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糜烂性毒剂和刺激剂
糜烂性毒剂主要损伤皮肤,使之出现红斑、水疱和溃疡性坏死,对眼、呼吸道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结膜红肿、失明和肺部粘膜性或伪膜性炎症,严重者出现肺水肿、甚至死亡。刺激剂对眼和呼吸道具有高度选择性刺激作用,引起流泪、打喷嚏,严重者皮肤也产生灼痛、红斑、水肿、水疱和溃疡,甚至引起死亡。二者毒理作用均表现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其机理皆为毒剂与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和酶作用,使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在预防救治上二者也有诸多相同点,如路易氏剂和刺激剂DM均含有砷,都可用二巯基类抗砷药治疗等,下面分别讲述着两大类毒剂的理化性质、中毒机理、预防和救治。
第一节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又称起疱剂(blister agents),是一类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并能导致全身中毒的化学战剂。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气(mustard gas or sulfur mustard)、路易氏剂(lewisite)和氮芥(nitogen mustard)。芥子气(硫芥)、氮芥及路易氏剂的结构式、化学命名及外军代号见表12-1。
表12-1 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
糜烂性毒剂具有良好的军事性能:性质稳定,可长期储存;战斗状态为液滴态、雾态和蒸汽态;可通过多途径中毒,中毒后病程长,易造成大量减员;穿透能力强,较易穿透布料、皮革、橡胶、木料、塑料和油漆。自WWⅠ至两伊战争,芥子气曾多次被大规模使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估计,伤亡率占毒剂使用造成总伤亡人数(130万)的88.7%,故有“毒剂之王”称谓,是经过“战争考验”的最有效的化学战剂之一。由于其消毒和防治均较难,仍然是当前外军装备的主要毒剂之一。在拜里(Bari)港事件中,617名芥子气中毒伤员,其中81人死亡,死亡率高达13.1%,芥子气的致死作用倍受重视。此外,其衍生物用于癌症的化疗。
路易氏剂的战斗效能与芥子气类似。路易氏剂(1918年合成)已不单独使用,常与芥子气混合使用,路易氏剂能降低芥子气的凝固点,增强损伤作用。因而可提高战术效果,即可牵制敌方军事行动,又可杀伤对方有生力量。
氮芥的性质与芥子气类似,外军已不列入制式装备。
糜烂性毒剂可以装填在炮弹、炸弹、火箭、地雷及航空布洒器或地面布洒器中使用。在外军的化学弹药中,有装填单一芥子气, 也有芥子气与路易氏剂、或含胶粘剂的芥子气与路易氏剂混装等。外军仍有大量储备,是未来战争中使用军用战剂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神经性毒剂。
一、主要理化性质
糜烂性毒剂多为沸点较高、比重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穿透性强、作用持久并有特殊气味的化学战剂。其主要物理性质见表12-2。芥子气比重大、水溶解度小(0.081%,20℃)落入水中大部沉于水底,少部分呈油状薄膜漂浮水面,可造成水源长期染毒。路易氏剂属卤代脂肪族胂化合物,除直接引起局部损伤外,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表12-2 芥子气、路易氏剂主要物理性质
毒剂 状态和 气味 凝固点 沸点 比重 挥发度(20℃) 持久性 渗透性
名称 颜色 (℃) (℃) (20℃)(mg/L)
芥 无色油状 纯品稍, 14.4 219) 1.27 0.57 夏天:开阔地 能渗透皮肤、
液体, 工业 有大蒜 (部分 5~24h,森林 布、皮革、
子 品为黄、棕 气味, 工 分解) 3~5d, 冬天 橡皮等物质
以至黑褐色 业品有较 3d至数周,
气 液体 浓大蒜味
路 无色油状 天竺葵
易 液体,工 (洋绣球 -13 190 1.89 4.5 夏天:数h 渗透性更强
氏 业品为暗 花)叶 (分解) 冬天:2~3d
剂 褐色液体 汁味
?
二、中毒途径及毒性
糜烂性毒剂施放后呈液滴态,雾态或蒸气态,加入胶剂则成胶状毒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眼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吸收,主要引起局部损伤,也可引起全身中毒。其不同途径毒性见表12-3、12-4。
表12-3 液滴态糜烂性毒剂对人的皮肤毒性
毒剂名称 染毒密度(mg/cm2) 致死剂量(mg/kg)
红 斑 小水疱 大水疱
芥子气 0.005~0.01 0.10~0.15 0.2 70~100
路易氏剂 0.05~0.1 0.15~0.2 30
?
表12-4 芥子气不同途径的毒性
损伤程度 眼 呼吸道 皮 肤 (mg·min/m3) 蒸气(mg·min/m3) 液滴 (mg·min/m2)
阈值损伤 ≤12 12~70 50 10~20μg/cm2 35mg/人
非失能损伤 50~100 100 100~300
失能损伤 ICt50 =200 ICt50=200 ICt50=1000~2000 770mg/人
致死或持久损伤 >800 LCt50=1000~1500 LCt50=10000 3000~7000mg/人
?
