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1.肿瘤的概念;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3.肿瘤的异型性。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特性:(1)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2)肿瘤的异型性;
(3)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病理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难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 4 月6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四章 肿 瘤
概述: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并有增加趋势。
我国十大常见肿瘤:消化系统—食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
呼吸系统—鼻咽癌、肺癌
生殖系统—乳腺癌、子宫颈癌
造血系统—淋巴瘤、白血病。
肿瘤防治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导致失控性增生和分化障碍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常表现为肿块。
注:肿瘤≠肿块 致瘤因素
基因、DNA结构、功能变异
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
生物学特性:
1、相对无限制生长:压迫、破坏周围组织,转移等。
2、不同程度丧失分化成熟的能力: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3、恶性肿瘤有侵袭破坏和转移的能力:
4、遗传物质改变:随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
注意:肿瘤性增生与炎症及组织损伤增生的区别。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一、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一)大体形态:
1、形状: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肿瘤性质等有关。
良性:乳头状、息肉状、蕈伞状、菜花状。
皮肤粘膜
恶性:上述形状+表面溃疡、深层浸润。
良性: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有包膜。
深部组织
恶性:不规则结节、蟹足状、界不清、包膜无或不完整。
5分复习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演示
10分钟
故事引入
实例推理
临床举例
10分钟
肿瘤形状
示意图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体积:与肿瘤性质、发生部位、生长时间有关。
良性:大 体表体腔:大
恶性:小 致密组织、狭窄腔道:小
3、颜色:一般呈灰白或灰红。特殊的有脂肪瘤、黑色素瘤、血管瘤等。
4、硬度:与起源组织、实质与间质比有关。间质多则硬、实质多则软。
5、数目: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如子宫平滑肌瘤)。
(二)组织结构:实质+间质
1、实质:即肿瘤细胞,决定肿瘤的性质和特征,常为一种,少数为两种
或多种。(如乳腺纤维腺瘤、畸胎瘤等)
分化高:良性
根据瘤实质分化程度 分化低:恶性
未分化:高度恶性
2、间质:无特异性,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细胞、单核细
胞等,一般无神经,起支持、营养作用;
二、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反映肿瘤分化程度(成熟程度),是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分化:组织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
异型性小 →与正常组织相似 →(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 →良性
异型性大 →与正常组织差别大 →(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 →恶性
高度异型 →未分化 →间变肿瘤 →高度恶性
间变: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
间变性肿瘤:具有明显多形性,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
恶性肿瘤。如“软组织肉瘤”、“未分化癌”等。
(一)组织结构异型性:
良性:轻度异型性,排列不规则,如平滑肌瘤、腺瘤。
恶性:明显。排列紊乱(走向、层数、层序等),失去正常层次和结构,
极性消失,细胞密度大。如腺癌。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0分钟
图肿瘤
分化
图畸胎瘤
临床举例
15分钟
图良恶性
瘤异型性
图良恶
瘤组织
结构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二)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不明显。
恶性:明显,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瘤细胞的多形性:较正常细胞大,形态及大小不一,可出现瘤巨细胞。
2、核的多形性:核大小、形状、染色不一。
