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绪 论
目的要求
了解动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掌握双名法的命名规则。
重点难点
分类的基本概述,掌握种的定义和双名法。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0分
15分
25分
5分
10分
25分
10分
第一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述什么是动物学?
动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生物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分类、胚胎发育、起源进化等。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就是身体背侧都有一条由脊椎连接起来,纵贯身体背侧,起到支持作用的脊柱的动物。
生物的分界
(一).生物的分界动物界 两界说(BC.200亚里士多德)
植物界 三界说(1860霍格1866年海克尔)
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1938年考柏兰)
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1959年魏泰克)
真菌界
病毒界 六界说(1979年陈世骧)
(二).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植物  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动物 消费者  汲取有机物,利用能量
 微生物   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回归自然生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
 (一).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生活习性和形态
2.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等
(二).分类依据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同时借助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三).分类阶元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as) 种(Species)
(四).种的定义:是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一群具有相同的祖先,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彼此相似,并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五).种的命名——双名法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属名(单数主格名词)+种名(形容词)+命名人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指一个地区内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口爆炸 2.资源枯竭 3.粮食短缺
4.能源消耗 5.战争 6.环境污染总体上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祸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一).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二).确定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自然遗迹保护区 (4).野生生物管理区
(5).景观保护区 (6).自然资源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移地保护
(1).基因库 (2).收集库
(3).人工繁殖种群 (4).动物园
(5).植物园 (6).水族馆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知识点:1.分类的基本知识。
2.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讲授法
启发式
讲授法
名称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1)
目的要求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15分
15分
15分
25分
25分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动物性的原始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
一.形态结构
1.大小:10—200微米
2.形态:多种多样
固定形态:眼虫、草履虫、钟虫等
不固定形态:变形虫
3.结构:
细胞膜:
(1)质膜:极薄,不能使动物保持固定的形态,变形虫
(2)表膜:较厚而有弹性,可使动物身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细胞质:(1)外质:均匀透明,致密无颗粒
(2)内质:富有颗粒而易流动
在细胞质内还有一些细胞器:叶绿体、伸缩泡、副淀粉体等
细胞核:(1)泡状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
(2)致密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二.营养方式
(一).自养型——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
(二).异养型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借助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渗透营养——腐生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的有机质
(三).混合性营养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方式,称之谓混合性营养,绿眼虫、金黄滴虫三.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和不规则二分裂
2.芽殖:由母体产生芽体,夜光虫
3.复分裂:核反复分裂,孢子虫
4.质裂:用于多核原生动物
(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为纤毛虫所特有单性生殖:少数纤毛虫四.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身体发生变化,体表的细胞器(鞭毛、纤毛、伪足)缩入体内或消失,体表分泌胶状物质形成厚壳包住身体,形成卵圆形的包囊。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分类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1,形态:梭形
2,大小:约60微米
3,结构:略
4,生殖:一般是纵二分裂
5,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具有鞭毛,为运动胞器,还有捕食、附着和感觉的功能
2,营养方式多样化
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二分裂和芽殖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4,普遍具有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1,植鞭亚纲:多数具有色素体的种类赤潮:由于有些微小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造成自身缺氧而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暗红色,并发出臭味。
2,动鞭亚纲:异养,无色素体,无坚硬的表膜和副淀粉体。
利什曼原虫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钩虫、丝虫、——原虫、日本血吸虫
二.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形态:不固定大小:200——600微米结构:略
伪足:是体表临时形成的细胞质突起,因可随时形成随时消失而得名,是运动、摄食的器官。
生殖:二分裂,是典型的有丝分裂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体表是极薄的质膜,无坚硬的表膜。
