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第二节血栓形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充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其病变;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变;
血栓形成的条件及类型。
熟悉:血栓的形成过程
了解:充血、血栓形成原因及机制、结局。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1、原因2、病变3、结局
4、常见的淤血器官:慢性肺淤血、肝淤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类型
三、血栓的结局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I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的条件及类型。
难点:血栓形成过程。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2 月26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 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因动脉血输入增多,使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1、原因:
生理性:局部功能增强,如运动时肌肉。
病理性:炎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侧支性充血(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
2、病变:
大体:体大、鲜红、温度高、功能增强。
镜下: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数目增多。
3、结局:有利:暂时性,影响小,可加速局部代谢。
不利:可造成出血。
二、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简称为淤血。
1、原因:
(1)静脉腔阻塞:如血栓、栓塞。
(2)静脉壁受压:如肿瘤、妊娠子宫等。
(3)静脉血液坠积:重力作用,下垂部位。
(4)心衰: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体循环淤血(肝最常见)。
2、病变:
大体:肿大、青紫色(紫绀)、温度低、功能下降。
镜下:细、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数目增多。
3、结局:
淤血性水肿、积液,淤血性出血。
长期淤血可致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 → 淤血性硬化。
其他:抵抗力下降、修复力下降等 。
复习5分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充血示图
15分钟
淤血示图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4、常见淤血器官:
慢性肺淤血:
大体:体大、暗红色、质较实、切面有淡红色泡沫样(暗红色血性)
液体流出。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红细胞、
心衰细胞。
结局:长期淤血 → 肺褐色硬化。
慢性肝淤血:
大体:体大、质实、包膜紧张、切面红(淤血)黄(脂变)相间
→ 槟榔肝。
镜下: 中央静脉、肝窦:扩张、淤血。
肝小叶 小叶中央区:萎缩、坏死。
肝细胞
小叶周边区:脂变。
结局:长期淤血 → 淤血性肝硬变。
第二节 血栓形成
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1、心血管内膜损伤:是唯一单独存在可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
管壁粗糙 →血小板粘附、聚集。
内膜损伤 胶原暴露,激活凝血因子Ⅻ →启动内源性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 →启动外源性凝血。
原因:静脉内膜炎、AS、心梗、机械损伤、中毒等。
2、血流状态的改变:
轴流消失 →血小板靠边、沉积。
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稀释、冲走。
内皮细胞缺氧受损。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图肺淤血
图:心
衰细胞
图肝淤血
15分钟
血管损伤
示意图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原因:多见于静脉,如静脉曲张、心功不全、长期卧床病人等。
3、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数量、活性增加或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原因:失血、失水过多(代偿性释放幼稚血小板、ADP增加促进血小板
聚集、血液浓缩、凝血酶原激活等)。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类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析出、凝集和血液凝固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形成以下类型:
1、白色血栓(析出性血栓):
形成:内膜损伤 →血小板析出、粘附
大体:灰白、坚实、附着牢固。
镜下:珊瑚状血小板梁,表面白细胞粘附(梁间有少量纤维素和RBC)。
部位:血栓头部、心瓣膜缘。
2、混合血栓(层状血栓):
形成:小梁间血流变慢,血液凝固。。
大体:灰白与红褐色相间,层状。
镜下:血小板梁(粉红色)间纤维蛋白网中充满RBC(红色)。
部位:血栓体部、左房球型血栓、动脉瘤内层状血栓。
3、红色血栓(凝固性血栓):
形成:血液凝固。
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久之干燥。
镜下:纤维蛋白网中充满RBC。
部位:血栓尾部。
4、透明血栓:
部位:微循环(DIC)。
镜下:纤维蛋白构成,红染,均质,透明状。
5、其他分类:阻塞性血栓、附壁血栓、游离血栓、赘生物。
血流改变
示意图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20分钟
图白色血栓
图混合血栓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图透明血栓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三、血栓的结局:
1、溶解、脱落:
2、机化、再通:
血栓机化过程中,收缩、自溶,出现裂隙,内皮细胞长入形成新管腔,
与原来管腔相通,称为再通。
3、钙化:静脉石或动脉石。
四、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止血、防止感染扩散。
2、有害:(1)阻塞血管:动脉→梗死;静脉→淤血。
(2)栓塞:
(3)心瓣膜病:
(4)DIC:出血、休克。
5分钟
图血栓再通
5分钟
5分小结
小 结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简称为充血。
原因、病变、结局
二、静脉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原因、病变、后果、常见器官(肺、肝)
第二节 血栓形成
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变慢和涡流形成
3.血液性质改变: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过程及形态:
1.白色血栓 2.混合血栓
3.红色血栓 4.透明血栓
三、血栓的转归: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单项选择题:
(1)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主要成份是:( )
A.心衰细胞 B.水肿液 C.炎细胞 D.红细胞
(2)关于慢性肝淤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由于右心衰引起 B.槟榔肝
C.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D.长期导致肝硬变
(3)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A.涡流形成 B.心血管内膜损伤
C.血流缓慢 D.血液凝固性增高
