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
(课时 3学时)
李小融 教授
四川教育学院心理系
toplxiong@126.com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掌握
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提取及遗
忘过程。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一, 有限容量 7± 2
1956年, 美国心理学家 George A.Miller明确提出,
短时记忆容量为 7± 2个组块 。
1.组块 (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 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
位 。 组块既是过程, 也是单位 。
2.知识经验与组块: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
中的刺激单位, 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
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 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 。
3.分组:与组块相似, 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
份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 。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 Atkinson等倾向于从 贮
存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 来说明
2.Baddeley等 (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
取决于人在 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
量。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
作台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
个权衡关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
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本节要说明的是在短时记忆中, 信息
以什么形式贮存和被进行加工 。
一、感觉代码
1、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
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
过程 (Encoding)。经过编码所产生
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Code)。
2、组块在本质上就是短时记忆信息
的意义组织或再编码,这表明,短
时记忆中也存在语义编码。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 短时记忆还有语
义代码 。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 不带有任
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Wickens( 1970,1972) 采用前摄抑制设计进行了研究 。
前摄抑制为先学的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 实验采用连续四次
组进行 。 图中实点虚线表示实验组的成绩, 空心虚点表示控
制组成绩 。 在前三次实验中,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
样的 。 即向被试呈现三个字母 ( 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
不一样 ), 然后让被试用 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 以防
止被试重复所看到的三个字母 。 在第四次实验中, 控制组学
生看到的依然是字母, 而实验组看到的则是三个数字, 在完
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 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显著的变化 。
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 。 表明, 计算作业对实
验组产生重要的影响 。 也说明了语义记忆在短时记忆存在的
心理真实性 。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
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
的信息提取。由于短时记忆只贮存少数几个
项目,而且立即可被提取出来。因而使人感
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机制是很简单的。
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情况远非如此。实
际上,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它涉及许多问题,并且引出不同的假说,迄
今没有一致的看法。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
通过系列扫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将之理解为扫描模型( Scanning Model)。
Saul Sternberg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研究范
式。其实验假设为,如果被试要对短时记忆集
中所有识记项目进行全部扫描后才能进行测试
项目进行, 是, 或, 否, 判断的话,那么,被
试进行正确判断需的反应时不应随记忆集的大
小而变化(图 1所示)。而实验结果却如图 2所
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时记忆集的增大而延
长。这说明,短时记忆是的扫描不是进行全部
的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扫描。
三、直通模型
Wickelgren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
的, 人可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
进行直接提取 (Direct Access Model) 。
直通模型 ( Direct Access Model) 认为, 短时记忆中信息
的提取并不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大脑可以直接通往
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 进行直接提取 。
该模型认为, 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
痕迹强度, 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 。 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判
断标准, 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 则作出, 是, 反应, 低
于这一标准则作出, 否, 反应 。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 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
越快 。
支持实验,
Theios等 (1970)发现, 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
非常见词 。
Baddeley和 Ecob(1973)也发现, 如果识记项
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 即同一项目几次
出现, 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
四, 双重模型
Atkinson和 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
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
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五、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的研究还发现,信息的撮的加工速率与材料性质
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即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
而提高,容量愈大的材料,扫描也愈快。不同类别材料的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信息
提取的加工速率与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
cavanaugh(1972)通过统计不同的研究对某类材料的平均实
验结果,得出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并与相应的短时
记忆容量(广度)加以对照 cavanaugh进而认为,每个刺激
的加工时间与其平均特征数量成正比,平均特征数量大的
刺激需要的加工时间多,反之需要的加工时间则少。这种
解释还存在不少疑点。但它却把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记
忆容量和信息表征都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加工速率反映加工过程的特点,在不同材料的加工速率差
别的背后,可能由于记忆容量乃至信息表征等因素的作用
而存在着不同的信息提取过程。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
一, 遗忘进程
通过干扰作业法 (Peterson-Peterson方
法 )发现,
1.短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 15—— 30S。
2.如果得不到复述, 那么短时记忆中的
信息将会迅速遗忘 。
3.只要短时记忆识记项目的数量不变,
识记材料性质的改变对短时记忆的遗
忘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
二、痕迹消退与干扰
? 干扰项目数量对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影响
? 1.关于遗忘, 历来有痕迹说与消退说之分 。
? 2.Waugh和 Norman(1965)实验发现,短时记忆
中的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
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