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内质有可分为相对液态的溶胶质和相对固态的凝胶质,溶胶质和凝胶质可相互转化。
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有性生殖普遍可形成包囊。
(三).肉足纲的其他类群
痢疾内变形虫
讲授法
名称
第一章(2)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 第三章 (1)
目的要求
了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5分
25分
15分
35分
三.孢子纲
(一).代表动物——间日 原虫我国的五大寄生虫之一,可引起打摆子。
宿主有两个:人和雌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巴拉巴按蚊)
生活史复杂,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开始(配子体形成)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和孢子体的形成在雌按蚊体内。
裂体生殖期: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配子生殖期:
孢子生殖期
(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本纲种类全部寄生,缺乏运动胞器,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伪足或鞭毛为运动胞器。
多数具有顶复合体结构。
生活史复杂,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典型的生活史可分成三个阶段:裂体生殖期、配子生殖期、孢子生殖期。多数种类有更换宿主现象。
(三).孢子纲的其他类群四.纤毛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1,形态:呈草鞋型
2,大小:180——300微米
3,结构:略
4,生殖: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1,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2,结构复杂,分化程度高。
3,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纤毛纲的其他类群
知识点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各纲的主要特征
3.名词解释:包囊、伪足、世代交替
4.孢子虫的生活史包括哪几个时期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制: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就是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均可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部分。
二.两胚层三.具有细胞和原始组织分化四.具有原始的消化循环腔五.具有原始散漫的神经系统——神经网六.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很普遍,有世代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现象。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腔肠动物约有10000余种,可分成:
一、水螅纲:水螅、桃花水母、僧帽水母等钵水母纲:霞水母、海月水母、海蛰等珊瑚纲:海葵、珊瑚、海仙人掌等知识点: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3,辐射对称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又称扁虫,是一类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制——左右对称(两侧对称)
左右对称:就是通过身体的中央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个基本条件)
二.出现中胚层(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个基本条件)
三.皮肤肌肉囊:是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保护和运动机能。
四.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自由生活的种类肠具有分支,寄生的种类趋于退化或消失。
五.排泄系统——原肾管
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网状多分支的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和调节渗透压的功能。
六.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
梯状神经系统:在体前端集合成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脑”,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神经干,以腹部最发达,在纵行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呈梯状。
七.生殖系统
已经出现产生生殖细胞的固定生殖腺(精巢和卵巢),及输送生殖细胞的生殖导管(输精管和输卵管),有利于生殖细胞产出的附属腺体(前列腺和卵黄腺)。出现了体内受精和交配现象。(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个基本条件)
讲授法
名称
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2)
目的要求
了解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清楚一些寄生虫的生活史。
重点难点
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绦虫纲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着重掌握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5分
25分
10分
10分
15分
15分
10分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纲:
一.涡虫纲
(一).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
1.外部形态:呈柳叶形,长达15毫米。
2.体壁:单层柱状细胞、底膜、环肌、纵肌和背腹斜肌。
3.消化:口、咽、肠
4.排泄系统:原肾管
5.神经及感官:梯状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二).自由生活的结构特征
1.皮肤肌肉囊上有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
2.神经和感官比较发达。
二.吸虫纲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华肝蛭)
成虫形态:长10—25厘米,宽3—5毫米,呈柳叶状。有两个吸盘。
体壁:合胞体,有的形成皮棘。
消化:口,咽,肠支排泄:焰细胞和排泄管,后端有呈“S”型的排泄囊。
神经:食道旁的一对神经节向后发出6条总神经及横神经。
生殖:雌雄同体。
(二).生活史
受精卵——第一中间宿主——毛蚴——囊状胞蚴——雷蚴——尾蚴——逸出——第二中间宿主——囊蚴——人
(三).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具有皮棘和皮层感官多退化具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高度发达,生殖力极强。
体型多呈扁平叶状。
(四).吸虫纲的其他类群(略)
三.绦虫纲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形态结构:扁平带状,体全长2——4米,头节呈圆球状,吸盘,顶突有小钩; 颈节细长,下部为生长区 ;节片分三种类型:未成熟节片(幼节)、
成熟节片(成节)、妊娠节片(孕节).
结构:(略)
(二).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
妊娠节片——虫卵逸出——猪感染——六钩蚴——至肌肉——猪囊尾蚴——翻出头节——进入小肠——成虫
(三),绦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带状扁平的体型特化的附着器官消化系统全部消失感官全部退化生殖腺高度发达。
