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畜 饲 养 学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绪 论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家畜饲养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
2.熟悉:熟悉家畜饲养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教学重点
1.家畜饲养学的学习任务。
2.家畜饲养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家畜饲养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家畜饲养学的任务
二、营养学的发展及营养价值评定的动态
三、家畜饲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家畜饲养学发展概况
小 结
(5分钟)
1.家畜饲养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
2.家畜饲养学的研究内容。
思 考 题
1.家畜饲养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课题
第一章? 动物及饲料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2.熟悉:各种饲料的种类和分类。
教学重点
1.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
2.饲料的来源。
教学难点
1.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一、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
(一)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
(三)脂类
(四)矿物质
(五)维生素第二节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一、饲料的来源二、饲料的元素组成三、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水分
(二)粗灰分
(三)粗蛋白质
(四)粗脂肪
(五)无氮浸出物
(六)粗纤维
小 结
(5分钟)
1.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
2.饲料的化学组成。
思 考 题
1.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差别。
教学课题
第二章 水的营养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水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悉:体内水的来源。
教学重点
1.动物体内水的生理作用。
2.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教学难点
1.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40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一、水的性质二、水营养生理作用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一、体内水和来源二、体内水的排泄
(一)粪和尿的排泄
(二)肺脏和皮肤的蒸发三、体内水平衡的调节第三节、动物的需水量及卫生一、动物对水的需要二、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一)动物种类
(二)生产性能
(三)饲料或日粮成分
(四)环境三、水的卫生
小 结
(5分钟)
1.水营养生理作用。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思 考 题
1.水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有多大的作用。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蛋白质的营养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一、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二)氨基酸二、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一)蛋白质的性质
(二)蛋白质的分类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
(二)蛋白质是机体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
小 结
(5分钟)
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思 考 题
无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蛋白质的营养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熟悉:影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教学难点
1.蛋白过瘤胃消化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二、影响单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因素
(一)饲粮因素(二)热损害(三)动物因素三、反刍动物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
(一)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二)蛋白过瘤胃消化
(三)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品质
(四)影响反刍动物利用氮的因素第三节、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一、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合成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小 结
(5分钟)
1.影响单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因素
2.影响反刍动物利用氮的因素
思 考 题
1.怎样增加蛋白质的过瘤胃量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蛋白质的营养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氨基酸的平衡
2.熟悉:氨基酸的种类和名称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代谢、理想蛋白质
教学难点
1.理想蛋白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一、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
(一)必需氨基酸
(二)非必需氨基酸二、限制性氨基酸三、理想蛋白质
(一)概念
(二)理想蛋白质在实践生产中应用的关键四、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一)饲粮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
(二)氨基酸的缺乏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
(四)氨基酸的互补
(五)氨基酸的拮抗
(六)氨基酸中毒
(七)饲粮氨基酸的平衡五、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
小 结
(5分钟)
1.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2.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思 考 题
1.理想蛋白质模式在实际中存在吗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第一节 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2.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
教学重点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
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
(一)单糖
(二)双糖
(三)多糖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一、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小 结
