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融危机与监管
南京大学金融学系 于润
金融危机与监管
第一节 金融危机概述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监管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安全
第一节 金融危机概述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
三、当代金融危机的新特点
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
金融风险的形成 金融风险的积
聚 金融风险的放大 金融危
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
导 国际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 风险与金融风险
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素而
造成的损失。(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
辞典)
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发生的任何
变化。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事
先能够肯定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及每种后果出
现的可能性,都叫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出
现坏的结果 (风险损失 ),也可能出现好的结
果 (风险报酬 )” 。
? 从金融的角度,风险指资产和收益受到
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作为风险的范
畴之一,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引起损失的
可能性,具体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从事资
金融通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现
代市场经济制度下,随着经济货币化、
证券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
风险客观普遍存在于经济活动中。
? 根据风险承担体的不同,可将金融风险
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微观金融风险)
?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经济主体 (包括金融机
构和非金融性企业、单位及个人 )在从事金
融活动时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
他原因而发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
险、流动性风险、股权风险、技术风险等。
? 对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某种
技术性的手段或方法来进行防范和化解。
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
? 宏观经济运行中,由于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
缺陷、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的累积等因素,导致经济波动的加剧和经济发
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从而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
损失的可能性。
?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险、
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 外债风险是一个国家因无力偿还外债所产
生的风险。
? 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
因实行不合适的金融制度、汇率制度或货
币政策而产生的风险。
? 泡沫性型风险指因股票、债券或房地产等
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形成的风险。
? 国家金融风险是指外国机构投资者有组织
的在本国掀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所造
成的风险。
? 显然,对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防范,虽然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手
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它还
必须通过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创
新、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通过国际间的
合作方能化解。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别
? 系统性风险是与整个
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

? 由共同因素引起
? 影响所有金融资产的
收益
? 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
化解
? 非系统性风险是与整
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

? 由特殊因素引起
? 影响某种金融资产的
收益
? 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
化解
? 国际金融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的
异常剧烈的波动,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
一些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负担巨额债务及
其资产负债结构趋于恶化,使得它们在经
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危及和严重影
响他国经济金融环境,甚至影响全球金融
市场的稳健运行。
从金融风险到金融危机
? 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和放大的最后结果就
是爆发金融危机。
