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业银行
本章共分五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①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②商业银
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与表外业务的主要
内容;③派生存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④金融创新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对
金融业的影响;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
则与方法等。
第一节 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铸币兑换业 → 货币经营业 (兑换、保管、
支付、汇兑 )→ 早期银行业 (存、放、汇 )→
现代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 银行的集中与垄
断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 )性质 ——企业、特殊的企业、特殊
的金融企业。
(二 )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
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三、商业银行的类型
(一 )职能分工型 (美、日、英 )
(二 )全能型 (德、瑞士、奥地利 )
(三 )全能型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①单元制;②总分行制;③代理行制;
④控股公司制;⑤连锁银行制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一 )各项存款 (活期、定期、储蓄存款 )
(二 )其他负债
1.中央银行借款 (再贴现、再贷款 );
2.同业拆借;
3.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4.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5.发行金融债券
(三 )自有资本
,巴塞尔协议, ;
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资本充足率 =资本总额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 100%≥8%;
核心资本比率 ≥4%;
自有资本的营业、保护、管理功能。
二、资产业务
(一 )票据贴现
1.含义
银行以购买客户未到期票据的方式而
发放的贷款。
2.计算公式
银行实付金额 =票据面额( 1-日贴现率
× 未到期天数)
3.与一般贷款的区别
在收息时间、期限、利率、法律关系、
关系人多少、流动性、风险性等方面均有
所不同。
4.贴现票据的种类
商业票据、政府短期债券等。
5.意义
①引导商业信用;②加速资金周转;
③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④有利于中央
银行的宏观调控。
6.实例
若 A企业收到 B公司 4月 20日开出的商
业票据一张,票面金额为 10万元,期限 4个
月,票面利率为 10‰,银行贴现率为 10.8%,
因急需资金于 5月 12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
行经审查当日予以办理,求银行实付金额。
解,
票据到期值 =100000(1+4× 10‰)
=104000元,
贴现利息 =104000× 100× 10.8%÷ 360
=3120元
实付金额 =100880元
(二 )贷款
1.种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通知贷款)、中
期、长期贷款;
(2)按贷款对象分为工商贷款、农业贷
款、消费贷款等;
(3)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
次偿还的贷款;
(4)按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
担保贷款按担保方式又分为保证贷
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既相同 (方式与目
的相同、担保主体相同、优先受偿权相同、
代位求偿权相同 )又有差异 (担保财产范围不
同、对作担保的财产或权利的占有方式不
同、担保范围不同 )。
★ 担保贷款操作有无难度?是否存在风险?
( 5)按贷款风险程度分为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2.※ 贷款证券化问题
即把流动性较差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
予以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
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性。
其原因,
①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②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③现代电讯及自
动化技术的发展。
其影响,
①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
新证券种类;②对银行可以改善其资产的
流动性,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③推动
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正进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的试点工作。
★ 贷款证券化需要什么条件?
★ 贷款证券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信贷原则
(1)“三性, 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2)“6C”原则
品德 character、才能 capacity、
资本 capital、担保品 collateral、经
营环境 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
contipcuity。
(3)“5W”原则
借款人 who、借款原因 why、借款方
式 what、借款期限 when、如何还款 how。
(三 )投资 (含义、目的、种类、有关限
制、发展趋势 )
三、中间业务
(一 )含义
即银行不需动用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
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
的业务。
(二 )种类
汇兑、代收、代客买卖、承兑、信托、
信用证等。
四、表外业务
1.含义
指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
资产负债总量,但能改变当期损益,从
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业务。
2.种类
狭义 (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隐含风险的
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期货、期权、
互换、远期等 )
广义 (包括传统的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
它是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
展的重点,很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和
收入均已超过表内业务。我国应该大力
发展,当然也应注意其风险。
3.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1)区别 ——承担的风险不同
(2)联系
①都属于收取服务费的业务;②在范
围上有重合(不同观点:中间业务包含表
外业务;表外业务包含中间业务)。
五 ?、我国,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
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别实施审批制和备
案制。
适用备案制的业务 (1)汇兑; (2)出口托
收及进口代收; (3)代理发行、承销、兑付
政府债券; (4)代收代付业务(如代发工资、
代收水电费); (5)委托贷款; (6)代理政
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业务; (7)代理资金清算;
(8)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的收单业务;
