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
第一节:理气药和理气剂
第二节:理血药和理血剂
第三节:祛痰止咳平喘药和祛痰止咳平喘剂
要求:
1,掌握主要药物的性味、功用。
2,掌握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的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3,熟悉上述各类方药的应用。
中药和方剂
第一节、理气药 (行气药) 和理气剂
一、定义:以调畅气机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理气药。
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的方剂 —
理气剂。
二,适应证,气机郁滞证 (气滞、气逆)
三,使用注意:本类方药辛香而燥,气虚、阴虚
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苦辛
入脾
胃经
发散、行气、行血
—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胃肠 气滞
痰滞胸脘
脾胃 气滞
痰湿阻肺
—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肝郁 气滞
月经不调
— 理气和中,化痰燥湿温,入肺
四,药物的性味、归经,功 用
枳实
(壳)
陈皮
香附
柴胡 疏肝解郁 ——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五、方剂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陈皮 香附 枳壳 柴胡 川芎 白芍 甘草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胀痛
嗳气太息
脘腹胀瞒
脉弦
肝气郁滞
香附行气解郁
川芎行气活血 ——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白芍甘草柔肝止痛 —
甘草兼调诸药 ——
第二节 理血药和理血剂
一,分类,活血药(剂)止血药(剂)
补血药(剂)凉血药(剂)二、
活血化瘀药(剂)
1,定义,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 — 活血化(祛)瘀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剂 — 活血祛瘀剂。
2,适应证,各种 瘀血阻滞 病证
3,使用注意:
⑴ 本类药物(剂)易动血耗血,故对出血证及妇
女月经过多或孕妇忌用。
⑵ 药性峻猛的活血化瘀,称破血逐瘀药。逐瘀过
猛,易伤正气,故体虚者慎用。
功
效。
用
治
瘀
血
阻
滞
证
川芎
红花
桃仁
丹参
祛风止痛 风寒头痛
风寒湿痹痛辛温
通络止痛 —— 心腹瘀痛
跌打损伤
苦甘、平。有小毒。入大肠 经
润肠通便 津枯肠燥便秘
苦,微寒。归心肝经
通经止痛 胸腹瘀滞疼痛
凉血消肿
清心除烦
入
肝
、
心
经
,
具
活
血
祛
瘀 热扰心神
疮疡痈肿
行气 气滞血瘀的痛证4.药物功用
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
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1,定义
三、止血药
2,适应症, 各种出血证
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
药。以止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治疗各种出血证的方
剂称 止血剂
3,使用注意:
⑴
上部出血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忌用沉降药。
⑶ 止血防留瘀。
苦、涩,平。归肺、心、肝、脾经。仙鹤草
三七
1,收敛止血 用治各种出血
2.除湿止痢 用治虚寒久泻
3,解毒疗疮 用治痈肿疮毒
4,截疟杀虫 用治 疟疾、绦虫、阴道滴虫
1,化瘀止血
2,消肿定痛 用治跌打损伤所致瘀肿疼痛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可单味研末,黄酒或白酒吞服
4,药物功用
用治瘀阻脉络血不循经之出血
[组成 ]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牛膝 桔梗 柴胡 甘草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活血祛瘀
牛膝 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 —君药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 证
[方解]
柴胡 疏肝理气 枳壳 行气 桔梗 开宣肺气
气
机
郁
滞
行血分郁滞,解气分郁结,活血
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生地、当归 养血活血 —臣佐药
甘草 调和诸药 —使药 主
治
四、
2.适应证,祛 痰药(剂) 主 要用于痰多咳嗽,
咯痰不爽及病机上与痰有关的癫痫、瘿瘤、
瘰疬、阴疽流注和中风痰迷等病证;止咳平
喘药 (剂 )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致肺失宣降
的咳喘证。
第三节、祛痰止咳平喘药(剂)
1.定义,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祛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以祛痰止咳平喘
药为主组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治
疗咳嗽气喘及各种, 痰证, 的方剂,称为祛
痰止咳平喘剂。
3, 本类药物按药性及功效不同, 分为 清化热
痰 药, 温化寒痰 药及 止咳平喘 药 三类 。·
① 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病证上相互兼杂。
因而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② 有咳血倾向者,慎用燥烈之品,麻疹初起有
表邪之咳嗽,尤忌收敛性及温燥之性止咳药。
本类药物温燥性烈,易助火伤津,主治寒
饮、痰湿证,以及由其所致的眩晕、肢麻、
阴疽流注等。凡热痰之证、阴虚燥咳及吐血、
咯血者均当忌用。
一、温化寒痰药
4·使用注意:
二、清化热痰药
本类药物主治 热痰、燥痰 证以及由其所
