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功能性甜味剂
本章要点
功能性甜味剂的种类
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功能性单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功能性单糖的加工及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的加工及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性质及其应用
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Functional Sweeteners)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最基本的,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的,它解决了多吃蔗糖无益于身体健康的问题。
二是更高层次的,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或促进的作用。
功能性甜味剂分为四大类:
(1)功能性单糖,包括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等。
(2)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3)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等。
(4)强力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精、甜蜜素、安赛蜜等。强力甜味剂的甜度很高,通常都在蔗糖的50倍以上。
功能性甜味剂以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能满足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对糖尿病、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功能甜味剂将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它对发展食品工业,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功能性单糖和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单糖
自然界中的单糖有很多种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几乎都是D-糖,其中属于功能性食品基料的仅D-果糖一种,这是因为
它具有以下几种独特的性质:
(1)甜度大,等甜度下的能量值低,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应用。
(2)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3)不易被口腔微生物利用,对牙齿的不利影响比蔗糖小,不易造成龋齿。
由于果糖(如不特别标明指的是D-构型,L-糖将特别标明)具有优越的代谢特性和 甜味特性。因此,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深入系统地对它加以研究,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果葡糖浆是果糖含量较高的一种产品。
L-糖在自然界很少存在,因为它不是机体糖代谢酶系所需的构型,其不被人体代谢,因而没有能量。但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可溶性和外观等都一样,而且它们的甜味特性也相似,L-糖能够代替D-糖加工出相同的食品,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低能量的功能性甜味剂。
一、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果糖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自然界中最甜的一种糖,在蜂蜜中的含量最为丰富。1792年, 德国L?wity在分离结晶葡萄糖时,发现并分离出一种会阻碍葡萄糖结晶的糖。1843年, Mitscherlich对这种糖物质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在水果中的含量比较丰富,故 称为“水果糖”,后定名为“果糖”。
果糖是己酮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分子量180,相对密度1.60(20/4℃),熔点103~105℃。水溶液中果糖主要以吡喃结构存在,有α和β异构体,与开链结构呈动态平衡。果糖的互变异构体如图4-1所示。
(一)果糖的物化特性与甜味特性
1. 物化特性
纯净的果糖呈无色针状或三棱形结晶,故称结晶果糖 (Crystalline fructose);能使偏振光面左旋,在水溶液中有变旋光现象;吸湿性强,吸湿后呈粘稠状。
结晶果糖在pH3.3时最稳定,其热稳定性较蔗糖和葡萄糖低;具有还原性,能与可溶性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褐变;与葡萄糖一样可被酵母发酵利用,故可用于焙烤食品中。果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底物,不易造成龋齿。果糖的净能量值为15.5kJ/g,等甜度下的能量值较蔗糖和葡萄糖低,加上它优越的代谢特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低能量功能性甜味剂。
2.甜味特性
果糖是最甜的天然糖品,甜度一般为蔗糖的1. 2~1.8倍。
温度、pH和浓度都会影响果糖的甜度,其中温度的影响最明显,温度降低,甜度升高。
除了高甜度的特性外,果糖的甜味独特,图4-2是两次甜度的试验结果。味蕾对果糖的甜味的感觉比对葡萄糖和蔗糖快,消失得也快。使之能很好地应用到饮料和其它多汁食品中。果糖甜味的快速消退,不会掩盖食品的其它风味,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
果糖还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可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10%的果糖和蔗糖的混合溶液(果糖/蔗糖=60/40)比纯蔗糖的10%的水溶液甜度提高30%,50/50的果糖蔗糖混合物的甜度为纯蔗糖的1.3倍。这种协同机制在果糖与其它高甜度甜味剂,如糖精钠、蛋白糖的混合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可使甜味剂甜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清除糖精钠或蛋白糖的苦涩味及其它不良后味。
甜味剂甜度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方面就是可以减少甜味剂的含热量,生产出低热值的食品。
(二)果葡糖浆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果葡糖浆是一种低淀粉品,因其组成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故称为果葡糖浆。1966年工业上开始生产果葡糖浆,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我国于1976年在安徽蚌埠市建起了第—个果葡糖浆工厂。
根据产品中固形物果糖含量多少,果葡糖浆有三个品种:F42糖浆,含果糖42%,称为第一代产品;F55糖浆,含果糖55%,为第二代产品;F90糖浆,含果糖90%,是第三代产品,又叫高纯糖浆。三种产品性能有差异,应用领域也有不同。
表4-1 各种果葡糖浆的化学成分
成分
42%果葡糖浆
55%果葡糖浆
90%果葡糖浆
果糖/%
42
55
90
葡萄糖/%
52
40
9
多糖/%
6
4
1
固形物/%
71
77
80
相对于蔗糖的甜度
1-
