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2.1 基本原理 2.1.1 谱线的产生 (与定性相关联) 在通常温度下,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基态,在激 发能量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能量,外层电子由基态跃 迁到不同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处于激 发态时是不稳定的,当它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 时,就要释放出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现,即得 到发射光谱,其为线光谱。 常用术语 ? 激发电位: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 所需要的能量。 ? 共振线: 由最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发射的谱线称 为共振线,共振线一般是最强的谱线。 ? 电离电位: 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电 位。原子的外层电子在获得能量后发生电离,原子 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一次电离,一次电离的原子再 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二次电离,依次类推。 2.1.2 谱线的强度 (与定量相关联) 1. 谱线强度 I ij : 若激发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分配在各激发态和基态原 子数目应遵循麦克斯韦----玻兹曼分布定律,即 N i = N 0 ( g i / g 0 ) e -Ei/ kT (1) 设电子在i、j两个能级间跃迁,其发射线的强度以I ij 表示,则 I ij = N i A ij h ν ij (2) 把式(1)代人式(2),得谱线的强度为 ( / ) Ei / kT h 由式(3)可看出谱线的强度与下列因素有 关: a. 跃迁几率:谱线的强度与跃迁几率 A ij 成 正比。 b. 激发能:激发能E i 越大,谱线强度越小。 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激发能较低的元素,其谱线 都比较强,因此 激发能最低的共振线往往是最强 的谱线。 c. 统计权重:谱线的强度与激发态和基态统 计权重的比(g i /g 0 )成正比。(g = 2J+1) d. 激发温度:一般地,温度升高谱线强度增大。 但当超过某一温度后,体系中电离的原子数目增 加,使原子线的强度逐渐减弱而离子线的强度增 大。若温度再升高,一级离子线的强度也随之减 弱。因此,每条谱线均有其适合的激发温度,与采 用的激发光源有关。 e. 基态原子数:谱线的强度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 比。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基态原子数与试样中被 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所以 谱线的强度与被测元素 的浓度有一定关系,可进行定量分析。 2. 谱线强度与被测元素含量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测定谱线的绝对强度是很困难 的,所以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常采用谱线强度经验公式, 即赛伯-罗马金公式: I = a c b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a为常数;c为被测元素的含量; b为自吸系数。 b=1,无自吸;b<1,有自吸。b愈小,自吸愈大 ? 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 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 的辐射的现象。 ? 自蚀: 在自吸严重时,谱线中心强度几乎完全被吸 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无自吸 自吸 自蚀 在激发光源中,试样经蒸发、原子化和激发,产生大 量的气体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粒子,这些气态粒子从 宏观上看是呈电中性的,称为 等离子体 。在一般激发光源中 等离子体是在弧焰中产生的,弧焰中心温度高,激发态原子 多,而弧焰边缘温度相对低,处于基态的原子较多。由弧焰 中心发射的辐射穿过弧焰边缘时,被其同类基态气志原子吸 收,使谱线的中心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自吸 。弧焰中被 测元素原子浓度越大,弧层厚度也越大,则自吸越严重。在 自吸严重时,谱线中心强度几乎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 自蚀 。 2.2 仪器装置 原子发射光谱仪主要由激发光源、分光 系统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 2.2.1 激发光源 激发光源的作用 : 使试样蒸发、解离、原 子化、激发、跃迁产生光辐射 1. 直流电弧光源 特点: 电极头温度比其它激发光源 高,试样易蒸发,适用于 难挥发试样分析; 但电极温度高试样损耗多; 弧层较厚,容易产生自吸现象,不适于高含量分析; 弧焰温度较低,激发能力差 ,不利于激发电离电位高 的元素; 放电稳定性差,重现性差。 适用于: 矿物和纯物质中痕量杂质等试样的定性、定 量分析。 2.交流电弧光源 特点: 电极头温度比直流电弧低,不利于难挥发元素的挥发; 弧焰温度比直流电弧高,有利于元素的激发; 电弧放电温度稳定,分析结果再现性好; 弧层稍厚,也易产生自吸现象。 适用于 :金属、合金低含量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3.电火花光源 特点: 弧焰瞬间温度很高,可达10000K以上,故激发能量大, 可激发电离电位高的元素; 电极头温度低,不利于元素的蒸发; 稳定性好,再现性好; 弧焰半径也较小,弧层较薄,自吸不严重,适用于高含 量元素的分析。 