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名牌发展战略阶段—名牌战略与国际化的关系—只有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资格谈国际化的问题
这一阶段海尔艰难起步并确立冰箱行业的名牌地位,其代表事件就是“砸冰箱”,通过砸掉76台有问题的冰箱砸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
海尔84年起步时管理混乱,无优势产品,职工人心涣散,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高起点切入,给企业注入生存的希望。当时的外部环境是冰箱厂蜂拥而起,但没有名牌,因此海尔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1988年获得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1枚国家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自1990年以来,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由于坚持了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因此,出口产品都打海尔自己的品牌,并努力通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另外,海尔还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星级一条龙服务体系,设立了售后服务电话,海外的海尔用户同样可以享受到海尔星级服务。
经过艰苦努力,海尔通过质保体系国际认证、产品国际认证、检测水平国际认可取得参赛资格;海尔从引进、消化、吸收到通过合资引智,使各类产品保持了与国际同步。
2.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多元化国际化的关系—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
国外把家电分为3类: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产品;黑色家电可提供娱乐,像彩电、音响等;米色家电指电脑信息产品。
海尔从84年到91年做了7年冰箱,然后进入了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97年海尔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从现在开始海尔又进入电脑行业。
关于多元化,外界议论很多,到底该不该多元化?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海尔认为,广义的多元化指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海尔认为的多元化不仅是产业的多元化,而主要指市场多元化。如可口可乐,有一位经济学家说它是专业化,海尔认为可口可乐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都被可口可乐征服了,这就是市场多元化。再比如耐克,它的公司只有1000人,全世界的耐克鞋却不计其数,它本身并没有工厂,但却有市场。它只抓两头,一头是鞋的设计、开发,另一头是销售。归根结底,谁拥有市场资源,谁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多元化的发展应是一种趋势,最关键的是在国际市场把牌子做好,不一定有自己的工厂,但却拥有全世界的市场。
3.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海尔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海尔—两者之间的区别与本质联系
海尔的国际化是国际化海尔的一个基础,只有先做到了海尔的国际化才能去做国际化的海尔。海尔在做海尔的国际化的时候,就是要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质量;二是财务;三是营销。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财务的运行指标、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营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标准。海尔自身具备这种素质就可以进入国际市场去,所以“出口”是针对海尔的国际化而言。
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海尔”已不再是青岛的海尔,中国的海尔也将成为整个国际化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会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东南亚海尔等等。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最终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海尔。
选择在美国建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海尔自找苦吃,因为在美国建厂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在美国市场可以成功的话,就可以取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另外,美国市场非常大,海尔在美国市场已经销售了几十万台,如果不设厂,就会有很大制约,如运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