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资产管理第十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第十四章 长期资产管理第十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指的是一年内以及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
主要包括现金及有价证券,债权资产和存货资产等 。
第一节 现金管理
第二节 应收帐款管理
第三节 存货管理
第四节 营运资金政策第一节 现金管理
现金也称货币资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 。
现金具有两方面特点:
( 1 ) 流动性强 。
(2)收益性差。
一、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
( 一 ) 交易动机
(二)预防动机
(三)投机动机
企业除了以上三项原因持有现金外,也会基于满足将来某一特定要求或者为在银行维持补偿性余额等其他原因而持有现金。
二、公司持有现金的成本
(一)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
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三)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本:
(1) 丧失购买能力的成本。
(2) 信用损失和失去折扣优惠的成本。
(3)丧失偿债能力的成本。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 一 ) 现金周转期模式
现金周转期模式是从现金周转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 利用这一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计算现金周转期 。
现金周转期=应收帐款周转期+应收帐款周转期-应付帐款周转期
2,计算现金周转率 。 现金周转率是指一年中现金的周转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
360
现金周转率= —————————
现金周转期
3,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 。 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年现金需求总额
目标现金持有量= ———————————
现金周转率
(二)存货模式
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
1,前提假设:
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
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
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可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
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 。
2,最佳现金持有量 。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现金管理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
即,TC= ( Q/2) × K+ ( T/Q) × F
最佳现金持有量 Q= √2T·F/ K
最佳现金管理总成本( TC)= √2T·F?K
(三)成本分析模式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持有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考虑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因而不考虑转换成本。
管理费用 如图 4 — 1
成本管理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1
机会成本 如图 4 — 2
成本机会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2
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短缺成本 如图 4 — 3
成本短缺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3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就是对以上三种不同的现金持有成本进行分析,力求三种成本的和最小。
总成本成本 机会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4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为,
○ 1 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 2 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 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 3 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4- 3,某企业现有 A B C D 四种现金持有方案,每一方案下测算的各项现金持有成本资料以及成本分析如表4- 1 所示。
表4-1 金额单元:千元项目 A B C D
现金持有量 4 0 0 0 0 5 0 0 0 0 6 0 0 0 0 8 0 0 0 0
机会成本 6000 7500 9000 1 2 0 0 0
管理成本 5000 5000 5000 5000
短缺成本 5000 250 0 1500 750
总成本 1 6 0 0 0 1 5 0 0 0 1 5 5 0 0 1 7 7 5 0
通过分析比较上表中各方案的总成本可知,B 方案的总成本为 1 5 0 0 0 元,在四个方案中最低,因此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50000 元。
(四)随机模式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规划与控制的方法。
现金 上限( H )
持有量现金返回线 ( R )
下限 ( L )
0
时间图 4 — 5
图中,中间的实线为现金返回线,即现金持有的最佳水平。
3 _ _ _ _ _ _ _ _ _
R =? 3 b q 2 / 4 i + L
H = 3 R — 2 L
其中,b —— 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q —— 逾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
i —— 有价证券的日利率四、现金的日常管理
( 一 ) 遵守现金管理的有关制度
1,遵守国家关于现金收支的规定
国家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规定:
( 1) 现金收支范围 。
( 2) 库存现金限额 。
( 3) 现金收支程序 。
2,银行存款管理
( 1) 按规定开立银行帐户,不出租,出借,转让银行帐户 。
( 2) 不开空头支票 。
( 3) 专人管理银行存款收支,支票签发与帐务记录分管 。
定期对帐 。
( 二 ) 现金回收管理
1,锁箱制度
2,银行业务集中制度
(三)现金支出管理
1、利用现金“浮游量”
2、控制付款时间
3、采用汇票付款。
(四)现金流量同步化第二节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而产生的债权,或者说是被客户占用的本企业资金 。
一,应收帐款的功能
( 一 ) 促进销售的功能
( 二 ) 减少存货的功能二、应收帐款的成本
( 一 ) 机会成本
应收帐款 = 维持赊销业务 × 资金成本率
机会成本 所需要的资金
其中: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 =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周转率
或 = ( 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 /2
应收帐款周转率=日历天数 ( 360) /应收帐款周转期
( 二 ) 管理成本
