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蔬菜病害 我国蔬菜种类很多,除了上述的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和豆科外,还有芹菜、胡萝卜、菠菜、莴苣、葱、韭菜、大蒜、姜、洋葱、芦笋、黄花菜以及各种蘑菇等。病害仍然是威胁这些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有些病害如芹菜斑枯病和早疫病,葱紫斑病和霜霉病,姜的腐烂病,韭菜灰霉病以及多种蘑菇病害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芹菜斑枯病 Celery Septoria Leaf Spot 芹菜斑枯病又称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各地都有分布,保护地芹菜发病重于露地,是冬春保护地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在收获后的贮运、销售期仍可继续危害。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症状分大斑和小斑两种类型,大斑型多发生于南方地区,小斑型多发生于北方地区。 图17-1 芹菜斑枯病菌 1.分生孢子器; 2.分生孢子 叶片受害,早期两种类型症状相似。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后中心坏死。后期症状两型有差异,大斑型病斑可扩大到3~10mm,边缘清晰呈深红褐色,中间褐色并散生少量小黑点;小斑型病斑多不超过3mm,一般约0.5~2mm,常数斑联合,中间黄白色,边缘清晰呈黄褐色,病斑外周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密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在叶柄和茎上两型病斑相似均为长园形,稍凹陷,色稍深,散生黑色小点。 病原 病原为芹菜生壳针孢Septoria apiicola Speg.,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异名有: S. apii-graveolentis Dor.称芹菜大壳针孢和S. apii(Briosi et Cav.)Chest称芹菜小壳针孢菌。有些文献将其分成3个或2个种,但研究表明病菌分生孢子器的大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做为分类依据很不可靠。分生孢子器球形,直径87~155.4μm×25~56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丝状,直或稍弯曲,具有0~7个横隔膜(3个居多)35~44μm×2~3μm。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7℃,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是9~28℃;种子上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49℃,30min。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皮内或随病残体越冬并在其上可存活1~2年。借风、雨传播,农具和农事活动也可以传播。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分生孢子遇水滴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体内,条件适宜时潜育期8 d左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冷凉多雨的天气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向外分散和萌发需要潮湿、多雨的环境条件,故温度在20~25℃和高湿情况下发病严重。保护地中放风排湿不及时,昼夜温差大,结露过多,均能诱发斑枯病的发生。 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较抗或耐病的品种,如西芹3号、津芹、春丰、夏芹、冬芹、上海大芹、津南实芹、天马、美国玻璃翠等。 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 从无病株上采种或使用2年以上的陈种子,均有一定的防病作用。当年种子要消毒。消毒时可用48~49℃恒温水浸种30min,均匀搅拌,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再晾干播种。此法灭菌彻底,但种子发芽率降低,需增加10%的播种量。 3.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外,及时追肥,防止缺肥。勿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排湿,既要满足芹菜喜凉怕酷热、喜湿润怕干燥的生长要求,又能控制病菌。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和底部茎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有效药剂有:12%腈菌唑、40%施佳乐(生花1号)、75%百菌清、1:0.5:200的波尔多液、64%杀毒矾、50%多菌灵、30%DT、65%代森锌等。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剂(3kg/hm2)熏蒸或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 芹菜早疫病 Celery Early Blight 芹菜早疫病又称斑点病、叶斑病,各地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露地和保护地芹菜均可发生,保护地重于露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茎和叶柄。