三、体内代谢特点
人体接触这类毒剂后,其吸收快、局部少量滞留、全身均匀分布,血循环中消失迅速、代谢产物无毒,主要由尿中排泄等。
(一)芥子气与皮肤粘膜接触后吸收较快 芥子气与皮肤粘膜接触2~3min尚滞留于体表(消毒剂可除去),至10~15min大部分被吸收,吸收速度为1~4μg/(cm2·min),约12%的芥子气滞留于局部引起损伤,其余大部分进入血循环并分布全身,肾、肺、肝含量较多,可能与供血量有关。全身吸收作用与组织器官的敏感性有关。游离状态的芥子气在血液中存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半值期为14min )。但Drasch等报道,人严重中毒后芥子气在体内组织器官中可滞留7天。目前认为芥子气吸收作用与氮芥不同,主要由于其脂溶性扩散被动性吸收所致。
(二)芥子气的主要代谢产物及排泄途径
1、与体内多种生物大分子反应(如DNA、RNA、蛋白质等)形成烃化产物。
2、大部分与谷胱甘肽(50%)或半胱氨酸结合生成无毒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经水解或氧化生成二羟二乙硫醚、芥子砜或芥子亚砜。
4、少部分芥子气转变为羟乙磺酸、羟基乙酸及无机硫酸盐等。
5、大部分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
尿放射性测定表明,大鼠和小鼠在注射后6h排出约50%、24h达80%左右。
第二节 糜烂性毒剂的毒理
一、芥子气及路易氏剂的中毒机理
(一)芥子气中毒机理
目前认为,芥子气在体内主要与核酸、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特别对DNA的烃化作用是引起机体广泛损伤的生物学基础,它与抗癌化疗药物烃化剂(或烷化剂)具有类似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性质。
1、烃化作用
芥子气是典型的双功能烃化剂(bifunctional alkylating agent),具有广泛的烃化作用(图12-1)。芥子气分子中的硫原子具有两对未共用的电子(自由基),氯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由于氯原子的诱导效应,硫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沿着氯诱导效应的方向移动,促进氯原子分离,所以溶解于水或体液等极性溶液中的芥子气迅速解离,内部电子重新排列,形成正碳离子或正硫离子。正硫离子又称锍离子(sulfonium ion)具有很强的亲电性(electr-ophilicity)极易与生物大分子的亲核性原子(nucleophilic atom)S、N、O等起烃化反应,形成以共价键结合的不同逆性的烃化产物。细胞内许多重要成分含有S、N、O等亲核中心(nucleophilic center),它们对烃化剂具有强度不同的亲和力,其顺序为S>N>O。
在生理条件下,芥子气与体内许多亲核性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及咪唑基等反应。所以,芥子气具有广泛和复杂的生物学作用。
2、对核酸的作用
DNA对芥子气极为敏感,是芥子气攻击的主要对象,形成了芥子气核酸毒性和细胞毒性的物质基础。DNA中的碱基极易被芥子气烃化,主要发生在鸟嘌呤的N7、O6、N2与腺嘌呤的N1、N6等位置。在碱性条件下,胞嘧啶的O2可被烃化, 其中在鸟嘌呤的N7与O6位置上的烃化最为重要。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烃化可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
芥子气为双功能烃化剂,具有两个烃化功能基团。因此,它与DNA的烃化作用可能有双烃化(bifunctional alkylation)和单烃化(monofunctional alkylation)两种方式。双烃化又有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ng)和链内交联(intrastrand crosslinking)之分。前者发生在两条互补链之间,后者则发生于同一链内。
DNA烃化损伤的毒理学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细胞和遗传毒性。
图12-1 亲核中心(Y-、Z-)与芥子气的烃化反应
?
DNA鸟嘌呤N7位烃化产物不稳定,通过固有或酶促作用从脱氧核糖-磷酸键上脱落(脱嘌呤反应),形成无嘌呤DNA。随之在无嘌呤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切除无嘌呤部位,致使脱氧核糖—磷酸主键断裂,结果在DNA两条螺旋链上出现单链或双链断裂,引起DNA分子扭曲变形与DNA模板损伤。链间交联能严重影响DNA复制时两条配对链的裂开,造成半保留复制发生障碍,或使复制后DNA分子结构与生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和细胞增殖阻抑,严重者导致细胞死亡(图12-2)。一般认为,DNA链间交联是细胞毒作用的主要原因,而链内交联和DNA与蛋白质交联是细胞毒作用的次要因素。有人认为,DNA鸟嘌呤N7位置烃化是细胞毒作用的始发部位,而O6位置烃化与致突、致癌、致畸等遗传毒性密切相关。
图12-2 DNA烃化损伤导致细胞毒作用机理示意图
业已证明,DNA双烃化(链间交联)主要引起细胞毒作用,导致细胞死亡;单烃化则较少引起细胞死亡,但能导致DNA遗传毒性,如DNA鸟嘌呤N7位置单烃化产物脱落后遗留下一个空隙(gap),该空隙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碱基的掺入,因而引起突变、癌变和畸变等。
芥子气对RNA作用与DNA相似,主要也作用于鸟嘌呤的N7位置。RNA单烃化后影响氨基酸缩合,致使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干扰细胞功能。
3、对蛋白质的作用
芥子气除对核酸的作用影响蛋白质合成外,还可与蛋白质肽链中的亲核基团直接发生烃化作用,特别与细胞内结构蛋白的烃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芥子气烃化作用的主要功能基团是:赖氨酸的氨基、谷氨酸的羧基以及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用标记芥子气(35S)的酵母实验表明,有50%与35S与谷胱甘肽结合,10%35S与细胞膜结合,其余40%与细胞微细胞结构结合。芥子气还易与血清蛋白及核蛋白作用。
4、对酶的作用
芥子气对已糖激酶、胆碱酯酶、胃蛋白酶、某些脱氢酶及氧化酶等至少30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对己糖磷酸激酶的抑制可影响糖的酵解和转化,导致糖代谢障碍及组织营养失调。皮肤损伤也与此过程有关。芥子气对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芥中毒时使大鼠小肠隐窝细胞溶酶体葡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的活性增高近8倍。
芥子气对酶的作用可分为直接烃化反应和通过DNA损伤的间接诱导作用。芥子气对酶的抑制作用的毒理学意义,远不如对DNA的作用重要。
(二)路易氏剂中毒机理
路易氏剂具有细胞毒、毛细血管毒和神经毒三方面的作用。中毒机理与三价砷化合物相似,能与体内含巯基酶结合,强烈抑制酶活性。反应如下:
丙酮酸脱氢(氧化)酶系辅酶中的二氢硫辛酸(dihydrolipoic acid)含有两个相邻的巯基,对路易氏剂特别敏感。该酶被抑制后,糖代谢进行到丙酮酸即进行停止,以致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生理机能障碍。此外,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羧基酶及三磷酸腺苷酶等对路易氏剂也很敏感。