( 三 ) 坏帐损失成本三、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应收帐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帐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三部分内容 。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表示 。
1,信用标准的确定 —— 定性分析
,5C” 系统 —— 客 户 的 品 质 ( Character ),能力
( Capacity),资本 ( Capital),抵押品 ( Collateal),状况
( Conditions) 等 。
品质:品质是指客户的偿债意愿,即客户履约的可能性 。
能力:在这指的是客户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 。
资本: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
抵押品:即客户为了获得企业的商业信用而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 。
经济状况:是指能对客户偿付能力产生影响的经济环境以及客户对此所具有的应变能力的强弱 。
2,信用标准的确定 —— 定量分析它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完成,
( 1 )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例4- 5 某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将客户划分为信用好与信用差两大类,其影响信用标准的相应的指标值如表4- 2 所示。
表4 — 2
信用标准 指标信用好 信用差流动比率 2,2,1 1,2,1
速动比率 1,6,1 0,8,1
现金比率 0,4,1 0,2,1
产权比率 1,5,1 4,2,1
已获利息倍数 2,4,1 1,1,1
有形净值债务率 1,6,1 2,8,1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 16 8
存货周转率(次数) 8 4
总资产报酬率( % ) 30 18
赊购付款情况 及时 拖欠
( 2 )将客户财务指标值与标准指标相比较,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打分。
例4- 6 承接例4 — 5,甲客户的各项指标值如表4- 3 所示。
表 4 — 3
指标 指标值 得分流动比率 2,4,1 10
速动比率 1,3,1 5
现金比率 0,1,1 0
产权比率 1,6,1 10
已获利息倍数 3,0,1 10
有形净值债务率 2,4,1 10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1 5
存货周转率(次) 7 5
总资产报酬率( % ) 25 5
赊购支付情况 及时 10
累计得分 75
( 3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提供相应商业信用。
(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 。 即企业允许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 。
2,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提前付款的客户在商品价款上的折扣优惠 。
折扣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最长期限 。
(三)单一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
1,不同信用期方案的评价 。
例4- 7某企业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 1200万元,信用期为 30天,坏帐损失率为 3%,收账费用为 10万元,应收帐款管理费用 1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 60%,
资金成本率 ( 或有价证券利息率 ) 为 20% 。 目前企业尚有剩余生产能力,拟放宽信用条件促销 。 有甲,
乙两个备选方案,其中,甲方案信用期为 60天,预计销售收入增加 400万元,坏帐损失率为 4%,应收帐款管理费用为 15万元,收账费用为 20万元;乙方案信用期为 90天,预计销售收入增加 600万元,坏帐损失率为 5%,应收帐款管理费用 20万元,收账费用 40万元 。
计算分析选择过程如表 4— 4
表 4 — 4
项目 原方案
( n =3 0 )
甲方案
( n =6 0 )
乙方案
( n =9 0 )
A 年赊销额
B 变动成本
1200
A * 6 0 % =7 2 0
1600
A * 6 0 % =9 6 0
1800
A * 6 0 % =1 0 8 0
C 信用成本前收益 A - B =4 8 0 A - B =6 4 0 A - B =7 2 0
D 机会成本
E 管理费用
F 坏帐损失
G 收账费用
B * 3 0 * 2 0 % / 3 6 0
=1 2
10
A * 3 % =3 6
10
B * 6 0 * 2 0 % / 3 6 0
=3 2
15
A * 4 % =6 4
20
B * 9 0 * 2 0 % / 3 6 0
=5 4
20
A * 5 % =9 0
40
H 信用成本 68 131 204
I 信用成本后收益 412 509 516
可以看出,乙方案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该企业应选用 90 天的信用期。
2、不同现金折扣方案的评价
例4- 8仍按上例,如果企业选择了乙方案,但为了加速应收帐款的收回,
决定将赊销条件改为,2/10,1/20,n/90”( 丙方案 ),假定销售收入不受影响,估计约有 40% 的客户 ( 按赊销额计算 ) 会利用 2% 的折扣; 10% 的客户将利用 1% 的折扣 。 坏帐损失率降为 2%,应收帐款管理费用不变,收帐费用降为 10万元 。 根据上述资料,有关指标可计算如下:
应收帐款周转期= 40% × 10+ 10% × 20+ 50% × 90= 51( 天 )
应收帐款周转率= 360/51= 7.06( 次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1800/7.06= 254.96( 万元 )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254.96× 60% = 152.98( 万元 )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152.98× 20% = 30.60( 万元 )
坏帐损失= 1800× 2% = 36( 万元 )
现金折扣= 1800× ( 2% × 40% + 1% × 10% )
= 16.2( 万元 )
信用成本后收益 = 720- ( 30.6+ 36+ 16.2+ 20+ 10) = 607.2 (万元 )
提供现金折扣条件的丙方案,企业信用成本后收益为 607.2万元,高于未提供现金折扣的乙方案的信用成本后收益 516万元,因此,丙方案优于乙方案 。
(四)综合性信用条件备选方案评价例某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政策如表 4 — 5
表 4 — 5
项目 数字
A 销售收入
B 销售利润率
C 使用标准(预期坏帐损失率限制)
D 平均坏帐损失率
E 平均收帐期
F 机会成本率
M 变动成本率
1000 万元
20%
10%
9%
45 天
15%
60%
假设该企业拟改变信用标准,提出甲、乙两个方案,信用标准变化情况如表 4 — 6
表 4 — 6
甲方案 乙方案信用标准:坏帐损失率 5% (只对预计坏帐损失率低于 5% 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G 减少的销售额 1 0 0 万元
H 减少销售额的平均付款期 4 2 天
I 减少销售额的平均坏帐损失率 8%
信用标准:坏帐损失率 1 0 % (只对预计坏帐损失率低于 10% 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J 增加的销售额 2 0 0 万元
K 增加销售额的平均付款期 7 5 天
L 增加销售额平均坏帐损失率 12%
计算分析过程如表 4 — 7
表 4 — 7
项目 甲方案 乙方案信用标准变化对信用成本前收益的影响
G * B
= - 20
J * B
= 4 0
信用标准变化对应收帐款机会成本的影响
G * M * F * H / 3 6 0
= - 1,0 5
J * F * M * K / 3 6 0
= 3,7 5
信用标准变化对坏帐成本的影响
G * I
= - 8
J * L
= 2 4
信用政策变化对信用成本后收益的影响
- 1 0,9 5 1 2,2 5
计算表明,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 乙方案,能使企业增加信用成本后收益 1 2,2 5 万元,故应采用乙方案。
( 五 ) 收账政策
