算
机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是,( 1) 网络
的物理隔离, 即存有重要卫生信息的计算机和计
算机网络要与其他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没有连接,
物理上完全隔离 。 ( 2) 设置防火墙 。 ( 3) 安装
杀毒软件 。 国内产品主要有 KV3000,瑞星等, 可
防止病毒感染, 杀灭病毒等 。 ( 4) 数据备份 。
( 5)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
2010-5-15 132
( 五 ) 卫生信息标准
卫生信息标准是信息的表述, 分类, 计量,
整理, 统计, 建立数据库等必须遵循的规范 。 信
息标准的制定, 分析, 研究是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重
要任务 。
信息标准有国家颁发, 各级行政部门颁发,
各级专业组织 ( 学会, 协会 ) 颁发等 。 其效力以
国家颁布的为大, 一般应采用效力最高的标准 。
有些地区成立了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管
理信息标准, 如北京医药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
化专业委员会 。
2010-5-15 133
2010-5-15 134
2010-5-15 135
2010-5-15 136
2010-5-15 137
2010-5-15 138
2010-5-15 139
2010-5-15 140
2010-5-15 141
2010-5-15 142
2) 制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标准,
开发相关软件, 提高信息收集, 整理, 传递, 储存
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 卫生系统内部软件开发标准
完成的有,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医院信
息管理系统软件基本模块和功能规范, 等, 各省市
也以规范性文件对一些信息标准作了规定 。 相关软
件完成的有, 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疾病报告软
件,,, 卫生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等 。 同时, 各省
市, 各级卫生机构与计算机, 网络企业合作, 开发
了大量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医院
管理信息系统, 远程辅助医疗诊断信息系统, 继续
医学教育信息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检索信息系统等软件 。 特别是各级
医院, 多数县级以上医院的门诊, 住院, 药房, 收
费均采用了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 。
2010-5-15 143
3) 建立反映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实践过程
的数据库 1993年完成的有卫生统计报表, 卫生
服务调查, 死因统计, 疾病检测等数据库 。 同时,
随着各省市, 各级卫生机构开发的大量信息管理
系统, 建立了大大小小,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
4) 培训, 建立一支有一定计算机, 网络技
术和卫生信息管理业务水平的队伍, 提高卫生技
术人员的计算机, 网络应用水平 一是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时, 必须通过相应水平
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和测试, 二是结合卫生信息化
建设项目, 开展培训 。
2010-5-15 144
( 二 ) 卫生信息化
1,卫生信息化的定义 卫生信息化是在国家统
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卫生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
术, 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卫生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
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
2,卫生信息化的目标和进展
1) 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国家卫生信息网建
设项目于 2000年 4月 6日启动 。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
,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实施总体方案,, 国家卫生
信息网依托中国互联网, 建立连接国家, 省, 市,
县, 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的计算机信息
管理网络, 国家卫生信息网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卫
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 卫生监
督信息系统, 社区与农村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等等 。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已于 2002年 1月 1日建成, 部分省
市已经开始建设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
2010-5-15 145
2) 制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标准,
开发相关软件, 提高信息收集, 整理, 传递, 储存
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 卫生系统内部软件开发标准
完成的有,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医院信
息管理系统软件基本模块和功能规范, 等, 各省市
也以规范性文件对一些信息标准作了规定 。 相关软
件完成的有, 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疾病报告软
件,,, 卫生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等 。 同时, 各省
市, 各级卫生机构与计算机, 网络企业合作, 开发
了大量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医院
管理信息系统, 远程辅助医疗诊断信息系统, 继续
医学教育信息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检索信息系统等软件 。 特别是各级
医院, 多数县级以上医院的门诊, 住院, 药房, 收
费均采用了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 。
2010-5-15 146
3) 建立反映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实践过程
的数据库 1993年完成的有卫生统计报表, 卫生
服务调查, 死因统计, 疾病检测等数据库 。 同时,
随着各省市, 各级卫生机构开发的大量信息管理
系统, 建立了大大小小,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
4) 培训, 建立一支有一定计算机, 网络技
术和卫生信息管理业务水平的队伍, 提高卫生技
术人员的计算机, 网络应用水平 一是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时, 必须通过相应水平
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和测试, 二是结合卫生信息化
建设项目, 开展培训 。
2010-5-15 147
3,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 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
二十四字方针: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 国家卫生信息
网建设的策略是, 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 分步实
施, 防疫先行, 。
4,卫生信息化经费 根据谁建设, 谁投资, 谁受益
的原则, 卫生信息化经费主要由建设单位筹集,
但是国家, 各级财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重
点项目, 贫困地区和单位予以补助, 以统一信息
化建设进程, 更好地发挥项目投资的效益 。
5,卫生信息化管理机构 卫生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均成立了, 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 一般由主
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
信息化的具体工作 。
第六章 卫生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1.熟悉卫生资源管理的概念, 内容和原则, 掌握卫
生资源配置的原则与评价指标 。
2.了解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问题, 熟悉卫生
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 掌握卫生人力资源配
置的方法 。
3.了解卫生设备装备的含义与卫生设备装备管理的
任务与方法, 熟悉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医院的床
位配置 。
4.了解卫生资金筹集的形式, 熟悉卫生资金配置的
原则与卫生经费的配置范围与标准 。
5.了解卫生信息的概念, 掌握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
内容, 了解我国卫生信息化的目标与进展 。
2010-5-15 2
第一节 卫生资源管理概述
? 卫生资源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一切都
在国家的统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 卫生
资源管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卫生资源浪费,
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十分普遍 。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卫生体制改
革的不断深化, 卫生资源管理已得到国家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
2010-5-15 3
一、卫生资源管理概念
卫生资源是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资料的
来源, 它包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全部要素,
如卫生人力, 卫生经费, 卫生设施, 卫生装备和药
品, 卫生信息 。 也包括卫生技术, 卫生服务能力,
卫生管理 ( 体制, 政策和队伍等 ) ;
卫生资源管理的定义: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方针
政策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对卫生资源进
行合理配置、调控,并对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
监督指导,称 之为卫生资源管理。
2010-5-15 4
二、卫生资源管理的内容
?卫生机构的配置: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 设
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和执业管理等;
?卫生经费的筹集, 分配, 卫生经费的使用监督
及卫生经济政策的调研, 制定;
?卫生设施, 设备的行政管理 ( 如医疗卫生基本
建设的定项审批, 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和使用的监
督等 ) ;
?卫生技术人员聘任, 调配, 技术职称晋升的考
评等;
?卫生信息的搜集, 分析, 利用等;
?国外各类卫生贷款的分配, 使用, 监管和对外
卫生合作, 卫生援助管理等 。
2010-5-15 5
三、卫生资源管理原则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 从宏观上看, 我国
现阶段卫生资源总体上说是短缺的;从微观上
看, 某些地区某些卫生资源又是充裕的或过剩
的 。 一般情况下, 城市卫生资源相对集中, 相
对充裕, 农村则相对分散, 相对贫乏 。 从国家
整体来说, 东部地区, 平原地区卫生资源相对
集中, 相对充裕;中西部地区, 山区, 特别是
西部地区, 山区相对分散, 相对贫乏 。
2010-5-15 6
卫生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 ? 充分利用资源, 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 ? 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尽可能满足人民群
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 ? 遵从党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 ?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讲求技术经济效益;
? ? 合理配置, 功能互补, 为各类卫生资源创造
公平的竞争环境;
? ( 续 )
2010-5-15 7
? ? 从实际出发, 尽可能资源共享;
? ? 不增加社会和病人的不合理负担;
? ? 分级管理, 各尽其责;
? ? 宏观调控, 强化监督, 建立健全各类有效的
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体制;
? ? 可持续发展, 不搞短期行为;
? ? 管理部门相互协调, 杜绝政出多门, 不能相
互推诿扯皮;
? ? 政务公开, 事务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
监督 。
2010-5-15 8
四、卫生资源管理中应注意处
理的两个问题
卫生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
工程 。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做好卫生服务 。
因此, 卫生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卫生服
务的能力和质量, 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病人的诊治及人口的健康素质 。
2010-5-15 9
( 一 )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
? 我国的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说是短缺的, 这
个基本事实, 要求在卫生资源管理时, 加强宏
观调控, 以尽可能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使用
卫生资源 。 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时, 要有明确的
导向, 并要有具体的便于实施的配套措施 。 长
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死老化的计划指令
式的调控模式应该彻底摒弃, 建立起符合市场
经济规律的, 以满足市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
