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
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通常把混凝土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A,微观结构,也即水泥石结构,包括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
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
B,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
C,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注意,1.骨料的分布及骨料与基相之间在界面的结合强度是影响
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在荷载的作用下,微裂缝的扩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
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2单轴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利用它的 抗压强度 。因此抗压强度是
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用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 1)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1)立方体抗压强度,边长为 150mm的混凝土立方
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温度为 20± 3℃,湿度 ≥90%)
养护 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 0.15~0.3N/mm2/s,
两端不涂润滑剂 )测得的 具有 95%保证率 的抗压强度,
用符号 C表示。
,规范, 根据强度范围,从 C15~C80共划分为 14个强
度等级,级差为 5N/mm2。
2)轴心抗压强度
按标准方法制作的 150mm×l50mm× 300mm的棱柱
体试件,在温度为 20土 3℃ 和相对湿度为 90%以上的条件
下养护 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
压强度 。对于同一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
抗压强度 。
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和受力情况,实际构
件强度与试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规范, 基于安全取
偏低值,规定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kcuck fkkf,2188.0 ???
式中,k1 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之比,对不大
于 C50级的混凝土取 0.76,对 C80取 0.82,其间按线性插
值。 k2为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 C40取 1.0,对
C80取 0.87,中间按直线规律变化取值。 0.88为考虑实际
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数。
kcuck fkkf,2188.0 ???
fcu,k立方体强度标准值即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fcu。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3)轴心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可以采用直接轴心受拉的试验
方法来测定,但由于试验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
用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混凝土的轴心
抗拉强度。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劈拉试验
F
a
F
拉
压
压
2
2
a
Ff
sp ??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定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与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 ? 0, 4 50, 5 5,20, 8 8 0, 3 9 5 1 1, 6 4 5t k c u kff ??? ? ? ?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 当两方向应力均为压应力时,
抗压强度相互提高, 最大可增加 27%, 而当一方向为压
应力, 另一方向为拉应力时, 强度相互降低 。
当压应力不太高时, 其存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
度, 拉应力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 剪应力的
存在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 。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关系为,
式中 —— 被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非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侧向约束压应力。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 4.5 7.0)c c c lf f f????
ccf?
cf?
lf
( 3)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3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 双轴应力状态
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 双
向 或 三向 受力状态。
双向受压强度大于单向受
压强度,最大受压强度发
生在两个压应力之比为 0.3
~0.6之间,约 (1.25~1.60 )fc。
双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
应力 -应变关系与单轴受压
曲线相似,但峰值应变均
超过单轴受压时的峰值应
变。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在一轴受压一轴受拉状态
下,任意应力比情况下均
不超过其相应单轴强度。
并且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
均随另一方向拉应力或压
应力的增加而减小。
◆ 双轴应力状态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 双
向 或 三向 受力状态。
2.1.3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构件受剪或受扭时常遇到剪应力 t 和正应力 s 共同作用下的
复合受力情况。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随 拉 应力增大而减小
随 压 应力增大而增大
当压应力在 0.6fc左右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压应力继续增大,则由于内裂缝发展明显,抗剪强度将随压应
力的增大而减小。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三轴应力状态
三轴应力状态有多种组合,实际工程遇到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
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
采用圆柱体在等侧压条件进行。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由试验得到的经验公式为,
式中 —— 被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非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侧向约束压应力。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 4.5 7.0)c c c lf f f????
ccf?
cf?
