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用、利息和利率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及其形式, 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
定理论 。 通过本章教学, 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各
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
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
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
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
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银行汇
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
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
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阐明利息的本质。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
因素,以及利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动对经济
的影响。
4、使学生掌握当代主要的利率理论:可贷
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利率的期限结
构理论。
5、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讲述
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
一、信用的概念和产生
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
个道德标准。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
系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剩余产品
的出现和贫富差别是信用产生的条件。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
借贷活动。
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1、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
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
生产力的发展。
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
催化因素之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
素之一,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
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
基础。
商业信用的特点:
1、主体:企业
2、客体: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周期的动态变化相一致
商业信用局限性:
1、规模的局限性
2、方向的限制
3、期限的限制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
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
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的
特点:
1、主体:一方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企业和
个人
2、客体: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的期限可长可短
1993-2000年中国银行信用规模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
??
??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
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利用国家信用要防止三个 问题发生:防
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防止出现赤字
货币化;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
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改革以来我国国家信用规模概况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981-85 1986-90 1991-95 1996-2000
·?
??
??
??
??

??
(五)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
用。
主要有三种形式:
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增长
0
1000
2000
3000
4000
1997 2000
×?·?????
?¨??????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
上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
1、出口信贷
2、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3、政府贷款
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5、国际租赁
6、直接投资
三、信用工具
(一)概述
信用工具是具有一定格式并
准确记载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过一
定的法定程序,能有效约束双方
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是指一年期以下的商业票
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等。
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
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 1)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
权人发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
的债务凭证。
( 2)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
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
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汇票必须经过
承兑才有效。
( 3)融通票据:是专门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
票据。通常按汇票产生的程序形成。
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经过背
书的票据可以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商业
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办
理贴现。
2、银行票据
( 1)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
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 2)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
要求从其存款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
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
帐支票、保付支票等
4、信用证
5、旅行支票
(三)长期信用工具
又称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面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能定期取得
一定收入的凭证。
(四)不定期信用工具
是指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
币,早期的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
的。银行券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票面
额是固定的整数;信用基础比较稳固;流通面广。
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纸币是
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
发行的。
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为适应商
品交易的需要而发行的;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而发行的。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
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银行券的形式出现的,
由银行发行,并且不能兑现。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三)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四)调节经济结构。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一)利息的含义
1、西方,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2、我国: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二)利息的来源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利息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 利息额 /借贷资金额 × 100%
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计算可分:单利法、复利法
三、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国际收支状况
6、国际市场利率水平
四、利率的种类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
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5、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6、基准利率和非基准利率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利率对资金借贷关系的影响
2、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3、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4、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5、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6、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六、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渠道
第三节 利率决定理沦
一、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以庞巴维克、费雪及马歇尔为代表的西方古典经
济学家认为,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这两
种力量的均衡决定了利率水平。资本的供给来源于
储蓄,储蓄取决于 "节欲 ","等待 "等因素。在这些
因素即定的条件下,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利率
上升,储蓄量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资本的需求
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与利率的比较。只有当资
本的边际生产力大于利率时,才能导致净投资。在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一定的条件下,投资是利率的减
函数,即利率越高,投资越少,反之则越多。
投资函数,I= I(r) DI/ dr< o (1)
储蓄函数,S= S(r) Ds/ d r> o (2)
当 S> I时,促使利率下降;反之,当 S
< I时,利率水平便上升。当储蓄者所愿意
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所愿意借入的资金相
等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此时的利率