叶片初生水浸状黄绿色斑点,以后发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4~10mm,黄褐色,边缘黄色或深褐色。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可扩展连片最后叶片干枯。叶柄和茎上病斑产生水浸状条斑或圆斑,后变褐色,稍凹陷,大小3~7mm。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稀疏灰白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病原为芹菜尾孢菌Certospora apii Fres.,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弯曲;常成簇从寄主气孔伸出,每簇2~11根;不分枝或略有分枝,有或无屈膝状,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0~2个隔膜,褐色,顶端色较淡;分生孢子单生,倒棍棒状或鞭形,无色,具3~19个分隔,表面光滑。病菌发育适温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28℃。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块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越冬。通过风、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由气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夏、秋季育苗不防雨,不遮荫,则发病早而重。生长期间,遇高湿多雨,田间缺水、缺肥,生长势弱均易发病。保护地中湿度大,或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则病情较重。芹菜品种抗病性有差异,津南实芹1号较耐病。 病害控制 芹菜早疫病的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配合药剂防治。 1.无病地采种或进行种子消毒 种子用48℃温水浸种30min,再移入冷水中浸5~10min,晾干后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夏播育苗时要遮荫、防雨、防露。深耕并施磷、钾肥。重病地轮作2~3年。保护地栽培要及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滴水和叶面结露。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残体并立即喷药。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等,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保护地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7.5~15kg/ hm2;或45%百菌清烟剂,5.25kg/ hm2。 蔬菜根结线虫病 Vegetable Knot Nematode 蔬菜根结线虫病,又称为“瘤子病”,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保护地蔬菜面积的增长,此病发生日益严重,一般减产26%~50%,严重的甚至绝收。此外,该病常与真菌、细菌、病毒形成复合侵染,加重对蔬菜的危害,成为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 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可寄生39科130余种植物,在蔬菜上可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及菠菜、茼蒿、胡萝卜、蒿苣、生菜、苋菜、落葵、香菜、芹菜、洋葱等数十种蔬菜。 症状  主要侵染根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形成大量瘤状根结。其根结的大小和在根上的分布因不同寄主种类而异,葫芦科、豆科蔬菜发病,在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成串的瘤状根结,根结初为白色,质地柔软,后变为浅黄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粗糙,有时龟裂,剖视较大的根结内部,可见到白色梨形的粒状物即线虫的雌成虫,一个根结中可有一至多个雌虫,小根上根结多为一个。茄科或十字花科蔬菜受害则侧根与须根细胞增生畸形,形成瘤状结较肥大,有时根结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发病后生有根结。剖视根结或瘤状物,内有乳白色粒状物,为雌成虫。轻病株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病情较重的,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色暗淡发黄,呈点片缺肥状,叶片变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但病株很少提前死亡。在干旱或水份供应不足时,中午前后,地上部常呈现萎焉现象,或提早枯死。重病株后期根部腐烂,而全株死亡。 