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气球样变性、嗜酸性变、点状坏死、桥接坏死、
碎片状坏死的概念;各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熟悉: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其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I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5 月18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一、病因、病机:
病因:病毒(多种)。
①甲肝病毒:RNA病毒,粪→口为主,少数通过血液传播。
②乙肝病毒:DNA病毒,由核心和外壳组成,通过密切接触、输血、
注射、针刺、体液等传播,少数经消化道。
③丙肝病毒:单链RNA病毒,传播途径同上。
④丁肝病毒:不完全或有缺陷的RNA病毒,以HbsAg为外壳,常与乙
肝病毒合并存在。传播途径同上。
⑤戊肝病毒:单链RNA病毒,消化道传播。
病机:a.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直接损伤肝细胞。
b.机体对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
疫为主)。
病毒携带者: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病毒入侵,肝无损伤。
重型肝炎:免疫功能过强,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重。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轻。
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不足,病毒清除不彻底→肝细胞反复受损。
二、基本病变:
(一)变质:
变性: 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嗜酸性变:
坏死: 肝细胞水肿→溶解坏死。
嗜酸性变→嗜酸小体。
按坏死范围可分为:
①点状坏死: 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②碎片坏死: 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灶性坏死。
复习5分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30分
15分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③桥接坏死: 中央静脉与汇管区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④大片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2/3。
(二) 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汇管区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
(三) 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Kupffer(枯否氏)细胞增生、肥大:
增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胞浆丰富,突出于窦壁或自窦壁脱入窦内
成为游走的吞噬细胞。
2、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分化为组织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发展为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汇管区纤维组织、细小胆管增生)。
3、再生肝细胞:体大,核大,可为双核,浆略嗜碱性。
三、临床病理类型:
类型:
黄疸型 轻度慢性 急性重型
急性 慢性 中度慢性 重型 亚急性重型
无黄疸型 重度慢性 慢性重型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大体:肝肿大,充血,质软,表面光滑。
镜下:肝细胞广泛变性(细胞水肿、嗜酸性变),点状坏死,轻度炎
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再生。黄疸型可见淤胆(小胆栓、胆色素
形成)。
预后:90%半年治愈,少数转为慢性。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一年以上(持续性CPH,活动性CAH,国外为半年)。
炎症分级:G0-G4 纤维化分级:S0-S4,具体见书134。
1、轻度慢性肝炎:
特点: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坏死,汇管区及小叶周围纤维化,炎
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完整,炎症程度G1-G2,纤维化程度S0-S2 。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图细胞水肿
图嗜酸性变
图点状坏死
图碎片坏死
图桥接坏死
图炎细胞浸
润
图间质反应
性增生
2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中度慢性肝炎:
特点:肝细胞坏死较明显,呈桥接坏死,碎片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
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
度为G3,纤维化程度S2-S3 。
3、重度慢性肝炎:
特点: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坏死区内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
分割肝小叶,晚期可形成假小叶,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度为
G4,纤维化程度S3-S4 ,可发展为肝硬化。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
大体:肝明显缩小,质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称为急
性黄色(红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网状支架塌陷,无明显再生;肝窦明显扩张,
充血,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吞噬增强,大量炎细胞
浸润;
临床:暴发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二周),病死率高,少数发
展为亚急性。
2、亚急性重型:一至数月。
大体:肝缩小,表面皱缩不平或呈结节状,质较硬,切面呈黄绿色,