核大,核浆比↑,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可有巨核、双核或多核,染色深,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像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3、胞浆改变:嗜碱性↑。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1、糖代谢:无氧酵解增强(即使在有氧条件下)。
2、蛋白质代谢:
合成与分解均增强,合成大于分解, 机体蛋白严重消耗而致恶液质。
3、核酸代谢:DNA、RNA合成↑(恶性瘤细胞增殖旺盛有关)。
4、酶系统: 酶含量及活性有改变。
①参与合成的酶活性↑,参与分解的酶活性↓。
②特殊变化:如骨肉瘤碱性磷酸酶↑,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
良:慢,但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则有恶变可能。
恶:快,常继发坏死、出血、感染。
2、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方式。
缓慢增大,挤压周围组织,界清,包膜完整,可移动,手术易摘除,
不易复发。
(2)侵袭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生长方式。
呈树根样侵入周围组织,无包膜/假包膜,界不清,固定,手术不易
清除,易复发。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图瘤细胞
的异型性
图病理性
核分裂
10分钟
15分钟
临床举例
膨胀性生
长示意图
侵袭性生
长示意图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3)外生性生长: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表面,向外突出,呈乳头状、息肉状、
菜花状、蕈状。
良性:单纯外生性生长,基底狭小。
恶性:外生+深层浸润, 基底宽广。
(二)肿瘤扩散:
1、直接蔓延:
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
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主要见于恶性肿瘤,也可见于个别良性肿瘤。
2、转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为转移。所形成瘤为转移瘤。
仅见于恶性肿瘤,常见途径有:
(1)淋巴道转移: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癌细胞→淋巴管(癌栓)→局部淋巴结(皮质窦→整个淋巴结)→输
出淋巴管→远处淋巴结→胸导管(入血)。
转移的淋巴结:
大体:肿大、变硬、灰白色、可融合成块状。
镜下:可见癌细胞团,淋巴结结构破坏(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区别)。
(2)血道转移:肉瘤主要转移途径。
瘤细胞 →静脉、淋巴管 →瘤细胞栓子 →栓塞 →生长,侵入周围组
织 →转移瘤。
如:侵入体静脉 →右心 →肺转移
侵入门静脉 →肝转移
侵入肺静脉 →左心 →全身(脑、骨、肾、肾上腺等)转移
侵入胸、腰、骨盆静脉 →椎静脉丛 →椎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逆行转移
转移瘤特点:多发、散在、园球形、界清、无包膜、多近器官表面分布。
(3)种植性转移:
外生性生
长示意图
15分钟
临床举例
淋巴转移
CAI课件
演示
图淋巴管
内癌栓
图转移的
淋巴结
血道转移
示意图
图肺转移
图肝转移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各器
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又叫“播种”。
特点:多数瘤结节,血性积液。
部位:腹腔:胃→大网膜、腹膜、卵巢等
胸腔:肺→胸膜
颅内:脑→脑脊膜
人工种植:手术切口等。
* 肿瘤扩散机理(自学)
五、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1、分级: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2、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扩散范围及转移情况等确定。
TNM分期法:T指原发瘤大小,T1-T4;
N指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0-N3 ;
M指血道转移情况,M0-M3。
(六)肿瘤的复发:
肿瘤经手术等治疗,临床获得一段治愈期或缓解期,又重新出现同
样的肿瘤。
原因:瘤细胞残留,隐性转移灶存在。
多见于恶性、也可见于个别良性肿瘤。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图腹腔种
植
5分钟
临床举例
5分小结
小 结
第四章 肿 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一、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二、肿瘤的异型性
组织结构异型性
瘤细胞的异型性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肿瘤的生长
肿瘤扩散:
1、直接蔓延
2、转移(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五、肿瘤的复发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特征是()
A.浸润性生长 B.细胞丰富 C.细胞大小不一 D.病理性核分裂像
2、血道转移确切依据是()
A.瘤细胞侵入静脉 B.瘤细胞侵入动脉 C.血液中发现瘤细胞
D.瘤细胞栓塞并在远隔器官形成性质相同肿瘤
3、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
迅速增大的肿块 B.细胞异型性明显
C.浸润性生长的肿块 D.恶液质
4、种植性转移的特点:()()()()()
A.血性积液形成 B.多发性瘤结节 C.多见于腹腔
D.也叫播种 E.可人为造成
二、名词解释:
肿瘤 异型性 转移 直接蔓延 复发
教学后记