病原 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的几种线虫侵染所致,主要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这几种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根结线虫属所致损失的90%以上。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葫芦科根结线虫多为南方根结线虫1号,该种线虫属内寄生线虫,雌虫和雄虫的形态明显不同,雌虫成熟后膨大呈梨形,体长440~1300μm,体宽325~700μm,双卵巢,卵巢盘卷于虫体内,阴门和肛门位于虫体后部末端,阴门周围的角质膜形成特征性的会阴花纹,是鉴定“种”的重要依据,会阴花纹背弓稍高,顶或圆或平,侧区花纹由波浪形到锯齿形,侧区不清楚,侧线上的纹常分叉。雄成虫细长,尾短,无交合伞,交合刺粗壮。成对,针状弓形,末端尖锐彼此相连,体长1150~1900μm,体宽280~570μm。 虫体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或椭圆形,黄褐色,两端圆,79~91μm×26~37.5μm。卵藏于黄褐色的胶质卵囊内。单个卵囊内有卵300~500粒。幼虫:一龄幼虫呈“8”字形卷缩在卵壳内,蜕皮后破壳而出为二龄幼虫,二龄幼虫体细长线形无色透明,头部较钝,尾部尖,大小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346~463μm,二龄幼虫开始侵染寄主故又称侵染性幼虫,蜕皮后成为三龄幼虫,此时雌雄虫体开始分化,再经两次蜕皮即成为成虫。雌虫产的卵排出到胶质卵囊中,有时部分留在体内。雌虫寄生部位不深的,尾端稍微露出根外,卵囊和其中的卵则可露到根外,卵囊就长期留在细根上;寄生部位很深的所产的卵则留在根组织内。卵囊和根组织中的卵能抵御不良环境条件而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再孵化。根组织的卵孵化后可继续在组织内发育而完成生活史,也可迁移到根外再侵染新根。排在寄主组织外的卵,孵化后可侵染寄主为害。 南方根结线虫由4个小种组成,这4个小种均可在辣椒、西瓜、番茄上繁殖,但它们对烟草及棉花的反应不同。1号小种在烟草和棉花上均不能繁殖;2号小种可在烟草上繁殖但不能在棉花上繁殖;3号小种不能在烟草上繁殖但能在棉花上繁殖;4号小种在烟草和棉花上均能繁殖。在27~32℃的适宜温度下,根结线虫完成1代只需17d左右;15℃时则需要57d。因此,南方根结线虫在南方温暖气侯地区或北方保护地中发生严重就是因为其喜高温不耐低温,在适温下发生代数较多。温度高于40℃,低于8℃则雌成虫将不能发育成熟。致死温度为55℃,10min。 发病规律 南方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卵囊或二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北方地区也可在保护地内继续危害过冬,都是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病苗调运可使线虫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病土、病苗、灌溉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或越冬幼虫侵染寄主幼根。如果是越冬卵,当平均地温为10℃以上时,卵孵化为一龄幼虫,寄主根的分泌物对卵的孵化有促进作用,脱皮后孵出二龄幼虫,二龄幼虫具有侵染能力离开卵块后寻找根尖,一般仅于根冠上方侵入根,利用口针穿透细胞壁,其分泌液是从食道腺注入的,可引起周围细胞分裂加快,根部中柱鞘细胞发生大量分裂,但不能形成细胞壁,而形成多种巨型细胞,周围细胞以此为中心肥大生长形成肿瘤,使根形成虫瘿即根结。 发育到四龄后即可交尾产卵,卵可于根结中孵化发育,也有大量的卵被排出体外进入土壤,卵孵化后进行再侵染。由于雌虫可连续产卵,线虫的数量呈对数增殖,故而生长季节,线虫世代交替,反复侵染,寄主根系布满根结,危害越来越重。 土壤温湿度对发病影响较大。4种根结线虫中,南方根结线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最高,为27~32℃,北方线虫最适温度范围最低,为15~25℃,爪哇线虫和花生线虫介于其间,超过40℃和低于5℃任何根结线虫侵染活动都很少。土壤持水量40%左右较适合线虫的生长发育。雨季有利于卵的孵化,但连续水淹4个月后幼虫死亡,但卵仍能存活,水淹22.5个月后,线虫和卵全部死亡。连作地由于线虫数量的积累而发病较重,因此保护地明显重于露地。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盐分含量低的地块较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重,适宜pH4~8。根结线虫喜欢砂质疏松的土壤,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5~30cm土层。 病害控制 采取农业防治与土壤药剂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轮作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水旱轮作效果较好。 2.清洁田园,选用无病壮苗 清除病根,集中销毁,以减低田间线虫密度。选择无病地块或无病土作苗床培育无病壮苗移栽。 3.物理防治 ①水淹法:对5~30cm土层进行淤灌几个月,可抑制线虫的侵染和繁殖。保护地拉秧后,挖沟起垄,加入生石灰灌水,覆地膜并闭棚,利用高温缺氧杀死线虫。②曝晒法:盛夏高温季节,每隔10天左右,深耕翻土两次,深度达25cm以上,利用高温和干燥杀死土表的线虫,减轻其危害。 4.土壤消毒 ①定植前,保护地有条件时可进行休闲期蒸汽消毒,事先于土壤中埋好蒸气管,地面覆盖厚塑料布,通过打压送入热蒸气,使25cm土层温度升至60℃上,并维持半小时,可大大减少虫口密度。