lf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4 混凝土的变形
1、单轴受压应力 -应变关系
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 -应变关系反映了混凝土受力全过
程的重要力学特征,是分析混凝土构件应力、建立承载力和变形
计算理论的必要依据,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常采用棱柱体试件来
测定。 在普通试验机上采用 等应力速度 加载,达到轴心抗压
强度 f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应
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 -应变曲
线的 上升段 。
采用 等应变速度 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一
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 -应变
曲线的 下降段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0 2 4 6 8
10
20
30
s (MPa)
e ×10-3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混凝土
B
A
C
E
D
A点以前,微裂缝没有
明显发展,混凝土的变
形主要弹性变形,应力
-应变关系近似直线。 A
点应力随混凝土强度的
提高而增加,对普通强
度混凝土 sA约为
(0.3~0.4)fc,对高强混
凝土 sA可达 (0.5~0.7)fc。
点以后,由于微裂缝
处的应力集中,裂缝开
始有所延伸发展,产生
部分塑性变形,应变增
长开始加快,应力 -应
变曲线逐渐偏离直线。
微裂缝的发展导致混凝
土的横向变形增加。但
该阶段微裂缝的发展是
稳定的。
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
由于水泥石的收缩、骨
料下沉以及温度变化等
原因,在骨料和水泥石
的界面上形成很多微裂
缝,成为混凝土中的薄
弱部位。混凝土的最终
破坏就是由于这些微裂
缝的发展造成的。
达到 B点,内部一些微
裂缝相互连通,裂缝发
展已不稳定,横向变形
突然增大,体积应变开
始由压缩转为增加。在
此应力的长期作用下,
裂缝会持续发展最终导
致破坏。取 B点的应力
作为混凝土的长期抗压
强度。普通强度混凝土
sB约为 0.8fc,高强强度
混凝土 sB可达 0.95fc以上。
达到 C点 fc,内部微裂缝
连通形成破坏面,应变
增长速度明显加快,C
点的纵向应变值称为峰
值应变 e 0,约为 0.002。
纵向应变发展达到 D点,
内部裂缝在试件表面出
现第一条可见平行于受
力方向的纵向裂缝。
随应变增长,试件上相
继出现多条不连续的纵
向裂缝,横向变形急剧
发展,承载力明显下降,
混凝土骨料与砂浆的粘
结不断遭到破,裂缝连
通形成斜向破坏面。 E
点的应变 e = (2~3) e 0,
应力 s = (0.4~0.6) fc。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
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
大。但高强混凝土中,砂
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
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
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
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
段越陡。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Hognestad建议的应力 -应变曲线
u
u
c
c
f
f
eee
ee
ee
s
ee
e
e
e
e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2
00
15.01
0
2
0 0,00 2 0,00 38
f
c
0,15 f c
s
ee
0
e
u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规范, 应力 -应变关系
上升段:
])1(1[
0
nc
cc f e
es ??? 0ee ?
下降段:
cc f?s ueee ??0
5
5
0
10)50(0033.0
10)50(5.0002.0
)50(
60
1
2
?
?
????
????
???
cuu
cu
cu
f
f
fn
e
e
《规范》混凝土应力 - 应变曲线参数
f cu ≤ C 5 0 C 6 0 C 7 0 C 8 0
n 2 1, 8 3 1, 6 7 1, 5
e 0 0, 0 0 2 0, 0 0 2 0 5 0, 0 0 2 1 0, 0 0 2 1 5
e u 0, 0 0 3 3 0, 0 0 3 2 0, 0 0 3 1 0, 0 0 3
2.1 混凝土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10
20
30
40
50
60
70
C 80
C 60
C 40
C 20
s
e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
0?tgE c ?
变形模量
1?tgE c ??
切线模量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tgE c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s
e
0,5 f
c
5~ 10 ′?
)N / m m(
74.34
2.2
10 25
cu
c
f
E
?
