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要领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的支持。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
工人阶级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工人阶级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动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同时,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行政的手段,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支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其领导阶级的作用。
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基础。农业不仅直接关系着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条件问题,而且还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离开广大农民的理解、拥护和自觉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当代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广大农民从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造,逐步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取得巨大成功,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者向工人阶级转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也使农民最早从中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和民主权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农业技术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农联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对加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精神产品的主要创造者,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为此,对知识分子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为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要下决心,采取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并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新的社会阶层实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住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引导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既是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性质的这一表述,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依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没有自己的狭隘私利,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它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各种敌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优势,使他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合格的领导者。在当代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别的政治力量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不可能组织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历史没有给中国提供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机遇,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外国模式和经验。只能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而要坚持这一理论和基本路线,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关键仍然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实现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和保持稳定,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力量、能够真正地把握和处理国内外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领导核心。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具有驾驭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从而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也日渐发展。这就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的全局出发,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按照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原则,不断地分析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现阶段出现的种种矛盾,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现代化建设,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总之,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我们党那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已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党领导人民在20世纪写下了光辉篇章,也一定能够在21世纪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领导这一改革创新事业的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的自身建设,是世情、国情、党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的客观要求相比,同人民对我们党的新期待相比,党的工作和建设还有不小差距,都能够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早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当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总的要求。
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六项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照例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照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这六项任务,是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确保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好的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通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改革创新,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2、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具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善执政使命。
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为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提出了科学的思想指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权当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当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是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五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六是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在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有新进展,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方面有新收获,进一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
3、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政权,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于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已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党的面前。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坚持党的性质、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与我们党始终注意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分不开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社会力量去推动,我们党只有把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只有把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才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才能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适应社会阶层新变化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等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二是农民阶级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民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很多农民成为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三是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党只有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密切同他们的联系,才能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的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在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相继丧失政权,其中失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普遍的原因。这说明,在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政党能否在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这对于我们党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点。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加强党的建设,还要重视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