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是严格的近似理论?!
难道是好莱坞电影, True Lies,or
,Eye Wide Closed,?
严格:其理论有严格的数学逻辑,自成
体系,而且都经过实验的检验。
近似:几何光学,有近轴近似;波动光
学,也有相应的近轴近似和远场近似。
为什么要近似?难道精确的理
论不好吗?
其一、近似是可行的。 物理学是实验科
学,被实验检验为正确的结论,就是好
的。
其二,物理学是实用的 。近似可以减少
大量不必要的工作。
其三、有时理论上的精确在实验上是无
法实现的。
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许是错
的!?)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其波动性不如波长更长
的电磁波,而粒子性又不及波长更短的 X-ray、
电子等,所以无论从哪一方入手,都难以对其
特性进行精确的测量。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体系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
即一对共轭的物理量是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的。
对于光,在宏观仪器前仍具有微观特性,但在
微观仪器处又表现出宏观特性,所以无论从微
观还是宏观,都难以进行不受限制的精确测量。
第三章 波的相干叠加
第一部分、波的叠加原理
处理分立波列的叠加
第二部分、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
处理连续分布的次波中心发出次波的叠加
§ 3.1 波的叠加原理
两列波在空间相遇
一.内容
1,波的独立传播定

从不同振源发出的波
在空间相遇时, 如振
动不十分强, 各个波
将保持各自的特性不
变, 继续传播, 相互
之间没有影响 。
2,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在相遇点的合
振动是各个波独自在
该点振动的矢量叠加
( 矢量和 ) 。
成立的条件
传播介质为线性介质。
振动不十分强。 在振动很强烈时,线性
介质会变为非线性的。
注意要点:不是强度的叠加,也不是振
幅的简单相加,而是振动矢量(瞬时值)
的叠加。
二.叠加方法
同频率、同振动方向的单色光。
1.代数法(瞬时值法)
)c o s ( 111 tA ??? ?? )c os ( 222 tA ??? ??
21 ??? ??
)c o s (2 122122212 ?? ???? AAAAA
)c osc os/()s ins in( 22112211 ????? AAAAtg ???
)c os ( tA ?? ??
合振动
2.复数法
111~ ?ieAU ?2
2
~ ?ieU ?
21 21 ?? ii eAeA ??
振幅和位相的表达式与代数方法相同
21
~~~ UUU ?? ?iAe?
3.振幅矢量法
在复空间中, 如图所示
21
~~~ UUU ??
U~
1
~U
2
~U1?
1A
2?
2A
A
?
连续多个振幅矢量的叠加
12 ?? ?
23 ?? ?
34 ?? ?
各个矢量按次序首尾
相接,夹角为相应的
位相差
三.叠加的强度
光的频率是 1014 Hz,其变化周期比仪器的响应
时间小得多
光强的测量值只能是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I
? ???? ? ?? 0212221 c o s12 dtAAAA
12 ??? ???
两列波在空间 P点的位相差
?? ?? 0 21 dtA dtAAAA? ???? ? ??? 0 12212221 )]c os (2[1
在观察时间内不是定值,而是随时间改
变,是时间的随机函数,则有
)(12 t???? ?????
0co s
0
???? ? dt
21
2
2
2
1 IIAAI ????
是两列光的强度简单相加,没有干涉现象 。
或者说它们是不相干的
在观察时间内不随时间改变,则有
??
?
?
???? c o sc o s1
0
dt
2121
2
21 c o s2 IIAAAAI ?????? ?
??c o s2 21 AA
被称为干涉项
即两列波在空间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位相
差,叠加后有不同的强度,出现干涉现象。
Δφ只与空间位置有关,即不同的空间点具有
不同的位相差,因而有不同的干涉项的数值。
?? j2?? 1c os ?? ?
212221 2 AAAAI ??? 221 )( AA ?? 2121 2 IIII ???
21 II ??
干涉相长
?? )12( ??? j 1c os ??? ?
212221 2 AAAAI ???
221 )( A??
2121 2 IIII ???
21 II ??
干涉相消
两列波在空间相遇,使得光的能量重新
分布,称为干涉现象。能够产生干涉的光,
称为相干光
四.相干条件
( 1), Δφ稳定
( 2), ω相同
( 3)、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
21
~~ ?? ?