?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1、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
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体积变化产生的变形。
当这种自发的变形受到外部(支座)或内部(钢筋)的约
束时,将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收缩会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 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周围的温度, 湿度, 构件断面形状及
尺寸, 配合比, 骨料性质, 水泥性质, 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养护
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 。
( 1) 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制成的混凝土收缩越
大 。
( 2) 水泥的用量,水泥用量多, 水灰比越大, 收缩越大 。
( 3) 骨料的性质,骨料弹性模量高, 级配好, 收缩就小 。
( 4) 养护条件,干燥失水及高温环境, 收缩大 。
( 5) 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 收缩越小 。
( 6) 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温度, 湿度越大, 收缩越小 。
( 7) 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 收缩小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混凝土的徐变
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
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混
凝土的徐变,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
应力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的损失。
混凝土的徐变特性主要与时间参数有关。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在应力( ≤0.5fc)作用瞬间,首先产生瞬时 弹性应变 eel( =
si/Ec(t0),t0加荷时的龄期)。
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延续,变形不断增长,前 4个月徐变增
长较快,6个月可达最终徐变的( 70~80) %,以后增长逐渐
缓慢,2~3年后趋于稳定。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记 (t-t0)时间后的总应变为 e c(t,t0),此时混凝土的收缩应变为
esh(t,t0),则徐变为,
ecr (t,t0) = ec(t,t0)- e c(t0)- esh(t,t0)=ec(t,t0)-eel-esh(t,t0)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如在时间 t 卸载,则会产生 瞬时弹性恢复应变 eel'。由于混凝土
弹性模量随时间增大,故弹性恢复应变 eel'小于加载时的瞬时弹
性应变 eel。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有一部分应变 eel''可以恢复,
称为 弹性后效 或徐变恢复,但仍有不可恢复的残留永久应变 ecr'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是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骨料 (aggregate)的刚度(弹
性模量)越大,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水灰比越小,徐变
也越小。
环境影响 包括养护和使用条件。受荷前养护 (curing)的温湿度越
高,水泥水化作用月充分,徐变就越小。采用蒸汽养护可使徐
变减少( 20~35) %。受荷后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
度越小,徐变就越大。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3、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的变形(疲劳变形)
◆ 疲劳强度
混凝土的疲劳强度由疲劳试验测定。采用
100mm× 100mm× 300mm 或着 150mm× 150mm× 450mm的
棱柱体,把棱柱体试件承受 200万次或其以上循环荷载而发生
破坏的压应力值称为 混凝土的疲劳抗压强度 。
◆ 影响因素
施加荷载时的应力大小是影响应力 -应变曲线不同的发展和变
化的关键因素,即混凝土的疲劳强度与重复作用时应力变化
的幅度有关。 在相同的重复次数下,疲劳强度随着疲劳应力
比值的增大而增大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的
应力 -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2.2.1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热轧钢筋、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D ?a ?? 3? ?±?? A ?a 3 ?é ·? ?ê ?? á? 2a 3? ′?
·? ?ê ??
í? 2- 1 3£ ó? ·? ?? D? ê?
?ì 1? ·? ??
?Y Dy à? ·?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热轧钢筋的分类
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级, RRB400级
屈服强度 fyk( 标准值 =钢材废品限值,保证率 97.73%)
HPB235级, fyk = 235 N/mm2
HRB335级, fyk = 335 N/mm2
HRB400级, RRB400级, fyk = 400 N/mm2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HPB235级 (Ⅰ 级 )钢筋多为光面钢筋, 多作为现浇楼
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HRB335级 (Ⅱ 级 )和 HRB400级 (Ⅲ 级 )钢筋 强度较高,
多 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
也有用 Ⅱ 级钢筋作箍筋以 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
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
RRB400级 (Ⅳ 级 )钢筋 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
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
延伸率 ?5=25,16,14,10%,直径 8~40。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钢丝, 中强钢丝的强度为 800~1200MPa,高强钢丝、钢绞线
的为 1470 ~1860MPa; 延伸率 d10=6%,d100=3.5~4%;钢丝的
直径 3~9mm;外形有光面、刻痕和螺旋肋三种,另有二股、
三股和七股钢绞线,外接圆直径 9.5~15.2 mm。中高强钢丝和
钢绞线均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冷加工钢筋 是由热轧钢筋和盘条经冷拉、冷拔、冷轧、冷扭加
工后而成。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节约钢材。
但经冷加工后,钢筋的延伸率降低。 近年来,冷加工钢筋的品
种很多,应根据专门规程使用。
热处理钢筋 是将 Ⅳ 级钢筋通过加热、淬火和回火等调质工艺处
理,使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延伸率降低不多。用于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s
e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2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a’
a
b
c d
ef
u a′为比例极限
oa为弹性阶段
de为强化阶段
b为屈服上限
c为屈服下限,即 屈服强度 fy
cd为屈服台阶
e为极限抗拉强度 fu
fy
f
ef为颈缩阶段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几个指标:
屈服强度, 是钢筋强度的设计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将发生很大
的塑性变形,且卸载时这部分变形 不可恢复,这会使钢筋混凝土
构件产生很大的变形和不可闭合的裂缝。屈服上限与加载速度有
关,不太稳定,一般取屈服下限作为屈服强度。
延 伸 率,钢筋拉断后的伸长值与原长的比率,是反映钢筋塑性
性能的指标。延伸率大的钢筋,在拉断前有足够预兆,延性较好。
0
0
10o r 5 l
ll ???
