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 同学们
热 烈 欢 迎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财务会计学
杨 家 新 027-87543680
杨 家 新 027-87543680
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
学 习 目 标
本章主要复习会计的基本概念 。 通
过本章的学习, 理解财务会计的内涵和
财务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
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熟悉会计要素的
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借贷记账
法;理解会计循环的概念;了解我国会
计法规的基本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目的
第二节 会计的法规体系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五节 会计要素
第六节 借贷记账法
第七节 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第八节 会计循环概述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目的
一、会计的涵义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
三、财务会计的目的
四、会计的对象
一、会 计 的 涵 义
(一 )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经
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
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
(二 )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
方法,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
种管理活动 。
二, 财务会计的特点
1.财务会计是一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面向企业外部
,它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外部单位和个人进行投资
决策、信贷决策和其他经济决策服务;
2.财务会计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
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即能用货币表现的历史
性信息;
3.财务会计的工作基础是公认会计原则;
4.财务会计有一套科学的、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及方
法;
5.财务会计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严格,各项数据间存
在着勾稽关系。
三、财务会计的目的
1.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2.满足与企业休戚相关外部单位
与个人的需要
3.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 计 的 对 象
会计的对象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
会计对象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 。 社会再生
产过程是由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
环节所构成, 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 。 不仅表现为
物资的运动, 即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 而且表现为
价值的运动, 即价值的形成, 实现和分配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运动, 具体表现为资
金运动 。 所以, 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能够用货币表
现的经济活动, 也就是 再生产过动中的资金运动, 构
成了会计的一般对象 。
工业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一 )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
企业单位所用的资金, 随着生产经
营活动而运动变化着 。 一方面, 资金运
动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
资金运动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经营资金的
循环和周转, 既有静态表现, 又有动态
表现;既有数量变化, 又有性质变化 。
资金运动过程,
1,筹集与投入 取得渠道 --- 资本金、负债
2,周转与耗费
生产型企业
供应阶段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固定资金
生产阶段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销售阶段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3,收入与分配 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成果
与分配过程
从一个企业来讲, 其资金总要表现为资
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两个方面, 有其来源必有其
运用, 有其运用, 必有其来源 。
另外, 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资金, 不存
在没有资金来源的资金运用, 也不存在没有资
金运用的资金来源 。
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金在循环周转中, 一方面要耗费资金,
发生各种费用, 另一方面, 还会发生资金收回
,获得各种收入, 一定时期的收入补偿费用以
后, 形成盈利 。
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二 )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特点
1.资金在循环周转中要 顺序 经过供应,
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
生产资金, 商品资金三种形态,
2.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 。
并存性 --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几种形态并存 。
继起性 --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顺序地从一种形
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
3.经营资金 按比例并存 是企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
行的条件和表现 。
4.经营资金在循环和周转中具有 资金补偿性 和 资
金增值性 。
第二节 会计的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
, 会计法,, 全称, 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 是就我国会计工
作的主要方面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
,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
制定各项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 。
1.总则部分 主要明确会计法的
适用范围和有关人员依法行事的责任,
以及会计工作的管理权限等 。
2.会计核算部分 主要规定了应当办理会
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 以及会
计期间的划分和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
等, 并对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资料的保
管等做出具体规定 。
3.会计监督部分 主要明确了内部
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内容, 方法和程序,
规定由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
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必须依照
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接受财政, 审计
,税务机关的监督 。
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部分 主要就会计
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职责和任免做
出规定, 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 。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也称会计原则, 是从会计理
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思想 。 它
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 制定会计制度的
依据, 也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
1,基本会计准则 主要就会计核算的一
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确认, 计量与报告作
出规定 。
(1)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十三项一般原则
(3)会计要素确认, 计量与报告原则
2.具体会计准则 根据基本会
计准则的要求, 对具体会计业务的处
理作出的规定 。
(1)基本业务会计准则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
(3)特殊行业会计准则
1,现金流量表 – 1998.3.20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1998.5.12
3,收入 – 1998.6.20
4,债务重组 – 1998.6.12
5,建造合同 – 1998.6.25
6,投资 – 1998.6.24
7,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 1998.6.25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 1997.5.22
9,非货币性交易 – 1999.6.28
10,或有事项 – 2000.4.27
11,借款费用 – 2000.1.18
12,租赁 – 2000.1.18
13,无形资产 – 2000.1.18
14,中期财务报告 – 2001.7.23
15,固定资产 – 2001.11.9
16,存货 – 2001.11.9
三,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
规则, 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
1.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的主要方式, 它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是会计
核算的具体规范,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分为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两大
类 。
2.会计工作制度
3.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工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 交通
企业, 铁道运输企业, 民航运输企业
,邮电通信企业, 金融企业, 保险企
业,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 施工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农
业企业等十三个 。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已取消 )
企业会计制度 ( 2000.12.29) 。
预算会计制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适用于国家财政
部门进行总预算会计的核算, 包括中央财政
总预算会计和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适用于科学研究机
构, 大专院校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适用于国家行政机
关的会计核算 。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 会计主体
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
提出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为了确定会计活动
的空间范围和界限, 把某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