? 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只对银行或
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而系统性金融风险
则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引发金融
危机。
? 某些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能诱发系统性
金融风险,例如,某些大银行大金融机构
的破产倒闭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是社会的金融系统中爆发的危
机,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
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地恶化,这些恶
化的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
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
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
金融危机的形式
? 金融危机的形式有:货币危机、债务危机、
银行业危机、泡沫危机等。
? 起源于一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
区,就形成了国际金融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 是指在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环
境中,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非正常变化或混乱。
它主要表现为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短期内的大
幅度变化,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
大批量倒闭的现象。
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
? 20世纪 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
? 20世纪 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
? 日本泡沫危机
?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 俄罗斯金融危机
? 国际银行业的危机及影响
1636年前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 郁金香作为身份的象征,是欧洲上层社会追逐
的奢侈品,但是由于郁金香的培育技术的特殊
性,使得短期内的供给增长几乎为零,当需求
剧增而供给几乎不变时,它的价格节节上涨。
加上当时荷兰的郁金香期货市场上约束较少,
交易成本较低,郁金香合同得以迅速拔高价格
到非理性的程度。无数荷兰人抵押了他们的房
屋和财产去购买郁金香,直到 1637年新年后,
投机的狂热抵不住信心的逆转,泡沫破灭,郁
金香价格重归合理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
? 在郁金香危机后过了 80年,人类的投机心
理又在法国和英国分别上演了东印度公司
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公司的“南海
泡沫”,其投机程度之大,投机者范围之
广,用后人的话是“似乎全世界的疯子都
从疯人院跑了出来”。
? G:\MBA\金银花价格暴涨调查 安国药市交易量已严重萎缩,doc
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1929年 10月 29日,美国纽约股市 50种主要
股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 40%,其大崩溃一直持续
到 1933年初。在这期间,30种工业股票从平均
365美元下降到 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从
平均 142美元下降到 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价格
从平均 180元下降到 28元。
1929年至 1933年,美国的 GNP下降近 30%,
13万家企业在危机中破产,数千万人失业,失
业率从 3%上升到 25%。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930 1931 1932 1933
1930-1933:美国银行破产倒闭数
0
2
4
6
8
10
12
14
1928 1931 1933
1 3 亿美元
2, 5 亿美元
1 6 0 万美元
1928- 1933:美国外国有价证券发行额的变化
? 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西
方所有工业化国家,使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降低了
40%,退回到比 1913年还低
10%的水平。
日本金融危机
1956-1973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
9.3%,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1973年以后,虽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但很快
就复苏并且在 1989年达到高峰,日本人在纽约
购买了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在洛杉矶买下了
好莱坞的许多房地产;在 80年代后期,世界 10
大银行中几乎全部是日本的银行,日元升值和
高储蓄率形成过剩的资金,开始大量流向房地
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
价格的暴涨。
日本金融危机
美国土地面积为 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
美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相差 25倍; 1990
年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 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
地资产总值多 4倍。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 4平方公里)按当时
的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1985年日经指数为 12000点,到 1989年飙升
到 39000点,四年内翻了两倍多。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1983年 1991年 1998年