中枢神经系统对糖代谢障碍特别敏感(脑组织活动旺盛,能量消耗大), 中毒严重时出现抑制和昏迷, 动物吸收中毒时, 血液内丙酮酸含量升高。路易氏剂还能损伤毛细血管和微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广泛性渗出、水肿、出血、血液浓缩和休克及肝、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损伤等。
二、毒理作用
(一)芥子气的毒理作用
1、细胞毒性作用
芥子气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芥子气损伤作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处于不同生长周期的细胞,对芥子气敏感性不同。S期细胞(DNA合成期)和G2期细胞(合成后期)对芥子气最敏感,处于分裂期(M期)细胞则相对不敏感。因此,增殖旺盛的淋巴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睾丸生精细胞等对芥子气最为敏感,使其呈现“无生殖能力”状态,同时也决定了芥子气中毒的特殊损伤部位。此外,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血细胞敏感性也不同,造血干细胞最敏感,幼稚细胞其次,成熟细胞则较不敏感。
芥子气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遗传毒性。芥子气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引起染色体损伤,包括断裂、缺失、交换和畸变,以及各种细胞的突变、癌变和畸变等。
实验证明,DNA和蛋白质对芥子气的敏感性不同。芥子气可显著抑制DNA合成,使细胞分裂延迟;而蛋白质成仍在继续进行,二者失去平衡,因此细胞增大,最终导致细胞崩解死亡。应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能使二者恢复生物合成的平衡,减低或消除芥子气的细胞毒性作用。
芥子气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过程包括:芥子气烃化细胞DNA的鸟嘌呤,导致无嘌呤核酸形成,核酸内切酶将无嘌呤DNA切除,使DNA链断裂;同时激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DPRP],该酶利用NAD+作为基质合成多聚ADP-核糖体,因而大量消耗细胞NAD+,导致NAD+含量降低或缺失、糖酵解抑制并激活单磷酸己糖旁路,导致蛋白释放,最终使细胞发生病理改变。
芥子气与一般酸碱腐蚀剂、蛋白凝固剂或烧伤的细胞毒作用不同,前者与细胞生化成分作用虽然迅速,但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却有一个过程,后者能迅速杀死细胞。这与临床上存在潜伏期是一致的。因此,在芥子气损伤早期往往不易确定细胞损伤程度。
芥子气的细胞毒性的重要特征还表现在物质代谢方面。可出现糖代谢障碍,血糖升高和糖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增加,尿中氮、氨、肌酸、肌酐及磷总排泄量增加。血液乳酸、酮体含量升高,继而发生酸中毒。严重者急性期后出现严重消瘦、虚弱,呈“芥子气恶病质”状态。
2、对皮肤的作用
皮肤染毒在红斑期可见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血浆、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渗出。水疱期可见皮肤基底层细胞间分离,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水肿、坏死可波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溃疡坏死期的坏死组织基底部除白细胞、脓细胞浸润外,有大量崩解的细胞核碎片,并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发生感染还可见广泛炎细胞的浸润及水肿。
皮肤是芥子气损伤的多发部位。潮湿多汗、四肢屈侧等皮肤薄嫩及受摩擦部位都较敏感。芥子气损伤的过程与程度与染毒剂量、外界条件以及机体状况有关。温度高、湿度大,能显著增强芥子气毒性作用。芥子气能迅速穿透皮肤,大部分进入血液,小部分(约12%)被“固定”于表皮与真皮内,形成“结合芥子气”。皮肤损伤的程度与此“固定量”有关。
(1)液滴态损伤
液滴态芥子气皮肤损伤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潜伏期、红斑期、水疱期、溃疡期和愈合期。蒸气态皮肤染毒一般只出现红斑。
①潜伏期 一般2~6h,可因剂量、皮肤情况及气温等而异。炎热潮湿季节可缩短至1h。此期主客观表现均不明显,皮肤薄嫩、潮湿部位可有刺痒感。
②红斑期 染毒局部出现界限明显的红斑,灼热发痒,伴轻度水肿,对触压敏感。损伤较轻时不发生水疱,红斑消退脱屑后自愈。
③水疱期 一般在染毒后12~24h出现。依染毒程度,水疱有浅、深之别。如未压迫,浅层水疱可保持几天不破。常先在红斑区出现分散细小水疱,排列呈环形,以后融合成大疱。
水疱周围皮肤充血水肿,疱液先为黄色清亮透明,易抽吸引流,后变成混浊并呈胶冻状。染毒严重,红斑中央呈灰白色坏死区,周围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水疱,这些水疱互相融合后形成环状水疱。大剂量染毒可形成凝固性坏死,无水疱形成。
④溃疡期 小水疱自行吸收。浅层大疱张力大,易破溃,露出粉红色糜烂面,一般无感染,7~10天即可愈合;深层水疱多在几天后破裂,出现深达真皮的溃疡,并可覆盖一层乳白色坏死膜。由于坏死组织脱落较慢,易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3~4周后始愈合。
⑤愈合期 愈合快慢可因中毒程度、损伤部位及有否感染而异。皮肤创面在愈合过程有瘙痒感,愈后有色素沉着,深度创面有疤痕形成。
(2)蒸气态损伤
潜伏期为6~12h或1~2天。染毒初期无刺激性,一般只在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颈、手等)出现弥漫性红斑。也可透过衣服损伤非暴露部位的皮肤。会阴、腰部、腋窝、腘窝等皮肤薄嫩多汗等敏感部位易受影响。战时无防护情况下,可同时出现眼及呼吸道损伤。
3、眼损伤
在无防护情况下,眼损伤发生率占第一位。眼损伤的主要病变是结膜炎和角膜炎,甚至全眼炎,甚至永久性失明。轻、中度损伤一般1~2或3~4周治愈。严重损伤多因液态芥子气染毒所致。芥子气液滴进入眼内2~3min 透过角膜上皮层进入实质层,6~7min 侵入虹膜。眼损伤主要表现浆液性炎症、脓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角膜溃疡、穿孔或全眼球炎,有时可见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大剂量芥子气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活动变化出现最早。早期出现兴奋和惊厥,下肢出现强烈阵发性抽搐,并迅速转入抑制麻痹。此外,还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流涎、肠平滑肌痉挛等。病程迅速而剧烈,死亡甚快。动物在麻醉下中毒出现的症状较未麻醉动物有明显的减轻。
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随后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继则情绪低落、抑郁寡言、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无力和嗜睡等。有的在夜间惊叫,呓语以及舞蹈样动作。在中毒后的长时间内呈抑制状态,伤员静静地躺着,不愿参与周围的活动。
②严重中毒伤员,类似休克的情形可能出现;极端严重中毒的伤员有阵发性惊厥、谵妄和神志不清等症状,以后出现全身肌肉松弛、麻痹,以致死亡。
芥子气作用于皮肤粘膜感受器,很快引起病理反射,阻断此反射通路,可阻止病理过程的发展。实验证明,在染毒皮肤周围用奴尔卡因封闭,病变程度不仅比对照组轻,病程慢,愈合也较快。此外,用芥子气刺激一侧坐骨神经向心端,可引起对侧下肢溃疡,且经外不愈。
5、造血系统