(5分钟)
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思 考 题
1.碳水化合物还有那些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第三节 结构性多糖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2.熟悉:粗纤维的利用过程
教学重点
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教学难点
1.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二、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三、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一)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二)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第三节 结构性多糖一、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
(一)粗纤维不易消化
(二)粗纤维对肠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三)粗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二、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三、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小 结
(5分钟)
1,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思 考 题
1,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区别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脂类营养第一节 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悉:脂类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重点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一、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二、脂类的主要性质
(一)脂类的水解特性
(二)脂类的氧化酸败
(三)脂肪酸的氢化三、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二)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小 结
(5分钟)
1.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思 考 题
1.脂类的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脂类营养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2.熟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重点
必须脂肪酸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脂类代谢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一、脂类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二、脂类的转运三、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一)脂类代谢第三节、必需脂肪酸一、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物学作用
(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二)EFA缺乏及判断
(三)EFA的生物学功能二、动物EFA的来源和供给
小 结
(5分钟)
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作用
思 考 题
1.怎样进行EFA缺乏的判断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第一节 矿物质营养概述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点及钙、磷的代谢和生物学功能
2.熟悉:矿物质元素的需要和供给及钙、磷的含量和分布
教学重点
必需矿物质元素及钙、磷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难点
1.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动物体内的矿物质元素
(一)必需矿物质元素
(二)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点
(三)矿物质元素代谢动力学二、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三、矿物质元素的需要和供给
(一)需要
(二)矿物质元素的供给第二节 常量元素的营养一、钙、磷的含量和分布
(一)钙、磷的含量和分布
(二)钙、磷的吸收和排泄
(三)钙、磷代谢和生物学功能
(四)钙、磷缺乏和过量
(五)钙、磷需要和供给
小 结
(5分钟)
1.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点,钙、磷的生物学功能,钙、磷的含量和分布
思 考 题
1.矿物质元素的需要和供给的关系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第二节 常量元素的营养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镁、钠、钾、氯生物学功能,硫、铁、锌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2.熟悉:镁、钠、钾、氯、硫、铁、锌的吸收和代谢
教学重点
硫、铁、锌的营养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1.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常量元素的营养二、镁的营养
(一)镁的生物学功能(二)镁的吸收代谢(三)镁缺乏和过量三、钠、钾、氯的营养
(一)动物体内钠、钾、氯的含量分布和功能
(二)动物体内钠、钾、氯的吸收和排泄
(三)动物体钠、钾、氯缺乏和过量
(四)动物体的电解质四、硫的营养
(一)含量分布(二)吸收(三)代谢(四)硫的排泄途径
(五)缺乏余过量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一、铁的营养
(一)动物体内铁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二)铁的吸收和代谢
(三)铁的缺乏和过量二、锌的营养
(一)动物体锌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二)锌的吸收与代谢
(三)缺乏和过量
小 结
(5分钟)
1,镁、钠、钾、氯、硫、铁、锌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思 考 题
1.各种元素的生理功能的不同之处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铜、锰、硒、碘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2.熟悉:铜、锰、硒、碘的吸收代谢过程
教学重点
各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1.各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三、铜的营养
(一)铜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二)吸收代谢
(三)铜的缺乏和过量四、锰的营养
(一)含量、分布和营养作用
(二)吸收代谢
(三)缺乏和过量五、硒的营养
(一)硒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作用
(二)硒的吸收代谢
(三)硒的缺乏和过量六、碘的营养
(一)碘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作用
(二)碘的吸收代谢
(三)碘的缺乏和过量
小 结
(5分钟)
1.铜、锰、硒、碘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思 考 题
1.各种元素的生理功能的不同之处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钴、钼、氟、铬的营养生理功能
2.熟悉:钴、钼、氟、铬的含量、分布、排泄、缺乏
教学重点
各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1.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七、钴的营养八、钼的营养
