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 灸
广州医学院
2004年 4月 8日
针灸的作用
人体针灸
脏腑器官功能
自我调节能力
经络、腧穴 自稳





十 四 经
阳经
阴经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足太阴经
手三阴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手少阳经
手阳明经
手太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足阳明经








任脉
督脉
十四经循行分布图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在头面部的循行分布
腧穴的概念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
◇ 腧穴的确定是经络形成理论的重要依据;
经络又归纳总结了腧穴的共同主治作用,
从而指导着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时
成为腧穴分类的基础 。
◇ 经络的部分功能, 需通过腧穴的反应来
体现;腧穴的治疗作用, 又需要通过经
络传导感应来实现 。
腧穴的分类
1.经 穴,凡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
位 ( 361个单穴 ) 。
特点:定名, 定位, 定经
2.奇 穴,未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 因有奇效,
故名 。
特点:定名, 定位, 不定经
3.阿是穴,即, 以痛为输,, 又称压痛点 。
特点:无定名、无定位、无定经
腧穴的主治作用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 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特定穴意义
概念,十四经中、特殊作用、特定称号
包含,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
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
穴、交会穴。
特定穴 —— 五输穴
五 输 穴,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的井, 荥, 输, 经, 合穴 。
治疗规律:, 经络所通, 腧穴所在, 脏腑
所属, 主治所及,
治疗特点:, 井主心下满, 荥主身热, 输
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
五行主治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泄其子,
( 五输穴, 五行, 五脏配合 )
特定穴 —— 原穴、络穴
原 穴,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
脉各有一个,故称, 十二原, 。
治疗特点, 主治各自所属脏腑病变。
络 穴,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
十二经脉络穴均在肘膝以下,任督络
脉、脾之大络在躯干。共十五络穴。
治疗特点, 主治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主客原络配穴 ——原穴和络穴可单独应用,也可
原络相配。
特定穴 —— 郄 穴
郄 穴, 经脉之气深聚之处 。
十二经脉及阴维, 阳维, 阳跷,
阴跷各有一个, 共十六 郄 穴 。
治疗特点, 用于各种急性病 。
特定穴 —— 俞穴、募穴
俞 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
又称, 背腧穴, 。 共十二背腧穴 。
募 穴, 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腧穴 。
共十二募穴 。
治疗特点,治疗相关脏腑及与脏腑相关的组
织器官的病症 。
俞募配穴 ——临床多俞募相配治疗相应脏腑
病变也可单穴应用治疗与其脏腑
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病变 。
特定穴 —— 八会穴、下合穴
八 会 穴, 人体气, 血, 筋, 脉, 骨, 髓,
脏, 腑之精气汇聚之处 。 共八个 。
治疗特点, 治疗相关组织, 脏腑病症 。
下 合 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
腧穴 。 又称, 六合穴, 。
治疗特点, 治疗所属腑病 。
特定穴 — 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
的八个腧穴 。