评估:评教——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
评学——下一节课前5分钟测试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肿瘤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良恶性瘤区别
第五节 肿瘤命名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1.肿瘤的良恶性区别;
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概念
4、肿瘤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良恶性瘤区别
第五节 肿瘤命名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病理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肿瘤良恶性的区别、肿瘤命名、癌前病变、原位癌
难点:癌前病变、原位癌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4月16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
1、一般影响小,主要是压迫和阻塞。
2、重要部位,后果严重,如颅内、椎管等。
3、内分泌性良性瘤,可造成全身影响,如胰岛细胞瘤分泌胰岛素。
4、有并发症者,后果严重,如卵巢囊腺瘤并发蒂扭转。
二、恶性:影响大,除压迫、阻塞外,还有:
1、破环组织结构和功能:可形成溃疡、穿孔等。
2、出血、感染:
3、疼痛、发热:
4、恶液质:进行性消瘦、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出现于恶性肿瘤晚期。
5、副肿瘤综合征:
第四节 良、恶性肿瘤区别
表4-1 良、恶性肿瘤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像少或无
分化程度低,异型大,与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分界清楚,可推动
浸润性/外生性生长,无包膜,境界不清楚,固定
继发改变
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
转 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 发
很少复发
易复发
影 响
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大,除压迫阻塞外,还浸润破坏组织器官,并发出血、感染,晚期出现恶液质
5分复习
临床举例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良性瘤影
响示意图
恶性瘤影
响示意图
临床举例
2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对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应综合分析判断,不能以单一指标确定。尤其注意:
1、综合考虑:(以生物学行为为主),如血管瘤、基底细胞癌。
2、良、恶性并非一成不变:良性瘤可恶变。
3、有些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称为交界瘤。如腮腺多形性腺瘤,分化
尚好,但有恶性倾向。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1、一般命名原则:
(1)良性瘤:部位 + 组织来源 +“瘤”,如纤维瘤;
有时结合形态,如乳头状瘤。
(2)恶性瘤: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部位 + 组织来源 +“癌”,如肝癌、鳞癌、腺癌。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纤维、肌肉、骨、软骨、脂肪、
脉管、淋巴造血)。
部位 + 组织来源 +“肉瘤”,如骨肉瘤。
癌肉瘤:肿瘤组织结构中含有癌和肉瘤两种实质成分。偶见于乳腺、
食管、肺等。
2、特殊命名原则:
(1)来源于幼稚组织、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
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2)冠以“恶性”(肿瘤成份复杂或来源尚有争论):
如恶性畸胎瘤、恶性黑色素瘤。
(3)人名命名:如尤文氏瘤、何杰金氏病。
(4)习惯命名:如精原细胞瘤、白血病。
二、肿瘤的分类:
以组织发生为依据,又按分化程度分为良、恶性两大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临床举例
3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癌
肉瘤
组织起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
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人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较软,粉红色,湿润,鱼肉状
镜下特点
癌细胞形成巢状,实质间质分界清,癌C间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弥漫排列,间质血管丰富,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化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如Keratin,EMA(+)等。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但间充质性标记物(+),如Vimentin,desmin(+)等。
转移
多经淋巴道
多经血道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一、癌前病变:
某些具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果长期不治愈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癌前病变有以下等: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囊肿病)
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
皮肤慢性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粘膜白斑病
宫颈糜烂等
不典型增生:增生的上皮细胞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浆比增加,核分裂像增多,但多无病理性核分裂,不足以诊断为癌。见于皮肤、粘膜,分为轻、中、重度。
二、原位癌:
癌变仅见于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常波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浸润到粘膜下层或真皮内的早期癌。
原位癌不转移,可发展为浸润癌或停止、消退。
三、早期浸润癌:
原位癌如突破基底膜发生浅的浸润(通常<3-5mm),又无局部淋巴结的转移。如宫颈、乳腺。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25分钟
临床举例
图纤维囊
性乳腺病
图宫颈
粘膜不
典型增生
图宫颈
原位癌
早期浸润
癌示意图
5分小结
小 结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影响小。 二、恶性:影响大。
第四节 良、恶性肿瘤区别(列表)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一般命名原则2、特殊命名原则
肿瘤的分类
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六节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癌前病变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二、选择题:
1、交界性瘤是指()
A.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肿瘤 B.癌前病变
C.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D.介于癌和肉瘤之间的肿瘤
2、癌与肉瘤的镜下区别在于()
A.实质与间质的关系 B.细胞异型性
C.组织结构异型性 D.核分裂像的多少
3、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主要区别在于:()
A.基底膜是否受侵犯 B.有无淋巴管转移
C.肿瘤大小 D.有无浸润血管
4、下列哪个是良性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绿色瘤
C.滑膜瘤 D.多发性骨髓瘤
5、下列哪个是真性肿瘤:()
A.动脉瘤 B.绿色瘤
C.室壁瘤 D.纤维瘤病
教学后记
评估:评教——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
评学——下一节课前5分钟测试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肿瘤
常见肿瘤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1.上皮组织的恶性瘤;
2.间叶组织的恶性瘤;
熟悉:上皮及间叶组织的良性瘤
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七节 常见肿瘤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病理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鳞癌、腺癌、骨肉瘤等肿瘤的病变特点
难点: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4月23 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一)良性:
1、乳头状瘤:
来源及部位:被覆上皮、皮肤、喉、外耳道、阴茎、膀胱等。
形态特点:
大体:外生性,多分支乳头状,有蒂。
镜下:乳头以血管、结缔组织为轴心,外被增生上皮(瘤细胞)
结局:多数预后良好,个别可恶变(外耳道、阴茎、膀胱)。
2、腺瘤:
来源及部位:腺体及腺上皮,乳腺、甲状腺、唾液腺、胃肠、卵巢等。
形态特点:结节状、有包膜,瘤细胞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腺腔样结构。
常见类型:
息肉状腺瘤:胃肠多见,单发或多发,多发者易恶变。
纤维腺瘤:乳腺多见,除腺上皮增生外同时有纤维组织增生。
多形性腺瘤:涎腺多见,由腺组织、粘液样、软骨样组织构成。
囊腺瘤:卵巢多见,囊状,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
(二)恶性:癌
来源:被覆上皮、腺上皮。
流行病学:发病率高、中老年多见。
大体:菜花、蕈伞、溃疡状或不规则结节状;质硬,灰白,干燥。
镜下:癌细胞呈团块状、条索状(癌巢)分布,与间质分界清楚。
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
1、鳞癌:
来源:鳞状上皮、鳞化上皮。
大体:菜花状、溃疡状。
镜下:癌巢有鳞状分化、角化;分化较好鳞癌,癌巢可见细胞间桥和
角化珠。
5分复习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临床举例
临床举例
20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基底细胞癌:
来源:表皮及其附件基底细胞。
大体:老年人头面部,边缘隆起、形状不规则的溃疡。
镜下:深染的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癌巢(多角形、梭形、高柱状细
胞栅栏状排列)。
特点:生长缓慢,很少转移,对放射治疗敏感。
3、腺癌:
来源:腺体、腺上皮。
大体:蕈伞状、息肉状、不规则结节状。
镜下:分化较好腺癌:癌细胞构成腺腔样结构。
低分化腺癌(单纯癌、实体癌):癌细胞排成实心条索、
片状、无腺腔样结构。