即为均衡利率。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的核心是储蓄=投资。即 S(r)= I(r)。
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有两个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是非货币性理论。该理
论认为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均衡
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储蓄与投
资都是实物性的,因此利率为实物利率,或称
自然利率。
2.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储蓄与投资的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
无关。利率的变动仅仅影响储蓄与投资,并促
使二者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
二、凯思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思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
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质因素、忍欲和
生产力无关,因此利率就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
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
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
需求变动的结果,
凯思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货
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
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
好决定。所谓, 流动性偏好, (或称, 灵活偏
好, )是指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
倾向。
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交
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
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
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投机动机则与利率
成反比关系。货币总需求量 L= L1(Y)十
L2(r)。再以 Ml表示满足 L1的货币供应量,
以 M2表示满足 L2的货币供应量,则货币供
给量为 M即为 M= Ml十 M 2。当人们的流动
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与货币管理当
局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相等时,利率便达
到了均衡水平,
M d(L)与 M s纳均衡点 Q。在未充分就
业的情况下,政府如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
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压低利率,促
使经济迅速增长。如图 3-2,货币供给从 q
增加至 q′ 时,利率便从 r下降至 r1。但是,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处于 q″ 位臵时,这时
货币需求曲线呈水平状,表明货币需求无
限大,即处于 "流动性陷阱 ",即使货币供
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三、新古典学派的借贷资金理论
借贷资金理论是 20世纪 30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
代表有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其基本
主张是:利率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决
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而借贷资金的供求
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既有存量
又包括流量。
借贷资金的供给来源包括,(1)总储蓄; (2)窖藏
现金的启用 (直接增加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给量 );
(3)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若以 Fs表示借贷资
金的总供给量,以 S表示实物市场上的总储蓄,以
△ Ms表示货币市场上新增货币量,则 Fs= S十△ Ms。
借贷资金总供给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1)
总投资; (2)新增的窖藏现金量。若以 Fd
表示借贷资金的总需求,以 I表示总投资,
以△ Md表示窖藏现金的增量,则 Fd= I十
△ Md。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窖藏需
求取决于窖藏成本。人们因窖藏现金而丧
失的利息收入构成窖藏成本.利息越高,
窖藏需求就越少。因此,借贷资金总需求
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率由借贷资
金的总供给曲线又和总需求曲线 Fd的均衡
点决定。
由于 Fs和 Fd的均衡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是不容易
的,如在因 3-3中 I与 S、△ Ms与△ Md的交点往
往不在一条线上,二者之间常常存在着差额,
但二者的差额间总可以找到一个点,使二者
的差额恰好相等,这个点就是 Fd与 Fs相等的
借贷资金供求的均衡点。此点决定的利率是
借贷资金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市场利率。因此,
市场利率 I = S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
的,但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作
用能使自然利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四,IS-LM模型
对于上述借贷资金论,有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
了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借贷资金供求均衡
时所决定的利率是不稳定的。因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
场不可能同时达到均衡,I与 S,△ Ms与△ Md 的差额
恰好相等只是暂时和偶然的情况;第二,上述借贷理
论没有考虑收入水平,而收入对于决定利率的因素有
很大的影响。例如,收入增加时,储蓄和货币需求量
都会增加.进而会引起利率的波动。因此,不考虑收
入就无法确定利率。只有把收入调整到使货币市场和
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均衡利率。
也就是说利率与国民收入应该在一般均衡体系下同时
决定,相互配合。于是罗伯逊等人借贷资金供求理论
后经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改造成
著名的 IS-LM模型。
一般均衡分析法中有两个市场:实物市场和货币
市场。在实物市场上,由于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储蓄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根据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
可以得出一条向下倾斜的 IS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代
表实物市场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条件下的局部均衡点。
在货币市场 L,由于货币需求 L是收入 Y和利率 r的函数,
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而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在货
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时,可以导出一条向 L倾斜
的 LM曲线。 LM曲线上任何一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货币
供需相等情况下的局部均衡。 IS和 LM两曲线相交,形
成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一般均衡利率和
均衡所得水平。
在图 3- 4中,IS曲线向下倾斜.是
因为在所得增加时,储蓄也相应增加,
为了使储蓄与投资相等,利率必须下
降。 LM曲线向上倾斜.是因为在所得
增加时货币需求量也会增加,而货币
供给量又是既定的 (M),为了使货币
供求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减少各
经济单位对剩余货币或闲散资金的需
求。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期
限结构理论要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1、预期假说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
预期差异造成的,
2、市场分割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相互独
立的。利率是由各个市场的投融资者的偏好决定的。
3、流动性报酬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有更多的风险,其流
动性较差,必须给予流动性报酬作为补偿,从而使长期证券
的利率大于短期证券的利率。
第四节 利率的计算
一、利息的计算方法
(一)单利法
1、利息后付单利法
是指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到期时、一起偿还所借的本金和
要支付的利息。如果己知贷款金额 (本金 )P,利率 r、贷款期
限 n,则求利息额和本利和 S的公式分别为:
R= P·r·n
S = P十 P·r·n = P(1十 r·n )
例如,一笔半年期的贷款,本金为 l0万元,求借贷期满
时,利息额为多少?
R= 10× 8% × (6/ 12)= 0,4(万元 )
2.利息先付单利法(贴现法)
R= S r n
P= S一 R= S(1一 r·n)
对于借款入来说,真实利率应该是已相除的利息
额与实贷金额之比( R/ P)。
例如,一张 6个月到期的票据,面额为 10万元,贴
现率年率为 8%.求贴现额率、实贷金额 P和真实利率
贴现额 R= 10× 8% × (6/ 12)= 0,4(万元 )
实贷金额 P= 10× (1-8% × 6/ 12)= 9,6(万元 )
贷款期内真实利率 =0.4/ 9,6× 100%= 4,17%
真实利率折年率= 4,17% × 12/ 6= 8,34%
(二)复利法(利滚利)
1.复利终值公式
F= P(1十 r)n
例如,某人向银行借入 1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 8%,期限
为 5年、求他 5年后应向银行归还多少元?
F= 10( 1+ 8%) 5
= 14.7(万元)
2.复利现值公式
P =F/(1十 r)n
= 14.7/( 1+ 8%) 5
= 10(万元)
3.年金终值公式 (年底存入)
F= A ? ( 1+ r) n- 1? /r
例如,某人每年剩余收入 10万元,他从现在起每
个年末存入等额年金 10万元,年利率为 8%,问 5年后
他能取出本金多少?
F= 10 ? ( 1+ 8%) 5- 1? /8%= 58.7(万元)
4.资金存储公式
A= Fr/? ( 1+ r) n- 1?
例如,某人计划 5年后需要一笔资金办公司.数额
是 58,7万元。他现在开始存钱,银行利率为 8%,问
他每年年末应等额存入多少钱?
A= 58.7× 8% ? ( 1+ 8%) 5- 1? = 10(万元)
5.年金现值公式
F= A? ( 1+ r) n- 1? /r( 1+ r) n
例如,某人预计 5年内每年年末需支用 10万元,年利率为
8%,问此人现在应一次性存入银行多少钱?
F= 10? ( 1+ 8%) 5- 1? /8%( 1+ 8%) 5
= 39.925(万元)
6.资金回收公式
A= F r( 1+ r) n/? ( 1+ r) n- 1?
例如,某人现在存入银行 39.925万元,年利率为 8%,分 5年
等额回收,问每年可取出多少钱?
A= 39.925× 8%( 1+ 8%) 5/? ( 1+ 8%) 5- 1?
= 10(万元)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信用、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
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利息、利率、官方利
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
2,高利贷信用有何特点?
3,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有何区别
4.利率的种类有哪些?
5.决定利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简述利率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