(一)钼的分布
(二)钼的吸收
(三)钼的营养生理作用
(四)钼的排泄九、氟的营养十、铬的营养
(一)铬的分布
(二)铬的吸收
(三)铬的营养生理作用
(四)铬的排泄
(五)铬的缺乏
小 结
(5分钟)
1.钴、钼、氟、铬的营养生理功能
思 考 题
1.各元素缺乏症的区别
教学课题
第七章 维生素的营养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维生素A、D、E、K的吸收与代谢、功能和缺乏症
2.熟悉:维生素A、D、E、K的来源、需要
教学重点
维生素A、D、E、K的功能和缺乏症
教学难点
1.维生素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维生素A
(一)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结构、性质和效价
(二)吸收与代谢
(三)维生素A的功能和缺乏症
(四)维生素A的来源、需要和添加
(五)过量二、维生素D
(一)维生素D的结构、特性和效价
(二)维生素D的功能和缺乏症
(三)来源、需要和添加
(四)维生素D的过量三、维生素E
(一)维生素E的结构、性质
(二)维生素E的功能
(三)维生素E缺乏症
(四)来源、需要和添加
(五)维生素E的过量四、维生素K
(一)结构、性质
(二)吸收与代谢
(三)功能与缺乏症(四)来源、需要和添加
小 结
(5分钟)
1.维生素A、D、E、K的过量和缺乏症
2.维生素A、D、E、K的需要和添加
思 考 题
1.维生素A、D、E、K不同来源
教学课题
第七章 维生素的营养第一节 水溶性维生素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的不同功能和缺乏症
2.熟悉:水溶性维生素的不同来源
教学重点
水溶性维生素的不同功能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5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硫胺素二、核黄素
(一)理化特性
(二)消化、吸收和代谢
(三)来源、需要量和缺乏三、尼克酸
(一)理化特性
(二)消化、吸收及代谢
(三)缺乏及来源四、维生素B6
五、泛酸六、生物素七、叶酸八、维生素B12
九、胆碱十、维生素C
小 结
(5分钟)
1.水溶性维生素的不同功能和缺乏症
思 考 题
1.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课题
第八章 能量的营养第一节 能量来源及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第二节 能值表达与测定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能值表达与测定
2.熟悉: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教学重点
能值测定
教学难点
1.在动物体内转化能量的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能量来源及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一、能量来源二、能量单位三、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第二节 能值表达与测定一、饲料总能二、饲料的消化能
(一)表观消化能和真消化能
(二)消化能的测定三、饲料的代谢能
(一)饲料代谢能及概念
(二)饲料代谢能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三)影响代谢能的因素四、饲料的净能
(一)饲料的净能与食后体增热概念
(二)饲料净能的测定与净能的营养价值
(三)影响饲料净能的因素
小 结
(5分钟)
1.能量的各种表达体系
思 考 题
1.能量的各种表达体系的区别
教学课题
第八章 能量的营养第三节 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能量营养价值体系
2.熟悉:不同能量体系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能量营养价值体系的内容
教学难点
1.对能量营养价值体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3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消化能体系二、代谢能体系三、净能体系
(一)Armsby热姆
(二)Kellner淀粉价
(三)北欧大麦饲料单位
(四)前苏联燕麦单位
(五)能量饲料单位体系
(六)加州净能体系
(七)美国产奶净能体系四、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
(一)能量总效率
(二)能量净效率五、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
(一)动物种类、性别年龄
(二)生产目的
(三)饲养水平
(四)饲料成分
小 结
(5分钟)
1.不同能量体系的区别
思 考 题
1.不同能量体系的优缺点
教学课题
第九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第二节 消化实验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实验方法的原理
2.熟悉:的方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重点
消化实验方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1.各成分的化学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一、饲料成分分析
(一)常规分析
(二)其它指标分析二、粪便成分分析
(一)粗蛋白分析(二)粗纤维分析(三)粗脂肪分析三、尿成分分析
(一)叶酸(二)亚胺甲基谷氨酸(三)烟酸(四)N-甲基烟酰胺
(五)维生素B6
四、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的分析第二节 消化实验一、体内消化实验
(一)全收粪法
(二)指示剂法二、尼龙袋法三、离体消化实验
(一)消化道消化液法
(二)人工消化液法
小 结
(5分钟)
1.消化实验的不同方法
思 考 题
1.消化实验各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课题
第九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第三节 平衡实验第四节 生长实验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生长实验的不同设计方法
2.熟悉:各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
生长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1.生长实验设计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节 平衡实验一、氮平衡实验二、能量平衡实验
(一)直接测热法
(二)间接测热法
(三)碳、氮平衡法第四节 生长实验一、实验设计
(一)对照实验
(二)配对实验
(三)单向分类实验设计
(四)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
(五)复因子实验的设计
(六)拉丁方设计二、实验结果的线性分析法
(一)确定养分的需要量
(二)评定养分生物效价
小 结
(5分钟)
1,生长实验的设计方法
思 考 题
1.如何进行生长实验设计
教学课题
第九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第四节 生长实验第五节 比较屠宰实验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生长实验中对动物、环境、饲粮的要求
2.熟悉:比较屠宰实验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生长实验的操作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三、实验动物、环境、饲粮及记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环境
(三)饲粮
(四)实验记录四、群饲与单饲五、任食与限食六、纯合饲粮合实验动物
(一)纯合饲粮
(二)实验动物第五节 比较屠宰实验一、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二、屠宰方法合测定指标
(一)屠宰方法
(二)测定指标
小 结
(5分钟)
1.实验动物、环境、饲粮及记录,比较屠宰实验
思 考 题
1.比较屠宰实验在不同动物上的区别
教学课题
第九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第六节 其它实验技术第七节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物学效价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同位素示踪法原理,外科造瘘技术
2.熟悉:其它几种标记方法,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物学效价