有散在黄色或红褐色区,称为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并伴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大量炎
细胞浸润,有淤胆现象。
3、慢性重型:
特点: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大块/亚大块坏死,伴碎片坏死、
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形成。
临床:病程较长(1年),可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可治愈或停止发
展。
四、临床病理联系:
1、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厌油、呕吐、腹泻等。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图急性重
型肝炎
图亚急性
重型肝炎
1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肝大、肝区疼痛:
3、肝功障碍:血清转氨酶增高、白/球倒置等。
4、黄疸:
5、出血倾向:
6、肝肾综合征:
7、肝性脑病:
5分钟小结
小 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病因、病机
二、基本病变: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二) 炎细胞浸润
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三、临床病理类型: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变性广,坏死轻
中度慢性肝炎:坏死较明显
3、重度慢性肝炎:坏死重且广泛
(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
2、亚急性重型
四、临床病理联系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变性在病毒性肝炎时最多见:( )
A、 颗粒变性 B、嗜酸性变
C、脂肪变性 D、细胞水肿
2、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基本病变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气球样变 B、 嗜酸性变
C、 脂肪变性 D、凝固性坏死
3、病毒性肝炎出现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由于:( )
A、 免疫反应过强 B、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
C、 病毒的数量较少 D、病毒的毒力较弱
4、镜下肝细胞坏死、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再生均明显的肝炎是:(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慢性活动型肝炎
C、亚急重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最常见变性和坏死是:( )
A、水变性→液化性坏死 B、嗜酸性变→凝固性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干酪样坏死
教学后记
评估: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肝硬化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肝硬化、假小叶的概念、肝硬化的基本病变及各种类型肝硬化的病变和临床联系及其预后;
熟悉:肝硬化的常见分类方法;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肝硬化的概念。
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大体改变、假小叶的结构)及其病理与临床联系、预后;
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及其病理与临床联系、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I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类型肝硬化的病变、临床联系及其预后。
难点:肝硬化的病变及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5 月23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二节 肝硬变
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替发生,最终导致肝结构改建、变形、变硬,称为肝硬变。
分类:按病变分: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混合型、不全分割型。
按病因分:如病毒性、酒精性、胆汁性等。
综合分类:如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等。
一、门脉性肝硬变:(小结节型)
(一)病因、病机: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中毒:
3、毒物中毒:
4、营养缺乏:食物缺乏胆硷及蛋氨酸。
肝细胞变性、坏死,网状支架塌陷
上述病因→ 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 →反复交替→肝结构改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建、假小叶形成 → 肝变形、变硬。
(二)病变:
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稍大,质正常或稍硬。
晚期:
大体:肝缩小、质硬,表面及切面呈小结节状,结节大小较一致(0.1-0.5cm),
黄绿色,周围包绕灰白色的纤维间隔(间隔较窄,宽窄较一致)。
镜下: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增生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
形肝细胞团,即为假小叶。
特点: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再生;
②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多个。
③纤维间隔: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淤胆。
(三)临床病理联系:
5分复习
10分钟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0分钟
25分钟
图门脉性
肝硬化
图假小叶
3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1、门脉高压:
机制:①门静脉分支狭窄、闭塞,窦周纤维化。
②中央静脉玻变、闭塞,小叶下静脉受压、闭塞。
③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吻合支开放。
