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
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其中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期待
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 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做出行为非常重要,它直
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 动机水平 。
自我效能感建立的 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
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
次失败则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
的信息。如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学校,
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3,言语说服,如他人的建议,劝告,
解释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
的自我效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
我效能感。
(四)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 的成绩标准
和结果。
德维克( Dweck,1988)提出 成就目标理论,
个体 对能力的不同看法,会直接影响个体 对
成就目标的选择 。如果个体认为能力是 不断提高 的,
并把挑战性的情境看作是自己 提高能力的机会,他
就会把 发展能力 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果个体把
能力看成是 一成不变 的,并把情境看作是 对自身能
力的一种检验,那么他就会关心怎样去 证明自己有
能力 。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一)生理性 动机 和社会性动机:
按动机的 性质 分为:
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 生物需要 为基
础,如饥、渴、疼痛、母性、睡眠、排泄等。
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生物需要的满足还要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母亲对孩子的抚爱,除
了本能以外,还有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很少有纯
粹的生理性动机 。
社会性动机,以 社会文化的需要 为基础。如
由权力需要,成就需要,学习需要引起的权力动
机,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
(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按 学习 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为:
原始动机,是 与生俱来 的动机,以人的本能需
要为基础。如饥、渴、母性动机,婴儿最初探索周
围环境的动机。
习得动机, 后天获得 的,经过 学习 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动机。如婴儿出生后不知道恐惧和赞许,随
着不断参与生活,与人交往,才逐渐明白什么是恐
惧和赞许,因而才会在相应的动机推动下产生相应
的行为。
(三)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
根据动机的 认识水平 分为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
有意动机,动机发生在 意识水平 上,人们知道
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行为的目标是什么。
无意识动机, 无意识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
机 。如一位教师,认为某个孩子很聪明,相信他的
成绩一定很好,在改卷时很可能放松要求,但是这
位教师却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意识。
(四)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
根据动机 来源 分为:
外在动机,在 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推动下 产
生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奖励或免受父
母责备才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个体的 内在需要 引起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对知识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
动学习。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
在要求必须转化成人的内在需要时,才能成为行为
的动力,如果外在存在要求,个体并没有意识到,
或没有当回事,那么也不会产生动机作用。
二、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
指由体内 缺乏食物或营养 引起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
并使个体表现一定的紧张不安,且推动个体去觅食。
饥饿的原因,
1,胃壁的收缩,坎农的充气球实验,引起胃壁收
缩产生饥饿感。
2,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饥饿的狗身上抽取血液
再输入到饱了的狗身上,结果后者继续觅食。
3,中枢神经系统的饥饿中枢的作用,在下丘脑发现 饥
饿中枢 和 厌食中枢,当刺激饥饿中枢时,动物的食欲和进
食量明显变化。
(二)渴
指体内缺乏水分 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并推动有机体产生找水的行为。
渴的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中 化学成分的变化 。
如:在山羊的下丘脑细胞注射食盐水,山羊
会饮大量的水。
吃完饭,血液中盐的含量增加,产生渴的动
机。
(三)性
以 性需要 为基础,它并不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需
的。性动机与 性成熟 有密切的关系。
性动机产生原因,
性荷尔蒙刺激:
个体达到性成熟时,男性脑垂体分泌激素刺激睾
丸分泌男性激素进入血液,提高性驱力。女性脑垂体
分泌激素刺激卵巢分泌雌性荷尔蒙进入血液,提高性
驱力。雌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外界刺激和学习 等因素对性驱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如由于生活条件改善,青少年的性成熟比以前提
前了好几岁。据统计,在西方从 1840年的 17岁,提前
到 1960年的 12.5岁。中国也有提前的现象。
(四)睡眠
由于机体的 疲劳 产生睡眠需要而引起的动
机。
睡眠是人的 基本需要之一,睡眠与有机体
的疲劳程度有关,受到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的
影响。
三、社会性的动机
(一)兴趣
定义,人们 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
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推
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
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 某种活动 时,
这种动机叫做 爱好 。如对体育、书法等活动的爱
好。
兴趣的产生,人的认识动机在个体的发育过
程中出现得很早,最初表现为对环境的探究,稍
大儿童则对各种玩具很感兴趣。
分类: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前者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如看电影、
阅读等。
后者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如有的人
对买衣服不感兴趣,但对穿各种服装很感兴趣。 间
接兴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注意
培养。
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前者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
域的一种 相对稳定的兴趣 。如音乐、美术可以成为
许多人 一生的兴趣 。
后者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 突然激发的兴趣,
它 持续时间较短 。
兴趣的品质,
兴趣广度,兴趣 范围大小 。兴趣广泛有利于获广
博知识。
兴趣中心,对某个 特定领域 的事物 更浓厚、更强
烈的兴趣 。
兴趣稳定性,对事物具有的 持续的、稳定 的兴趣。
兴趣的效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并 提高活动的
效率 。
(二)成就动机
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 有重要意义 的、有一定 困难 的、
具有 挑战性 的活动,在活动中能 取得优异成绩,并超过他人
的动机。
如学生希望自己成绩好,名列前茅;工人希望工作出
类拔萃;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得到社会承认。
成就动机的作用:
成就动机与成就,智商相同的人,成就动机越高,成
功的可能性越大。如同样智商的两个孩子,成就动机高者,
成绩可能会更好。
成就动机还 影响到职业选择,动机越高,越喜欢开创
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和职业。
家庭环境对成就动机形成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父母允许孩子独立活动,让孩
子自己决定做什么事情,并给予奖励,有利于孩
子成就动机培养。
(三)权力动机
指人们具有的某种 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
境 的动机。
具有权力动机的人的 表现,健谈,好争论,
对社会事业有浓厚兴趣,并希望 说服 他人,在群体
中处于 领导 地位。
从行为的 目标上 可将权力动机分为:
个人化动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个
人的私欲,个体常常努力追求物质财富,以此来提
高自己社会地位。
社会化动机,寻求权力动机是 为了他人,表
现为关心社会和他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影响他
人、社会。如敬业的教师,新闻记者,作家、文艺
工作者等。
(四)交往动机
指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社
会性动机。
1、表现, 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支持、合作与赞赏。
交往动机满足时,个体会感到安全,有依靠 ;
相反则会感到孤独、寂寞,甚至焦虑、痛苦。
2、形成,
交往动机是一个进化过程,反映了生存需要,
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独自生存。
交往动机反映了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要参
与劳动和社会生活,必须与人交往。
交往动机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生命早期,要
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