教学重点
外科造瘘技术
教学难点
1.同位素示踪法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六节 其它实验技术一、同位素示踪法
(一)单标记法
(二)双标记法二、非同位素标记法三、外科造瘘技术
(一)瘤胃瘘技术
(二)十二指肠瘘技术
(三)回肠瘘技术四、血插管技术五、无菌技术第七节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物学效价一、维生素的测定
(一)生物学法
(二)微生物法
(三)化学测定
(四)同位素法二、维生素的计量单位三、影响矿物质利用的因素
小 结
(5分钟)
1.标记法、造瘘技术,维生素、矿物质效价的测定
思 考 题
无
教学课题
第十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第一节 饲料的标准分类法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饲料的国际分类、我国现行分类方法
2.熟悉:各类饲料包括的内容
教学重点
饲料的国际分类、我国现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35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饲料的国际分类与我国现行分类方法及饲料编码二、国际与国内标准分类
(一)粗饲料
(二)青绿饲料
(三)青贮饲料
(四)能量饲料
(五)蛋白质饲料
(六)矿物质饲料
(七)维生素
(八)添加剂饲料三、我国饲料16亚类
(一)青绿饲料(二)树叶类(三)青贮饲料
(四)块根、块茎、瓜果类(五)干草类(六)农副产品类
(七)谷实类(八)糠麸类(九)豆类(十)饼粕类
(十一)糟渣类(十二)草籽树实类(十三)动物性饲料
(十四)矿物质饲料(十五)维生素饲料(十六)添加剂及其它
小 结
(5分钟)
1.国际、国内的饲料分类内容
思 考 题
1.各饲料的分类依据
教学课题
第十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第二节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第三节 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2.熟悉: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包括的种类
教学重点
饲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一、主要粗饲料二、常见粗饲料
(一)青干草
(二)蒿秕饲料
(三)枝叶饲料第三节 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一、分类特点二、营养特点三、草本典型饲料
(一)紫花苜蓿
(二)青刈大豆
(三)青收玉米
(四)青绿枝叶饲料四、根茎、瓜果类典型饲料
(一)胡萝卜
(二)饲用甜菜
(三)马铃薯
(四)南瓜
小 结
(5分钟)
1.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思 考 题
无
教学课题
第十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第四节 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第五节 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2.熟悉: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的分类
教学重点
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节 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一、营养特点二、常用谷实类饲料
(一)玉米
(二)高梁
(三)大麦
(四)小麦三、糠麸类饲料
(一)麦麸
(二)米麸第五节 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一)豆科籽实
(二)油饼类饲料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三、维生素蛋白质饲料
(一)单细胞蛋白饲料
(二)白地霉饲料
(三)食用菌菌丝体四、非蛋白氮饲料
小 结
(5分钟)
1.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思 考 题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不同点
教学课题
第十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第六节 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第七节 饲料添加剂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营养特点
2.熟悉:饲料添加剂种类
教学重点
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六节 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一、钙、磷饲料二、食盐三、微量矿物元素饲料
(一)微量元素化合物的种类和元素含量
(二)微量元素化合物中元素可利用性
(三)天然矿物、稀释剂载体第七节 饲料添加剂一、饲料添加剂的概念、作用剂分类
(一)饲料添加剂概念剂作用
(二)添加剂预混料的概念二、分类三、营养性添加剂
(一)氨基酸添加剂(二)微量元素添加剂(三)维生素添加剂
(四)小肽添加剂(五)非蛋白氮添加剂(六)寡糖四、非营养性添加剂
(一)生长促进剂(二)驱虫保健剂
(三)饲料调质剂(四)饲料调制剂
(五)饲料贮藏剂(六)中草药制剂
小 结
(5分钟)
1.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营养特点
思 考 题
1.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问题
教学课题
第十一章 常规饲料的加工第一节 谷物籽实的加工第二节 青贮饲料及其制作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谷物籽实的主要加工方法和青贮制作一般方法
2.熟悉:加工谷物籽实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谷物籽实的主要加工方法和青贮制作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1.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谷物籽实的加工一、谷物籽实的主要加工方法
(一)干加工法
(二)湿热加工法二、加工或贮藏对谷物籽实理化特性的影响
(一)降低粒度
(二)加热
(三)水分三、加工谷物籽实对动物的影响
(一)对单胃动物的影响
(二)对反刍动物的影响第二节 青贮饲料及其制作一、青贮饲料特点二、原理、过程与条件
(一)原理
(二)青贮的发酵过程
(三)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三、青贮方法
(一)一般方法
(二)生化添加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
小 结
(5分钟)
1.谷物籽实的主要加工方法和青贮制作一般方法
思 考 题
1.谷物籽实的主要加工方法,青贮饲料特点、原理、过程与条件
教学课题
第十一章 常规饲料的加工第二节 青贮饲料及其制作第三节 粗饲料加工制作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特殊青贮,各种粗饲料加工方法
2.熟悉:秸秆化学处理
教学重点
特殊青贮,各种粗饲料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1.特殊青贮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青贮饲料及其制作四、特殊青贮
(一)低水分青贮
(二)高水分青贮
(三)添加剂青贮第三节 粗饲料加工制作一、青干草的加工
(一)植物种类
(二)干燥方法
(三)青干草的加工方法二、粗饲料发酵
(一)粗饲料发酵原理
(二)粗饲料发酵的优点三、粗饲料发酵的方法
(一)粗饲料发酵的一般方法
(二)常见的粗饲料发酵类型四、秸秆化学处理
(一)秸秆特点
(二)碱化处理
(三)氨化处理
小 结
(5分钟)
1.特殊青贮,各种粗饲料加工方法
思 考 题
1.特殊青贮的制作要点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一节 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度量和测定第二节 饲养标准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测定,饲养标准的指标
2.熟悉: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度量
教学重点
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测定,饲养标准的指标
教学难点
1.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测定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度量和测定一、动物所需营养种类二、营养需要的度量三、营养需要量的测定