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
划分开 。
二,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可预见的未来, 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即
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 它
所拥有的资产, 将按既定的目标投入正常的
营运, 所承担的债务责任, 将如期履行 。
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主要在于解决资
产估价, 费用分配等重要会计问题, 确定会
计活动的时间范围 。 即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
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
础之上, 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
实可靠 。
三,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
过程, 合理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
确定会计期间的目的在于定期 (月末, 季
末, 半年末, 年末 )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以便实施有效的管理, 并把不同
期间的情况进行比较 。
会计分期假定是形成营业收入确认, 收
入和费用配比, 权责发生制, 划分收益性支
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的前提条件, 也
导致会计估计的产生 。
四,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
为计量单位, 记录, 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
况 。
货币计量假定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
的限定, 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只限于能
够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 而不包括不
能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 。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手段, 因此它是
以币值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或
事项 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含义, 1) 必须如实反映各个经济事项;
2) 必须注重会计事项的客观证据;
3) 必须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 客观
判断, 防止主管臆断 。
真实, 可靠, 可验证
二,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
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相
互可比 。
在比较的基础上提供会计报表是会
计的主要目的之一 。 会计数据只有在比
较中才能显示它的效用 。
可比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增强会计信
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
的社会化程度 。
三, 一致性 (一贯性 )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
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 。 如确有必要变更,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变更的累积影响
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一致性原则解决同一企业信息纵向可比
问题, 即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
会计处理方法, 以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
价值;同时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核算与会计
报表资料的失真, 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
理, 为投资者能正确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
四, 相关性 (有用性 )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
的需要 。
相关性原则的目的在于提高使
用者的经济决策能力和预测能力 。
五, 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
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 。
会计核算必须在经济业务发
生的当期及时进行 。
及时性原则要求定期结帐,
算帐, 编送会计报表 。
六, 清晰性 (明晰性 )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表
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为了避免信息使用者因为模糊不清或产
生误解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要求:对有
关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信息, 都要在财
务报表中作出全面反映, 而不能掩饰任
何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事实或项
目 。
七, 权责发生制原则 会计处理基础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权责发生制 (应计制, 应收应付制 )
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 责任的真正发
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与费用的归属期 。
在权责发生制下,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
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
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用 。
收付实现制 (现金制, 实收实付制 )
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来确定
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
在收付实现制下, 凡是当期实现以现金
付出的费用, 不论其应否在当期收入中取得
补偿, 均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凡在当期
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 不论其应否归属于当
期, 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
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目的在于公正, 合理
地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 进而正
确计量企业的损益 。
八, 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收入与其成
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
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 应当在
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
配比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派生 。 按
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会计核算中, 一个会
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
用, 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 计量
和记录, 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
采用配比原则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期间
损益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
九,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
照实际成本计量 。 其后, 各项财产如果
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制度,
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 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
定者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
价值 。
会计的基础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
之上的 。 企业的资产, 资产的耗费, 企业财
务状况的评定以及收入的确定都是以历史成
本计价的 。 因为,
(1)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 它能够
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2)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核性, 经得起
检验;
(3)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 。
十,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
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
于本年度 (或一个营业周期的 )的, 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
度 (或几个营业周期的 )的, 应当作为资本性
支出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
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当年经营成果的正确性 。
十一,谨慎性 (稳健性 )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
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
或收益, 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
秘密准备 。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生活中的
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的, 使会计信息所
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
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并非任何会计事项
都需要谨慎性原则, 只有那些不确定性
问题出现时才采用谨慎性原则 。
十二,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
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
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 对
资产, 负债, 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
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
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
分, 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
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
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
当简化处理 。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
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
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
会计核算的依据 。
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
内容归类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
2,复式记帐 指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记录每一交易或
