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盈余管理
盈余即企业纯收益,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投入资金的收回,盈余的取得和分配及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 盈余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阶段的终端,是各项财务活动的最终体现,同时又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筹资及资金运营等财务活动的进行,并最终影响公司价值 。 在盈余管理中,尤为敏感的是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它是各方利益的体现,直接影响股东的眼前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的资金需要 。 财务管理人员应配合经营者综合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状况及股东利益考虑选择恰当的股利政策 。
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
第十六章 企业利润分配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
利润规划是盈余管理的首要环节 。 企业财务人员应在分析利用报告期利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的前提下,考虑计划期各项因素的变动及其对影响计划期可实现利润的影响程度 。 企业决策层可依据财务人员的预计利润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企业在计划期的目标利润 。 因此,
在本章中如何预测计划期可实现的利润成为目标利润规划的关键
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第一节 销售预测一,收入的概念,内容与抵减项目
( 一 ) 收入的概念与内容收入 —— 在财务管理中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对外投资以及让度资产使用权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
收入按其重要程度及来源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对外投资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企业经营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 如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及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 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 如出售原材料,出租,出借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出租及转让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等 。
对外投资收入 —— 企业将资金投向其外部所取得的收入。
(二)收入的抵减项目
销售折扣,折让和销售退回是收入的抵减项目 。
销售折扣 —— 根据客户购货批量的大小和付款时间及时程度而给予客户的一种价格优惠 。
分为商业折扣 和销售折扣 。
销售折让 —— 企业向客户交付商品后,因客户对所收商品的质量,品种,规格等提出异议,经双方协商,客户接受商品,而企业则在价格上给与一定的让度 。
销售退回 —— 交易活动已经完成,销售收入已经实现后,客户向企业退货,企业退回相应货款的事项 。
二、销售收入的预测
销售预测 —— 根据市场上供需情况的发展趋势,以及本企业的销售单价,营销手段,产品质量,扩大销售途径等方面的计划安排,对某种或某类产品计划期所实现的销售做出的预计 。
涉及销售量,销售单价及销售收入的预测,重点在销售量的预测 。
销售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验判断法
2,市场调查分析法
3,趋势预测法 —— 又称时间序列法。 它主要利用经济事物的发展趋势来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具体有,
( 1 ) 简单平均法
( 2 ) 加权平均法
( 3 ) 指数平滑法 —— 一种加权平均法,离预测期越近的历史数据所用权数越大。 具体方法有几种。
一次指数平滑法表示如下,
F=aDt - 1+(1 - a)Ft - 1
式中,F t —— 本期预测值
Dt - 1 —— 前一期实际销售额
Ft - 1 —— 前一期的销量平滑预测值
a —— 平滑系数
( 4) 回归分析法 —— 利用直线方程式
y=ax+b,按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来求其预测值的方法 。
其常数项 a和 b需利用已知数据由下式求得:
b=(n∑xy-∑x∑y)/[n∑x2-(∑x)2]
a=(∑y-b∑x)/n
或:
∑y=na+b∑x
∑xy=a∑x+b∑x2
在预测销售量时,可用 y代表销售量,x代表时间间隔期 。
第二节 利润规划
利润规划 —— 也称目标利润规划,它是根据影响企业利润变动的各个因素,对企业在预测期所达到的利润水平进行预测,然后在利润预测的基础上,企业决策层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平衡以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与目标利润实现相关的目标收入和目标成本的过程,是企业编制计划及预算的基础 。
目标利润的规划是盈余管理的首要环节,
它为盈余及其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
一,目标利润制定应考虑的因素及步骤
具体说来,制定目标利润应考虑以下因素:
( 一 ) 企业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 二 ) 投资者的需要
( 三 ) 充分考虑客观环境制定利润目标
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目标利润按下列程序制定:
第一 以上期实际利润及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为基础分析上期经营状况对预测期利润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预计预测期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的变化情况,测定多因素的变化及其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及方向 。
第二 参照利润增长的趋势及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确定初步的利润目标 。
第三 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评价与综合平衡,
最后确定目标利润 。
二,本量利分析
( 一 ) 本量利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分析法 —— 利用产 (销 )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产品的预计销售数量,价格和成本资料,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利润额的一种方法 。 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目标利润 =∑[产品销售量 × ( 销售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 固定成本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
成本性态 —— 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 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 。 它可以是产出量也可以是投入量;可以使用实物度量,时间度量,也可以使用货币度量 。
例如,产品产量,人工工时,销售额,主要材料处理量,生产能力利用百分数,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运转时数,运输吨公司等,
都可以作为业务量大小的标志 。
当业务量变化以后,各项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
固定成本 —— 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如折旧费,租金,管理人员薪金等 。
变动成本 —— 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
混合成本 —— 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但与业务量增减不成比例的成本 。 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 。
本量利关系的数学表达主要有三种形式:
1,损益方程式
损益方程式又进一步分为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及其变换形式,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三种情况 。
( 1) 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及其变换形式
利润 =销量 × 单价 —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
如用字母代替,则为:
Ⅱ =QP— ( QV+F)
这个方程式是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方程式,它含有 5个相互联系的变量,给定其中 4个,便可以求出另 1个变量的值 。
在规划期间利润时,通常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视为稳定的常量,只有销量和利润两个自由变量。给定销量时,可利用方程式直接计算出预期利润;给定目标利润时,可计算出应达到的销售量。
[例 1] 兴达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100
元,单位变动成本 60元,本月售
出 100件,每月固定成本是 2000元,问本月利润是多少?