1985年 1989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 1994年 12月 1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贬
值 15%,引发了墨西哥金融市场的剧烈振荡,在短短的
48小时之内,比索再度贬值 15.3%,迫使墨西哥政府放
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比索的跌幅在很短的时间
内达到 60%;投资者信心动摇,纷纷从证券市场撤资,
引起股票市场暴跌,到 1995年 2月初,主要股票指数从
1994年最高水平 2895点降到 1447点;一大批银行和金
融机构濒临破产,资本外逃 180亿美元,1995年全年
GDP下降 6.9%,通货膨胀率从 1994年的 4%上升到 52%。
主要成因分析:
? 贸然推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政策
? 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 金融体系脆弱和金融监管不力
? 两极分化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和政局动荡
墨西哥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90年代初,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致使工业生产
下降了 80%,固定投资下降了 90%,直到 1997年经济增
长率才扭负为正,但仅有 0.4%,而且同期通货膨胀率
还有 11%。从 1996年起,流入俄罗斯的外国资本突然
猛增,1997年 1月股市暴涨,莫斯科时报指数从 1月到
7月上涨了 140%,其中能源类股票上涨 500%左右,而
高科技股暴涨到 1000%,股市资本在短短的一年内上
升了三倍。
俄罗斯金融危机
可是到了 1997年 10月 28日,随着纽约股
市的下跌,俄罗斯经济风云突变,股市暴跌,
到 11月 10日平均下跌 40%,到 1998年 2月,股票
价格跌至 1997年初的水平,几天之内 50亿美元
逃之夭夭,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了 40%左右,
1998年 7月寻求 IMF226亿美元的救援,卢布兑
美元的汇率从 1998年 7月的 1,6狂跌到 9月的 1:
20.8;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43.5%,失业率上升
1.5倍,在莫斯科就有 20万银行雇员被解雇。
国际银行业及支付清算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 1974年国际银行业发生危机。科隆的赫斯塔特银行、
伦敦的不列颠 -以色列银行和纽约的富兰克林国民银
行倒闭,其中赫斯塔特银行的倒闭影响最大。
? 1974年 6月 26日下午 4点,德国监管当局发现赫斯塔
特银行相对资本而言其外汇交易规模过大并欺骗性地
隐瞒了超过其资产账面价值一半的损失时关闭了这家
银行。由于德国正常营业日结束之时正好是纽约的早
晨,造成在纽约数百万美元的交易无法结算,和不能
承兑 6.2亿美元的账上要求权,这一外汇交易的废除
引起了国际外汇交易持久的扰动和不安,银行间市场
遭到重大破坏。此后,赫斯塔特风险成为银行大额跨
国结算风险的代名词。
? 尽管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支付清算体系日益健全,但银
行间外汇交易的结算(加上银行确认已收到应收款项)
很可能需要 2— 4个营业日才能完成。这意味着银行可
能暴露于数目巨大的外汇交易的结算风险之中。
? IMF199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对一家银行而言,
承担风险的金额可能超过其 3天的交易价值,全球日
交易额的估计值大于世界上最大的 300家银行的总股
本价值;
? 1995年,世界十个最大股票市场的日平均交易量为
420亿美元,仅相当于外汇市场交易的 3%。
? 可见赫斯塔特风险相当之大。
? 1994年 12月,美国加州橙县进行结构证券投
机( structured securities)损失约 16亿美
元;
? 1995年 2月,英国巴林银行因其新加坡期货交
易员尼克?里森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损
失约 14亿美元;
? 1995年 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井口俊
英非法买卖美国国债损失约 11亿美元;
? 1996年 6月,日本住友商社首席交易员滨中泰
男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违规从事国际铜期货
交易损失 18亿美元。
1980— 1996年银行发生危机或有严重问题的国家
(或地区)数目的统计 (伦敦经济学院古德哈特等学者 )
( 1)
危机
( 2)
严重问题
( 3)
其它问题
( 1) +( 2)
+( 3) 没有问题 总数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A 4 17 12 52 2 9 18 78 5 22 23
B 33 20 86 53 4 2 123 76 38 24 161
a 10 63 5 31 1 6 16 100 0 0 16
b 4 17 19 79 0 0 23 96 1 4 24
C 37 20 98 53 6 3 141 77 43 23 184
A:工业国; B:发展中国家; a:新兴市场国家; b:转型经济国家 ;C:所有国家 (地区 )
问题
? 你是怎样认识金融危机的?古德哈特等学者
的研究(表 6- 2)说明了什么?
? 比较美国( 30年代)大危机和日本泡沫危机
的区别。
? 比较墨西哥、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异同。
第二节 研究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
一、欧文,费雪:债务 -通货紧缩理论
二、明斯基: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
三、麦金龙:, 过度借贷综合症,
四、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五、东亚金融危机
一、欧文,费雪:债务 -通货紧缩理论
欧文,费雪( Irving Fisher)的债务通货
紧缩理论是早期的金融风险理论,债务 — 通货
紧缩理论针对市场经济国家商业周期的景气循
环,分析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累积和爆发的
形式。
债务 -通货紧缩理论认为:当某种外部因素 ( 如:
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 推动经济扩
张和投资增加, 将增加产出和促使物价上涨, 企业生
产增加和利润增加, 在景气预期下, 企业会通过扩大
信贷以增加投资, 促使银行信贷的进一步扩张, 企业
的债务也随之进一步增加导致, 过度负债,, 这时开
始进入, 债务 -通货紧缩, 阶段:即清偿债务迫使企