髓样癌或软癌:实质>间质
硬癌:实质<间质
粘液癌(胶样癌):产生大量粘液,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
胶冻样。有印戒细胞、粘液池形成。
4、未分化癌:分化极差,高恶,难以确定组织来源,可通过免疫组化、网
状纤维染色与肉瘤鉴别。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良性:
1、纤维瘤:
来源:纤维组织(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大体:结节状、分叶状,有包膜,质硬韧,切面:灰白、编织状。
镜下:由纤维细胞样瘤细胞、胶原纤维构成;胶原纤维编织成束、互
相交错。
瘤样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瘤病):
肿瘤样增生性病变,好发于掌蹠、腹壁、肩部、颈背部、胸部及
四肢。无包膜,侵袭性生长,但无明显破坏性,不易切除,易复
发。分化良好。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临床举例
25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脂肪瘤:来源:脂肪组织(背、颈、肩、四肢近端皮下)
大体:扁圆形、分叶状,有包膜,质软,切面:淡黄、油腻。
镜下:瘤细胞呈脂肪细胞样,间质为含血管的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与正常脂肪组织区别:有包膜;瘤组织分叶不规则;纤维间隔不均匀。
3、脉管瘤:分血管瘤和林巴管瘤,前者多见。
来源:多为先天错构,婴幼儿、儿童多见。
血管瘤:颈面、唇、舌、口腔等处的皮肤、粘膜或肝等。紫红色,无
包膜、不规则形。
①毛细血管瘤:由分化成熟的毛细血管构成,皮肤多见。
②海绵状血管瘤:由腔大、形状不规则、管壁厚薄不均的血窦构成,
肝脏多见。
③静脉血管瘤:厚壁静脉组成。
淋巴管瘤:唇、舌、颊、口腔、腋窝、腹腔等处。灰白色,半透明,
界不清或清。由分化成熟的大、小淋巴管组成。
①毛细淋巴管瘤。
②海绵状淋巴管瘤。
③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水瘤)。
4、平滑肌瘤:
来源:平滑肌(子宫、胃肠道)。
大体:灰红/灰白球形、有或无包膜、界清、质硬、编织或漩涡状纹理。
镜下:瘤细胞似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互相交错。可继发玻变、粘
液变等。
(二)恶性:肉瘤
来源:间叶组织
流行病学:发病率低、青少年多见。
大体:不规则结节状、分叶状,质软,灰红、粉红,湿润、鱼肉状。
镜下:瘤细胞弥漫散在,与间质分界不清,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转移:多经血道。
1、纤维肉瘤:
常见部位:四肢、躯干软组织。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临床举例
15分钟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大体:结节状、不规则形,可有包膜。
镜下:瘤细胞呈纤维母细胞样,异型性明显,Vimentin(+)。
2、骨肉瘤:
部位及起源:股骨下端、胫骨和肱骨上端,骨母细胞。
大体:病变自干骺端开始,梭形肿块,切面:多彩状。
镜下:瘤细胞呈多形性。分化较成熟者,可见肿瘤样骨样组织及骨小
梁形成。分化较差者,坏死、出血明显,瘤性成骨少见。
临床:病理性骨折,血道转移早,剧痛,碱性磷酸酶升高,日射现象、
codman三角。
三、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1、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肝脾、骨髓)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人群: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
症状: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肿大
分类: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病。
何杰金氏病:特点:瘤细胞形态多样。
特征性诊断细胞:R-S细胞(三大一酸);镜影细胞。
分四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淋巴细胞消减型;
混合细胞型;
结节硬化型。
非何杰金氏病:特点:瘤细胞形态单一。
分型: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
2、白血病:
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特点:①白血病细胞侵袭、破坏组织、器官所致原发性或特异性病变。
严重贫血、出血、感染。
类型:急性;慢性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课件
15分钟
临床举例
5分小结
小 结
第七节 常见肿瘤
一、上皮组织肿瘤
良性:重点易恶变的乳头状瘤
恶性:鳞癌、腺癌强调单纯癌
二、间叶组织肿瘤
良性:
恶性:
重点: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单纯癌 癌珠 癌巢
二、选择题:
1、癌和肉瘤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组织起源不同 B.发病年龄不同
C.质地不同 D.转移途径不同
2、最能体现腺癌特点的是:()
A.发生于腺上皮 B.呈结节状
C.有癌巢形成 D.癌细胞呈腺样排列
3、关于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腺鳞癌 B.实体癌
C.粘液癌 D.软癌
4、脂肪瘤与脂肪组织最重要的区别是:()
A.瘤细胞有异型性 B.瘤组织分叶不规则
C.有包膜 D.纤维间隔不均匀
教学后记
评估:评教——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
评学——下一节课前5分钟测试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