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成
土地评价与管理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
2002年 9月
Land Evaluation and Mangement
第五章 土地经济评价
一、概述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土地评价的步骤
五、农用地的等级评定和估价
六、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
第一节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一、什么是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
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
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节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1,科学地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为土地立法提供依据;
2,合理地确定生产消耗和产品生产的关系,为拟定土
地税收标准服务;
3,揭示土地的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
地改造服务;
4,采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为土地管理服
务;
5,确定土地价值和价格,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强
有力的手段。
第二节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土地生产力理论
二、土地市场供需理论
三、土地的经营理论
四、土地地租理论
五、土地区位理论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 1)土地资产,
-广义:所拥有的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及人造资源
的总和。
-狭义:一种自然的、未经改变的资源的生产力。
( 2)土地资源的价值
价值:古典经济学中价值的内涵,是指凝聚在商
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异的劳动;马克思沿用古典经济
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显然,土地没有融入人类的 一般
劳动,不具劳动价值。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 2)土地资源的价值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价值不是来源于人类
的一般劳动,而是来源于稀缺的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用。
土地资源的效用属性,意味着它具有经济价值,至少
是潜在的价值。
土地资源的价值成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
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对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直
接维护;作为资源成分对土地资源环境的改善;对自然的和人
为废弃物的净化。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土地资源用于其他选择的潜
在收益价值。
影响因素, 偏好的差异及其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技术进步和信
息占有量的增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逆及未来土地需求
的非确定性。
?存在价值:土地的存在价值属纯资源价值范畴,与
资源的利用或效用无关 。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生产力
一、土地生产力理论
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
生产力存在着分异。人类经济活动(现时或
历史的)是对这种土地区域生产力差异的再
作用(抹平差异或加大差异)。土地生产力
是土地经济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 自然生产力(光温水土)
-社会经济生产力
-综合生产力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一、基本概念
1、土地供给: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状况
( 1)自然供给:土地自有的可供人类
利用的部分
( 2)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
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
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的供给。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2、影响自然供给的因素
( 1)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 2)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
( 3)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
( 4)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3、影响经济供给的因素
(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率
(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产出率
( 3)社会需求:结构调整
( 4)制度因素:效率和方向
( 5)环境因素:可持续供给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二、稀缺原理
— 土地有价原因之一
所谓土地稀缺是指适合各种一定用途土地的供
不应求 。 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
?S ?D
P
Q
P
Q
?S
?D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1、替代原理
( 1)是土地利用结构转换或结构调整的基
础(质量)
( 2)在效益等同的前提下,尽量用同种功
用的低价要素替代高价要素(数量)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1)报酬:生产中某种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报酬的形态:实物、价值和价格
过程尺度:一定生产过程;历史
变动要素的选择
( 2)递减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研究
李比希的“最小因子律”和
“最佳因子律”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供需理论
土地投入产出的阶段分析
Y=f( Xi) TP:总产量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
?D
?I
?H
?A ?B ?C ?O
?Y
?X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土地上增加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
集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
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粗放边际:集约度的最低限度
集约经营适合度,
依经营目标确定
,限制因素最高报酬原理”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一、基本概念
( 1)农业经营规模: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
产力要素的集聚程度和组合关系
( 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农业生产经营单
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 3)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引起的经
济效益的变化
( 4)规模经济:伴随经营规模扩大而单位
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生产关系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二,经济学基础;长期生产函数
? 全部生产要素变化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1)内部规模经济,
? 单要素不可分割导致利用效率的提高
? 多要素的相互联系导致协作效率的提高
( 2)外部规模经济:外部利益的转移和分享
? 交易成本的降低
? 政策和补贴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LAC
?A
P
?Q0 ?Q1
?Q
?B ?A
?Q ?Q2
?C
?规模经济区间 ?规模不经济区间
经营规模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3,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利用)
( 1)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
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 区域性,动态性、适应性
( 2)规模经营的条件
? 非农业产业发达
? 农机水平高
? 社会化服务强
? 经营者素质提高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经营理论
( 3)规模经营的评判指标
? 商品生产率
? 劳动生产率
? 土地生产率
? 资金产出率
? 生态效益率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地租理论
地租和地价理论
1、地租(定义),
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
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地租(分类):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垄断地租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地租理论
( 1)绝对地租
?定义,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
额利润(资本构成)
?条件,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
构成;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来源,农业工人创造剩余价值一部分
( 2)垄断地租
? 定义: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
的地租。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土
地地租理论
( 3)级差地租
? 级差地租 Ⅰ
在等量土地上,投入等量的资本和技术,
由于土地自然肥力和土地区位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和超
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级差地租 1
? 级差地租 Ⅱ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
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
地租
地价理论
(1)马克思主义土地价格论
? 土地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并存在价格,
? 已利用土地由土地土地物资和
土地资本构成
?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 土地效益
?城市土地 ?农用地(单元土地)
?集约经营 ?规模经营 ?制度和管理
?内涵 ?外部
?结构
?布局
?工业 ?商业
?结构 ?布局
?某类地
地价的内涵、特点
( 1)内涵:真正的地租
土地投资的折旧
土地投资的利息
( 2)特点,
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土地价格主要有土地需求决定
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土地价格大多数随个别交易而形成
( 3)概念区分,
地价 =地租 +资本利息 +折旧
租金 =地租 +土地资本利息 +其他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土地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项目 古典区位论 近代区位论 现代区位论
起始时