业廉价销售商品, 导致全社会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其
结果是企业的利润下降, 生产规模的萎缩和就业的减
少, 债务负担的进一步增加, 形成悲观的预期, 投资
需求下降, 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下降, 形成通货紧缩,
企业大面积破产, 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激增,
最终爆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 。
二、明斯基: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
( Financial Fragility Hypothesis)
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也是从分析资本
主义国家商业周期入手,认为在经济繁荣
时期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因为在资本
主义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贷款人的贷款条
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则会积极利用有
利的信贷环境而大量借款,导致风险的形
成和累积。
明斯基将贷款企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抵补性企业,他们只根据未
来的现金流量作抵补性融资,其现金收入
能够满足债务款项支付的需要,他们是安
全的借款人。
第二类是投机性借款人,他们根据预
测的未来资金丰缺程度和时间来借款,往
往需要滚动融资,因此金融市场的持续正
常运转对他们关系重大。
第三类是庞齐借款人( R.庞齐是美国
波士顿的一个金融家,他发现只要现金总
借入量增加大于应该支付的利息,银行就
可能通过增加债务来维持业务 ),又称
高风险的借款人,他们借款用于长期投资,
较长时期无法用投资收益还本付息,因而
必须增加借款数额。
在经济扩张时期, 资金充裕, 贷款人的贷款
条件和监督趋于放松, 从而借款人中后两类的
借款人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较为安全的第一类
借款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银行体系的风险相
应增大 。 然而商业周期经过繁荣阶段后必然要
步入衰退阶段, 任何打断信贷资金流入信贷部
门的事件 ( 如突然出现利率的上升 ) 都将引起
违约和破产的浪潮, 并进而引起大量银行机构
的破产, 引发银行危机 。
明斯基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特征是:
第一,金融不稳定和脆弱性是与商业周期密切相关的
资本主义内在机制,生产的波动引起了金融的波动,
而金融的波动加剧了经济的波动。
第二,金融体系性风险及危机往往是由某些外在因素
的作用而引发的,其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明显。
第三,银行体系风险的形成与发展和企业融资的变化
有关,投机性和高风险性融资加剧了金融动荡。
第四,银行机构在投机景气形成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从而放大了金融不稳定和脆弱性。
三、麦金龙:, 过度借贷综合症,
麦金龙分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时
指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资的依赖,往往采取十
分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当大量外资(尤其是短期资
金)进入国内市场后,由于这些国家存在着, 市场失
效,,即金融体系借入的资金没有流向有效率的领域,
同时使有可能形成的风险, 内部化,,而是资金大量
流入对经济周期非常敏感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和证
券市场,或是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甚至违规放贷,
导致不良资产的累积和不断增加,金融风险急剧增大,
当挤提风潮爆发和资本大量外逃、货币大幅度贬值时,
货币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形成了, 过度借贷综合
症, (over-borrowing syndrome) 。
麦金龙在分析, 市场失效, 的原因
时, 认为其根源在于, 道德风险,
的普遍存在 。 认为只要存在中央银
行制度或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
险, 就不可避免 。 因此, 尽可能的
减少直至取消对银行业的保护, 从
根本上化解, 道德风险,, 才有可
能真正解决, 市场失效, 的问题 。
专栏,80年代美国银行业危机中的道德风险
? 1986— 1991年间,在美国倒闭的银行中,资产规模小于 5
亿美元的银行占了倒闭总数的 96.6%,而资产规模超过 100
亿美元的银行则无一倒闭,1986年美国第七大银行大陆伊
利诺斯国民银行濒临倒闭,美联储就耗费巨额资金对其不遗
余力地进行抢救。, 坐大不倒, 的政策导致的后果一是对中
小金融机构的极大歧视,另一个问题是带来了大银行的低效
益,高风险的状况,据美国学者研究指出,在 80年代中,美
国最大十家银行经营绩效最差,资金组合中风险最高,十大
银行资本率为 4.7%,比行业平均数低 1.5%,不良贷款占比
为 7.07%,高于行业平均数 3.23%,而其银行资产净收益
率为 0.37%,低于行业平均数 0.2%,所有这些确与, 坐大
不倒, 政策有关。在此政策下,大银行确有不负责任,风险
意识淡化,道德风险加剧之嫌。
四、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 信息经济学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论证了金
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斯蒂格里茨和魏斯
的研究表明,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
不对称,企业对投资的项目拥有更多的信
息,而银行对其投资缺乏应有的信息,这
种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
( 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由于信贷市场上有众多的风险程度不同的
企业, 当银行不能观察到项目投资风险或获得
相关信息成本太高时, 银行只能根据企业的平
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 这样那些低风险企
业由于信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信贷市场,