(四).绦虫纲的其他类群(略)
知识点:1.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2.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3.绦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4.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讲授法
名称
第四章 原腔动物
目的要求
通过对人蛔虫的讲述,进而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着重掌握人蛔虫的生活史
重点难点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30分
30分
10分
20分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
一.两侧对称,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形。
二.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表皮界限不明,具有多核合胞体,
一般只有一层纵肌。
三.体壁和消化腔之间具有原体腔。
四.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五.排泄系统仍为外胚层演化的原肾管,但分为腺型和管型。
六.神经系统呈“圆筒状”。
七.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且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一.代表动物——人蛔虫
(一).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5——40厘米,直径5——6毫米,前端圆,后端尖,雌雄后端有别。
2.体壁:角质膜、表皮层、纵肌
3.消化系统:口、咽、肠和肛门。
4.排泄系统:属于原肾型,呈“H”。
5.神经系统:由一围咽神经环向前向后各发出6条神经索,并有横神经相连,呈圆筒型。
6.生殖系统:雌性为双管型: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雌孔。
雄性为单管型: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和雄孔。
(二).生活史
受精卵——体外——胚胎卵——感染卵——感染——蜕皮移行——小肠——最后一次蜕皮——成虫二.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人蛲虫:可引起失眠、夜间磨牙等十二指肠钩虫:可引起嗜异物癖,心力衰竭、眩晕等丝虫:可引起丝虫热、乳糜尿、象皮肿等
蜕皮:角质层周期性脱落的现象。
知识点:1,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人蛔虫生活史?
3,名词解释:蜕皮 原体腔
讲授法
名称
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
目的要求
通过对环节动物的学习,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环毛蚓的基本形态结构
重点难点
着重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40分
30分
20分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同律分节
除了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节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相同,这样的分节现象,称之为同律分节。
二.具有刚毛和疣足:运动器官两者只是形成的方式不同:刚毛是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突出而形成刚毛;
疣足是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物。
三.次生体腔
又叫真体腔:即具有体壁中胚层,又具有肠壁中胚层,同时还具有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
又叫裂体腔:由中胚层带裂开而成。
又叫次生体腔:来源于原肠胚,在系统演化中出现的比较晚。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间的微血管网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而水蛭则由血窦代替血管,形成开管式循环。
五.排泄器官——后肾管
后肾管:是一条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子,一端开口于上一体节的多细胞的纤毛漏斗,称为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腹面体壁,称为肾孔。
六.链状神经系统
在咽部的背前方有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而成的“脑”,借一对围咽神经环与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发出腹神经索纵贯全长。腹神经索实际上是由2条腹神经合并而成,每一体节均略有膨大的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
对于有些种类已具简单的反射弧。
七.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
海产种类每节都有来自体腔膜的生殖腺。
较高等种类由体腔膜形成的生殖系统集中在某几个体节内。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富有腐殖质的土壤中,因此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表现出与土壤的高度适应。
一.外部形态
1.头部及感官因适应土壤生活而退化。
2.口前叶发达,有掘土、摄食和触觉的功能。
3.体表富有黏液腺,7/8节后有背孔,释放体腔液。
4.体表轮生刚毛。
5.14—16节显著地肿大为生殖带。
二.内部构造与生理
(一).体壁、畅壁和真体腔
体壁:角质层、表皮层、环肌、纵肌和壁体腔膜
肠壁:脏体腔膜、纵肌、环肌和肠上皮
体腔:充满体腔液、排泄器官、生殖器官、血管、神经索等。
(二).消化系统和营养
口腔:在第1—2节,内有褶皱,可向外翻出,利于摄食。
咽:在第3—5节,肌肉发达,外有黏液腺,可分泌黏液和蛋白酶。
食道:在第6—7节,具有食道腺,可分泌钙质。
嗉囊:在第7—8节,暂时储存和软化食物。
砂囊:在第8—9节,肌肉壁厚,可磨碎食物。
胃:在第10—14节,富有腺体,功能类似咽腺。
肠:在第15—,是重要的消化和吸收的部位。
盲肠:在第26节,重要的消化器官。
肛门:在末节。
黄色细胞:内含黄色的反光颗粒,故呈黄色,有合成糖原和脂肪的功能,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三.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5条纵行的血管、4对血管弧、分支血管及微血管所组成。
5条纵行的血管: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两条较短的食道侧血管。
四.排泄系统
按其分布可分为:体壁小肾管,位于体壁两侧,每节有200多条,肾孔开口于体外。
咽头小肾管,位于咽头和食道两侧,开口于咽。
隔膜小肾管,占据两个体节,是典型的后肾管。
五.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及各节的神经节。
外围神经:由咽上神经发出到口前叶、口腔壁的神经等。
植物性神经:由咽上神经节发出到咽、食道、胃、肠等器官的神经。
具有简单的反射弧。
感觉器官:光感感受器在口前叶及前几节,避强光趣弱光。
化学感受器分布于口腔及附近,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皮肤感受器分布于体腹部和两侧,触觉和感觉地面震荡。
六.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两对精巢囊位于10—11节,两对储精囊位于11—12节,前列腺位于16节,雄孔位于腹面两侧。
雌性:一对卵巢位于13节,2-3对受精囊位于6/7、7/8、8/9节,雌孔位于14节腹部中线。
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通常根据虫体有无疣足、刚毛、生殖带等特征,将环节动物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一.多毛纲
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的头部明显。口前叶的背部有两对眼点,有感光作用。口前叶的前缘有一对口前触手,其腹面两侧各有一触角。围口节背面两侧各有两对围口触须。为感觉或摄食器官。围口节的腹面有口,咽可外翻成吻,吻前端有一镰形大颚,上有成排的细齿。