事项, 借以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的一种专门
方法 。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
务, 明确经济责任, 并作为登记帐簿的书面
证明 。
4,登记帐簿 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 序时,
分类地记入有关帐簿 。
5,成本计算 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按
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
方法 。
6,财产清查 指通过盘点实物, 查核应收应
付款项, 并与帐面核对, 以查明财产物资实有
数额, 保持帐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
定期编制的, 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一
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
第五节 会 计 要 素
一, 资产
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
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按其流动
性分为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
1.流动资产
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
(1)货币资金 指库存现金及企业存放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可自由提取, 使用的存
款 。
(2)短期投资 票据是指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
投资, 包括投资于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各种债券
和股票 。
(3)应收款项 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帐款和预
付的购货款 。 它是企业的债权, 包括应收票据
,应收帐款, 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
(4)存货 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所拥有, 可
供正常营业出售或备作生产制造过程中耗用,
待制造完成后再出售的各种货物 。
2.非流动资产
(1)长期投资 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
资,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
(2)固定资产 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
屋, 建筑物, 机器, 机械, 运输工具, 以及其
他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设备, 器具, 工具等 。
(3)无形资产 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
务, 出租给他人, 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
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
(4)其他资产 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
二, 负债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的现
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企业 。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1.流动负债
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
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
(1)短期借款 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所
需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
内的各种借款 。
(2)应付票据 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所
发生, 须于约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持
票人的书面证明 。
(3)应付帐款 指因赊销货物或接受
劳务而发生的债务 。
(4)应付工资 指企业应付给员工的
劳动报酬 。
(5)应交税金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应向国家缴纳
的各项税金 。
2.长期负债
指偿还期在一年或长于一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
债务 。
(1)长期借款 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
融机构借入的,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
种借款 。
(2)应付债券 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
而发行的, 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
息的书面证明 。
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
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
后的余额 。
1.实收资本 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 或合
同, 协议的约定, 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
2.资本公积 包括资本 (或股本 )溢价, 接受
捐赠资产, 拨款转入,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
3.盈余公积 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
提取的公积金 。
4.未分配利润 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
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
四, 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 提
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
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按其性质分为 商品销售收入, 劳务收
入 和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按企业经
营业务的主次分为 主营业务收入 和 其他业务收
入 。
收入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 其他资
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会计上的收入并不一定与现金有关 。
1,主营业务收入 如销售产成品, 自制
半成品, 提供工业性劳务等 。
2,其他业务收入 如材料销售, 技术转
让, 固定资产出租, 包装物出租, 无形资产
出租, 运输等 。
五, 费用
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
利益的流出 。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
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计入成本的费
用和期间费用 。
1,生产成本
(1)直接费用 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
发生的各项费用 。 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外部加工费等 。
(2)间接费用 内部生产经营单位为组
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共同费用和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 包括间
接材料, 间接人工, 其他间接费用等 。
2,期间费用
指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
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以及为
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营业费用 。
六, 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
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期间
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教育费附加后的余额 。
2.投资净收益 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
损失后的余额 。
3.营业外收支净额 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
支出后的余额 。
会 计 等 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静态
收入-费用=利润 --- 动态
静态等式既明确了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了收入,
费用, 利润增减的结果 。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
用后的差额, 而利润的增加总是表现为资产
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即表现为所有者权益
的增加 。
例 1,
① 在某个会计期间开始时 (如 2001年 1月 1日 ),
会计要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 在会计期间的任一时日 (如 2001年 10月 20日 ),企业
发生收入和费用, 但未结算和分配利润时, 会计要
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是,
原资产+新增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③ 在会计期间终了时 (如 2001年 12月 31日 ),利润按规
定结算并分配后, 会计等式又回复为一般形式, 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 计 事 项
凡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以
及事业, 机关, 团体等单位执行业务过
程中, 能客观地用货币量度进行计价,
并足以影响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发生增减
变化, 因而应系统地加以整理, 归类和
记录的各项经济活动, 在会计中通常称
为 会计事项, 又称为 交易事项 。
会计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 2:某厂 99年 1月 1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如下,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6 000
银行存款 26 000 应付帐款 42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2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该厂 1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 5日,以银行存款 2 000元购买材料,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此增彼减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6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2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② 11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1000元,直接偿还
应付帐款。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权益项目此增彼减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③ 18日,接受其它企业捐赠新设备一台,价值 26 000元,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相等金额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26 000 资本公积 35 800
总 计 369 800 总 计 369 800
④ 28日,以银行存款 8 000元偿还长期借款,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相等金额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16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0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26 000 资本公积 35 800