1
1.2+
果葡糖浆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葡萄糖等其它成分,它在甜味特性及与其它甜味剂协同增效特性等方面,与结晶果糖有很大的差别。特别在代谢上,果糖进入机体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因此糖尿病人可食用。但果葡糖浆因含相当数量的葡萄糖,不具备这方面的生理功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结晶果糖与果葡糖浆的区别见表4-2。
表4-2 结晶果糖与果葡糖浆的比较
特性
结晶果糖
42%果葡糖浆
55%果葡糖浆
90%果葡糖浆
物理状态
结晶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化学组成
己酮糖,纯单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异构麦芽糖和更高级糖类混合物
葡萄糖、果糖和更高级糖类混合物
葡萄糖、果糖和更高级糖类混合物
果糖含量/%
99.6
29.8
42.4
69.3
水分含量/%
0.2
29
23
23
相对于蔗糖的甜度
1.3~1.8
0.90~0.95
0.95~1
1~1.3
贮藏运输容器
袋装
圆桶罐
圆桶罐、箱式罐
圆桶罐、箱式罐
最适合使用的典型食品
营养食品和低能量食品,要求特别甜的干混合物
色拉调味料、焙烤食品、果酱和果冻
软饮料、水果罐头
软饮料、液体营养食品
(三)L-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对某一特定的L-糖和D-糖,它们的差别仅是由于它们的镜影关系引起的。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可溶性、粘度、质构、吸湿性、密度、颜色和外观等都一样,而且它们的甜味特性也相似。因此,可望用L-糖代替D-糖加工相同的食品,同时又降低了产品的能量。
在一些包含L-糖和D-糖的试验中,通过风味评定证实了L-糖及其异构体D-糖的口感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是一样的。与其他低能量甜味剂相比,L-糖在某些重要方面有其优越性。L-糖和D-糖在水中的稳定性一样。就现在所能得到的低能量甜味剂而言,除D-果糖之外,没有一种能在焙烤中发生褐变反应,而L-糖则可能。L-糖可望在食品的外观、加工配方、加工工艺和产品贮藏等方面与D-糖一样。目前,已应用在食品和医药品中的L-糖,包括L-古洛糖(L-gulose)、L-果糖、L-葡萄糖、L-半乳糖、L-阿洛糖(L-allose)、L-艾杜糖(L-idose)、L-塔罗糖(L-talose)、L-塔格糖(L-tagatose)、L-阿洛酮糖(L-allulose)和L-阿卓糖(L-altrose)等。
二、功能性单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一)果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果糖优于其它甜味剂的最重要的是其生理代谢特性。果糖在体内的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在肝脏内果糖首先磷酸化生成1—磷酸果糖,然后分解成丙糖,丙糖进一步合成为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或进入酵解途径。身体正常的人仅有极少量葡萄糖从肝脏释放出来,因此人体摄入果糖不会引起摄入葡萄糖和蔗糖容易引起的严重的饭后血糖高峰和低血糖,Olefsky和Crapo的试验表明,口服50g果糖、20g脂肪和20g蛋白质所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波动是很小的。表4-3是几种食物的血糖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果糖的血糖指数大大低于其它糖类。
表4-3 血糖指数表
食物名称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麦芽糖
苹果
葡萄
白面包
血糖指数
100
59±10
20±5
105±12
39±3
64±11
69±5
果糖的这个特性,使得果糖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甜味剂,并广泛用于老年和儿童食品中。山梨醇是一种广泛用于糖尿病人食物中的甜味剂,它在体内被吸收后迅速转化为果糖,其后的代谢与果糖一致。另外,山梨醇的甜度只有果糖的1/3。因此,果糖更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果糖在体内代谢不会产生乳酸,不会引起肌肉酸痛、倦怠感。果糖与体内的细胞结合力强,在极稳定的状态下释放热能,具有强化人体耐力及代谢的效果,是运动饮料的良好甜味剂。
(二)L-糖生理代谢性质
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由等量L-糖和D-糖组成的混合物,用这种混合物培养细菌,发现D-糖能被消化吸收掉而L-糖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根据L-糖和D-糖这种明显的生化差异,可知L-糖不提供能量。
据分析,L-糖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不提供能量;
2.与D-糖的口感一样;
3.口腔微生物不能发酵L—糖,因此它不会引起牙齿龋变反应;
4.对通常由细菌引起的腐败具有免疫力;
5.作为D-糖的替代品,不需另外添加填充剂;
6.在水溶液中稳定;
7.在需经热处理的食品加工中稳定;
8.可用在焙烤食品中,能发生美拉德褐变反应;
9.适合于糖尿病人或其他糖代谢紊乱病人食用。
L-糖可作为一种用途独特的甜味剂这一理论预测,已为报道文献中出现的几个有限 的生物试验结果所证实。现在需弄清的是,人体中是否存在这样一种酶,它能使L-糖穿过肠膜或转变成可代谢的D-糖,或者肠道中是否会有这样的微生物,它能把L-糖分解代谢成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各种中间产物。而且,还有必要做彻底的安全毒理试验,包括急性毒理、潜在的慢性毒理及遗传毒理等。例如,一个混合有其他甜味剂的试验报道中提到了L-糖可能会引起人体腹泻现象。
三、功能性单糖的加工
(一)果葡糖浆的加工
果葡糖浆一般以富含淀粉的物质如玉米、马铃薯、小麦等或直接以淀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和异构化工艺加工而成。原料液化和糖化可以用酸(盐酸、草酸等)水解法,也可以用酶水解法。
许多工厂采用双酶法生产果葡糖浆。淀粉或液化富含淀粉的原料经α-淀粉酶、β-淀粉酶水解到一定程度的糊精的低聚糖程度,粘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为酶糖化提供物质基础。一般采用喷射法液化,在110~120℃时淀粉迅速糊化而不会发生回生现象,从而使糖化液顺利过滤。糖化时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上述产物水解成葡萄糖,制得淀粉糖化液,精制后,在经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将葡萄糖异构为果糖,制得果葡糖浆。
工艺流程: 液化酶 糖化酶
↓ ↓
淀粉乳 → 液化 → 液化液 → 糖化 →糖化液 → 脱色 → 树脂处理 →精制糖化液
→ 异构化→ 脱色 → 树脂处理 → 蒸发→ 果葡糖浆
↑
异构酶
生产果葡糖浆的淀粉糖化液要求葡萄糖含量高,淀粉糖化液的浓度一般在30%,通过蒸发调节其浓度至40%~50%,以利于酶异构反应。要求进入异构化酶柱的葡萄糖干基含量在95%以上,低聚糖干基含量小于5%,麦芽酮糖干基含量小于0.2%,pH为7.5(25℃)。异构化是,温度为55~60℃,加入MgS04?7H2O(0.55~0.6g/L)作为酶的激活剂,因Ca离子对酶有抑制作用,故Ca离子浓度小于1mg/kg。糖化液中溶解的氧会促进葡萄糖和果糖的分解。分解物对异构酶的活力有不利影响,添加Na2SO3,可防止氧化的不利影响,添加量保持进料液中的SO2含量在100mg/kg以下。
