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
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结合区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 学 术部副主委,
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医无三世, 不服其药,
三世医学 ——,黄帝针灸,
,素女脉诀,
,神农本草,
一,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
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
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营养全
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
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 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功能
* 经络学说的两个重要术语
1、经络
2、腧穴(穴位)
1、经络 —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2,腧穴(穴位) ——是脏腑、经络
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脉气所
发,、“经气运行的空隙。”
穴:腧穴,位:位置,腧 =输:转输
、输注。
穴位 —① 针灸推拿治疗的刺激点。
②疾 病的反应点。
二, 经络系统所组成:
A 十二经脉 。
B 奇经八脉 。
C 十五络 。
D 十二经别 。
E 十二经筋 。
F 十二皮部 。
G 许多孙络和浮络。
( 一 )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组成 ——十二经
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又称
十二正经 。
十二经脉包括:
①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 心
经,手厥阴心包经),
②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
小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③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
④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
经、足厥阴肝经)
2,十二经脉的特点
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 ( 五脏六
腑 +心包 )
阴经 ( 手三阴, 足三阴 ) → 脏发出
阳经(手三阳、足三阳) → 腑发出
十二经脉循行特点
A)
手三阴 → 行上肢内侧
手三阳 → 行上肢外侧
足三阴 → 行下肢内侧
足三阳 → 行下肢外侧
B)
太阴 → 前
厥阴 → 中
少阴 → 后
阳明 → 前
少阳 → 中
太阳 → 后
C)
手三阴:胸 → 手
手三阳:手 → 头
足三阳:头 → 足
足三阴:足 → 腹
D ) 十二经循行
⑴ 手太阴肺 ( 胸 → 手 ) → ⑵ 手阳明大肠 (
手 → 头 ) → ⑶ 足阳明胃 ( 头 → 足 ) → ⑷ 足
太阴脾 ( 足 → 腹 ) → ⑸ 手少阴心 ( 腹 → 手
) → ⑹ 手太阳小肠 ( 手 → 头 ) → ⑺ 足太阳
膀胱 ( 头 → 足 ) → ⑻ 足少阴肾 ( 足 → 腹 )
→ ⑼ 手厥阴心包 ( 胸 → 手 ) → ⑽ 手少阳三
焦 ( 手 → 头 ) → ⑾ 足少阳胆 ( 头 → 足 ) →
⑿ 足厥阴肝 ( 足 → 腹 ) → ⑴ 手太阴肺
( 二 ) 奇经八脉 ——与十二经脉不同,
既无直属脏腑, 又无表里配合 。 组成:
① 任脉
② 督脉
③ 冲脉
④ 带脉
⑤ 阴维脉
⑥ 阳维脉
⑦ 阴跷脉
⑧ 阳跷脉
① 任脉 → 行胸腹正中,
诸阴经之会,称“阴经之海”
。“背为阳,腹为阴” → 干活
姿势
② 督脉 → 行腰背正中,
诸阳经之会,称“阳经之海”
。
( 三 ) 十四经 ——十二经脉 ( 正经 ) +奇经八
