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6章 系统设计
第5节 输入输出设计
第6节 处理流程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输入输出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的内容格式,设备的选择。
掌握流程设计的步骤及流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输入输出设计的内容、评价。
设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输入输出评价、输入校验。
建议学时
2学时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际MIS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PPT)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第5节 输入输出设计
一、输入输出设计的意义
二、输入设计的原则、内容、评价
三、输出设计的内容、方法、评价
四、菜单设计
第6节 处理流程设计
一、处理流程设计的任务
二、处理流程设计的工具
第7节 物理模型的内容
一、总体结构设计
二、功能模块划分
三、代码设计内容
四、数据库(文件)设计
五、输入输出设计内容
六、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提问:
1、同学们使用过那些系统?
2、对那些系统印象最为深刻?表现在哪些方面?
由此引导学生重视对输入输出设计的重视。
第5节 输入输出设计
一、输入输出设计的意义
输入输出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的界面,一般而言,输入输出设计对于系统开发人员并不重要,但对用户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
1、它是一个组织系统形象(Cooperation Identify System, CIS)的具体体现;
2、它能够为用户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用户努力学习、主动工作的热情;
3、符合用户习惯,方便用户操作,使目标系统易于为用户所接受。
4、为用户提供易读易懂的信息形态。
二、输入设计
输入界面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具体业务要求,确定适当的输入形式,使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正确的信息。
输入设计的目的是提高输入效率,减少输入错误。
1、输入设计的设计原则
控制输入量。尽可能利用计算
减少输入延迟。批量输入、周转文件输入
减少输入错误。采用多种校验方法和验证技术
避免额外步骤。
简化输入过程。
2、输入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
输入界面设计。根据具体业务要求确定。
输入设备选择。输入设计首先要确定输入设备的类型和输入介质,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种:
键盘。磁盘输入装置。由数据录入员通过工作站录入,经拼写检查和可靠性验证后存入磁记录介质 (如磁带、磁盘等)。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易于携带,适用于大量数据输入。
光电阅读器。采用光笔读入光学标记条形码或用扫描仪录入纸上文字。光符号读入器适用于自选商场、借书等少量数据录入的场合。而纸上文字的扫描录入读错率较高。另外,收、发料单,记帐凭证若通过扫描之后难于存入对应的表。
终端输入。终端一般是一台联网微机,操作人员直接通过键盘键入数据,终端可以在线方式与主机联系,并及时返回处理结果。
其他输入设备见第2章。
3、输入数据正确性校验
在输入时校对方式的设计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针对数字、金额数等字段,没有适当的校对措施作保证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报表,输入设计一定要考虑适当的校对措施,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但应指出的是绝对保证不出错的校对方式是没有的。
常用校对方式有:
人工校对:即录入数据后再显示或打印出来,由人来进行校对。这种方法对于少量的数据或控制字符输入还可以,但对于大批量的数据输入就显得太麻烦,效率太低。这种方式在实际系统中很少有人使用。
二次键入校对:二次键入是指一种同一批数据两次键入系统的方法。输入后系统内部再比较这两批数据,如果完全一致则可认为输入正确;反之,则将不同部分显示出来有针对性地由人来进行校对。它是目前数据录入中心、信息中心录入数据时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快捷,而且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符号。尽管该方法中二次键入在同一个地方出错,并且错误一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极小。
根据输入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校对:利用会计恒等式,对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借贷平衡的检验。输入物资的收、发料单,产品的入、出库单,均可采用先输入单子上的总计,然后逐项输入,计算机将逐项输入累计,用累计值与合计值比较,达到校对目的。
用程序设计实现校对:对接受数据字段,若在数据库设计时已知取值区间(可允许取值的上、下限)或取值集(例如性别的取值集为男或女,产品的取值集为该单位所有产品集合,…),可通过设置取值区间检验,或利用输入数据表的外键(取值集所在表的主键)进行一致性检验,对输入日期型数据,一定要进行合法性和时效性检验。
4、输入设计的评价
输入界面是否明晰、美观、大方;
是否便于填写,符合工作习惯;
是否便于操作;
是否有保证输入数据正确性的校验措施。
三、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的任务是使管理信息系统输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
输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及时反映和组成用于管理各部门需要的信息。信息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系统的成功与否。
1、输出设计的内容
输出信息使用情况。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信息量、输出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输出份数。
输出信息内容。输出项目、精度、信息形式(文字、数字)。
输出格式。表格、报告、图形等。
输出设备和介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介质如:磁盘、磁带、纸张(普通、专用)等。
2、输出设计的方法
在系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给出系统输出的说明,这个说明既是将来编程人员在软件开发中进行实际输出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户评价系统实用性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要能选择合适的输出方法,并以清楚的方式表达出来。
输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格信息。一般而言,表格信息是系统对各管理层的输出,以表格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一般用来表示详细的信息。
图形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用到的图形信息主要有直方图、圆饼图、曲线图、地图等。图形信息在表示事物的趋势、多方面的比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进行各种类比分析中,起着数据报表所起不到的显著作用。表示方式直观,常为决策用户所喜爱。