将有关数据代入前述公式,得到:
Ⅱ =PQ— ( F+VQ)
=100× 100— ( 2000+60× 100)
=2000( 元 )
以上为基本的损益方程,由此可得出以下 4个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a,计算销量的方程式
销量 =( 固定成本 +利润 )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假设前例企业拟实现目标利润 2200元,问应销售多少产品?
销量 =( 2000+2200) /( 100— 60) =105( 件 )
b,计算单价的方程式
单价 =( 固定成本 +利润 ) /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
假设前例企业计划销售 120件,欲实现利润 2500元,
问单价应定为多少?
单价 =( 2000+2500) /120+60=97.5( 元 )
以上例子说明,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薄利多销策略下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较高数额的利润 。
c,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方程式
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 ( 固定成本 +利润 ) /销量
假设前例企业每月固定成本 2000元,单价 100元,计划销售 6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 700元,问单位变动成本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单位变动成本 =100— ( 2000+700) /60=55( 元 )
d,计算固定成本的方程式
固定成本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利润
假设前例企业单位变动成本为 60元,单价 100元,计划销售 60件,欲实现利润 740元,固定成本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固定成本 =100× 60— 60× 60— 740=1660( 元 )
( 2)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为符合多步式损益表的结构,不但要分解产品成本,而且要分解销售费,行政管理费等期间成本 。 将它们分解后,
方程式为:
税前利润 =销售收入 — ( 变动销货成本 +固定销货成本 )
— (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
=单价 × 销量 — ( 单位变动产品成本 +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 )
× 销 量 — ( 固定产品成本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
[ 例 2 ] 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 1000元,固定销售费
100元,固定管理费 2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6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 7元,单位变动管理费 3元;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价 100元;本月计划销售 50件产品,问预期利润是多少?
利润 =100× 50— ( 60+7+3) × 50— ( 1000+100+200)
=200( 元 )
( 3) 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所得税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并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既不是变动成本也不是固定成本 。
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利润总额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税率
=利润总额 × ( 1— 所得税税率 )
将损益方程式代入上式的,利润总额,,得出
税后利润 =(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固定成本 )
× ( 1— 所得税税率 )
此方程式经常被用来计算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量,
为此常用下式表达:
销量 =[固定成本 +税后利润 /( 1— 所得税税率 )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例如,前述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 1000元,固定销售费 100元,固定管理费 2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6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 7元,单位变动管理费 3元;
该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100元;所得税税率
50%,本月计划产销 60件产品,问预期利润是多少?
拟实现净利 500元,应产销多少件产品?
税后利润 =[100× 60— ( 60+7+3 ) × 60—
( 1000+100+200) ]× ( 1— 50%)
=( 6000— 4200— 1300) × 50%
=250( 元 )
销量 =[( 1000+100+200) +500/( 1— 50%) ]/[100—
( 60+7+3) ]
=( 1300+1000) /( 100— 70)
=766.67(件)
2,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 —— 也称贡献利益,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 。 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为: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也可以具体分为制造边际贡献 ( 生产边际贡献 ) 和产品边际贡献 ( 总营业边际贡献 ),其公式如下:
销售收入 — 产品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 — 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
通常,如果在,边际贡献,前未加任何定语,那么则是指,产品边际贡献,。
[例 3]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60元,单位制造变动成本 20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20元,销量 100件,则:
产品边际贡献 =100× 60— 100× ( 20+20)
=2000( 元 )
制 造边 际 贡献 =100× 60— 100× 20=4000
( 元 )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 100%
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 =(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 × 100%
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 =∑( 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 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
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
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是,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 其公式为:
变动成本率 =( 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 × 100%
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之和为 1,因为变动成本总额与其边际贡献总额之和正好等于销售收入总额 。 因此,变动成本率通常是指产品变动成本率 。
边际贡献方程式是在损益方程式中体现出边际贡献的大小,以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的数量关系 。
利润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 例 4]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60 元,单位变动成本 30 元,销量 60 件,固定成本 1000 元,则,
利润 = 6 0 × ( 60 — 30 ) — 1 0 0 0 = 8 0 0 (元)
以上这个方程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出本量利中的其他因素。
销量 = (固定成本 + 利润) /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 利润) / 销量 ]
固定成本 =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利润当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时,边际贡献方程式如果以边际贡献率表达则更为方便,更具可比性。
因为,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100%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利润 = 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所以,
利润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 — 固定成本据上例资料计算,
边际贡献率 = ( 60 — 30 ) / 60 × 1 0 0 % = 5 0 %
利润 = ( 60 × 60 ) × 50% — 1 0 0 0 = 8 0 0 (元)
这个方程式,根据需要可以变换计算出本量利方程式的其他因素,