屈 强 比,反映钢筋的强度储备,
fy/fu=0.6~0.7。
s
e
2D óà ±? D? e
r
μˉ D? ±? D? e
e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应力 -应变关系
一般可采用双线性的理想弹塑性关系
yy
ys
f
E
ees
eees
??
??
f
y
e
y
1
Es
?????????????? ( N / m m
2
)
?? àà E s
HP B 23 5 ?? ·? ?? 2,1 ?á 10
5
H R B 3 35 ?? ·? ?? ?¢ H R B 4 00 ?? ·? ?? ?¢ RR B 4 00 ?? ·? ?? ?¢
è ′| àí ·? ??
2,0 ?á 10
5
?? 3y ó| á| ·? ?? ?¢ ?Y Dy à? ·? ?? ?¢ ?ì 1? ·? ?? 2,05 ?á 10
5
·? ?ê ?? 1,95 ?á 10
5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a
0.2%
s
0, 2
f
u
a点:比例极限,约为 0.65fu
a点前:应力 -应变关系为线弹性
a点后:应力 -应变关系为非线性,
有一定塑性变形,且没有明显的屈
服点
强度设计指标 —— 条件屈服点
残余应变为 0.2%所对应的应力
,规范, 取 s0.2 =0.85 fu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1) 强度,要求钢筋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强屈比 (
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 )。 例如, 对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的框架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强屈比不应
小于 1.25。
2) 塑性,要求钢筋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
3) 可焊性,要求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缝和过大的
变形, 焊接接头性能良好 。
4) 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要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
足够的粘结力, 以保证两者共同工作 。
2.2.3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1 粘结的意义
粘结和锚固是钢筋和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工
作的基础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示意图
( a)锚固粘结应力 ( b)裂缝间的局部粘结应力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2 粘结力的形成
◆ 光圆钢筋与变形钢筋具有不同的粘结机理,其
粘结作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胶结力)。一般很小,仅在受力阶段的局部
无滑移区域起作用,当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
该力即消失。
(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的摩阻力。
(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
械咬合作用力(咬合力)。对于光圆钢筋,这
种咬合力来自于表面的粗糙不平。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主要是
由于变形钢筋肋间嵌入混凝土而产生的。
变形钢筋和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3 粘结强度
◆ 测试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计算公式
dl
N
?
t ?
式中 N— 钢筋的拉力;d — 钢筋的直径;
l — 粘结的长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的关系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4 影响粘结的因素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混凝土强度, 保护层厚度 及 钢筋净间距, 横向配
筋 及 侧向压应力,以及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
等。
A,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都随混凝土强
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但不与立方体强度成正比。
B,变形钢筋能够提高粘结强度。
C,钢筋间的净距对粘结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4 影响粘结的因素
D,横向钢筋可以限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发展,提
高粘结强度。
E,在直接支撑的支座处,横向压应力约束了混凝
土的横向变形,可以提高粘结强度。
F,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粘结强
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5 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
(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
和锚固长度;
(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
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内应加密箍筋;
(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置弯钩;
(5)对大深度混凝土构件应分层浇筑或二次浇捣;
(6)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锈。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钢筋的搭接
钢筋搭接的原则是: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机械连接接头能
产生较牢固的连接力,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计算公式:
al ll ??
式中,ζ为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它与同
一连接区内搭接钢筋的截面面积有关,详见, 规
范,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基本锚固长度
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取决于钢筋的强度及混凝土
抗拉强度,并与钢筋的外形有关。, 规范, 规定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作为钢筋的基本锚固长
度,其计算公式为:
d
f
f
l
t
y
?
?
?