造血组织对芥子气很敏感。中毒严重时,骨髓空虚,造血细胞破坏和消失,只见少数原始造血细胞、网状细胞和血窦等。淋巴结的淋巴滤泡及脾小体中的淋巴细胞消失和急性萎缩,淋巴细胞核浓缩及核部分溶解。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数在中毒后1~2天内升高,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多,中性粒细胞占80%~90%以上,以后可骤然下降至几百甚至到零。降低程度常与中毒严重程度一致,淋巴细胞中毒早期即显著降低,好转时相对值及绝对值均增加。多数伤员白细胞回升较快,从开始回升到基本恢复正常,一般不超过2周。中性分叶核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单核细胞胞体增大,核断裂,核染质溶解,核浆空泡;血小板在中毒后数天开始下降,严重者显著减少(5×109/L以下),凝血时间延长,有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鼻衄、咯血及便血等。
红细胞在最初因血液浓缩而暂时升高,后因生成障碍而降低,但下降速度不如白细胞明显,一般于3周前后回升,严重者晚期可有贫血。此外,有时在病程中可能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6、消化系统
主要因误食染毒水或食物而引起。经口中毒潜伏期短(多在15min 至1h),损伤重,损伤程度与进入胃内毒剂量及食物充盈情况等有关。初期症状与弥漫急性胃炎、胃肠炎相似。潜伏期后很快出现流涎,上腹部剧痛并扩及全腹,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及柏油样便。如未及时急救,常引起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穿孔。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起疱和溃疡,并出现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严重者全身虚弱、淡漠、心搏过速、呼吸急促、痉挛、昏迷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皮肤染毒及呼吸道吸收中毒也可见消化道损伤。经口中毒主要损伤上消化道,以胃为主。非经口吸收中毒主要损伤下消化道,以小肠为主。
消化道误服中毒可引起粘膜出血、水肿、坏死和粘膜下急性蜂窝组织炎。后期可形成溃疡,深达粘膜下层或肌层。小肠粘膜上皮、尤其是隐窝细胞最为敏感。动物实验可见隐窝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和细胞分裂相消失。小肠绒毛上皮剥脱,无新生的上皮细胞自隐窝向绒毛移动。肠腔粘膜屏障缺损,大量血浆自肠壁渗出,出现腹泻、血便、并可见败血症或毒血症。
恢复后可遗留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胃酸低、胃蠕动及排空障碍等,严重中毒时预后较差,并可因全身吸收中毒和严重休克而死亡。
7、呼吸系统
严重呼吸道中毒多在中毒后3~4天或9~10天引起死亡,早期死于严重全身吸收中毒或窒息,晚期死于肺部继发感染(肺炎、肺坏疽、肺脓肿等)或心肺功能障碍。
呼吸道损伤病理特点为粘膜性炎症和伪膜的形成。伪膜是坏死的粘膜,其中浸润大量中性白细胞,表面覆盖有纤维素,呈灰白色,较白喉伪膜分布广泛,且易用脱落。
潜伏期6~12h或更长。初期接触时无明显刺激。局部损伤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减轻。临床表现类似重感冒或支气管炎症状,并常伴有全身吸收中毒表现。少数严重中毒者症状发展较快,数天后由鼻到支气管粘膜广泛坏死形成伪膜。支气管下部管腔较窄,伪膜阻塞易引起肺不张,造成严重换气障碍。因此,常因喉头水肿、伪膜脱落阻塞引起窒息或并发支气管肺炎死亡。但严重中毒一般少见,除非吸入高浓度毒剂或在炎热、丛林地区较易发生。
8、生殖腺
睾丸生精细胞也较敏感。严重中毒时,曲细精管精母细胞大为减少,成熟精子减少,精母细胞分裂相少见,一般可以恢复。
9、心血管系统
早期心跳加快、心音亢进、血压升高及期外收缩等。严重者心跳变慢、心律失常、内脏血管麻痹扩张出现丝状脉,血压下降或虚脱,乃至严重循环衰竭。
10、泌尿系统
中毒严重者可见急性中毒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变性。尿量减少,出现蛋白质,管型尿及血尿。
11、其它
在代谢方面,严重中毒可引起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增加,呕吐腹泻导致水分丢失、电解策失衡、食欲不振、负代谢增加和体重下降。循环功能方面,大剂量中毒可有心搏徐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以致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芥子气可使癌变和畸变率增高。
(二)路易氏剂的毒理作用
其毒理作用和损伤作用很多方面与芥子气相似。除直接引起局部损伤外,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其特点是:刺激作用强烈, 血管损伤明显, 潜伏期短或无,病程发展迅速。路易氏剂损伤的特点:①刺激作用强烈、潜伏期短;②病程经过急剧,发展迅猛;③水肿、出血显著;④全身吸收作用比芥子气严重。中毒后数小时,即可产生急性循环衰竭和肺水肿。
1、皮肤损伤特点
路易氏剂蒸气态皮肤损伤比芥子气轻。液滴态毒剂接触皮肤后很快引起痛痒及灼痛感,潜伏期短(10~30min 内)或无。红斑鲜红,界限不明显,常伴有水肿及点状出血。水疱常在12h内形成,疱液先为淡黄色,后呈血性混浊,含有微量砷。愈合较快。
2、眼损伤特点
路易氏剂眼损伤无潜伏期。轻度损伤主要为结膜炎,数天内可好转。中度损伤出现严重结膜炎、角膜炎、强烈疼痛、充血和严重水肿。恢复需1个月左右。重度损伤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全眼球炎等。严重者眼球萎缩、穿孔、失明。
3、呼吸道损伤特点
轻度损伤主要表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咽部灼痛感,胸骨后疼痛、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等类似气管及支气管炎症状。重度损伤下呼吸道,常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并很快发急性肿水肿。
4、消化道损伤特点
误服路易氏剂染毒水和食物,可迅速引起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很快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呕吐物带血,有天竹葵叶汁气味。严重者出现全身吸收作用,常有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现象。可在中毒后18~30h之内死亡。
5、全身吸收中毒特点
轻度主要表现无力、失眠、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重度中毒时,症状发展迅猛,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数h后可发生肺水肿和循环衰竭。死亡发生在中毒后几h或数天内。后期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
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两种以上因素造成的损伤会比单一的因素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而复杂。同时也会给诊、防、救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了解战时发生这两种类型损伤的可能情况及其损伤的特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糜烂性毒剂复合伤和混合伤,战时较为多见,应予以重视。
?