19 世纪 20 年

20 世纪 3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

涉及对

第一、二产

第二、三产业
和城市
城市和区域
追求目

成本最低 市场最优 优势最显
理论特

微观的静态
平衡
宏观的静态平

宏 观 的 动 态
平衡
代表理

杜能 韦伯、克里斯
塔勒
空 间 相 互 作
用理论
农业区位论
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土地所获得的
收益差额
区位地租
市场距离
?作物 A
?作物 C
?作物 B
付地租能力 =(特定区位收益 — 边际区位收
益) /用地面积
城市区位论
付地租能力
?零售业
?工业和批发业
?多层住宅
?独立平房
?农业
距离
第三节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土地生产率指标,是综合反映土地质量与农
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集
二、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用于揭示土地的具体利用特征的指标集
三、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辅助土地经济效果的指标集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













( 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值
( 2)单位农用地的产量或产值
( 3)单位耕地的产量或产值
( 4)单位播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
( 5)单位土地面积的净产值
( 6)单位土地面积的纯收入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二)








生产资料
消耗指标
成本及资金
占有指标
土地利用及
结构指标
社会经济条
件指标
( 1)农业集约化水平;( 2)单位面积播
种量;( 3)单位面积施肥量;( 4)单位
面积用水量;( 5)单位面积用电量
( 1)农作物亩成本;( 2)平均每亩耕地
拥有资金量;( 3)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固
定资产
( 1)土地利用率;( 2)复种指标;( 3)
播种面积比例;( 4)草场面积比例;( 5)
林地面积比率;( 6)森林覆盖率
( 1)每亩耕地国家投资;( 2)单位面积
路网密度;( 3)单位面积修配网点密度;
( 4)距主要城镇距离;( 5)人口密度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三)










技术效果
指标
生产消耗
效果指标
( 1)农作物良种化程度;( 2)适时作
业率;( 3)技术措施增产率;( 4)保
证灌溉率;( 5)水井分布密度;( 6)
渠系分布密度;( 7)草场载畜量指数;
( 8)造林成活率;( 9)造林密度;
( 10)采伐率;( 11)单位面积木材蓄
积增长率
( 1)每单位物质费用的农产品产值;
( 2)每单位直接生产费用的农产品产
值;( 3)成本利润率;( 4)每千克商
品肥的产量;( 5)施肥的边际产量;
( 6)每千克种子的产量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 整体完备性原则, 即从各角度反映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
趋势;
2, 科学性原则, 即反映土地系统发展内涵及目标实现程度;
3, 可操作性原则, 即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4, 区域性原则, 即因地制宜, 考虑到地方特色;
5, 层次性原则, 即指标体系结构清晰, 便于使用;
6, 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
7、相对独立性原则。
第四节 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准备工作(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土地评价区划(单元内气候、地形、水文等自
然条件一致)
3,土地自然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质
量分等)
4,土地经济评价
( 1)调查当地作物种类和轮作周期,确定作物种类比
例;( 2)测算现时作物种植方式下的投入产出;( 3)
根据投入产出得出各类农地的评分。
思考题
1,结合实例思考一下影响土地价格的主
要因素中,时间变量起了什么样的作
用,农用地和城镇用地有什么不同?
2,人类劳动对土地价值的实现是否具有
二重性?以向农地施加化肥、农药为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