剩下的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企业都是高风险企业,
这样就出现了, 逆向选择,, 即金融资源本应
该流向效益高, 低风险的企业, 却反而流向了
高风险的企业 。 同时又会引发企业的, 道德风
险,, 即借款企业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甚至
是投机性活动 。
银行和储蓄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 银
行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并用于投资, 相对储蓄者
来说, 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 而储蓄者缺乏应
有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将引发, 道德
风险, 。 资金越充裕, 保护程度越高, 银行就
越有可能从事高风险的或投机性很强的投资 。
当问题日趋严重或意外事件的发生,人们对
银行的信心动摇,挤提风潮就会爆发,银行风
险和危机就会突现。
通过分析,斯蒂格里茨对现代金融
(体系)危机下的定义是:所谓金融
危机,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变得太严重,以至于金融市场不能有
效的将资源导向那些拥有最高生产率
的投资项目,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五、东亚金融危机
(复合型金融危机)
复合型金融危机表现为货币危机、
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和社
会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在 1997年东
亚金融危机时尤为明显。
一些学者认为,1997年 7月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与
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有关, 东亚模式一大特征是政府
主导型, 这导致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大大增强了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性, 是东亚国
家银行业经营不善, 风险意识弱化, 管理效率低下,
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 。 银行信贷扩张无约束使外债急
剧增加和不良资产比重迅速上升, 使银行风险不断累
积和膨胀, 银行信用的降低和金融资产价格的降低,
促使资本外逃, 货币贬值, 外债骤增, 银行体系崩溃,
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社会动荡乃至暴乱频频, 爆发了
复合型的金融危机, 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 。
东亚国家复合型危机形成过程
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银行监管不力, 经营不善, 风险控制能力低
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和外债急剧增加
不良资产比例迅速上升
资本外逃, 金融资产价格下跌
银行业危机
利率高攀, 信用紧缩
严重经济衰退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理由
二、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
三、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四、巴塞尔委员会
五、金融危机的预警
一、金融监管的理由
? 金融市场的外部负效应大
? 危机发生时金融机构所有者遭受的损失较小,
而其负的外部效应要大得多。
? 金融活动中具有, 传染性, 特点,一家金融机
构出现问题,会引发金融恐慌和挤提风潮,迅
速放大外部负效应。
? 外部负效应的蔓延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
和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 因此,通过政府介入来减少外部负效应。
? 金融市场具有, 公共品, 性质
? 一般把公共品定义为其消费既不具有排他性,
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 非排他性主要指无法排斥不付费者对它的消费,
亦即无法避免免费搭车的问题。
? 非竞争性主要指不应该或没有必要对其消费加
以排斥,因为增加一个人对它的消费并不引起
边际成本的增加,也不减少其他人消费的可能
性。(如国防、灯塔)
? 作为公共品会面临一个难以避免的难题,由于
存在免费搭车者,人们虽有内在动力消费这一
物品,但却得不到有效的激励为这一公共品的
提供做出贡献。
? 对于金融业:
? 首先,任何人都可以尽享一个稳定、公平而有
效的金融市场提供的信心和便利,即具有排他
性;
? 其次,任何人在享受上述好处的同时以及以后,
并不妨碍别人享受相同的好处,即具有非竞争
性。
? 稳定而有效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公共品,无法
避免挤提风潮、违规经营和过度投机等引致的
集体非理性结果而爆发系统性风险。
? 需要政府介入来解决这一公共品不足的问题。
? 金融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
? 不完全竞争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垄断行为,
二是竞争中存在不正当的或欺骗性的行为。两
种情形都会破坏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金融业具有的规模经济性质意味着具有垄断性
倾向。有可能使进入成本增加和竞争减少。
? 银行业实行信贷配给的特点有可能使银行逐渐
获得对与他保持传统关系的企业的垄断地位。
? 金融市场有可能出现不正当竞争。
? 则需要政府出面来维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信息不完全导致金融市场低效率
? 首先,银行和存款者之间,银行拥有信息优势,
而存款者只有不完全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则
会形成道德风险。
? 其次,企业和银行之间,银行成为信息劣势的
一方,银行难以准确评估不同客户的风险,所
形成的利率水平,使低风险高效率的企业退出
信贷市场,而高风险低效率的企业愿意接受高
利率的甚至是苛刻的贷款条件,则出现逆向选
择,银行体系风险增加,导致市场失效。
? 则需要政府提供具有公共品性质的信息。
? 前面阐述的四个方面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 市场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两点:
? 金融市场存在着系统性风险,有可能造成金融