导向的, 既有权威又有灵活性的新型调控模式 。
(续)
2010-5-15 10
微观管理中, 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 即通常所说的, 放权,,
做到人尽其才, 财尽其力, 物尽其用 。
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 都
要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
在首位 。 在此前提下, 根据管理的需要
有步骤地, 适时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 。
宏观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 微观管理上
做到活而不乱 。
2010-5-15 11
( 二 ) 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卫生资源的量始终是变动的 。 按卫生资源
的拥有时序, 可将卫生资源分为存量和增量 。
存量 ( 又称累积量 ), 系指一个地区以前
已有的卫生资源的总量;增量系指即将拥有的
卫生资源补充值 。 显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增
量会不断变为存量, 并产生新的增量 。
卫生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卫
生资源的存量通过再分配或转移 ( 或称再配
置 ), 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进行优化配置 。 对
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优化配置, 是深化卫生改
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 ( 续 )
2010-5-15 12
过去, 卫生资源管理中偏重于卫生资源增
量的管理, 忽略或不重视卫生资源的存量管理 。
导致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在卫生改革中相对
滞后 。
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 已得到国家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
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政策, 如区域卫生规划,
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 实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
任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等 。 还应该
注意,, 优化, 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一个动态
的概念, 应一切从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调整, 动态管理 。
(续)
2010-5-15 13
卫生资源的增量主要有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计
划投入的卫生经费, 计划购进的诊疗设备, 新建
各类业务用房, 计划接收的各类毕业学生和新引
进的外地 ( 外国 ) 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等 。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
规, 要注意切合实际, 不能盲目扩大外延增量,
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 要防止把
卫生资源的增量作为, 政绩, 的评价标准 。 在卫
生资源增量管理方面, 国家已有一些政策, 如大
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审批制度等, 一些地方和单位
制定了人才引进, 外资引进优惠政策等 。 我国加
入 WTO后,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面临新的形势,
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需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 。
2010-5-15 14
五、卫生资源的利用
我国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讲是短缺的 。
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 是卫生
资源管理的最重要, 最经常接触的课题 。
卫生资源利用主要是指卫生人力, 财力,
物力的利用, 包括卫生资源在利用方面
的公平性, 有效性, 优化性 。
2010-5-15 15
? ( 一 ) 卫生资源的利用原则:公平性和有效性
1,公平性 指在有限卫生资源的条件下, 人
群健康权力的平等性, 卫生服务的平等性, 健康
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 满足社会福利的最大可能
性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
1) 人群健康权利的平等性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具有享受等同的健康权利 。
作为政府, 应该以人群健康作为最高目标, 在区
域间, 部门间, 社会人群阶层间提供健康保障 。
健康是公民的权利, 而政府有提供健康权利保障
的义务 。
(续)
2010-5-15 16
2)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在卫生资源不足的条件下, 公平性的内涵
包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 衡量卫生服务的可
及性包括: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水平;居民
享有卫生服务的数量;人民享有卫生服务的
质量;居民在享有卫生服务中需要和需求之
间的距离;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居
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包括就近性等 。
(续)
2010-5-15 17
3) 健康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健康既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必然对每
个公民提出享受健康权利而应尽的义务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条件的
改善, 人们对健康权利愈来愈引起注意,
但对自己在健康权利方面应尽的义务却认
识不足 。 加强对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是社会公平性的重要环节 。 因而, 既要强
调健康权利的重要性, 也要强调健康义务
的必要性 。 ( 续 )
2010-5-15 18
4) 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
从全社会来讲, 公平性主要是看对公民社会
福利满足的可能性 。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向社会
公民提供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大的社会
福利, 具体表现在卫生资源在社会人群中的互
助, 平等和均衡 。 追求最大的社会福利是社会
卫生资源投入的目标, 而社会福利的分配则是
人群在享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满意程度, 因而
在考察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中, 一是要
强调社会福利的最大投入, 二是社会福利的均
衡分配, 三是社会福利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
( 续 )
2010-5-15 19
5) 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分配对象可以是按区域, 地理, 行政区划,
行业, 部门工作领域, 机构和不同类别的人群来
划分 。 在区域上, 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在
地理上, 城市向农村倾斜, 平原向老, 少, 边,
穷山区倾斜;在行政区划上, 沿海向内地倾斜;
在行业间, 工业向农业倾斜;在部门间, 第一,
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在工作领域上, 医疗向
预防保健倾斜;在机构上, 医院向防保机构倾斜 。
这些倾斜政策能调整卫生资源在社会上的分配不
公平性, 也能促使卫生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
2010-5-15 20
2,有效性 包含效果, 效率, 效益
三大组成部分, 三者在宏观管理和微观
管理上有不同的形式 。 在客观管理上,
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主要是考察卫生资源
分配和使用在卫生发展规模, 卫生事业
结构, 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部门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 在微观管理上, 主要
是考察部门之间, 区域间, 机构间, 卫
生资源的分类项目如资金, 人力设备和
技术使用的效率 。
2010-5-15 21
( 二 ) 卫生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
主要内容有:实行区域卫生规划, 宏观经济政策
调控, 卫生资源宏观分配和卫生资源的宏观利用 。
( 三 ) 卫生资源利用的微观调控
主要内容有:投入要素的组合, 成本控制,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成本效果及效率和效益 。
( 四 ) 卫生资源利用的评价指标 。
人口质量与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质量, 社会
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评价及卫生资源利用指标等 。
2010-5-15 22
六、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理
中最重要, 最根本的任务 。 在供需平衡
基础上, 充分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 发
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 获得最大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称为卫生资源优化
配置 。 优化配置是一个相对概念, 我们
应该而且必须从国情, 省情和各地的实
际出发, 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
2010-5-15 23
(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 中指出:, 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相协调, 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
主义大国, 人口多, 底子薄, 卫生资源不足, 卫生
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 只有从国情,
省情, 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地确定卫生
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 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相
一致, 相互促进, 才能快速持续地发展 。
2010-5-15 24
2.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原则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效率。只
有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卫
生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达到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目的。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二目标,即卫生服
务的公平性。
WHO提出,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
是体现公平性的一个例子。在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可及性,注意对脆弱人群的
医疗照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也是保持稳定加速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
2010-5-15 25
3,重点倾斜, 兼顾全局原则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是我
国卫生工作方针中所强调的 。 农民是卫
生服务的主要对象 。 大多数地区农村卫
生仍然相对薄弱, 各种疾病仍严重威胁
着农民的健康 。 不少地方农民缺医少药
问题依然严重,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
题还十分突出 。 因此, 在卫生资源优化
配置中应该对农村和预防保健实施倾斜,
同时要合理统筹, 综合安排, 坚持防治
结合, 城乡兼顾, 中西医并重, 全面发
展, 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益 。
2010-5-15 26
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谋求以较小的投资来获
得较大的效益 。 这里所说的效益, 不单是
直接的经济效益, 还包括间接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有些工作, 单就直接经济效
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间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却是很大的 。 如服小儿麻痹糖丸
预防脊髓灰质炎, 它的社会效益, 间接的
经济效益与销售糖丸本身的经济收益完全
不能相提并论 。
2010-5-15 27
(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
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该指标通常说明卫生费用的数量, 即国家在多
大程度上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事业与社
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逐渐递增,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
1999年, 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分
别为 5.1%,5.3%。 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是紧迫而必要
的 。 在财政投入不能合理增加的情况下, 只有加强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 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使用效