收帐政策亦称收帐方针,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该采取的收帐策略与措施 。
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兼顾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2,兼顾收账的收益与成本四、应收帐款日常管理
( 一 ) 对顾客信用的调查,分析
1,信息搜集
内部信息主要包括:
( 1) 顾客的信用申请书以及所附的参考资料;
( 2) 老客户以往的付款记录;
( 3) 销售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所提供的客户信息 。
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
( 1) 客户公开的财务报告;
( 2) 信用评估机构发布的客户的信用评估报告;
( 3) 银行提供的客户资料;
( 4) 财税部门,行业协会,工商管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机构所发布的涉及客户的信息,以及报刊,杂志等媒体所披露的有关客户的信息等 。
2,信用评估
S = 2 X 1 - 0,3 X 2 + 0,1 X 3 + 0,6 X 4
式中,S为信用分值,X 1 为净营运资本/销售额,X 2 为负债/资产,X 3 为资产/销售额,X 4 为净利润率。
例 4 — 10 某企业的两个顾客的有关财务指标值如表 4 — 10
表 4 — 10
项目 甲顾客 乙顾客净营运资本/销售额负债/资产资产/销售额净利润率
0,8
0,5
1,2
0,2
0,5
0,7
0,6
0,1
则,甲顾客的信用得分为,
S = 2 × 0,8 - 0,3 × 0,5 + 0,1 × 1,2 + 0,6 × 0,2
= 1,6 9
乙顾客的信用得分为,
S = 2 × 0,5 - 0,3 × 0,7 + 0,1 × 0,6 + 0,6 × 0,1
= 0,9 1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甲顾客的信用分高于乙顾客,其信用较好。
(二)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4- 11
客户 0 — 10 天 11 — 30
天
31 — 60
天
61 — 90
天
91 — 120
天超过 120
天合计甲 20 20 40
乙 8 40 48
丙 200 400 600
丁 8 7 36 51
戊 12 8 20
其他 972 5 8 3 2 1 8 9 3 3 6 4 108 72 9241
合计 1 2 0 0 6 3 0 0 1 9 0 0 4 0 0 120 80 1 0 0 0 0
比重 12% 63% 19% 4% 1,2 % 0,8 % 100%
帐龄分析表可使财务人员了解到下列事项,
( 1 )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
( 2 )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内付款;
( 3 )有多 少客户超过信用期付款;
( 4 )有多少应收帐款可能成为坏帐。
第三节 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和外购商品等 。
一,存货功能与成本
( 一 ) 存货功能
1,防止停工待料
2,适应市场变化
3,降低进货成本
4,维持均衡生产
( 二 ) 存货成本
1,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 = 全年存货需要量 × 单价
= T * P
2,订货成本订货成本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变动性订货成本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年订货次数 × 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年需要量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 × 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量
T
= F1 + —— * f
Q
3,储存成本储存成本 = 固定性储存成本 + 变动性储存成本
= 固定性储存成本 + 平均储存量 × 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
Q
= F2 + —— * k
2
4、缺货成本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 一 ) 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1,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的前提假设:
( 1) 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
( 2) 存货的购买价格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
( 3) 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 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 4) 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
( 5) 不允许出现缺货;
( 6) 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
2,基本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方法
( 1 )逐次测试法例 4 — 1 1 某公司每年耗用甲材料 3 0 0 0 吨,单位买价 4 0 0 0 元,每次订货成本为
6 0 0 0 元,每年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为 300 元,采用逐次测试法计算该企业的经济进货批量。 有关资料及计算过程如表 4 — 12
表 4 — 12
进货批量 100 2 0 0 300 500 6 0 0
订货次数 30 15 10 6 5
订货成本(万元) 18 9 6 3,6 3
平均存货 5 0 1 0 0 150 250 3 0 0
平均储存成本 ( 万元 ) 1,5 3 4,5 7,5 9
全年总成本 ( 万元 ) 1 9,5 12 1 0,5 1 1,1 12
( 2 )图解法成本总成本储存成本订货成本
0
进货批量图 4 — 6
( 3 )公式法存货总成本 = 采购成本 + 订货成本 + 储存成本 + 缺货成本该公式可以改为,
存货总成本 = 变动性订货成本 + 变动性储存成本
T Q
= —— * f + —— * k
Q 2
其中,Q — 经济进货批量;
T -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
f -平均每次订货成本 ;
k -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
然后,利用微分求极值的原理,求总成本最小时的进货批量。 则经济进货批量( Q )=? 2 T f / k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总成本=? 2 T f k
(二)扩展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1,存在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
存在商业折扣条件下经济进货批量计算的基本步骤为:
( 1) 计算基本经济进货批量及其全年存货总成本;
( 2) 计算接受商业折扣条件下不同批量的全年总成本;
( 3) 比较接受商业折扣与不接受商业折扣的所有方案的总成本,找出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作为有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 。
例4- 13 仍以例 4— 11 的资料,另外,假定供应商的价目表规定,每批购买量不足 500吨的,按照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
500吨以上,800吨以下的,价格优惠 2% ;每批购买量 800吨以上的,价格优惠 3% 。 计算最佳经济进货批量 。
在没有价格折扣时的经济进货批量为 346.41吨,存货成本总额为 103923.05 + 3000? 4000 = 12103923.05( 元 ) 。
进货批量在 500— 800吨之间,可以享受 2%的商业折扣,在此范围内,进价成本总额是相同的,逐步计算可发现,越是接近价格优惠的经济进货批量,成本总额就越低 。 在 3%商业折扣范围内,800吨是最低经济进货批量,这时的总成本= 3000? 4000?
