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辅助降血压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预防 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 概述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为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6.7~12.0kPa(50.4~90.2mmHg)。WHO规定凡成年人收缩压达21.3kPa(157mmHg)或舒张压达12.7kPa(95.5mmHg)以上的即可确诊为高血压。作为现代文明病之一的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高血压存在着“三高”和“三低”的发病特点。“三高”是指:发病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世界有7亿人患有高血压,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1.3亿。目前,我国对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12%以上,超过1亿人,且目前仍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致残率高,就脑中风而言,每年新发生的脑中风患者有150万人,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生活不能自理,肾功能衰竭者也以8%的速度递增;死亡率高,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高血压,据国外统计,高血压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50%死于冠心病,33%死于脑中风,10%~15%死于肾功能衰竭。“三低”是指:知晓率低,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无预兆的疾病,只有大约35%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服药率低,主要是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感觉不舒服就吃药,症状消失就停药,从而贻误终身;控制率低,调查显示,城市中仅有4.1%、农村仅有1.2%的高血压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高血压的发病机理 人的心脏就像一台泵,不停地将血液输入到动脉血管系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就称为血压,血压有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分,我们经常说的是指动脉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值。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也称症发性高血压)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病、内分泌功能障碍、肾动脉狭窄、颅脑疾病等引起的,通常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0%左右,一般消除引起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症状即可消失。原发性高血压又称初发性或自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占总数的90%左右。可能是由于遗传、性别、年龄、肥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造成的。目前认为以下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疾病,其基因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遗传因素中,种族差别十分明显。美国黑人高血压患者是白人的2倍,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2.心排血量的改变 动脉血压水平主要依靠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的调节,凡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心排血量增加和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反之,可使血压降低。此外,主动脉顺应性、血容量的改变等对血压也有调节作用。 3.肾脏功能 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血容量和排泄体内代谢物质的主要器官,肾功能异常会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高,从而引起高血压。此外,肾脏还能分泌加压和降压的物质,因此肾脏在维持血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通过对细胞膜两侧的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梯度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内向的钠钾协同运转功能的低下和钠泵受抑制,使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加,后者不仅促进动脉管壁对血中某些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血管中的钙离子增多,加强了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使血管收缩和(或)痉挛,导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 5.血管张力增高管壁增厚 目前认为,循环的自身调节失衡,导致小动脉和小静脉张力增高,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不仅与血管张力有关,其物质基础与血管组织结构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和阻力血管变得稀疏和减少。 6.交感神经活性增加 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的儿茶酚胺主要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心排血量的增加。作为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和升压作用,表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认为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主要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始动机制,而对高血压状态的长期维持作用不大。 7.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本系统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酶组成,它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容量、血管张力、血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处于动态平衡中,相互反馈和抑制,当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可引起肾血管的收缩,增加近端肾小管中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抑制肾素分泌。肾素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而醛固酮过多反过来又会使肾素活性降低。在病理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失衡可成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 二、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一)易发人群 1.精神紧张的人易患高血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当今青年人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易造成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促使心脏收缩加速,血输出量增多,导致血压升高。 2.食盐多的胖人易患高血压。肥胖和高盐摄入的人群易患高血压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胖人应合理安排饮食,少食盐,控制体重。 3.有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的易患高血压。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吸烟嗜酒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但对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有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已有高血压倾向的人必须戒烟戒酒。 4.糖尿病人易患高血压。 (二)现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 在大多人的意识中高血压是一种成人病,但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却逐年增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发病趋势增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只要祖父、祖母一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病史,该儿童的血压就会偏高,其中以脑中风影响最强。