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利润) /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 =[ (固定成本 + 利润) / 销售收入 ] × 100%
固定成本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 — 利润这个方程式,更多地应用于多品种企业。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 Σ 各产品边际贡献 / Σ 各产品销售收入) × 100%
[例 5]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 2000元,三种产品的单价分别为 10,
5,3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 5,2,1元,它们的销售量分别为 300,200,200件 。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计算出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00× ( 10— 5)
+200× ( 5— 2 ) +200× ( 3 — 1 ) ]/
( 300× 10+200× 5+200× 3) × 100%
=( 2500/4600) × 100%
=54.35%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也可用其他方式计算 。 当企业生产销售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可用以下公式: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 × 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
R=R1W1+R2W2+…… RnWn= ∑RjWj(j=1—— >n)
注,R——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Rj.—— 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即个别边际贡献率
Wj—— 各产品销售收入在全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前例,整理成表 5-1
表 5 - 1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产品 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占总销售的比重甲 10 5 300 150 0 3000 50% 0,6 5 2
乙 5 3 200 600 1000 60% 0,2 1 7
丙 3 2 200 400 600 6 6,6 7 % 0,1 3 1
合计 —— —— —— 2500 4600 —— 1,0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5 0 % × 0,6 5 2 + 6 0 % × 0,2 1 7 + 6 6,6 7 % × 0,1 3 1
= 5 4,3 5 %
3,本量利图本量利图有以下几种形式,
( 1 ) 基本的本量利图,见图 5 - 1
金 额 (元)
润区 总成本线利 利润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区损亏 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销售量(件)
( 1 ) 贡献毛益方程本量利图见图 5 - 2 销售收入线金额 区 利润元) 润利 总成本线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 变动成本线亏损区销售量(件)
(二)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点 —— 又称作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 。 它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 盈亏临界点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模型,企业在规划目标利润,控制利润完成情况及在任何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都需要用到盈亏临界分析 。
1,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又可以写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例 6]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20元,单位变动成本 12元,固定成本 1600 元 /月,计算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1600/( 20— 12) =200
( 件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
根据例 6的资料:
盈 亏 临 界 点 销 售 额 =1600/[ ( 20— 12 )
/20]=1600/40%=4000( 元 )
2,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 企业的正常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 它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发生亏损 。 计算公式为:
安全边际 =正常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据前例,如企业的正常销售额为 6000元,
则安全边际 =6000— 200× 20=2000( 元 )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正常销售额 ( 实际定货额 ) × 100%
根据例 6 有关资料计算,
安全边际率 =2000/ 6000 × 100%= 33.33%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就越安全。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比较。 企业安全性的经验数据见表 5 - 2
表 5 - 2 安全性检验标准安全边际率 40% 以上 30%~ 40% 20%~ 30% 10%~ 20% 10% 以下安全等级 很安全 安全 较安全 值得注意 危险
与安全边际率相对的是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 。 正常销售量是指企业在正常开工以及市场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金额,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正常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 100%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表明企业保本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必须达到的百分比,否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
据前例,可得出: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 ( 4000/6000 )
× 100%=66.67%
安全边际率和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可用图 5-3表示收入成本盈亏临界点 安全边际 产销量正常销售量图 5 - 3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和安全边际率根据图 5 - 3 可以看出,盈亏临界点把正常销售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另一部分是安全边际。即,
正常销售额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安全边际上述公式两边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得,
1 =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 安 全 边 际 率
( 1 )
根据例 6 的有关数据计算,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安全边际率 =66,6 7% +33,3 3% =1
根据图 5 - 3 还可以看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能为企业收回固定成本。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减去其自身变动成本后成为企业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利润 = 安全边际 × 边际贡献率 ( 2 )
根据例 6 有关数据计算,
边际贡献率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100%
= ( 20 — 12 ) / 20 × 10 0% =40 %
安全边际 =60 00 — 40 00 =20 00 (元)
利润 = 安全边际 × 边际贡献率 =20 00 × 40 % =80 0 (元)
用常规的方法计算利润,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利润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60 00 — 300 × 12 — 16 00 =80 0 (元)
如果将公式( 2 )两端同时除以销售收入得,
利润 / 销售收入 = (安全边际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 × 边际贡献率 ( 3 )
公式( 3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算销售利润的新方法,并且表明,企业要提高销售利润率,就必须提高安全边际率(即降低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即降低变动成本率)。
根据例 6 的有关数据计算,
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 × 边际贡献率 =33.33% × 40%=13.33%