总 计 361 800 总 计 361 800
第六节 借 贷 记 帐 法
一,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每一会计科目都明确地规定有其核算
的特定要求 。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
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分类, 进行分类反映和
监督的一种方法 。
二、会计帐户
帐户,指按会计科目开设的、
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具有
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记帐实体。
按总分类科目开设的帐户,称
为总分类帐户,简称 总帐 ;按明细
科目开设的帐户,称为明细分类帐
户,简称 明细帐 。
T 型 帐 户 的 结 构
左方 帐户名称 右方
四个核算指标,
1,本期增加额 2,本期减少额
3,期初余额 4,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1.借贷记帐法的特点
借贷记帐法是以, 借,,, 贷
” 为记帐符号,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 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
金额全面地, 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
种专门方法 。
2.借贷记帐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三、借 贷 记 帐 法
3.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
( 1) 表示帐户的方向
,借, -- 左方, 贷, -- 右方
( 2) 表示资金运动的数量变化
,借, -- 表示资产, 费用的增加;也表示负
债,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减少 。
,贷, -- 表示负债,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
加;也表示资产, 费用的减少 。
( 3) 表示资金的性质
,借, -- 资产性质 ( 借方余额 )
,贷, -- 负债, 所有者权益性质 ( 贷方余额
)
4.试算平衡方法
(1) 发生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本期 全部帐户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 贷方发生额合计
(2) 余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期末 全部帐户期末
借方余额合计 = 贷方余额合计
5.借贷记帐法的运用
几个基本概念,
帐户对应关系 运用借贷记帐法记帐
时, 在有关帐户之间所形成的应借, 应贷的
相互关系 。
对应帐户 发生对应关系的帐户 。
会计分录 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
应贷帐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
1,借:原材料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2,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短期借款 1 000
3,借:固定资产 26 000
贷:资本公积 26 000
4,借:长期借款 8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会 计 凭 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
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 据以登记帐簿
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文件 。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
作的起点与基础, 也是对经济业务活动
进行反映, 核算和监督的基本方法之一
。
(一 )原始凭证
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
的, 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
情况, 并作为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
(二 )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也称分录凭证或记帐凭
单, 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
证, 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 确定经济
业务应借应贷会计科目的会计分录而填
制的, 并作为记帐依据的会计凭证 。
会 计 帐 簿
会计帐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全面, 系统, 连续
,分类地记录和核算的簿籍, 由专门格
式并以一定形式联结在一起的帐页所组
成 。
1.序时帐簿 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
成的时间先后顺序, 逐日逐笔登记经济
业务的帐簿 。
普通日记帐与特种日记帐
2.分类帐簿 对全部经济业务
按照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分
类进行登记, 以进行分类核算和监
督的帐簿 。
总分类帐簿与明细分类帐簿
3.备查帐簿 指对某些在序时帐
簿和分类帐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
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帐簿 。
帐 务 处 理 程 序
帐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
序, 是指记帐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
方法 。 具体地说, 就是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帐簿, 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会计信
息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
以帐簿体系为核心, 把会计凭证,
会计帐簿, 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有机结
合起来的技术组织方式 。
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汇总 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汇
总
记
账
凭
证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科
目
汇
总
表
第七节 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一, 会计确认
确认是指把某个项目作为资产, 负债, 收入,
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或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 。 会
计确认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哪些应当进行会计核算,
哪些不能进行会计核算;
2.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交易或事项, 应当属于哪类会
计要素, 即划分其归属;
3.什么时间确认;
4.确认的金额是多少 。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度量
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会
计处理程序。
1.计量原则 ---- 客观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2.计量属性 ---- 指会计要素可予计量的特性和
外在表现形式。
3.计量单位 ---- 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如货
币量度、实物量度、时间量度等。
不同的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称为
计量模式。
( 1)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即以历史成
本为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模
式 。
( 2) 现行成本计量模式, 即以现行成本为
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模式 。
( 3) 一般购买力计量模式, 即以历史成本
为基础, 以不变购买力为货币单位的计量模
式 。
( 4) 现行成本 /不变购买力计量模式, 即
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 以不变购买力为计
量单位的计量模式 。
第八节 会 计 循 环
一, 会计工作的步骤
1,分录
会计分录, 简称分录 。 根据经济业
务的性质, 标明其会计事项应记入的帐
户名称, 登记方向和金额, 并将其记录
在记帐凭证或序时帐簿上, 称为编制会
计分录 。
编制会计分录时, 首先, 判断
该经济业务是否为会计处理对象 。 若确
定为是, 其次 判断该会计处理事项属于
何种变动, 是资产变动还是权益变动,
是增加还是减少等 。 然后 再判断采用什
么帐户予以记录, 是记录在借方还是记
录在贷方 。 最后, 判断借贷两方金额是
否相等 。
2,过帐
过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经济业
务作出正式的记录 。 会计分录编制完
毕并记入记帐凭证或序时帐簿后, 还
须再根据每笔会计分录借贷两方帐户
及其金额依次分别过入总分类帐与明
细分类帐中 。
3,试算
试算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在过帐过
程中是否发生有错误和遗漏 。 试算, 是
指根据复式记帐原理, 以编制试算表的
方式, 来检查帐簿的全部借方记录是否
与全部贷方记录相等或平衡, 发生额合
计数是否与序时帐发生额合计数相等或
平衡, 借以查证和验算过帐过程中有无
错误或遗漏的一种会计处理工作 。
4,调整
调整, 即帐项调整, 指在会计期末结帐
之前, 就帐户日常记录中已经引起, 但尚未取
得原始凭证的各种数量上或金额上所发生的有
关变动, 根据合理的标准作出会计记录, 对有
关的帐户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校正, 使收入和费
用相互配比或使帐实相符的会计处理工作 。
调整的目的在于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
则具体解决收入和费用应归属的会计期间 。
调整的内容是以编制会计分录的方式, 调
整一些有关帐户的余额, 主要调整,
1,应计费用 2,应计收入
3,预付费用 4,预收收入
5,结帐
指在会计期末, 对本会计期间内帐簿
上的日常记录进行汇总, 试算, 结束帐簿记录
等会计处理工作, 借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
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会计处理上, 结帐即要结清本期收入和
费用帐户 。 通过编制结帐分录, 将各收入和费
用帐户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收益汇总性质的帐
户中去, 最终计算出本年的净收益 。 结帐后,
因各收入和费用帐户的余额为零, 故亦称为
,结平, 或, 结清, 。
6,编表
编表, 即根据会计帐户记录,
编制会计报表, 如资产负债表, 损
益表, 现金流量表, 以满足有关各
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
二, 会计循环的涵义
会计循环, 是指企业在一会计期
间内, 从发生经济业务, 编制会计分
录开始, 到编成会计报表为止, 连续
,完整, 全面, 综合地进行会计处理
的程序和步骤 。 简言之, 周而复始地
按步完成会计工作, 称为会计循环 。
三, 帐项调整
1,预收收入
预收收入指货款本期已经收到并已入
帐, 但商品或劳务尚未提供, 企业尚未实现
的收入 。 因此, 预收收入也称为递延收入 。
发生预收收入时, 为了不与本期获得的
收入相混淆, 企业应设置, 预收帐款, 帐户
。
2,应计收入
应计收入指企业本期已赚取, 但现金尚
未收取的收入 。 主要指企业向外界提供劳务
或财产物资使用权而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
如租金收入,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
3,预付费用 预付费用指企业已经支付, 但本期尚未
受益的费用 。
企业支付了费用, 若能在当期受益, 即为
当期应负担的费用;若当期未能受益, 则预付
费用便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并递延至以后受
益期间, 当该资产耗用或受益后就转换为费用
。 因此, 预付费用也称为递延费用 。
4,应计费用
应计费用指本期已经耗用或受益, 但尚未
支付, 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 。 每期期末, 应将
未入帐的费用调整入帐 。 调整时借记费用, 贷
记负债 。
本 章 结 束
热 烈 欢 迎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财务会计学
杨 家 新 027-87543680
杨 家 新 027-87543680
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