而父母一代又强于祖父母代,一般家族史阳性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是阴性组的3倍左右。 2.肥胖和超重。这是环境中最重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种族、年龄、性别均是如此。肥胖不仅使血压升高,而且还会使动脉粥状硬化提前发生,还会造成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本身可使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2~3倍,但如与家族史阳性同时存在,则患病率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乘的关系。 3.不良的膳食习惯。凡饮食习惯偏咸、偏高脂肪、低钙、钾、镁、纤维素者血压都高,因此合理的膳食对青少年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 4.吸烟等不良习惯。吸烟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虽然不是非常明确,但是吸烟者的总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强,凝血时间缩短,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这些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吸烟可引起青年冠心病、早发肺癌已成定论。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当今最大的流行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点。高血压的真正危害性在于对心、脑、肾的损害,造成这些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 1.脑中风 脑中风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中风最为严重的就是脑出血,而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人们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绷紧”,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血液中的脂溶性物质就会渗透到血管壁的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造成脑动脉硬化。而脑动脉外膜和中层本身就比其他部位的动脉外膜和中层要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会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如果病人的血压突然降低,则会发生脑血栓。 2.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较血压正常者高四倍。 3.肾脏的损害 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部位是肾血管,会导致肾血管变窄或破裂,最终引起肾功能的衰竭。 4.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结果,高血压会使心脏泵血的负担加重,心脏变大,泵的效率降低,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四、膳食营养素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它的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如遗传、种族、性别、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流行病学与临床营养学研究发现,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联系,因此研究不同营养素与高血压的关系,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钠盐与高血压 1.钠的生理作用及高血压的关系 关于钠与高血压的关系,现在已经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钠摄入量过多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钠的过量摄入,导致体内钠潴留,而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会使细胞外的渗透压增高,水分向外移动,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总量增多。血容量的增多会造成心输血量增大,血压增高。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脑中风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此外过量的钠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产生凝聚现象,进而出现血栓堵塞血管。 2.高钠对健康的危害 虽然单纯的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并不高,但高血压后期总是演变成中风而死亡。食盐与胃癌的发病率也有密切的关系。大量的食盐摄入会对胃粘膜产生严重的腐蚀。膳食中食盐含量很高的人,很容易发生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变,食盐的摄取量与胃癌死亡率呈正相关。 降低食盐的摄取量不仅能预防高血压,减少因高血压所致中风的死亡率,还能降低钠盐所致的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死亡率。但又不能因为高钠的危害而限制必要的钠的供给,因为低钠同样会给身体造成损害。钠的缺乏在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当人体失去的钠达到0.75~1.2g/kg体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率加快、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肌肉痉挛、疼痛反应消失,以至于出现淡漠、木僵、昏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钾、钙、镁与高血压 1.钾与高血压 钾浓度稍高会使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减少,使血管不易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同时,钾与钠有密切的关系。尽管钠的摄入量是决定血压的最重要因素,但膳食中的钠/钾比例变化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影响血压。在限制钠盐的时候,如果发生血中钾浓度过低,要及时补充钾盐。限制钠盐补充钾盐比单独限制降低血压的效果要好,很多低钠盐中含有钾盐的成分。 2.钙与高血压 钙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能帮助促进牙齿和骨骼健壮的矿物质。现代医学发现钙水平的高低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治疗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并伴有骨质疏松患者,在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后血压稳定。不少人减少了降压药的剂量,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降压药。 钙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从流行病学和某些试验研究发现高血压可由缺钙引起。但是,钙究竟是升压或降压因子仍有争论。 3. 镁与高血压 镁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对我国不同居住区的饮水进行镁含量的测定发现,水中镁的含量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呈负相关。有报道称,加镁能降压,而缺镁时降压药的效果降低。脑血管对低镁的痉挛反应最敏感,中风可能与血清、脑、脑脊液低镁有关。镁保证钾进入细胞内并阻止钙、钠的进入。由此可见,钠、钾、钙和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与高血压 1.蛋白质与高血压 适量摄入蛋白质。以往强调低蛋白饮食,但目前认为,除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例如:60kg体重的人,每日应吃60g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虽无降压作用,但能防止脑中风的发生,可能与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有关。每周还应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此外,平时还应该常食用含酪氨酸丰富的物质,如脱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 2.脂肪与高血压 膳食中脂肪,特别是动物性高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剩,使身体发胖、血脂增高、血液的粘滞系数增大、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大,从而造成血压的升高。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预防中风。动物试验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亚油酸水平,在进食植物性食物多的人群中明显高于进食大量动物性食物的人群,说明动物性食物的升压机制可能与亚油酸相对缺乏有关。 