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销售利润率 = 利润 / 销售收入 × 100%=800/ 6000 × 100%=13.33%
(三)各因素变动分析
变动分析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产销量,价格和成本发生变动时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另一类是目标利润发生变动时,分析确定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达到的产销量,收入和支出 。
1,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通常,当企业遇到下列三种情况时,企业测定利润的变化:
( 1) 外界单一因素发生变化 。
( 2) 企业拟采取某项行动,将使有关因素发生变动 。
( 3) 外界有关因素联动导致利润发生变化 。
[ 例 7 ] 某企业目前的损益状况如下,
销售收入 ( 100 件 × 100 元 / 件) 1 0 0 0 0
销售成本,
变动制造成本( 100 件 × 60 元 / 件) 6 0 0 0
固定制造成本 2 0 0 0 8 0 0 0
销售和管理费用(全部固定) 1 0 0 0
利 润 1 0 0 0
企业现拟采取增加广告费用 500 元的增加广告效果,预计销售量由原来的 100 件,增加到 140 件,企业的利润因此变动为,
利润 =1 4 0 × 100 — 140 × 60 — ( 2 0 0 0 +1 0 0 0 +5 0 0 ) =2 1 0 0 (元)
2.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条件
( 1) 采取单项措施以实现目标利润
可采取的单项措施有减少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提高售价,增加产销量或提高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的销售比重等 。
根据上例的资料,假设企业欲使利润增加
50%,即 1500元,可以从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及产销量上采取相应措施,保证
1500元的利润目标得以实现 。
因此,根据本量利公式,分别有固定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目标利润
=10 0 × 100 — 100 × 60 — 15 00 =25 00 ( 元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 — 固定成本 — 目标 利润 ) / 销售量
=[10 0 × 100 — ( 20 00 +10 00 ) — 15 00 ]/ 10 0=5 5 ( 元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销售量
=[10 0 × 60+ ( 20 00 +10 00 ) +15 00 ]/ 10 0=1 05 ( 元 )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 20 00 +10 00 ) +15 00 ]/ ( 100 — 60 ) =1 12,5 ( 件 )
从上例可以看出,利润的增加必须要做到下列其一,
① 减少固定 成本的开支,使固定成本 从 3000 元减少到 2500 元,降低 16,7% ;
② 单位变动成本从 60 元降低到 55 元,减少 8.3 % ;
③ 提高销售价格,其产品单价从 100 元提高到 105 元,提高 5% ;
④ 增加产销量,使产销量从 100 件增加到 1 12,5 件,增加 12,5% 。
( 2)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目标利润
企业财务人员可按下列步骤去落实目标利润的实现 。
假设例 7的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加产量,但由于售价偏高,使销路受到限制 。 为了打开销路,企业经理拟降价 10%,采取薄利多销的方针,争取实现利润 1500元 。
a,计算降价后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单位边际贡献
=[ ( 200 0+1000 ) +1500]/ [100 × ( 1 — 10% ) — 60]
=150 (件)
b,计算既定销量下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单位变动成本假设销售部门认为,上述 150 件的销售量是达不到的,降价 10% 后只能使销量增至 130 件。 为此,需要在降低成本上挖潜。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销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销量
=[100 × ( 1 — 10% ) × 130 — ( 300 0+1500 ) ]/ 130
=55.4 (元)
c,计算既定产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下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固定成本假设生产部门认为,通过努力,单位变动成本可望降低到 56 元。 为此,
企业还需要压缩固定成本支出。
固定成本 =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目标利润
=130 × [100 × ( 1 — 10% ) — 56] — 150 0=2920 ( 元 )
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在降价 10%,使销量增至 130 件,单位变动成本降至 56 元的同时,还须压缩固定成本 80 元( 3000 — 2920 ),则目标利润可以落实。
(三)敏感分析敏感分析 —— 一种有广泛用途的 技术分析。通常,它是指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因周围条件发生变化时,而引起其状态或输出结果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主要研究与分析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化为亏损,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变动时如何调整销量,以保证目标利润
[ 例 8 ] 某企业预计明年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20 元,单位变动成本 120 元,计划产销量为 10000 件,预计明年固定成本 40000 元,预计明年利润额,
T P =10000 × (20 - 12) - 40000=40000 ( 元 )
有关的敏感分析 如下,
1,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和固定成本的变化,会影响利润的高低。它们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企业由盈余转为亏损,或进入盈亏临界状态,使企业的经营发生质变。 能引起目标发生质变的有关参数变化的界限可以为经营者掌握,这些数据提供有力的参考,其方法称为最大最小法。
① 单价是与目标利润呈正方向变化的因素,因此,单价的下降会使利润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利润将变为零,它是经营者把握的单价最小值。
O = 100 00 × (p - 12) - 40000
P = 1 6 ( 元 )
当单价降至 16 元时,即降低 20% ( 4/ 20 )时,企业由盈利转为 亏损。
② 单位变动成本是与利润反方向变化的因素,因此,单位变动成本的上升会使利润下降,并逐渐趋近于零,此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要把握的最高值。
O = 100 00 × (20 - b) - 40000
b=16( 元 )
单位变动成本由 12 元上升至 16 元时,企业利润由 40000 元下降至零,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了 33% ( 4/ 12 )。
③ 固定成本上升则利润下降,最终使利润趋近于零 。
O=10000× (20-12)-a
固定成本 =80000( 元 )
固定成本增至 8万元,增加 100%时,企业由盈余转为亏损 。
当企业单价高于单位成本时,产销量的增加会使企业利润增加,反之,会降低 。
④ 计算销售量的最小值,就是盈亏临界点上的销售量 。
Q=40000/(20-12)=5000件
如 果 企 业 只 完 成 销 售 计 划 的 50%
( 5000/10000),则企业利润为零 。
2,本量利模型中各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敏感系数是反映敏感程度高低的指标,敏感系数高,则说明其敏感程度高,目标值变动因其因素的变动而变幅度大;反之,目标值幅度变动小。
敏感系数 = 目标变动百分比 / 参数值变动百分比仍以例 8 的数字做基础,进行敏感程度的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5 — 3
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变动程度 变动后利润 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销售单价( P ) +1% 42000 +20 0 0 +5% +5
单位变动( b ) +1% 38800 - 1200 - 3% - 3
产销量( Q ) +1% 40800 +80 0 +2% +2
单位固定成本
( a )
+1% 39600 +40 0 - 1% - 1
三.目标利润的其他确定方法除本量利分析法外,还有比例计算法和营业杠杆系数法可以用于确定目标利润。
(一) 比例计算法目标利润 = 预计平均资产总额 × 预计资产利润率目标利润 =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 × 预计销售收入利润率
(二) 营业杠杆系数法营业杠杆系数( D O L )是企业息税前利润( E BI T )变动率同销售额( S )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它表明销售数额每变动 1%,企业息税前利润随之变动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D O L = ( Δ E B I T / E B I T ) / ( Δ S / S )
Δ EBIT =DOL × ( Δ S / S ) × E B I T
假定预期息税前利润为 EBIT`,则,
Δ EBIT= EBIT` — EBIT
EBIT`=EBIT × ( 1+ DOL × ( Δ S / S ) )
企业可以根据上式预测计划期息税前利润,在此基础上扣除预计的利息费用,即为当期经营利润的预计数额。
[例 9] 某企业基期税务利润为 260万元,对应的营业杠杆系数为 2.5,预计计划期内销售量增长 12%,预计利息费用为 40万,则有:
目标利润 =260× ( 1+2.5× 12%) -40=298( 万元 )
目标利润规划的结果,可以作为对经营过程控制和对经营成果进行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
盈余即企业纯收益,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投入资金的收回,盈余的取得和分配及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 盈余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阶段的终端,是各项财务活动的最终体现,同时又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筹资及资金运营等财务活动的进行,并最终影响公司价值 。 在盈余管理中,尤为敏感的是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它是各方利益的体现,直接影响股东的眼前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的资金需要 。 财务管理人员应配合经营者综合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状况及股东利益考虑选择恰当的股利政策 。
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
第十六章 企业利润分配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
利润规划是盈余管理的首要环节 。 企业财务人员应在分析利用报告期利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的前提下,考虑计划期各项因素的变动及其对影响计划期可实现利润的影响程度 。 企业决策层可依据财务人员的预计利润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企业在计划期的目标利润 。 因此,
在本章中如何预测计划期可实现的利润成为目标利润规划的关键
第十五章 利润规划第一节 销售预测一,收入的概念,内容与抵减项目
( 一 ) 收入的概念与内容收入 —— 在财务管理中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对外投资以及让度资产使用权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
收入按其重要程度及来源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对外投资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企业经营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 如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及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 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 如出售原材料,出租,出借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出租及转让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等 。
对外投资收入 —— 企业将资金投向其外部所取得的收入。
(二)收入的抵减项目
销售折扣,折让和销售退回是收入的抵减项目 。
销售折扣 —— 根据客户购货批量的大小和付款时间及时程度而给予客户的一种价格优惠 。
分为商业折扣 和销售折扣 。
销售折让 —— 企业向客户交付商品后,因客户对所收商品的质量,品种,规格等提出异议,经双方协商,客户接受商品,而企业则在价格上给与一定的让度 。
销售退回 —— 交易活动已经完成,销售收入已经实现后,客户向企业退货,企业退回相应货款的事项 。
二、销售收入的预测
销售预测 —— 根据市场上供需情况的发展趋势,以及本企业的销售单价,营销手段,产品质量,扩大销售途径等方面的计划安排,对某种或某类产品计划期所实现的销售做出的预计 。
涉及销售量,销售单价及销售收入的预测,重点在销售量的预测 。
销售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验判断法
2,市场调查分析法
3,趋势预测法 —— 又称时间序列法。 它主要利用经济事物的发展趋势来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具体有,
( 1 ) 简单平均法
( 2 ) 加权平均法
( 3 ) 指数平滑法 —— 一种加权平均法,离预测期越近的历史数据所用权数越大。 具体方法有几种。
一次指数平滑法表示如下,
F=aDt - 1+(1 - a)Ft - 1
式中,F t —— 本期预测值
Dt - 1 —— 前一期实际销售额
Ft - 1 —— 前一期的销量平滑预测值
a —— 平滑系数
( 4) 回归分析法 —— 利用直线方程式
y=ax+b,按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来求其预测值的方法 。
其常数项 a和 b需利用已知数据由下式求得:
b=(n∑xy-∑x∑y)/[n∑x2-(∑x)2]
a=(∑y-b∑x)/n
或:
∑y=na+b∑x
∑xy=a∑x+b∑x2
在预测销售量时,可用 y代表销售量,x代表时间间隔期 。
第二节 利润规划
利润规划 —— 也称目标利润规划,它是根据影响企业利润变动的各个因素,对企业在预测期所达到的利润水平进行预测,然后在利润预测的基础上,企业决策层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平衡以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与目标利润实现相关的目标收入和目标成本的过程,是企业编制计划及预算的基础 。
目标利润的规划是盈余管理的首要环节,
它为盈余及其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
一,目标利润制定应考虑的因素及步骤
具体说来,制定目标利润应考虑以下因素:
( 一 ) 企业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 二 ) 投资者的需要
( 三 ) 充分考虑客观环境制定利润目标
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目标利润按下列程序制定:
第一 以上期实际利润及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为基础分析上期经营状况对预测期利润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预计预测期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的变化情况,测定多因素的变化及其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及方向 。
第二 参照利润增长的趋势及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确定初步的利润目标 。
第三 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评价与综合平衡,
最后确定目标利润 。
二,本量利分析
( 一 ) 本量利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分析法 —— 利用产 (销 )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产品的预计销售数量,价格和成本资料,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利润额的一种方法 。 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目标利润 =∑[产品销售量 × ( 销售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 固定成本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
成本性态 —— 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 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 。 它可以是产出量也可以是投入量;可以使用实物度量,时间度量,也可以使用货币度量 。
例如,产品产量,人工工时,销售额,主要材料处理量,生产能力利用百分数,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运转时数,运输吨公司等,
都可以作为业务量大小的标志 。
当业务量变化以后,各项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
固定成本 —— 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如折旧费,租金,管理人员薪金等 。
变动成本 —— 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
混合成本 —— 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但与业务量增减不成比例的成本 。 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 。
本量利关系的数学表达主要有三种形式:
1,损益方程式
损益方程式又进一步分为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及其变换形式,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三种情况 。
( 1) 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及其变换形式
利润 =销量 × 单价 —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
如用字母代替,则为:
Ⅱ =QP— ( QV+F)
这个方程式是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方程式,它含有 5个相互联系的变量,给定其中 4个,便可以求出另 1个变量的值 。
在规划期间利润时,通常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视为稳定的常量,只有销量和利润两个自由变量。给定销量时,可利用方程式直接计算出预期利润;给定目标利润时,可计算出应达到的销售量。
[例 1] 兴达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100
元,单位变动成本 60元,本月售
出 100件,每月固定成本是 2000元,问本月利润是多少?