第三节 刺激剂
?
刺激剂是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人员接触后出现剧烈眼痛、流泪、咳嗽、胸痛而暂时失去战斗力。主要代表有苯氯乙酮(CN)、亚当氏剂(DM)、CS和CR。外军常用来骚扰对方军事行动,并用作“抗暴”剂,目前仍有装备。
(一)分类
按其对刺激作用部位不同分两大类:
1、催泪剂(lachrymator) 以眼刺激为主。极低浓度即能引起眼强烈疼痛、大量流泪、怕光和睑痉挛。高浓度对上呼吸道和皮肤也有刺激作用,主要代表有CN和CR。
2、喷嚏剂(sternutator) 以上呼吸道强烈刺激作用为主,引起剧烈和难以控制的喷嚏、咳嗽、流涕和流涎,并有恶心、呕吐和全身不适。对眼也有刺激作用,因能致吐,故又称呕吐剂,主要代表有DM。
CS对眼和上呼吸道均有强烈刺激,对皮肤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实际上,任何一种刺激剂的作用都是多方面的。
(二)主要理化性质
刺激剂均为高沸点的固体化合物,性稳定。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2-5。
?
表12-5 四种刺激剂的主要理化性质
项目 西埃斯 西阿尔 苯氯乙酮 亚当氏剂
化学名 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 二苯并(b,f)-1,4-氧杂吖庚因 苯氯乙酮 氯化二苯胺胂
美军代号 CS CR CN DM
外观 白色~淡黄色结晶 黄色粉末 无色或黄褐色 金黄色
暗绿色结晶 暗绿色
气味 胡椒味 无味 荷花香味 无味
溶点(℃) 95~96 72 59 195
沸点(℃) 310~315 244~245 410
溶解度 难溶于水,易溶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稍溶于水, 难溶于水,
于有机溶剂丙烯 易溶于 稍溶于
二醇和盐水中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水解 在中性溶液中半减 不易水解。 常温时不易水解 极慢,
期为10min;碱性 在浓盐酸或20% 碱性溶液中长时 加碱则
溶液中水解速度 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间煮沸才能水解 加速水解
更快 回馏数h仍稳定 也具有喷嚏作用 产物仍有毒
氧化 与高锰酸钾作用 与强氧化剂 与强氧化剂
生成无刺激性 (如次氯酸钙) (如次氯酸钙)
氧化产物 作用,生成无 作用,生成
毒的苯甲酸 物无刺激作用
(三)施放方法和毒性
刺激剂都有固体结晶或粉末。使用时可直接喷洒成粉末状,也可用热分散法造成有毒烟雾,弥漫散布于局部空间。刺激剂对人的毒性见表12-6。
1、CS中毒表现 无防护情况下,人员接触CS毒烟后,立即双眼灼痛、大量流泪、眼睑痉挛、严重影响视力;剧烈咳嗽、鼻喉烧灼感;喷嚏、流水样鼻涕、呼吸紊乱、胸闷、胸骨后疼痛;高浓度下可有恶心、呕吐;暴露部位皮肤和头面部、颈部及手腕部出现烧灼痛。
表12-6 四种刺激剂对人的毒性
名 称 阈刺激浓度 骚扰浓度 平均失能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
(mg/m3眼) (mg/m3) (mg·min/m3) (mg·min/m3)
CN 0.3 5 80 8500~11000
DM 0.1 2 22 15000~30000
CS 0.05 1 15 61000
CR 0.005 - 0.64 -
?
