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2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第一节 预算控制第二节 生产控制第三节 财务控制方法第四节 综合控制方法
3
第一节 预算控制一、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
– 所谓预算,就是用数字、特别是用财务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它预估了企业在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同时也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4
二、预算的形式
1,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
– 静态预算是指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算 。
– 弹性预算是指在成本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
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各种业务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 。
5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 增量预算又称基线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而很少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或其预算额有没有必要这么大。
– 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它对现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业的取舍;并且根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
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 -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从而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依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6
三、预算的内容
– 收入预算
– 支出预算
– 现金预算
– 资金支出预算
– 资产负债预算
7
四、预算的作用
– 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 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
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
并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8
五、预算的局限性
l.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
2.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缺乏弹性,非常具体,特别是涉及较长时期的预算可能会过度束缚决策者的行动,使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主管们的精打细算可能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来目的 。
9
第二节 生产控制一、对供应商的控制
– 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
– 许多企业正在改变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
试图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的双赢局势
– 持有供货商一部分或全部股份
10
二、库存控制
经济订购批量模型( 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 EOQ)
这个模型需要考虑两种成本:
– 订购成本,即每次订货所需的费用(包括通讯往来、文件处理、差旅、行政管理费用等)
– 保管费用,即储存原材料或零部件所需的费用(包括库存、利息、保险、折旧、损坏变质损失等费用)。
11
三、质量控制
广义质量除了涵盖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
产品质量主要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即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功能和性质
– 性能
– 寿命
– 安全性
– 可靠性
– 经济性
工作质量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围绕保障产品质量而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质量管理和控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 质量检查阶段
–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C)阶段
12
第三节 财务控制方法一、比率分析
– 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
负债比率
盈利比率
– 经营比率
库存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13
二、审计控制
1) 外部审计
优点
缺点
2) 内部审计
优点
缺点
3) 管理审计
优点
缺点
14
三、其他方法
损益控制
投资报酬率控制
亲自观察控制
报告分析法
15
第四节 综合控制方法一、标杆控制
(一)内涵
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
16
(二)步骤
( 1)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
( 2)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
( 3)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 4)资料收集和调查。
( 5)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
( 6)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
( 7)沟通与修正方案。利用各种途径,
( 8)实施与监督。
( 9)总结经验。
( 10)进行再标杆循环。
17
(三)作用和缺陷作用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缺陷
一是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
二是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 —— 标杆 —— 又落后 —— 再标杆”的“标杆管理陷阱”
之中
18
二、平衡积分卡控制
(一)内涵
– 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
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
滞后和先行指标
19
(二)控制指标
– 财务方面
– 客户方面
– 内部经营过程
– 学习和成长
20
(三)控制作用
– 平衡积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
– 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
– 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
– 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
– 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
– 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2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第一节 预算控制第二节 生产控制第三节 财务控制方法第四节 综合控制方法
3
第一节 预算控制一、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
– 所谓预算,就是用数字、特别是用财务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它预估了企业在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同时也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4
二、预算的形式
1,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
– 静态预算是指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算 。
– 弹性预算是指在成本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
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各种业务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 。
5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 增量预算又称基线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而很少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或其预算额有没有必要这么大。
– 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它对现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业的取舍;并且根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
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 -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从而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依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6
三、预算的内容
– 收入预算
– 支出预算
– 现金预算
– 资金支出预算
– 资产负债预算
7
四、预算的作用
– 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 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
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
并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8
五、预算的局限性
l.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
2.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缺乏弹性,非常具体,特别是涉及较长时期的预算可能会过度束缚决策者的行动,使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主管们的精打细算可能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来目的 。
9
第二节 生产控制一、对供应商的控制
– 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
– 许多企业正在改变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
试图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的双赢局势
– 持有供货商一部分或全部股份
10
二、库存控制
经济订购批量模型( 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 EOQ)
这个模型需要考虑两种成本:
– 订购成本,即每次订货所需的费用(包括通讯往来、文件处理、差旅、行政管理费用等)
– 保管费用,即储存原材料或零部件所需的费用(包括库存、利息、保险、折旧、损坏变质损失等费用)。
11
三、质量控制
广义质量除了涵盖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
产品质量主要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即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功能和性质
– 性能
– 寿命
– 安全性
– 可靠性
– 经济性
工作质量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围绕保障产品质量而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质量管理和控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 质量检查阶段
–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C)阶段
12
第三节 财务控制方法一、比率分析
– 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
负债比率
盈利比率
– 经营比率
库存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13
二、审计控制
1) 外部审计
优点
缺点
2) 内部审计
优点
缺点
3) 管理审计
优点
缺点
14
三、其他方法
损益控制
投资报酬率控制
亲自观察控制
报告分析法
15
第四节 综合控制方法一、标杆控制
(一)内涵
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
16
(二)步骤
( 1)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
( 2)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
( 3)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 4)资料收集和调查。
( 5)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
( 6)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
( 7)沟通与修正方案。利用各种途径,
( 8)实施与监督。
( 9)总结经验。
( 10)进行再标杆循环。
17
(三)作用和缺陷作用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缺陷
一是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
二是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 —— 标杆 —— 又落后 —— 再标杆”的“标杆管理陷阱”
之中
18
二、平衡积分卡控制
(一)内涵
– 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
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
滞后和先行指标
19
(二)控制指标
– 财务方面
– 客户方面
– 内部经营过程
– 学习和成长
20
(三)控制作用
– 平衡积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
– 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
– 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
– 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
– 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
– 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