致的 癫痫、中风惊厥, 瘿瘤、瘰疬 等。药性
寒凉清润,易伤阳助湿,故寒痰、湿痰及脾
胃虚寒者忌用。
3.降逆止呕 止呕要药
4.消痞散结 梅核气、
结胸
半身不遂、
破伤风
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1.温化寒痰
2.燥湿化痰
同治:
寒饮伏肺
湿痰壅肺
二、药物性味和功效
天南星
入胃经
3.祛风止痉入肝经
川贝母
浙贝母 苦寒归
肺
心
经
甘微寒
1,清热化痰,用治 风热、燥热伤肺之咳嗽
2.解毒散结,用治 痈疽疮疡,瘰疬、痰核
燥咳及阴虚劳嗽常用
热咳及瘰疬痰核常用
辛
归
肺
经
1.清热化痰,用治肺热咳嗽
2.降热平喘,用治咳嗽喘促
3.疏散风热,用治外感风热
苦
寒
1.宣肺止咳,用治咳嗽咽痒,胸闷不畅
2.利咽,用治咽喉肿痛、失音
3.排脓,用治肺痈胸痛
三、止咳平喘药
1.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1.止咳下气,用于咳逆久嗽,尤宜寒嗽
2.润肺祛痰,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苦、辛,平。归肺经
微苦、辛,温 。归肺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用法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 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胀满,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方解 ]
君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 ——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佐 —— 茯苓健脾利湿,使湿去痰无由生
使 —— 甘草和中补脾,调和诸药
湿痰之证,多由肺脾功能失调所致
痰阻于肺 ——咳喘痰多
痰迷心窍 ——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 ——眩晕
肝风夹痰 ——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 ——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 ——阴疽流注
江昂, 医方集锦,,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
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
胜穷也。”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暧气则舒,泄泻或便秘
肝气郁结,胸胁或少腹胀痛、善太息、梅核气
肺气上逆,咳喘痰壅、胸满闷塞
胃气上逆,呃逆、呕吐、腹胀
肝气上逆,头胀目赤、烦躁易怒、吐血衄血、中风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
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点、瘀
斑,脉涩或弦紧。
胸中血瘀证,
气
机
郁
滞
、
第一节:理气药和理气剂
第二节:理血药和理血剂
第三节:祛痰止咳平喘药和祛痰止咳平喘剂
要求:
1,掌握主要药物的性味、功用。
2,掌握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的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3,熟悉上述各类方药的应用。
中药和方剂
第一节、理气药 (行气药) 和理气剂
一、定义:以调畅气机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理气药。
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的方剂 —
理气剂。
二,适应证,气机郁滞证 (气滞、气逆)
三,使用注意:本类方药辛香而燥,气虚、阴虚
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苦辛
入脾
胃经
发散、行气、行血
—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胃肠 气滞
痰滞胸脘
脾胃 气滞
痰湿阻肺
—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肝郁 气滞
月经不调
— 理气和中,化痰燥湿温,入肺
四,药物的性味、归经,功 用
枳实
(壳)
陈皮
香附
柴胡 疏肝解郁 ——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五、方剂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陈皮 香附 枳壳 柴胡 川芎 白芍 甘草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胀痛
嗳气太息
脘腹胀瞒
脉弦
肝气郁滞
香附行气解郁
川芎行气活血 ——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白芍甘草柔肝止痛 —
甘草兼调诸药 ——
第二节 理血药和理血剂
一,分类,活血药(剂)止血药(剂)
补血药(剂)凉血药(剂)二、
活血化瘀药(剂)
1,定义,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 — 活血化(祛)瘀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剂 — 活血祛瘀剂。
2,适应证,各种 瘀血阻滞 病证
3,使用注意:
⑴ 本类药物(剂)易动血耗血,故对出血证及妇
女月经过多或孕妇忌用。
⑵ 药性峻猛的活血化瘀,称破血逐瘀药。逐瘀过
猛,易伤正气,故体虚者慎用。
功
效。
用
治
瘀
血
阻
滞
证
川芎
红花
桃仁
丹参
祛风止痛 风寒头痛
风寒湿痹痛辛温
通络止痛 —— 心腹瘀痛
跌打损伤
苦甘、平。有小毒。入大肠 经
润肠通便 津枯肠燥便秘
苦,微寒。归心肝经
通经止痛 胸腹瘀滞疼痛
凉血消肿
清心除烦
入
肝
、
心
经
,
具
活
血
祛
瘀 热扰心神
疮疡痈肿
行气 气滞血瘀的痛证4.药物功用
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
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1,定义
三、止血药