严重者经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后可出现红斑和小水疱。离开染毒区后刺激症状迅速缓解,5~10min 后大部症状基本消失,视力也可恢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CS染毒空气中可发生支气管肺炎、肺水肿,个别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环镜温度愈高,刺激症状愈重。
2、CR中毒表现 眼接触CR后立即有刺痛和烧灼痛,并产生眼睑痉挛、大量流泪等。浓度愈高,刺激症状愈重、愈持久,一般不会引起眼器质性损伤。CR对皮肤的刺激强度比CN和CS大,可以产生红斑,一般不产生水疱。皮肤经洗消后红斑会迅速消失。CR对眼的刺激作用较CS约强10倍,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轻,有鼻刺激感、流涕、鼻塞等症状。CR进入口腔可引起灼痛不适,有喉头紧迫感,伴有大量粘稠的分泌液,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min。
3、CN中毒表现 CN是典型的催泪剂。眼接触烟雾或蒸气,立即引起眼睑痉挛和大量流泪。如暴露时间很短,上述症状仅持续数min。暴露时间稍长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羞明和流泪,持续2~5天。CN的液滴或颗粒进入眼内,则有腐蚀作用,发生浅层或深层角膜炎,需数天或数周才能痊愈。严重者留有疤痕,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在较高浓度CN的作用下,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喉烧灼痛、咳嗽、声音嘶哑、流鼻涕等。有时有恶心,一般持续3~5天,在极高浓度或较长时间中毒情况下可引起肺水肿或继发性肺部感染而死亡。CN可引起多汗潮湿的皮肤刺痛、红斑和水肿;严重者引起小水疱和溃疡。反复接触中致过敏性皮炎。仅少数严重中毒病例才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如头昏、头痛、眼球及眶部疼痛、肌肉松驰无力及心脏功能减弱等。
4、DM中毒表现 DM是典型的喷嚏剂,以刺激上呼吸道为主,引起直呼吸道辣椒样刺激作用。鼻腔、鼻窦、副鼻窦烧灼痛、疼痛及发胀,喉头有强烈灼痛、胸闷、胸骨后疼痛、反射性喷嚏、咳嗽不止。重者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上下颌骨、齿龈、内耳等部位疼痛。
但以连续不停地喷嚏和剧烈的脑骨后疼痛为其特征,故又名“胸痛剂”。DM对上呼吸道有“后继作用”,即中毒者离开染毒区后,10~20min 内症状继续加剧。经20~120min 后逐渐缓解消失。长时间吸入高浓度DM可引起肺水肿及支气管炎。DM对眼的刺激作用较轻,可引起流泪、羞明及异物感。皮肤刺激作用较轻。高浓度下,暴露部位皮肤有瘙痒、灼痛和刺痛,可产生红斑、水肿或水疱,1~2天内症状逐渐消失。误服染毒水或食物后,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大量DM吸收后具有砷中毒的全身症状,表现为精神抑郁、烦躁不安、肌无力,运动失调、四肢麻木,数日后可恢复健康。几种刺激剂的中毒特点比较见表12-7。
?
?
?
?
表12-7 四种刺激剂的中毒特点比较
项 目 CS CR CN DM
眼刺激和催泪 强 极强 极强 弱
喷嚏咳嗽胸痛 强 很弱 强 极强
皮肤刺激 较强 强 强 弱
恶心呕吐 有 一般无 一般无 有
全身吸收中毒 轻 一般无 轻 较重
离开毒区后
症状持续时间 短 最短 较长 长
(几min 至几十min ) (几min ) (几十min 至几h) (几h至数天)
?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中毒史
在染毒区内停留时间长短、有无饮水和进食、有否闻及大蒜气味、洋绣球味或刺激剂特有的胡椒味、荷花香味等,当时防护及急救情况、皮肤及服装染毒和消毒情况、有无其他人同时中毒及毒区征象等。
二、症状特点
芥子气中毒当时一般无明显的疼痛及不适,常有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的潜伏期,潜伏期后相继出现眼、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路易氏剂与皮肤、粘膜接触时有剧痛,潜伏期短,皮肤充血水肿程度重,范围广,有出血点,早期疱液及尿、粪中可检出砷。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连续观察及尿中二羟二乙硫醚测定,有利于诊断和判断芥子气中毒程度及预后。重金属砷的检出是路易氏剂区别与芥子气的重要指标,但是DM也有此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毒剂侦检结果综合判断。
四、毒剂检定
除了解毒剂侦检结果外,可对伤员服装、早期呕吐物或可疑的饮水及食物等采样进行毒剂检定,帮助诊断。
五、鉴别诊断
根据中毒史、典型症状和侦检结果即可确诊何物中毒,但要注意光气、氢氰酸、氯化氰、蒸气态路易氏剂及几种刺激剂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对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是毒剂鉴别的重要依据。
第五节 预防、急救和治疗
一、预防
1、及时使用防毒面具和皮肤防护器材,尽早进行局部和全身洗消,条件允许时撤离染毒区。
2、遵守毒区行动规则。
3、防止交叉染毒,收容伤员时,染毒服装、装具、武器、担架等均不得带入室内。
4、来自染毒区的物品器材、车辆等均应及时进行检毒及消毒。
二、急救
内容主要包括:尽快组织自救互救,局部除毒,使用防护器材,除去染毒服装及撤离染毒区等。
1、皮肤染毒 芥子气染毒时用装备的皮肤消毒剂(或粉)消毒局部。消毒时,应先以纱布、手帕等蘸去可见液滴,避免来回擦拭扩大染毒范围,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无制式消毒剂时,可选用下列消毒液:20%一氯胺乙醇溶液或水深水溶液;1:10三合二悬浮液;1:10次氯酸钙悬浮液;1:5漂白粉浆;5%二氯胺酒精溶液或1:1漂白粉和滑石粉。氯胺类化合物(如氯胺T、氯胺B)及漂白粉、三合二(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含有效氯56%)、次氯酸、稀硝酸、过氧化氢等氧化属氧化、氯化消毒剂,可与芥子气、路易氏剂作用生成无毒化合物芥子亚砜等,消毒效果较好,常用于皮肤消毒。但芥子气与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作用生成芥子砜,芥子砜仍有糜烂作用。消毒剂对局部皮肤有一定刺激,消毒10min 后应用清水冲洗局部。大面积皮肤染毒局部处理不彻底时,应进行全身洗消。溶于水中的芥子气易于水解,生成无毒的二羟二乙硫醚和盐酸。温度升高可增加芥子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加速水解;加碱能中和水解产物盐酸, 使水解加速。无上述消毒剂时,肥皂水、碱水、清水等都可以应急消毒使用,因此可采用加碱煮沸法对芥子气染毒物品进行消毒。