21 ΨΨΨ
??? ??
2
2
2
1
2 |~||~||~| ??? ??
21 III ??
总光强是两列波的光强之和,无干涉。
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2~?
1~? Ψ?
按矢量叠加
数量关系
光强是振幅的平方
如两振动不平行,可将其中一个正交分解为
和另一个分别平行、垂直的分量,再进行叠加。
其中垂直的分量作为背底,不参与干涉。
2~?
1~?
xΨ2
yΨ2
21 ΨΨΨ
??? ??
xxyy eΨeΨΨ
??
221 )( ???
???
??
c o s2 21
2
2
2
1
y
y
AA
AAI
?
?cos2A
?sin2A ?? ???? c o sc o s2 2121 AAII
2
2 xA?
五.不同频率单色波的叠加
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频率不
同的两列波
1? )c o s ( 10 kztA ?? ? 2? )c o s ( 220 zktA ?? ?
?? 22 ?? ?
2
)()(c o s
2
)()(c o s2 21212121
0
zkktzkktA ??????? ????
)co s ()co s (2 0 zktzktA mm ??? ??
)c o s ()c o s (2 0 zktzktAΨ mm ??? ??
形成光学拍, 拍频为 ω m, 强度分布随时
间和空间变化 。
结论:
1,不同频率单色光叠加形成光学拍;
2、不同频率的定态光波叠加形成非定态
光。
)](2c o s1[2)(c o s4 20220 zktAzktAI mmmm ????? ??
光强随时间变化,没有稳定的光强分布。
3.2 两列单色波的干涉花样
一, 两相干个点光源的干涉
发出球面波,在场点 P相遇。
)
2
co s (
)co s (
01111
011111
??
?
?
???
???
???
trnA
trkA
)
2
co s (
)co s (
02222
022222
??
?
?
???
???
???
trnA
trkA
1S
2S
1r
?
2r
?
),,( zyxP
可设初位相均为零,
位相差 )(2 1122 rnrn ???
?
??
1122 rnrn ???
)(2 12 rr ??? ???
?? jrr ??? 12
2
)12(12
?
? ???? jrr
光程差
在真空中
干涉相长
干涉相消
j=0,1,2,3,4,……,干涉级数
交错的亮条
纹和暗条纹在空
间形成一系列双
叶旋转双曲面。
在平面接收屏上
为一组双曲线,
明暗交错分布。
干涉条纹为
非定域的,空间
各处均可见到。
1S
2S
杨氏双孔干涉
轴外物点
和场点都
满足近轴
条件
两点光源
间距为 d,
可以求得
发出的光
波在屏上
的复振幅
1S
2S
1r
?
2r
?
),( yx ??
P
D
)2e x p (]}2)2/([e x p {),(~
222
1 xD
i k d
D
yxdDik
D
AyxU ??????????
)2e x p (]}2)2/([e x p {),(~
222
2 xD
i k d
D
yxdDik
D
AyxU ?????????
????????? ),(~),(~),(~ 21 yxUyxUyxU
)]2e x p ()2] } [ e x p (2)2/([e x p {
222
xDi k dxDi k dD yxdDikDA ??????????
)
2
c o s (]}
2
)2/([e x p {2 222 x
D
kd
D
yxdDik
D
A ???????
合成的复振幅为
)
2
(c o s4
)
2
(c o s4)
2
(c o s
2
2
0
2
2
2
2
x
D
kd
I
x
D
kd
D
A
x
D
kd
D
A
I
??
??
?
?
?
?
?
???
?
?
?
?
?
?
强度分布为
2
0 )( D
AI ?
从一个孔中出射的光波在屏中心的强度
是一系列等间隔的平行直条纹
)2(c o s4 20 xDkdII ??
干涉相长
(亮条纹) ?jxDkd ??2 ?? dDjkdDjx ??? 2?
干涉相消
(暗条纹) 2)12(2 ???? jxDkd
?? dDjkd Djx 2 1222)12( ?????
?
?dDx ??
相邻亮(暗)条纹间隔
X?
Y?
X?
nd
Dj
kd
Djx ?? ??? 2
nd
Dx ???
相邻亮(暗)条纹间隔
如光源和接收屏之间充满介质,则条纹间距为
三.干涉条纹的反衬度(可见度)
反衬度的定义:在接收屏上一选定的区
域中,取光强最大值和最小值,有
mM
mM
II
II
?