率, 减少浪费, 才能使有限的卫生费用发挥更大的
效益 。
2010-5-15 28
2,人均卫生费用
该指标说明一个地区卫生资源水平, 也反映卫
生资源地区之间, 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 。 不同
性别, 年龄, 经济, 文化以及医疗制度等对人均卫
生费用有重要影响 。 1999,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
用分别为 331.9元, 376.4元, ( 安徽省 1999年人均卫生费用
208.13元 。 )
3,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配置的
合理性 。 一般讲,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所诊治病人
的病情越复杂越严重, 平均每次诊治费用就越高 。
也就是说, 一, 二, 三级医疗机构应按不同标准,
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资源配置标准 。
2010-5-15 29
4,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 通
常住院服务是诊治一些危重疾病, 平均每次住院费用
远大于门诊费用 。 然而门诊医疗服务是人们最常使用
的一种医疗服务, 门诊利用次数远大于住院利用次数 。
5,医疗, 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比例
医疗, 防疫和妇幼三者间的比例关系是卫生部门
在考虑卫生资源配置时应当重点加以讨论和研究的问
题 。 医疗服务是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一项服务, 目前
我国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是配置在医疗服务上 。 从卫
生服务对健康的作用来看, 预防和妇幼保健服务的贡
献大于医疗服务
2010-5-15 30
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 一 ) 概念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卫生职业训练, 能够
根据群众需要而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 包括已在
卫生部门工作的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的总称 。
卫生人力资源特点:一是培养周期长 。 从专
科培养到高层次的硕士, 博士培养要花费 10年的
时间, 还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补
充新知识, 新信息;二是卫生人力资源与设备,
财政等资源不同, 是有情感有思维有创造力的资
源, 其知识层次, 潜能, 激励因素, 合作动能不
尽相同, 因而卫生人力资源的使用, 配置和管理
相当复杂, 极具挑战性 。
2010-5-15 31
? ( 二 )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 我国卫生人力的千人口拥有量已达到甚
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
我国医学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在生命科学等
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卫生人力发展的
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卫生人力整体
素质不高, 结构与分布不合理, 管理相对滞
后, 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2010-5-15 32
我国卫生人力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
随着我国加入 WTO,医疗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
国外医疗卫生机构, 跨国医药企业公司, 人才服务
机构及其它健康相关产业将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
场,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竞争的压力和冲击 。
包括台港澳在内的海外卫生技术人员将更多地加入
卫生人才市场, 为我国提供新的卫生人力资源, 同
时也会加剧人才市场的竞争 。
另一方面,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
是竞争制度的引入, 包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
人员聘用, 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对人力资源管
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上, 新理念,
新体制, 新机制与传统人才管理必将激烈碰撞, 我
国卫生人力管理必须进行深刻改革, 在管理理念与
模式方面也必须有所创新和再造 。
2010-5-15 33
二、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
组织部, 国家人事部, 卫生部联合下发的, 关
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
出: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
立政事职责分开, 科学分类管理, 配套措施完善的
管理新体制, 基本建立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
下, 待遇能高能低, 人才结构合理, 有利于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 各级政
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根据
本地区的卫生需求, 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
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
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 合理配置各类人员, 根
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 优化人员结构,
提高人员素质,, ( 续 )
2010-5-15 34
“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 实行聘用
制 。 按照公开招聘, 择优聘用, 平等自愿, 协商
一致的原则, 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 明
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 权, 利, 保证双方的合
法权益 。 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
用办法, 打破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
。 ( 续 )
2010-5-15 35
“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
要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对卫生管
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
实行合同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要加
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要建立解
聘、辞退制度。要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卫生人才结
构,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上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人事制度改革
的方向,也是卫生人力配置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
政策性依据
2010-5-15 36
,中国 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 提出
了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总量控
制, 结构调整;全面提高, 重点建设;改革创新,
科学管理;适应市场, 合理配置 。
我国 2001-2015年卫生人力开发与发展的总目
标主要有:
① 人员数量适当增加,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
2000年的 559.1万人增加到 657.51万人, 卫生技术
人员总数从 449.08万人增加到 526.01万人, 到
2015年,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64人左右,
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 1.26人左右, 执业护士数达
到 1.26人左右 。 ( 续 )
2010-5-15 37
② 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 培养一
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
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到 2005年全国
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杜绝无专业学历者;到 2015
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 30%。专业人员职
称结构达到合理比例。
④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 2015年
在全国卫生队伍中, 应有 30%以上的人员从事
社区卫生工作, 在社区工作的医生中, 全科医
师数不低于三分之一 。
( 续 )
2010-5-15 38
⑤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
到 95%。
⑥全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 100%,
持证上岗率达到 95%。自 2005年开始新上岗的管理
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并获得
培训合格证书。
⑦西部人才开发、农村卫生人才建设要取得
明显成效,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
上学历水平,其中 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
医师的转化。
2010-5-15 39
三、卫生人力的配置
决定卫生人力的客观需要与需求量的
因素主要为,居民的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需
要, 需求及利用 。
需要与需求及利用度可以通过卫生服
务调查获得, 根据卫生服务调查中获得的居
民两周患病率, 就诊率, 未就诊率, 居民住
院率, 应住院而未住院率等资料, 就可以推
算出当地卫生人力的需求和需要数量, 也可
以评估当地拥有的卫生人力与居民需要与需
求之间是否平衡 。
2010-5-15 40
卫生人力的总量合理配置方法可分为四个步
骤, 以医生配置为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步:根据卫生服务调查 ( 健康询问调查 )
中有关人口数, 居民患病率, 每患者平均就诊次
数, 需要医疗照顾率, 居民住院率, 平均每患者
住院天数, 每全时门诊医生平均门诊人次, 每全
时住院部医生平均负责病床日等数据, 按特定计
算公式, 计算出当地该年度临床医生需要 ( 求 )
量, 加上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求数 ( 按比例法推
算 ), 计算出当地医生总需要 ( 求 ) 数 。
2010-5-15 41
第二步:将医生需要量与实际医生拥
有数进行对比, 求出供需比值, 评价医生
的供需平衡状态 。
第三步:根据平衡状态 ( 平衡, 基本
平衡, 短缺或过剩 ) 对今后卫生人力资源
分配作出政策性调整, 使之逐渐平衡, 合
理 。
第四步:根据当地各医学专业 ( 如内,
外, 妇, 儿, 预防等十余个专业 ) 工作量
比例, 进行专科医生数的分配 。 分述如下:
2010-5-15 42
(一)区域医生需要总数的计算
分为五个部分:
① 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
② 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
③ 主治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
④ 由于区域外流入病人的就诊而需额外增加的
医师数计算;
⑤ 预防, 保健医师需要数计算 。
以上 5部分医师数相加的和, 即为该区域
医师需要总数 。
2010-5-15 43
? 1,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 人口数 × 两周患病率 × 人均两周就诊次数
× 26× 需要医疗照顾率 × ( 1-X/100)
? 门诊医师需要数 =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 ( 1+1/10)
?
? 公式中 26为将两周数据换算为全年数值的常数, 分子中的
X/100为当地居民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处就诊的比例 。 式末
加 1/10为从事非临床工作医师数 。
2010-5-15 44
上式可改写为,
? 当地全年需要就诊人次 — 在卫生室
? 乡村医生处就诊的人次
? 门诊医师需要数 =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
? 另加 10%从事非日常医疗工作的医师数, 指外出专业进修,
学术会议, 抢险救灾, 支边, 支贫等活动, 以及病事假等 。
? 每全时门诊医师应处理门诊人次计算方法为:每全时门诊
医师法定工作日为 254日 [365-( 104+7) =254日 ]乘以 15( 日均
处理门诊人次 ) 等于 3810人次 。
2010-5-15 45
? 2,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 人口数 × 年需要住院率 ×
? 人均住院日
? 住院医师需要数 = × ( 1+1/10)
? 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
? 本公式采用每全时住院医师平均分管床位数 10张, 与全
国住院医师平均实际分管 9.5张病床数接近 。
? 每床位年均使用床日数, 按医院病床使用率达 85% 计算,
则每床年均使用数应为 310.25日 。 即: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
责病床日 =10× 310.25=3102.5日
2010-5-15 46
?
? 上式可改写为:
? 住院医师需要数 =本地人口年住院天数 /
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 另加 10% 从事非日常住院诊疗工作医生数
( 见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式 ) 。 此 10%为 1988
年世界银行与卫生部协作卫生 Ⅰ 项目中通过
特尔斐调查法取得的数据 。
2010-5-15 47
3,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 =住院医师需
要数 × 7/8
7/8为卫生部规定住院医生与主任,
副主任, 主任医师之比为 8,4,2,1,主
治医师以上人员与住院医师之比即为 7/ 8。
2010-5-15 48
? 4,需相应增加医师数的计算
? 城市医疗中心, 其医疗服务范围超出地域限
制, 流入就医病人较多或有一定数量 ( 超出流出
数 ), 需相应增加医生数, 其计算公式为:
? 需增加医师数 =
?