路易氏剂染毒后可用5%二巯基丙醇油膏涂于染毒部位,5~10min 后用水冼去。出现红斑时仍可应用,此外,也可涂抹5%碘酒,5~10min 后用酒精洗去剩余碘。路易氏剂常温下易水解,加碱、加温可加速水解,生成氯乙烯氧胂,后者对皮肤仍有糜烂作用,但不易渗入皮肤。因此,无消毒剂时,立即用水冲洗染毒皮肤也有一定消毒效果。
ClCH = CHAsCl2+H2O → ClCH = CHAs = O+2HCl(氯乙烯氧胂)
2、伤口染毒
立即除去伤口内毒剂液滴,四肢伤口上端扎止血带,减少毒剂吸收。用消毒液加数倍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简单包扎,半小时后松开止血带。
3、眼染毒
芥子气染毒立即用2%碳酸氢钠液、0.5%氯胺水溶液或清水彻底冲洗。路易氏剂染毒尽快用水冲洗并用3%二巯基丙醇眼膏涂入结膜囊内,轻揉眼睑0.5~1min,然后再用水冲洗。应用越早,效果越好。国内研究证明,应用家兔眼球萎缩的路易氏剂蒸气中毒后1h,使用此眼膏急救,也能避免眼球萎缩,但大部分留有角膜云翳。
4、经口中毒 芥子气中毒时应反复催吐,并及时。芥子气中的氢原子可被氯原子取代,氯化产物遇水水解,产生无毒的氯乙烯胂酸, 即生成无糜烂作用的多氯化合物。洗胃最好用2%碳酸氯钠、0.02%~0.05%高锰酸钾或0.3%~0.5%氯胺水溶液,每次500ml反复洗胃十余次。洗胃后取药用活性炭粉15~20g混和于水中冲服。路易氏剂很易起氧化反应,遇水与氧化剂作用生成氯乙烯胂酸,失去糜烂作用。对于刺激剂可催吐、洗胃、口服活性炭粉吸附毒剂,而后导泻。胃肠道症状明显或腹痛剧烈者,可给颠茄浸膏片或阿托品。
三、治疗
(一)芥子气
芥子气吸收中毒,目前虽无特效抗毒剂,但根据损伤部位、程度及不同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仍有较好的疗效。
1、皮肤损伤 治疗原则与一般处理热烧伤或接触性皮炎相似,按损伤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
(1)红斑 用抗炎、消肿、清凉止痒的外用药涂布或湿敷,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可选用激素类药物(0.05%醋酸去炎松霜、0.1%地塞米松霜或肤氢松膏),非激素类药物(0.1%消炎痛霜或5%苯海拉明霜),复方蛇床子洗剂、清凉膏等。如红肿范围较大或外敷不便时,可口服强的松5~10mg(或地塞米松2~5mg),每日2~3次。必要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可用1~3日。其它如3%硼酸水、0.05%高锰酸钾水、复方炉甘石洗剂及5%薄荷脑酒精溶液等均可应用。外阴部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红斑奇痒难忍时,如面积不大可用冷水淋洗,浸泡和冷敷。
(2)水疱 尽量保留疱皮、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小水疱尽量待其自行吸收,大疱膨满或胀痛,用75%酒精消毒后,低位穿刺排液。若疱皮保留有困难或疱液凝固无法抽出时,可完全消除疱皮和疱内容物,用肥皂水清洗创面,然后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按烧伤处理,一般采用暴露疗法,保持清洁和干燥。
(3)溃疡 防止感染、去腐生新、保留上皮及促进愈合。具体措施按烧伤处理。清创引流,应用含抗生素油纱布包扎。也可用鱼肝油、蛋黄油等纱布包扎,加速伤口愈合。愈合缓慢的溃疡可用红外线照射。对功能部位或深Ⅱ度以上创面,争取早期植皮。
外阴部溃疡创面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或冲洗,一日数次,并用抗生素溶液湿敷或1%龙胆紫涂布,不宜包扎。注意护理,防止尿便污染伤口。
有干性死痂时,可蚕食去痂或手术削痂。也可用菠萝蛋白酶制剂进行药物脱痂。
对于刺激性毒剂,先用干布或棉花轻轻擦去毒剂,再用肥皂水或净水冲冼。有条件时可用6%碳酸氢钠或3%碳酸钠溶液冲冼。不要开始就用水洗,否则皮肤刺痛会加重。局部炎症用可的松冷霜涂抹。皮肤痛痒,口服苯海拉明20~50mg,每天3~4次。水疱破裂时,注意预防感染。较深的Ⅱ度化学性烧伤,按一般烧伤处理。
2、眼损伤 原则是防治感染,减少后遗症。
(1)抗感染 尽早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如0.25%氯霉素,或15%磺胺乙酰钠眼药水与0.5%可的松眼药水交替滴眼。晚间可用抗生素眼膏。
(2)抗炎 轻、中度眼损伤用0.5%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有脓性分泌物、水肿严重时,早期可用2%碳酸氢钠或1%氯化钠洗眼。可的松与抗生素合用滴眼可促进愈合。防止晨起时眼睑粘连,睡前可涂金霉素眼膏。
(3)对症处理 眼睑痉挛性闭合、疼痛、水肿及大量溢泪与分泌物影响检查治疗时,可在结膜囊内滴0.5%地卡因或1%狄奥宁。剧痛时给予吗啡,并按角膜损伤处理。用1%阿托品溶液或眼膏散瞳,防止虹膜粘连。畏光时可戴有色眼镜或用纱布块覆盖。伤后一周内作冷敷可减轻充血、水肿。在恢复期,为加速愈合可用0.25%硫酸锌滴眼。
3、呼吸道
(1)控制感染 轻、中度损伤按上呼吸道炎症和急性支气管炎治疗。重度中毒更应严格控制感染,及早局部(雾化吸入)和全身应用抗感染药。并注意与呼吸道传染病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房内温、湿度要适宜,通风良好,防止感冒。经常清洁口腔,防止溃烂和感染。