???
2
21
2
21 )(,)( AAIAAI mM ????
当 A1=A2时,γ =1,反衬度最大
当 A1<<A2或 A1>>A2时,即 A1,A2相差悬殊
时,γ =0,反衬度最小
2
2
2
1
212
AA
AA
?
??
2
2
1
2
1
)(1
2
A
A
A
A
?
?
四.两束平行光的干涉
两列同频率单色光,
振幅分别为 A1,A2;
初位相为 φ 10,φ 20,
方向余弦角为 ( α 1,
β 1, γ 1 ),
( α 2, β 2,
γ 2)
研究在 Z=0的波前上
的位相
Z
XOY
101111 )0c o sc o s( c o s),( ????? ????? yxkyx
202222 )0c o sc o s( c o s),( ????? ????? yxkyx
)()c o s( c o s)c o s( c o s),( 10201211 ??????? ??????? ykxkyx
????? co s2),( 212221 AAAAyxI
Z=0
)()c o s( c o s)c o s( c o s),( 10201211 ??????? ??????? ykxkyx
?
?
?
?
?
?
?
)12(
2
j
j
)()c o s( c o s)c o s( c o s),( 10201211 ??????? ??????? ykxkyx
?
?
?
?
?
?
?
)12(
2
j
j
亮、暗条纹都是等间隔的平行直线,形
成平行直线族,斜率为
12
12
co sco s
co sco s
??
??
?
?
?
?
?
?
?
?
?
?
?
?
?
??
?
?
?
??
1212
1212
c o sc o s)c o s( c o s
2
c o sc o s)c o s( c o s
2
??
?
??
?
??
?
??
?
k
y
k
x
?
?
?
?
?
?
?
?
?
?
?
y
f
x
f
y
x
1
1
条纹间隔
或条纹的
空间频率 x?
y?
X
Y
3.2 相干光的获得
一, 原子发光的特点
原子跃迁发光。
光源中大量的原子,随机发光。不同原
子发出的光波是不相干的。
同一原子在不同时刻所发出的光波也是
不相干的。
普通光源所发的光是不相干的。
二.相干光的获得
得到相干光的唯一方法, 是设法将一列
光波分为几部分, 这几部分光波来自同
一列光波, 是相干的 。
这就是干涉的物理本质, 是一列光波自
己和自己的干涉, 也只有自己和自己之
间才有可能发生干涉 。
干涉的物理过程
Ui,时刻 t光源中第 i个原子发出的波列
Ui被分为相干的两部分
Ui叠加形成的干涉强度分布为 Ii
不同波列是不相干的,相互间按强度相加
所有波列形成的干涉强度为
??
??
?????
N
i
iiiii
N
i
i AAAAII
1
21
2
2
2
1
1
co s2 ?
杨氏干涉
光源发出的任一列光波,经过双缝或双孔,
分成相干的两列,在空间相遇,产生干涉。
光源发出的不同光波波列是不相干的,各
自干涉后,相互之间只能进行强度叠加。
上述物理过程为:第一步是同一列波的相
干叠加;第二步是不同波列间的强度叠加
(非相干)。
干涉的特点
干涉是一列一列分立的光波之间的相干
叠加
干涉是一列光波自己和自己的干涉
干涉的结果,使得光的能量在空间重新
分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错的干涉条纹
干涉之后的光波场仍然是定态波场
下一节
3.3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
一.光的衍射现象
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也称绕射 。
二.次波
光波是振动的传播,波在空间各处都引
起振动。
波场中任一点,即波前上的任一点,都
可视为新的振动中心。
这些振动中心发出的光波,称为次波。
次波又可以产生新的振动中心,继续发
出次波,使得光波不断向前传播。新的
波面即是这些振动中心发出的各个次波
波面的包络面。
用次波的模型可以很容易解释光的衍射
现象 。
波前上的两个点,即使是邻近的,发出
的次波也是不同的。
严格地说,是没有, 光线, 或, 光束,
之类的概念的。
三.次波的叠加 —— 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
1,次波的相干叠加
在任一光源 S周围作一封闭曲面 Σ, S在
场点 P引起的振动就是 Σ 上所有点发出的
次波在 P点引起的振动的矢量和。
波前 Σ 上任一个次波中心 Q,及 Q点周围
一面积元 dΣ,可以先求出该面积元发出
的球面次波在场点 P处引起的复振幅 dU(P)
0?