图标。图标也用来表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和比较情况。由于图标易于辨认,无需过多解释,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3、输出设计评价
能否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是否便于阅读和理解,符合用户的习惯;
是否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输出设备的功能;
是否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一定的余地。
四、菜单系统设计
菜单是系统整体功能结构的具体体现,菜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应使得用户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操作找到所需要的功能,同时功能描述上应明确无误。
演示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其输入输出界面、菜单系统进行评价。
第6节 处理流程设计
一、处理流程设计的任务
设计出所有模块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联结方式),并具体地设计出每个模块内部的功能和处理过程,为程序员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
二、设计工具
1、IPO图
IPO(Input-Process-Output)图就是用来表述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
IPO图是由IBM公司发起并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工具。在由系统分析阶段产生数据流图 ,经转换和优化形成系统模块结构图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模块,开发者应为每个模块写一份说明。
常用系统的IPO图的结构如图表示。
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说明。为简明准确地描述模块的执行细节,可以采用上一章介绍的判定树/判定表,以及下面将要介绍的问题分析土、控制流程图以及过程设计语言等工具进行描述。
IPO图中的输入/输出来源或终止与相关模块、文件及系统外部项,并需在数据字典中描述。局部数据项是指本模块内部使用的数据,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无关,仅有本模块定义、存储和使用。注释是对本模块有关问题做必要的说明。
IPO图是系统设计中一种重要的文档资料。
2、控制流程图
控制流程图(Flow Chart,FC)又称框图,是经常使用的程序细节描述工具。
框图包括三种基本成分:
框图的特点是清洗易懂,便于初学者掌握。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出现之前,框图一直可用箭头实现向程序任何位置的转移(即GOTO语句),往往不能引导设计人员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详细设计。箭头的使用不当,会使框图非常难懂,而且无法维护。因此框图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
3、问题分析图
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 PAD)由日立公司于1979年提出,是一种支持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图形工具,可取代前述的控制流程图。
问题分析图仅仅具有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成分,如下图,正好与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成分相对应。
下图为排序的控制流程图和问题分解图,分别表示将n个数从大到小排序的过程。
问题分析图的独到之处在于:以问题分析图为基础,按照一个机械的变换规则就可编写计算机程序。问题分析图有着逻辑结构清晰,图形化标准化与人们所熟悉的控制流程图比较相似等优点。更重要的事,它引导设计人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从而提高程序的质量。
4、过程设计语言
过程设计语言(PDL,Process Design Language)是一个笼统的名字,由许多种不同的过程设计语言。过程设计语言用于描述模块中算法和加工的具体细节,以便在开发人员之间比较精确的进行交流。
过程设计语言的外层语法描述结构,采用与一般编程语言类似的确定的关键字(如 IF-THEN-ELSE,WHIEL-DO,等),内层语法描述操作,可以采用人意的自然语句(如:英语、汉语)由于过程设计语言与程序很相似,也称为伪程序,或伪码(Pseudo Code)。但它仅仅是对算法的一种描述,是不可执行的。
第7节 系统物理模型的内容
一、总体结构设计
1、概述
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
项目开发者、用户,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机构的联系;
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限制及相关说明;
实施方案、进度计划、经费预算等。
2、系统设计规范
文件名、变量名的规范化。
3、计算机系统的配置
硬件配置:主机、外存、终端与外设、其他辅助设备、网络形态;
软件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具、服务程序、通信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及网络协议文本。
二、功能模块划分
1、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2、各个模块的IPO图
三、代码设计内容
代码设计方法选择、代码的类型、名称、功能、适用范围及要求等。
四、数据库(文件)设计
1、数据库总体结构
各文件数据间的逻辑联系。
2、文件结构设计
各类文件的数据项名称、类型、长度、限制、说明等。
3、文件存储
要求、访问方法及保密处理。
五、输入输出设计内容
1、输出设计
输出介质;
输出内容、形态及格式。
2、输入设计
各种数据输入方式的选择;
输入数据格式的设计;
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3、菜单设计
菜单系统结构。
六、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系统处理IPO图;
管理模型的应用。
教学小结
输入输出界面是与用户的接触面。其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内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考虑与人的关系。包括界面设计、格式设计、人的出错的可能性。评价输入输出的指标主要从如何提高人的效率出发。处理流程设计是具体实现“如何做”的问题,本节提供了HIPO图中的IPO图及几种设计工具。
学习指导
处理流程设计是关系到系统全局的,应从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出发,结合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的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流畅的系统全局处理流程图。
IPO图是着重描述模块内部处理过程的工具,还需要与模块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后者着重描述模块的外部属性,即模块之间的关系。
参阅教材
教材第11章第5、6节
网络资源
运用http://www.google.com/ http://www.baidu.com/ http://e.pku.edu.cn/ 等搜索引擎,以系统设计、输入输出设计、菜单设计、模块设计、HIPO等为关键字进行搜索。
作 业
第6章7、8、12、19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