? 外地流入门诊人数 ( 年 ) 外地病人住院病床日总数 ( 年 )
?= +
? 3102.5 3810
2010-5-15 49
? 5,预防保健专业医师需要计算方法
? 按照人口比例法算出 。 1993年我国卫
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医师总数约 30万人, 即
每万人口平均约 2,5人 。 考虑到社区卫生
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是今后卫生事业
发展的重点,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预防
保健专业医生的需要量还会增加, 其中包
括培养全科医师, 因此, 可初步定为每万
人口 3名预防保健医师 。
? 最后将 1,2,3,4,5五个公式的计算
结果相加, 即得出当地医师需要总数 。
2010-5-15 50
实例应用:
? 以 1994年南方某新兴城市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数
据, 代人上述公式, 求出所需数据, 见表 6-l:
? 表 6-l计算医师需要总数与医院床位需要数的调查
资料和参数表
2010-5-15 51
项 目 某市( 1994年)
人口总数 335.51万
居民两周患病率 ( ‰ ) 126.0
平均两周就诊数 2.04
需要医疗照顾率 ( % ) 83.6
实际就诊率 ( %) 70.1
在村卫生室乡医处就诊比例 ( %) 36.2
每全时门诊医生年均诊疗人次 3810
居民年住院率 ( ‰ ) 35.2
平均住院日数 ( 天 ) 12.5
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责病床日 3102.5
每医院床位年均开放床日 310.25
从事非日常医疗任务医生比例数 10%
表 6-l 医师需要总数与床位需要数的调查资料参数表
2010-5-15 52
? 将上述数据及参数代入前述 l,2,3,4,5
五个公式中计算, 结果如下:
? 门诊医生需要数 =3496人
? 住院医生需要数 =515人
?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 =451人
?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要数 =1006,5人
? 医生需要总数 =3496+ 515+ 451+ 1007=5469
人
? 由于某市的医疗中心作用尚未形成, 医疗服
务的辐射性不强, 故公式 4可省略不计 。
2010-5-15 53
( 二 ) 医师供需平衡状态的评价
按照供需比值来进行评价 。 供需比值越
接近 1,其平衡状态越佳, 越远离 1,平衡越
差 。 所以我们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 等
级比值与床位评价相同 。
按本评价方法, 选择几个城市和地区
进行供需平衡评估, 其结果见表 2- 2。 从中
可看出某些城市医生拥有数已超过需要数,
明显过剩 。 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分配不合理
也是客观存在的, 就全国总需求而言, 医师
不短缺;按需要而言, 略有短缺, 短缺的地
区是农村 。
2010-5-15 54
? 医师供需平衡状态评价方法的优点为:
第一, 按照当地居民的需要与需求来
测算卫生资源需要量, 科学性和实用性均
较好, 而且能因地制宜;
第二, 方法简单可行, 可操作性强;
第三, 得出的结果是一个明确的 ( 而不
是模糊 ) 数字, 在卫生资源供需平衡状态
评价方面, 提供了一个客观的, 因地制宜
的量化标准, 为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
2010-5-15 55
项目 九江 金华 宝鸡 牡丹
江
佛山 哈尔滨 深圳
医 生
需要数
5182 7311 3927 4418 6905 12903 5469
实际拥有
医 生 数
5970 6114 4837 5741 6262 26619 5347
医 生
供需比
1.15 0.83 1.23 1.30 0.91 2.06 0.98
医生供需
平衡评估
基本
平衡
短缺 过剩 过剩 基本
平衡
过剩 平衡
表 2-2 若干城市医生需要数及平衡状态评估表
( 1994年)
注:深圳市有 l000余个个体诊所, 外地流人的, 医师, 有数千人,
因此, 医师供需实际已过剩 。
2010-5-15 56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一是采用本法的地区必须事先进行规
范化的居民健康询问调查, 而且调查结果
必须可靠 ( 否则以此推算的结果将不可
信 ) 。
? 二是本法限用于医师数和医院床位的
总量评价, 而不能用于专科医师和分科床
位数的供需评估 。 当然, 在总量需要数测
算之后, 也可参照一定比例, 推算出专科
医生和分科床位的配置数 。
2010-5-15 57
? ( 三 ) 根据医师供需平衡评价结果
?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
措施 。 如评估结果系过剩则需控制医生调入数,
将医院医师向社区流动, 城市向乡镇流动;如短
缺, 则可增加毕业生吸纳数和引进医师数;如平
衡或基本平衡则无需刻意增减, 仅按每年人口增
长比例适当增加医师数即可 。
? ( 四 ) 其它专科医师, 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
则按比例法分配
? 可根据本区域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例现状,
按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和利用度进行综合分析,
以医师为基准, 分别提出护士, 检验, 药剂, 放
射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值系数, 以此进行配置和
调控 。
2010-5-15 58
第三节 卫生设备资源管理
? 一, 概述
? 卫生设备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疗卫生
机构中的有形资产, 它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所必备的硬
件, 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社会, 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
? 在现代卫生管理中, 设备资源管理是卫生管理系统
中的一个子系统, 也是卫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 自 19
世纪以来, 随着人类进入了原子, 电子时代, 医疗设备
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 CT,核磁共振, 直线加速器, B
超等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提高了诊治水平 。 但是如果盲目配置, 不仅会造成卫生
资源的浪费, 而且会诱发医疗需求, 增加患者的医疗费
用负担 。
2010-5-15 59
二、卫生设备的装备
? 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应以满足开展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准则, 不同类别,
不同规模, 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应
有不同的装备标准 。 卫生部对于各级医
疗, 卫生防疫, 妇幼保健机构都制定了
设备装备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
地的经济水平不同, 群众的卫生需求也
不同, 设备装备也应有所不同, 这些标
准可作为参考 。
2010-5-15 60
? 设备装备应遵循以下原则:
? ( 一 ) 分级原则
? 即按照医疗机构处在的不同层次, 设备装备的
品种和档次应有区别 。
? ( 二 ) 功能原则
?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的功能进行装备, 如综
合医院, 专科医院, 预防保健机构, 疗养院, 康复
医院等, 其机构功能不同, 设备也不同 。
? ( 三 ) 适宜原则
? 即选择适宜技术和与之配套的适宜设备, 务求
与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 防止盲目攀高 。
它包括实用价值高, 价格适宜, 维修有保证, 符合
公平效益的原则 。
2010-5-15 61
? ( 四 ) 资源共享原则
? 对于使用技术要求高, 价格高的大型医用设
备, 提倡医疗单位之间共享共用, 不重复采购,
以提高设备使用率 。
? ( 五 ) 条件具备原则
? 在购置设备前, 特别是价格高, 技术先进的
大型医用设备, 必须要求有完善的配套条件, 如
有掌握该设备的技术人才, 有相应水平的维护人
员, 有装备的配套条件 ( 如用房, 场地, 防护,
水电供应等 ) 。 卫生部对于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
员定期考试, 使用人员必须取得上岗合格证 。
2010-5-15 62
三、卫生设备的管理
? ( 一 ) 卫生设备管理的任务
? 一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大型医用
设备, 防止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
? 二是根据经济和实用的原则, 正确选购设备,
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性能适当的技术设备 。
? 三是加强岗位责任制, 健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
? 四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掌握设备的保养和
维修技术, 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2010-5-15 63
? ( 二 ) 卫生设备管理的方法
? 1,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大型医用设备的盲目配置
? 卫生部现采取的是用配置许可的方法, 对未
取得大型医用配置许可证的, 不允许配置使用 。
? 2,建立制度
? 卫生部颁布的,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
办法, 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制
度 。 在此基础上, 建立各项管理的细则 。 它包括
审批, 采购, 验收, 入库, 档案, 使用维修保养,
领发, 报废, 破损, 使用安全, 操作规程, 使用
人员考核等 。
2010-5-15 64
? 3,科学论证制定计划
? 首先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 也要注意适应
性和可行性, 要根据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提高求精, 从实际出发, 分轻重缓急, 统筹规划,
分期分期地更新设备, 逐步实行配套, 首先考虑
常规设备, 再考虑高, 精, 尖设备 。 其次是成立
设备采购领导小组, 制定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对
设备的名称, 品牌, 型号, 规格, 主要技术指标
先进性和可靠性, 价格, 资金来源, 临床意义,
使用频率, 运行效果, 原材料消耗, 投资回收年
限, 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
2010-5-15 65
? 4,采购
?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 法规, 进行设备
招投标, 以选择质量优良, 价格适宜, 售后服务好
的设备 。
? 5,设备维修和保养
? 由于设备长期使用的磨损, 在使用中经常会发
生故障而影响正常工作 。 在设备的保修期内, 由设
备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负责维修, 但设备保修期以外
或日常的维护, 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
行 。 衡量设备技术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设备的完
好率 。
? 设备完好率 =(完好设备台数、件数 +基本完好台数、
件数) /总台、件数 × 100%。
? 设备的报废率 =( 单位时间内鉴定报废台, 件数 ) /
总台, 件数 × 100%
2010-5-15 66
四、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 卫生部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应用和上岗
人员实行, 三证, 管理, 即,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许可证,,, 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
? 目前, 卫生部管理的大型医用设备品目为八
种, 它们是,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 ( CT),
磁共振成像装置 ( MRI), X刀, r刀, 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装置 ( PET), 超高速 CT( UFCT), 眼科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医用直线加速器 。
2010-5-15 67
? 卫生部第 43号部长令, 大型医用设
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对大型
医用设备的申报条件, 审批程序, 监督,
处罚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
? 根据卫生部第 43号部长令,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口数, 人均国民收
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发达国家, 发展
中国家 80-90年代大型医用设备装备状况,
制定了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
2010-5-15 68
五、医院的床位配置
? 医院床位数是反映医院规模的主要指标,
影响当地医院床位数需求量的因素很多, 如当
地人口数量, 年龄结构, 文化结构, 健康状况,
当地经济发展程度, 人均收入水平, 地理, 环
境, 卫生服务能力等 。
?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区域卫生发展研
究协作组, 对床位配置方法, 配置标准的研究,
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2010-5-15 69
区域医院床位总量测算方法,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当地医院床位的总需要数与需求数 。
计算公为:
( 一 ) 医院床位需求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需求数=
+ (1)
? 注,① 非省会或中心城市流入住院量很少, 或流入, 流出
量相近者, 公式后半部分可省略不计 。 ② 每床位年均开放
床日数, 按病床平均使用率 85%计算, 则每床年均开放床
日数为 310.25日 。
?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实际住院率人口数 ??
