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成
土地评价与管理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
2002年 9月
Land Evaluation and Mangement
第 1章 土地资源形成要素
?1.1 土地基本概念辨析
?1.2 农用土地及其环境要素
?1.3 城镇用地及其环境要素
?1.4 小结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1)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土地是, 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
就有关的重要特征,, 是, 地表的一个
立体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
地质层, 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
C.S,Christian and G.A,Stewart,1964:
,综合考察方 法论,
土地的基本概念 (2)
土地, 包括地球特定区域表面及其以上
和以下的大气, 土壤及基础地质, 水文
和植物 。 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
和目前的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 以及动
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
施加的重要影响, 。
— FAO,1972:, 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
定义,
土地的基本概念 (3)
“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它包括影响土地利
用潜力的自然环境要素,如气候、地形、
土壤、水文和植被等,也包括人类过去
和现在活动的结果,例如围海造田,修
筑梯田,反面的结果,如土壤侵蚀、土
地退化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土地评价纲
要,
土地的基本概念 (4)
综合体概念
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
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
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垂
直系统,它可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
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影响
它的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
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石玉林
? 位置的固定性
? 自然和经济双重性
? 资源供给的有限性
? 质量的区域差异性
?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 功能的相对永久性
? 价值, 使用价值和准商品性
土地的特性
?生产功能
?资源功能
?承载功能
?美学功能
?储蓄和增殖功能
土地的功用性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 和可
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
所用的那部分土地。由此可见,土地资
源与土地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
关系。
?由于人们目前还很难确定,那部 分土
地是绝对不能利用和创造财富,因此,
土地和土地资源两个经常是相互通用的。
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资产概念的提出,是认为土地不仅
是社 会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
而且还是一笔巨大的财产。
( 1) 土地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使土地经营
垄断成为可能,从而使土地所有者凭借
对土地的所有权可以定期从土地使用者
中获取地租 (绝对地租 )。
土地资产及其成因
( 2) 土地是人类劳动或投入的载体,凝
聚了大量的人 类劳动成果,并提高人类
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产生超额利润 (级差
地租 II)。 因此,当土地被垄断 与所有权
加入流通被让渡时,必然要求从经济上
得到补偿,进而取得价格形态 (土地价格
是土地 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 ),这时
土地作为资产 的职能便得到体现和发挥。
土地资产的成因( 2)
?国土 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 学
和技术科学意义的概括性的综合概念,是一个主
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 (包括地面和地 下 )、领空、
领海的总称。
?国土资源 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是 一
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 领海, 领空以及人和
人的创造物,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 水资
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等, 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 人创造的基础设
施和社会环境 。
国土和国土资源
土地评价的概念
?土地评价 是根据不同的用地目的来评定土地
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其实质是对土地质量的
评价, 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
?评价不仅要考虑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是 对土地自然 属
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 是对土地 功能
的综合评价 。
?土地评价 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
地收益分配的基础和依据,它在土地科学体系
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地形因素
?土壤因素
?水文地质因素
?植被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
?光能条件(光能的意义;太阳辐射
和日照时数;作物类型、光能利用率)
?热量条件(热量对于作物品质及产
量的影响;积温和无霜期)。
0° C,5 ° C 和 10 ° C积温的生物学意义。
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 )
太阳辐射总量
(千卡/ cm2.年 )
主要分布区
2800-3300 160-200 西藏、新疆、青海、
宁夏、甘肃
3000-3300 140-160 内蒙、宁夏南部
2200-3000 120-140 山东、河南、东北
等地
1400-2200 100-120 湖北、湖南、两广
等地
1000-1400 80-100 贵州、四川
中国光能空间分布格局
积温与适宜作物
<1000 不宜种植
1000-1500 马铃薯、燕麦、青稞等
1500-2000 马铃薯、大麦、油菜、胡麻等
2000-2500 早熟玉米、谷子、大豆、甜菜等
2500-3000 早熟水稻、玉米、谷子、甜菜等
3000-3500 早熟棉花、花生等各种杂粮
3500-4000 中熟棉花、冬小麦、玉米、甘薯
4000-4500 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
4500-7500 水稻、棉花、小麦等大多农作物
>7500 水稻一年三熟、玉米、甘薯冬种
>=10 ° C 积温( ° C ) 适宜作物
活动积温与熟制的关系
积温( ° C ) 热量带 熟制
<1600 寒温带 一年一熟
1600-3400 温带 一年一熟
3400-4500 暖温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4500-5300 亚热带 一年两熟
5300-6500 中亚热带 一年三熟或两熟
6500-8000 南亚热带 一年三熟
>8000 热带 一年三熟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
?降水条件
湿润度的意义;中国的 400毫米和 800毫米
降水等深线的大致位置。
400毫米,大兴安岭-通辽-张北-呼和浩
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
800毫米,淮河流域
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
中国年平均气温空间格局
中国大于 0° C积温空间格局
中国大于 10° C积温空间格

中国降水量分布格局图
地形因素,
?地貌类型(垂直分异;不同地貌类
型土地利用的差异)
?坡度坡向(对耕种、灌溉、土壤侵
蚀的影响;坡向对日照等热量条件的
影响)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2)
农用土地的坡度划分
? <3 ° 极缓坡地,农用
? 3-7 ° 缓坡,农用,机械化耕作
? 7-15 ° 中坡,农用,可修梯田
? 15-25 ° 微陡坡,农业或林业,工程措施
? 25-35 ° 陡坡,一般林业用地,工程措施
? >35 ° 极陡坡,不易利用
临界坡度 土地利用
1 国际机场跑道
2 铁路主干线,地方机场,耕作无限制
4 主干公路
5 土壤开始侵蚀,住房、道路;野餐等
9 铁路最大坡度临界
10 大型企业厂址等
15 轮式拖拉机等,旅游开发等
20 梯田、农林工程
25 等高农业;娱乐小径等
不同土地利用的临界坡度
中国地貌类型分区图
土地类型的海拔高度分布
三大阶梯
土壤因素,
?土壤对于作物生长的意义
?影响因子(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
度、土壤质地、土体构成、障碍层次、
有机质含量、酸碱度、营养成分等)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3)
土壤酸碱度与作物的适宜性
土壤酸碱度 PH值 适宜作物
强酸性土 <4.5 一般作物难以生长
酸性土 4.5-5.5 茶、油菜、大麦
微酸性土 5.5-6.5 一般作物可以生长
中性土 6.5-7.5 一般作物均宜生长
微碱性土 7.5-8.0 一般作物均可生长
碱性土 8.0-9.0 棉花、高粱等
强碱性土 >9.0 一般作物难以生长
中国土壤资源构成
中国土壤类型空间格局
水文地质因素,
?影响因子(地下水的埋深、矿化度、
补给、排泄条件)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4)
植被因素,
?植被条件的双重意义(资源及环境
条件)
?改善生态条件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5)
中国植被分布图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影响历史过

?影响的方面:改良、平整、改变地
貌、排灌、使用化学物质、投入能量、
改变物质循环(石油农业)。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 6)
中国人口分布格局
1.3 城镇用地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城市发展人为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发展
?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人文条件与城市发展
?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
?城市地域的功能划分
?城市地域的均质化和集聚化
?城市发展的阶段性
1、吴传钧 郭焕成主编,,中国土地利用, 科学出版社,
1994年
2、朱德举编著,,土地科学概论,,中国农大,1998
3、林培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大,1996年
4、傅伯杰著,,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大,
1991年
5、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中国人大,1999年
6、严星 林增杰主编,,地籍管理,,中国人大,1990年
7、严泰来主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大 1996

8,许振邦,,土地法学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