从围口节以后,除末节外,每节两侧各有一对由体壁形成的疣足,分背腹两叶,每叶有一束刚毛和1——2根足刺,分别具有运动和支持的作用。背叶的背侧有背须;腹叶的腹侧有腹须,背腹须均有呼吸和触觉的功能。
大多数多毛纲是雌雄异体,生殖系统较为原始,生殖腺只在生殖季节出现。生殖季节性器官发育,每节有卵巢一对,精巢集中在19——25节,无生殖带。
代表动物:海产沙蚕。
二.寡毛纲(略)
三.蛭纲
俗称蚂蟥,无刚毛和生殖带。体节数目恒定,胚胎时34节,成体27节,每节有3——5节体环。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体前后各有一吸盘。直接发育。
除少数肉食性外,大多数以吸食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为食。
与体外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口腔内有3个大颚,上有成排的角雉齿。
咽部肌肉发达,收缩时可大量吸取体液和血液
咽壁内有唾液腺,可分泌一种扩张血管,抗凝血作用的蛭素,使血流不止。
食道后有发达嗉囊,可储存惊人的血液。
蚂蝗的次生体腔被间质或葡萄状组织填充而缩小,一部分血管消失,形成血窦,为开放式循环。
常见种类:中华颈蛭、扬子江鳃蛭、医蛭等。
知识点: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环毛蚓适应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
3.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 次生体腔 闭管式循环系统
后肾管 链状神经系统
启发式或角色易位
名称
第六章 节肢动物门(1)
目的要求
通过对节肢动物门的各类别的介绍和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40分
5分
15分
5分
25分
10分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异律分节二、几丁质外骨骼
(一).外骨骼的概念及构造
(二).外骨骼的作用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除了运动和支撑作用外,还有保护、保水及感觉等作用。
(三)外骨骼的实质外骨骼经分泌后,便不能继续扩大,因而使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受到了限制,这样,使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了蜕皮现象。
三、肌肉系统节肢动物的肌肉系统与环节动物的不同,它不形成皮肌囊,而是由成束肌纤维组成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内面,无肌腱。
四、消化系统节肢动物的消化道是完整的,分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与环节动物不同,为开管式循环。其构造和血液循环流程与呼吸系统相关。
六、呼吸系统水生动物是用鳃和书鳃呼吸。陆生种类是以气管或书肺呼吸。有些陆生昆虫,其幼体生活在水肿,具有气管鳃。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七、排泄系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依结构和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肾管演变而来的腺体结构;另一类是由肠壁外突形成的马氏管。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与环节动物类似,为链状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较为复杂,这与运动能力的加强密切相关,感觉器官包括触角、单眼、复眼、听器及刚毛等。触角与嗅觉和触觉有关。但眼用于感光(对环境的明暗进行感知),复眼由许多小眼构成,用来视物。
九、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且常常雌雄异形。多为卵生,也有能行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及多胚生殖等繁殖方式。胚后发育有直接、间接发育。间接发育又有渐变态、半变态和完全变态等不同形式。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一、三叶虫纲本纲是已经全部灭绝了的最原始的节肢动物,目前,已记述的化石种类约4000余种。它们存在于寒武纪到二迭纪的古代海相地层中。
二、甲壳纲
(一)甲壳纲的主要特征
1、外型及分节,分头胸部和腹部
2、附肢:一般每一体节一对附肢。其形态特征又可分为叶状肢和杆状肢。
3、消化系统:包括前肠的口、食道、胃。
4、呼吸器官:以体表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5、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式循环。
6、排泄器官:器官为触角腺。
7、神经系统:原始形式是两条梯状分开的腹神经索。
8、生殖和发育:生殖腺位于胸部或腹部背方。
(二)甲壳纲的代表——日本沼虾
(三)甲壳纲的分类
1、鳃足亚纲
2、桡足亚纲
3、蔓足亚纲
4、软甲亚纲三、肢口纲四、蛛形纲
(一)蛛形纲的主要特征除蝎类等少数种类外,身体没有明显的分节。身体部分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6对附肢,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呼吸器官为书肺和器官。蛛形纲的排泄器官有两种,一种是中肠后端突出的马氏管,另一种是基节腺,但一般在幼体时存在,成熟时基节腺退化,只由马氏管排泄。蜘蛛的循环系统发达,在肠的背面有心脏,包在围心膜内,两侧有漏斗状的心孔2~5对。
五、原气管纲(略)
六.多足纲多足纲包括常见的蜈蚣、马陆等,已知约10000多种,是陆生的节肢动物。身体分头部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躯干部每节1对或2对附肢;以器官呼吸,马氏管排泄,开管式循环。本纲代表动物——石蜈蚣。
知识点: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情况。
名词解释:异律分节 外骨骼、血腔,马氏管
启发式讲授式
名称
第六章 节肢动物门(2)
目的要求
通过对节肢动物门的各类别的介绍和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时间
教学组织
10分
25分
35分
30分
七,昆虫纲昆虫纲是动物世界最大的一个纲,已知的种类约有100万种占节肢动物门的94%以上,占整个动物世界的80%以上。它们的适应能力极强,分布十分广泛,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外部形态 昆虫的身体是高度异律分节的,前面的几个(一般为6个)体节愈合特化为头部,中间3个体节为胸部,最后面的11个体节是腹部。
(1)头部 ①触角 ②眼 ③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爵吸式)
(2)胸部 ①足 ②翅
(3)腹部
2、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①前肠 ②中肠 ③后肠 ④消化腺
(2)体腔和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绝大多数昆虫以气管呼吸 。
(4)排泄系统 昆虫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仍为链索状的。
(6)生殖系统
(7)生殖和发育 昆虫多行两性生殖,体内受精。
① 渐变态 ② 半变态 ③ 完全变态
(8)多态现象和拟态
(二)昆虫纲的分类依据翅的有无及翅特点、口器类型、发育类型等特征分为2个亚纲,33个目。
1.无翅亚纲,无翅,无变态,身体较小。分为缨尾目和弹尾目。
2.有翅亚纲 较高等的昆虫,有翅,或翅在发育中退化消失,发育多有变态,成虫腹部无运动附肢。
(1)直翅目 (2)鞘翅目 (3)半翅目 (4)鳞翅目
(5)膜翅目 (6)双翅目 (7)虱目 (8)蚤目知识点: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昆虫的分类情况
3.昆虫纲八个目的特征
名称
第七章 半索动物门 第八章 第九章 圆口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半(脊索)索动物的学习,了解半(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到这一类群在动物进化系统中的地位。同时了解圆口纲的形态结构特征。
重点难点
半(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特征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0分