平均年床开放日
平均住院天数(注)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
2010-5-15 70
( 二 ) 医院床位需要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总需要数 =
+ (2)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均需要住院率人口数 ??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
注:年均需要住院率系指已住院数与应住院诊疗而由
于各种原因未能入院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百分率 。
以上两式中所需要的数据由卫生统计年报和卫生服务
调查获得 。
2010-5-15 71
第二步:对当地的总床位供需平衡状态进
行评估:按照国际和国内标准, 用供需比的方法
来评价, 即将当地实际医院床位拥有数 ( 即供给
数 ) 与医院床位需要数 ( 需求数 ) 进行对比, 求
出比值, 供需比值越接近 1,其平衡状态越佳,
越远离 1,平衡越差 。 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
( 1) 供需比值为 1± 0.05时为供需平衡 。
( 2) 供需比值超出 1± 0.05但在 1± 0.15范围内,
则为基本平衡 。
( 3) 比值超出 1± 0.15范围, 则为供需不平衡,
比值 <1-0.15者为短缺或不足, 比值 >1+0.15者为
过剩 。
2010-5-15 72
供 /需比值在 0.85-1.15区间作为基本平衡的范围,
这是 1986年美国卫生与福利部卫生服务研究所和
我国江苏省卫生厅 1988年用特尔斐法分别各自调
查了近 200名卫生管理和医疗技术专家得出的结果 。
如果比值如在 0.85~ 1.15范围内, 卫生部门和医
院通过自身工作的内部调整, 将可以平衡少量的
短缺和过剩, 如若供需比超出上述范围, 则将出
现明显的床位紧张 ( 短缺 ) 或过剩 ( 床位闲置 ) 。
此外, 绝对的供需平衡, 比值不多不少, 总能保
持为 1,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因此比值双方都含
有许多变量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 医院床
位的供需比值也会随之变化, 必须赋予它们一个
合理的波动范围 。 若超出此范围, 则卫生主管部
门应采取相应政策, 进行宏观调控, 避免进一步
的失调 。
2010-5-15 73
此外, 医院床位需要 ( 求 ) 数还必须考虑下列潜
在因素的影响:
第一, 随着城市社区, 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社
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与完善, 相当一部分慢性
病患者, 如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等,
将在社区内得到系统和连续性的医疗照顾, 其住
院床位的需求也将下降 。
第二,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城乡医疗保险
制度的推行和覆盖面日益扩大, 在医院住院收费
方面按医院的能级拉开挡次, 经济杠杆对病人合
理分流将产生作用, 促使到大医院住院的一般性
疾病减少, 大医院床位的需求量也会下降 。
2010-5-15 74
第三,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进程, 老年护理院, 老
年康复中心之类的机构兴起, 这类床位需求将会
增加 。
第四,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人均收入水平的
增加, 文化教育, 健康教育的发展, 将对人们提
高医疗需求发生作用, 我国卫生统计学者根据目
前数据测算, 居民收入翻一番, 对住院的需求也
会增加, 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将会下降, 这种由于
经济发展导致的潜在性需求增加弹性, 在城市约
为 33%,在农村约为 17%,换算成床位的需求, 在
城市约增加 20%,在农村约增加 10%左右, 可将这
一参数加入前述计算式 。
2010-5-15 75
第五,流动人口因素:由于城市中相对集中了明显的
医学科技优势,这种优势对周边地区的患者特别是疑
难病重患者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也会吸引一些
希望得到高档次医疗卫生服务的人群,基层医疗水平
无论如何提高也难与之相比。这些疑难重症和要求高
档次卫生服务的人群流向高级医院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因而在床位配置方面,有的专家提出,大城市应在用
需求公式计算后再增加 10%,中等城市增加 5%,小城
市增加 3%,原公式中有关净流入住院人数的工作量可
以不计,使该公式简化为:
医院床位需要(求)数=
× ( 1+X%)
(X%,大城市为 10%,中城市为 5%,小城市为 3%)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
平均住院天数年实际住院率人口数 ??
2010-5-15 76
第四节 卫生资金资源管理
一, 概述
卫生资金是卫生资源的货币表现 。 卫生资源以
货币形式流入卫生领域, 通常表现为卫生机构的财
务收入, 即上级拨款和业务收入 。 卫生资源在卫生
领域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 实现其消耗和补
偿, 又使货币资金流出卫生领域, 表现为卫生机构
费用支出, 即各项业务活动经费和基本建设支出 。
卫生资金与卫生费用虽然都是社会劳动的货币
表现, 但是卫生资金是一定时期内卫生领域占用的
社会劳动, 表现为货币的存量, 而卫生费用是一定
时期内消耗的社会劳动, 表现为货币的流量 。 存量
和流量是从两种不同角度看待与认识货币的流转过
程 。
2010-5-15 77
货币在卫生领域的流入与流出形成了卫生资
金运动, 表现为卫生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 卫生资
金循环是由货币从时间序列上依次经历资金的筹
集, 分配, 使用与补偿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
过程 。 在资金运动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资金的流
入与流出, 表现为资金的流量 。 卫生资金在循环
过程中又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 表现为货币,
药品和卫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及卫生服务产
品 。 从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看, 又表现为资金的存
量, 反映在不同地区, 不同机构卫生资源的分布
情况 。 卫生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 形成卫生
资金周转 。
2010-5-15 78
二、卫生资金筹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卫生服务供
求矛盾的渐趋突出, 我国采取了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筹集卫生资金政策, 以不断拓宽筹资领域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 积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 广泛动员和筹集
社会各方面资金, 发展卫生事业 。, 在积极增加政
府卫生投入的同时, 鼓励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支
持和帮助, 适当增加个人对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比
例 。 2000年, 我国卫生总费用达 4780.3亿元, 占
GDP的比重为 5.3%,其中社会卫生投入占 24.7%,个
人卫生投入占 60.7%,加入 WTO的新形势还会导致社
会和个人卫生投入的比重进一步增长, 非政府筹资
形式在我国卫生筹资领域的作用日趋显著 。
2010-5-15 79
我国主要的卫生筹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政府卫生投入
我国政府发挥了卫生筹资主渠道的作用 。, 中
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要随着经济
的发展逐年增加, 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
幅度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
委,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
要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 按照公共财政和分
级财政体制的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要规范对医疗机
构的财政补助办法 。 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卫生机构
的补助项目主要包括卫生执法监督和预防保健等公
共卫生服务, 重要医学科研, 基本医疗服务, 符合
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
2010-5-15 80
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
级政府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和各项医疗卫生保健
支出 。 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正常业务活动经
费补助, 专项拨款和卫生事业基本建设投资,
以及政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提供的
医疗保健经费 。 我国的工厂企业为了促进与保
护职工的健康, 遵守国家规定, 按照职工工资
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医疗卫生费, 用于支
付职工的医疗保健费用 。 这也是准政府卫生费
用的一个重要来源 。
2010-5-15 81
2,健康保险
建立健康保险基金是卫生筹资的一个重要来
源 。 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机构以某种方式和途径,
向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筹集资金, 以解决投保人或
其赡养者医疗保健费的一种措施和制度 。 1996年
4月, 由国务院批准下发的, 关于职工医疗保障
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 对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的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 建立
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社会
医疗保险制度, 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
2010-5-15 82
健康保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政府雇员医疗保险:政府雇员医
疗保险是国家从财政税收中提取一部分
资金为国家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正式职
工提供的医疗保险金 。 这种保险又有强
制性, 保险金不是根据实际发生风险进
行预算, 而是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承受
能力来确定, 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公费
医疗制度就是政府保险 。
2010-5-15 83
2) 企业职工保险: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是由企
业作为第三方支付者为本企业职工筹集医疗保险金 。
保险金来自企业职工福利基金, 一般根据职工工资
总额来确定保险金金额 。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规定, 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交纳
社会保险费的企业, 可自主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
保险 。 企业可以在按规定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
基础上,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 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进
行的适当补助 。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 4%
以内的部分, 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 。 企业职工
