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含义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上行公文。 报告还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或建议,报送文件或物件。 这个文种,是执行报告制度的结果。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这是中共中央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无纪律无政府倾向的长期斗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为了及时反映情况,使中央有可能在事先或事后帮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错误,争取革命战争更加伟大的胜利起见,从今年起,规定如下的报告制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264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从此,就将以往在共产党内施行的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的做法规定为一项制度来执行。新中国成立后,报告制度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得到广泛推行并逐步完善。 分类及用途 (一)按照内容来分,有: 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综合报告用来全方位地汇报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段时间内全面工作的进展或完成情况。这种报告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既可以向上级机关呈报,也经常以在机关召开的正式会议上宣讲为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 ,在××县人大会议上,政府领导人所作的《××县人民政府2002年工作报告》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报告。这种报告具有定期的特点,内容全面,综合性较强。 专题报告用来集中反映一项工作或一个问题的完成与处理情况。这种报告没有定期制发的要求,而是根据需要撰写,其特点是突出一个“专”字,内容单一,专指性强,是典型的一事一报的公文。如《×××大学关于教师职评定工作的报告》,是在完成一次职称评定工作后制发的。 (二)按照性质来分,有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递送报告 1、工作报告旨在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上级机关统一协调和掌握下属工作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领导。 2、情况报告旨在向上级机关反映除工作之外的各方面情况,如社会动态、职工思想状况、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其他需要上级机关及时了解和掌握的特殊情况。它与工作报告的区别在于,工作报告重点是汇报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不足,今后有什么打算。情况报告重点在于反映情况:上级机关的决策、部署执行情况,本机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某些问题的处理情况,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等。例如在抗击“非典”工作中,有些地区出现了百姓心理恐慌、不法商家哄抬物价等严重情况。这些情况即可以书面报告形式反映给上级机关,以便上级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要注意的是,情况报告的重点和主体内容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动态,以及社会和自然领域的客观现实,而主要不是反映开展工作的情况。客观现实不属于机关工作情况。例如《关于××地区发案情况的报告》、《××牧场牲畜冻伤冻死情况的报告》等。 3、答复性报告是一种被动行文。当上级机关有所询问时,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口头答复,比较重要的问题,上级机关往往要求用书面形式答复,这时,下级机关就要撰写答复性报告。要注意有问有答,问啥答啥,切忌答非所问。例如《××县国土局关于××开发区土地使用情况的报告》。 4、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看,报告还有一种特别的功能,即用作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物件的载体,通称报送报告,习惯的叫法是“文件头” 三.疑难解答: 1.报告中只陈述事实就可以了吗? 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以陈述事实为主,注重事实来说话,忌讳大发议论。但并不意味着报告这种文体从根本上排斥主观的、理性的文字,在准确、真实地陈述事实的基础上,报告还需要综合分析性文字。 报告的正文除了讲述事实之外,还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这部分文字就属于综合分析,缺少这些文字的报告,不能算是好报告。困为这些文字的存在就表明公文的作者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工作,对工作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现了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并积极探索规律的态度。这种理性的分析还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从理论上抓本质的东西,以便举一反三,指导全盘。 2.报告中需要大量的说理议论吗? 报告是一种陈述性公文,客观真实是它的第一生命,因此在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来说话,不能过多地发空泛的议论。只要事实陈述得清楚准确,再加上画龙点睛式的分析,一份报告自然就会产生力量了,如果大量议论,说理、分析,唯独没有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数据,图表等)那充其量只能算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而公文恰恰就讲求实用,注重实效,所以我们说报告中不需要大量的空洞的议论说理,那种浮华的报告唯一的“用途”就是形成一座又一座的“文山”,影响工作的进展。 因此我们在拟写报告时就要记住:真实、典型的材料加上重点突出,分析中肯的议论,才会形成好的报告。 3.报告应如何收尾 结尾是报告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结尾非一般文章意义上的结尾,它通常只是一句话(一句习惯用语) 理论上说,报告是一种单向的上行文,它不能主动要求上级回复,但由于它是一种上行公文,因此需要表明一种谦虚的态度,需要表示出主动接受评价、审查的态度,所以除了“特此报告”之外,还常用“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之类的习惯用语结束全文,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报告正确妥当,上级就无须回文了。 因为报告只是一种陈述性公文,上级机关并没有见报告就回复、批复的义务,所以在报告的结语中,不能带有明显的期复色彩,像“以上报告,请批复”、以上报告,请审批“之类的期复性结语是绝不能用的。 4.对于收到的报告应以什么方式回文 报告的作者在报告结尾所写的“以上报告,请指正”之类的结束语只是表示一下对上级的谦恭和客套,并非真的索要回文,所以一般说,报告的受文者不需要回文,但如果受文者认为报告中某些方面欠妥,需要向下级指出,也可以回文给发文单位;如果收到的报告很有价值,受文者认为值得推广给更多的单位作参考,也可用批转原报告的通知的形式将报告连同批语下发给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