④肝内血管减少、破坏。
表现:①淤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质硬,脾窦扩张淤血,
脾小体萎缩)。
②胃肠淤血:消化不良。
③腹水:淡黄色透亮漏出液。
机制:a.毛细血管血压↑,管壁通透性↑;
b.白蛋白合成减少,蛋白摄入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
c. ALD、ADH灭活下降;
d.肝窦内压增高,淋巴液生成增多。
④侧枝循环建立:
a.食管下段静脉和胃冠状静脉丛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b.腹壁及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
c.直肠静脉丛曲张:痔疮、便血。
2、肝功不全:
①蛋白合成障碍:白蛋白减少,白/球比降低或倒置。
②雌激素灭活障碍:蜘蛛痣,肝掌。
③出血倾向:牙龈、鼻、皮下出血。
④黄疸:
⑤肝性脑病:
(四)结局:
早期可好转,晚期死于肝性脑病,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肝癌,感染等。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
(一)病因、病机:
肝细胞严重损害,如亚急性重型肝炎、毒物中毒等。
(二)病变特点:(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图脾肿大
图腹水
图侧枝
循环
图蜘蛛痣
图肝掌
图黄疸
15分钟
图坏死后
性肝硬化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①肝缩小、变形严重(左叶萎缩明显)。
②结节较大(1-3cm),大小不一;纤维间隔较宽,宽窄不一,炎细胞
浸润,小胆管增生。
(三)临床:
肝功障碍出现早,症状明显;癌变率高,病程较短,发展快。
5分小结
小 结
肝硬变一、一、门脉性肝硬化
(一)病因及机理
(二)病变:大体;镜下:假小叶。
(三)临床病理联系①门脉高压症②肝功能障碍
(四)预后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病因、病变、临床病理联系。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吴××,男性,45岁,农民。入院日期8月26日。腹胀、尿少、脚肿7个月。
患者于7个月前开始感腹胀,胃纳下降,乏力。尿量减少伴两下肢浮肿,以后腹部逐渐膨隆,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曾几次去当地医院门诊,应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加。
体检:精神软弱,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定时定向能力存在,肝掌(+),蜘蛛痣(+),巩膜轻度黄染,腹部高度膨隆,腹壁浅静脉怒张,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下肢浮肿。
化验:HbsAg(+),凝血酶原时间24秒,黄疸指数16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碱性磷酸酶39单位,胆固醇91mg/d1,白蛋白25g/L,白/球比例为0.55:1。
住院经过:入院后第二天病人出现烦躁,高声喊叫,继而神志不清,陷入昏迷,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肝臭明显,抢救无效,于8月27日死亡。
尸检摘要: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腔内有黄色澄清液体约5000ml。
肝脏:重970g(正常1400g),表面和切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多数结节直径为1~2cm,个别为3~4cm。镜检: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而代之以假小叶。假小叶内部分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假小叶间为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并见新生小胆管及成堆的淋巴细胞。
脾脏;重770g(正常150g左右)。镜检:脾窦高度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增生,脾小结萎缩。
食管下端粘膜静脉明显曲张。
讨论题:
1.请对本例肝脏疾病做出诊断。
2.分析本例肝硬化的原因。
3.本例死亡原因是什么
教学后记
评估:评教——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
评学——下一节课前5分钟测试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小
学时
1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消化系统
第三节 溃疡病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盂肾炎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肾盂肾炎的概念;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溃疡病:病变、病理临床联系、病因、机制
肾盂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及合并症、结局。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I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5 月29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节 溃疡病
概述:
指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因与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又称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
胃占25%,十二指肠占70%,复合性溃疡占5%;
若在胃或十二指肠存在两个以上溃疡,则称为多发性溃疡。
临床上常反复发作.
一、病因、病机:
1、胃液的消化作用:
2、粘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4、其他: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等。
二、病变:
胃溃疡
肉眼:
部位: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
大体:单个、直径<2c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底部平坦、干净,常深达肌层,甚至达浆膜层。
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面集中, 切面呈斜漏斗状(挖掘状)。