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 我国的劳保医疗制度就是企
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一种形式 。
以上两种形式正在逐步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 。
2010-5-15 84
3) 商业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主要是
通过商业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者向社会
或个人筹集资金并提供健康保险费用偿付 。
这种保险往往是以自愿为主, 保险费是根据
患病及利用情况精算出来的, 一般与个人收
入无关, 而是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 我国目前
实行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险, 大病保险,
孕产妇的母婴安康保险等均属于商业保险 。
近年来, 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也有所
发展 。 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将为我国人民
提供更多的选择, 抵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 。
2010-5-15 85
3,消费者个人付费
消费者个人付费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
个人或家庭为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所支付的
直接费用, 它来自消费者可支配的生活消费基金 。
我国消费者个人付费, 包括未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的居民中个人支付医药费;参加合作医疗, 统筹
医疗和各种医疗保险的居民, 由个人缴纳的合作
医疗基金, 统筹医疗基金和医疗保险金或预付金
等 。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的实
施, 个人付费还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规
定由个人交纳一定比例的医药费 。
2010-5-15 86
由消费者个人合理负担部分医药费是筹集
卫生资金, 增加卫生投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 在国
家财力有限, 政府不能全部承担所有卫生项目经
费的情况下, 个人付费将缓解卫生资金紧张的矛
盾 。 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资金不足,
但又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卫生服务项
目 。 从经济行为上看, 个人付费还可以增加卫生
服务使用者的费用意识, 抑制不合理的医疗消费,
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
在我国, 消费者个人付费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 。
1980年, 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
24%,1990年上升至 37%,2000年已经上升至
60.6%。
2010-5-15 87
不过, 在增加个人支出比例的同时,
要注意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 一般情况下,
收入较高的人群对费用变化反应不大,
但是费用增加往往会使贫困人口和弱势
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下降 。 因此, 要注
意社会中最贫困人口和最脆弱人群受费
用变动的影响程度, 由政府采取相应措
施和倾斜政策, 加以保护 。
2010-5-15 88
4,社区筹资
社区筹资是以社区内的配合协作和
社区独立自主能力为基础的 。 如果认识到
卫生服务是基本需要, 是对人有益的事情,
以及社区的合作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
水平, 则社区就会发动居民在卫生筹资,
组织和管理中发扬合作精神, 政府可以通
过政策法现, 技术和经济支持来鼓励和支
持社区卫生筹资 。
2010-5-15 89
社区筹资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① 对
卫生服务的补偿:不同于医疗保险, 此处
的补偿仅针对灾难性的大病费用 。 社区筹
资的卫生服务是经过选择的, 以成本 -效益
和人们的支付意愿为基础的, 这些服务包
括初级卫生服务 。 ② 来源于社区居民, 当
地的劳动雇佣者和政府的资金 。 ③ 将社区
居民的健康保险金汇集在一起 。 ④ 从理论
上说, 社区居民必须全部加入并缴纳费用,
防止出现逆选择和免费搭乘问题 。
2010-5-15 90
5,乡村集体经济卫生投入
主要包括乡统筹基金和村集体提留
基金用于卫生的支出, 乡镇企业为职工
支付的医疗保健费, 以及由集体经济资
助的合作医疗基金 。 不过, 20世纪 90年
代末, 我国不少省份开始推行农村税费
改革, 取消了乡统筹费, 农村卫生医疗
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 政府适当补助;
对村提留也进行了改革, 村内兴办的集
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 不再固定向
农民收取村提留 。
2010-5-15 91
( 二 ) 卫生筹资水平的评价
通常使用卫生总费用, 人均卫生费用以及卫
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三个指标评价
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卫生筹资的水平 。 卫生总费
用是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 ( 通常
为一年 ) 为了接受卫生服务而支付的卫生资金 。
卫生总费用数据的收集有两种方法:一是费用来
源法, 即按照资金筹集来源收集各种渠道, 各种
形式的卫生资金然后求和;另一种方法称为分配
流向法, 即以卫生机构的各项收人反映的卫生资
金的数量, 加以汇总求和 。 目前在我国, 用费用
来源法收集数据较方便, 分配流向法正在研究过
程中 。
2010-5-15 92
为了消除人口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通常计算人均卫
生总费用指标 。 计算公式如下:
人均卫生费用 =卫生总费用 /人口数
为了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 可以对卫生总费用以及
人均卫生费用做价格调整, 因目前我国没有医疗服务价
格指数, 只好使用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
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应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
保持同步, 略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为了及时掌握
卫生总费用的增长是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设计
出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指标, 计算公
式如下: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 卫生总费用
产总值的比重 ( % ) = —————— × 100%
国内生产总值
2010-5-15 93
三、卫生资金的配置
( 一 ) 配置原则
卫生经费的配置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卫生管理部门通过卫生经费的合理配
置来实现卫生服务的效率与公平 。 卫生资金配置应
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成本 -效益原则 防止高投人低产出,
防止重复和低效投入 。 为保证投入的有效和高效,
还应防止盲目投入, 投入前应有科学决策程序, 进
行充分论证;投入后应有阶段性效益评估, 及时发
现问题, 并进行阶段性调整 ( 增加或削减 ) ;在投
入完成后, 应进行终末评估, 其内容包括:投资目
的的实现程度并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提高投入 -产出
效益的新途径, 保证效益的逐步提高 。
2010-5-15 94
2,主要卫生问题优先原则
各地区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
主要卫生问题进行经费配置, 优先解决重点卫
生问题的投入, 如农村卫生问题, 重大疾病控
制 ( 如地方病, 流行病, 损伤与中毒以及对当
地居民健康影响最大或构成死因前几位的一些
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 肿瘤, 呼吸系疾病等 ),
社区综合性卫生服务的开展, 以及当地急需的
重点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
2010-5-15 95
3,卫生经费配置实行向预防保健和农村倾斜的
原则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
会医学模式转换时期, 卫生经费向预防, 保健倾
斜将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投资途径, 也是保证
配置公平的有效形式 。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城乡差
别很大, 15%的城市人口占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
卫生费用支出, 1998年, 城市居民人均卫生费用
为 600元左右, 而农村居民只有 200元左右, 农村
和基层仍旧是我国卫生条件较落后的地区 。 因此,
增加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投入的比例, 有
利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以保
证农村居民能够获得价格合理, 比较优质的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 。
2010-5-15 96
4,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 人均收入
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卫生经费的增量配置, 必须
与当地财政及居民承受力, 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
经费配置的原则在于优化, 而并非超前大搞超前
项目, 否则必然造成新的卫生资源配置失调 。
5,兼顾供方与需方的分配原则 改单纯对供方
投入的模式为对供方投入和对需方投入相结合的
模式, 目前可直接向需方提供药品或预防, 保健,
基本医疗的补偿资金 。 一方面, 这种投入对居民
健康产生直接效果, 另一方面, 将有利于促进医
疗卫生机构从片面追求数量与规模发展转移到追
求内涵和质量的发展上, 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的
质量和效益 。
2010-5-15 97
2010-5-15 98
2010-5-15 99
2010-5-15 100
2010-5-15 101
2010-5-15 102
2010-5-15 103
2010-5-15 104
2010-5-15 105
2010-5-15 106
6) 资产管理:卫生机构的资产, 是指卫生机构占
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
种财产, 赁权和其他权利, 包括流动资产, 固定
资产, 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 事业单位应当建
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 应当定
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存货, 固定资产 。
7) 负债管理:卫生机构的负债是指单位所承担的
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包括借入款项, 应付款项, 暂存款项和应缴款项 。
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 及时
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 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
期限内归还 。
2010-5-15 107
第五节 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一, 卫生信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卫生信息是指卫生工作领域和与卫
生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一切活
动的消息, 文献, 情报和知识的总和,