在酶柱异构化反应的连续操作中,糖化液由顶部进入慢慢渗透到酶柱颗粒内部,异 构化反应后由底部出料,所以进料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因渗透困难而影响酶的活力。浓度过低,则底物与酶的比例下降且易受细菌感染。故严格控制进料浓度在35%~45%之间。 另外,进料前须经过5~l0μm滤网过滤以避免微粒堵塞多孔酶柱粒。酶柱异构化反应中,酶的活力逐渐下降,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此时应按比例减少糖化液进料量,始终保持出料中果糖含量为42%左右(干基)。当酶活力降低至原活力的10%时,必须更换新酶。酶柱寿命受进料纯度、浓度、温度、pH、氧等因素影响,一般在200~360天。
异构化反应程度受酶柱下方出料中果糖含量的限制,一般工业生产异构化糖液中约 有42%的葡萄糖转化为果糖时,异构化反应即停止。刚出料的异构化糖浆呈碱性,pH较 高,调节pH至4.5并降温至50℃以下,以抑制糖分分解反应发生。异构化糖浆中含有有色物质及灰分等,需要经过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然后浓缩至浓度70%左右,得到无色澄清的42%高果糖浆(含果糖42%,干基)。若要得到果糖含量在50%以上的高果糖浆,则需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将42%高果糖浆中的果糖与葡萄糖分离,可得到果糖含量在90%以上的高果糖浆,再将它与42%产品按比例混合可得到55%或90%的高果糖浆。
(二)结晶果糖的加工
早期,商业化加工果糖主要以菊粉为原料。通过控制菊粉多聚果糖(Polyfructan)的水解,其中β-(1→2)糖苷键断裂,释放出含量丰富的呋喃果糖,呋喃果糖随后转化成更为稳定的异构物吡喃果糖。此法生产成本高,不适合果糖的大规模加工需要。
1847年法国Dubrunfant的开拓性果糖加工的工作,以蔗糖为原料。20世纪60年代期间,欧洲开始工业化生产结晶果糖。所用的方法是通过蔗糖的转化生成果糖和葡萄糖,之后通过离子排斥工艺来分离和纯化,最后严格控制果糖的结晶,加工纯结晶果糖。但是,果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达到结晶过饱和度时的粘度太高,结晶操作困难,化学稳定性较低,整个生产周期超过一周。
1981年,密西西比河岸边的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汤姆逊城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纯结晶 果糖制造厂(名叫Xyrofin)。它是以液体葡萄糖浆为原料,经纯化和酶异构化后,利用传统的蔗糖提取果糖生产技术制造出质量特别高的结晶果糖,整个生产周期缩短至5天。
目前,以果葡糖浆生产工艺为基础,利用酶技术生产出结晶果糖。
工艺流程:
葡萄糖富集液 →回流 → 异构化酶柱 → 果葡糖浆
精致果葡糖浆 → 色谱分离 → 果糖富集液 → 浓缩 →加入晶种→ 冷却 →结晶 →
果糖母液 →回流 → 浓缩
离心分离 →果糖结晶 → 洗涤 → 干燥 → 筛分 →结晶果糖
42%果葡糖浆经过模拟流动床色谱分离得高纯度果糖富集液(含果糖97%,干基),再经单效蒸发器浓缩至物质含量大于70%,在此糖浆溶液或醇—水系统中加入晶种进行冷却结晶,温度慢慢由60℃降至25℃,约有50%果糖结晶析出,果糖母液再回流。然后,经过离心机分离、蒸馏水洗涤、干燥、筛分等工艺处理,最后得到无水β-D-果糖结晶。结晶果糖吸湿性大,需在相对湿度低于45%的环境密封保存。
(三)L-糖加工
除自然界存在的以外,L-糖可通过化学合成法、酶法、化学异构化法(使D-型转化 成L-型)和遗传工程法等来制备,可以由这些方法合成包括L-葡萄糖和L-果糖在内的十几种L-糖。但目前投入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仅L-山梨糖一种,它是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
葡萄糖 D-山梨糖醇 L-山梨糖
2-酮基-L-古洛酸甲基-2-酮基-L-古洛酸L- 抗坏血酸
四、功能性单糖的应用
果糖可以同其它甜味剂、淀粉和其它风味添加剂起协同作用,增强风味和节约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一)果糖的应用
1. 果糖与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
一般高甜度的甜味剂有苦涩味和金属味,如糖精钠。果糖与其它高甜度甜味剂混合使用则可大大降低甜味剂的热值和保证甜味剂的甜味纯正。在保证配制的甜味剂甜味纯正的前提下,果糖与糖精混合使用可将甜度提高50%~60%;果糖与蛋白糖混合使用,两种甜味剂可按各自的甜度以50:50进行配比。
用98.0%~98.4%结晶果糖混合0.6%~1.0%糖精,能制得各种低能量饮料。有一种结晶果糖与糖精混合物的简单配方:结晶果糖98%,糖精钠1%,二氧化硅1%。用该混合物配制低能量饮料时,只需按原来加糖重量的1/5数量添加即可。
通常在可可粉之类饮料中,结晶果糖的甜度会下降。但以98:1比例混合的果糖与糖精混合物,在巧克力粉中有独特效果。利用它能配制出与全能量饮料相媲美的低能量饮料来。
2. 在低热值饮料中的应用
(1)低热值葡萄风味饮料
结晶果糖47.55%,蔗糖47.55%,葡萄香精1.90%,柠檬酸1.55%,苹果酸1.45%。
(2)低热值草莓——橙汁饮料
结晶果糖80.97%,浓缩橙汁10.12%,草莓酱6.07%,柠檬酸1.55%,草莓香精1.01%,抗坏血酸0.3%,柠檬酸钠0.3%,桔子香精0.2%,色素少许。
在上述两配方的混合物中加11~13倍的冰水搅匀即可饮用。
3. 果糖在低能量蛋糕中的应用
1984年,由Hoffmann-La Roche公司和美国Xyrofin联合研制出一系列使用果糖的低能量蛋糕粉。用它可制出能量减33%左右的蛋糕。后来,美国国立淀粉与化学联合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称为“Matrix System”的产品来。它是一种由乳化剂、碳水化合物型油脂模拟品和植物胶组成的平衡混合物,商品名为“N-Flare”。将Matrix System用在蛋糕上,它可控制面团糊状物的粘度并提供平衡性,使得产品的容积增大、蜂窝孔状结构精细均匀。用Matrix System制得的蛋糕能保持更多的水分,这使蛋糕的食用品质变好、货架稳定性提高,
配合使用Matrix System(即N-Flate)和结晶果糖制造蛋糕时,还可以不用起酥油或植物油,因为油脂提供的能量很高(37.62kJ/g),因此使用果糖和Matrix System能成功制造出低能量蛋糕粉。同时它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类甜味料的用量和起酥油的用量或不用起酥油,这样使制出产品的能量大幅度下降。
巧克力低能量蛋糕的配方:Rochc结晶果糖44.9%、Hi-ratio蛋糕专用粉37.7%、N-Flate 7.5%、P-20蛋白粉3.4%、焙烤粉1.5%、焙烤用苏打0.3%、香兰素0.5%。
4.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果糖用于酸乳酪中可起到增甜和增香作用,减少果汁的用量,降低成本,还可降低产品的热量。
使用果糖作甜味剂,同样的总固形物可多生产15%的巧克力奶,因而降低产品的热值和成本。
5.在冷饮中的应用
糖对冰淇淋的质构与溶化有重要的影响,糖的浓度越高,冰淇淋的溶点降得越多。
果糖代替蔗糖后,冰淇淋的外观,质构和风味差别不大,但在25℃贮存3个月后,用果糖的冰淇淋的溶化情况仍然令人满意,而用蔗糖的却不好。
此外,果糖在糖果、果酱、果冻和布丁中也有应用。
(二)果葡糖浆的应用
果葡糖浆的糖类组成与蜂蜜相近,所以果葡糖浆用于各类饮料,如汽水、可乐型饮料和果汁中,不但风味好,而且透明度也好,也可用于含酒精饮料,如果酒、酒、汽酒、药酒和其他配制酒。美国的果葡糖浆大部分用于饮料,我国则90%用于饮料。
果葡糖浆的冰点较蔗糖低,用于加工冰淇淋、雪糕等可避免冰晶的出现,使产品柔软,细腻。
果葡糖浆中的果糖保潮性较好,果葡糖浆用于加工面包、西式糕点、蛋糕、月饼和其他糕点,产品不但松软,而且货架保存期较长。用于卷烟,可防止过于干燥,避免空头。
果葡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的单糖发酵速度快这一特点,果葡糖浆用于面包等酵母发酵食品,则发酵速度快,气孔性也好。此外,果葡糖浆还适宜加工果脯、蜜饯、果酱等。