3.维生素与高血压 维生素C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抵抗外周阻力,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可延缓因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硬化的发生,预防血管破裂出血的发生。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稳定细胞膜的结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B族维生素对于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和功能有益。 4.膳食纤维与高血压 膳食纤维是来自于植物的一类复杂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主要是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因为肠内的膳食纤维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每下降1%,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率达2%。动物试验表明,谷物的秸秆如麦秆能降低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果胶能防止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微量元素与血压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酶的组成和神经传递过程都离不开微量元素的参与,对血压的调节也不例外。例如,硒能降低血压;镉能使血压升高,增加主动脉壁的脂质沉淀;铜缺乏可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造成血中总胆固醇的升高。 五、良好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 1.戒烟,适量饮酒 研究表明,吸烟者的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强,凝血时间缩短,这些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烟碱可兴奋交感神经等,使之释放儿茶酚胺,使心血管的功能和代谢发生变化,表现为吸烟后血浆中的肾上腺素等明显升高;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戒烟是预防高血压的必要措施。 尽管有研究表明少量饮酒会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但是饮酒却与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直线关系。因此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正常人群也应限量饮酒,避免长期过量饮酒。 2.多参加体育运动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放松精神,减轻大脑的紧张,调节情绪,可使钾由肌细胞释放出来。散步可使血浆中的钾上升0.3~0.4mmol/L,中等运动导致钾浓度上升0.7~1.2mmol/L,极度运动导致钾浓度上升2.0mmol/L。运动使局部钾的浓度升高,其特殊的生理意义在于,它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提供能量的作用。同时,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控制体重,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稳定血压,降低血糖。要依据个人情况决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达到无病防病,有病延缓恶化,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项目可选择:爬楼梯、步行、慢跑、原地跑、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跳舞等。达到稍出汗、呼吸次数增多,脉搏次数小于110次/min为宜。若出现运动后疲劳不易恢复、呼吸困难、步态不稳,为运动过量,应减少运动量。运动后切忌热水浴,应休息15min后再行温水浴,运动衣着要合适、保暖。感冒、发热时应暂停锻炼,避免竞争性运动。 3.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使得人们生活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焦虑或精神紧张是人类共有的情绪反应,无论男女老幼,面对困难、压力,或不明朗的情况时,都可能觉得焦虑、紧张、或不安,这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因为这种反应可以提高警觉性、危机感,从而能更快速、更有效地应付挑战。但紧张过度或者长时间的紧张、焦虑,易造成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促使心脏收缩加速,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的心态,给人以健康的形象,同时也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节 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的物质 高血压作为一种治愈率较低、致残率较高的常见多发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紧张与恐惧。但是,如果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高血压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大豆低聚肽 (一)主要成分 主要由2~10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多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组成。 (二)性状 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遇酸不沉淀,遇热不凝固,易溶于水。 (三)生理功能 降低血压。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可防止血管末梢收缩,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四)制法 由大豆粕或大豆分离蛋白经蛋白酶酶解后经膜分离,以除去大分子肽和未水解的蛋白质后精制干燥而成。一般得率为30%(豆粕原料)~40%(分离蛋白为原料)。 二、杜仲叶提取物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丁香树脂双苷和杜仲酸苷等。 生理功能 降低血压。 制法 由杜仲的叶子,采摘后于100℃热水中加热10min,取出,经干燥备用,或直接切碎后用含水乙醇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真空浓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10%~15%。 安全性 LD50>5.64g/kg(大鼠,经口)。 三、芸香苷(提取物)〔芦丁(提取物)〕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一种配糖体。糖苷配基为栎精,糖为鼠李糖和葡萄糖。 性状 黄色小针状晶体,或淡黄至黄绿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香气。遇光颜色转深,有苦味。熔点177~178℃。易溶于热乙醇和热丙二醇,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可溶于碱性水溶液。 生理功能 有辅助降低血压作用。 制法 可由各种原料用水或热乙醇浸提而得浸提物,浓缩后用溶剂将其他可溶性等不纯物除去,再经乙醇、乙醚、热甲醇和热水多次结晶和活性炭精制而得高纯度物。 安全性 LD50>950mg/kg(小鼠,经口)。 思考题 什么是高血压? 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是什么? 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如何?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如何预防高血压? 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的物质有哪些? 参考文献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郭增平.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衡水师专学报,2002.9(3):60~62 何志谦.疾病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陶春祥.高血压患者能不能补钙.中国中医药报,2001.9.21 闻芝梅,陈君石译.现代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吴翠珍,李承朴,杜慧真等.临床营养与食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徐淑芸等.临床药理学(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76~489 于汇民,王兵,刘国仗.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新医学.2003.34(3):135~136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第三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凌关庭主编.保健食品原料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