?
n?
P
Q
?
?d
r?
R?
)(~ PUd
)(~)(~ 0 QUPUd ?
r
e
PUd
ik r
?)(
~
?? dPUd )(~
),()(~ 0 ??FPUd ?
瞳函数
球面波
次波中心面元面积
倾斜因子
?? d
r
e
QUKFPUd
i k r
)(
~
),()(
~
00 ??
将波前上所有次波中心发出的次波在 P点的振动叠加,
即得到该波前发出的波传到 P点时的振动,即该波前发出的
次波在 P点引起的振动。这就是 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 。
2.菲涅耳 —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
公式
P点的复振幅就是所有次波中心发出的次
波的相加。由于波前是一连续分布的曲
面,求和即为曲面积分
??
?
?? d
r
eFQUKPU i k r),()(~)(~
00 ??
??
? 2/iei
K
?
??? )c o s( c o s2
1),(
00 ???? ??F
d x d y
zzyyxx
e
zzyyxxi
222
)()()(
2
)()()(
222
????????
????????
?
?
R与 法线 n间的夹角
?
0?
菲涅耳 —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
??
?
??? ),(),(~),(~ 00 ??FyxUKyxU
r与 法线 n之间的夹角
0?
?
n?
P
Q
?
?d
r?
R?
)(~ PUd
0?
1?
2?
S
P
1?
四.衍射的分类
根据衍射障碍物到光源和接收屏的距离
分类 。
距离有限的, 或至少一个是有限的, 为
(Fresnel)菲涅耳衍射;
距离无限的, 即平行光入射, 出射, 为
夫琅和费 (Fraunhofer)衍射 。
菲涅耳衍射 夫琅和费衍射
3.4菲涅耳衍射(圆孔、圆屏)
一, 衍射现象
圆孔衍射:接收屏上可见同心圆环, 接收屏沿
轴向移动, 圆环中心明暗交替变化 。
圆屏衍射:接收屏上可见同心圆环,接收屏沿
轴向移动,圆环中心永远是亮点。
二.半波带法分析菲涅耳圆孔
衍射
设法求解菲涅耳 —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
式 。
将积分近似化为求和 。
将波前 ( 球面 ) 划分为一系列的同心圆
环带, 每一带的中心到 P点的距离依次相
差半个波长 。 这些圆环带称为 半波带 。
b
2
??b
2
3??b
??b
?2?b
2
5??b
?3?b
R P
R
0r
20
??r
??0r
2
3
0
??r
?20 ?r
半波带的次波
在球面上, 各次波波源
初位相相等 。 相邻半波
带发出的次波, 到达 P
点时, 光程差为 λ/2,位
相差为 π,位相相反, 振
动方向相反, 相互抵消 。
计算各个半波带的面积
Sk。
)c os1(2
2
2 ??
?
??
?
R
RhS
??? dRdS s in2 2?
)(2
)(c o s
0
22
0
2
rRR
rrRR k
?
?????
k
k dr
rRR
rd
)(
s in
0?
???
2/??kdr
kSdS ?
??
0rR
R
r
S
k
k
?
?
R
?d
?
R
M
2/??dr
kr
br ?0
1?kr
h
k?
DS P0B
球冠面积
ΔSMP中
第 k个半波带的面积
??
?
?? d
r
eFQUKPU i k r),()(~)(~
0 ??
?
?
?
n
k k
kik r
k r
SeFQUK
1
)()(~ ?
? ?? )( 0)(~ ??? kik
k
k eF
r
SUK
? ?? ?? ? ikk
k
ki e
r
SeUK )co s1(
2
1~
0
?
?
? ???
n
k
kkA
1
1
2
)co s1()1( ?
菲涅耳 —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
?
?
? ???
n
k
kkAPU
1
1
2
)co s1()1()(~ ?
k
ki
r
S
eUKA 0
~ ?
?
1)1)(c o s1(~ ???? k
kk AU ?
为第 k个半波带发出的
次波在 P点的 复振幅
可见,相邻波带次波的位相相反,且 k越大的波带,振幅越小 。
)co s1( kk AA ???
