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7章 记忆实验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 一, 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
? 二,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 三, 内隐记忆
? 四, 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
引言
?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 记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在 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
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其后,记
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
? 50年代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论)把记忆看作
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因而按储存
的时间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期间
尽管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法、材料、仪器和实验条件不
相同,但这些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把记忆看作
是人们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的外显恢复。
? 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观点对这个看法提出了挑战。愈
来愈多的研究者提出,不应把记忆看作单一的实体,
而应把它看作是由不同的结构、系统或类型所组成,
它们之间具有性质不同的功能。他们提出了多重记忆
结构这一术语。记忆的多重结构意味着记忆的不同类
别或组合,它是指功能相互独立的过程所引发的性质
不同的记忆效果。
? 主张存在多重记忆结构这一术语的根本原因在于愈来
愈多的证据揭示,在有意识的外显记忆之外还存在着
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这种记忆特
点是人们并不是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
只是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上表现出来。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 一, 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
? 二,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一、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
( 一 ) 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
? 1,自变量
? 2,因变量
? 3,控制变量
( 二 ) 记忆研究的材料
? 1,无意义材料
? 2,有意义材料
? 3,其他刺激材料
(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控制变量
1、自变量
? 刺激材料的性质;
? 刺激呈现的速度, 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
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 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 实验的干扰条件;
? 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 或其他方式;
? 指导语;
2、因变量
? 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
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
? 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
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
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
? 这二类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
上都有差异。因此,记录因变量的方法各有特点。
? 一般来说,回忆类实验的反应量值比较直接。例如
记忆广度量,取绝对量就可说明问题。再认类实验
的因变量大多数需要经过运算,相对来说是间接获
得的。例如“节省分数”、“再认分数”就是百分
数。
回忆类实验
?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
? 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
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
? 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序列顺序,允许随
意提取记忆项目。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只要在计量时
注意各量值对应刺激项目(自变量)的关系,就可以比
较深刻地揭示自由回忆的过程特征;
? 在对偶回忆程序中刺激是成对呈现的,如“苹果 ——茄子”
成对,被试回忆时,主试者再现“苹果”一词,看被试
者是否能回忆出“茄子”这个反应词。对偶回忆的计量
工作既可以是记录一次再现能够回忆的绝对量,也可以
是记录被试者达到全部准确回忆水平一共需要多少轮刺
激的量。
再认类实验
? 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
? 第一是“是 /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
程序。被试者的任务是从混入一定比例无关刺
激的材料中,分辨出先前学习过的有关刺激来,
反应报告只有“是”“否”两种。
? 第二种是“迫选再认”程序,这是“多择一”
程序。被试者必须在多个选择中作出一次反应,
其猜中的概率小于“二择一”程序中的猜中概
率。
3、控制变量
? 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
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
被试者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一
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
? 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控制那些无从确
切把握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包括被试的动机、
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
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
(二)记忆研究的材料
? 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
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
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
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
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
符合以下标准:
选用记忆材料的标准
? 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 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 。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 测出
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 。
? 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 。 这样既
便于记分, 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 。 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的, 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
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 就无需把材料分成
相等的单位 。
? 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
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
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
可能的。
? 根据上述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可选用的
材料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
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
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
1、无意义材料
? 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 言语
材料是指音节, 字母, 单词, 句子, 诗
歌, 散文和数字等 。 其中音节, 字母和
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
材料 。 在这些无意义的言语材料中, 无
意义音节被使用得较多 。
有意义材料
? 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
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
? 由于使用有意义材料会使反应变量变得错综复杂,研
究者需要采用更多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 例如,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
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群”、“韵律”、
“音节”、“词性”、“长度”等等。
? 亨德森( Henderson,1903)成功地选择一段能分成差
不多相等的意义单位的材料。
? 巴特利特( Bartlett,1932)认为一般的记忆实验由于采
用无意义刺激材料,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
义。
? 事实上,一个人总有很大的潜力从材料中得出符合个
人偏好的意义,剥夺这种机会就很难看到被试者如何
把材料加以组织和吸收。
? 奥尔伯特和普斯特曼的一项研究结果与巴特利特的假
说基本吻合。他们有意编造几个战时的谣言故事,并
