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与染色
? G+
? 细长弯曲,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 用美蓝或奈瑟染色菌体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
较深的 异染颗粒, 有鉴定意义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需氧或兼性厌氧
?吕氏培养基
?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
致病物质
? 白喉毒素
?毒性强、具有高度抗原性的蛋白质
?由 A,B两个肽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
?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 索状因子
? K抗原
所致疾病 ---白喉
白喉棒状杆菌
(鼻咽腔)
飞沫
污染物品

咽喉
气管
局部细菌和
毒素的作用 灰白色假膜
(渗出的纤维素
和白细胞及坏死
组织凝固在一起)
粘膜水肿及假膜
脱落,引起呼吸
道阻塞,甚至窒
息死亡。
外毒素
入血
毒血症
心肌 肝 肾上腺 外周神经
内脏出血心肌炎 软腭麻痹
声嘶
肾上腺功
能障碍
( 2- 7d潜伏期)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标本
?用棉拭子从患者病变部位假膜边缘取材
? 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 用美蓝, 革兰染色法或奈瑟染色法染
色镜检
? 分离培养
?吕氏血清斜面
? 毒力试验
?豚鼠试验
?琼脂平板毒力试验
防治原则
? 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白喉类毒素
?白喉类毒素, 百日咳菌苗, 破伤风类毒素的混
合制剂 ( DPT) 进行人工自动免疫, 效果良好
? 人工被动免疫
?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
?同时注射白喉类毒素以延长免疫力
?注射前做皮试, 阳性者应采取脱敏注射
? 抗菌治疗
? 形态与染色
? 革兰染色阳性
?杆状, 两端平切
?芽胞位于菌体中央, 椭圆形
,不膨出
?有毒菌株产生荚膜
? 培养特性
?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
?菌落直径 2mm~ 4mm
?灰白色, 无光泽, 不透明,
扁平, 边缘不整齐的粗糙型
?在低倍镜下观察菌落边缘呈
卷发状
? 抗原构造
?荚膜多肽抗原
?菌体多糖抗原
?芽胞抗原
?炭疽毒素复合物
? 抵抗力
?炭疽芽胞杆菌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同
?芽胞抵抗力强
? 致病物质
?荚膜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 ( protectiveantigen,PA)
?水肿因子 ( edemafactor,EF)
?致死因子 ( lethalfactor,LF)
?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组
织水肿, 迅速发生休克, DIC,甚至死亡
所致疾病
?炭疽
?皮肤炭疽
?肠炭疽
?肺炭疽
免疫性
?感染炭疽后可获得
持久的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标本
?皮肤炭疽患者, 早期取病灶渗出液, 后期取血液;
?肠炭疽患者, 取粪便, 血液或可疑畜肉;
?肺炭疽则取痰, 血液, 胸腔渗出液;
?脑膜炎时, 可采取脑脊液 。
? 直接涂片镜检
? 分离培养与鉴定
防治原则
? 控制动物炭疽
? 使用炭疽减毒活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
? 长期被用作生物武器, 应提高警惕, 及时采取生物防护
措施 。
? 治疗炭疽以青霉素为首选 。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小杆菌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光滑型菌株有微荚膜。
易感者
人和动物
传染源
牛、羊、猪是本菌的主要自然宿主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致病物质
内毒素、透明质酸酶、荚膜
所致疾病
母畜流产
波浪热
分泌物、乳品 消化道、呼吸道粘膜、皮肤及眼结膜 人
菌血症1- 6W潜伏期
( 70% )
发热、出汗、
关节痛和全
身乏力
内毒素
的作用
进入肝、脾、骨髓
(发热也渐消退)
繁殖入血
菌血症
( 体温再次上升 )
波浪热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短粗杆菌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
致 病 性
贮存宿主
啮齿类动物(野鼠、家鼠、黄鼠)
传播媒介
主要是鼠蚤
鼠疫的传播方式是“鼠一蚤一人”
常见类型
腺型
败血症型
肺型
革兰染色阴性、单端鞭毛
产生水溶性色素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常见于 烧伤感染、创伤感染
革兰阴性 短小杆菌
革兰阴性 短小杆菌
卫星现象, 将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
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后者能合成 V因子,故在金黄色葡萄
球菌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此为卫星现象。
? G-小杆菌
?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 百日咳杆菌, 是人
类 百日咳 的病原体 。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革兰阴性杆菌
? 有鞭毛
? 嗜肺军团菌引起军团菌病, 多流
行于夏秋季节 。
? 治疗不当, 死亡率可达 15%
( 一 ) 空肠弯曲菌
?形态细长弯曲, 呈 S形, 逗点状, 海鸥状或螺旋形
?单鞭毛, 运动活泼
?革兰阴性
?微需氧
?该菌是引起 人类腹泻 的常
见病原菌
? 螺旋形,S型
?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主要病因,与胃腺癌、粘
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
发生也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