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经济法的调整原则和调整方式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基本内涵,掌握经济法调整方式的独特性,熟悉有关经济法基本原则与调整原则的不同观点 。
教学重点,(1)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定位 。
(2)经济法调整方式的基本概念。
一、经济法的的调整原则
(一)经济法调整原则的概念及内涵
1,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定义。
经济法调整原则,又称经济法原则,是指由经济法所确立,在其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准则 。
2,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基本涵义。
(1)具有法律原则所具有的法律规定性,行为准则性,普遍性,限定性,抽象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
(2)为经济法领域所特有 。
(3)贯穿于经济法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
(二)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基本功能
1,对立法与法的实施方面的价值指导作用。
2,抽象与具体层面对不同主体的约束作用。
3,作为法律理念具有催生和转化为具体法律规范的作用。
( 三 ) 经济法调整原则的确定
1,多元思路指导下的经济法调整原则的确定 。
(1)二原则说 。 计划原则与反垄断原则 。
(2) 三原则说 。 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
(3) 七原则说 。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
2,一元论思路指导下的经济法调整原则的确定。
(1)维护社会总体效益,兼顾各方经济利益原则说。
(2)动态利益平衡说。
3,经济法应以动态利益平衡原则为基本调整原则。
(1)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2)动态利益平衡集中体现了经济法的公平精神。
(3)动态利益平衡贯穿于经济法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全过程。
(4)动态利益平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具可操作性 。
二、经济法的调整方式
(一)经济法调整方式的概念及内涵
1,定义。
经济法的调整方式,即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是指经济法在调整国家经济协调关系时所采取的行为规范方式和法律后果形式。
2,内涵。
(1)它发生于经济法调整过程中 。
(2) 以经济的行为规范方式与法律后果形式两种形态表现出来 。
(3) 集中体现了经济法本身的独特部门法特点 。
(二)经济法调整方式的具体表现形态
1,经济法的行为规范形式。
(1)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3)提倡性规范。
2,经济法的法律后果形式。
(1)制裁
(2)保护
(3)奖励
(三)经济法调整方式决定下的经济法责任
1,经济法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2,经济法责任的基本形式。
(1)财产法律责任
(2)经济行为责任。
(3)经济信誉责任。
(4)经济管理责任。
(四)经济法调整方式的具体法律措施
1,经济(财产)制裁。
2,经济行为能力的限制或剥夺。
3,经济信誉的贬损。
4,经济行政制裁与处罚。
5,经济性奖励措施。
(1)物质奖励
(2)精神奖励
1,经济法调整原则的表现形式及其基本功能 。
2,从经济法调整方式的独特性说明经济法的部门法价值 。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