渗出层:少量纤维素及炎细胞。
镜下:由内向外 坏死层:红染无结构层。
分为四层 肉芽组织层:Cap及纤维母细胞。
瘢痕层: 致密胶原纤维,
小动脉内膜炎
创伤性神经瘤
十二指肠溃疡
肉眼:
部位:好发于十二指肠起始部的前或后壁。
大体:比胃溃疡小而浅(但易穿孔),圆形直径<1cm。
镜下:结构同胃溃疡。
三、临床病理联系
复习5分
5分
35分
用自制
病理学
CAI
课件
观察
胃溃疡
12指肠
溃疡的
病变
形态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1、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局部肌张力↑
胃酸刺激
GU:餐后痛。
DU:饥饿痛、夜间痛。
2、嗳气、上腹部饱胀: 胃内容物排空延长,发酵、产气。
3、反酸、呕吐: 胃逆蠕动。
4、X线钡透:龛影。
四、结局及并发症
1、愈合,但易反复。
2、并发症:
①、出血 最常见 少量出血→潜血
大出血→柏油样便(10%-35%)
②、穿孔 最严重
急性穿孔(胃幽门、十二指肠前壁)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穿孔 →局限性腹膜炎
③、幽门梗阻: (3%)机能性狭窄/器质性狭窄
④、癌变 最少见,
胃:1% ;
十二指肠:一般不癌变。
附:
良、恶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表
良性溃疡(溃疡病)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或火山喷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一般>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呈堤状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小结5分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肾盂、肾间质的化脓性炎,育龄妇女多见。
一、病因、病机:
致病菌:大肠杆菌(60-80%)。
感染途径:1、上行性:尿道炎、膀胱炎之后,经输尿管或淋巴管上行。
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2、血源性:多为金葡菌。
常见诱因:1、尿路梗阻:结石、瘢痕、妊娠、肿瘤等。
2、医源因素:泌尿系镜检、手术等。
3、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三角区发育不良、下尿路梗阻等。
二、类型:
(一)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1、病变:
大体:①肾肿大,充血,表面散在多发的急性小脓肿。
②切面可见由髓质向皮质延伸的黄色条纹及脓肿。
③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物覆盖、积脓。
镜下:肾盂粘膜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间质脓肿形成,小管腔内充满脓细胞和细菌
(血源感染:化脓病灶由小球、间质蔓及小管、肾盂)。
2、合并症:①肾盂积脓;
②肾周围脓肿;
③急性坏死性肾乳头炎:尿路阻塞或糖尿病患者,肾乳头缺
血性凝固性坏死。
3、临床:①全身感染症状:
②腰痛、肾区叩痛、脓尿、菌尿等。
③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4、结局:大多痊愈,少数转为慢性。
10分钟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7分钟
重点难点
图示
图示
图示
18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二)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
活动性炎症、再生、纤维化、瘢痕形成交替进行。
1、病变:
大体:双肾不对称缩小、质硬,包膜粘连,表面不规则凹陷瘢痕;切
面皮髓分界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变形,粘膜增厚、
粗糙。
镜下:病灶处:①小球球囊周围纤维化或萎缩、玻变。
②小管萎缩、消失、纤维化或呈甲状腺滤泡样扩张。
③间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小血管
硬化。
病灶间: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肾盂粘膜:纤维性增厚,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坏死脱落、鳞
化。
2、临床:①多尿、夜尿:浓缩功能降低。
②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代酸:重吸收功能下降。
③高血压:RAAS作用,钠水潴留。
④氮质血症、尿毒症:
X线造影:肾盂、肾盏变形。
3、结局:诱因除去,病情可控制;严重可致高血压、肾功衰。
重点难点
图示
图示
小结5分
小 结
第三节 溃疡病
一、概述:
二、病变: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肉眼及镜下特征
并发症:
①出血 最常见
②穿孔 最严重
③幽门梗阻
④癌变 最少见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盂肾炎
复习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变特点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选择题:
1、复合性溃疡是指:( )
A、胃溃疡病并发胃癌 B、胃溃疡并发穿孔
C、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形成 D、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
2、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
A、胃底近大弯处 B、胃小弯近贲门处
C、胃小弯近幽门处 D、胃大弯近幽门处
3、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 )
A、 胃小弯 B、 十二指肠球部
C、胃大弯 D、胃体部
4、有关胃溃疡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边缘隆起 B、溃疡底平坦洁净
C、数目常为1个 D、形状常为圆形
5、肾盂肾炎属于()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D.细菌感染性疾病
6、肾盂肾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血源性感染 B.上行性感染
C.坏死后感染 D.淋巴道感染
二、论述题:
1、胃溃疡的病变及合并症。
2、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
教学后记
评估: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