治疗特点, 主治各自相通的奇经病症 。
也可上下配合发挥协同作用 。
交 会 穴, 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
会合处的腧穴 。 有许多 。
治疗特点, 治疗所交经脉的病症 。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 定点分寸法 )
2.解剖标志法 ( 体表标志法 )
3.指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 )
4.简便取穴法


























































面 瘫
? 即面神经麻痹。
分中枢性面瘫和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阳明经穴为主,远近相配穴为原则。
处 方,1、风池、翳风、阳白、攒竹、迎香、
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2、太阳、印堂、四白、牵正、人中、
承浆、足三里等。
两组交替取穴,可配合电针、水针。
翳风 (三焦经 SJ17)
位置:耳垂后方, 当乳突与
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 耳鸣耳聋, 耳痛
② 面瘫, 面痛
③ 呃逆
操作:直刺 0.5-1寸
攒竹 (膀胱经 BL2)
位置:眉头凹陷中
主治,① 前头痛, 眉棱骨痛
② 面瘫, 面跳
③ 目疾 (多治眼睑病 )
操作:沿眉弓向外侧斜刺 0.3-
0.8寸, 或点刺出血
迎香 (大肠经 LI20)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
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 鼻塞不通
② 面瘫
③ 面痛, 面痒
操作:向鼻根部斜刺 0.5-1寸
地仓 (胃经 ST4)
位置:口角旁开 0.4寸
主治,① 面瘫
② 口角流涎
操作:斜刺或沿皮刺 0.5
寸,或向颊车或迎
香透刺 1-1.5寸
合谷 (大肠经 LI4)
位置:手背第一, 二掌骨之间,
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
主治,① 外感热病
② 五官疾病 ( 热病类 )
③ 周围性面瘫
④ 腹痛 ( 慢性胃肠炎等 )
⑤ 闭经, 滞产, 便秘
操作:直刺 0.5-1寸, 可透刺 。
孕妇禁针 。
太冲 (肝经 LR3)
位置,足背, 第 1,2跖骨结合
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① 头痛, 眩晕, 口眼歪
斜, 肿痛, 烦躁易怒
② 癫痫, 高热抽搐, 惊
风, 精神疾患
③ 肝胆疾患
④ 足麻, 行走不便
操作,直刺 0.5~ 1寸
中 风
?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
遂或意识神志障碍、
口角歪斜为主症的
一种急性疾病。
中经络
取穴原则,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
太阳、少阳经穴。
处 方, 上肢, 肩髃、曲池、外关、
手三里、合谷等 ;
下肢, 环跳、伏兔、风市、
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
中脏腑
闭症
取穴原则,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用泻法或点
刺出血。
处 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脱症
取穴原则,取任脉经穴,灸之。
处 方,关元、神厥 (隔盐灸 )
肩髃 (大肠经 LI15)
位置:三角肌上部,当肩峰
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主治,① 肩臂疼痛
② 上肢瘫痪
操作:肩平举,直刺 1-1.5
寸或 2寸 ( 瘫痪 )
曲池 (大肠经 LI11)
位置:屈肘,肘横纹桡侧端与
肱骨外上 髁 连线中点
主治,① 热病 (肝阳上亢型高
血压等 )
② 皮肤病 (荨 麻疹等 )
③ 上肢不遂, 关节疼
痛 ( 网球肘等 )
操作:屈肘, 直刺 1-1.5寸 。
外关 (三焦经 SJ5)
位置:腕背横纹上 2寸, 尺桡
骨之间
主治,① 外感发热,头痛 (少阳
偏头痛 )
② 耳聋耳鸣,面瘫
③ 上肢疼痛或肌肉麻木
④ 胁肋痛
操作:直刺 0.5~ 1寸
环跳 (胆经 GB30)
位置,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
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
孔连线的外 1/3与中
1/3交点处
主治,① 风湿痹痛, 腰胯痛
② 下肢痿痹, 瘫痪
操作,直刺 2~ 3寸