10分
5分
5分
20分
5分
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是种类仅几十种的小门,全部是海产。这些动物的存在为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某些证据。
一.具有口索由口腔背壁向前伸出一条盲管,直至吻腔基部。过去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脊索,现在认为口索是一种内分泌器官。
二.具有鳃裂在躯干部前端背面两侧有许多裂缝,与内部相通,称为鳃裂,为呼吸器官。
三.具有背神经管的雏形神经系统主要是2条纵走的神经索,即沿着背中线的一条背神经索和沿着腹中线的一条腹神经索。背神经索伸入领中的部分出现空腔,形成了背神经管的雏形。
第二节 代表动物及在动物界的地位半索动物门的典型代表是柱头虫,其栖息于浅海海底的沙土中,在沙中掘出孔道,营少活动的生活。
半索动物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第九章 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现存种类约七万种,包括常见的鱼、蛙、龟、鸟、兽和不常见的海鞘、文昌鱼。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脊索位于消化管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内在细胞富含液泡,外围以纤维组织和弹性组织组成的脊索鞘。
二,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而成的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三.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造,有呼吸作用,低等种类终生存在,高等种类仅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根据脊索的性质,现存的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
一.尾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除少数的种类外,成体一般无脊索,但幼体的尾部有脊索的存在,故明尾索动物。
2.成体呈囊状,体外被覆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3.成体无背神经管,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不定,血液无色。
4.多数雌雄同体,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群体,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二).代表动物—海鞘逆行变态: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为——
(三).尾索动物门的分类
1.尾海鞘纲,或称幼足纲,住囊虫。
2.海鞘纲:柄海鞘、菊海鞘等
3.樽海鞘纲:樽海鞘等二.头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脊索发达,纵贯全身,并延长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或全索动物。
2.脑和感官不发达,无明显的头部,也无附肢,故称 无头类。
3.身体细长,肌肉分节明显,全为单体。
4.闭管式循环,但心脏尚未形成,也无红细胞。
(二).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头索动物亚门的分类仅含1个纲,即头索纲,又名狭心纲,文昌鱼和偏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分化为5部脑和脊髓
2.脊柱代替脊索
3.用鳃呼吸和用肺呼吸
4.除圆口纲外,都具有上、下颌,加强主动摄食的功能。
5.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一心房一心室——两心房两心室
6.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
7.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二).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概况
1.根据有无明显的头部无头类: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有头类:脊椎动物
2.根据有无上、下颌无颌类:圆口纲颌口类: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3.在胚胎发育中有无羊膜出现无羊膜类: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羊膜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4.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变温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恒温动物:鸟纲和哺乳纲知识点: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亚门的基本特征。
几种分类方法。
第九章 圆口纲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低等性和由于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而出现的特殊性方面
1.无上、下颌。口为吸附型,是一个不能启闭的口吸盘。
2.无成对的附肢。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3.脊索终生存在。只有一些软骨弧片,相当于脊髓的雏形。
4.单一鼻孔。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背面的中线。
5.内耳只有一个或二个半规管。
6.具鳃囊,是独特的呼吸器官,鳃位于鳃囊内,故称囊鳃类第二节 代表动物——七鳃鳗七鳃鳗为海产或淡水产一.外部形态体分三部分:头、躯干和尾,头、躯干部。
二.皮肤系统皮肤裸露无鳞片,分成表皮和真皮衍生物:单细胞腺体、色素细胞和角质齿三.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原始,体节分布明显,肌节排列呈“W”形。
四.骨骼系统:全身的骨骼由结缔组织和软骨组成,无硬骨
1.脊索:脊索终生保留,有雏形的脊椎骨。
2.头骨:为 一个不完整的软骨脑颅,保护脑和眼等器官。
3.鳃笼:为支持鳃囊的软骨。
五.消化系统:七鳃鳗的消化系统原始而特殊,是于吸食血肉的寄生营养方式相适应。包括有口漏斗、咽、食道、肠和肛门及消化腺。
六.呼吸系统:在咽部腹面有一条向内伸入盲管,为呼吸管。管的两侧各有七个内鳃孔,每一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鳃囊,鳃囊中有许多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是呼吸器官的主体。
七.循环系统,
1.心脏:位于鳃囊后面的围心囊内,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无动脉圆锥。
2.动脉:腹大动脉→8对入鳃动脉→鳃囊内毛细血管→8对出鳃动脉→ 1对背动脉根→ 向前发出一条颈动脉向后汇合为背大动脉→各处。
3.静脉:一对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注入到静脉窦。
八.排泄系统:具有肾脏一对,属于中肾。
九.神经系统
1.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2.脊髓:呈扁平带状,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彼此不联合
3.感官,
侧线:头部和躯干部两侧有纵行的浅沟,沟内有感觉细胞群,并有神经细胞相连。
十.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
第三节 圆口纲的分类现存的圆口纲动物分属于2个目。
一.七鳃鳗目:营半寄生生活。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二,盲鳗目:眼退化,无口漏斗,只有一个半规管。粘盲鳗、盲鳗
讲授法
名称
第十一章 鱼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鲤鱼的形态结构的学习,来掌握鱼纲的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重点难点