为第 k个半波带发出的
次波在 P点的 振幅
?
?
?
n
k
kU
1
~
1
1
)1( ?
?
?? ? k
n
k
kA
??????????? ?
?
? )
2
1
2
1()
2
1
2
1(
2
1)1()(~
5433211
1
1 AAAAAAAAPU
n
k
k
k
])1([21 11 nn AA ????
解释:波带数 n为奇数,亮点; n为偶数,暗点
圆屏, 前 n个
半波带被遮住
??n
0?nA
12
1)( APA ?
11 2
1)(
?
?
? ?? ? nkn AAPA
自由传播 始终亮点
总是亮点
半波带方程
半波带奇偶性的数量关系
R
?
M
kr
h
k?
D
S
0B
?
R
br ?0 P
2022 )( hrr kk ???? 2
0
2
0
2 2 hhrrr
k ????
hrrk 00 2?? ?
2222 2)( hRhhRRk ??????
Rh2?
2
0
2
0
2
0
2 )
2( rkrrr k ????
?
0
2
0 )2( rk
kkr ??? ???
?)(2
0
0
rR
krh
??
hrrk 00 2?? Rh2?
k的数值及奇偶性由 r0决定 。
2
k?
)
11
(
0
2
Rr
k ??
?
?
Rh2? ?
)(2
2
0
0
rR
kr
R
?
?
0
0
2
Rr
rRk k ??
?
?
半波带方程
?
0
0
rR
Rkr
?
?
三.一般情形下的波带
将每一个半波带划分为两个, 则相邻波
带发出的次波在 P点位相差为 π/2,即第
一个半波带中的第一个波带和第二个波
带的位相分别为 π/4和 3π/4;
再将每一个进一步细分, 第一个半波带
中的四个波带的位相差为 π/4,位相依此
为 π/16,5π/16,9π/16,13π/16,…… 。
可以将任何一个半波带进一步细分为 n个,
得到更多的波带,相邻波带间光程差为
λ/2n,位相差为 π/n。 n很大时,位相差很
小,用振幅矢量法,原来的每个半波带
的波矢变为由 n个小波矢组成的半圆。
半波带的进
一步划分
如果最后一个不是整数个半波带,也可
以得到合振动。
不是整数个半波带
四.波带片
用半波带将波面分割,然后只让其中的
奇数(或偶数)半波带透光,即制成 波
带片 。
透过波带片的光,在场点 P处光程差依次
为 λ,位相相同,振动方向也相同,合
振动大大增强,衍射后的光强大大增强。
相当于将光波汇聚到 P点。
一般情况下, 可以认为前面几个半波带
的倾斜因子相差不大, 即满足近轴条件,
所以他们发出的次波的振幅近似相等 。
如果波带片共有 20个半波带, 则在 P点的
复振幅为
119531 10)(
~ AAAAAPU ?????? ?
2
11 0 0)( API ?
10 2
1)(~ APU ? 2
10 4
1)( API ?
相差 400倍。可见波带片具有使光汇聚的作用
光强
自由传播时
波带片方程
将半波带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同透镜的公式
任一波带片,都只适用于一个波长。焦
距是固定的。
对平行光,波带片为平面的。
但除主焦点之外,还有许多次焦点。
2
0
11
k
k
rR ?
???
?
?
k
f k
2
?
0
2
1
r
k k
?
?
?
在距离 r0处看来,半径为 ρ k的波带是第 k个半波带。
f
1?
)11(
0
2
Rr
k k ??
?
?
0
2 1
r
k k
?
??
1
2
3
4
5
fr ?0
0
2 1
r
k k
?
??
20
fr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原来的每一个半波带可
以分为 2个,此次波相
互抵消,是暗点
0
2 1
r
k k
?
??
30
fr ?
1
2
3
4
5
6
7
8
9
2
原来的每一个半波带分为 3个,
其中 2个的次波抵消,还剩余 1个,
为次亮点,即次焦点。
当波带片不变时, r0改变, 会引起 k的改
变, 即可划分的半波带数目改变 。
r0减小, 到 r0/2时, k=2k,暗点;
r0减小, 到 r0/3时, k=3k,亮点, 次焦点;
r0减小,到 r0/4时,k=4k,暗点 ……
12,,5,3 ??? m
ffff ?
一系列次焦点
)11(
0
2
Rr
k ??