脉 中的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 。
( 原因:奇经八脉中的腧穴, 大多寄附于
十二经之中, 惟有任督二脉, 各有其专属的腧
穴 。 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 合称为十四经 ) 。
三, 腧穴
人体共 361个大穴, 包括:
① 十二经穴,309穴 ( 单侧 ) 。
② 任脉经穴, 督脉经穴共 52个 。
( 一 ) 腧穴的作用 ——“经 脉
所通, 主治所及,
1,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局部邻近疾病取邻近穴位 。
( 哪里不舒服取哪里的穴位 ) 例如:
百会穴 → 头痛
中脘穴 → 胃痛
肾俞穴 → 腰痛
阿是穴 → 以痛为输
2, 远治作用 ——经脉所过较远部位的
疾病取所属经穴 。 例如:
上病下取:头痛, 头晕 → 取涌泉穴, 太
冲穴
下病上取:脱肛, 子宫脱垂 → 取百会穴
四总歌诀: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颈项求列缺,
口面合谷收 。
足三里 → 腹痛, 腹泻, 胃, 肠疾病 。
委中 → 腰痛, 背痛, 腰, 背部疾病
列缺 → 项痛, 落枕, 颈项部疾病
合谷 → 牙痛, 口病, 面部疾病
3,特殊作用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
异性 。 例如:
大椎穴 → 退热
至阴穴 → 矫正胎位
内关穴 → 双向调节心律失常
( 二 ) 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
A) 手三阴经 → 胸部疾病
手太阴肺经 → 肺, 咽喉疾病
手少阴心经 → 心病
手厥阴心包经 → 心病
B ) 手三阳经 → 热病, 咽喉病
手阳明大肠经 → 前头, 口鼻疾病
手少阳三焦经 → 侧头, 胁肋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 → 后头, 肩胛疾病
C ) 足三阳经 → 热病
足阳明胃经 → 前头, 口齿疾病, 胃病
足少阳胆经 → 侧头, 胁肋疾病, 耳病
足太阳膀胱经 → 后头, 腰背疾病
D ) 足三阴经 → 妇科病, 前阴病
足太阴脾经 → 脾胃病
足厥阴肝经 → 肝病
足少阴肾经 → 肾病
( 三 ) 特定穴
特定穴, 是指十二经中
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些腧
穴 。 由于它们的主治功能不
同, 因此, 各有其不同的名
称 。
1,原穴 ---,原, 即本原,
原气之意 。 因为脏腑的病
变, 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
原穴又是人体原气作用汇
聚的部位, 故称, 原, 。
如心经的原穴 ——神门 。
2,五输穴 ---即, 井, 荥, 输, 经, 合,
穴, 是十二经分布于肘, 膝关节以下的
五个腧穴, 简称, 五输, 。 历代医家把
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用自然界的
水流现象作比喻, 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 分别用井, 荥, 输, 经, 合
五个名称, 作为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
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
井 ——经气所出, 如水的源头, 故称, 井, ;
荥 ——经气流过之处, 如刚出的泉水微流, 故称, 荥, ;
输 ——经气所灌注之处, 如水流由浅入深, 故称, 输, ;
经 ——经气所行经的部位, 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 故称, 经,;
合 ——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 故称, 合, 。
,十二经五俞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 经渠尺泽肺相连 。
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曲池大肠牵 。
历兑内庭陷谷胃, 冲阳解溪三里程 。
隐白大都太白脾, 商坵阴陵泉要知 。