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通常把混凝土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A,微观结构,也即水泥石结构,包括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
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
B,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
C,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注意,1.骨料的分布及骨料与基相之间在界面的结合强度是影响
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在荷载的作用下,微裂缝的扩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
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2单轴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利用它的 抗压强度 。因此抗压强度是
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用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 1)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1)立方体抗压强度,边长为 150mm的混凝土立方
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温度为 20± 3℃,湿度 ≥90%)
养护 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 0.15~0.3N/mm2/s,
两端不涂润滑剂 )测得的 具有 95%保证率 的抗压强度,
用符号 C表示。
,规范, 根据强度范围,从 C15~C80共划分为 14个强
度等级,级差为 5N/mm2。
2)轴心抗压强度
按标准方法制作的 150mm×l50mm× 300mm的棱柱
体试件,在温度为 20土 3℃ 和相对湿度为 90%以上的条件
下养护 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
压强度 。对于同一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
抗压强度 。
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和受力情况,实际构
件强度与试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规范, 基于安全取
偏低值,规定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kcuck fkkf,2188.0 ???
式中,k1 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之比,对不大
于 C50级的混凝土取 0.76,对 C80取 0.82,其间按线性插
值。 k2为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 C40取 1.0,对
C80取 0.87,中间按直线规律变化取值。 0.88为考虑实际
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数。
kcuck fkkf,2188.0 ???
fcu,k立方体强度标准值即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fcu。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3)轴心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可以采用直接轴心受拉的试验
方法来测定,但由于试验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
用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混凝土的轴心
抗拉强度。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劈拉试验
F
a
F
拉
压
压
2
2
a
Ff
sp ??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定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与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 ? 0, 4 50, 5 5,20, 8 8 0, 3 9 5 1 1, 6 4 5t k c u kff ??? ? ? ?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 当两方向应力均为压应力时,
抗压强度相互提高, 最大可增加 27%, 而当一方向为压
应力, 另一方向为拉应力时, 强度相互降低 。
当压应力不太高时, 其存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
度, 拉应力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 剪应力的
存在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 。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关系为,
式中 —— 被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非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侧向约束压应力。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 4.5 7.0)c c c lf f f????
ccf?
cf?
lf
( 3)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3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 双轴应力状态
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 双
向 或 三向 受力状态。
双向受压强度大于单向受
压强度,最大受压强度发
生在两个压应力之比为 0.3
~0.6之间,约 (1.25~1.60 )fc。
双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
应力 -应变关系与单轴受压
曲线相似,但峰值应变均
超过单轴受压时的峰值应
变。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在一轴受压一轴受拉状态
下,任意应力比情况下均
不超过其相应单轴强度。
并且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
均随另一方向拉应力或压
应力的增加而减小。
◆ 双轴应力状态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 双
向 或 三向 受力状态。
2.1.3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构件受剪或受扭时常遇到剪应力 t 和正应力 s 共同作用下的
复合受力情况。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随 拉 应力增大而减小
随 压 应力增大而增大
当压应力在 0.6fc左右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压应力继续增大,则由于内裂缝发展明显,抗剪强度将随压应
力的增大而减小。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三轴应力状态
三轴应力状态有多种组合,实际工程遇到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
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
采用圆柱体在等侧压条件进行。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由试验得到的经验公式为,
式中 —— 被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非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 侧向约束压应力。
侧向压应力的存在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 4.5 7.0)c c c lf f f????
ccf?
cf?