(9)代理销售(如旅行支票); (10) 见证业
务(存款证明); (11)信息咨询(资信调查、
企业信用评估、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
(12)企业、个人财务顾问; (13)企业投融资
顾问; (14)保管箱; (15)其他业务。
适用审批制的业务,
(1)票据承兑;
(2)开出信用证;
(3)担保类业务;
(4)贷款承诺;
(5)金融衍生业务;
(6)各类投资基金托管;
(7)各类基金的注册、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
(8)代理证券业务;
(9)代理保险业务;
(10)其他业务。
第三节 存款创造
一、基本概念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及关系
二、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率
2.非现金结算制度
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
现金漏损与现金漏损率
三、创造过程
(一 )假定条件
①法定准备金率为 10%;②每家银行
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
超额准备金为零;③客户不提现,即现金
漏损为零。
(二 )创造过程
A银行收到甲客户交来一张 100万元的
支票,则 A银行的负债 (即存款 )增加 100万
元,资产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 )增加 100
万元,按假设条件,A银行只需缴存 10万
元法定准备金,其余 90万元全部贷款出去,
假设贷放给在本行开户的乙客户 90万
元,乙客户用来支付在 B银行开户的丙客户
的货款,则 B银行增加存款 90万元,按假设
条件,B银行只需缴存 9万元法定准备金,
其余 81万全部贷放出去。
假设贷放给在本行开户的丁企业,丁
企业用来支付在 C银行开户的戊企业货款,
则 C银行增加存款 81万元,只缴存 8.1万元
法定准备金,其余 72.万元全部贷放出去 ……,
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存款创造过程如下表,
银行名称 存款额 法定准备金 贷款额
A银行 100 10 90
B银行 90 9 81
C银行 81 8.1 72.9
…… …… …… ……
合 计 1000 100 900
可见,100万元原始存款扩张为 1000万
元,用几何级数表示为,
])10 9()10 9(1[1008190100 2 ?? ???????
万元100)
10/91
1(100 ?
?
?
四、派生倍数 (货币乘数 )
若以△ 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
额,△ R表示原始存款增额,r d表示法定
存款准备率,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
存款的倍数,则
dd rR
D
K
r
RD
11
?
?
?
?????
五、其他影响派生存款的因素
(一 )影响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 e
2.现金漏损率 c′
3.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占
活期存款的比率 rt,t′。
(t′=Dt/Dd; Dt=t′·Dd; t′·Dd·rt/Dd=rt·t′)
(二)公式修正
treCr
K
td ??????
?
1
六、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四节 金融创新
一、含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各种要素的重新组
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
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
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
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
理当局;根本目的是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
观效率;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表
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
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流派与原因
(一 )※ 理论流派
1.“技术推进, 论 (新技术的出现与应
用 );
2.“货币促成, 论 (作为抵制通货膨胀和
利率、汇率波动的产物而出现 );
3.“财富增长, 论 (财富增加,要求避
免风险的愿望增加 ); 4.“规避管制, 论;
5.“交易成本, 论 (旨在降低交易成本 )。
(二 )原因
1.金融形势动荡不安,金融风险加剧;
2.银行的收益率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
的盈利途径;
3.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刺激银行推出
新的金融工具;
4.客户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日益普遍;
5.新的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一 )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自动转帐
制度 (ATS);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 (NOW);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MMMF)。
2.资产业务的创新
消费信用、住宅放款、银团贷款、平
行贷款等。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信托业务 (证券投资信托、动产和不动
产信托等 );租赁业务等。
4.清算系统的创新
信用卡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转帐系统
的应用等。
(二 )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平行
贷款、票利发行便利、远期类和期权类衍
生工具 )。
(三 )金融制度的创新
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2.跨国银行得到发展;
3.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趋势;
4.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四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自由
化、金融风险
(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
后者诱发前者,前者完善后者。
(二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业务自
由化、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
自由化是创新的结果,自由化为创新提供
宽松环境,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三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功能;
2.创新又带来了新的风险
① 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
竞争加剧、利差缩小,从事高风险业
务。如巴林银行损失 10亿美元,德国冶金
公司损失 18亿美元,中国万国证券损失 1.5
亿美元,日本东京证券损失 3.2亿美元。 90
年代,全球约损失 100亿美元。
② 创新使金融体系的, 伙伴风险, 增大;
③创新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
五、金融创新对金融业自身的影响
1.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
2.使得金融业务综合化、全面化;
3.使得政府被迫放宽管制;
4.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
①加大货币定义与计量的难度;②使货
币需求的结构发行变化;③对利率的弹性下
降;④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含义及相互
关系
二、资产负债管理
(一 )资产管理
商业贷款理论 → 可转换理论 → 预期收
入理论
(二 )负债管理
被动型负债 → 主动型负债
(三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使二者在数量、期限、利率、流动性