苗床土或棚室土壤定植前化学消毒,可用滴滴混剂,用量600kg/hm2,在播前3周开沟施药再覆土压实,熏蒸杀线虫,也可用98%棉隆(必速灭)微粒剂,每hm2用药90kg拌入900kg细干土,开25cm深的沟施药,然后覆土压实,土温为15~20℃时,封闭10~15天再播种栽苗。也可选溴甲烷熏蒸。②定植时,可施用2.5%阿维菌素、10%力满库或5%甲基异硫磷,75kg/hm2,穴施或沟施。③成株期发病可用药剂灌根,药剂可选辛硫磷、敌敌畏、甲基异硫磷乳剂等。 姜瘟病 Ginger Soft Rot 姜瘟病又称细菌性青枯病。分布广,危害重,北方姜主产区均有发生,多从6月开始发病,8月进入盛发期。平常年份减产达20%~30%,重病年达50%~70%,使生姜大幅减产,且降低品质影响外销。 症状 主要为害生姜根茎,茎、叶也能受害。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叶片萎垂,无光泽,整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反卷,病害由茎部逐渐向上发展,靠近地表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的上半部首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稍变软,纵剖茎基部和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菌脓从维管束溢出。最后根茎和茎基部变褐腐烂,伴有污白发臭的汁液,最后脱水干燥仅剩表皮。 病原 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病菌细菌为短杆状,革氏染色阴性,大小为0.5~0.8μm×1.3~2.2μm。细菌具有1~4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两端着色较深。在肉汁胨培养基上,菌落污白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直径1~4cm。湿润有光泽;在金氏B培养基上不产生荧光色素;在酪氨酸培养基上培养7d后可产生褐色素使培养基变褐。病菌生长适温为28~35℃,低于10℃和高于37℃不能生长,致死温度为52℃,10min,pH6.6~6.8为最适,pH5.5~8.0时均能生长,能使硝酸盐还原产氨、脱氮、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可使石蕊牛乳变深蓝色。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在种姜内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调运带菌种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也是田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次是土壤中的病残体和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根茎,沿维管束组织向上下蔓延,侵染全株组织。水是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雨水、灌溉水都可传播病菌,地下害虫也能传病。发病的根茎腐烂,土中的病残体成为田间的再侵染源。浇水时病键姜灌溉水相串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施肥不当,施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或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也有利于发病。据调查,每hm2植82,500株的姜地封行早,姜秆生长柔软,通风透光差,发病早而重;而每hm2植67,500株的姜地,通风好姜秆长势健状,发病轻。病情与土壤中菌量及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发病轻,沙质土较黏质土发病轻。另外,地下害虫多,或掰母姜时选成的伤口多等,易于发病。品质间有差异,广东细肉姜、义乌首姜、浙江铁杆青等较抗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1.选用无病种姜或种姜消毒 从无病地留种或挑选无病种姜。挑选时,凡有水渍斑,表皮易脱落或掰开姜种有黑褐圈纹,和手挤压有白色液汁溢出的,多为带病姜块,不能作种用。姜种消毒可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6h,效果较好。也可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或卡那霉素500mg/kg浸种48h;也可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0min,种姜伤口蘸草木灰后下种。姜种收获后晾晒7~8d,促进伤口愈合,再剔除病姜后贮存于12~15℃的储藏窖内。 2.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以豆科或百合科葱属等作物为好,也可与十字花科、禾本科作物有计划进行3年以上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植物轮作。选择地势高且干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姜田,低洼地应起垄栽植。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集中处理,病穴内撒石灰粉消毒或喷撒、灌注药液(7.5~15L/ hm2)。药剂为:5%硫酸铜,5%漂白粉,农用链霉素等,并将病穴埋好填实,周围筑土埂以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加强肥水管理,不用病残体或病土等沤制肥料;浇水最好人工浇灌,反对大水漫灌。