学 习 目 标
本章主要复习会计的基本概念 。 通
过本章的学习, 理解财务会计的内涵和
财务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
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熟悉会计要素的
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借贷记账
法;理解会计循环的概念;了解我国会
计法规的基本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目的
第二节 会计的法规体系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五节 会计要素
第六节 借贷记账法
第七节 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第八节 会计循环概述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目的
一、会计的涵义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
三、财务会计的目的
四、会计的对象
一、会 计 的 涵 义
(一 )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经
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
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
(二 )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
方法,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
种管理活动 。
二, 财务会计的特点
1.财务会计是一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面向企业外部
,它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外部单位和个人进行投资
决策、信贷决策和其他经济决策服务;
2.财务会计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
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即能用货币表现的历史
性信息;
3.财务会计的工作基础是公认会计原则;
4.财务会计有一套科学的、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及方
法;
5.财务会计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严格,各项数据间存
在着勾稽关系。
三、财务会计的目的
1.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2.满足与企业休戚相关外部单位
与个人的需要
3.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 计 的 对 象
会计的对象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
会计对象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 。 社会再生
产过程是由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
环节所构成, 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 。 不仅表现为
物资的运动, 即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 而且表现为
价值的运动, 即价值的形成, 实现和分配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运动, 具体表现为资
金运动 。 所以, 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能够用货币表
现的经济活动, 也就是 再生产过动中的资金运动, 构
成了会计的一般对象 。
工业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一 )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
企业单位所用的资金, 随着生产经
营活动而运动变化着 。 一方面, 资金运
动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
资金运动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经营资金的
循环和周转, 既有静态表现, 又有动态
表现;既有数量变化, 又有性质变化 。
资金运动过程,
1,筹集与投入 取得渠道 --- 资本金、负债
2,周转与耗费
生产型企业
供应阶段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固定资金
生产阶段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销售阶段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3,收入与分配 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成果
与分配过程
从一个企业来讲, 其资金总要表现为资
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两个方面, 有其来源必有其
运用, 有其运用, 必有其来源 。
另外, 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资金, 不存
在没有资金来源的资金运用, 也不存在没有资
金运用的资金来源 。
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金在循环周转中, 一方面要耗费资金,
发生各种费用, 另一方面, 还会发生资金收回
,获得各种收入, 一定时期的收入补偿费用以
后, 形成盈利 。
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二 )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特点
1.资金在循环周转中要 顺序 经过供应,
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
生产资金, 商品资金三种形态,
2.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 。
并存性 --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几种形态并存 。
继起性 --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顺序地从一种形
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
3.经营资金 按比例并存 是企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
行的条件和表现 。
4.经营资金在循环和周转中具有 资金补偿性 和 资
金增值性 。
第二节 会计的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
, 会计法,, 全称, 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 是就我国会计工
作的主要方面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
,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
制定各项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 。
1.总则部分 主要明确会计法的
适用范围和有关人员依法行事的责任,
以及会计工作的管理权限等 。
2.会计核算部分 主要规定了应当办理会
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 以及会
计期间的划分和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
等, 并对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资料的保
管等做出具体规定 。
3.会计监督部分 主要明确了内部
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内容, 方法和程序,
规定由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
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必须依照
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接受财政, 审计
,税务机关的监督 。
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部分 主要就会计
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职责和任免做
出规定, 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 。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也称会计原则, 是从会计理
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思想 。 它
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 制定会计制度的
依据, 也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
1,基本会计准则 主要就会计核算的一
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确认, 计量与报告作
出规定 。
(1)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十三项一般原则
(3)会计要素确认, 计量与报告原则
2.具体会计准则 根据基本会
计准则的要求, 对具体会计业务的处
理作出的规定 。
(1)基本业务会计准则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
(3)特殊行业会计准则
1,现金流量表 – 1998.3.20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1998.5.12
3,收入 – 1998.6.20
4,债务重组 – 1998.6.12
5,建造合同 – 1998.6.25
6,投资 – 1998.6.24
7,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 1998.6.25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 1997.5.22
9,非货币性交易 – 1999.6.28
10,或有事项 – 2000.4.27
11,借款费用 – 2000.1.18
12,租赁 – 2000.1.18
13,无形资产 – 2000.1.18
14,中期财务报告 – 2001.7.23
15,固定资产 – 2001.11.9
16,存货 – 2001.11.9
三,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
规则, 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
1.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的主要方式, 它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是会计
核算的具体规范,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分为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两大
类 。
2.会计工作制度
3.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工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 交通
企业, 铁道运输企业, 民航运输企业
,邮电通信企业, 金融企业, 保险企
业,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 施工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农
业企业等十三个 。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已取消 )
企业会计制度 ( 2000.12.29) 。
预算会计制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适用于国家财政
部门进行总预算会计的核算, 包括中央财政
总预算会计和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适用于科学研究机
构, 大专院校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适用于国家行政机
关的会计核算 。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 会计主体
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
提出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为了确定会计活动
的空间范围和界限, 把某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
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
划分开 。
二,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可预见的未来, 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即