2,适应症, 各种出血证
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
药。以止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治疗各种出血证的方
剂称 止血剂
3,使用注意:
⑴
上部出血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忌用沉降药。
⑶ 止血防留瘀。
苦、涩,平。归肺、心、肝、脾经。仙鹤草
三七
1,收敛止血 用治各种出血
2.除湿止痢 用治虚寒久泻
3,解毒疗疮 用治痈肿疮毒
4,截疟杀虫 用治 疟疾、绦虫、阴道滴虫
1,化瘀止血
2,消肿定痛 用治跌打损伤所致瘀肿疼痛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可单味研末,黄酒或白酒吞服
4,药物功用
用治瘀阻脉络血不循经之出血
[组成 ]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牛膝 桔梗 柴胡 甘草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活血祛瘀
牛膝 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 —君药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 证
[方解]
柴胡 疏肝理气 枳壳 行气 桔梗 开宣肺气
气
机
郁
滞
行血分郁滞,解气分郁结,活血
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生地、当归 养血活血 —臣佐药
甘草 调和诸药 —使药 主
治
四、
2.适应证,祛 痰药(剂) 主 要用于痰多咳嗽,
咯痰不爽及病机上与痰有关的癫痫、瘿瘤、
瘰疬、阴疽流注和中风痰迷等病证;止咳平
喘药 (剂 )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致肺失宣降
的咳喘证。
第三节、祛痰止咳平喘药(剂)
1.定义,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祛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以祛痰止咳平喘
药为主组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治
疗咳嗽气喘及各种, 痰证, 的方剂,称为祛
痰止咳平喘剂。
3, 本类药物按药性及功效不同, 分为 清化热
痰 药, 温化寒痰 药及 止咳平喘 药 三类 。·
① 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病证上相互兼杂。
因而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② 有咳血倾向者,慎用燥烈之品,麻疹初起有
表邪之咳嗽,尤忌收敛性及温燥之性止咳药。
本类药物温燥性烈,易助火伤津,主治寒
饮、痰湿证,以及由其所致的眩晕、肢麻、
阴疽流注等。凡热痰之证、阴虚燥咳及吐血、
咯血者均当忌用。
一、温化寒痰药
4·使用注意:
二、清化热痰药
本类药物主治 热痰、燥痰 证以及由其所
致的 癫痫、中风惊厥, 瘿瘤、瘰疬 等。药性
寒凉清润,易伤阳助湿,故寒痰、湿痰及脾
胃虚寒者忌用。
3.降逆止呕 止呕要药
4.消痞散结 梅核气、
结胸
半身不遂、
破伤风
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1.温化寒痰
2.燥湿化痰
同治:
寒饮伏肺
湿痰壅肺
二、药物性味和功效
天南星
入胃经
3.祛风止痉入肝经
川贝母
浙贝母 苦寒归
肺
心
经
甘微寒
1,清热化痰,用治 风热、燥热伤肺之咳嗽
2.解毒散结,用治 痈疽疮疡,瘰疬、痰核
燥咳及阴虚劳嗽常用
热咳及瘰疬痰核常用
辛
归
肺
经
1.清热化痰,用治肺热咳嗽
2.降热平喘,用治咳嗽喘促
3.疏散风热,用治外感风热
苦
寒
1.宣肺止咳,用治咳嗽咽痒,胸闷不畅
2.利咽,用治咽喉肿痛、失音
3.排脓,用治肺痈胸痛
三、止咳平喘药
1.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1.止咳下气,用于咳逆久嗽,尤宜寒嗽
2.润肺祛痰,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苦、辛,平。归肺经
微苦、辛,温 。归肺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用法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 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胀满,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方解 ]
君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 ——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佐 —— 茯苓健脾利湿,使湿去痰无由生
使 —— 甘草和中补脾,调和诸药
湿痰之证,多由肺脾功能失调所致
痰阻于肺 ——咳喘痰多
痰迷心窍 ——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 ——眩晕
肝风夹痰 ——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 ——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 ——阴疽流注
江昂, 医方集锦,,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
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
胜穷也。”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暧气则舒,泄泻或便秘
肝气郁结,胸胁或少腹胀痛、善太息、梅核气
肺气上逆,咳喘痰壅、胸满闷塞
胃气上逆,呃逆、呕吐、腹胀
肝气上逆,头胀目赤、烦躁易怒、吐血衄血、中风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
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点、瘀
斑,脉涩或弦紧。
胸中血瘀证,
气
机
郁
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