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以减少侵染机会。 4.药剂控制 播种以后用药液灌根1次,每株灌药0.5L;发病初期喷施或灌药剂,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2~3次。所用药剂有:10%浸种灵、47%加瑞农、72%农用链霉素等。 附:其他病害 病害名称 诊断要点 发病规律 防治要点  芹菜软腐病(腐烂病)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叶柄基部先出现褐色凹陷,梭形或不规则病斑,后病部腐烂仅剩维管组织,有恶臭。 病菌随病残于土中越冬;从伤口侵入,随灌溉水传播;田间虫害多,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实行轮作;合理浇水,减低田间湿度;避免虫伤、机械伤;喷施72%农用链霉素、30%DT和14%络氨铜等。  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为害叶柄及茎基部。病斑初浅褐色后扩展腐烂,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霉,后形成鼠类状菌核。 以菌核掺入土壤或种子中越冬、越夏;10~20℃气温,85%相对湿度利于发病。 注意通风降湿,深翻土壤,清洁田园;用50%速克灵,50%农利灵,65%万霉灵喷雾。  葱类灰霉病 Bortrytis squamosa 为害葱叶鞘和洋葱鳞茎,生污白色枯斑,边缘青白色,潮湿时病部生大量灰霉。 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随病残于田间或贮藏鳞茎中越冬;从伤口侵入,低温高湿利于发病。 实行轮作,清洁田园,降低田间湿度;喷施50%农利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50%多菌灵。  葱锈病 Puccinia allii 叶片或绿茎上生椭圆形隆起小疱,褐色,后裂开散出铁锈色粉末,为夏孢子堆;后期病斑黑褐色,散黑色粉末,为冬孢子堆。 以冬孢子于土壤病残中或以夏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气流传播;发病适温10~22℃,潮湿多雾利于发病。 实行2年轮作;均衡施肥,降低田间湿度;用20%粉锈宁,95%敌锈钠,25%敌力脱喷雾。  葱类黄矮病(萎缩病) Onion yellow dwaf virus (OYDV) 叶片呈花叶状,皱缩,植株矮缩或黄化丛生。 病原称葱黄矮病毒。在寄主体内越冬;可通过蚜虫传播。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防治传毒媒介。  大蒜叶枯病 Stenphylium 发病从叶尖向下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或灰褐斑,生有黑霉,后期散生小黑点。 病菌随病残在土中越冬;中后期发病普遍,可致叶片早枯,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及时清除病株,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病力,通风降湿;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65%代森锌等。  大蒜病毒病(花叶病) Garlic mosaic virus(GMV) Garlic latent virus(GLV) 叶片呈现明显黄绿条斑,长短不一,病株矮化,生长细弱,叶片卷曲,多不抽苔。 可经蚜虫传播,也可通过种蒜带毒传播。 使用脱毒种蒜及时防治蚜虫;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病力。  大蒜白腐病(菌核病) Sclerotium cepivorium 叶片上病斑条状,黄色,整株生长不良,鳞茎表皮呈水浸状,有灰白色菌丝层并伴有芝麻大小黑色菌核。 以菌核在病残中越冬;低温高湿利于发病,多雨高湿,连作都易发病。 轮作3~4年,深耕翻土;药剂可选用50%农利灵,50%扑海因,50%多菌灵。  韭菜灰霉病 Bortrytis spp. 病斑初白色椭圆形,潮湿时生灰色霉层,病斑常联合使叶片枯死或割刀口变污绿色湿腐,也生有灰霉。 在土壤中或病残上越冬;借气流、流水传播;湿度大利于发病,发病适温为25-32℃。 加强肥水管理,降温,排湿,清除病残;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50%扑海因和65%万霉灵等。  胡萝卜黑斑病 Alternaria dauci 叶片病斑不规则形黑褐色,周围组织略褪色,病斑上生黑霉,茎上病斑椭圆形凹陷,黑褐色。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在病残或种子上越冬;气流传播;湿度大易发病。 以0.3%种子量的50%福美双拌种或从无病株采种;病初喷75%百菌清,50%扑海因,80%喷克等。  山药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capsici 为害叶片及藤茎。叶上生褐色近圆形斑,有轮纹,中央色浅有小黑点,潮湿时有橘红色物质出现。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于病株或病残上越冬;流水传为主。 彻底清除病残,及时排除积水;病初喷70%甲基硫菌灵,40%福美双,25%炭特灵,80%炭疽福美等。  山药褐斑病 Phyllosticta dioscore 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边缘褐色,中央色浅,生针尖状小黑点。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随病残越冬;雨水传播;温暖多湿利发病。 