等方面合理搭配、保持协调对称。
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
拆借资金比率、单个贷款比率、股东贷款
比率、贷款质量比例指数等。
三 ※,我国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 )银行风险是我国金融风险的聚集点
1.同世界同业相比的差距
2.国外信贷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
(1)评价
①盈利能力差;②资本不足;③资产质量差。
(2)原因
①缺乏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②内部
机构设置、运作程序不科学 (缺少制衡、低
效率 );③人事制度人才培训不尽人意;④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完善;⑤国企问题制
约;⑥金融改革滞后。
(二 )防范与化解对策
1.健全内控制度
2.强化银行监管
3.降低营业税率
4.完善呆帐准备金制度
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组建行业协会
7.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8.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减少行政干预。
9.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99年相继成立华融、长城、东方、信
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银行
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的不良贷款
形成的资产。
其业务范围为,
①追偿债务;②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
所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转让、重组;③
债转股,并阶段性持股;④范围内公司的
上市推荐及证券承销;⑤发行金融债券,
向金融机构借款;⑥人行、证监委批准的
其他业务。
10.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①抓大放小;②增资减债;③减人
增效;④调整结构。
思 考 题
一、概念题
票据贴现与一般贷款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贷款期限分类法与五级分类法
二、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组织制度
2.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
3.派生存款的影响因素
4.金融创新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5.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6.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三、论述题
1.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
务的意义与对策
2.试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自由
化及金融风险的关系。
3.联系实际分析我国银行风险的现状及
防范与化解的对策。
4.试述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
应对策略。
5.试述贷款证券化的含义及我国贷款
证券化的思路。
课外阅读资料
1.曾康霖等著:, 银行论,,西南财大出
版社,1998.9。
2.周小川:, 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与发展,,,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
3.徐洪庆主编:, 金融改革理论在何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
人民银行令,[2001]第 5号。
5.,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研究,,湖南人
民出版社,1999年。
6, 陈新国、唐正科:中外银行竞争力比
较,,农村金融研究,, 2002.6
本章共分五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①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②商业银
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与表外业务的主要
内容;③派生存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④金融创新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对
金融业的影响;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
则与方法等。
第一节 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铸币兑换业 → 货币经营业 (兑换、保管、
支付、汇兑 )→ 早期银行业 (存、放、汇 )→
现代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 银行的集中与垄
断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 )性质 ——企业、特殊的企业、特殊
的金融企业。
(二 )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
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三、商业银行的类型
(一 )职能分工型 (美、日、英 )
(二 )全能型 (德、瑞士、奥地利 )
(三 )全能型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①单元制;②总分行制;③代理行制;
④控股公司制;⑤连锁银行制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一 )各项存款 (活期、定期、储蓄存款 )
(二 )其他负债
1.中央银行借款 (再贴现、再贷款 );
2.同业拆借;
3.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4.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5.发行金融债券
(三 )自有资本
,巴塞尔协议, ;
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资本充足率 =资本总额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 100%≥8%;
核心资本比率 ≥4%;
自有资本的营业、保护、管理功能。
二、资产业务
(一 )票据贴现
1.含义
银行以购买客户未到期票据的方式而
发放的贷款。
2.计算公式
银行实付金额 =票据面额( 1-日贴现率
× 未到期天数)
3.与一般贷款的区别
在收息时间、期限、利率、法律关系、
关系人多少、流动性、风险性等方面均有
所不同。
4.贴现票据的种类
商业票据、政府短期债券等。
5.意义
①引导商业信用;②加速资金周转;
③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④有利于中央
银行的宏观调控。
6.实例
若 A企业收到 B公司 4月 20日开出的商
业票据一张,票面金额为 10万元,期限 4个
月,票面利率为 10‰,银行贴现率为 10.8%,
因急需资金于 5月 12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
行经审查当日予以办理,求银行实付金额。
解,
票据到期值 =100000(1+4× 10‰)
=104000元,
贴现利息 =104000× 100× 10.8%÷ 360
=3120元
实付金额 =100880元
(二 )贷款
1.种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通知贷款)、中
期、长期贷款;
(2)按贷款对象分为工商贷款、农业贷
款、消费贷款等;
(3)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
次偿还的贷款;
(4)按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
担保贷款按担保方式又分为保证贷
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既相同 (方式与目
的相同、担保主体相同、优先受偿权相同、
代位求偿权相同 )又有差异 (担保财产范围不
同、对作担保的财产或权利的占有方式不
同、担保范围不同 )。
★ 担保贷款操作有无难度?是否存在风险?