2.名词解释:淤血、槟榔肝、心衰细胞、血栓形成
3.简述淤血的结局。
4.试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
教学后记
评估:
评教:
评学: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栓塞
第四节 梗死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1.栓塞、栓子及梗死的概念;
2.栓子运行的途径及栓塞的部位;
3.梗死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熟悉:栓塞的类型;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教学内容:
1.栓塞:(1)栓子运行途径:
(2)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他类型栓塞。
2.梗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梗死的类型和病变: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3)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I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栓塞运行途径及栓塞的部位;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出血性梗死的发生条件及病变特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2 月28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三节 栓 塞
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形成栓塞的异物称为栓子。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
一、栓子运行途径:多与血流方向一致。
1、左心及体动脉的栓子 → 体动脉小分支(冠脉、脑、肾、脾动脉等)。
大栓子→肺动脉及其分支
2、体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
小栓子→通过肺毛细血管,经左心栓塞体动脉。
3、门静脉(肠系膜)系统栓子 → 肝内门静脉分支。
二、栓塞类型及后果:
1、血栓栓塞:最常见、占99%
栓子小、数量少 →无症状
(1)肺动脉栓塞 若有严重淤血 →出血性梗死
栓子大或小而多→猝死(肺动脉主干栓塞或5-羟色胺
作用,支气管、冠脉反射性痉挛)
(2)体动脉栓塞 → 脑、肾、脾、下肢动脉栓塞、梗死。
2、脂肪栓塞:见于长骨粉碎性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等。
少→ 影响小(被吞噬)
脂滴 →静脉 小〈20μm→通过肺毛细血管 →体动脉栓塞
大而多→肺栓塞
3、气体栓塞:大量气体>100ml,迅速入血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
(1)空气栓塞: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损伤时(管壁未塌陷,管内为负压);分娩、人流、
胎盘早剥(子宫收缩,宫内高压)。
(2)氮气栓塞:减压病。
4、羊水栓塞:分娩时,宫内压增加,羊水由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入血。
羊水栓子:角化上皮、胎毛、胎脂、胎粪、粘液等。
表现:突发呼困,紫绀,休克(DIC)等。
5、其他:瘤细胞、细菌、寄生虫、虫卵、其他异物等。
5分钟复习
20分钟
图栓子运行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25分钟
图肺栓塞
图脂肪栓塞
图羊水栓塞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四节 梗 死
机体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供中断,而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一、原因与条件:
(一)原因:
1、动脉阻塞:血栓形成、栓子栓塞。
2、动脉痉挛: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如动脉粥样硬化。
3、动脉受压:如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等。
(二)条件:
1、侧支循环状况:吻合支、双重血供,发生速度。
2、血液和心血管的机能状态:血氧含量下降(失血)、耗氧增加、心输出
量降低等。
二、梗死病变及类型:
基本病变:
形状:与血管分布有关。
有门器官:锥体形、切面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脏器门部,底靠
脏器表面(如肾、脾、肺)。
肠管:呈节段形。
心、脑:呈不规则形。
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和时间。
颜色:取决于组织含血量的多少。
类型:根据梗死区含血量多少分:
(一)贫血性梗死:
见于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较少的器官。如肾、脾、心、脑。
1、脾、肾梗死:
大体:梗死区呈锥体形、切面呈三角形,灰白或灰黄色,分界清,周围
常有暗红色充血、出血带。
镜下:细胞崩解,组织轮廓尚存,周围见充血、出血或炎症带。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10分钟
10分钟
梗死示图
10分钟
图肾梗死
图脾梗死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脑梗死:
大体:坏死后液化形成囊腔。
镜下:神经细胞、轴突及髓鞘崩解,胶质细胞增生包绕成囊壁(中性粒
→巨噬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吞噬脂质,体大,胞质呈网格状或
泡沫状—格子细胞)。
3、心肌梗死:(略)
(二)出血性梗死:
见于组织结构疏松、侧支循环丰富或有双重血供的器官。如肺、肠等。
形成条件:①严重淤血(侧支丰富)。
②组织疏松。
1、肺梗死: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处(肺淤血合并肺动脉分支阻塞)。
大体:梗死区呈暗红色,肿胀,锥形,尖朝向肺门,底靠肺膜,表面可
有纤维素渗出。
镜下:弥漫性出血,肺组织结构模糊。
2、肠梗死:常见于肠扭转、肠套叠、绞窄性疝时。
大体:节段形,暗红色或紫黑色,肿胀,无光泽,质脆,易穿孔,无血
管波动,肠腔内充满血性液体,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镜下:肠壁坏死,弥漫性出血。
(三)其他:
败血性梗死:坏死伴脓肿形成。
注意:同一器官不同的血循状态,可形成不同类型梗死。
三、梗死的结局及影响:与梗死的部位、大小、有无感染有关。
例如:脾、肾:一般无功能障碍。
心、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
肺、肠、四肢:可发展为坏疽。
自制大专
版病理学
CAI课件
图心梗死
10分钟
血供示图
图肺梗死
图肠梗死
5分钟
5分小结
小 结
第三节 栓 塞
一、栓子运行途径:多与血流方向一致。
二、栓塞类型及后果:
血栓栓塞 2、脂肪栓塞 3、气体栓塞 4、其它栓塞
第四节 梗 死
概念、原因
二、梗死病变及类型:
(一)基本病变
(二)类型:根据梗死区含血量多少分: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常见器官:①肺梗死 ②肠梗死
三、梗死的结局及影响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栓塞 梗死
二、选择题:
1、肺动脉栓塞可能引起:( )( )( )( )( )
A.猝死 B.右心室压力升高 C.肺梗死
D.右心衰 E.无严重后果
2、造成脾动脉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 )( )( )( )( )
A.下肢静脉 B.左心室 C.右心室
D.门静脉 E.主动脉
3、出血性梗死的病理特点是:( )( )( )( )( )
A.镜下为弥漫性出血+坏死 B.常合并细菌感染
C.呈楔形
D.充血出血带不明显 E.组织结构常不清
4、左房血栓脱落可导致____梗死
A.心 B.肺 C.肾 D.脑 E.下肢
三、简答题: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后记
评估: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