将有关数据代入前述公式,得到:
Ⅱ =PQ— ( F+VQ)
=100× 100— ( 2000+60× 100)
=2000( 元 )
以上为基本的损益方程,由此可得出以下 4个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a,计算销量的方程式
销量 =( 固定成本 +利润 )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假设前例企业拟实现目标利润 2200元,问应销售多少产品?
销量 =( 2000+2200) /( 100— 60) =105( 件 )
b,计算单价的方程式
单价 =( 固定成本 +利润 ) /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
假设前例企业计划销售 120件,欲实现利润 2500元,
问单价应定为多少?
单价 =( 2000+2500) /120+60=97.5( 元 )
以上例子说明,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薄利多销策略下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较高数额的利润 。
c,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方程式
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 ( 固定成本 +利润 ) /销量
假设前例企业每月固定成本 2000元,单价 100元,计划销售 6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 700元,问单位变动成本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单位变动成本 =100— ( 2000+700) /60=55( 元 )
d,计算固定成本的方程式
固定成本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利润
假设前例企业单位变动成本为 60元,单价 100元,计划销售 60件,欲实现利润 740元,固定成本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固定成本 =100× 60— 60× 60— 740=1660( 元 )
( 2)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为符合多步式损益表的结构,不但要分解产品成本,而且要分解销售费,行政管理费等期间成本 。 将它们分解后,
方程式为:
税前利润 =销售收入 — ( 变动销货成本 +固定销货成本 )
— (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
=单价 × 销量 — ( 单位变动产品成本 +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 )
× 销 量 — ( 固定产品成本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
[ 例 2 ] 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 1000元,固定销售费
100元,固定管理费 2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6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 7元,单位变动管理费 3元;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价 100元;本月计划销售 50件产品,问预期利润是多少?
利润 =100× 50— ( 60+7+3) × 50— ( 1000+100+200)
=200( 元 )
( 3) 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所得税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并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既不是变动成本也不是固定成本 。
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利润总额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税率
=利润总额 × ( 1— 所得税税率 )
将损益方程式代入上式的,利润总额,,得出
税后利润 =(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固定成本 )
× ( 1— 所得税税率 )
此方程式经常被用来计算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量,
为此常用下式表达:
销量 =[固定成本 +税后利润 /( 1— 所得税税率 )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例如,前述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 1000元,固定销售费 100元,固定管理费 2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6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 7元,单位变动管理费 3元;
该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100元;所得税税率
50%,本月计划产销 60件产品,问预期利润是多少?
拟实现净利 500元,应产销多少件产品?
税后利润 =[100× 60— ( 60+7+3 ) × 60—
( 1000+100+200) ]× ( 1— 50%)
=( 6000— 4200— 1300) × 50%
=250( 元 )
销量 =[( 1000+100+200) +500/( 1— 50%) ]/[100—
( 60+7+3) ]
=( 1300+1000) /( 100— 70)
=766.67(件)
2,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 —— 也称贡献利益,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 。 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为: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也可以具体分为制造边际贡献 ( 生产边际贡献 ) 和产品边际贡献 ( 总营业边际贡献 ),其公式如下:
销售收入 — 产品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 — 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
通常,如果在,边际贡献,前未加任何定语,那么则是指,产品边际贡献,。
[例 3]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60元,单位制造变动成本 20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20元,销量 100件,则:
产品边际贡献 =100× 60— 100× ( 20+20)
=2000( 元 )
制 造边 际 贡献 =100× 60— 100× 20=4000
( 元 )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 100%
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 =(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 × 100%
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 =∑( 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 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
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
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是,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 其公式为:
变动成本率 =( 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 × 100%
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之和为 1,因为变动成本总额与其边际贡献总额之和正好等于销售收入总额 。 因此,变动成本率通常是指产品变动成本率 。
边际贡献方程式是在损益方程式中体现出边际贡献的大小,以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的数量关系 。
利润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 例 4]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60 元,单位变动成本 30 元,销量 60 件,固定成本 1000 元,则,
利润 = 6 0 × ( 60 — 30 ) — 1 0 0 0 = 8 0 0 (元)
以上这个方程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出本量利中的其他因素。
销量 = (固定成本 + 利润) /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 利润) / 销量 ]
固定成本 =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利润当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时,边际贡献方程式如果以边际贡献率表达则更为方便,更具可比性。
因为,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100%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利润 = 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所以,
利润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 — 固定成本据上例资料计算,
边际贡献率 = ( 60 — 30 ) / 60 × 1 0 0 % = 5 0 %
利润 = ( 60 × 60 ) × 50% — 1 0 0 0 = 8 0 0 (元)
这个方程式,根据需要可以变换计算出本量利方程式的其他因素,