?
?
0
2 1
r
k
?
??
3.5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衍射装置
平行光入射,用凸透镜成象于像方焦平
面。
相当于各点发出的次波汇聚于无穷远处。
即是平行光的相干叠加。
衍射强度的分布
一、用振幅矢量方法求解
沿 θ方向的次波,汇聚
到 P点,从狭缝上下端
发出的次波光程差和位
相差分别为
?s inaL ??
?s inka???
若将狭缝均分为 N个平行部分,相
邻两部分的光程差和位相差分别为
N
a ?? s in?
N
ka ?? s in??
?
?
a
P
?
?
a
P
0?
0?
对于沿任意方向
的入射光在积分
平面前的光程差
0s in ?aL ???
总光程差为
)s in( s in 0?? ??? aL
0?? 各个次波的波矢相互平行,合矢量的振幅为 A0
??N
0??
各个次波的波矢振幅相等,相邻波矢间
夹角为 Δφ,合矢量的振幅为 Aθ
Aθ为长度为 A0的一段圆弧
的弦。圆心角为 ΔΦ
A
B
R
R
??
)2/s in (2 ??? RA ?
2
2
s in
0
??
??
? AA
?
???
0AR
0A
?
?A
?
2
s in
2
s in
s in
0
?
?
?
ka
ka
AA ?
u
uA s in
0?
A0为次波在焦点处合振动的振幅
?s in
2
1 kau ? ?s in
2
1 kau ?
?
??
?
??
s in
s in
s in
0
a
a
A?
用积分方法
P点光来自同一方向,倾斜因子相同。
不同方向的光,满足近轴条件,倾斜因
子为常数 1。
? ?
?
2/a
2/a?
x
0
0?
0?
r
0r
B
A
f
r?
??? ?
?
??? 2/ 2/00 )(~)(~ a a
ik rik r
dxreKdreQUKPU
)(~ 00 QUKK ?
?s inxr ???
?
?
??
2/
2/
s in
0
0
01)(~
a
a
ik xik r dxee
rKPU
? ][
s in
11 s in2s in2
0
0
0
??
?
aikaik
ik r ee
ikerK ???
?
?
?
s in
)s in
2
s in (2
1
0
0
0
ik
ka
i
e
r
K ik r
?
?
?
u
uU s in~
0?
?
?
s in
2
1
)s in
2
1
s in (
)(
~
0
0
0
ka
ka
r
e
QUaK
ik r
?
?s in00 xrrrr ?????
1),( 0 ???F
0
0
0
)(~
r
eQUK ik r
Q点发出的次波在焦
点所引起的复振幅
0
00
0
)(~~
r
eQUaKU ik r?
通过整个狭缝的次波在焦
点上复振幅
???? s ins in21 akau ??
u
uU s in~
0
为单缝(单元)
衍射因子
*000 ~~ UUI ?
2
2
0
s in)(
u
uIPI ?强度分布
?
?
s in
2
1
)s in
2
1
s in (
)(
~
)(
~
0
0
0
ka
ka
r
e
QUaKPU
ik r
?
u
uU sin~
0?
象方焦点处的光强
狭缝上下移动,条纹不变
j=0
j=1
j’=0
j’=1
透镜上下移动,
条纹相应移动
相互平行的狭缝,衍射条纹完全重合
?0?
入射光与光轴不平行,
光程差包括两部分
)s in( s in 0 ?? ?? x
)s in( s in 0 ??
?
? ?? au
?
衍射角都从透镜的光心算起
?
?
衍射花样的特点
1,极值点
0)s in( ??u u
0s inc o s 2 ??u uuu
utgu ?
?,47.3,46.2,43.1s in aaa ???? ????
??,)1(,,,2,1s in ajajaa ????? ???????
极大值
极小值
???? jau ?? s in 0?j
?
极值点
?
2,亮条纹角宽度(相邻暗条纹之间的角
距离
a
?? 2
0 ??
零级主极大
其它高级次条纹
a
?? ??
衍射的反比关系
?
角距离
0??
??
应用
Babinet原理
??
?
??
a
dreFQUKPU
ik r
a ),()(
~)(~
00 ?? ??
?
??
b
dreFQUKPU
ik r
b ),()(
~)(~
00 ??
?? )(~)(~ PUPU ba ??
