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
第 24讲、失业
? 1)失业的定义和度量
? 2)失业的原因和分类
? 3)我国失业的形成特点
? 4)失业的代价和治理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
问题的重要性
? 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
资源,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提高社会
成员的经济福利 。 劳动力是最重要资
源,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
的, 闲置, 状态, 并且带来多层面的
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 。 因而, 从古典
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 一直把失业现
象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3
失业的定义
?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 ILO), 失业
指在某个年龄以上, 在特定考察期
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 并且
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
? 三个条件,( 1) 一定年龄以上有工
作能力; ( 2) 没有工作; ( 3) 正
在寻找工作 。 它们必须同时成立,
才能满足对失业对象的定义要求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4
失业率
?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
例 。 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它包
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
人 。 换言之, 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
失业人数 。 因而失业率表示为,
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率 ?
?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5
属性流动性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非劳动力
人口


毕 业



工 作 退 休







失 业

口 找




非 自



去 工

成为劳动力人口未找到工作
失业者年老病弱丧失劳动力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6
度量困难
? 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 满足寻找工
作条件的频率 ( 一定时期寻找的次数 )
标准, 以及暂时性失业的统计方法等
方面, 都存在国别差异 。 另外, 各国
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
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 一些国家利
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
还有的国家利用官方就业数据和劳动
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7
高估和低估
? 有的人实际上自愿离开工作, 但是为了得到
失业补贴, 还是对向他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
构表示在寻找工作, 试图获得失业救济, 医
疗保险等保障福利, 发生高估计问题 。
? 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 但是长
期找不到工作, 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
和耐心 。 由于他们停止了找工作的行动, 有
可能被看作是自愿离开了劳动者人口, 因而
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 。 低估问题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8
我国失业统计框架
? 三个基本统计概念,( 1), 经济活动人口,, 16
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者要求参加
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
? ( 2), 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
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包括全部职工, 再就业
的离退休人员, 私营业主, 个体户主, 私营和个体
从业人员,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农村从业人员等 。
? ( 3)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 在一
定的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9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年份 失业人数 失业率 年份 失业人数 失业率
1 9 7 8 530 5.3 1 9 9 1 352 2,3
1 9 8 3 271 2.3 1 9 9 2 364 2,3
1 9 8 4 236 1.9 1 9 9 3 420 2,6
1 9 8 5 239 1.8 1 9 9 4 476 2,8
1 9 8 6 264 2,0 1 9 9 5 520 2.9
1 9 8 7 277 2,0 1 9 9 6 553 3.0
1 9 8 8 296 2,0 1 9 9 7 570 3.1
1 9 8 9 378 2,6 1 9 9 8 571 3.1
1 9 9 0 383 2,5 1 9 9 9 575 3.1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0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 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相适应, 我国失业
统计存在多方面特点或问题 。 第一, 仅
包括城镇经济, 没有包括农村 。 第二,
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 没
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
力对象 。 第三, 失业统计中判断人们是
否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为标准, 如
果没有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 就会被失
业统计所遗漏 。 第四, 没有包括下岗人
员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1
失业原因和种类
?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一局面可
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失业可以相应分为不
同类型。标准经济学教科书讨论的失业,
一般以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达国家
为对象,失业主要表现为摩擦型失业、结
构型失业和需求不足失业等类型。然而,
如果把观察视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以及体
制转型国家,还可以发现与二元经济和体
制转型相联系的特殊失业形态。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2
?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与劳
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实际生活中,工作
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有人可能不满
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一家互联网公司
被并购,部分技术员工需要寻找新工作;大学
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有的职工被雇主辞
退等等。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
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
间( between the jobs)”的失业状态中。
摩擦性失业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3
?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与劳
动力市场较长期变动相联系。随着技术和经济
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
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
长。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
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劳动
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
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因而,
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动力
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4
? 区分相对性: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
发生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
存在摩擦。它们统称为“摩擦和结构性失业”,与它
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 这里“自然”指经济中“潜在产出( potential
output)”得以实现的失业率;所谓潜在产出,则是
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出
水平。
? 依据自然失业率概念,即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
了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也不等于没有失业。
换言之,即便经济运行状态再好,实际失业率也不可
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5
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 Demand-deficient unemployment与宏观
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繁荣
高涨时期,对产品和劳务费总需求上升,
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失业率比较
低;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对产品和
劳务总需求萎缩,劳动力派生需求量下
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足带来
的失业,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
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6
需求不足失业图解
) 450