第二节 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低聚糖主要分二大类,一类是β-1,4葡萄糖苷键等连接的低聚糖,称为直接低聚糖或普通低聚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麦芽四糖;另一类是以α-1,6葡萄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称为双歧增殖因子,这些低聚糖由于其糖分子相互结合的位置不同,因人体没有代谢这类低聚糖的酶系,所以就成为难消化性低聚糖,也就是说,人吃了不产生热量,它不能成为人体的营养源但它们对人体有特别的生理功能,所以称它们为功能性低聚糖。因而也可以说,一般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不同,就在于能否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并对人体有无特殊的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帕拉金糖、耦合果糖、低聚龙胆糖等,其中,除了低聚龙胆糖无甜味反具有苦味外,其余的均带有程度不一的甜味,可作为功能性甜味剂用来替代或部分替代食品中的蔗糖,迄今为止,已知的功能性低聚糖有1000多种,自然界中只有少数食品中含有天然的功能性低聚糖,例如:洋葱、大蒜、芒壳、天门冬、菊苣根和伊斯兰洋蓟块茎等含有低聚果糖,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由于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所以除大豆低聚糖等少数几种由提取法制取外,大部分由来源广泛的淀粉原料经生物技术合成。目前,国际上已研究开发成功的有70多种。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已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已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低聚糖品种多达十几种,1999年的消费量为3万吨。2000年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总产量约3万吨,主要品种是低聚异麦芽糖。同时,国家批准了低聚异麦芽糖的行业标准和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标准,为规范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糖果、糕点、乳制品及调味料等多种食品中。
一、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1979年发现低聚糖难被人体所消化,并发现这种难消化的糖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和抗龋齿作用。由于蛀牙、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同食糖摄取过多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利用低聚糖代替部分砂糖来改善食品,促进人体健康寄予很大希望并进行了广泛研究。
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分为直接生理功能与间接生理功能,间接功能指服用功能性低聚糖后,肠内双歧杆菌显著增殖产生的许多积极的生理功能。
(一)直接生理功能
1. 低热量,难消化。
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的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例如一般的糖类热量值为21kJ/g,而果糖的发热量仅为3.6 kJ/g,低聚半乳糖热值也仅为7.1 kJ/g。
2. 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
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类低分子量的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和,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的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整肠使用显著;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3. 龋齿主要是由突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的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的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的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4. 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
功能性低聚糖通过消化道不被酸和酶分解,直接进入大肠为双歧杆菌利用,使双歧杆菌得以迅速增加。人体摄入低聚果糖后,体内双歧杆菌数量可以增加100~1000倍。
研究标明,每天摄入2~10g低聚糖持续数周后,人肠道中双歧杆菌平均增加7.5倍。某些品种的低聚糖所产生的乳酸菌数量也增加了2~3倍,如乳杆菌。
(二)间接生理功能
功能低聚糖有利于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表现出更重要的生理作用。
1. 抑制病原菌
双歧杆菌能防止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内源性有害微生物的过度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双歧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乳酸=3:2)的抑菌作用,乙酸和乳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已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Chung和Tamura等分别报道了乙酸和乳酸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Anand等证实双歧杆菌产生的双歧菌素(Bifidin)对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其它某些微生物可有效抑制。Nakaya和Okamura等证实从婴儿双歧杆菌分离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对志贺氏杆菌5503—0l、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也能很好地抑制。
2. 抑制有毒物代谢和有害酶的产生
服用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抑制有毒物质的产生,降低有害酶的生成量,这已在人体实验和人类粪便微生物的测试中得到证实:服用或在人粪便中添加3~6g/d的低聚糖,3周之内能降低有毒物和有害酶分别为44.6%和40.9%。
3. 防止腹泻
由于功能性低聚糖能降低病原菌的量,故它对腹泻有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Hidaka等报道对6个排便不良的老年人每天摄入8g低聚果糖,8d后所有情况恢复正常。Hotta等让15个一月龄~15岁的患有严重小儿腹泻的婴儿和儿童,每天服用3g含10×1010短双歧杆菌/g的活菌制品,6~7d后所有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Rermer等报道,德国产的“Omniflors”是一种含长双歧杆菌,gasserir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冻干生物制品,它能有效地平衡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肠胃失调者的治疗。此外,许多研究者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比代乳品喂养儿健康。