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 它
所拥有的资产, 将按既定的目标投入正常的
营运, 所承担的债务责任, 将如期履行 。
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主要在于解决资
产估价, 费用分配等重要会计问题, 确定会
计活动的时间范围 。 即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
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
础之上, 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
实可靠 。
三,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
过程, 合理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
确定会计期间的目的在于定期 (月末, 季
末, 半年末, 年末 )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以便实施有效的管理, 并把不同
期间的情况进行比较 。
会计分期假定是形成营业收入确认, 收
入和费用配比, 权责发生制, 划分收益性支
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的前提条件, 也
导致会计估计的产生 。
四,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
为计量单位, 记录, 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
况 。
货币计量假定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
的限定, 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只限于能
够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 而不包括不
能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 。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手段, 因此它是
以币值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或
事项 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含义, 1) 必须如实反映各个经济事项;
2) 必须注重会计事项的客观证据;
3) 必须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 客观
判断, 防止主管臆断 。
真实, 可靠, 可验证
二,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
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相
互可比 。
在比较的基础上提供会计报表是会
计的主要目的之一 。 会计数据只有在比
较中才能显示它的效用 。
可比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增强会计信
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
的社会化程度 。
三, 一致性 (一贯性 )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
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 。 如确有必要变更,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变更的累积影响
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一致性原则解决同一企业信息纵向可比
问题, 即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
会计处理方法, 以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
价值;同时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核算与会计
报表资料的失真, 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
理, 为投资者能正确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
四, 相关性 (有用性 )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
的需要 。
相关性原则的目的在于提高使
用者的经济决策能力和预测能力 。
五, 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
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 。
会计核算必须在经济业务发
生的当期及时进行 。
及时性原则要求定期结帐,
算帐, 编送会计报表 。
六, 清晰性 (明晰性 )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表
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为了避免信息使用者因为模糊不清或产
生误解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要求:对有
关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信息, 都要在财
务报表中作出全面反映, 而不能掩饰任
何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事实或项
目 。
七, 权责发生制原则 会计处理基础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权责发生制 (应计制, 应收应付制 )
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 责任的真正发
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与费用的归属期 。
在权责发生制下,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
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
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用 。
收付实现制 (现金制, 实收实付制 )
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来确定
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
在收付实现制下, 凡是当期实现以现金
付出的费用, 不论其应否在当期收入中取得
补偿, 均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凡在当期
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 不论其应否归属于当
期, 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
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目的在于公正, 合理
地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 进而正
确计量企业的损益 。
八, 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收入与其成
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
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 应当在
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
配比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派生 。 按
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会计核算中, 一个会
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
用, 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 计量
和记录, 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
采用配比原则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期间
损益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
九,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
照实际成本计量 。 其后, 各项财产如果
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制度,
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 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
定者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
价值 。
会计的基础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
之上的 。 企业的资产, 资产的耗费, 企业财
务状况的评定以及收入的确定都是以历史成
本计价的 。 因为,
(1)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 它能够
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2)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核性, 经得起
检验;
(3)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 。
十,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
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
于本年度 (或一个营业周期的 )的, 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
度 (或几个营业周期的 )的, 应当作为资本性
支出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
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当年经营成果的正确性 。
十一,谨慎性 (稳健性 )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
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
或收益, 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
秘密准备 。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生活中的
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的, 使会计信息所
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
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并非任何会计事项
都需要谨慎性原则, 只有那些不确定性
问题出现时才采用谨慎性原则 。
十二,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
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
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 对
资产, 负债, 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
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
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
分, 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
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
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
当简化处理 。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
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
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
会计核算的依据 。
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
内容归类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
2,复式记帐 指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记录每一交易或
事项, 借以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的一种专门
方法 。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
务, 明确经济责任, 并作为登记帐簿的书面
证明 。
4,登记帐簿 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 序时,