(一)反应曲线法
(二)析因法
(三)生理效应法第二节 饲养标准一、饲养标准与饲养实践的关系
(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
(二)饲养标准的灵活性二、饲养标准的指标采食量、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元素
小 结
(5分钟)
1.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测定,饲养标准的指标
思 考 题
1.如何理解饲养标准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三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第四节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维持和生长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2.熟悉:动物不同状态下的营养需要特点
教学重点
动物维持和生长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10分钟
2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一、维持需要的概念和意义二、动物维持状态下的营养需要三、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第四节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一、生长的概念和规律二、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三)脂肪
(四)维生素
(五)矿物元素三、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小 结
(5分钟)
1.动物维持、生长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思 考 题
1.动物维持和生长状态下的营养需要特点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五节 繁殖的营养需要第六节 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繁殖和泌乳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2.熟悉:营养与繁殖、泌乳的关系
教学重点
营养与繁殖、泌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动物繁殖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五节 繁殖的营养需要一、繁殖周期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二、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三、营养与动物繁殖四、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第六节 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一、乳的成分及形成二、泌乳的营养需要三、营养对泌乳的影响
小 结
(5分钟)
1.动物繁殖和泌乳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思 考 题
1.繁殖公畜和母畜的营养需要的不同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七节 产蛋家禽的营养需要第八节 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第九节 役用动物的营养需要第十节 鱼类的营养需要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不同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2.熟悉:鱼类的营养需要
教学重点
动物不同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教学难点
1.役用动物的营养需要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七节 产蛋家禽的营养需要一、蛋的成分二、产蛋的营养需要第八节 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一、毛的成分和形成二、产毛的营养需要三、影响产毛的营养因素第九节 役用动物的营养需要一、概述二、役用动物的营养需要第十节 鱼类的营养需要一、鱼类的营养特性二、鱼类的营养需要
小 结
(5分钟)
1.动物不同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思 考 题
1.影响各种营养需要的主要因素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十一节 饲料配合第十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饲料配合原则与方法
2.熟悉:动物饲粮配制方法
教学重点
饲料配合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
1.饲料配合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十一节 饲料配合一、配合原则与方法
(一)日粮配合的原则
(二)配合日粮时必须掌握的参数
(三)常见动物饲粮配制方法二、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的优点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及相互关系第十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一、采食量的概念
(一)随意采食量
(二)实际采食量
小 结
(5分钟)
1.饲料配合原则与方法
思 考 题
1.配合日粮的重要性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第十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采食量的调节
2.熟悉: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
教学重点
采食量的调节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十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二、采食量的衡量
(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表示
(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三、采食量的意义
(一)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粮的基础
(三)采食量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
(四)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四、采食量的调节
(一)中枢神经系统条件采食量
(二)化学调节
(三)物理调节
(四)脂肪稳衡理论五、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二)饲料因素
小 结
(5分钟)
1.采食量的调节
思 考 题
1.采食量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题
第十三章 饲养技术第一节 营养与环境第二节 动物的饲喂技术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的饲喂技术
2.熟悉:营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动物的饲喂技术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营养与环境一、热平衡
(一)热平衡的概念(二)热平衡的调节二、温热环境
(一)概念(二)温热环境的划分三、采食量与温热环境四、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与温热环境五、养分需要量与温热环境
(一)能量(二)蛋白质和脂肪(三)矿物质和维生素(四)水六、营养与光照七、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一)动物营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第二节 动物的饲喂技术一、合理利用饲料
(一)饲料的混合方式(二)饲料饲喂前的处理
(三)饲喂次数(四)饲喂方式二、更换饲料原则技术三、限饲与丰饲技术的合理利用
(一)概念(二)限饲和丰饲技术
小 结
(5分钟)
1.动物的饲喂技术
思 考 题
1.不同饲喂方式对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