AD1=C1+I1+G+NX AD
0
N
N2
N1
AD2=C2+I2+G+NX
Y Y2 Y1
Y=f( N,K)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7
? 需求不足失业意味着失业率与经
济增长率存在反向关系 。 二者否
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呢? 美国经济
学家阿瑟, 奥肯 ( Arthur Okun)
对美国经验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
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规
则性联系 。
奥肯定理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8
? 失业率变动 = 一 1/2 X(实际 GDP增长率
一 3%)
? GDP增长率为 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率
高于 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超
过 3%部分的一半;增长率低于 3%时,失
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 3%部分的一
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 5%时,失业率
会下降 1个百分点 [( 5%-3%) / 2 ]。失业
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奥
肯定律( Okun’s Law)。
奥肯定理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19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50年代提出, 二元经济
( dual economy), 概念, 成为解释传统农
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概念 。
? 这一概念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成熟市场经
济的结构差异 。 发达国家内部一体化程度很
高, 劳动力报酬 —— 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产品
价值决定, 要素有效配置规律要求劳动在各
个行业边际产品相等, 否则很快引起劳动力
在各部门之间转移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0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 二元经济由现代与传统两部门构成 。 现代部门按照市
场经济原则经营, 劳动需求即雇佣工人数量, 通过比
较劳动边际产品价格与通行工资水平来决定 。 传统农
业部门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 与外部联系薄弱, 不同
程度具有自给自足性质, 收入远远低于现代部门 。
? 从长期看, 收入落差推动农业劳动不断流入现代部门,
最终实现经济现代化;但从短期看, 现代部门没有能
力吸收传统部门所有剩余劳动力;极端意义上可假定
相对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而言, 传统部门存在劳动力
无限供给 。 这类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被看作特殊形
态的发展型失业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1
我国发展型失业
?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远
远低于现代部门,农业劳动力向外边际转移不会
对农业产出带来显著影响。这类剩余劳动力既不
同于典型失业,又具有失业涵义。一方面,他们
仍然结合生产资料进行工作,创造出部分自给消
费和部分出售的产品,因而在严格技术意义上不
等于完全失去工作和失业。另一方面,劳动能力
没有充分利用,很低水平劳动边际生产率,具有
一定程度失业含义。这类发展型失业不可能在短
期内完全消除,只能通过现代经济的积累增长和
传统部门生产率提高来逐步消化和吸收。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2
体制转型失业:中国当代失业特点
? 我国世纪之交面临的失业问题, 既与我国经
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长期因素有关, 也与总需
求相对不足的通货紧缩短期形势有关, 因而,
经济学的标准失业理论具有一定程度解释作
用 。 然而, 新中国几十年经济体制演变的基
本轨迹, 决定了我国当代失业问题具有突出
的体制转型相联系的特点 。 这一特点在标准
经济学理论中没有现成解释, 与一般发展中
国家劳动力供求关系也有本质区别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3
计划体制: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
体制转型失业之一
? 与计划体制相适应, 劳动就业实行国家, 统分统配,
模式, 基本特点是在城市实行低工资, 铁饭碗的普
遍就业制度, 同时通过户籍制度, 粮食统购统销制
度, 严格限制城乡之间居民流动, 从而保证劳动力
调配完全被国家控制, 实现形式上充分就业状态 。
?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由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
业部门, 城市就业机会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扩
大, 甚至吸收城市新增劳动力人口也很困难 。 就业
机会增长乏力与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 构成计划经
济时期困扰决策层的一个基本难题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4
计划体制: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
体制转型失业之二
? 为了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粮食供给矛盾, 在 60年
代初和文革时期, 政府通过行政和政治运动方式,
把大批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 形成历史上罕见的
工业化时期劳动力向农村倒流现象 。 计划经济看
不到大范围显性失业, 被宣传为, 社会主义制度
消灭了失业, 。 然而, 计划经济不能消除经济规
律作用, 不能消除城市企业大量冗员和农村大量
过剩劳动力, 不能消除, 隐性失业 ( disguised
unemployment), 及其增长 。 隐性失业显性化是
观察当代中国失业现象的重要视角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5
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
体制转型失业之三
? 1976年粉碎, ***, 后废除了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政策 。 城镇就业机会增长低于适龄人
口增长速度的矛盾更加突出, 越来越多城镇
青年面临就业问题 。 同时发生的知青返城浪
潮, 政府承诺优先安排他们就业, 加剧了城
镇就业困难 。
? 当时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年轻适龄劳动力和
回城知青没有工作, 加上意识形态不许用
,失业, 一词, 因而早期失业称为, 待业,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6
就业体制转型
体制转型失业之四
? 第一波, 待业, 困难不过是更为深远的就业体制
转变的前奏 。 随着经济改革全方位启动, 劳动就
业制度逐步发生调整和改革, 1993年确立新的就
业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城乡协调发展, 企业
自主用人, 个人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供求, 社会
提供服务, 。 同年, 中国统计年鉴, 把, 待业,
和, 待业率, 改为城镇, 失业, 与, 失业率, 。
经过 15年左右渐进式改革, 国家统管的就业模式
逐步被市场导向新体制取代, 政府和公众逐步接
受了失业这一现代市场经济难以回避的现实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7
下岗现象
体制转型失业之五
? 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等原因已离开本人岗位, 并不
在单位从事其它工作, 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的职工 。 有的仍从原单位领生活费并报销医药费;有
的报销医药费但没有生活费;有的仅保留一纸合同:
,两不找, 。
?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辞退职工, 职工另谋职业是正
常现象 。 我国失业保险等项制度尚不健全, 企业还不
能将大批解雇职工推向社会, 出现下岗现象 。 1999年
下岗人数上升到 2154万人, 估计 60%没有再就业, 其中
失业人数近 1300万人, 远远超过同年 575万人登记失业
人口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8
失业的代价和危害
? 1) 经济代价: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
? 2) 社会代价:给失业者及其家庭
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 。
? 3) 政治影响:过高失业率还可能
影响政治稳定 。
"经济学原理 "第 24讲,失业,卢锋,
CCER,2001秋季
29
失业的治理
? 教育普及和劳动力技能培训, 树立现代就业观
念, 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减少结构
性和摩擦性失业发生机率和时间延续长度 。
? 适当运用宏观调节政策工具, 有助于降低经济
周期不景气阶段需求不足失业 。
? 实施正确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逐步
减少发展型失业和体制转型伴随的失业 。
? 另外, 需要建立包括失业保险的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 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