4. 防止便秘
由于功能性低聚糖类导致双歧菌的量增加,相应增加了乙酸、乳酸的分泌量,因而刺激了肠的蠕动和通过渗透压增加粪便水份,故有防止便秘的作用,日服3.0~10.0g低聚糖,l周内就有明显的抗便秘效果,但对严重便秘患者,低聚糖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5. 降低血清胆固醇
服用功能性低聚糖后,使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明显下降。如日摄入6~12g功能性低聚糖2周~3个月可减少血清胆固醇20~50m1,研究血清胆固醇生长,增加HDL在整个胆固醇中的比重(在女性中明显,在男性中不显著)。
6. 保护肝功能
摄入低聚糖,有毒的代谢产物减少,从而减少了肝的去毒负担,故其对肝有保护作用。如给69岁有肝炎和便秘病患者服用3.0g/d的大豆低聚糖,5天后症状明显得以改善。Mutlng等报道口服含高浓度双歧杆菌的发酵乳,持续80d,12个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无高血压的患者,以及8个有严重高血压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和尿中的有毒物降至健康人或接近健康人的水平,病情转好,如食欲增加,蛋白质耐受性增强,体重平均增加2.6kg。
7. 降低血压的作用
摄入低聚糖有降血压作用。Hata等对46个高血脂患者作实验,让他们日服用低聚果糖5周,血压平均下降799.8Pa(6mmHg),同时血糖值下降,但不显著。对6个健康的男人,年龄介于28~48岁之间,日摄入3.0g大豆低聚糖1周,心房扩张血压下降893.7Pa (6.3mmHg)。
8. 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
大量试验表明,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对小动物有抗癌作用,这种作用归功于双歧杆菌的细胞,细胞壁物质和细胞间物质使机体免疫力提高。喂养长双歧杆菌单因子的无菌小鼠中,要比未处理的无菌小鼠活得长,口服或静脉注射具有埃希氏大肠杆菌或静脉注射肉毒素,在有活性长双歧杆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小鼠在第2~3周内,就可诱导抗致死作用。但在无胸腺的无菌小鼠中,未发现此现象。因此可见,长双歧杆菌可诱导抗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细菌免疫。
9. 营养素吸收促进作用,产生营养素
双歧菌能产生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含双歧菌的发酵乳制品改善了乳糖不耐症、钙的吸收和消化。双歧菌对矿物元素有促进吸收的作用。日本人钙摄入不足,故骨质疏松患者较多;Mg摄入也有类似问题。日本学者用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异构低聚麦芽糖、棉子糖在兔上进行钙吸收的实验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促进钙吸收的作用,钙吸收量和盲肠中L-乳酸的量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这种促进吸收作用是难消化的低聚糖转化为L-乳酸,L-乳酸吸附钙化合物使其溶解性增加,导致钙吸收力增强。
10. 血糖值的改善作用
Yamashita等进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性低聚糖口服实验,结果表明低聚
果糖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佐野隆志等进行该类患者腔囊收缩能力实验,日摄入10g低聚果糖4周,半数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4的患者通便得以改善。
二、功能性低聚糖的摄入剂量和副作用
功能性低聚糖纯品日摄入有效剂量是低聚果糖3.0g,低聚半乳糖2.0~2.5g,大豆低聚糖2.0g,低聚木糖0.7g。Hata等报道大豆低聚糖最大的不引起腹泻剂量为男人0.64g/kg、女人0.96g/kg。Spiesel等报道低聚果糖引起腹泻的最小剂量男人44g、女人49g。低聚半乳糖急性中毒的LD50>15g/kg(对兔) 。
三、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性质及其应用
低聚糖产品中有的以原料冠其首命名,如大豆低聚糖,其中主要含的是水苏糖,少量棉籽糖,还有蔗糖;有的则以单糖或二糖基命名,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
(一)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是功能低聚糖中产量最大、目前市场销售最多的一种。它是指葡萄糖之间至少有一个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商品低聚异麦芽糖主要由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和四糖组成,占总糖的50%以上。 商品低聚异麦芽糖产品分两种规格:主成分50%以上的为IMO-500和主成分85%以上的为IMO-900。化学结构如图4-3:
图4-3 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的化学结构
低聚异麦芽糖甜味温和,甜度是蔗糖的30%~50%,粘度、水分活度、冰点下降情况与蔗糖相近,食品加工比饴糖易操作。耐酸耐热性较强,浓度为50%的糖浆在pH3、120℃下长时间加热也不分解。适合应用于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和酸性食品,有优良的保水性和风味改善品质,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效果。健康成人每天摄入20g持续l周,其肠道内双歧杆菌由14.8%增加至24.5%,此外,它可防龋齿,它的保水性可抑制食品中的淀粉回生老化和结晶糖的析出,添加到面包类、糕点等以淀粉为主的食品中可延长保存期。
(二)低聚半乳糖
低聚半乳糖是在乳糖分子上通过β-1,6糖苷键结合1~4个半乳糖的杂低聚糖,其产品中含有半乳糖基乳糖、半乳糖基葡萄糖、半乳糖基半乳糖等,属于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低聚糖。化学结构如图4-4:
图4-4 低聚半乳糖的化学结构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乳汁中存在微量的低聚半乳糖,母乳中含量稍多。低聚半乳糖甜味比较纯正,热值较低(1.7kcal/g),甜度为蔗糖的20%~40%,保湿性极强。在pH为中性条件下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00℃下加热1h或120℃下加热30min后,低聚半乳糖无任何分解。低聚半乳糖同蛋白质共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可以用于特殊性质的食品如面包、糕点等的加工。
目前低聚半乳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乳制品、面包、饮料、果酱、饴糖、软糖、糕点、酱料、酸味饮料等。
(三)低聚果糖
又称低聚蔗果糖或寡果糖,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在蔗糖分子上以β-1, 2糖苷键与1~3个果糖结合而成的低聚糖,主要由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组成的混合物。化学结构如图 4-5:
图4-5 低聚果糖的化学结构
纯度为55%~65%的低聚果糖,甜度约为蔗糖的60%;纯度为96%的低聚果糖甜度约为蔗糖的30%,且较糖甜味清爽。在0~70℃范围内,低聚果糖的粘度同玉米果葡糖浆相似,随温度上升而降低。低聚果糖热值仅为6.28J/g.