?
?
a
d
r
e
FQUK
ik r
),()(~ 00 ??
??
?
??
b
ik r
d
r
e
FQU ),()(~ 00 ??
??
???
?
ba
d
r
e
FQUK
ik r
),()(
~
00 ??
)(~ 0 PU?
相当于自由传播
平行光入射到互补屏时,按几何光学原
理成象,除象点之外,处处振动为零。
)(~)(~ PUPU ba ?? )()( PIPI ba ?
细丝与狭缝的衍射花样,除零级中央主
极大外,处处相同。 激光测径仪的原理
互补屏
除零级中央主
极大外,处处相同
3.6 夫琅和费矩孔衍射
同单缝相比,矩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
向上对光的传播进行限制
两个方向的参数是相互独立的
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两个方向的单元衍射
因子的乘积
)(~)(~),(~ yUxUyxU ?
),( yxQ物点
),( yxP ??场点
r?
0r
?
r?
0r
?
r?
Q
O
O
x
y
z
x?
y?
O?
)co sco sco s( ??? xyx eeerr ???? ???
)s ins ins in( 321 ??? xyx eeer ??? ???
a
b
0
0
r
r
OQr
?
????
)( yx eyex ?? ???
rrr ??? 0
)s ins in( 21 ?? yx ???
)s ins in( 210 ?? yxr ???
)s ins ins in( 321 ??? xyx eee ??? ???
??? d x d yr
e
FyxUKPU
i k r
),(),(
~
)(
~
00 ??
满足近轴条件,倾斜因子为 1
??
?
??
? dx dy
r
e
UKPU
yxiki k r
0
)s i ns i n(
0
210
)0,0(~)(~
??
?? ? ?? ??
2/
2/
s i n2/
2/
s i n
0
0
21
0
)0,0(~)(~
b
b
i k ya
a
i k x
i k r
dyedxe
r
e
UKPU ??
2
2
1
1
0
0
s ins in
)0,0(
~ 0
u
u
u
u
r
e
abUK
ik r
?
11 s in ??
? au ?
22 s in ??
? bu ?
2
2
22
1
1
0 )
s in()s in()(
u
u
u
uIPI ?衍射强度分布
2
0
00 |)0,0(
~| 0
r
eabUKI ik r?
矩孔发出的光波在
F点产生的光强
3.5夫琅和费圆孔衍射
波长为 λ平行光,通过半径为 R的圆孔,
汇聚在透镜的像方焦平面上。
r?
0r
?
),( ??Q
?
??? s inc o s??? r
z
R
O
A
B
x
y
?
1r
?
0rQ A B
???
平面内在 x o z0r?
轴xQA ?
?? c osOA ?
?O A s in??? r
z
0r
?
O
A
?
?
B
平面x o zQ A B ??
??
?
?
?? d
r
e
FUKPU
iki k r ???
????
s i nc o s
00
0
),(),(
~
)(
~
??
?
?? ?????? dde
r
e
UK ik
i k r
s i nc o s
0
0
0
)0,0(
~
???
?
????
?
??? 2
00
0
0 )s inc o s
2c o s ()0,0(~ 0 dd
r
eUK Ri k r
???? s in/s in2 kRRm ??
???
?
?????
2
00
0
0 )c o sc o s ()0,0(
~)(~ 0 d
R
md
r
eUKPU Ri k r
m
mJ
r
e
RUKU
i k r )(2
)0,0(
~
)(
~ 1
0
2
0
0
?? ??
J1( m):一阶贝塞尔函数
? ? ?? ?
?
???
??
0
2
!
1 )
2
(
!)!1(
)1()(2
k
k
k m
kkm
mJ
}]
!3
)
2
(
[
4
1
]
!2
)
2
(
[
3
1
)
2
(
2
1
1{
2
2
4
2
3
2 ??????
mm
mm
21
0 ]
)(2[)(
m
mJII ??
0??
Aivry斑
二.衍射花样的特点
同心圆环,明暗交错,不等距。
中央主极大(零级斑),Aivry斑,占总
强度的84%,半角宽度 Δθ0
圆孔直径为D,透镜焦距 f,则 Aivry斑半
径 Δ l
DR
??? 22.161.0
0 ???
D
tgfl ?? 22.10 ????