分类地记入有关帐簿 。
5,成本计算 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按
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
方法 。
6,财产清查 指通过盘点实物, 查核应收应
付款项, 并与帐面核对, 以查明财产物资实有
数额, 保持帐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
定期编制的, 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一
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
第五节 会 计 要 素
一, 资产
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
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按其流动
性分为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
1.流动资产
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
(1)货币资金 指库存现金及企业存放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可自由提取, 使用的存
款 。
(2)短期投资 票据是指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
投资, 包括投资于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各种债券
和股票 。
(3)应收款项 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帐款和预
付的购货款 。 它是企业的债权, 包括应收票据
,应收帐款, 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
(4)存货 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所拥有, 可
供正常营业出售或备作生产制造过程中耗用,
待制造完成后再出售的各种货物 。
2.非流动资产
(1)长期投资 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
资,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
(2)固定资产 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
屋, 建筑物, 机器, 机械, 运输工具, 以及其
他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设备, 器具, 工具等 。
(3)无形资产 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
务, 出租给他人, 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
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
(4)其他资产 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
二, 负债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的现
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企业 。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1.流动负债
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
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
(1)短期借款 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所
需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
内的各种借款 。
(2)应付票据 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所
发生, 须于约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持
票人的书面证明 。
(3)应付帐款 指因赊销货物或接受
劳务而发生的债务 。
(4)应付工资 指企业应付给员工的
劳动报酬 。
(5)应交税金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应向国家缴纳
的各项税金 。
2.长期负债
指偿还期在一年或长于一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
债务 。
(1)长期借款 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
融机构借入的,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
种借款 。
(2)应付债券 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
而发行的, 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
息的书面证明 。
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
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
后的余额 。
1.实收资本 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 或合
同, 协议的约定, 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
2.资本公积 包括资本 (或股本 )溢价, 接受
捐赠资产, 拨款转入,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
3.盈余公积 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
提取的公积金 。
4.未分配利润 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
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
四, 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 提
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
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按其性质分为 商品销售收入, 劳务收
入 和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按企业经
营业务的主次分为 主营业务收入 和 其他业务收
入 。
收入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 其他资
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会计上的收入并不一定与现金有关 。
1,主营业务收入 如销售产成品, 自制
半成品, 提供工业性劳务等 。
2,其他业务收入 如材料销售, 技术转
让, 固定资产出租, 包装物出租, 无形资产
出租, 运输等 。
五, 费用
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
利益的流出 。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
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计入成本的费
用和期间费用 。
1,生产成本
(1)直接费用 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
发生的各项费用 。 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外部加工费等 。
(2)间接费用 内部生产经营单位为组
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共同费用和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 包括间
接材料, 间接人工, 其他间接费用等 。
2,期间费用
指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
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以及为
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营业费用 。
六, 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
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期间
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教育费附加后的余额 。
2.投资净收益 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
损失后的余额 。
3.营业外收支净额 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
支出后的余额 。
会 计 等 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静态
收入-费用=利润 --- 动态
静态等式既明确了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了收入,
费用, 利润增减的结果 。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
用后的差额, 而利润的增加总是表现为资产
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即表现为所有者权益
的增加 。
例 1,
① 在某个会计期间开始时 (如 2001年 1月 1日 ),
会计要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 在会计期间的任一时日 (如 2001年 10月 20日 ),企业
发生收入和费用, 但未结算和分配利润时, 会计要
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是,
原资产+新增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③ 在会计期间终了时 (如 2001年 12月 31日 ),利润按规
定结算并分配后, 会计等式又回复为一般形式, 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 计 事 项
凡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以
及事业, 机关, 团体等单位执行业务过
程中, 能客观地用货币量度进行计价,
并足以影响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发生增减
变化, 因而应系统地加以整理, 归类和
记录的各项经济活动, 在会计中通常称
为 会计事项, 又称为 交易事项 。
会计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 2:某厂 99年 1月 1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如下,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6 000
银行存款 26 000 应付帐款 42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2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该厂 1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 5日,以银行存款 2 000元购买材料,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此增彼减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6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2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② 11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1000元,直接偿还
应付帐款。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权益项目此增彼减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资本公积 9 800
总 计 343 800 总 计 343 800
③ 18日,接受其它企业捐赠新设备一台,价值 26 000元,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相等金额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24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8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26 000 资本公积 35 800
总 计 369 800 总 计 369 800
④ 28日,以银行存款 8 000元偿还长期借款,
〖 该项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相等金额 〗
资 产 金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 额
现金 800 短期借款 7 000
银行存款 16 000 应付帐款 41 000
应收帐款 35 000 未交税金 8 000
材料 44 000 长期借款 10 000
长期投资 40 000 实收资本 260 000