少冲少府属于心, 神门灵道少海寻 。
少泽前谷后溪脘, 阳谷小海小肠经 。
至阴通谷束京骨, 昆仑委中膀胱知 。
涌泉然谷与太溪, 腹留阴谷肾所宜 。
中冲劳宫心包络, 大陵间使传曲泽 。
关冲液门中渚焦, 阳池支沟天井索 。
窍阴侠溪临泣胆, 坵虚阳辅阳陵泉 。
大敦行间太冲看, 中封曲泉属于肝 。
3,络穴 ——“络”有联络的意思。由于
络穴大多分布于表里两经的联络处,故
称“络”。
如肺经络穴 ——列缺。
4,俞穴 ——“俞, 穴是脏腑经气
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
如, 肾俞, 穴 。
5,募穴 ——“募穴, 是脏腑经
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 。
如肝的募穴 ——期门 。
6,八脉交会穴 ——即任, 督, 冲,
带, 阴跷, 阳跷, 阴维, 阳维八
脉交会于十二经脉中的八个腧穴 。
这些腧穴均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
的上下 。
如, 列缺, 穴 。
7,八会穴 ——即脏, 腑, 气,
血, 筋, 脉, 骨, 髓的精气聚
会之处, 多分布于躯干部 。
a) 脏会 ——章门
b) 腑会 ——中脘
c) 气会 ——膻中
d) 血会 ——膈腧
e) 筋会 ——阳陵泉
f) 脉会 ——太渊
g) 骨会 ——大杼
h) 髓会 ——绝骨 ( 悬钟 )
8,郄穴 ——“郄, 有空隙的
意思, 是各经经气深集的
部位 。, 郄, 穴多分布于
四肢肘, 膝关节以下 。
如肺经郄穴 ——孔最 。
9,下合穴 ——是指手三阳
经下合于足阳经的腧穴 。
如, 大肠合于巨虚上廉;
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
合于委阳 。, 故又称, 手
三阳下合腧, 。
( 四 ) 腧穴的定位
A) 骨度分寸
头部
① 前发际 → 后发际,12寸
② 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
胸腹部
① 天突 → 歧骨 ( 胸剑联合 ), 9寸
② 歧骨 → 脐中,8寸
③ 脐中 → 横骨上廉 ( 耻骨联合上缘 ), 5寸
④ 两乳头之间,8寸
⑤ 腋以下 → 季肋 ( 11肋端 ), 12寸
⑥ 季肋以下 → 髀枢 ( 股骨大转子 ), 9寸
上肢部
① 腋前纹头 ( 腋前皱褶 ) → 肘横纹,9寸
② 肘横纹 → 腕横纹,12寸
下肢部
① 横骨上廉 → 内辅骨上廉,18寸
② 内辅骨下廉 → 内踝尖,13寸
③ 髀枢 → 膝中,19寸
④ 膝中 → 外踝尖,16寸
⑤ 外踝尖 → 足底,3寸
B ) 解剖标志 。 例如:
两眉之间 ——印堂
两乳之间 ——膻中
C ) 简便取穴法 。
例如:
两手虎口交叉 ——列缺
垂手中指端 ——风市
第二章 经络学说各论
A ) 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 )
一, 手太阴肺经 ( 11穴 )
起穴:中府 → 上肢内侧前缘 → 止
穴:少商 。 本经名穴:列缺 。
① 中府 ——前正中线旁开 6寸, 平第一肋间隙
处 → 肺的, 募穴,, 主治:咳嗽, 胸痛 。
②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寸 。 → 主治
:咳嗽, 咽痛 。
③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 1.5寸 。
→ 主治:颈项痛, 咽痛, 咳嗽 。
二, 手阳明大肠经 ( 20穴 )
起穴:商阳 → 上肢外侧
前缘 → 前头 → 止穴:迎香 。
本经名穴:合谷, 曲池, 迎
香 。
①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寸 →, 井穴,,
主治:咽痛, 热病, 昏迷 。
② 迎香 ——鼻翼旁 0.5寸,鼻唇沟中 → 主治:鼻塞
,鼻衄, 面部美容 。
③ 合谷 ——手背, 第一, 二掌骨之间, 约平第二
掌骨中点处 。 →, 原穴,, 主治:齿痛, 咽痛,
热病, 口眼歪斜 。 ( 孕妇不宜针 )
④ 曲池 ——曲肘, 当肘横纹外端凹陷中 。 →, 合
穴,, 主治:热病, 齿痛, 咽痛, 腹痛 。
三, 足阳明胃经 ( 45穴 )
起穴:承泣 → 胸腹 → 下
肢外侧前缘 → 止穴:厉兑 。
本经名穴:地仓, 颊车, 头
维, 乳根, 足三里 。
① 承泣 ——目正视, 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中 → 主治:目
