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民族独立运动首先从亚洲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新独立的亚非国家有13个,加上原有的独立国家,亚非地区独立国家已达30个左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有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国际会议,表明亚非国家开始独立自主地商讨和处理自己的事务,标志着西方国家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第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万隆会议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各自为政到联合斗争。1960年因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而被称为非洲年。1961年6月,在埃及的开罗召开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参加,形成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此后,不结盟运动每隔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至2003年已召开13次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中小国家的共同要求确定会议的内容和议题。如1964年的会议,强调不仅要反对老殖民主义,还要反对新殖民主义,并第一次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1970年的会议,抨击了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及对小国的干涉和颠覆行为,并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问题。不结盟运动形成以来,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不结盟运动支持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为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争取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最主要的政治代表;它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权益,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为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为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不结盟运动已由最初的25国扩大到114个国家,遍及亚、非、拉美以及欧洲,是仅次于联合国的重要的国际论坛。中国在1992年被接纳为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的出现是第三世界形成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不仅最后清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斗争重点已深入到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新获得的政治独立的阶段。第三世界国家加强联合,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1964年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张,自此被称为“七十七国集团”。1996年成员国已增到132个,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这个名称。2000年4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了首次南方国家首脑会议。这是七十七国集团成立30多年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世纪之交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大聚会。这次会议首次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与会的12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和他们的代表就加强南南合作进行了充分协商,取得了一致意见。这次会议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新起点。七十七国集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和历史趋势,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之前,成员国之间协调立场,商讨共同的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为讲坛,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做了大量工作,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它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并改善南北关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作为七十七国集团观察员国的中国,一贯支持该组织的正义主张和合理要求。
2.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当地位与作用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从第三世界的崛起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虽然冷战后由于国际格局变化的巨大冲击导致发展中国家力量分散和整体作用的减弱,但它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是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国际政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到沉重打击和削弱,而作为欧洲附庸的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出现。欧洲完全丧失对全世界的主宰地位,失去了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中心位置。
在战后两极格局中,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密切合作,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政治立场,并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凝聚成一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战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影响。它打击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加深了美苏与盟国间的矛盾,推动了欧、日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战后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为了巩固独立,发展经济,必须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不结盟政策,不参加大国的军事集团,主张和平共处,反对军备竞赛。保卫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历来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从万隆会议公报到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各种宣言声明,无不把争取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战后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反对是重要因素之一。发展中国家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显示了巨大威力。
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
联合国成立之初,在美国的操纵下干了许多违背联合国宪章的事,比如1950年通过侵略朝鲜的决议,多次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普遍性和权威性。60年代以来,大批发展中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全体191个联合国成员国中,占了3/4以上,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联合国通过了许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决议和法规。比如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1974年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1986年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等。同时,联合国还多次通过决议,谴责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不少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也推动了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大。
另外,解决关系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诸如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失控、粮食、能源、难民、禁毒等问题,也离不开占世界人口4/5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这是它们摆脱贫困、落后状况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被剥削、被掠夺地位的根本办法;也是摆脱因为贫困、落后而出现社会动荡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在南北差距越拉越大的今天,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同时,这也是巩固政治独立的保证。实践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完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国内是在殖民主义者留下的低级的产业结构、二元制的经济结构、弱小的民族资本和严重的对外依赖的畸形经济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国际上是在已经形成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求得发展的。
在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之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以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探索和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要有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取得了一些成就。总的看,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80年代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9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经济总体上发展较快,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大。表现在: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第五,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将有利于它们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本国经济,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2,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原先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多数国家面貌有较大变化。当然,由于原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政局稳定程度的不同,发展战略和改革调整水平的不同,科技、教育、文化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其他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等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为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第二类为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第三类为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占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第四类是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目前有49个。
(2)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当前仍存在着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债务危机、粮食危机、人口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政局不稳、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政治因素。
针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进入90年代以后,纷纷进行经济战略的调整及经济改革。
第一,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与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普遍地以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来代替过去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并探索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和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第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独立后,多数发展中国家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但效率不高,发展较慢。许多国家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包括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国有企业实行转轨,鼓励发展私营企业等。
第三,实行开放政策。许多国家改变过去闭关自守的状况,在维持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对外实行开放,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各类国家开展经贸往来。不同程度地参与国际经济大潮,争取有利机会发展自己。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许多发展中国家极力克服过去单一经济的缺陷,努力实现各部门的均衡发展,争取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适合本地区资源条件的工业部门,发展农业生产等。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由于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总的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艰难曲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局不稳,冷战时期军事政变频繁,90年代后,许多国家在民主化运动中政局动荡;民族问题严重,有些国家都曾发生和正在发生民族冲突、民族战争;宗教冲突加剧。造成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艰难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而且错综复杂的。从外部来看,一是许多国家独立后所采取的国体和政体深受原殖民国家的影响,未必适合本国国情;二是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制约着第三世界政治的发展;三是冷战后苏东剧变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原有体制的严重冲击,再加—些西方国家竭力兜售自己的民主价值观,鼓吹多党民主,这些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生影响。从内部看,一是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与原传统势力存在尖锐的矛盾;二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由于殖民主义者埋下的祸根,加上有些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失误,使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更加复杂而难以解决。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正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针对政治发展中的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1.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存在着种种差异和不同的特点,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即推行“和平、中立与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有时也称“独立自主政策”。其基本内容是: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这是和平、中立与不结盟对外政策的本质;积极反殖、反帝、反霸、反种族主义,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参加任何大国军事集团,主张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采取对各国都有利的方式解决全球的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2.南北关系
(1)南北关系的含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2)南北矛盾。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战前南方国家大部分是北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战后初期到6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南方国家大多数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受北方国家的剥削和控制;70年代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南北矛盾加剧。冷战时期,南北之间虽然开展了对话,并达成了一些协议(如四个《洛美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坚持维护旧的经济格局,使南北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且日趋尖锐。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难。世界因此也变得更不安宁。
(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场改变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延续和深化,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3.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相互合作即南南合作。南南合作起始于政治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深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1973年的石油斗争是南南合作政治与经济结合的典范,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使南南合作的影响不断扩大。80年代,南北对话陷入僵局,南方国家更加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并寻找多种合作形式。90年代,南南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从6国扩大到10国,并加强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合作。非洲一体化开始起步,拉美的南方共同市场于1995年正式启动,等等。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当前,影响南南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南南关系中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但合作关系是主流。
(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整个发展中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3)南南合作的形式。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成员国之间减免关税,实行商品自由流通,对外统一关税和实行共同市场。例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市场等。第二种是贸易合作。七十七国集团在成立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优惠制、建立发展中国家间贸易组织、建立发展中国家多国销售企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第三种是货币金融合作,如加勒比开发银行、安第斯开发协会、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等,他们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阿拉伯国家和一些货币金融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或优惠贷款,其特点是利息低、周期长,且不附加任何政治和经济条件。第四种是技术合作,如相互转让技术、出售专利、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交换技术情报等,以及通过发展中国家合资经营、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等方式,发展互利的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