固定资产 226 000 资本公积 35 800
总 计 361 800 总 计 361 800
第六节 借 贷 记 帐 法
一,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每一会计科目都明确地规定有其核算
的特定要求 。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
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分类, 进行分类反映和
监督的一种方法 。
二、会计帐户
帐户,指按会计科目开设的、
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具有
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记帐实体。
按总分类科目开设的帐户,称
为总分类帐户,简称 总帐 ;按明细
科目开设的帐户,称为明细分类帐
户,简称 明细帐 。
T 型 帐 户 的 结 构
左方 帐户名称 右方
四个核算指标,
1,本期增加额 2,本期减少额
3,期初余额 4,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1.借贷记帐法的特点
借贷记帐法是以, 借,,, 贷
” 为记帐符号,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 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
金额全面地, 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
种专门方法 。
2.借贷记帐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三、借 贷 记 帐 法
3.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
( 1) 表示帐户的方向
,借, -- 左方, 贷, -- 右方
( 2) 表示资金运动的数量变化
,借, -- 表示资产, 费用的增加;也表示负
债,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减少 。
,贷, -- 表示负债,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
加;也表示资产, 费用的减少 。
( 3) 表示资金的性质
,借, -- 资产性质 ( 借方余额 )
,贷, -- 负债, 所有者权益性质 ( 贷方余额
)
4.试算平衡方法
(1) 发生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本期 全部帐户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 贷方发生额合计
(2) 余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期末 全部帐户期末
借方余额合计 = 贷方余额合计
5.借贷记帐法的运用
几个基本概念,
帐户对应关系 运用借贷记帐法记帐
时, 在有关帐户之间所形成的应借, 应贷的
相互关系 。
对应帐户 发生对应关系的帐户 。
会计分录 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
应贷帐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
1,借:原材料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2,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短期借款 1 000
3,借:固定资产 26 000
贷:资本公积 26 000
4,借:长期借款 8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会 计 凭 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
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 据以登记帐簿
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文件 。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
作的起点与基础, 也是对经济业务活动
进行反映, 核算和监督的基本方法之一
。
(一 )原始凭证
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
的, 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
情况, 并作为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
(二 )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也称分录凭证或记帐凭
单, 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
证, 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 确定经济
业务应借应贷会计科目的会计分录而填
制的, 并作为记帐依据的会计凭证 。
会 计 帐 簿
会计帐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全面, 系统, 连续
,分类地记录和核算的簿籍, 由专门格
式并以一定形式联结在一起的帐页所组
成 。
1.序时帐簿 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
成的时间先后顺序, 逐日逐笔登记经济
业务的帐簿 。
普通日记帐与特种日记帐
2.分类帐簿 对全部经济业务
按照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分
类进行登记, 以进行分类核算和监
督的帐簿 。
总分类帐簿与明细分类帐簿
3.备查帐簿 指对某些在序时帐
簿和分类帐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
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帐簿 。
帐 务 处 理 程 序
帐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
序, 是指记帐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
方法 。 具体地说, 就是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帐簿, 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会计信
息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
以帐簿体系为核心, 把会计凭证,
会计帐簿, 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有机结
合起来的技术组织方式 。
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汇总 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汇
总
记
账
凭
证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汇总表
收
款
付
款
转
账
记账凭证
现
金
银行
存款
日记账
总分
类账
明细分类账
会
计
报
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⑥
科
目
汇
总
表
第七节 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一, 会计确认
确认是指把某个项目作为资产, 负债, 收入,
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或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 。 会
计确认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哪些应当进行会计核算,
哪些不能进行会计核算;
2.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交易或事项, 应当属于哪类会
计要素, 即划分其归属;
3.什么时间确认;
4.确认的金额是多少 。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度量
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会
计处理程序。
1.计量原则 ---- 客观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2.计量属性 ---- 指会计要素可予计量的特性和
外在表现形式。
3.计量单位 ---- 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如货
币量度、实物量度、时间量度等。
不同的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称为
计量模式。
( 1)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即以历史成
本为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模
式 。
( 2) 现行成本计量模式, 即以现行成本为
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模式 。
( 3) 一般购买力计量模式, 即以历史成本
为基础, 以不变购买力为货币单位的计量模
式 。
( 4) 现行成本 /不变购买力计量模式, 即
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 以不变购买力为计
量单位的计量模式 。
第八节 会 计 循 环
一, 会计工作的步骤
1,分录
会计分录, 简称分录 。 根据经济业
务的性质, 标明其会计事项应记入的帐
户名称, 登记方向和金额, 并将其记录
在记帐凭证或序时帐簿上, 称为编制会
计分录 。
编制会计分录时, 首先, 判断
该经济业务是否为会计处理对象 。 若确
定为是, 其次 判断该会计处理事项属于
何种变动, 是资产变动还是权益变动,
是增加还是减少等 。 然后 再判断采用什
么帐户予以记录, 是记录在借方还是记
录在贷方 。 最后, 判断借贷两方金额是
否相等 。
2,过帐
过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经济业
务作出正式的记录 。 会计分录编制完
毕并记入记帐凭证或序时帐簿后, 还
须再根据每笔会计分录借贷两方帐户
及其金额依次分别过入总分类帐与明
细分类帐中 。
3,试算
试算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在过帐过
程中是否发生有错误和遗漏 。 试算, 是
指根据复式记帐原理, 以编制试算表的
方式, 来检查帐簿的全部借方记录是否
与全部贷方记录相等或平衡, 发生额合
计数是否与序时帐发生额合计数相等或
平衡, 借以查证和验算过帐过程中有无
错误或遗漏的一种会计处理工作 。
4,调整
调整, 即帐项调整, 指在会计期末结帐
之前, 就帐户日常记录中已经引起, 但尚未取
得原始凭证的各种数量上或金额上所发生的有
关变动, 根据合理的标准作出会计记录, 对有
关的帐户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校正, 使收入和费
用相互配比或使帐实相符的会计处理工作 。
调整的目的在于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
则具体解决收入和费用应归属的会计期间 。
调整的内容是以编制会计分录的方式, 调
整一些有关帐户的余额, 主要调整,
1,应计费用 2,应计收入
3,预付费用 4,预收收入
5,结帐
指在会计期末, 对本会计期间内帐簿
上的日常记录进行汇总, 试算, 结束帐簿记录
等会计处理工作, 借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
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会计处理上, 结帐即要结清本期收入和
费用帐户 。 通过编制结帐分录, 将各收入和费
用帐户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收益汇总性质的帐
户中去, 最终计算出本年的净收益 。 结帐后,
因各收入和费用帐户的余额为零, 故亦称为
,结平, 或, 结清, 。
6,编表
编表, 即根据会计帐户记录,
编制会计报表, 如资产负债表, 损
益表, 现金流量表, 以满足有关各
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
二, 会计循环的涵义
会计循环, 是指企业在一会计期
间内, 从发生经济业务, 编制会计分
录开始, 到编成会计报表为止, 连续
,完整, 全面, 综合地进行会计处理
的程序和步骤 。 简言之, 周而复始地
按步完成会计工作, 称为会计循环 。
三, 帐项调整
1,预收收入
预收收入指货款本期已经收到并已入
帐, 但商品或劳务尚未提供, 企业尚未实现
的收入 。 因此, 预收收入也称为递延收入 。
发生预收收入时, 为了不与本期获得的
收入相混淆, 企业应设置, 预收帐款, 帐户
。
2,应计收入
应计收入指企业本期已赚取, 但现金尚
未收取的收入 。 主要指企业向外界提供劳务
或财产物资使用权而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
如租金收入,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
3,预付费用 预付费用指企业已经支付, 但本期尚未
受益的费用 。
企业支付了费用, 若能在当期受益, 即为
当期应负担的费用;若当期未能受益, 则预付
费用便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并递延至以后受
益期间, 当该资产耗用或受益后就转换为费用
。 因此, 预付费用也称为递延费用 。
4,应计费用
应计费用指本期已经耗用或受益, 但尚未
支付, 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 。 每期期末, 应将
未入帐的费用调整入帐 。 调整时借记费用, 贷
记负债 。
本 章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