( 1 — 2% ) + 6000?3000 / 500 + 300? 500 / 2 =
11760000+36000+75000 = 11871000( 元 ) 。
同理,在 3%商业折扣范围内,800吨是最低经济进货批量,这时的总成本= 3000? 4000? ( 1 — 3%) + 6000?3000 / 800 + 300
800 / 2 = 11640000+22500+120000 = 11782500( 元 )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具有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应该为 800吨 。 这时的总成本最低 。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如图 4 — 7
存量
0
时间图 4 — 7
而实际工作中,通常如图 4 — 8
存量
0 t
送货期 时间图 4 — 8
存货总成本 = T / Q * f + 1 / 2 * (Q — d * Q / F) * k
2Tf F
经济进货批量 =? —— * ( ———— )
k F — d
d
经济进货批量总成本 =? 2Tf k * ( 1 — —— )
F
3,订货提前期提前订货与剩余存货消耗为零、新货入库这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 ( L ) 。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 这一库存数量,被称为再订货点 ( R ) 。 用公式表示 为,
再订货点 = 订货提前期? 日平均需用量
R = L * A
订货提前期及再订货点的情况如图 4 — 9
存货量
Q = 3 4 6,4 1
R = 1 0 0
0
L = 1 0 L = 1 0 L = 1 0 时间图 4 — 9
4,保险储备预计每日 平均每日保险储备 = ( 最大需求 — 正常需求 )? 订货提前期量 量
S = ( M — A ) * L
若有保险储备时,
再订货点 = 订货提前期? 平均每日正常需要量 + 保险储备
R S = L * A + S
4 4 6,4 1 A =1 0 A? 1 0 A? 10
3 4 6,4 1
R S =2 0 0
S =1 0 0
0
1 2 3 时间图 4 — 10
三、存货日常管理
( 一 ) 归口分级管理
所谓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在经理和总会计师 ( 财务总监 ) 的领导下,
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按照用,管,算相结合的原则,将存货的定额和计划指标,
按各职能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归口,再按其对口分解,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乃至个人负责的管理制度 。 其基本内容是:
1,厂长经理领导下,财务部门对存货资金实行统一管理 。
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工作,( 1) 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制度; ( 2) 认真核定各种资金占用数额,汇总编制存货资金计划; ( 3) 把有关计划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与个人; ( 4) 对各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统一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 。
2,实行资金的归口管理 。
各项资金归口管理的分工一般是,( 1)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等资金归供应部门管理; ( 2) 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
( 3) 产成品资金归销售部门管理; ( 4) 工具用具占用的资金归工具部门管理; ( 5) 修理用备件占用的资金归设备动力部门管理 。
3,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 。
具体分解过程是,( 1) 原材料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仓库保管,整理准备各业务组管理; ( 2) 在产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各车间,半成品库管理; ( 3) 成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销售,仓库保管,成品发运各业务组管理 。
( 二 )ABC 控制法
1,存货 ABC 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价值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难。 其中价值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
A 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 B 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 C 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 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 A,B,C = 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 A,B,C =
0,1,0,2,0,7 。 通常,A 类存货应为重点管理,B 类存货应为一般兼顾,C 类存货应为灵活掌握。 具体管理方式如表 4 — 13
表 4 — 13
项目 A 类 B 类 C 类管理要求控制对象储存记录情况采购方式检查方式领用方式严格控制按品种详细记录按计划经常检查限额领料一般控制按类别一般记录一般掌握定期检查一般掌握简便控制按总价值一般记录按需要必要时检查一般掌握
2,ABC控制法的应用
一般可以以下具体步骤进行:
列示企业全部存货的明细资料,包括存货名称,耗用量,单价等,并计算出每种存货的价值总额;
计算每一种存货价值占全部存货价值的百分比;
按照价值大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累加金额百分比;
当价值百分比累加到 70% 左右时,以上存货视为 A
类,百分比介于 70% 一 90% 之间的存货作 B类存货,
其余则为 C类存货;
编制 ABC分类表 ( 表 4—14,表 4—15) ;
绘制 ABC存货分类图 ( 图 4—11) 。
例 4—17 某公司存货的有关资料如表 4—14
表 4 — 14
序号 存货名称 价值 ( 万元 ) 占总量的百分比( % ) 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其余 26 种略
.,
.,
.,
.,
.,
.,
.,
.,
.,
.,
.,
.,
.,
169
128
118
116
36
34
30
29
16
11
8
6
5
72
21.72
16.45
15.17
14,91
4,63
4,37
3,86
3,73
2,05
41
03
77
64
9,26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C
合计 778 100
表 4 — 15
类别 品种数量 品种构成 (%) 价值 ( 万 元 ) 价值比重 (%)
A
B
C
合计
4
9
26
39
10.26
23.08
66.66
100
531
175
72
778
68.25
22.49
9.26
100
价值 %
100%
90%
70%
0 10% 30% 100% 品种数量图 4 — 11
第四节 营运资金政策
广义的营运资金指的就是流动资金;
而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以后的余额,在广义营运资金概念下,它也被称作净营运资金 。
营运资金政策是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包括流动资产组合政策,流动负债组合政策以及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三方面内容 。
一、流动资产组合政策
( 一 )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组合政策
1,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2,流动资产组合政策为了简化问题,事先作出以下假定:
( 1) 企业的固定资产保持不变;
( 2) 在相关范围内,企业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
在一定业务范围内,企业对应收帐款和存货的投资均是事前决定的 。 且没有坏帐和残次冷背存货;
( 3) 流动负债保持不变 。
分析: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流动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净营运资金越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营运资金政策的风险较小 。 反之,流动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小,说明企业营运资金政策越激进,其风险越大 。
另一方面,在某一特定销售水平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大,其相对收益率越低;反之,则企业的收益率越高 。
资 A
产水 B
平 C
流 动 资 产
0
业务量图 4 — 12
( 二 ) 流动资产项目组合政策