lf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4 混凝土的变形
1、单轴受压应力 -应变关系
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 -应变关系反映了混凝土受力全过
程的重要力学特征,是分析混凝土构件应力、建立承载力和变形
计算理论的必要依据,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常采用棱柱体试件来
测定。 在普通试验机上采用 等应力速度 加载,达到轴心抗压
强度 f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应
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 -应变曲
线的 上升段 。
采用 等应变速度 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一
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 -应变
曲线的 下降段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0 2 4 6 8
10
20
30
s (MPa)
e ×10-3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混凝土
B
A
C
E
D
A点以前,微裂缝没有
明显发展,混凝土的变
形主要弹性变形,应力
-应变关系近似直线。 A
点应力随混凝土强度的
提高而增加,对普通强
度混凝土 sA约为
(0.3~0.4)fc,对高强混
凝土 sA可达 (0.5~0.7)fc。
点以后,由于微裂缝
处的应力集中,裂缝开
始有所延伸发展,产生
部分塑性变形,应变增
长开始加快,应力 -应
变曲线逐渐偏离直线。
微裂缝的发展导致混凝
土的横向变形增加。但
该阶段微裂缝的发展是
稳定的。
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
由于水泥石的收缩、骨
料下沉以及温度变化等
原因,在骨料和水泥石
的界面上形成很多微裂
缝,成为混凝土中的薄
弱部位。混凝土的最终
破坏就是由于这些微裂
缝的发展造成的。
达到 B点,内部一些微
裂缝相互连通,裂缝发
展已不稳定,横向变形
突然增大,体积应变开
始由压缩转为增加。在
此应力的长期作用下,
裂缝会持续发展最终导
致破坏。取 B点的应力
作为混凝土的长期抗压
强度。普通强度混凝土
sB约为 0.8fc,高强强度
混凝土 sB可达 0.95fc以上。
达到 C点 fc,内部微裂缝
连通形成破坏面,应变
增长速度明显加快,C
点的纵向应变值称为峰
值应变 e 0,约为 0.002。
纵向应变发展达到 D点,
内部裂缝在试件表面出
现第一条可见平行于受
力方向的纵向裂缝。
随应变增长,试件上相
继出现多条不连续的纵
向裂缝,横向变形急剧
发展,承载力明显下降,
混凝土骨料与砂浆的粘
结不断遭到破,裂缝连
通形成斜向破坏面。 E
点的应变 e = (2~3) e 0,
应力 s = (0.4~0.6) fc。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
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
大。但高强混凝土中,砂
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
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
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
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
段越陡。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Hognestad建议的应力 -应变曲线
u
u
c
c
f
f
eee
ee
ee
s
ee
e
e
e
e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2
00
15.01
0
2
0 0,00 2 0,00 38
f
c
0,15 f c
s
ee
0
e
u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规范, 应力 -应变关系
上升段:
])1(1[
0
nc
cc f e
es ??? 0ee ?
下降段:
cc f?s ueee ??0
5
5
0
10)50(0033.0
10)50(5.0002.0
)50(
60
1
2
?
?
????
????
???
cuu
cu
cu
f
f
fn
e
e
《规范》混凝土应力 - 应变曲线参数
f cu ≤ C 5 0 C 6 0 C 7 0 C 8 0
n 2 1, 8 3 1, 6 7 1, 5
e 0 0, 0 0 2 0, 0 0 2 0 5 0, 0 0 2 1 0, 0 0 2 1 5
e u 0, 0 0 3 3 0, 0 0 3 2 0, 0 0 3 1 0, 0 0 3
2.1 混凝土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10
20
30
40
50
60
70
C 80
C 60
C 40
C 20
s
e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
0?tgE c ?
变形模量
1?tgE c ??
切线模量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tgE c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s
e
0,5 f
c
5~ 10 ′?
)N / m m(
74.34
2.2
10 25
cu
c
f
E
?
?