( 5)按贷款风险程度分为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2.※ 贷款证券化问题
即把流动性较差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
予以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
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性。
其原因,
①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②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③现代电讯及自
动化技术的发展。
其影响,
①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
新证券种类;②对银行可以改善其资产的
流动性,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③推动
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正进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的试点工作。
★ 贷款证券化需要什么条件?
★ 贷款证券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信贷原则
(1)“三性, 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2)“6C”原则
品德 character、才能 capacity、
资本 capital、担保品 collateral、经
营环境 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
contipcuity。
(3)“5W”原则
借款人 who、借款原因 why、借款方
式 what、借款期限 when、如何还款 how。
(三 )投资 (含义、目的、种类、有关限
制、发展趋势 )
三、中间业务
(一 )含义
即银行不需动用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
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
的业务。
(二 )种类
汇兑、代收、代客买卖、承兑、信托、
信用证等。
四、表外业务
1.含义
指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
资产负债总量,但能改变当期损益,从
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业务。
2.种类
狭义 (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隐含风险的
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期货、期权、
互换、远期等 )
广义 (包括传统的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
它是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
展的重点,很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和
收入均已超过表内业务。我国应该大力
发展,当然也应注意其风险。
3.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1)区别 ——承担的风险不同
(2)联系
①都属于收取服务费的业务;②在范
围上有重合(不同观点:中间业务包含表
外业务;表外业务包含中间业务)。
五 ?、我国,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
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别实施审批制和备
案制。
适用备案制的业务 (1)汇兑; (2)出口托
收及进口代收; (3)代理发行、承销、兑付
政府债券; (4)代收代付业务(如代发工资、
代收水电费); (5)委托贷款; (6)代理政
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业务; (7)代理资金清算;
(8)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的收单业务;
(9)代理销售(如旅行支票); (10) 见证业
务(存款证明); (11)信息咨询(资信调查、
企业信用评估、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
(12)企业、个人财务顾问; (13)企业投融资
顾问; (14)保管箱; (15)其他业务。
适用审批制的业务,
(1)票据承兑;
(2)开出信用证;
(3)担保类业务;
(4)贷款承诺;
(5)金融衍生业务;
(6)各类投资基金托管;
(7)各类基金的注册、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
(8)代理证券业务;
(9)代理保险业务;
(10)其他业务。
第三节 存款创造
一、基本概念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及关系
二、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率
2.非现金结算制度
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
现金漏损与现金漏损率
三、创造过程
(一 )假定条件
①法定准备金率为 10%;②每家银行
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
超额准备金为零;③客户不提现,即现金
漏损为零。
(二 )创造过程
A银行收到甲客户交来一张 100万元的
支票,则 A银行的负债 (即存款 )增加 100万
元,资产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 )增加 100
万元,按假设条件,A银行只需缴存 10万
元法定准备金,其余 90万元全部贷款出去,
假设贷放给在本行开户的乙客户 90万
元,乙客户用来支付在 B银行开户的丙客户
的货款,则 B银行增加存款 90万元,按假设
条件,B银行只需缴存 9万元法定准备金,
其余 81万全部贷放出去。
假设贷放给在本行开户的丁企业,丁
企业用来支付在 C银行开户的戊企业货款,
则 C银行增加存款 81万元,只缴存 8.1万元
法定准备金,其余 72.万元全部贷放出去 ……,
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存款创造过程如下表,
银行名称 存款额 法定准备金 贷款额
A银行 100 10 90
B银行 90 9 81
C银行 81 8.1 72.9
…… …… …… ……
合 计 1000 100 900
可见,100万元原始存款扩张为 1000万
元,用几何级数表示为,
])10 9()10 9(1[1008190100 2 ?? ???????
万元100)
10/91
1(100 ?
?
?
四、派生倍数 (货币乘数 )
若以△ 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
额,△ R表示原始存款增额,r d表示法定
存款准备率,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
存款的倍数,则
dd rR
D
K
r
RD
11
?
?
?
?????
五、其他影响派生存款的因素
(一 )影响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 e
2.现金漏损率 c′
3.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占
活期存款的比率 rt,t′。
(t′=Dt/Dd; Dt=t′·Dd; t′·Dd·rt/Dd=rt·t′)
(二)公式修正
treCr
K
td ??????