总结出鱼纲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重点掌握鱼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15分
15分
15分
10分
10分
10分
20分
第一节 鱼纲的进步性特征一.具有上、下颌。
二.具有成对的附肢:即1对胸鳍和1对腹鳍。
三.脊柱代替脊索:
四.一对鼻孔,内耳有3对半规管,加强嗅觉和平衡。
第二节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基本特征一.外形
(一).体型,
1.纺锤型,如鲤鱼、青鱼、鲨鱼等。
2.侧扁型:背腹轴相对增加而左右轴更短。如鳊鱼、鲳鱼等
3.扁平型:背腹轴特别短而左右轴特别长,如鳐。
4.棍棒型:头尾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都很短。如黄鳝、鳗鲡、带鱼。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有特殊的体型,海马、海龙等。
(二).鳍:是适于游泳的器官,包括偶鳍和奇鳍偶鳍:胸鳍(P)和腹鳍(V),功能是运动、平衡、控制运动方向和协助升降。
奇鳍:包括背鳍(D)、臀鳍(A)和尾鳍(C)。其中,背鳍和臀鳍是维持鱼体垂直的平衡器官。
二.皮肤系统及衍生物
(一).皮肤系统:包括表皮和真皮
(二).衍生物:单细胞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发光器、鳞片和脂肪细胞。
侧线上鳞 5
侧线鳞———— 如:38——(鲤鱼)
侧线下鳞 8
三.肌肉系统:分化程度不高,其躯干和尾部的肌肉由肌节组成,与圆口纲相似。
四.骨骼系统:包括中轴骨和附肢骨
(一).中轴骨
1.脊柱:躯干椎和尾椎
韦伯氏器:由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骨演化而成,包括舟骨、三脚骨和间插骨,感知外界压力变化和提高听力。
2.头骨:有脑颅和咽颅组成。
咽喉齿:鲤科鱼类的第五对鳃弓失去了鳃,上面着生细齿。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附肢骨骼:奇鳍骨和偶鳍骨
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肠和肛门消化腺:口腔内无唾液腺,这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六.呼吸系统鳃: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
鳔:在肠管的背方有一薄囊状充满气体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鱼体的比重。
七.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1.心脏:小、不发达,只占体重的1%左右,由三部分组成:静脉窦、心房、心室。
2.动脉:血液→腹大动脉→4—5对入鳃动脉→鳃→4对出鳃动脉→背大动脉 →分支动脉
3.静脉:前主静脉及下颈静脉和后主静脉→总主静脉(居维叶氏管)→静脉窦→心房肾门静脉:汇集尾静脉的血液,在肾脏与后主静脉的毛 细血管汇合。
八.排泄系统:由肾脏和鳃完成排泄的功能。
肾脏:是鱼类主要的泌尿器官。
鳃:也是排泄的辅助器官,通过头肾来完成。
九.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脑:明显的五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髓
2.外周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
3,植物性神经:不发达,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4.感觉器官侧线:是适应水生生活的重要器官,能感知水流水压的变化及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另外还有测定方位和触觉十.生殖系统:有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雄性:精巢一般是白色(未成熟是淡红色),也称鱼白雌性:卵巢颜色不一,称鱼籽,有青色、黄色、橙黄色和红色。
性逆转:黄鳝从胚胎到成体都是雌性,只有卵巢,产卵过后,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变为雄性。
第三节 鱼纲的分类一.软骨鱼纲:鲨鱼、孔鳐二.硬骨鱼纲
(一).肺鱼亚纲: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美洲肺鱼
(二).总鳍亚纲:矛尾鱼
(三).辐鳍亚纲
1.鲟形目:中华鲟、白鲟
2.鲱形目:大麻哈鱼、大银鱼、鲱鱼
3.鲤形目:为鱼类的第二大目,已知种类在5000种以上,多为淡水产,具有韦伯氏器,有 鳔管,体被圆鳞或无鳞。鲤鱼、鲫鱼、鲩鱼(草鱼)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4.鳗鲡目:鳗鲡
5.鲈形目:为鱼纲最大的目,已知种类8000种以上,多为海产。背鳍常两个,多为栉鳞,无鳔管。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在加上乌贼合称为“四大海产“。鲈鱼、鳜鱼。
6.鳢形目:乌鳢
7.合鳃目:黄鳝
8.鲽形目:牙鲆、舌鳎洄游:有些鱼类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的时期,沿一定的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生殖、索饵和越冬洄游。
知识点: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2.名词解释:韦伯氏器 咽喉齿 洄游
启发式讲授法角色易位
名称
第十二章 两栖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黑斑蛙的形态结构的学习,来了解两栖纲的适应水陆环境的特征。
重点难点
两栖纲的适应水陆环境的特征。
重点掌握两栖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10分
5分
15分
10分
15分
10分
15分
15分
两栖类是最先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初步解决了水陆两种环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性;但也有一些矛盾还未完全解决,就表现出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第一节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一.外形:以黑斑蛙为例讲述体为绿色或深绿色,并具不规则的黑斑纹。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二、皮肤系统
1.皮肤:表皮和真皮表皮:是多层细胞组成,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马氏层);真皮:包括疏松的海绵层和致密层
2.衍生物:包括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胞三.肌肉系统:
由于适应登陆后的运动复杂性,肌肉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四.骨骼系统:包括中轴骨和附肢骨
(一).中轴骨:头骨和脊柱
1.头骨,平颅型; 2个枕棵。
2.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二).附肢骨:包括肢骨和带骨带骨:肩带主要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等组成,其汇合处的关节窝称肩臼,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三骨汇合处的关节窝称髋臼,后肢的股骨以此为关节。
肢骨:为五趾型附肢的构造前肢骨:肱骨、桡尺骨(桡骨和尺骨愈合而成)腕骨、掌骨和指骨后肢骨:肱骨、胫腓骨(胫骨和腓骨愈合而成)跗骨、跖骨和趾骨。
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一).消化道:包括口、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泄殖腔和泄殖腔孔。
(二).消化腺,主要包括 肝脏和胰腺。
六.呼吸系统:幼体的呼吸器官是鳃,而成体的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另外,口咽腔黏膜也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
七.循环系统,
两栖类由于肺的出现,循环系统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心房分隔和双循环的形成。
1.心脏:三腔心脏(二心房一心室),此外还包括一个动脉圆锥和一个静脉窦。