2.1 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1.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1、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
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体积变化产生的变形。
当这种自发的变形受到外部(支座)或内部(钢筋)的约
束时,将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收缩会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 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周围的温度, 湿度, 构件断面形状及
尺寸, 配合比, 骨料性质, 水泥性质, 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养护
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 。
( 1) 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制成的混凝土收缩越
大 。
( 2) 水泥的用量,水泥用量多, 水灰比越大, 收缩越大 。
( 3) 骨料的性质,骨料弹性模量高, 级配好, 收缩就小 。
( 4) 养护条件,干燥失水及高温环境, 收缩大 。
( 5) 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 收缩越小 。
( 6) 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温度, 湿度越大, 收缩越小 。
( 7) 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 收缩小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2、混凝土的徐变
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
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混
凝土的徐变,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
应力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的损失。
混凝土的徐变特性主要与时间参数有关。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在应力( ≤0.5fc)作用瞬间,首先产生瞬时 弹性应变 eel( =
si/Ec(t0),t0加荷时的龄期)。
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延续,变形不断增长,前 4个月徐变增
长较快,6个月可达最终徐变的( 70~80) %,以后增长逐渐
缓慢,2~3年后趋于稳定。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记 (t-t0)时间后的总应变为 e c(t,t0),此时混凝土的收缩应变为
esh(t,t0),则徐变为,
ecr (t,t0) = ec(t,t0)- e c(t0)- esh(t,t0)=ec(t,t0)-eel-esh(t,t0)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如在时间 t 卸载,则会产生 瞬时弹性恢复应变 eel'。由于混凝土
弹性模量随时间增大,故弹性恢复应变 eel'小于加载时的瞬时弹
性应变 eel。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有一部分应变 eel''可以恢复,
称为 弹性后效 或徐变恢复,但仍有不可恢复的残留永久应变 ecr'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是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骨料 (aggregate)的刚度(弹
性模量)越大,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水灰比越小,徐变
也越小。
环境影响 包括养护和使用条件。受荷前养护 (curing)的温湿度越
高,水泥水化作用月充分,徐变就越小。采用蒸汽养护可使徐
变减少( 20~35) %。受荷后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
度越小,徐变就越大。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3、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的变形(疲劳变形)
◆ 疲劳强度
混凝土的疲劳强度由疲劳试验测定。采用
100mm× 100mm× 300mm 或着 150mm× 150mm× 450mm的
棱柱体,把棱柱体试件承受 200万次或其以上循环荷载而发生
破坏的压应力值称为 混凝土的疲劳抗压强度 。
◆ 影响因素
施加荷载时的应力大小是影响应力 -应变曲线不同的发展和变
化的关键因素,即混凝土的疲劳强度与重复作用时应力变化
的幅度有关。 在相同的重复次数下,疲劳强度随着疲劳应力
比值的增大而增大 。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的
应力 -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2.2.1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热轧钢筋、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D ?a ?? 3? ?±?? A ?a 3 ?é ·? ?ê ?? á? 2a 3? ′?
·? ?ê ??
í? 2- 1 3£ ó? ·? ?? D? ê?
?ì 1? ·? ??
?Y Dy à? ·?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热轧钢筋的分类
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级, RRB400级
屈服强度 fyk( 标准值 =钢材废品限值,保证率 97.73%)
HPB235级, fyk = 235 N/mm2
HRB335级, fyk = 335 N/mm2
HRB400级, RRB400级, fyk = 400 N/mm2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HPB235级 (Ⅰ 级 )钢筋多为光面钢筋, 多作为现浇楼
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HRB335级 (Ⅱ 级 )和 HRB400级 (Ⅲ 级 )钢筋 强度较高,
多 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
也有用 Ⅱ 级钢筋作箍筋以 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
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
RRB400级 (Ⅳ 级 )钢筋 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
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
延伸率 ?5=25,16,14,10%,直径 8~40。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钢丝, 中强钢丝的强度为 800~1200MPa,高强钢丝、钢绞线
的为 1470 ~1860MPa; 延伸率 d10=6%,d100=3.5~4%;钢丝的
直径 3~9mm;外形有光面、刻痕和螺旋肋三种,另有二股、
三股和七股钢绞线,外接圆直径 9.5~15.2 mm。中高强钢丝和
钢绞线均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冷加工钢筋 是由热轧钢筋和盘条经冷拉、冷拔、冷轧、冷扭加
工后而成。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节约钢材。
但经冷加工后,钢筋的延伸率降低。 近年来,冷加工钢筋的品
种很多,应根据专门规程使用。
热处理钢筋 是将 Ⅳ 级钢筋通过加热、淬火和回火等调质工艺处
理,使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延伸率降低不多。用于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s
e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2.2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a’
a
b
c d
ef
u a′为比例极限
oa为弹性阶段
de为强化阶段
b为屈服上限
c为屈服下限,即 屈服强度 fy
cd为屈服台阶
e为极限抗拉强度 fu
fy
f
ef为颈缩阶段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几个指标:
屈服强度, 是钢筋强度的设计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将发生很大
的塑性变形,且卸载时这部分变形 不可恢复,这会使钢筋混凝土
构件产生很大的变形和不可闭合的裂缝。屈服上限与加载速度有
关,不太稳定,一般取屈服下限作为屈服强度。
延 伸 率,钢筋拉断后的伸长值与原长的比率,是反映钢筋塑性
性能的指标。延伸率大的钢筋,在拉断前有足够预兆,延性较好。
0
0
10o r 5 l
ll ???
