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数:2学时课 题:§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目标:
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教 具:
木模、挂图、板图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用 V 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 用 H 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用 W 表示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
归纳: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巩固练习)
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判别对应方位关系。
(课堂小结)
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习题集P17 3-1-1 ①②、P18 3-2-1 ①②
课后作业,习题集P19 3-3-1 ①②
教后感:
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教 具:
木模、挂图、板图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用 V 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 用 H 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用 W 表示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
归纳: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巩固练习)
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判别对应方位关系。
(课堂小结)
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习题集P17 3-1-1 ①②、P18 3-2-1 ①②
课后作业,习题集P19 3-3-1 ①②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