当环境pH为中性时,低聚果糖在120℃条件下非常稳定,在pH3的酸性的条件下,温度达到70℃以后,极易分解,稳定性明显降低。低聚果糖耐高温,抑制淀粉老化,保水性很好。低聚果糖可应用于饮料(发酵乳、乳饮料、咖啡、碳酸饮料等)、糕点、糖果、冷饮、冰淇淋、火腿等。
(四)乳酮糖
乳酮糖(C12H22O11)也称乳果糖或异构乳糖,是半乳糖与果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化学结构如图 4-6:
图4-6 低聚乳酮的化学结构
乳酮糖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纯净乳酮糖具有清凉醇和的甜味,甜度为蔗糖的48%~62%;商业产品糖浆为淡黄色略透明的糖浆,高温或长期贮存色泽会加深,其粘度很低,其甜度比纯净的乳酮糖略高,为蔗糖的60%~70%。
乳酮糖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果酱、果冻、冰淇淋等。
(五)低聚乳果糖
图4-7为低聚乳果糖的分子结构式:
图4-7 低聚乳果糖的化学结构
低聚乳果糖无色无味,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吸潮。纯的低聚乳果糖甜度为蔗糖的30%,市售的根据组成不同,甜度有所差别,表4-4为几种不同低聚乳果糖的甜度值。
表4-4 几种不同低聚乳果糖产品的相对甜度
商品名
状态
低聚乳果糖的质量分数/%
相对甜度/%
LS-35
浆状
>35
70
LS-55L
浆状
>55
55
LS-55P
粉末
>55
50
在中性pH时,较低浓度的低聚乳果糖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以及pH的降低,低聚乳果糖的着色度与蔗糖相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不同牌号商品低聚乳果糖由于糖类成分及含量不同,其粘度、渗透压及冻结温度特性均有差别。
产品有浆状、粉末状,应用于面包、冷饮、糖果、糕点等。
(六)棉子糖
棉子糖(C18H32O16)又叫棉实糖、蜜三糖,广泛存在于甜菜、棉籽中,是由α-D(+)-吡喃半乳糖(1→6)、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构成的三糖。化学结构如图 4-8
图4-8 棉子糖的化学结构
无水呈长针状结晶体,为白色或淡黄色。缓慢加热100℃以上逐渐失去结晶水。棉子糖微带甜味,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熔点为80℃。
棉子糖晶体即使在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也不会吸湿结快,其它低聚糖粉末的吸湿性都较强,这是棉子糖的一个显著特点。棉子糖是非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较低;热稳定几乎与蔗糖相同,即使加热至140℃时仍保持稳定;加热至180℃棉子糖会分解成蜜二糖和果糖,蜜二糖可能会进一步分解;在酸性条件下也很稳定。
广泛用于糖果、糕点、粉状和片剂食品中。
(七)水苏糖
水苏糖(stachyose)是近年来食品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功能原料,是一种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被誉为“超强双歧因子”。其分子式为C24H42O21,相对分子量666,化学结构如图4-9所示。
图 4-9 水苏糖的化学结构
水苏糖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有弱甜味,甜度比蔗糖低。水苏糖的保湿性和吸湿性均小于蔗糖但大于果葡糖浆,渗透压接近于蔗糖。水苏糖没有还原性。
水苏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在酸性条件下热稳定性有所下降,因此,水苏糖可用于需热压反应处理的食品;当用于酸性饮料时,只要pH值不太低,在l00℃的杀菌条件下足够稳定;它在酸性环境中的贮藏稳定性和温度有关,温度低于20℃时相当稳定。
水苏糖可直接或间接配制口服液、压片等作保健品用,也可添加于饮料、糖果、糕点、奶制品、调味品中。
(八)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它是由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组成的混合物,占大豆总固形物的7%~10%。常见大豆低聚糖产品的组成见表5-5。
表5-5 大豆低聚糖的一般组成 单位:%(以干基计)
名称
水分
水苏糖
棉子糖
蔗糖
其它
糖浆
24
18
8
34
16
颗粒
3
23
7
44
23
混合粉末
3
11
4
22
60
精制品
24
32
17
5
22
液态大豆低聚糖为淡黄色、透明粘稠状液体;固体产品是淡黄色粉末,极易溶于水中。精制大豆低聚糖与蔗糖相近,甜度为蔗糖的70%。
大豆低聚糖的热稳定性较强,140℃下不分解,在酸性条件pH3下加热其稳定性优于蔗糖;大豆低聚糖粘度低于麦芽糖,而略高于蔗糖和果葡糖浆,和其他糖一样,随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大豆低聚糖的保湿、吸湿性比蔗糖小,水分活性接近于蔗糖,也能降低水分活性,抑制微生物繁殖。在食品中可起保鲜、保湿的作用。
大豆低聚糖有明显抑制淀粉老化作用,如在面包等面类食品中添加大豆低聚糖,能延续淀粉的老化、防止产品变硬、延长货架保存期;由于大豆低聚糖属非还原糖,则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可减少美拉德反应产生和营养素的损失,并且在一般食品中应用也很方便。
大豆低聚糖可应用于清凉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冰淇淋、面包、糕点、糖果、巧克力等食品中;在豆豉、大豆发酵饮料和醋等产品中,能增加豆腐甜味,消除豆豉氨臭。
(九)低聚龙胆糖
低聚龙胆糖是龙胆二糖、龙胆三糖、龙胆四糖的杂低聚糖,在低聚龙胆糖结构中连接单个葡萄糖的键是β-(1→6)糖苷键。
低聚龙胆糖具有柔和的提神苦味,它的苦味比柑桔皮中所含的柚皮苷的苦味更丰厚也更微妙,而且不会滞留在舌头上。低聚龙胆糖比蔗糖和麦芽糖有更好的保湿性,因此可以保持食品中的水分,从而防止淀粉类食品的老化。
