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7章 系统实施与管理
第4节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5节 系统评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系统投入运行后还必须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包括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等。了解如何评价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何撰写系统评价报告。
教学重点
系统维护的重要性和内容、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难点
规章制度的建立,效益评价,特别是间接效益评价。
建议学时
2学时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PPT)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第4节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
二、系统维护
三、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第5节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体系
二、系统评价文档内容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案例导入: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给组织所带来的损失。
香港证券交易所系统中断正常运行。
第4节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
1、机构设置
设置组织机构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之一。一般设置硬件维护、软件维护、信息维护和行政管理等部门。
2、人员配备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一项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密切配合,并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合理配置运行管理人员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负责人、软件维护人员、硬件维护人员、操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
二、系统维护
1、硬件维护
突发性故障维护:对于突发性的故障集中人力集中检修或更换。
定期预防性维护:按照一定的设备维护理论,定期对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2、软件维护
正确性维护: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经发生而在系统测试过程尚未发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为适应用户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对系统提出新的要求而进行的修改。
完善性维护:为进一步扩充系统功能和改善性能进行的修改。
预防性维护:为减少或避免以后需要进行的上述三类维护而进行的维护。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维护或更新: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新的版本的出现后,对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更新。
3、数据维护
数据备份:经常或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对于重要数据实时备份。
存储空间整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文件等进行清理,减少存储空间的无谓占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在软件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规章制度包括:
系统安全制度。
系统定期维护制度。
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用户使用规程。
系统信息的安全保密制度。
系统修改规程。
系统运行日志及填写规定。
四、行为管理
案例演示:
吕科事件。
1、信息系统非道德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广泛性。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破坏信息系统的安全、发布谣言、色情、传播病毒等,会引起该系统所涵盖的所有机构和个人。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这种危害则更加广泛。
快捷性。较之传统的传播媒介,信息系统不仅传播的空间上更加广泛,时间上更加快捷,而且呈现出发散状态,后续传播者无需作更多的准备工作,只需点击鼠标等简单操作,即可完成传播过程。
隐蔽性。从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违反信息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对于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能等方面的一定程度的了解,为逃避道德上的遣责,往往采取多种手段,如技术的手段、非技术的手段骗取他人的信任,从而达到其目的。追查这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将会更加困难,如近几年愈演愈烈的黑客攻击网站,窃取或有意识地破坏系统密码等,难度将越来越大。
认识上的模糊性。信息系统的发展过快于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建立,致使在此领域出现空白地带,相对于传统而言,信息系统从业人员还难以遵循某种公认的准则或规范。如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难以从根本上获得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人出于好奇或无意识,做出一些非道德的事情,往往易于被社会所宽容等。
随着信息系统行业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非道德的行为可能触及法律,依法加以解决,而不再是一般的道德谴责。
2、信息系统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
隐私权问题,确定标准,建立安全保障等级,信息发布的等级,以确保隐私权等到尊重。
正确性问题,明确发布信息的正确性、可信性、权威性及相应的责任者。
产权性问题,明确各类信息资源的产权及公开交换的利益分配等。
存取权问题,明确信息存取的特权资格和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3、信息系统行业职业道德的倡导
及时归纳、总结、分析提炼本公司的精神内涵,并使其升华,不断丰富本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把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使新员工上岗前就初步树立起一种职业道德意识。
树立典型,在企业员工中树立能够体现本企业职业道德的典型人物,树立一个典型即是树立一面旗帜,就能促使其他员工看到这面旗帜,更加勤奋努力工作。
开辟适当的空间,展出本企业的发展历史、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使员工置身其中有一种自豪感,使其它组织和人员对本公司产生一种信任感。
4、信息系统人员的基本素质
就共性而言,信息系统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甘于奉献的道德情操。甘于奉献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可以起到一般组织要求所起不到的作用。
第二,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经不是个人力所能及,必须是一个团队共同工作。团队中每个成员有其自身的工作任务,但又与其它成员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之间至少从工作上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及时沟通情况,交流工作。在团队中树立起协作精神,对于成功开发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第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正确性,在系统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各类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不懂就要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切忌不懂装懂,否则,轻则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则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失败,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给用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后果。
第四,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系统的观点看,本职工作职能未能履行,不仅仅只是影响局部工作,而是影响着整体和全局工作。因此,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又是行为规范的要求。
第五,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信息系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仅仅具备某一领域的知识是难以胜任工作要求的。无论对于开发人员,还是用户单位的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均应有意识地建立起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中包括管理原理、计算机知识、系统论和信息论基本知识、信息系统开发、数理知识、通讯技术、行为科学、法律法规等知识,以及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具体领域的知识。
第六,敏锐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物质基础,依赖于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而技术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及时把握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理论,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而且将使信息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适应能力更强、技术更加先进。这一切有赖于各方面人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严酷事实是,不进则退,不进则会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被淘汰。
第七,开阔的思路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使开发的目标系统基于现行系统,更重要的是要优于现行系统。这一方面要求信息系统人员具有开阔的思路,结合用户单位的实际,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才更好地能实现系统目标。
第八,具备“五心”。信息系统中各类人员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系统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努力做到虚心、细心、耐心、热心和具有恒心。
第5节 系统评价
课堂提问: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投入运行后,应该如何评价?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熟悉了解从哪些方面对开发系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所做工作的总结,也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
一、系统评价体系
系统评价体系由系统建设、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方面构成。
1、系统建设评价
系统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并考虑经济上、技术上、管理上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达到或超过规划阶段提出的规划目标。
先进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充分利用资源,融合先进管理知识,先进组织管理,设计的科学性,适应性。
经济性:投资与所实现的功能相适应程度。
资源利用率:对计算机、外部设备、各种硬软件、系统资源的利用程度。
规范性:系统建设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文档资料全面性和规范程度。
2、系统性能评价
可靠性:系统所涉及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效率:系统完成各项功能所需要的资源,通常以时间衡量:周转时间、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可维护性:确定系统中的错误,修改错误所需做出努力的大小,通常以系统的模块化程度、简明性及一致性衡量。
可扩充性: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功能的可扩充程度。分为系统结构、硬件设备、软件功能的可扩充性等。
可移植性:系统移至其它硬件环境下所需做出努力的程度。
安全保密性:系统抵御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用户误操作、自然灾害及敌对者采取的窃取或破坏系统的能力,系统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
3、系统应用评价
经济效益: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改进服务质量、获得更多利润等。通常以货币化衡量。
社会效益:系统对国家、地区和民众的公共利益所做出的贡献,不能用货币化指标衡的效益。如,思想观念的转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科学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公共信息服务、合理利用资源、改变工作方式等。
用户满意程度: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的满意程度。通常以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容错性强、系统易用性、界面设计清晰合理、帮助系统完整等衡量。
系统功能应用程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实现了多少,用户应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技术指标。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定量化衡量系统效益的计算公式,它们是如何来的?
二、系统评价文档内容
系统的功能评价。
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评价。
系统的应用评价。
系统的效益评价。
教学小结
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建立规章制度和加强系统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系统评价是系统开发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系统开发实现系统规划目标的评估。
系统开发人员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力量,其行为和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系统建设,本节中给出的案例供分析使用。
学习指导
了解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从机构、人员、制度等方面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熟悉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按照系统评价文档要求,掌握系统评价报告的撰写方法。
根据所给案例和信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自觉充实、完善自己。
参阅教材
教材第12章第7节、第13章3、4节
网络资源
运用http://www.google.com/ http://www.baidu.com/ http://e.pku.edu.cn/ 等搜索引擎,以系统评价、行为规范等为关键字进行搜索。
作 业
第7章第17、19、20、22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