它反映卫生工作的过程, 状态变化及其
特征 。 卫生信息是重要的卫生资源, 在
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 。
2010-5-15 108
信息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中
介, 是卫生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
信息是卫生管理者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进行有效控制, 指导工作和保证各项工作
正常运行的依据和手段;信息也是从事临
床诊疗和开展医学科研的前提和条件 。 信
息更是培养卫生人才, 发展业务技术以及
开展健康教育, 改变卫生行为的重要资源 。
信息资源管理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
容 。 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的过程也是信息
收集, 分析, 处理, 反馈, 利用的过程 。
2010-5-15 109
二、卫生信息的属性
( 一 ) 卫生信息的一般属性
卫生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 所以卫生信息首先
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 如表述性, 传递性, 共享性,
选择性, 实用性, 与载体不可分性, 可储存性, 价
值衰减性等 。
( 二 ) 卫生信息的特有属性
1,社会性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 生
产, 健康, 生命密不可分, 休戚相关, 具有广泛的
社会性 。
2,历史性, 发展性, 时效性 一切卫生信息
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是动态和发展的,
特别是疾病的发生, 发展, 流行, 控制等 。 同时卫
生信息的时效性也特强 。
2010-5-15 110
3,专业性 卫生信息的专业性源于卫生管
理和卫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性, 医学是一门
专门学科, 专业性非常强, 所以, 卫生信
息有较强的专业特性 。
4,保密性 国家保密局, 卫生部颁发的
,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
的规定,, 对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
级具体范围和保密期限作了详细规定, 必
须遵照执行 。 病人的身体状况, 病情, 治
疗等信息均属病人的隐私, 一般不得向他
人透露 ( 传递 ) 。 所以保密性是许多卫生
信息的特性 。
2010-5-15 111
三、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
( 一 ) 根据信息来源分类
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 内部信息是源于
卫生系统内部, 如医疗, 防疫, 保健和卫生行政管
理等信息;外部信息是源于卫生系统外, 如人群的
健康状况, 卫生行为, 环境状况 ( 人口, 经济, 文
化, 自然, 社会环境 ) 等信息 。
( 二 ) 根据储存信息的载体分类
可分为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 。 文献信息包括
直接或间接与卫生工作有关的报刊, 图书, 资料及
其复制品, 音像, 电子资料及其复制品;非文献信
息包括直接或间接与卫生工作有关的口头信息, 实
物信息 ( 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卫生建筑,
设备, 奖杯, 奖状 ) 等 。
2010-5-15 112
( 三 ) 根据信息产生, 使用范围分类
可分为卫生管理信息和卫生科技信息 。 卫生
管理信息是卫生管理机构, 卫生服务机构行政管
理产生, 使用的信息, 如卫生政策, 法规, 卫生
新闻, 公文信息等 。 卫生科技信息是卫生服务中
产生的业务, 科技信息, 如病历, 科研信息等 。
( 四 ) 根据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和特点分类
可分为新闻, 公文, 信访, 档案, 图书情报,
卫生统计, 卫生服务的业务和技术信息, 计算机
网络信息等 。 这种分类方法虽不够严谨, 但符合
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 ( 机构设置, 人员分工,
业务分类等 ), 管理方便 。
2010-5-15 113
四、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 一 ) 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1,卫生信息的收集必须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当今的时代被称为, 信息爆
炸, 的时代, 每日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产生的
信息之多, 变化之快, 难以计量 。 同时信息的收
集, 整理传递, 储存是有成本的 。 所以, 要有目
的, 有计划地收集卫生信息 。
2010-5-15 114
2) 准确性原则:信息准确是信息质量的根本, 卫
生信息失真, 偏颇, 错误会产生误导, 会给卫生
决策造成重大失误 。 首先是信息来源可靠, 要从
合法, 正规, 健全的渠道获得信息;二是信息必
须真实, 事实求实, 不能虚假, 不凭自己或某人
的观点, 成见, 好恶, 选择性, 地收集信息;三
是信息的记录正确, 表述准确, 不是是而非, 模
棱两可或言过其辞;四是对收集的信息要加以调
查核实;五是要尽量选用传递渠道短, 最直接的
信息;六是电子信息还要注意有无病毒等损害 。
2010-5-15 115
3) 完整性原则:一是收集的信息尽可能完
整, 全面, 只要是客观的, 真实的信息都
要收集, 无论其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是
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
领导, 上级或他人的观点的, 是反映成绩
还是表现问题的 。 二是收集信息必须系统,
必须有连续性, 信息的系统性越强, 其利
用价值越大 。 疾病发展, 流行等业务信息
尤其如此 。
2010-5-15 116
4) 及时性原则: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 信息
的收集, 传递要及时, 否则信息的利用价值就
会降低或失去 。
5) 保密性原则:根据国家保密局和卫生部联合制
发了, 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
的规定,, 对需要保密的信息收集要注意保密 。
6)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方法优势互补原则:现代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要注意采用计算机网络,
建立数据库, 微缩技术等收集信息, 同时也要
注意纸质文献, 资料, 数据, 图表的收集, 优
势互补 。
2010-5-15 117
2,收集卫生信息必须具备的能力
卫生信息收集者的能力是信息质量
关键 。 卫生信息收集者一是必须具备政
治上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二是必须具备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必须具备医
学和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四是必须具备
现代化的信息意识 。
2010-5-15 118
3,卫生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
1) 日常工作中的公文: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中
使用, 产生的登记表, 记录表, 文档, 会议纪
要, 简报, 报表, 调查报告, 病历, 财务数据
等 。
2) 卫生统计报表:卫生部颁布的, 卫生统计报
表制度, 列有 206种经国家统计局备案的统计报
表, 函盖了卫生行政, 医疗, 防疫, 保健, 卫
生监督等各领域, 根据不同需要, 分别按日,
旬, 月, 季, 半年, 一年, 就报表设计的指标
逐级统计, 汇总, 上报 。
2010-5-15 119
卫生统计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首先卫生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经过长
期研究,科学、系统、全面、精练;
二是长期、定时收集,信息量大、完
整、可比性强、;
三是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收集、整理,
信息准确、可信、权威;
四是信息标准、统计均口径合法、统
一,易与其他社会信息合并使用,适合趋
势性研究和预测,等等。
2010-5-15 120
3) 图书情报:购买图书, 订期刊, 常规专题情报
的收集,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尤其是对科
技, 业务信息的获取, 这一渠道十分重要 。 过
去省, 市均设有医学情报研究所, 随着机构改
革, 大多并入卫生信息管理部门, 没有撤并的
也逐渐以卫生信息管理为主要职能 。
4) 专题调查:专题调查针对性强, 灵活, 可经济
地收集需要的信息, 系统误差可以控制, 科学
设计信息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
2010-5-15 121
5) 信访:信访部门是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机
构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通过信访渠道,
可以获取大量人民群众的意见, 反映, 特
别是问题, 批评方面的信息 。
6)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使用, 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
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 其信息量大, 传
递迅速, 快捷, 便于整理, 分析, 使用 。
7) 档案:上述信息最终均要归档成为档案 。
通过查阅档案可获取以往发生的信息 。 其
信息的数量, 质量等取决于档案管理水平 。
2010-5-15 122
5,卫生信息的整理和加工
信息整理和加工是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 只
有经过整理和加工处理才能进行信息传递和贮存, 并在管
理中发挥作用 。 对信息的加工并无固定模式, 一般包括以
下基本内容:
1) 信息分类:将原始信息资料, 按问题类型, 时间顺序, 部
门区别, 管理要求等进行分门别类排列成序 。
2) 信息鉴别, 筛选:就是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检查, 判断,
分析, 挑选, 确定是否符合信息收集加工要求, 是否符合
信息标准, 能否反映卫生管理可卫生服务的要求, 剔除不
可靠的, 不可信的, 不确切的和价值不高的, 并对信息的
含量, 质量, 时效, 价值进行判断, 不符合要求的再进行
补充收集 。
2010-5-15 123
3) 信息计算:对一部分信息要进行加工计算 ( 主
要是数据信息 ), 从中计算出所需要的新数据 。
4) 信息编纂:对通过加工处理的信息进行编纂,
将其编写成新的信息资料, 以便于贮存, 分析和
比较对照, 要求对信息的内容, 格式, 文字, 结
构等做到规范, 系统和标准化 。
5) 建立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是有序, 建立密切联
系, 由计算机管理的信息集合, 是整理凌乱的,
分散的, 孤立的, 毫无联系的各种信息的最好手
段, 建立数据库是信息整理的较高层次 。 数据库
有关系性数据库和关系性数据库两种, 在卫生信
息管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关系性数据库 。
2010-5-15 124
( 二 ) 卫生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1,信息储存 收集取得的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变
成有用的信息, 就必须进行储存管理 。 信息储
存要考虑储存介质的选择, 存贮位置分配, 数
据安全性, 使用方便性, 冗余度大小 ( 即重复
存储的多少 ) 和数据一致性保证等问题 。 储存
形式是多样的, 如纸质档案文件, 音像文件,
电子文件等 。 储存的地点主要是档案室, 收集
的信息要及时归档, 防止丢失 。
2010-5-15 125
2,信息传递
1) 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 按信息流的流向不同,
可区分为单向传递, 反馈传递和相向传递三种方式; ( 2)
按信息传递数量的集中程度不同, 可区分为集中式和连续
式两种; ( 3) 按信息的传递范围不同, 可区分为系统内
部传递和系统外部传递两种方式; ( 4) 按信息的传递时
空的角度不同, 可区分为时间传递和空间传递两种 。
2)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所谓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是指要保证