(十)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构成的低聚糖,其中以二糖和三糖为主。低聚木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50%,甜味纯正,类似蔗糖。与其他低聚糖相比,低聚木糖对热和酸稳定性好,pH在2.5~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100℃加热1h几乎不分解,不易被酵母利用。低聚木糖不但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降低水分活度的作用,其对水分活度的影响与葡萄糖相近,但高于木糖而低于麦芽糖和蔗糖。
低聚木糖它可应用于酸奶、乳酸菌饮料和碳酸饮料等酸性饮料中。
(十一)帕拉金糖
帕拉金糖学名为异麦芽酮糖,是葡萄糖与果糖以α-1,6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它与蔗糖的区别在于分子内葡萄糖与果糖的连接部位不同,故它是蔗糖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量为360.32。
帕拉金糖甜味纯正,甜度为蔗糖的42%,粘度略小于蔗糖,耐热力比蔗糖强,20%的帕拉金糖水溶液和蔗糖水溶液在pH2时加热煮沸1h,蔗糖全部被水解,而帕拉金糖没被水解。在一些酸性食品中用帕拉金糖作为增甜剂比用蔗糖稳定。帕拉金糖应用于糖果、焙烤食品、水果罐头、果酱、运动饮料等。
(十二)海藻糖
1832年Wiggers从黑麦的麦角菌发现了海藻糖,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有在恶劣环境对生物体和大分子有良好的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而倍受关注。海藻糖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低等动植物体内,如真菌类、藻类、虾类及酵母中。现在已开发出了以淀粉为原料生产海藻糖的技术。
海藻糖(C12H22O11)是2分子葡萄糖C1,C1结合的非还原性二糖。化学结构如图4-10:
图4-10 海藻糖的化学结构
两水结晶海藻糖在相对湿度90%以下无吸湿性;无水结晶海藻糖在相对湿度30%以上有吸湿性。这一性质使其既有低吸湿性,又有高保湿性和脱水功能。海藻糖甜度为蔗糖的45%。对酸、热稳定。
海藻糖在食品和药品中可以非常有效地保护生物膜和生物大分子,从而避免细胞受到干燥、冷冻和渗透压巨变造成的伤害。最新研究还发现,海藻糖可以有效保护DNA免受由放射线引起的损伤。海藻糖的用途非常广泛,在医药上可替代血浆蛋白作为生物制品、疫苗的稳定剂;
用于化妆品,具保湿功能;还用于食品保鲜、食品甜味剂,替代高热量的蔗糖,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用于儿童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的甜味剂,可有效降低儿童龋齿发病率。
(十三)麦芽低聚糖
麦芽低聚糖由麦芽糖分解而成,甜度低,粘度低,有保湿性。其中麦芽三糖保湿性尤好,对热稳定,适合做点心糕饼的馅料,甜度25%。最近发现,麦芽低聚糖可防低酒精饮料混浊,也可与木糖醇、甜菊苷配合使用。麦芽低聚糖年需量一万吨。最近日本玉米淀粉公司销售一种新型麦芽低聚糖浆M40—7E中的麦芽三糖含量约为原产品的2倍,成本低。
(十四)偶联糖
偶联糖即为低聚麦芽糖基蔗糖(MaltooligoyIsucrose)。日本Hayashibara生化实验室从1979年开始生产,商品名称“Coupling Sugar”(偶联糖)。
偶联糖是由蔗糖分子的葡萄糖基上结合1至几个葡萄糖基所形成的低聚糖,这些葡萄糖基彼此以α-1,4键相连。偶联糖还保留了蔗糖在食品加工方面的理想性质,其甜度约为蔗糖的50%,是低龋齿型甜味剂,在食品加工中部分取代蔗糖。
(十五)低聚壳聚糖
分子量低于10kDal的低聚壳聚糖可以直接溶于水中,由高分子降解为较短的低聚壳聚糖分子,导致其溶液粘度比大分子量壳聚糖大大降低。由于游离胺基带正电荷,可以与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某些分子量很低的低聚壳聚糖甚至可以渗透到细胞内部起作用。
低聚壳聚糖具有非常爽口的甜味,在保温性、耐热性等方面优于砂糖,不易被体内消化液降解,故几乎不产生热量,是糖尿病人、肥胖病人理想的功能性甜味剂。
低聚壳聚糖在保健食品、生物医药、日用化妆品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加工
1. 加工方法
获得功能性低聚糖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用化学合成法制得或酶学方法生产。
(1)从天然原料中提取
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未衍生低聚糖有:棉子糖(甜菜汁中)、大豆低聚糖等。但大多数天然原料中的低聚糖含量极低。对于衍生物,先纯化糖蛋白,再去掉蛋白质获得低聚糖,工艺操作费时,成本又高。
(2)化学合成法
由于一些常见单糖,如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分子上有5个羟基,5个羟基的反应特性相似,这就意味着低聚糖合成时可以从5个方位连接延长,因而化学合成法需引入多步保护反应和去保护反应,比较烦琐、复杂。
(3)酶学方法
根据不同酶制备低聚糖的机理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转移糖苷合成法
在生物体内,寡糖是以核苷二磷酸糖为底物,由三磷酸腺苷水解提供能量,通过专一性极强的糖苷转移酶催化合成。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天然存在的糖苷转移酶含量极少且稳定性差,因此能否工业化取决于底物核苷二磷酸糖的再生作用。用此方法合成的低聚糖有环状糊精(环状糊精合成酶)、帕拉金糖和海藻糖(α-葡萄糖基转移酶)及龙胆二糖(β-葡萄糖基转移酶)等。
②可逆水解合成法
用糖苷酶通过可逆水解反应催化单糖缩合成寡糖。糖苷酶可催化下述反应:
糖苷酶
A—B 十H2O A—H + B—OH
如果减少水分活度或增加A—H和B—OH的浓度或通过沉淀、提取等方法去除A—B,可使反应平衡由分解向合成移动。该方法的特点是受体底物的特异性不高,缺点是合成得率较低,一般需酶浓度高,反应时间长。此外,还可通过糖苷酶的转糖基作用将供体的糖残基转给某个受体。与逆水解反应相比,由于酶具有高度亲和性与高活性等特点,转糖基反应速率快、产量高。用该方法合成的低聚糖有低聚甘露糖(α-甘露糖苷酶)、低聚半乳糖(β-半乳糖苷酶)和低聚异麦芽糖(α-葡萄糖苷酶)等。
③酶水解法
用聚糖酶降解高分子多糖,生成短链的低聚糖。如用甘露聚糖酶水解甘露聚糖生产低聚甘露糖、用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生产壳低聚糖,用果聚糖酶生产低聚果糖及用木聚糖酶生产低聚木糖等。