2.动脉:动脉圆锥延长为一对腹大动脉(左右动脉干),并由此发出3对动脉弓:颈总动脉弓 ; 体动脉弓:肺皮动脉。
3.静脉:低等两栖类具有后主静脉,但蛙类已被后腔静脉所代替。
八.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肾脏:一对中肾,位于体腔靠后部脊柱两侧,不规则分叶状左右两个输尿管(中肾管)分别开口于泄殖腔的背面。
膀胱:呈囊状,开口于泄殖腔腹面,由泄殖腔壁突出而形成,故称泄殖腔膀胱。输尿管与膀胱不连接。膀胱有重新吸收水分的功能。
九.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脑分成左右大脑半球,顶部和侧部有零散的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与
(二).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10对
2.脊神经:有脊髓两侧发出的成对的神经,10对。
3.植物性神经,
(三).感觉器官:除少数保留侧线外,多具有陆生动物的特征
1.视觉器官:视野较广,即能近视又能远视,且黑天白昼都能视物。
2.听觉器官:除内耳外,还有中耳。
3.嗅觉器官:嗅囊一对,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鼻孔与口腔相通,因此鼻腔兼有嗅觉与呼吸之功能。
十.生殖系统:
1.雄性生殖系统;生殖腺是位于肾脏腹面的一对卵圆形的精巢。(而蟾蜍则是一对长圆柱形的精巢)成熟的精子经由若干输精小管通入肾脏前部,再经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因此。输尿管兼有输精的作用。雄性的输尿管在通入泄殖腔之前膨大为储精囊,用以储存精子,但无交配器。而雄性蟾蜍在精巢前有一对圆形的毕氏器,是退化的卵巢,同时也保留有输卵管,当切除精巢以后,经两年即可发育成卵巢,变为雌性。
2.雌性生殖系统:生殖腺是一对多叶的囊状卵巢。成熟的卵子落入体腔,进入输卵管前端的喇叭口,再经输卵管入泄殖腔有泄殖腔排出体外。输卵管的末端部分膨大为子宫,能分泌卵胶膜,保护卵细胞。无论雌雄生殖腺的前方均有一簇黄色指状的脂肪体,内含大量脂肪以供生殖细胞的营养。脂肪体的大小与生殖季节有关。蛙的繁殖期多在每年的4—5月,通过“抱对” 进行交配,卵多产在水中,也有产于陆地上(两栖螈)或水边的杂草和树上 。多为体外受精,少数体内受精。
第二节 两栖纲的分类现存两栖类有2500种,我国有220种,根据体形、四肢和尾的有无,分为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一.无足目:是现存最原始而特化的两栖类,蠕虫状,无四肢,尾短,营穴居生活,可行体内受精。全世界约有160种,分布于南美、非洲及南亚的热带雨林。我国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有鱼螈。
二.有尾目:是适应于水生的较低等的两栖类。体似鱼具长尾,多数具有同等发展的四肢,少数无后肢,不具鼓膜,不具眼睑或具不活动眼睑,多为体内受精。全世界约有230种。常见种类有极北小鲵,爪鲵大鲵,东方蝾螈等。
三.无尾目:是现存种类最多,结构最高级,分布最广的一目,共18个科,约2000余种。
(一).蛙科:脊柱的1—7椎体前凹,第八椎体双凹,舌后端游离,上颌具齿。肩带固胸型。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等。
(二).树蛙科:与蛙相似,但指(趾)端具膨大的足垫。分布于热带雨林。云南的大树蛙。
(三).雨蛙科:体瘦、腿长,具齿,椎体前凹型,指(趾)端膨大成垫,肩带弧胸型,分布于温热带,无斑雨蛙。
(四).蟾蜍科:椎体前凹,具耳后腺,无齿,舌后端自由,肩带弧胸型,中华大蟾蜍等。
休眠:某些动物在环境恶劣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使神经系统处于麻痹状态,以度过不良环境的现象。
第三节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一.消灭农业害虫两栖类多为肉食性,如蝼蛄、天牛、蚱蜢、螟虫等。
二.食用多种两栖类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
三.药用:哈士蟆油为滋补强壮品;蟾酥具有强心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名称
第十三章 爬行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石龙子的学习,来掌握陆生四足类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结构特征。
重点难点
陆生四足类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结构特征。
重点掌握爬行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5分
10分
1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25分
第一节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一.外形:被角质鳞片,整个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尾和四肢,尾发达 。
二.皮肤及衍生物:体被角质鳞片(或兼具骨板),缺少皮肤腺,
皮肤失去呼吸功能,有利于防止水分散失。
三.肌肉系统:与陆生爬行相适应,躯干肌和四肢肌均较两栖类发达,特别是发展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肋间肌和皮肤肌。
四.骨骼系统:多数为硬骨,中轴骨分化程度高。
(一).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
1.头骨:骨化完整,仅有少数的膜原骨,覆盖在颅顶。
2.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形成陆生动物特有的胸廓。
(二).附肢骨:包括带骨和肢骨
1.带骨:肩带和腰带
2.肢骨:比两栖类发达,指趾端具爪。
五.消化系统:较两栖类更复杂,分化更全面。
六.呼吸系统:
爬行类已经丧失皮肤呼吸的功能,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有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气管有软骨环支持。
七.循环系统:心脏四腔,不十分完全的双循环。
1.心脏:不完全的四腔心脏。
2.动脉:肺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和右体动脉弓。
3.静脉:基本与两栖类相似,但肾门静脉退化。
八.排泄系统:后肾九.神经及感官
1.大脑:大脑半球显著,新脑皮(羊膜动物)。
2.间脑,松果体,并发展为颅顶眼。
3.中脑:仍是高级视觉中枢。
4.小脑:石龙子和蛇并不发达,仅为一个半圆形的褶;水生爬行类发达;鳄鱼的小脑很发达。
5感觉器官,主要是中耳和内耳。
4.特殊感受器,颊窝、唇窝。
十.生殖系统
1.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以及交配器组成。
2.雌性生殖系统:是卵巢、输卵管组成。
第二节 爬行纲的分类
一.喙头蜥目现仅存楔齿蜥1种,仅见于新西兰北方柯克海峡的一些小岛上,数量少,濒临灭绝,有“活化石”之称。因其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口内无齿,又称喙头蜥。
二.龟鳖目:现存220多种,分属13科,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我国约有37种。
1.龟科:水栖、半水栖或陆栖。背甲与腹甲直接相连。 金龟等。
2.棱皮龟科:大型海龟,四肢呈桨状,前肢约是后肢的两倍,无爪。
3.海龟科,如玳瑁。
4.鳖科,
三.蜥蜴目:
1.壁虎科,如大壁虎、多疣壁虎(守宫)等。
2.避役科,如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等。
4.蜥蜴科:分布于东北与华北一带。如北草蜥等。
5.巨蜥科,
6.鬣蜥科:体侧有翼状皮膜。咽喉下有黄色喉囊,斑飞蜥。
四.蛇目,
1.蟒科:体长数米,有热能感受器——唇窝,不具毒牙。蟒蛇。
2.游蛇科:现存蛇类2/3属于本科,多数无毒。卵生或卵胎生,我国常见的有赤练蛇、红点锦蛇、虎班游蛇和水赤练游蛇、灰鼠蛇等。
3.眼镜蛇科:常见种类金环蛇和银环蛇等。
4.蝰科:分为蝰亚科和蝮亚科,蝮亚科有颊窝,而蝰亚科没有。蝮蛇、五步蛇(尖吻蝮)、烙铁头、竹叶青等。
五.鳄目:本纲最高等种类,体大型被坚甲,有发达次生腭,有四室心脏。现存3科20 余种。我国现存一种扬子鳄。
讲授法启发式
名称
第十四章 鸟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鸡形态结构的学习,总结出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重点难点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重点掌握鸟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15分