疾, 口眼歪斜, 面部美容 。
② 厉兑 ——第二趾外侧甲旁 0.1寸 →, 井穴,, 主治:热病,
齿痛, 腹痛 。
③ 地仓 ——口角旁 0.4寸 → 主治:口眼歪斜, 面部美容 。
④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 主治:齿痛, 口噤不语, 面部美容 。
⑤ 头维 ——额角发际直上 0.5寸 。 → 主治:头痛, 目眩, 面部
美容 。
⑥ 乳根 ——第五肋间隙, 乳头直下 。 → 主治:胸痛, 乳痈 。
⑦ 足三里 ——犊鼻穴下 3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 →, 合穴
”, 主治:胃痛, 腹胀, 呕吐, 泄泻 。
四, 足太阴脾经 ( 21穴 )
起穴:隐白 → 下肢内
侧前缘 → 腹 → 心 → 止穴:
大包 。 本经名穴:三阴交
。
① 隐白 ——拇指内侧趾甲角旁 0.1寸 →, 井
穴,, 主治:腹胀, 月经过多 。
② 大包 ——腋中线上, 第六肋间隙中 → 主治
:胸胁痛 。
③ 三阴交 ——内踝上 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
主治:腹胀, 带下, 遗精, 不寐 。
五, 手少阴心经 ( 9穴 )
起穴:极泉 → 上肢内
侧后缘 → 止穴:少冲 。 本
经名穴:神门 。
① 极泉 ——腋窝正中 → 主治:心痛, 胸胁
痛 。
② 少冲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 0.1寸 →, 井
穴,, 主治:心痛, 心悸, 癫狂 。
③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
的桡侧凹陷中 。 →, 原穴,, 主治:心悸
,心痛, 不寐 。
六, 手太阳小肠经 ( 19穴 )
起穴:少泽 → 上肢外
侧后缘 → 头 → 止穴:听宫 。
本经名穴:听宫 。
① 少泽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 0.1寸
→, 井穴,, 主治:寒热, 咽痛 。
②听宫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
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 主治:耳疾,
面部美容。
七, 足太阳膀胱经 ( 67穴 )
起穴:睛明 → 后头 → 沿背
脊旁 → 下肢外侧后缘 → 止穴:
至阴 。 本经名穴:睛明, 攒竹
,委中, 承山 。
① 睛明 ——目内眦旁 0.1寸 → 主治:目疾, 面部美
容 。
②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旁 0.1寸 →, 井穴,,
主治:头痛, 胎位不正, 难产 。
③ 攒竹 ——眉头凹陷中 → 主治:目疾, 头痛 。
④ 委中 ——腘窝横纹中央 →, 合穴,, 主治:腰
背痛, 下肢痿痹 。
⑤ 承山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 主治
,腰腿痛, 痔疾, 便秘 。
八, 足少阴肾经 ( 27穴 )
起穴:涌泉 → 下肢内侧
后缘 → 腹胸 → 止穴:俞府 。
本经名穴:涌泉 。
① 涌泉 ——足底中, 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处 →, 井穴,, 主治:头痛头昏, 大便
难, 小便不利, 失音 。
② 俞府 ——锁骨下缘,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 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
九, 手厥阴心包经 ( 9穴 )
起穴:天池 → 上肢内侧
中间 → 止穴:中冲 。 本经名
穴:内关 。
① 天池 ——第四肋间隙, 乳头外侧 1寸 → 主
治:胸胁痛 。
② 中冲 ——中指尖端的中央 →, 井穴,,
主治:心痛, 新烦, 舌肿痛, 昏迷 。
③ 内关 ——腕横纹上 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 原穴,, 主治:心悸, 心
痛, 呕吐, 癫狂 。
十, 手少阳三焦经 ( 23穴 )
起穴:关冲 → 上肢外侧
中间 → 侧头 → 止穴:丝竹空
。 本经名穴:丝竹空 。
① 关冲 ——第四指尺侧指甲角旁 0.1
寸 →, 井穴,, 主治:头痛, 咽痛,