使这些故事相当自由地发展起来,然后注意它们在传
播中的变化。结果证明,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
加上了一些他们自己在知觉和回忆中的错误,而这种
变化与传说中的人对所在地区的恐惧和愿望相一致。
其他刺激材料
? 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
“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
? 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
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
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
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
? 哈纳瓦尔特采用形状基本保持一致的刺激材料,研究被试
者根据模画和记忆所画的图画,揭示出知觉和画图的综合
作用常常是记忆错误的原因。
? 尽管现在关于图形记忆的研究很多,发展水平也大有提高,
可是如何控制诸如知觉、动作之类的因素对记忆过程的影
响问题仍然需要从材料的“复杂性”、“抽象性”和“相
似性”入手。
? 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
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
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作记忆材料。
一般说来,这些材料的设计思想都没有
超出上述材料的范围,研究者只要把握
住如何使材料更加适宜研究目的就可以
了。
? 在人类记忆研究实验中,上述言语和非言语材
料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因为人的第二信号系统
(即语言)是与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即
使在学习和记忆的一些非言语材料中,也离不
开言语的活动。
? 例如,在迷宫的学习活动中,被试者的整个操
作过程显然主要依靠触觉和动觉,但是也伴随
有言语的活动,常常是用言语来支配和调解自
己的动作。因此,在使用非言语材料进行实验
时,应考虑到言语活动的因素,不能将二者对
立起来。
二、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 一 ) 回忆法
( 二 ) 再认法
( 三 ) 再学法
( 四 ) 重建法
( 五 ) 部分报告法
( 六 ) 记忆广度法
( 七 ) 分散注意法
(一)回忆法
? 回忆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
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 要求
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 故
而也称再现法 ( 或复现法 ) 。 回忆法又
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 1,系列回忆法
? 2,对偶回忆法
? 3,自由回忆法
1、系列回忆法
? 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是后人对
艾宾浩斯以及早期关于回忆研究程序的
概括,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
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
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
法 。
系列回忆法的基本程序
? 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
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
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订“标准”,
被试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经过多次
“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
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2、对偶回忆法
? 对偶回忆法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或联
对法),是由卡尔金斯于 19世纪末提出。
? 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
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 1)预期法
? 预期法( anticipative method)的程序分成两步:
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
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
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
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
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者
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
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
一轮一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
( 2)检验法
? 检验法( test method)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
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
反应项目。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
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
可限定时间,比如 30秒。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
轮地进行的,一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
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根据这样的安排,
检验阶段的刺激出示顺序必须不同于预期程序。
3、自由回忆法
? 自由回忆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
加限制。
? 自由回忆法的程序比较简单,然而一旦
有了比较适宜的控制程序,用它进行研
究的自由度就会很大。经过若干年的研
究,人们普遍认识到自由回忆也遵循某
些规律。被试者无顺序回忆实际上表现
出三条规律:
自由回忆规律
? 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近因
效应,首因效应;
? 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 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
(二)再认法
? 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
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
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
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 计算方法:
? 当“有关刺激数 ≠无关刺激数”时
? 当“有关刺激数 =无关刺激数”时
(三)再学法
? 再学法也称节省法。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
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
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
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
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
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四)重建法
? 重建法(或重构法)。它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
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 重建法的实验程序一般都分两步:第一步,先
由实验者向被试者呈现有一定次序或位置的刺
激系列;第二步,将原刺激系列打乱后,交给
被试,要求按照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
? 实验者要做的工作中最主要的也许是如何记分。
通常用的指标是以重建顺序的错误数或正确数
衡量回忆水平 。
? 实验中达到正确顺序的最大量是:
? ( 单个系列的项目数 -1) × 系列数 =正确顺序数
? 由于一系列中可能发生的最大错误数与
最大正确数相同, 即:
(五)部分报告法
? 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
同。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 4的矩阵,刺激以 50毫秒的时程呈现,
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
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
高音 ——第一行;中音 ——第二行;低
音 ——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
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
被试者的记忆量。
(六)记忆广度法
? 记忆广度法乃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
量的方法。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创用的,
它是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法稍加改动形成的。
? 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
分别有 3到 12个左右的数字符号。
? 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者呈现某个刺激
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
容。
? 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被试者的反应,度量他能正确记忆多
少项目。刺激内容可以是数字、符号、单词等等。
? 为了避免误差,研究者一般得准备多套等价的材料,每
个刺激只对被试者使用一次。
(七)分散注意法
? 分散注意法程序的关键是在记忆的保
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
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
忆的材料上转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