15分
15分
15分
15分
20分
第一节 鸟纲的进步性特征
1.有羽毛,有翼,有飞翔能力。
2.新陈代谢旺盛,体温恒定(约37 —44.6 度)。
3.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感官发达。
4.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占区、营巢、孵卵和育雏)。
5.具有较完善的循环和呼吸系统第二节 鸟纲的结构特征鸟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大多与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外形:身体呈流线型,全身被羽,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尾、四肢五部分。
二.皮肤及衍生物
1.皮肤:也是由表皮和真皮及衍生物所构成,主要的特征是薄、松、软、干。
2.衍生物:羽毛、角质喙、爪、鳞片、距和尾脂腺等。
三.肌肉系统:与飞行有关的肌肉发达,而背部的肌肉退化;另外具有鸣管肌和栖肌。
四.骨骼系统:坚固而轻,多为气质骨,大多愈合,四肢骨和带骨有较大变形。
1.头骨:薄而轻,内有蜂窝状小室,可充气;骨块愈合完整;
2.脊柱、肋骨和胸骨脊柱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3.肢骨与带骨:也有愈合和减少的现象,是对飞行的适应。肩五.消化系统:
.消化道: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胃(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肛门。
六.呼吸系统,双重呼吸
1.呼吸道:鼻腔、喉、气管、支气管。
鸟类主要有9个大的气囊,其中前气囊5个(颈气囊一对、锁骨间气囊一个、前胸气囊一对)与次级支气管相通;后气囊4个(后胸气囊一对、腹气囊一对)与初级支气管相通。
双重呼吸: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的气体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
七.循环系统:四腔心脏,完全的双循环,心脏比例大,心跳快,血压高,循环快,代谢旺盛,这些都是与飞翔所需能量高,毫氧高相适应的。
1.心脏:约占体重的0.95—2.37%。
2.动脉:左心室发出右体动脉弓,向前发出一对无名动脉
3.静脉,
八.排泄系统:胚胎时期排泄器官是中肾,成体是后肾。
肾脏:一对,位于综荐骨背侧的深窝内,紫褐色,形长扁平,分成前、中、后三叶。
九.神经系统
视觉器官:环形骨片; 栉膜;
三重调节:晶体的曲率;角膜的曲率;晶体与角膜的距离。
嗅觉器官,
嗅叶退化,嗅觉不发达。但无翼目种类发达。
听觉器官:具有单一耳柱骨和雏形外耳道。
十.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仅具左侧卵巢,呈结节状;输卵管分为喇叭口,蛋白分泌部,峡部,末端膨大为子宫。
雄性生殖系统:白色精巢一对,位于肾脏的前叶腹面,非生殖季节萎缩。输精管多弯曲,在输尿管外侧平行后伸,其末端膨大成储精囊,直接开口于泄殖腔的泄殖道,多数无交配器。
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定期性、定向性、集群的周期性迁移活动。
第二节 鸟纲分类鸟类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一.古鸟亚纲已在白垩纪以前灭绝,以中华龙鸟和德国的始祖鸟为代表,生活在距今1亿多年前。
二.今鸟亚纲现存9000余种,下设2或3个总目,约28目164科
(一).平胸总目无龙骨突起,翼退化,不具有尾综骨和尾脂腺,无羽区和裸区的分化,雄鸟具有发达的交配器,2-3趾。美洲鸵鸟,鸸鹋,几维等。
(二).企鹅总目前肢鳍状,腿短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皮下脂肪发达,骨骼沉重不充气,有发达龙骨突。企鹅等。
(三).突胸总目:约158科8500种;我国现存81科1253种。
1.雁形目:大中型游禽,喙扁、边缘具有梳状突,喙端具有加厚的“嘴甲”。腿后移,前三趾间具蹼。如:天鹅、鸿雁、豆雁、鸳鸯等。
2.隼形目:肉食性鸟类,体多大、中型。如:鸢、雕、苍鹰、鹗等。
3.鸡形目:适应于陆栖步行,腿脚强健,具有适应于掘土挖食的钝爪。如褐马鸡、原鸡、环颈雉、花尾榛鸡等。
4.雀形目鸣禽,约5000种。 如:家燕、喜鹊、乌鸦、黄鹂等。
启发式讨论
名称
十九、哺乳纲
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兔的形态结构的学习,掌握哺乳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征,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哺乳纲的皮肤、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特征。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5分
15分
10分
15分
20分
10分
25分
第一节 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概述一、外形 哺乳类被毛,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及四肢五部分。
二、皮肤系统 哺乳类的皮肤致密,具有保护身体避免损伤和良好的抗透水性,具有感受刺激、调节体温、排泄、分泌、贮藏养料等功能。
1.皮肤的结构 哺乳类的皮肤也是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织构成。
2.皮肤衍生物 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有毛、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及爪、指甲、蹄、角等。
(1)毛 毛为一切哺乳类所特有。毛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三种类型。
(2)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
(3)爪、甲和蹄 (4)角
三,骨骼系统
四、肌肉系统 四肢肌肉强大,适应快速奔跑;皮肤肌发达,出现特殊的隔肌,有强大的咀嚼肌。
五、消化系统 哺乳类的消化系统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
1.消化道 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部分。
2.消化腺 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
六、呼吸系统 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部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是气体净化和通过的结构。
2.肺 肺分左、右两叶,海绵状,有较大的弹性,位于封闭的胸腔内。
七、循环系统 哺乳类和鸟类一样,心脏分为四室,完全双循环,仅具有左体动脉弓,大静脉主干趋于简化,无肾静脉。
八、排泄系统 是一对肾脏、一对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九,生殖系统
1.雄性的生殖系统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和副性腺。
2.雌性的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
(1)双子宫(2)双分子宫(3)双角子宫(4)单子宫十、神经系统
第二节 哺乳纲的分类一、原兽亚纲 代表动物;鸭嘴兽 针鼹
二、后兽亚纲 代表动物;大袋鼠
三、真兽亚纲
(一)、兔形目 代表动物 蒙古兔 达呼尔兔 家兔
(二)、啮齿目 1.松鼠科 2.仓鼠科 3.鼠科 4.跳鼠科
(三)、鲸 目 1.齿鲸亚目 代表动物 白暨豚 抹香鲸
2.须鲸亚目 代表动物 蓝鲸
(四)、食肉目 1.犬科 代表动物 狼 赤狐 豺
2.熊科 代表动物 黑熊
3.大熊猫科 代表动物 大熊猫
4.浣熊科 带表动物 小熊猫
5.灵猫科 代表动物 大灵猫 果子狸
6.鼬科 代表动物 黄鼬 獾 紫貂 水獭
7,猫科 代表动物 狮、虎、豹、猞猁等
(五)、奇蹄目
1.马科 代表动物 斑马 蒙古野驴
2.犀科 代表种 印度犀
3.貘科 代表动物 马来貘
(六)、偶蹄目
1.不反刍亚目
(1)猪科 代表动物 野猪
(2)河马科 代表动物 河马
2.反刍亚目
(1)驼科 代表动物 双峰驼
(2)鹿科 代表动物 梅花鹿 马鹿 麋鹿 麝
(3)长颈鹿科 代表动物 长颈鹿
(4)牛科 代表动物 野牛 黄牛 高鼻羚羊 盘羊 羚牛
(七)灵长目
1.懒猴科 代表动物 懒猴
2.猴科 代表动物 猕猴 金丝猴
3.长臂猿科 代表动物 黑长臂猿
4.猩猩科(类人猿科) 代表动物 黑猩猩
5.人科
讲授法启发式组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