自然界中蕴藏着丰富的甘露多糖资源,如角豆胶、瓜儿豆胶、槐豆胶、田菁胶和魔芋等,许多甘露聚糖酶已商品化,并且有关该酶的基础研究已比较深入透彻,因此酶水解法生产低聚甘露糖极具开发潜力。另外,还可利用甘露聚糖酶的转苷反应合成低聚甘露糖。
2.加工工艺
(1)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是功能性低聚糖中产量最大、目前市场销售最多的一种。在自然界中低聚异麦芽糖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因受资源条件的限制,目前生产主要以来源广泛的玉米、大米或淀粉等为原料,经全酶法工艺生产。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采用葡萄糖淀粉酶合成反应生产,但产率只有20%~30%,且产物复杂,生产周期长,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二是用麦芽糖浆通过葡萄糖基转移酶(又称α-葡萄糖苷酶)生产。α-葡萄糖苷酶能断开麦芽糖和麦芽低聚糖分子结构中的α-1,4糖苷键,同时使游离出来的一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个葡萄糖分子或麦芽糖、麦芽三糖等分子中的α-1,6位上形成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潘糖等。这种方法分为两大步骤,首先以淀粉作原料,用α-淀粉酶水解得到麦芽糖浆,然后再用葡萄糖苷转移酶进行糖基转移而得低聚异麦芽糖。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淀粉 → 调浆 → 淀粉乳(浓度30%,pH6) → 喷射液化(α-淀粉酶) →糖化(α-葡萄糖苷酶,pH5~6,55~60℃)→灭酶 → 过滤(硅藻土)→ 脱色(活性炭) →脱盐(离子交换树脂)→ 真空浓缩 → IMO-500(糖浆) → 柱分离→ IMO-900(糖浆)→喷雾干燥→IMO-900P(糖粉)
这种全酶法生产工艺,关键是糖基转移酶,也有人利用炭黑曲霉、黑曲霉、新普鲁蓝酶等生产。
(2)低聚半乳糖
工业生产中常以高浓度乳糖作原料,用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水解,同时将催化水解出来的一个半乳糖残基或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个乳糖或葡萄糖或半乳糖分子上而得产品。β-半乳糖苷酶可以由米曲霉、乳糖酵母、环状芽胞杆菌等微生物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乳糖溶液(40%) → 转移反应(β-半乳糖苷酶,pH5,50℃,24 h) → 脱盐(离子交换树脂) → 色谱分离 → 脱色(活性炭) → 真空浓缩 → 产品
(3)低聚果糖
目前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菊芋(chicory)为原料提取菊粉,再经酶水解而得。这个方法工艺简单,转化率高,副产物少,但关键是内切型菊粉酶的提取,它可以通过许多微生物来培养,这些微生物有酵母、黑曲霉、枯草芽抱杆菌等。但所产的菊粉酶有胞内、胞外酶之分,两者的比例不仅与菌种有关,还与培养条件有关,所以菊粉酶的提取是生产的关键。生产工艺流程:
菊芋→菊粉→菊粉酶水解→过滤(硅藻土)→脱色→脱盐→真空浓缩→产品
第二种方法是以蔗糖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法进行连续反应,将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在50~60℃下以一定速率流过固定化酶柱,利用β-果糖转移酶进行一系列转移反应而获得低聚果糖。该法连续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稳定性好,能反复使用,利用率高。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蔗糖(50%~60%)固定化酶柱或固定化床生物反应器(24h,50~60℃) → 糖液→脱色(活性炭)→脱盐(离子交换树脂)→ 真空浓缩 →产品
(三)大豆低聚糖
一般以大豆乳清液为原料,经过分离提纯,精制而得。据
报导,另一种的工艺路线是直接用大豆作原料依次提取豆油、大豆低聚糖和大豆多肽等。下面介绍以乳清为原料的生产工艺:
乳清 → 加热(到70℃)→过滤→ 脱盐(离子交换树脂或电渗析)→脱色(活性炭)
→ 浓缩(反渗透至糖浆12%,真空浓缩) → 净化(膜分离)→产品
思考题
什么是功能性甜味剂?分几类?
功能性单糖有几种?有何特点?
举例说明功能性果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有怎样的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的加工有几种方法?
目前市场销售最多的功能性低聚糖是哪一种?其有何特点?
参考文献
1 吴东儒. 糖类的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Lindly M G , Birch G C. J. Food and Agric. 1975,26: 117~124
Shallenberger R S , Acree T E . J. Agric. Food chem. 1969
张力田. 淀粉糖.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
尤新. 功能低聚糖.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2:40~49
李里特,王海. 功能性大豆食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甜味剂.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7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Bucke C. Oligosuccharide synthesis using glycosidases. J. Tech. Biotechnol, 1996, 67:217~220
胡学智.功能性低聚糖及其概要.工业微生物.1997,27:31~39
张开诚.功能性甜味剂——低聚木糖.淀粉与淀粉糖.2002,4:12 ~15
柴平海,张文清,金鑫荣.低聚壳聚糖功能性质及应用.大学化学.1999,14(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