三、望远镜的分辨本领
平行光经透镜成象,由于衍射效应,总
有一 Aivry斑,而不是一个 几何点 。
两束光,则有两个 Aivry斑。
两个物所成的 Aivry斑如靠得很近,可能
无法分开。
采用 Rayleigh判据, 两光斑的角距离恰
等于一个光斑的半角宽度时,为可以分
辨的最小极限。
下一页
D
Dm
???? 22.1
0 ???
??
0??
Rayleigh(瑞利 )判据
0?
?
0?
?
1n 2n
四.干涉与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干涉是分立光束之间的相干叠加, 这些
光束是有限条, 或虽然有无限多条, 但
是光束之间是离散的, 不连续的, 可数
的 。 直接应用波的叠加原理 。
衍射是连续分布的无限多个点光源 ( 次
波中心 ) 发出的光波的相干叠加 。 要应
用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 或菲涅耳 —
—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 。
无论干涉或衍射,都是人为的
结果。
无论是衍射还是干涉,光波在相遇点都
是振动的叠加,都遵循波的叠加原理。
干涉时,光的能量在空间均匀分布,各
个亮条纹有相差不大的能量;衍射时,
光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一个特殊的衍射级
上,更接近于几何成象的情况。
几何光学与衍射的极限
光线是几何光学中光的模型。
从惠更斯的次波传播的观点出发,任何形式的
光线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形式的波在传播
过程中都会以球面波的形式发散。
则光线的概念以及由此得到的反射及折射定律
都似乎是不成立的。
但是,几何光学的定律却都是实验定律,应该
是正确的。
衍射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特征
如果有衍射屏,即衍射障碍物,则衍射
现象必然出现。
以单缝衍射为例进行分析。
衍射能量大部分集中于 0级。
有衍射反比关系,即 0级的空间角宽度与
缝宽成反比。
2
2
0
s in)(
u
uII ??衍射光强分布
?
?
? s inau ?
???a如果
a
?? 2
0 ??
00 ???
uu s in??同时由于
除了 u=0,即 θ=0处,其它位置衍射光强 I≈0。
0级光束不发散
其它的衍射级不存在。
说明在衍射障碍物的尺寸远大于波长的情况下,
平行的入射光经过透镜后,近似地可以汇聚成唯
一的一个几何像点。(设透镜的口径无限大)
说明射入透镜的光,即自由传播的平行光束,
仍然保持较好的平行性。
在没有衍射障碍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光线
的模型描述光的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依然成立。
对于反射的情况,如果反射面的宽度为 a。则反射的光波可
以用单缝衍射描述其光强分布。
1i 1i?
2i
)s in( s in 11 iiau ???
?
?
衍射 0级的位置
1i?1i?
时当 ???a
反射光为平行光束
反射定律成立。
折射光
)s ins in( 2211 ininau ??
?
?
衍射 0级的位置
1122 s ins in inin ?
折射定律成立。
几何光学是衍射的极限
衍射 0级就是几何光学中光线的方向。
如果衍射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很多,
则几何光学定律成立。
关于相速度和群速度
单色波的速度,是振动传播的速度,也
是位相传播的速度,称为 相速度 。
相速度的表达式为 VP= ω/k
对于非单色波,它们叠加后往往形成一
定形式的脉动,脉动被称为 波群 。脉动
传播的速度为 群速度 。
群速度的表达式为 Vg= dω/dk
真空中的群速度
在真空中,没有色散,即不同波长的光
都具有相同的相速度 c,ω=2πν=
2πc/λ=ck,群速度 Vg= dω/dk=c= VP 。
相速度与群速度相等,波群脉动传播的
速度与每一个单色成分位相传播的速度
相等。或者说,由于每一个单色的成分
的相速度都相等,所以合成波的群速度
与相速度相等。
介质中群速度和相速度的关系
波在介质中的相速度与波长有关,即不
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相速度不
同,折射率不同。
dk
dV
g
?? ? ?
dk
kVd p
? dk
dV
kV pp ??
)
2
(
2
??
??
? d
dV
dk
d
d
dV
dk
dV ppp
????
??
?
?
?
d
dV
V pp
2
2 2??
?
?
d
dV
V pp ??
0
0
U
(z
)
z
0
0
U
(z
)
z
r?
0r
?
),( ??Q
?
??? s inc o s???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