体系的崩溃。
? 知情少的一方的利益往往会受到严重的侵害。
? 因此,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避免系统性危机
的发生和保护知情较少一方的利益。
? 金融监管的其他目标:保证和促进金融体系的
效率;为实现特定时期的政策目标而对金融资
源的配置实行管制;控制资本流动等等。
二、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
? 20世纪 30年代以前(自由放任)
? 20世纪 30年代至 70年代(安全优先)
? 2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效率优先)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安全与效率并重)
三、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 市场溢出与政策溢出
? 霸权稳定与后霸权合作
? 对现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
市场溢出与政策溢出
? 市场溢出,(基本因素传染、实际一体
化传染、羊群行为传染、机构传染)
? 政策溢出:(贸易政策与货币政策)
霸权稳定与后霸权合作
? 金德尔伯格等学者提出的, 霸权稳定
论,
? 克欧亨尼等学者提出的, 后霸权合作
论,
四、巴塞尔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doc
? 1975年的巴塞尔协定
? 1983年修订的巴塞尔协定
? 资本充足性标准
? 新资本协议框架
? 有效监管的新原则
? 其他方面的成果
五、金融危机的预警
? 预警方法(概率法和信号法)
? 预警指标
刘遵义和帕克提出的预警指标

西

中国
大陆






马来
西亚










1、实际汇率上升 √ √ √ √ √
2,GDP增加缓慢 √ √ √ √
3、通胀率高于全球水平 √ √ √ √ √
4、名义利率高于全球水平 √ √ √ √
5、利息差扩大 √ √ √ √ √
6、实质利率偏高 √ √
7、本地储蓄率偏低 √ √
8、贸易逆差庞大 √ √ √ √ √
9、经常项目逆差庞大 √ √ √ √ √
10、外币资产组合相对外来直接投资偏高 √ √ √
国家或地区
预警指标
凯明斯基等提出的
,信号, 早期预警系统
1、资本账户。(为国际储备、短期资本流动、国内
与国外利差等)
2、债务状况。(短期债务等)
3、经常账户。(实际汇率、经常账户平衡、贸易平
衡、进口、出口、贸易条件等)
4、国外情况。(国外利率、国外价格水平、国外
GDP的实际增长等)
5、本国指标。(信贷增长、货币乘数、实际利率、
贷款与存款比率、货币发行量、银行存款变化、通
货膨胀等)
凯明斯基等提出的
,信号, 早期预警系统
6、实际部门。( GDP实际增长水平、失业率、股票
价格变化等)
7、财政状况。(财政赤字、对公共部门贷款、政府
消费等)
8、制度与结构。(对汇率与资本的管制、国内金融
自由化等)
9、政治。
用这些“信号”对 1970年至 1995年间 15个发展
中国家和 5个工业国家 76次货币危机经了分析,发现
这些指标的应用效果较好。
欧文,伊文斯等提出的金融
体系稳健性的宏观审慎指标
1、经济增长(总体增长率、行业萧条)
2、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赤字、储备外债等)
3、通货膨胀
4、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国内实际利率水
平、汇率的可持续性等)
5、贷款剧增和资产价格暴涨
6、蔓延效应(贸易外溢效应、金融市场相关效应)
7、其他因素(指令性贷款和投资、政府对银行业的资
金占用和其他准财政失衡等)
? 一般来说,由扩张的货币政策引发的金融
危机的国家应选用能反映国内信贷扩张、
储备流失、财政赤字以及对公共部门的信
贷数量的指标;由政策失误如实行僵化的
钉住汇率制度而引发投机性货币冲击的国
家就应该关注反映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
率等指标;由过早开放资本账户引发泡沫
经济的国家则该密切监视有关外债和金融
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健康性方面的指标;而
由经济结构不当使经济发展困难的国家要
关注储蓄率、工资增长率、贸易条件和经
济结构等指标。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安全
? 金融安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实现我国金融安全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取向
金融安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从范畴上分析,国家金融安全属于国家经
济安全的范畴,而国家经济安全属于国家
安全的范畴。
? 在资本流动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环境中,
能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国家金融安全,可以说只有实现国家金
融安全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最终实现
国家安全。
?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家金融安全密切
相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构成对
国家金融安全的威胁,系统性金融风
险的累积放大和爆发金融危机,将造
成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冲击和破坏,因
此,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对
国家金融安全的维护,是实现国家经
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专栏:我国的宏观金融风险,doc
实现我国金融安全的
理论分析与政策取向
一、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及中央银行
的有效管理
二、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高效完善的金融体

三、建立高效率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四、审慎渐进地开放资本项目
问 题
? 你如何看待我国的开放市场和金融安全?
? 你认为哪些因素最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为
什么?
? 谈谈你对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自由化的认识
? 你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才能
有效地维护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