传递的真实, 可靠, 快速, 数量大, 成本低, 效果好, 尤
其要防止信息畸变失真, 即防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差
或走样 。
3) 信息的保密性:需要保密的卫生信息的传递必须遵循严
格的程序和审批手续, 根据不同的信息要求选择不同的传
递途径, 不同的信息受者有不同的选择 。
2010-5-15 126
( 三 ) 卫生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卫生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是卫生信息资源管
理和使用者根据需要, 围绕特定的课题, 有目
的地收集和占有信息资料, 通过整理, 评价,
筛选, 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手段, 进行系列研究
的活动 。
1,信息研究的选题方法 选题方法有适时出新法,
突出个性法, 冷热并重法, 决策服务法, 纵横
结合法, 正反结合法, 上下结合法等, 均与社
会科学, 医学研究选题方相同, 不再赘述 。
2010-5-15 127
2,卫生信息分析研究方法
1) 综合分析:将零散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
地加以整理, 排列, 条理化进行考察, 分
析, 整理研究, 高度浓缩信息资料和观点,
慨括出事物的总体面貌, 抓住实质, 揭示
内在的规律 。 如分析事物在人群, 时间,
空间的分布, 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关系,
发展规律等 。 这种研究方法特点是描述性
较多 。
2010-5-15 128
2) 比较性研究:进行事物在不同人群,
时间, 空间状态, 发展的比较, 通过比
较, 发现差异, 分析差异的原因, 是信
息研究常用方法之一 。 这种研究方法特
点是结论明确, 直接, 具体 。
3) 预测性研究:预测是根据现有情况的
分析研究, 对事物未知或未来状态做出
估计, 推测, 判断 。 常常要借助统计方
法, 数据模型等 。 这种研究方法特点是
有创造性 。
2010-5-15 129
3,卫生信息研究成果
( 1) 综述:综述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 概括和评
价一定时期内有关信息资料, 进行系统分析, 归
纳后撰写而成, 主要是文献信息, 观点的综合,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用较少精力, 较短时间
获得对特定专题的内容, 意义, 历史, 现状及发
展趋势等的完整, 系统, 明晰的印象 。
( 2) 课题报告:课题报告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
报告研究方法, 信息资料收集, 整理, 分析, 论
证的过程和结果, 研究结论等 。
( 3) 预测结果 。 判断, 推测事物未知或未来状态,
发展趋势 。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将来环境, 条件的
变化 。
2010-5-15 130
( 四 ) 卫生信息的安全
1,信息传递过程的安全 应防止丢失, 毁损, 信号
错误等 。
2,信息储存的安全 如档案室的安全防火, 防盗,
信息储存介质的安全防湿, 防潮, 霉变等 。
3,保密信息的安全 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 第一要
防止泄密, 影响卫生发展计划的实施, 工作进展,
引发社会动荡 ( 如艾滋病信息的不当泄露 ) 等;
第二要防止敌对国家, 敌对势力的窃密活动, 如
防止其利用卫生援助项目和医学研究, 学术活动,
收集我国社会, 经济, 卫生信息和情报;第三要
加强科研成果, 专利的保护, 避免医学研究和经
济损失 。
2010-5-15 131
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黑客攻击, 病毒感
染, 误操作等原因, 都直接影响信息安全 。 计算
机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是,( 1) 网络
的物理隔离, 即存有重要卫生信息的计算机和计
算机网络要与其他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没有连接,
物理上完全隔离 。 ( 2) 设置防火墙 。 ( 3) 安装
杀毒软件 。 国内产品主要有 KV3000,瑞星等, 可
防止病毒感染, 杀灭病毒等 。 ( 4) 数据备份 。
( 5)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
2010-5-15 132
( 五 ) 卫生信息标准
卫生信息标准是信息的表述, 分类, 计量,
整理, 统计, 建立数据库等必须遵循的规范 。 信
息标准的制定, 分析, 研究是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重
要任务 。
信息标准有国家颁发, 各级行政部门颁发,
各级专业组织 ( 学会, 协会 ) 颁发等 。 其效力以
国家颁布的为大, 一般应采用效力最高的标准 。
有些地区成立了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管
理信息标准, 如北京医药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
化专业委员会 。
2010-5-15 133
2010-5-15 134
2010-5-15 135
2010-5-15 136
2010-5-15 137
2010-5-15 138
2010-5-15 139
2010-5-15 140
2010-5-15 141
2010-5-15 142
2) 制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标准,
开发相关软件, 提高信息收集, 整理, 传递, 储存
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 卫生系统内部软件开发标准
完成的有,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医院信
息管理系统软件基本模块和功能规范, 等, 各省市
也以规范性文件对一些信息标准作了规定 。 相关软
件完成的有, 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疾病报告软
件,,, 卫生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等 。 同时, 各省
市, 各级卫生机构与计算机, 网络企业合作, 开发
了大量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医院
管理信息系统, 远程辅助医疗诊断信息系统, 继续
医学教育信息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检索信息系统等软件 。 特别是各级
医院, 多数县级以上医院的门诊, 住院, 药房, 收
费均采用了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 。
2010-5-15 143
3) 建立反映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实践过程
的数据库 1993年完成的有卫生统计报表, 卫生
服务调查, 死因统计, 疾病检测等数据库 。 同时,
随着各省市, 各级卫生机构开发的大量信息管理
系统, 建立了大大小小,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
4) 培训, 建立一支有一定计算机, 网络技
术和卫生信息管理业务水平的队伍, 提高卫生技
术人员的计算机, 网络应用水平 一是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时, 必须通过相应水平
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和测试, 二是结合卫生信息化
建设项目, 开展培训 。
2010-5-15 144
( 二 ) 卫生信息化
1,卫生信息化的定义 卫生信息化是在国家统
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卫生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
术, 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卫生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
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
2,卫生信息化的目标和进展
1) 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国家卫生信息网建
设项目于 2000年 4月 6日启动 。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
,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实施总体方案,, 国家卫生
信息网依托中国互联网, 建立连接国家, 省, 市,
县, 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的计算机信息
管理网络, 国家卫生信息网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卫
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 卫生监
督信息系统, 社区与农村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等等 。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已于 2002年 1月 1日建成, 部分省
市已经开始建设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
2010-5-15 145
2) 制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标准,
开发相关软件, 提高信息收集, 整理, 传递, 储存
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 卫生系统内部软件开发标准
完成的有,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医院信
息管理系统软件基本模块和功能规范, 等, 各省市
也以规范性文件对一些信息标准作了规定 。 相关软
件完成的有, 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疾病报告软
件,,, 卫生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等 。 同时, 各省
市, 各级卫生机构与计算机, 网络企业合作, 开发
了大量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医院
管理信息系统, 远程辅助医疗诊断信息系统, 继续
医学教育信息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检索信息系统等软件 。 特别是各级
医院, 多数县级以上医院的门诊, 住院, 药房, 收
费均采用了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 。
2010-5-15 146
3) 建立反映卫生管理, 卫生服务实践过程
的数据库 1993年完成的有卫生统计报表, 卫生
服务调查, 死因统计, 疾病检测等数据库 。 同时,
随着各省市, 各级卫生机构开发的大量信息管理
系统, 建立了大大小小,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
4) 培训, 建立一支有一定计算机, 网络技
术和卫生信息管理业务水平的队伍, 提高卫生技
术人员的计算机, 网络应用水平 一是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时, 必须通过相应水平
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和测试, 二是结合卫生信息化
建设项目, 开展培训 。
2010-5-15 147
3,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 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
二十四字方针: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 国家卫生信息
网建设的策略是, 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 分步实
施, 防疫先行, 。
4,卫生信息化经费 根据谁建设, 谁投资, 谁受益
的原则, 卫生信息化经费主要由建设单位筹集,
但是国家, 各级财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重
点项目, 贫困地区和单位予以补助, 以统一信息
化建设进程, 更好地发挥项目投资的效益 。
5,卫生信息化管理机构 卫生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均成立了, 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 一般由主
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
信息化的具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