合理密植,及时排除积水,通风降温;病初喷洒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  姜斑点病(白星病) Phyllosticta Zingibei 为害叶片,病斑长圆形,细小,中部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似点点白星,有小粒点产生。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越冬;雨水飞溅传播;温暖多湿利于发育。 轮作2~3年,彻底清洁田园,病初喷药可选75%百菌清,50%多菌灵,50%苯菌灵等。  姜炭疽病 Collettrichum capsici 为害叶片,经叶尖,叶缘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有云纹,叶片干枯,有小黑点产生。 以菌丝体和分生盘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越冬;借雨水溅射和昆虫传播。 轮作;注意清洁田园;及时喷25%炭特灵,75%百菌清,50%多菌灵,50%福美双,50%炭疽福美等。  芋疫病 Phytophthora colocasiae 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暗绿,潮湿时有絮状霉产生,多自病斑中央裂孔。 以菌丝体在种芋或病残上越冬;气流、流水传播;湿度大易流行。 选种无病种芋;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喷药可选70%甲基硫菌灵,25%瑞毒霉,65%杀毒矾等。  芋灰斑病 Cercospora Caladii 叶上生圈形病斑,直径1~4mm,灰褐色,边缘色深。正反面生灰黑色霉。 以菌丝体随病残越冬;气流传播。 清洁田园;加栽培管理,通风降湿;及时喷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  芋污斑病 Cladosporirum colocasiae 为害叶片,生淡黄色圆斑,后变褐色,直径0.3~1cm边界不清晰,似污渍,潮湿时生黑色薄霉层。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了在病残上越冬;风雨传播;高温闷湿,易发病。 清洁田园,加强肥水管理;喷施50%甲基硫菌灵,50%多硫悬浮剂,50%扑海因等。  莲藕腐败病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elumbicola 主要侵害地下茎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紫黑色腐败,地上部叶片从边缘开始褐色干枯,最后整叶枯死。病茎上可见丝状体和粉红色物质。 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阴雨天和水温偏高易发病。 选用无病种藕或消毒;用50%多菌灵800倍液闷种24h;藕田深耕翻土;生长期间以水调温并及时拔除病株,并撒施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58%瑞毒霉等。  芦笋(石刁柏)茎枯病 Phomopsis asparagi 主要为害茎,生褐色长圆形病斑,中央赤褐色凹陷,密生小黑点,病斑扩大后致整株死亡。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多雨,土壤温度大易发病。 清除病残,及时喷50%扑海因,50%苯菌灵,50%多菌灵等,根盘表面和嫩茎,都应喷药保护。  黄花菜锈病 Puccinia hemerocallidis 为害叶片和花薹,生突起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夏孢子,后期散出黑褐色粉末为冬孢子堆。 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气流传播;气温25℃左右,湿度大易流行。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病初喷15%粉锈宁,70%代森锰锌,25%敌力脱等。  苋菜白锈病 Albugo bliti 为害叶片,叶面生不规则黄斑,叶背生圆形白色疱斑,表面光滑似油漆,严重时疱斑联合,致叶枯死。 以卵孢子随病残于土表越冬;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0.3%种子量的40%福美双或64%杀毒矾拌种,病初喷施58%瑞毒霉,64%杀毒矾,70%代森锰锌。  蕹菜白锈病 Albugo opomoeaeaquaticae 为害叶片,叶正面病斑黄色,叶斑对应部位生白色疱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疱斑破裂,被害部常呈畸形。 以卵孢子随病残于土中越冬;风雨传播;多雨高湿易发病。 以0.3%种子量的40%福美双拌种;实行3年轮作;通风降湿;病初喷洒64%杀毒矾,40%乙磷铝,50%克露。  落葵蛇眼病 Pseudocercospora basellae 为害叶片,病斑圆形,中央黄白色至黄褐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似蛇眼,直径2~6mm。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在土表越冬;以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多雨高湿利于发病。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通风降湿;病初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速克灵,40%大富丹等。  葱紫斑病     葱类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