风市 (胆经 GB31)
位置,大腿外侧中线上,
腘 横纹上 7寸
主治,① 下肢痿痹, 瘫痪
② 风疹瘙痒
操作,直刺 1~ 1.5寸
阳陵泉 (胆经 GB34)
位置,小腿外侧, 腓骨小头前
下方凹陷处 。
主治,① 下肢痿痹疼痛
② 胁肋胀痛,口苦黄疸
操作,直刺 1.5~ 2寸
足三里 (胃经 ST36)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 胫骨前嵴外
一横指
主治,① 消化系统疾病
② 全身虚弱, 下陷证 ( 内脏
下垂症等 )
③ 下肢痹痛, 瘫痪, 足麻
④ 术后腹胀
⑤ 延年益寿
操作:直刺 1-2寸
丰隆 (胃经 ST40)
位置:足三里下 5寸,胫骨前嵴外
二横指
主治:①下肢麻痹,痿软不用
②痰涎壅盛之咳喘、痰多
③痰蒙清窍之眩晕、癫狂
操作:直刺 1-1.5寸
劳宫 (心包经 PC8)
位置:掌心第二, 三掌骨间偏第
三掌骨, 握拳中指尖下
主治,① 发热烦躁,癫痫,癔病
② 口腔糜烂,口臭,口疮,
胃火牙痛
③ 手汗,手癣,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 0.3-0.5寸
关元 (任脉 RN4)
位置:前正中线上, 脐下 3寸
主治,① 遗精,月经不调,不孕
② 遗尿,尿频,尿闭
③ 虚劳羸瘦,中风脱证
操作:直刺 1-1.5寸,多灸,孕
妇慎用
头 痛
? 指头颅的额、
顶、颞及枕
部的疼痛。
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 按部分经取穴、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配
处方,百会、风池、太阳、足三里、合谷
巅顶部, 四神聪、通天、行间、阿是及厥阴经
前头部, 上星、头维、印堂、阿是及阳明经
侧头部, 率谷、角孙、侠溪、阿是及少阳经
后头部, 后顶、天柱、昆仑、阿是及太阳经
百会 (督脉 DU20)
位置:后发际直上 7寸, 两耳尖
直上连线中点
主治,① 头痛, 眩晕, 不寐:眩
晕之头痛, 鼻病之头痛,
高热之头痛, 失眠之头痛,
中气不足之头痛
② 脱肛, 阴挺
③ 颅脑神经疾患
操作:向前或相后平刺 0.5-1寸,
或艾灸
风池 (胆经 GB20)
位置,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
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 发热,头项痛,眩晕
② 视物不清,目赤肿痛
③ 失眠, 头痛
操作,向对侧眼内眦方向或鼻尖
方向斜刺 0.6-1寸 。 勿直
刺, 过深,防伤延髓及椎 A。
太阳 (奇穴 EX-HN5)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 1寸处凹陷中
主治,① 头痛,牙痛 (各种头痛,
三叉神经痛 )
② 目疾 (麦粒肿, 溢泪症,
急性结膜炎 )
③ 面瘫 (眼睑闭合不全 )
操作:直刺或斜刺 0.3-0.5寸或
点刺放血
印堂 (奇穴 EX-HN3)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 头痛, 眩晕
② 鼻病 ( 鼻塞, 流涕,
鼻渊 )
操作:平刺或向下斜刺 0.3-
0.5寸
哮 喘
? 哮者,喉中鸣响 ;
喘者,呼吸困难。
常伴有呼吸频率、
深度与节律的异
常。
针灸治疗
实证
取穴原则,手太阴肺经穴,用泻法,
处 方,膻中、列缺、尺泽、肺俞。
虚证
取穴原则,调补肺肾之气,用补法,可灸。
处 方,肺俞,膏肓、气海、肾俞、
足三里、太渊、太溪。
尺泽 (肺经 LU5)
位置:微屈肘, 肱二头肌
腱桡侧缘
主治,① 呼吸系统疾病
② 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 0.5-1寸, 或点
刺出血
肺俞 (膀胱经 BL13)
位置:背部第 3胸椎棘突下,
旁开 1.5寸
主治,① 咳嗽, 气喘
② 骨蒸, 潮热, 盗
汗, 吐血
③ 感冒, 鼻塞
操作:斜刺 0.5-0.8寸 ( 向
下或向脊柱侧 )
大椎 (督脉 DU15)
位置:第 7颈椎棘突下
主治:①中暑,热病 (虚、实热
证 )
② 咳嗽,哮喘
③癫痫,癔病,小儿惊风
④ 荨 麻疹
操作:向上斜刺 0.5-1寸,勿
过深
太溪 (肾经 KL3)
位置:足内侧,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 泌尿系统疾病
② 生殖系统疾病
③ 肾虚证,头晕,耳鸣耳聋,
失眠,牙痛,咽痛,咳喘
操作:直刺 0.5-1寸
胃 痛
? 以胃脘部反
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要表
现。
针灸治疗
实证
取穴原则,取足厥阴,阳明经穴,泻法。
处 方,中脘、足三里、内关、期门、阳陵泉
虚证
取穴原则,取背俞穴、任脉、阳明经穴,补法。
处 方,中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