适用于 :低熔点金属合金的分析,高含量元素的分析, 难激发元素的分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 图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示意图 图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 的温度 ? ICP光源的特点: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检出 限低达10 -9 ~10 -10 ,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 级,基体效应和自吸现象小,不受电极材料污 染,是较理想的激发光源。但它的雾化效率较 低,设备贵。 2.2.2 分光系统(略) 棱镜单色器光路图 光栅单色器光路图 2.2.3 检测器 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 目视法 ? 摄谱法 ? 光电法 1. 目视法 用眼睛来检测、观察谱线强度的方法 称为看谱法 (仅适用于可见光段)。 常用的仪器为看谱镜。 2. 摄谱法 摄谱法是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将光谱感光 板置于摄谱仪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谱的 作用而感光,再经过显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 光谱底片,其上有许许多多黑度不同的光谱线, 然后用映谱仪观察谱线的位置及大致强度,进行 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采用测微光度计测 量谱线的黑度,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谱线黑度 摄谱并显像后在感光板上呈现出黑的谱 线,感光层变黑的程度称为谱线黑度,它等于 影像透过率T倒数的对数值,即: S = lg (1/T) = lg (I 0 /I) 乳剂特性曲线 AB段曝光不足部分; CD段曝光过度部分; DE段负感光部分; BC段呈直线,称为正常曝 光部分,这部分S与lgH的 关系可用直线方程表示为: S = γ( lg H – lg H i ) lgH S B C D E b lgH i c A ? S = γ( lg H – lg H i ) =γlg H –γlg H i =γlg H – i (令 i =γlg H i ) ? γ称为感光板的反衬度; H i 称为感光板的惰延量,它表示感光板的灵敏 度大小, Hi越小,感光板灵敏度越高; S 0 是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它表示感光板乳剂 未曝光部分受显影液作用的黑度,称为雾翳黑 度; bc是称为乳剂的展度,它表示乳剂特性曲线直 线部分曝光量的对数范围。 ? 一般地,定量分析时常选用反衬度较高的感光 板,定性分析时常选用灵敏度较高的感光板。 3. 光电法(光子检测器) a. 单道光子检测器 (1) 光电池 (硒光电池):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可 以不需外接电源就能产生较强的光电流,但不易 放大,且易疲劳,常用于便携式仪器中。 (2) 光电管 :光电管因敏感的光谱范围不同而分为 蓝敏和红敏两种。 (3) 光电倍增管 :不仅起到光电转换作用,同时还 起到电流放大的作用。 b. 多道光子检测器 (1)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PDAs检测器) (2) 电荷转移元件阵列检测器 : 电荷注入元件(CID)检测器 电荷偶合元件(CCD)检测器。 2.2.4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 1. 棱镜摄谱仪 2. 光栅摄谱仪 3. 单通道扫描光电直读光谱仪 4. 多通道光电直读光谱仪 棱镜摄谱仪 光栅摄谱仪 多通道光电直读光谱仪 2.3 分析方法 2.3.1 光谱定性分析 ? 灵敏线 :一般是指谱线强度较大的一些谱线,它 们都是一些激发能较低跃迁几率较大的原子线或 离子线。共振线一般是最灵敏的谱线。 ? 最后线 :随着被测元素浓度的逐渐减少,最后消 失的谱线称为最后线。 ? 分析线 :在光谱分析中,被选作为分析用的谱线 称为分析线。 ? 选用的分析线应满足:(1)具有足够的强 度,一般选用最后线作为分析线,不选自吸 严重的谱线。(2)不应与其它干扰的谱线重 叠。在定性分析时通常选3—5条谱线作为分 析线即可。(3)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因为定 性分析检出限的高低与所选用的分析线的灵 敏度有直接关系。 ? 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标准图谱比较法 2.3.2 光谱半定量分析 当只要求得出试样中各种元素的大致含量 时,可采用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法。 半定量分析一般采用谱线强度比较法,把被 测元素的标准试样配成标准系列(一般浓度相差 2—3个数量级),将试样与标准系列在相同条件 下并列摄于同一感光板上,然后在映谱仪上比较 被测元素灵敏线和标准系列中该元素灵敏线的黑 度,即可得出被测元素的大致含量。 2.3.3 光谱定量分析 光谱定量分析依据试样中被测元素分析线的强 度确定其含量。元素谱线的强度与被测元素在 试样中的浓度有关: I = a c b lg I = b lgc + lga 摄谱法中 S =γlg H – i ( H = I t ) S =γlg I +γlg t – i S =γb lgc + (γlg a + γlgt – i ) =γb lgc + i ’ ? 在摄谱定量分析中常采用内标法。 ? 首先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分析线,另外向 试样中准确加入已知浓度的某种元素称为内标元 素(又称参比元素),内标元素可以是试样中某 种浓度固定的元素或是试样中的主体元素(如钢 样中的铁),选内标元素谱线中的一条谱线称为 内标线。把分析线和内标线合称为分析线对。 设被测元素的含量为C 1 ,其谱线强度为I 1 ;内标元素含 量为C 2 ,其谱线强度为I 2 可得分析线与内标线的强度比R 为 R = I 1 /I 2 = a 1 c 1 b1 / a 2 c 2 b2 当内标元素的含量一定(c 2 为常数)又无自吸(b=1)时 R = a c b lg R = b lgc + lga 谱线的黑度为: S 1 = γ 1 lgH 1 –i 1 S 2 = γ 2 lgH 2 –i 2 因为分析线和内标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摄谱于同一感 光板上,所以 γ 1 = γ 2 i 1 = i 2 t 1 = t 2 则有: ΔS = S1 – S2 =γlg I 1 /I 2 =γlg R =γb lgc +γlga 定量分析方法 (略) ? 校正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 标准加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