流动资产项目组合政策就是根据流动资产各个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合理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 。 它包括稳健型组合政策,折衷型组合政策和激进型组合政策 。
二、流动负债组合政策
( 一 ) 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组合政策
1,不同期限负债的风险与成本不同的负债组合政策所形成的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各不相同 。
2,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组合政策
( 二 ) 流动负债项目组合政策流动资金项目组合政策也可以分为激进型政策,折衷型政策和保守型政策三大类 。
三、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
营运资金综合型管理政策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合起来,规划与控制它们之间的比例结构,使企业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尽可能实现最大的收益 。
(一)流动资金的类别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占用的最低数额;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由于季节性生产经营或其他临时突发事件原因,在永久性流动资产的基础上另外占用的那部分流动资金。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4 — 13
临时性流动资产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0 时间图 4 — 13
(二)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
1,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是一种比较谨慎的组合政策。在这种政策下,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样的长期资金来源不但要满足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要,而且,
还要满足部分临时性流动资金的需要。 如图 4 — 14
临时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
0 时间图 4 — 14
2,折衷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折衷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遵循的原则是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在期限上相配比的原则,
即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由流动负债来供应,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有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长期资本供应。 如图 4 — 15
临时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时间图 4 — 15
3,激进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激进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是一些善于冒险的管理者经常采用的政策。这种政策下,
流动负债不但满足流动资产的需要,而且,还要为部分长期资产提供资金。 如图 4 — 16
临时性流动资产金 流动负债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固定资产 所有者权益时间图 4 — 16
流动资产指的是一年内以及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
主要包括现金及有价证券,债权资产和存货资产等 。
第一节 现金管理
第二节 应收帐款管理
第三节 存货管理
第四节 营运资金政策第一节 现金管理
现金也称货币资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 。
现金具有两方面特点:
( 1 ) 流动性强 。
(2)收益性差。
一、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
( 一 ) 交易动机
(二)预防动机
(三)投机动机
企业除了以上三项原因持有现金外,也会基于满足将来某一特定要求或者为在银行维持补偿性余额等其他原因而持有现金。
二、公司持有现金的成本
(一)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二)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
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三)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本:
(1) 丧失购买能力的成本。
(2) 信用损失和失去折扣优惠的成本。
(3)丧失偿债能力的成本。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 一 ) 现金周转期模式
现金周转期模式是从现金周转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 利用这一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计算现金周转期 。
现金周转期=应收帐款周转期+应收帐款周转期-应付帐款周转期
2,计算现金周转率 。 现金周转率是指一年中现金的周转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
360
现金周转率= —————————
现金周转期
3,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 。 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年现金需求总额
目标现金持有量= ———————————
现金周转率
(二)存货模式
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
1,前提假设:
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
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
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可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
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 。
2,最佳现金持有量 。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现金管理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
即,TC= ( Q/2) × K+ ( T/Q) × F
最佳现金持有量 Q= √2T·F/ K
最佳现金管理总成本( TC)= √2T·F?K
(三)成本分析模式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持有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考虑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因而不考虑转换成本。
管理费用 如图 4 — 1
成本管理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1
机会成本 如图 4 — 2
成本机会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2
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短缺成本 如图 4 — 3
成本短缺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3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就是对以上三种不同的现金持有成本进行分析,力求三种成本的和最小。
总成本成本 机会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
0
现金持有量图 4 — 4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为,
○ 1 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 2 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 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 3 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4- 3,某企业现有 A B C D 四种现金持有方案,每一方案下测算的各项现金持有成本资料以及成本分析如表4- 1 所示。
表4-1 金额单元:千元项目 A B C D
现金持有量 4 0 0 0 0 5 0 0 0 0 6 0 0 0 0 8 0 0 0 0
机会成本 6000 7500 9000 1 2 0 0 0
管理成本 5000 5000 5000 5000
短缺成本 5000 250 0 1500 750
总成本 1 6 0 0 0 1 5 0 0 0 1 5 5 0 0 1 7 7 5 0
