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 节   课 时 6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了解有关概念,以及一种变动要素投入、两种变动要素投入、规模报酬条件下最优要素投入量是如何决定的。 掌握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数学表达式。  重 点 两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等成本线;最优投入组合的确定;扩展路线;规模报酬  难 点 生产函数: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短期与长期概念;生产函数概念;线性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生产阶段的划分与选择   讲 授 内 容 厂商概述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1、个体厂商、2、合伙厂商、3、公司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作用: 1、由于股票(在一级市场)向社会公开发行,从而使公司经营风险得以分散2、股票具有不可逆反性,从而使公司能长期占有所筹集资本,便于公司制定长远经营规划和发展战略3、公司普通股股东可依据一股一票的原则参加股东大会、行使参与内部管理监督的权利(用手投票), 4、股票不能退还,但投资者可在流通(二级)市场卖出(用脚投票),股价波动在外部形成对公司的制约监督,又给人们提供投资、投机的机会,从而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 二、厂商的本质(根本职能)和目标 企业能使一部分成本较高的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节省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厂商的行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技术上有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产出最大,或既定产出下的投入最小。 经济上有效率是指生产既定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的成本下获的利润最大。 如生产100台某设备的组合如下: 方式 投入K  投入L  A 6 200  B 10 250  C 10 150  D 40 50  哪一方式最无效率? 哪一方式最有效率或无法比较? 随着K和L相对价格变化,所需选择的有效方法也在变化,成本不是固定的。 要素单价 要素单价 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   PK PL A C D  第一假定 50 3 900 950 2150  第二假定 20 5 1120 950 1050  第三假定 15 5 1090 900 850   四、生产函数Q=f(K ,L)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Q=min(L/u,K/(),也即Q=L/u=K/(,或(/u=K/L,例:已知生产函数Q=min(L,2K),(1)如Q=20,则L、K各为多少,(2)如r=w=1,则生产10单位Q的最小成本为多少? (因为Q=2K=L,则20=2K=L,故K=10,L=20。在Q=10时,10=2K=L,则K=5,L=10,且r=w=1,TC= rk+wL=15,)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如α+β>1,则函数属规模报酬递增;如α+β<1,则函数属规模报酬递减;如α+β=1则函数属规模报酬不变。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变动要素)Q=f(K0 ,L) 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学含义:短期—只能改变变动要素,而不能改变固定要素。长期—所有变动要素和固定要素均来得及改变。 一、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AP=TP(Q)/L MP=△Q/△L=dTP/dL TP、AP和MP三者的关系: 1、TP、AP和MP均为先上升、到达极值后再转向下降的倒U型曲线。 2、因边际量带动平均量,故最先到达极大值的是MP,其次是AP,最后才是TP。 3、MP>AP时、AP递增 ;MP<AP时、AP递减 ;MP =AP时、AP达于极大值 4、MP> 0时、TP递增;MP =0时、TP达于极大值;MP<0时、TP递减(厂商禁区) 二、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如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生产要素的组合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见另图) 1、如厂商追求的是产出量(市场份额,)最大,则要素L投入应在2、3区域的交界处;2、如厂商追求的是平均变动成本最小(AP最大),则要素L投入应在1、2区域的交界处;3、 如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则要素L投入应在第2区域,具体位置应结合成本分析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变动要素) 等产量曲线 产量一定条件下,所投入L、K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等产量曲线的右下区域,MPK大、MPL小; 在等产量曲线的左上区域,MPK小、MPL大。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产量一定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MRTSLK=-△K/△L MPL.△L=MPK.-△K MPL/MPK=-△K /△L(等产量曲线斜率) 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脊线) 位置 区域性质 斜率 边际产量 要素组合  脊线内 生产的经济区域 小于零 MPK>0 MPL>0 K、L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右脊线上 交界处 等于零 MPL=0 最小K投入、最大L投入  左脊线上 交界处 趋于∞ MPK=0 最小L投入、最大K投入  右脊线外 生产的非经济区域 大于零 MPL<0 减少L投入、才会使Q增加  左脊线外 生产的非经济区域 大于零 MPK<0 减少K投入、才会使Q增加   注意区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7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29)、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37) 等成本线 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等成本线斜率=(C / r)/(C/w)= w / r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 1、成本一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s.t :C= rk+wl max:Q(max)=f(K,L) 2、产量一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s.t :Q=f(K,L) min:C= rk+wl 1、在同一座标平面上,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位置上所对应的要素K、L即为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此时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2、偏离这一均衡点,或者是产量太高、成本达不到;或者是产量太低、成本会形成闲置,或者是要素组合不合理。 3、在均衡点之外,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那一生产要素所获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满足均衡条件:C= rk+wL MPL/w=MPK/ r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变化时,产出量的变化特征。 对于Q=f(K,L)若把所有要素都增加λ倍,则:(1)产出量的增加大于λ倍,则为规模报酬递增,αQ=f(λK,λL) (α>λ) (2)产出量的增加等于λ倍,则为规模报酬不变,αQ=f(λK,λL) (α=λ) (3)产出量的增加小于λ倍,则为规模报酬递减,αQ=f(λK,λL) (α<λ= 例:Q=4L+3K。 Q=5K2-2L3 Q=3L2-2K 属哪一类规模报酬?  课外作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