(2)对症处理 早期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吸入抗烟剂(氯仿40ml、酒精40ml、乙醚20ml、氨水5~10滴,分装成100支安瓿、每支1ml),喷雾吸入清凉剂或5%普鲁卡因溶液。咳嗽剧烈时用可待因,服祛痰剂,烦躁不安给镇静剂。呼吸困难时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给支气管扩张剂,静注氨茶碱0.25gm或异丙嗪20~50mg,每4~6h一次,交替使用。局部滴入或雾化吸入异丙基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等。随时吸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3)促使坏死伪膜咳出 大量吸入热蒸气,雾化吸入4%碳酸氢钠或0.05α-糜蛋白酶3~5ml,每日2~3次,可促进伪膜软化或液化,便于咳出。伪膜脱落阻塞引起窒息或有严重呼吸困难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取出伪膜。
4、消化道损伤 呕吐、腹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或给予颠茄制剂,烦躁不安时用镇静剂。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有溃疡病变时,口服氢氧化铝。唇、口腔粘膜溃面可用5%可卡因溶液加入2%美蓝涂抹。最初几天应禁食,然后改为流质、半流质,输液补充营养。
5、全身吸收中毒 全身吸收中毒的治疗原则以抗休克、抗感染、抗毒和对症治疗为主。路易氏剂和DM都含砷,吸收后有砷中毒症状者可用二巯基类抗砷药
(1)早期应用抗毒剂 中毒早期(1~2h内)以每5ml/min的速度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50ml。出现心跳变慢、血压下降或恶心呕吐时,暂停应用,待反应过后再继续缓慢注射。早期应用有一定效果。抗毒原理如下:
硫代硫酸钠不易透过细胞膜,抗毒效果差;剂量大,且需静脉注射,应用不便;用药时机也难以掌握。故人认为,硫代硫酸钠作为芥子气抗毒剂,实用意义不大。
近来国外报道,对芥子气全身中毒的治疗,除硫代硫酸钠外,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也有一定疗效。两伊战争中发生的芥子气中毒伤员,应用半胱氨酸取得一定效果。实验治疗研究表明,硫代硫酸钠与二巯基丙磺酸钠、地塞米松、阿托品及异丙嗪等合用对介子气中毒动物有肯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抗休克 早期出现中毒性或应激性休克,3~5天后发展为低血溶量性休克。对于中毒性休克,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加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一天1~2次。危急期过后停用。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如血液是等渗性的,宜静脉输注含1.5%碳酸氢钠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均应适当。根据病情,可考虑输注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加氯化钾、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压降低时使用升压药物。
(3)抗感染 早期即应使用抗生素或其它抗感染药物。以后根据细菌学检查、血培养及临床情况,及时更换抗生素。对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避免使用。有严重败血症时,激素和抗生素可联合应用,并加大抗生素的用量。但要警惕菌群失调、双重感染以及霉菌感染等。在预防和抗感染中,清热解毒,凉血滋阴的中药和丙种球蛋白有利于病程恢复。
(4)恢复造血功能 周围血相较低时适当输全血或白细胞、血小板悬液以及维生素B4、B6、B12、核苷酸及叶酸等。临床常用的恢复造血药物,有肯定疗效者甚少。
(5)对症处理 烦躁不安时给予镇静剂;严重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妥因钠或巴比妥类药物;腹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根据需要使用止血剂,及时纠正酸中毒;为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强营养和护理。
(二)路易氏剂
路易氏剂局部损伤处理与芥子气基本相同。全身吸收中毒时应及早使用抗毒剂,并注意防治肺水肿和循环衰竭。
四十年代英国人首先研制的抗毒剂有二巯基丙醇,当时称british antilewieite (BAL),以后,前苏联和我国学者先后研制了二巯基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propane sulfonate)和二巯基丁二酸钠(sodium dimercaptosuccinate)。这三种抗毒剂均含有二个相邻的巯基。
二巯基类化合物是含砷毒物的特效抗毒剂,与路易氏剂中的三价砷直接结合,形成无毒的五环复合物,从而保护酶活性;此外,还可夺取中毒酶中的砷,恢复酶活性。解毒原理如下:
二巯基类药物与路易氏剂形成的复合物(包括与其它重金属的结合物)均有一定程度的解离。解离出来的砷仍可发挥毒性作用;巯基化合物则被氧化破坏。因此,抗毒治疗时必须重复用药。使24~48h之内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二巯基类化合物与路易氏剂结合物由肾排出,因此用药后,尿砷含量增加。三种抗毒剂的性质、毒副作用及用法见表12-8。
国内生产的二巯丁二酸胶囊用于口服。首日一次2g,1日4次;第二天一次1g,1日4次,酌情连服3~5天。
综合治疗包括: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抑制症状时,皮下注射25%苯甲酸钠咖啡因1ml;注意防治循环衰竭和肺水肿;控制感染;止血、补充营养、保护肝脏及其他对症治疗措施。
表12-8 二巯基类药物性质及毒副作用
抗毒剂 性质 用药途径 毒性及副作用
二巯基丙醇 溶于水油及脂肪中 能穿透皮肤、粘膜,用 较大;多次注射后可出现血压升高、
于局部消毒及肌肉注射 心跳加快、恶心、呕吐、口、鼻、
眼烧灼感、喉干、流泪、流、腹痛、
全身肌肉痛以及烦躁不安,约半小
时后消失。多次注射引起过敏反应
二巯基丙磺酸钠 易溶于水 不能穿透皮肤,局部应 较小,注射后5~15min偶有恶心、
用效果不好。可作静脉、 头晕、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头昏
肌肉或皮下注射 约10~15min消失,偶有过敏反应
如皮疹、寒战、发热、甚至剥脱性
皮炎,应即停药
二巯基丁二酸钠 易溶于水 不能穿透皮肤,局部应 最小;可见恶心、乏力、头痛、四
用效果差。静脉注射用 肢酸痛、蛋白尿、管型等
?
(冯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