通过分析比较上表中各方案的总成本可知,B 方案的总成本为 1 5 0 0 0 元,在四个方案中最低,因此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50000 元。
(四)随机模式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规划与控制的方法。
现金 上限( H )
持有量现金返回线 ( R )
下限 ( L )
0
时间图 4 — 5
图中,中间的实线为现金返回线,即现金持有的最佳水平。
3 _ _ _ _ _ _ _ _ _
R =? 3 b q 2 / 4 i + L
H = 3 R — 2 L
其中,b —— 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q —— 逾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
i —— 有价证券的日利率四、现金的日常管理
( 一 ) 遵守现金管理的有关制度
1,遵守国家关于现金收支的规定
国家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规定:
( 1) 现金收支范围 。
( 2) 库存现金限额 。
( 3) 现金收支程序 。
2,银行存款管理
( 1) 按规定开立银行帐户,不出租,出借,转让银行帐户 。
( 2) 不开空头支票 。
( 3) 专人管理银行存款收支,支票签发与帐务记录分管 。
定期对帐 。
( 二 ) 现金回收管理
1,锁箱制度
2,银行业务集中制度
(三)现金支出管理
1、利用现金“浮游量”
2、控制付款时间
3、采用汇票付款。
(四)现金流量同步化第二节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而产生的债权,或者说是被客户占用的本企业资金 。
一,应收帐款的功能
( 一 ) 促进销售的功能
( 二 ) 减少存货的功能二、应收帐款的成本
( 一 ) 机会成本
应收帐款 = 维持赊销业务 × 资金成本率
机会成本 所需要的资金
其中: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 =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周转率
或 = ( 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 /2
应收帐款周转率=日历天数 ( 360) /应收帐款周转期
( 二 ) 管理成本
( 三 ) 坏帐损失成本三、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应收帐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帐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三部分内容 。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表示 。
1,信用标准的确定 —— 定性分析
,5C” 系统 —— 客 户 的 品 质 ( Character ),能力
( Capacity),资本 ( Capital),抵押品 ( Collateal),状况
( Conditions) 等 。
品质:品质是指客户的偿债意愿,即客户履约的可能性 。
能力:在这指的是客户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 。
资本: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
抵押品:即客户为了获得企业的商业信用而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 。
经济状况:是指能对客户偿付能力产生影响的经济环境以及客户对此所具有的应变能力的强弱 。
2,信用标准的确定 —— 定量分析它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完成,
( 1 )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例4- 5 某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将客户划分为信用好与信用差两大类,其影响信用标准的相应的指标值如表4- 2 所示。
表4 — 2
信用标准 指标信用好 信用差流动比率 2,2,1 1,2,1
速动比率 1,6,1 0,8,1
现金比率 0,4,1 0,2,1
产权比率 1,5,1 4,2,1
已获利息倍数 2,4,1 1,1,1
有形净值债务率 1,6,1 2,8,1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 16 8
存货周转率(次数) 8 4
总资产报酬率( % ) 30 18
赊购付款情况 及时 拖欠
( 2 )将客户财务指标值与标准指标相比较,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打分。
例4- 6 承接例4 — 5,甲客户的各项指标值如表4- 3 所示。
表 4 — 3
指标 指标值 得分流动比率 2,4,1 10
速动比率 1,3,1 5
现金比率 0,1,1 0
产权比率 1,6,1 10
已获利息倍数 3,0,1 10
有形净值债务率 2,4,1 10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1 5
存货周转率(次) 7 5
总资产报酬率( % ) 25 5
赊购支付情况 及时 10
累计得分 75
( 3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提供相应商业信用。
(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 。 即企业允许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 。
2,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提前付款的客户在商品价款上的折扣优惠 。
折扣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最长期限 。
(三)单一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
1,不同信用期方案的评价 。
例4- 7某企业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 1200万元,信用期为 30天,坏帐损失率为 3%,收账费用为 10万元,应收帐款管理费用 1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 60%,
资金成本率 ( 或有价证券利息率 ) 为 20% 。 目前企业尚有剩余生产能力,拟放宽信用条件促销 。 有甲,
乙两个备选方案,其中,甲方案信用期为 60天,预计销售收入增加 400万元,坏帐损失率为 4%,应收帐款管理费用为 15万元,收账费用为 20万元;乙方案信用期为 90天,预计销售收入增加 600万元,坏帐损失率为 5%,应收帐款管理费用 20万元,收账费用 40万元 。
计算分析选择过程如表 4— 4
表 4 — 4
项目 原方案
( n =3 0 )
甲方案
( n =6 0 )
乙方案
( n =9 0 )
A 年赊销额
B 变动成本
1200
A * 6 0 % =7 2 0
1600
A * 6 0 % =9 6 0
1800
A * 6 0 % =1 0 8 0
C 信用成本前收益 A - B =4 8 0 A - B =6 4 0 A - B =7 2 0
D 机会成本
E 管理费用
F 坏帐损失
G 收账费用
B * 3 0 * 2 0 % / 3 6 0
=1 2
10
A * 3 % =3 6
10
B * 6 0 * 2 0 % / 3 6 0
=3 2
15
A * 4 % =6 4
20
B * 9 0 * 2 0 % / 3 6 0
=5 4
20
A * 5 % =9 0
40
H 信用成本 68 131 204
I 信用成本后收益 412 509 516
可以看出,乙方案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该企业应选用 90 天的信用期。
2、不同现金折扣方案的评价
例4- 8仍按上例,如果企业选择了乙方案,但为了加速应收帐款的收回,
决定将赊销条件改为,2/10,1/20,n/90”( 丙方案 ),假定销售收入不受影响,估计约有 40% 的客户 ( 按赊销额计算 ) 会利用 2% 的折扣; 10% 的客户将利用 1% 的折扣 。 坏帐损失率降为 2%,应收帐款管理费用不变,收帐费用降为 10万元 。 根据上述资料,有关指标可计算如下:
应收帐款周转期= 40% × 10+ 10% × 20+ 50% × 90= 51( 天 )
应收帐款周转率= 360/51= 7.06( 次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1800/7.06= 254.96( 万元 )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254.96× 60% = 152.98( 万元 )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152.98× 20% = 30.60( 万元 )
坏帐损失= 1800× 2% = 36( 万元 )
现金折扣= 1800× ( 2% × 40% + 1% × 10% )
= 16.2( 万元 )
信用成本后收益 = 720- ( 30.6+ 36+ 16.2+ 20+ 10) = 607.2 (万元 )
提供现金折扣条件的丙方案,企业信用成本后收益为 607.2万元,高于未提供现金折扣的乙方案的信用成本后收益 516万元,因此,丙方案优于乙方案 。
(四)综合性信用条件备选方案评价例某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政策如表 4 — 5
表 4 — 5
项目 数字
A 销售收入
B 销售利润率
C 使用标准(预期坏帐损失率限制)
D 平均坏帐损失率
E 平均收帐期
F 机会成本率
M 变动成本率
1000 万元
20%
10%
9%
45 天
15%
60%
假设该企业拟改变信用标准,提出甲、乙两个方案,信用标准变化情况如表 4 — 6
表 4 — 6