?
1
六、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四节 金融创新
一、含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各种要素的重新组
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
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
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
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
理当局;根本目的是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
观效率;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表
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
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流派与原因
(一 )※ 理论流派
1.“技术推进, 论 (新技术的出现与应
用 );
2.“货币促成, 论 (作为抵制通货膨胀和
利率、汇率波动的产物而出现 );
3.“财富增长, 论 (财富增加,要求避
免风险的愿望增加 ); 4.“规避管制, 论;
5.“交易成本, 论 (旨在降低交易成本 )。
(二 )原因
1.金融形势动荡不安,金融风险加剧;
2.银行的收益率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
的盈利途径;
3.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刺激银行推出
新的金融工具;
4.客户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日益普遍;
5.新的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一 )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自动转帐
制度 (ATS);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 (NOW);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MMMF)。
2.资产业务的创新
消费信用、住宅放款、银团贷款、平
行贷款等。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信托业务 (证券投资信托、动产和不动
产信托等 );租赁业务等。
4.清算系统的创新
信用卡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转帐系统
的应用等。
(二 )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平行
贷款、票利发行便利、远期类和期权类衍
生工具 )。
(三 )金融制度的创新
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2.跨国银行得到发展;
3.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趋势;
4.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四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自由
化、金融风险
(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
后者诱发前者,前者完善后者。
(二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业务自
由化、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
自由化是创新的结果,自由化为创新提供
宽松环境,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三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功能;
2.创新又带来了新的风险
① 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
竞争加剧、利差缩小,从事高风险业
务。如巴林银行损失 10亿美元,德国冶金
公司损失 18亿美元,中国万国证券损失 1.5
亿美元,日本东京证券损失 3.2亿美元。 90
年代,全球约损失 100亿美元。
② 创新使金融体系的, 伙伴风险, 增大;
③创新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
五、金融创新对金融业自身的影响
1.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
2.使得金融业务综合化、全面化;
3.使得政府被迫放宽管制;
4.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
①加大货币定义与计量的难度;②使货
币需求的结构发行变化;③对利率的弹性下
降;④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含义及相互
关系
二、资产负债管理
(一 )资产管理
商业贷款理论 → 可转换理论 → 预期收
入理论
(二 )负债管理
被动型负债 → 主动型负债
(三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使二者在数量、期限、利率、流动性
等方面合理搭配、保持协调对称。
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
拆借资金比率、单个贷款比率、股东贷款
比率、贷款质量比例指数等。
三 ※,我国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 )银行风险是我国金融风险的聚集点
1.同世界同业相比的差距
2.国外信贷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
(1)评价
①盈利能力差;②资本不足;③资产质量差。
(2)原因
①缺乏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②内部
机构设置、运作程序不科学 (缺少制衡、低
效率 );③人事制度人才培训不尽人意;④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完善;⑤国企问题制
约;⑥金融改革滞后。
(二 )防范与化解对策
1.健全内控制度
2.强化银行监管
3.降低营业税率
4.完善呆帐准备金制度
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组建行业协会
7.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8.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减少行政干预。
9.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99年相继成立华融、长城、东方、信
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银行
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的不良贷款
形成的资产。
其业务范围为,
①追偿债务;②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
所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转让、重组;③
债转股,并阶段性持股;④范围内公司的
上市推荐及证券承销;⑤发行金融债券,
向金融机构借款;⑥人行、证监委批准的
其他业务。
10.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①抓大放小;②增资减债;③减人
增效;④调整结构。
思 考 题
一、概念题
票据贴现与一般贷款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贷款期限分类法与五级分类法
二、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组织制度
2.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
3.派生存款的影响因素
4.金融创新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5.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6.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三、论述题
1.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
务的意义与对策
2.试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自由
化及金融风险的关系。
3.联系实际分析我国银行风险的现状及
防范与化解的对策。
4.试述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
应对策略。
5.试述贷款证券化的含义及我国贷款
证券化的思路。
课外阅读资料
1.曾康霖等著:, 银行论,,西南财大出
版社,1998.9。
2.周小川:, 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与发展,,,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
3.徐洪庆主编:, 金融改革理论在何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
人民银行令,[2001]第 5号。
5.,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研究,,湖南人
民出版社,1999年。
6, 陈新国、唐正科:中外银行竞争力比
较,,农村金融研究,,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