屈 强 比,反映钢筋的强度储备,
fy/fu=0.6~0.7。
s
e
2D óà ±? D? e
r
μˉ D? ±? D? e
e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应力 -应变关系
一般可采用双线性的理想弹塑性关系
yy
ys
f
E
ees
eees
??
??
f
y
e
y
1
Es
?????????????? ( N / m m
2
)
?? àà E s
HP B 23 5 ?? ·? ?? 2,1 ?á 10
5
H R B 3 35 ?? ·? ?? ?¢ H R B 4 00 ?? ·? ?? ?¢ RR B 4 00 ?? ·? ?? ?¢
è ′| àí ·? ??
2,0 ?á 10
5
?? 3y ó| á| ·? ?? ?¢ ?Y Dy à? ·? ?? ?¢ ?ì 1? ·? ?? 2,05 ?á 10
5
·? ?ê ?? 1,95 ?á 10
5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a
0.2%
s
0, 2
f
u
a点:比例极限,约为 0.65fu
a点前:应力 -应变关系为线弹性
a点后:应力 -应变关系为非线性,
有一定塑性变形,且没有明显的屈
服点
强度设计指标 —— 条件屈服点
残余应变为 0.2%所对应的应力
,规范, 取 s0.2 =0.85 fu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1) 强度,要求钢筋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强屈比 (
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 )。 例如, 对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的框架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强屈比不应
小于 1.25。
2) 塑性,要求钢筋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
3) 可焊性,要求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缝和过大的
变形, 焊接接头性能良好 。
4) 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要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
足够的粘结力, 以保证两者共同工作 。
2.2.3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1 粘结的意义
粘结和锚固是钢筋和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工
作的基础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示意图
( a)锚固粘结应力 ( b)裂缝间的局部粘结应力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2 粘结力的形成
◆ 光圆钢筋与变形钢筋具有不同的粘结机理,其
粘结作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胶结力)。一般很小,仅在受力阶段的局部
无滑移区域起作用,当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
该力即消失。
(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的摩阻力。
(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
械咬合作用力(咬合力)。对于光圆钢筋,这
种咬合力来自于表面的粗糙不平。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主要是
由于变形钢筋肋间嵌入混凝土而产生的。
变形钢筋和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3 粘结强度
◆ 测试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计算公式
dl
N
?
t ?
式中 N— 钢筋的拉力;d — 钢筋的直径;
l — 粘结的长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的关系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4 影响粘结的因素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混凝土强度, 保护层厚度 及 钢筋净间距, 横向配
筋 及 侧向压应力,以及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
等。
A,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都随混凝土强
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但不与立方体强度成正比。
B,变形钢筋能够提高粘结强度。
C,钢筋间的净距对粘结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4 影响粘结的因素
D,横向钢筋可以限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发展,提
高粘结强度。
E,在直接支撑的支座处,横向压应力约束了混凝
土的横向变形,可以提高粘结强度。
F,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粘结强
度。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5 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
(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
和锚固长度;
(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
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内应加密箍筋;
(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置弯钩;
(5)对大深度混凝土构件应分层浇筑或二次浇捣;
(6)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锈。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钢筋的搭接
钢筋搭接的原则是: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机械连接接头能
产生较牢固的连接力,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计算公式:
al ll ??
式中,ζ为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它与同
一连接区内搭接钢筋的截面面积有关,详见, 规
范,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 基本锚固长度
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取决于钢筋的强度及混凝土
抗拉强度,并与钢筋的外形有关。, 规范, 规定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作为钢筋的基本锚固长
度,其计算公式为:
d
f
f
l
t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