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利润) /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 =[ (固定成本 + 利润) / 销售收入 ] × 100%
固定成本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 — 利润这个方程式,更多地应用于多品种企业。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 Σ 各产品边际贡献 / Σ 各产品销售收入) × 100%
[例 5]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 2000元,三种产品的单价分别为 10,
5,3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 5,2,1元,它们的销售量分别为 300,200,200件 。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计算出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00× ( 10— 5)
+200× ( 5— 2 ) +200× ( 3 — 1 ) ]/
( 300× 10+200× 5+200× 3) × 100%
=( 2500/4600) × 100%
=54.35%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也可用其他方式计算 。 当企业生产销售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可用以下公式: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 × 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
R=R1W1+R2W2+…… RnWn= ∑RjWj(j=1—— >n)
注,R——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Rj.—— 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即个别边际贡献率
Wj—— 各产品销售收入在全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前例,整理成表 5-1
表 5 - 1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产品 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占总销售的比重甲 10 5 300 150 0 3000 50% 0,6 5 2
乙 5 3 200 600 1000 60% 0,2 1 7
丙 3 2 200 400 600 6 6,6 7 % 0,1 3 1
合计 —— —— —— 2500 4600 —— 1,0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5 0 % × 0,6 5 2 + 6 0 % × 0,2 1 7 + 6 6,6 7 % × 0,1 3 1
= 5 4,3 5 %
3,本量利图本量利图有以下几种形式,
( 1 ) 基本的本量利图,见图 5 - 1
金 额 (元)
润区 总成本线利 利润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区损亏 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销售量(件)
( 1 ) 贡献毛益方程本量利图见图 5 - 2 销售收入线金额 区 利润元) 润利 总成本线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 变动成本线亏损区销售量(件)
(二)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点 —— 又称作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 。 它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 盈亏临界点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模型,企业在规划目标利润,控制利润完成情况及在任何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都需要用到盈亏临界分析 。
1,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又可以写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例 6]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20元,单位变动成本 12元,固定成本 1600 元 /月,计算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1600/( 20— 12) =200
( 件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
根据例 6的资料:
盈 亏 临 界 点 销 售 额 =1600/[ ( 20— 12 )
/20]=1600/40%=4000( 元 )
2,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 企业的正常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 它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发生亏损 。 计算公式为:
安全边际 =正常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据前例,如企业的正常销售额为 6000元,
则安全边际 =6000— 200× 20=2000( 元 )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正常销售额 ( 实际定货额 ) × 100%
根据例 6 有关资料计算,
安全边际率 =2000/ 6000 × 100%= 33.33%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就越安全。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比较。 企业安全性的经验数据见表 5 - 2
表 5 - 2 安全性检验标准安全边际率 40% 以上 30%~ 40% 20%~ 30% 10%~ 20% 10% 以下安全等级 很安全 安全 较安全 值得注意 危险
与安全边际率相对的是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 。 正常销售量是指企业在正常开工以及市场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金额,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正常销售量 ( 或销售额 ) ]× 100%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表明企业保本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必须达到的百分比,否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
据前例,可得出: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 ( 4000/6000 )
× 100%=66.67%
安全边际率和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可用图 5-3表示收入成本盈亏临界点 安全边际 产销量正常销售量图 5 - 3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和安全边际率根据图 5 - 3 可以看出,盈亏临界点把正常销售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另一部分是安全边际。即,
正常销售额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安全边际上述公式两边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得,
1 =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 安 全 边 际 率
( 1 )
根据例 6 的有关数据计算,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安全边际率 =66,6 7% +33,3 3% =1
根据图 5 - 3 还可以看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能为企业收回固定成本。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减去其自身变动成本后成为企业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利润 = 安全边际 × 边际贡献率 ( 2 )
根据例 6 有关数据计算,
边际贡献率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100%
= ( 20 — 12 ) / 20 × 10 0% =40 %
安全边际 =60 00 — 40 00 =20 00 (元)
利润 = 安全边际 × 边际贡献率 =20 00 × 40 % =80 0 (元)
用常规的方法计算利润,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利润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60 00 — 300 × 12 — 16 00 =80 0 (元)
如果将公式( 2 )两端同时除以销售收入得,
利润 / 销售收入 = (安全边际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 × 边际贡献率 ( 3 )
公式( 3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算销售利润的新方法,并且表明,企业要提高销售利润率,就必须提高安全边际率(即降低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即降低变动成本率)。
根据例 6 的有关数据计算,
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 × 边际贡献率 =33.33% × 40%=13.33%
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销售利润率 = 利润 / 销售收入 × 100%=800/ 6000 × 100%=13.33%
(三)各因素变动分析