甲方案 乙方案信用标准:坏帐损失率 5% (只对预计坏帐损失率低于 5% 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G 减少的销售额 1 0 0 万元
H 减少销售额的平均付款期 4 2 天
I 减少销售额的平均坏帐损失率 8%
信用标准:坏帐损失率 1 0 % (只对预计坏帐损失率低于 10% 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J 增加的销售额 2 0 0 万元
K 增加销售额的平均付款期 7 5 天
L 增加销售额平均坏帐损失率 12%
计算分析过程如表 4 — 7
表 4 — 7
项目 甲方案 乙方案信用标准变化对信用成本前收益的影响
G * B
= - 20
J * B
= 4 0
信用标准变化对应收帐款机会成本的影响
G * M * F * H / 3 6 0
= - 1,0 5
J * F * M * K / 3 6 0
= 3,7 5
信用标准变化对坏帐成本的影响
G * I
= - 8
J * L
= 2 4
信用政策变化对信用成本后收益的影响
- 1 0,9 5 1 2,2 5
计算表明,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 乙方案,能使企业增加信用成本后收益 1 2,2 5 万元,故应采用乙方案。
( 五 ) 收账政策
收帐政策亦称收帐方针,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该采取的收帐策略与措施 。
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兼顾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2,兼顾收账的收益与成本四、应收帐款日常管理
( 一 ) 对顾客信用的调查,分析
1,信息搜集
内部信息主要包括:
( 1) 顾客的信用申请书以及所附的参考资料;
( 2) 老客户以往的付款记录;
( 3) 销售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所提供的客户信息 。
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
( 1) 客户公开的财务报告;
( 2) 信用评估机构发布的客户的信用评估报告;
( 3) 银行提供的客户资料;
( 4) 财税部门,行业协会,工商管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机构所发布的涉及客户的信息,以及报刊,杂志等媒体所披露的有关客户的信息等 。
2,信用评估
S = 2 X 1 - 0,3 X 2 + 0,1 X 3 + 0,6 X 4
式中,S为信用分值,X 1 为净营运资本/销售额,X 2 为负债/资产,X 3 为资产/销售额,X 4 为净利润率。
例 4 — 10 某企业的两个顾客的有关财务指标值如表 4 — 10
表 4 — 10
项目 甲顾客 乙顾客净营运资本/销售额负债/资产资产/销售额净利润率
0,8
0,5
1,2
0,2
0,5
0,7
0,6
0,1
则,甲顾客的信用得分为,
S = 2 × 0,8 - 0,3 × 0,5 + 0,1 × 1,2 + 0,6 × 0,2
= 1,6 9
乙顾客的信用得分为,
S = 2 × 0,5 - 0,3 × 0,7 + 0,1 × 0,6 + 0,6 × 0,1
= 0,9 1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甲顾客的信用分高于乙顾客,其信用较好。
(二)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4- 11
客户 0 — 10 天 11 — 30
天
31 — 60
天
61 — 90
天
91 — 120
天超过 120
天合计甲 20 20 40
乙 8 40 48
丙 200 400 600
丁 8 7 36 51
戊 12 8 20
其他 972 5 8 3 2 1 8 9 3 3 6 4 108 72 9241
合计 1 2 0 0 6 3 0 0 1 9 0 0 4 0 0 120 80 1 0 0 0 0
比重 12% 63% 19% 4% 1,2 % 0,8 % 100%
帐龄分析表可使财务人员了解到下列事项,
( 1 )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
( 2 )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内付款;
( 3 )有多 少客户超过信用期付款;
( 4 )有多少应收帐款可能成为坏帐。
第三节 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和外购商品等 。
一,存货功能与成本
( 一 ) 存货功能
1,防止停工待料
2,适应市场变化
3,降低进货成本
4,维持均衡生产
( 二 ) 存货成本
1,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 = 全年存货需要量 × 单价
= T * P
2,订货成本订货成本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变动性订货成本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年订货次数 × 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年需要量
= 固定性订货成本 + —————— × 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量
T
= F1 + —— * f
Q
3,储存成本储存成本 = 固定性储存成本 + 变动性储存成本
= 固定性储存成本 + 平均储存量 × 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
Q
= F2 + —— * k
2
4、缺货成本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 一 ) 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1,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的前提假设:
( 1) 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
( 2) 存货的购买价格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
( 3) 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 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 4) 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
( 5) 不允许出现缺货;
( 6) 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
2,基本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方法
( 1 )逐次测试法例 4 — 1 1 某公司每年耗用甲材料 3 0 0 0 吨,单位买价 4 0 0 0 元,每次订货成本为
6 0 0 0 元,每年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为 300 元,采用逐次测试法计算该企业的经济进货批量。 有关资料及计算过程如表 4 — 12
表 4 — 12
进货批量 100 2 0 0 300 500 6 0 0
订货次数 30 15 10 6 5
订货成本(万元) 18 9 6 3,6 3
平均存货 5 0 1 0 0 150 250 3 0 0
平均储存成本 ( 万元 ) 1,5 3 4,5 7,5 9
全年总成本 ( 万元 ) 1 9,5 12 1 0,5 1 1,1 12
( 2 )图解法成本总成本储存成本订货成本
0
进货批量图 4 — 6
( 3 )公式法存货总成本 = 采购成本 + 订货成本 + 储存成本 + 缺货成本该公式可以改为,
存货总成本 = 变动性订货成本 + 变动性储存成本
T Q
= —— * f + —— * k
Q 2
其中,Q — 经济进货批量;
T -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
f -平均每次订货成本 ;
k -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
然后,利用微分求极值的原理,求总成本最小时的进货批量。 则经济进货批量( Q )=? 2 T f / k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总成本=? 2 T f k
(二)扩展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1,存在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
存在商业折扣条件下经济进货批量计算的基本步骤为:
( 1) 计算基本经济进货批量及其全年存货总成本;
( 2) 计算接受商业折扣条件下不同批量的全年总成本;
( 3) 比较接受商业折扣与不接受商业折扣的所有方案的总成本,找出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作为有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 。
例4- 13 仍以例 4— 11 的资料,另外,假定供应商的价目表规定,每批购买量不足 500吨的,按照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
500吨以上,800吨以下的,价格优惠 2% ;每批购买量 800吨以上的,价格优惠 3% 。 计算最佳经济进货批量 。
在没有价格折扣时的经济进货批量为 346.41吨,存货成本总额为 103923.05 + 3000? 4000 = 12103923.05( 元 ) 。
进货批量在 500— 800吨之间,可以享受 2%的商业折扣,在此范围内,进价成本总额是相同的,逐步计算可发现,越是接近价格优惠的经济进货批量,成本总额就越低 。 在 3%商业折扣范围内,800吨是最低经济进货批量,这时的总成本= 3000? 4000?