舌强, 热病 。
② 丝竹空 ——眉梢处凹陷中 → 主治
:头痛, 目疾, 面部美容 。
十一, 足少阳胆经 ( 44穴 )
起穴:瞳子髎 → 侧头 →
胸胁 → 下肢外侧中间 → 止穴
:足窍阴 。 本经名穴:瞳子
髎, 风池, 肩井, 环跳, 悬
钟 。
① 瞳子髎 ——目外眦旁 0.5寸 → 主治:头痛, 目疾,
面部美容 。
② 足窍阴 ——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 0.1寸 →, 井穴
”, 主治:耳鸣, 胁痛, 月经不调 。
③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平风府穴
处 → 主治:头项强痛 。
④ 肩井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 主治:颈
项痛, 肩背痛, 难产, ( 孕妇禁针 ) 。
⑤ 环跳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
内 2/3交界处 → 主治:腰腿痛, 下肢瘫痪 。
⑥ 悬钟 ——外踝上 3寸, 腓骨后缘 →, 髓会,, 主
治:足胫挛痛 。
十二, 足厥阴肝经 ( 14穴 )
起穴:大敦 → 下肢内侧
中间 → 腹 → 上注于肺 → 止穴
:期门 。 本经名穴:太冲 。
① 大敦 ——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 0.1寸
→, 井穴,, 主治:闭经, 崩漏, 阴挺,
阴肿 。
② 期门 ——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 肝, 募
穴,, 主治:胁腹胀满 。
③ 太冲 ——足背, 第一, 二跖骨底之间凹
陷中 → 肝, 原穴,, 主治:头痛, 目昏,
胁痛 。
B ) 奇经八脉
一, 任脉 ( 24穴 )
起穴:会阴 → 腹胸正中
→ 止穴:承浆 。 本经名穴:
关元, 中脘, 膻中 。
会阴 ——男性在阴囊的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间, 女
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间 → 主治:二便
不利, 遗精, 闭经 。
承浆 ——颏唇沟的中点 → 主治:龈肿, 齿痛, 面部
美容 。
关元 ——脐下 3寸 。 → 小肠, 募穴,, 强壮保健要
穴, 主治:虚劳, 遗精, 带下, 月经不调 。
中脘 ——脐上 4寸 。 → 胃的, 募穴,,, 腑会,,
主治:胃痛, 呕吐, 泄泻 。
膻中 ——前正中线, 平第四肋间隙处 → 心包的,
募穴,,, 气会,, 主治:气喘, 胸痛, 乳汁少 。
二, 督脉 ( 28穴 )
起穴:长强 → 沿脊柱
上行 → 巅顶 → 止穴:龈交
。 本经名穴:长强, 命门
,大椎, 风府, 百会, 水
沟 ( 人中 ) 。
① 长强 ——尾骨尖下 0.5寸 → 督脉, 络穴,, 主治:
腰脊痛, 便秘, 脱肛 。
② 龈交 ——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 → 主治:齿龈肿
痛 。
③ 命门 ——第二腰椎棘突下 → 主治:腰脊痛, 阳痿
,遗精, 带下 。
④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下 → 主治:热病, 头项强
痛 。
⑤ 风府 ——后发际正中直上 1寸 → 主治:头项强痛
。
⑥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 7寸 ( 耳尖直上, 头顶
正中 ) → 主治:头痛, 目眩, 阴挺, 脱肛 。
⑦ 水沟 ( 人中 ) ——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 → 主治:
昏迷, 惊风, 癫狂, 癫痫 。
C ) 奇穴
① 鱼腰 ——眉毛的中心 → 主治:头痛, 目疾,
面部美容 。
② 太阳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寸处凹陷
中 。 → 主治:头痛, 目疾, 面部美容 。
③ 落枕 ——手背, 第二, 三掌骨间, 掌指关节
后 0.5寸 。 → 主治:落枕 。
④ 腰痛穴 ——手背, 指总伸肌腱的两侧, 腕背
横纹下 1寸处, 一手两穴 。 → 主治:腰痛, 急性
腰扭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