变动分析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产销量,价格和成本发生变动时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另一类是目标利润发生变动时,分析确定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达到的产销量,收入和支出 。
1,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通常,当企业遇到下列三种情况时,企业测定利润的变化:
( 1) 外界单一因素发生变化 。
( 2) 企业拟采取某项行动,将使有关因素发生变动 。
( 3) 外界有关因素联动导致利润发生变化 。
[ 例 7 ] 某企业目前的损益状况如下,
销售收入 ( 100 件 × 100 元 / 件) 1 0 0 0 0
销售成本,
变动制造成本( 100 件 × 60 元 / 件) 6 0 0 0
固定制造成本 2 0 0 0 8 0 0 0
销售和管理费用(全部固定) 1 0 0 0
利 润 1 0 0 0
企业现拟采取增加广告费用 500 元的增加广告效果,预计销售量由原来的 100 件,增加到 140 件,企业的利润因此变动为,
利润 =1 4 0 × 100 — 140 × 60 — ( 2 0 0 0 +1 0 0 0 +5 0 0 ) =2 1 0 0 (元)
2.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条件
( 1) 采取单项措施以实现目标利润
可采取的单项措施有减少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提高售价,增加产销量或提高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的销售比重等 。
根据上例的资料,假设企业欲使利润增加
50%,即 1500元,可以从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及产销量上采取相应措施,保证
1500元的利润目标得以实现 。
因此,根据本量利公式,分别有固定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目标利润
=10 0 × 100 — 100 × 60 — 15 00 =25 00 ( 元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 — 固定成本 — 目标 利润 ) / 销售量
=[10 0 × 100 — ( 20 00 +10 00 ) — 15 00 ]/ 10 0=5 5 ( 元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销售量
=[10 0 × 60+ ( 20 00 +10 00 ) +15 00 ]/ 10 0=1 05 ( 元 )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 20 00 +10 00 ) +15 00 ]/ ( 100 — 60 ) =1 12,5 ( 件 )
从上例可以看出,利润的增加必须要做到下列其一,
① 减少固定 成本的开支,使固定成本 从 3000 元减少到 2500 元,降低 16,7% ;
② 单位变动成本从 60 元降低到 55 元,减少 8.3 % ;
③ 提高销售价格,其产品单价从 100 元提高到 105 元,提高 5% ;
④ 增加产销量,使产销量从 100 件增加到 1 12,5 件,增加 12,5% 。
( 2)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目标利润
企业财务人员可按下列步骤去落实目标利润的实现 。
假设例 7的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加产量,但由于售价偏高,使销路受到限制 。 为了打开销路,企业经理拟降价 10%,采取薄利多销的方针,争取实现利润 1500元 。
a,计算降价后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单位边际贡献
=[ ( 200 0+1000 ) +1500]/ [100 × ( 1 — 10% ) — 60]
=150 (件)
b,计算既定销量下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单位变动成本假设销售部门认为,上述 150 件的销售量是达不到的,降价 10% 后只能使销量增至 130 件。 为此,需要在降低成本上挖潜。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销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销量
=[100 × ( 1 — 10% ) × 130 — ( 300 0+1500 ) ]/ 130
=55.4 (元)
c,计算既定产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下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固定成本假设生产部门认为,通过努力,单位变动成本可望降低到 56 元。 为此,
企业还需要压缩固定成本支出。
固定成本 = 销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目标利润
=130 × [100 × ( 1 — 10% ) — 56] — 150 0=2920 ( 元 )
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在降价 10%,使销量增至 130 件,单位变动成本降至 56 元的同时,还须压缩固定成本 80 元( 3000 — 2920 ),则目标利润可以落实。
(三)敏感分析敏感分析 —— 一种有广泛用途的 技术分析。通常,它是指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因周围条件发生变化时,而引起其状态或输出结果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主要研究与分析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化为亏损,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变动时如何调整销量,以保证目标利润
[ 例 8 ] 某企业预计明年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20 元,单位变动成本 120 元,计划产销量为 10000 件,预计明年固定成本 40000 元,预计明年利润额,
T P =10000 × (20 - 12) - 40000=40000 ( 元 )
有关的敏感分析 如下,
1,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和固定成本的变化,会影响利润的高低。它们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企业由盈余转为亏损,或进入盈亏临界状态,使企业的经营发生质变。 能引起目标发生质变的有关参数变化的界限可以为经营者掌握,这些数据提供有力的参考,其方法称为最大最小法。
① 单价是与目标利润呈正方向变化的因素,因此,单价的下降会使利润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利润将变为零,它是经营者把握的单价最小值。
O = 100 00 × (p - 12) - 40000
P = 1 6 ( 元 )
当单价降至 16 元时,即降低 20% ( 4/ 20 )时,企业由盈利转为 亏损。
② 单位变动成本是与利润反方向变化的因素,因此,单位变动成本的上升会使利润下降,并逐渐趋近于零,此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要把握的最高值。
O = 100 00 × (20 - b) - 40000
b=16( 元 )
单位变动成本由 12 元上升至 16 元时,企业利润由 40000 元下降至零,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了 33% ( 4/ 12 )。
③ 固定成本上升则利润下降,最终使利润趋近于零 。
O=10000× (20-12)-a
固定成本 =80000( 元 )
固定成本增至 8万元,增加 100%时,企业由盈余转为亏损 。
当企业单价高于单位成本时,产销量的增加会使企业利润增加,反之,会降低 。
④ 计算销售量的最小值,就是盈亏临界点上的销售量 。
Q=40000/(20-12)=5000件
如 果 企 业 只 完 成 销 售 计 划 的 50%
( 5000/10000),则企业利润为零 。
2,本量利模型中各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敏感系数是反映敏感程度高低的指标,敏感系数高,则说明其敏感程度高,目标值变动因其因素的变动而变幅度大;反之,目标值幅度变动小。
敏感系数 = 目标变动百分比 / 参数值变动百分比仍以例 8 的数字做基础,进行敏感程度的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5 — 3
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变动程度 变动后利润 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销售单价( P ) +1% 42000 +20 0 0 +5% +5
单位变动( b ) +1% 38800 - 1200 - 3% - 3
产销量( Q ) +1% 40800 +80 0 +2% +2
单位固定成本
( a )
+1% 39600 +40 0 - 1% - 1
三.目标利润的其他确定方法除本量利分析法外,还有比例计算法和营业杠杆系数法可以用于确定目标利润。
(一) 比例计算法目标利润 = 预计平均资产总额 × 预计资产利润率目标利润 =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 × 预计销售收入利润率
(二) 营业杠杆系数法营业杠杆系数( D O L )是企业息税前利润( E BI T )变动率同销售额( S )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它表明销售数额每变动 1%,企业息税前利润随之变动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D O L = ( Δ E B I T / E B I T ) / ( Δ S / S )
Δ EBIT =DOL × ( Δ S / S ) × E B I T
假定预期息税前利润为 EBIT`,则,
Δ EBIT= EBIT` — EBIT
EBIT`=EBIT × ( 1+ DOL × ( Δ S / S ) )
企业可以根据上式预测计划期息税前利润,在此基础上扣除预计的利息费用,即为当期经营利润的预计数额。
[例 9] 某企业基期税务利润为 260万元,对应的营业杠杆系数为 2.5,预计计划期内销售量增长 12%,预计利息费用为 40万,则有:
目标利润 =260× ( 1+2.5× 12%) -40=298( 万元 )
目标利润规划的结果,可以作为对经营过程控制和对经营成果进行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