( 1 — 2% ) + 6000?3000 / 500 + 300? 500 / 2 =
11760000+36000+75000 = 11871000( 元 ) 。
同理,在 3%商业折扣范围内,800吨是最低经济进货批量,这时的总成本= 3000? 4000? ( 1 — 3%) + 6000?3000 / 800 + 300
800 / 2 = 11640000+22500+120000 = 11782500( 元 )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具有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应该为 800吨 。 这时的总成本最低 。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如图 4 — 7
存量
0
时间图 4 — 7
而实际工作中,通常如图 4 — 8
存量
0 t
送货期 时间图 4 — 8
存货总成本 = T / Q * f + 1 / 2 * (Q — d * Q / F) * k
2Tf F
经济进货批量 =? —— * ( ———— )
k F — d
d
经济进货批量总成本 =? 2Tf k * ( 1 — —— )
F
3,订货提前期提前订货与剩余存货消耗为零、新货入库这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 ( L ) 。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 这一库存数量,被称为再订货点 ( R ) 。 用公式表示 为,
再订货点 = 订货提前期? 日平均需用量
R = L * A
订货提前期及再订货点的情况如图 4 — 9
存货量
Q = 3 4 6,4 1
R = 1 0 0
0
L = 1 0 L = 1 0 L = 1 0 时间图 4 — 9
4,保险储备预计每日 平均每日保险储备 = ( 最大需求 — 正常需求 )? 订货提前期量 量
S = ( M — A ) * L
若有保险储备时,
再订货点 = 订货提前期? 平均每日正常需要量 + 保险储备
R S = L * A + S
4 4 6,4 1 A =1 0 A? 1 0 A? 10
3 4 6,4 1
R S =2 0 0
S =1 0 0
0
1 2 3 时间图 4 — 10
三、存货日常管理
( 一 ) 归口分级管理
所谓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在经理和总会计师 ( 财务总监 ) 的领导下,
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按照用,管,算相结合的原则,将存货的定额和计划指标,
按各职能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归口,再按其对口分解,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乃至个人负责的管理制度 。 其基本内容是:
1,厂长经理领导下,财务部门对存货资金实行统一管理 。
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工作,( 1) 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制度; ( 2) 认真核定各种资金占用数额,汇总编制存货资金计划; ( 3) 把有关计划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与个人; ( 4) 对各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统一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 。
2,实行资金的归口管理 。
各项资金归口管理的分工一般是,( 1)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等资金归供应部门管理; ( 2) 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
( 3) 产成品资金归销售部门管理; ( 4) 工具用具占用的资金归工具部门管理; ( 5) 修理用备件占用的资金归设备动力部门管理 。
3,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 。
具体分解过程是,( 1) 原材料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仓库保管,整理准备各业务组管理; ( 2) 在产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各车间,半成品库管理; ( 3) 成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销售,仓库保管,成品发运各业务组管理 。
( 二 )ABC 控制法
1,存货 ABC 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价值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难。 其中价值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
A 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 B 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 C 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 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 A,B,C = 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 A,B,C =
0,1,0,2,0,7 。 通常,A 类存货应为重点管理,B 类存货应为一般兼顾,C 类存货应为灵活掌握。 具体管理方式如表 4 — 13
表 4 — 13
项目 A 类 B 类 C 类管理要求控制对象储存记录情况采购方式检查方式领用方式严格控制按品种详细记录按计划经常检查限额领料一般控制按类别一般记录一般掌握定期检查一般掌握简便控制按总价值一般记录按需要必要时检查一般掌握
2,ABC控制法的应用
一般可以以下具体步骤进行:
列示企业全部存货的明细资料,包括存货名称,耗用量,单价等,并计算出每种存货的价值总额;
计算每一种存货价值占全部存货价值的百分比;
按照价值大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累加金额百分比;
当价值百分比累加到 70% 左右时,以上存货视为 A
类,百分比介于 70% 一 90% 之间的存货作 B类存货,
其余则为 C类存货;
编制 ABC分类表 ( 表 4—14,表 4—15) ;
绘制 ABC存货分类图 ( 图 4—11) 。
例 4—17 某公司存货的有关资料如表 4—14
表 4 — 14
序号 存货名称 价值 ( 万元 ) 占总量的百分比( % ) 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其余 26 种略
.,
.,
.,
.,
.,
.,
.,
.,
.,
.,
.,
.,
.,
169
128
118
116
36
34
30
29
16
11
8
6
5
72
21.72
16.45
15.17
14,91
4,63
4,37
3,86
3,73
2,05
41
03
77
64
9,26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C
合计 778 100
表 4 — 15
类别 品种数量 品种构成 (%) 价值 ( 万 元 ) 价值比重 (%)
A
B
C
合计
4
9
26
39
10.26
23.08
66.66
100
531
175
72
778
68.25
22.49
9.26
100
价值 %
100%
90%
70%
0 10% 30% 100% 品种数量图 4 — 11
第四节 营运资金政策
广义的营运资金指的就是流动资金;
而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以后的余额,在广义营运资金概念下,它也被称作净营运资金 。
营运资金政策是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包括流动资产组合政策,流动负债组合政策以及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三方面内容 。
一、流动资产组合政策
( 一 )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组合政策
1,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2,流动资产组合政策为了简化问题,事先作出以下假定:
( 1) 企业的固定资产保持不变;
( 2) 在相关范围内,企业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
在一定业务范围内,企业对应收帐款和存货的投资均是事前决定的 。 且没有坏帐和残次冷背存货;
( 3) 流动负债保持不变 。
分析: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流动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净营运资金越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营运资金政策的风险较小 。 反之,流动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小,说明企业营运资金政策越激进,其风险越大 。
另一方面,在某一特定销售水平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大,其相对收益率越低;反之,则企业的收益率越高 。
资 A
产水 B
平 C
流 动 资 产
0
业务量图 4 — 12
( 二 ) 流动资产项目组合政策
流动资产项目组合政策就是根据流动资产各个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合理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 。 它包括稳健型组合政策,折衷型组合政策和激进型组合政策 。
二、流动负债组合政策
( 一 ) 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组合政策
1,不同期限负债的风险与成本不同的负债组合政策所形成的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各不相同 。
2,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组合政策
( 二 ) 流动负债项目组合政策流动资金项目组合政策也可以分为激进型政策,折衷型政策和保守型政策三大类 。
三、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
营运资金综合型管理政策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合起来,规划与控制它们之间的比例结构,使企业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尽可能实现最大的收益 。
(一)流动资金的类别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占用的最低数额;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由于季节性生产经营或其他临时突发事件原因,在永久性流动资产的基础上另外占用的那部分流动资金。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4 — 13
临时性流动资产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0 时间图 4 — 13
(二)营运资金综合管理政策
1,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是一种比较谨慎的组合政策。在这种政策下,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样的长期资金来源不但要满足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要,而且,
还要满足部分临时性流动资金的需要。 如图 4 — 14
临时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
0 时间图 4 — 14
2,折衷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折衷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遵循的原则是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在期限上相配比的原则,
即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由流动负债来供应,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有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长期资本供应。 如图 4 — 15
临时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金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时间图 4 — 15
3,激进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激进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是一些善于冒险的管理者经常采用的政策。这种政策下,
流动负债不但满足流动资产的需要,而且,还要为部分长期资产提供资金。 如图 4 — 16
临时性流动资产金 流动负债额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及固定资产 所有者权益时间图 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