章门。
中脘 (任脉 RN12)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
上 4寸。
主治:①胃肠疾病
②胆道寄生虫病
操作:直刺 1-1.5寸
内关 (心包经 PC6)
位置:掌侧腕横纹上 2寸, 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
主治,① 心血管系统疾病
② 消化系统疾病
③ 精神, 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直刺 0.5-1寸
梁丘 (胃经 ST34)
位置:髌骨外缘上 2寸,髂前上
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
主治:①下肢疼痛、不遂
②胃痛 (急性胃炎 )
③ 乳痈
操作:直刺 1-1.2寸
天枢 (胃经 ST25)
位置:脐中旁开 2寸
主治,① 腹痛, 腹胀, 腹
泻, 肠鸣, 便秘
② 痛经, 功血等
操作:直刺 0.6-1.2寸,孕
妇禁针灸
腰 痛
? 由于多种原因
而引起的腰背
部疼痛。
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取足太阳,督脉穴,根据虚实
施用补泻。
处 方,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配 穴,寒湿 ------风府、腰阳关 ;
劳损 ------隔俞、次髎 ;
肾虚 ------命门、志室,太溪。
肾俞 (膀胱经 BL23)
位置:腰部第 2腰椎棘突下
旁开 1.5寸
主治:肾虚腰痛;遗尿, 尿
频, 尿潴留, 水肿;
遗精, 阳萎, 月经过
多;耳鸣, 耳聋
操作:直刺 0.5-1寸
委中 (膀胱经 BL40)
位置,腘 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
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主治,① 外感热病, 中暑, 吐泻
② 腰痛, 下肢痿痹, 腘 筋
挛急
③ 皮肤病
操作:直刺 0.5-1寸或点刺放血
次髎 (膀胱经 BL32)
位置:第 2骶后孔中
主治,① 生殖系统疾病,月
经不调, 痛经, 不孕,
不育, 阳萎
② 痔疮, 疝气
③ 下肢痿痹, 腰骶痛
操作:直刺 1-1.5寸
后溪 (小肠经 SI3)
位置:微握拳, 在第 5掌指关节
后尺侧端掌横纹头赤白
肉际处
主治,① 热病, 头项痛
② 急性腰痛
③ 癫痫, 癔病
④ 间日疟, 盗汗
操作:直刺 0.5~1寸
下关 (胃经 ST7)
位置:耳屏前约一横指, 当
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
凹陷处
主治,① 牙痛, 面痛, 面瘫
② 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 0.8-1.2寸, 或
向听宫穴斜刺
听宫 (小肠经 SI19)
位置: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① 耳鸣, 耳聋, 聤 耳
② 牙关不利, 齿痛
③ 面痛
操作:张口直刺 0.5-1寸
四缝 (奇穴 EX-UF10)
位置,第 2-5掌骨侧, 近端指
关节横纹中点 。
主治,① 小儿疳积
② 百日咳
③ 手指关节痛
操作,浅刺挤出黄白色透明
粘液或出血
神门 (心经 HT7)
位置: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
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① 心悸, 怔忡, 心痛
② 神经官能症
③ 胸胁痛, 目黄
操作:直刺 0.3-0.5寸
少海 (心经 HT3)
位置:屈肘, 肘横纹内
侧 端 与 肱 骨内
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 胸胁痛
② 肘臂麻颤
操作:直刺 0.5-1寸
阴陵泉 (脾经 SP9)
位置: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①水液代谢失常
②生殖器炎症
③膝关节疼痛
操作:直刺 1-2寸
三阴交 (脾经 SP6)
位置:内踝上 3寸, 胫骨内侧面
后缘
主治,① 消化系统疾病
②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③ 神经系统疾病
④ 下肢瘫痪麻痹
操作:直刺 1-1.5寸, 孕妇禁针
至阴 (膀胱经 BL67)
位置:足小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 0.1寸
主治,① 头痛, 鼻塞, 项强
② 难产, 胎位不正
③ 目内眦痛, 足心痛
操作:浅刺 0.1-0.2寸,
或点刺放血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