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
讲课人:陈俊梁
山西农大公共关系学院
2006年 4月
2
?宏观经济学( Macro economics) 一词是
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
者之一 R· 费瑞希( R·Frisch )在 1933年提出
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 20世纪
30年代。 1936年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
通论, 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
产生的标志。
3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与宏观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以经济总量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总量之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
稳定增长、保证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
的目的。
4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 — 20世纪 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
形成时期( 20世纪 30年代 —— 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
时期( 20世纪 70年代至今)
5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 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 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 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 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
换言之, 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
6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 ——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 完全相反,, 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
给, ——人们将之称为, 凯恩斯法则, 。
?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
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 。 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
资有许多原因, 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 。
储蓄不会自动投资 。
7
凯恩斯论有效需求不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资本收益递减
?流动偏好
?以上三种种心理决定了社会总的有效需求
不足,必然导致经济紧缩。必须通过宏观
经济管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
8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 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 在这种
历史背景下, 凯恩斯撰写了, 就业, 利息和货币
通论,, 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 后
人将之称为, 凯恩斯革命, 。 形成了所谓凯恩斯
主义, 在此之后, 他的追随者们丰富和发展了他
的学说, 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包括萨
缪尔逊, J·希克斯, P·索洛, J·托宾 。
9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
不存在着一种, 自我协调, 的机制以确保
实现充分就业 。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
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以便使之更加
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 因此, 凯恩斯主义
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
10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 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
?第二, 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
?第三,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四, 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
?第五, 形成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
?第六, 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
11
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70年代初以后, 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 滞胀, 局面, 凯恩
斯主义对此无法做出提出对策, 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
纷出笼 。
?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
义宏观经济学 ( 新古典综合派 ) 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
许多努力外, 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 如货币主义学派,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 以上各
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① 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 只
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 ② 强
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12
8,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本讲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 GDP指标体系;
?掌握 GDP的核算方法;
?了解 GDP指标的缺陷。
?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模型中的国
民收入的构成;
13
8.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SNA)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而整
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
来衡量和表现,因此,什么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如何核算,就成为宏观经济学首
先要回答的问题 。
14
8.1.1 宏观经济重要变量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
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
示经济成就的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15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它指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运用本地
域范围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所创造出来的全部
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004年中国 GDP, 159878亿 元
?2005年中国 GDP, 182321亿元
( 1) GDP和 GNP
16
使用 GDP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GDP是一个价值指标:说明它是以货币单位来衡量的,
为了衡量价值,就要使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
的物品或劳务,不计入 GDP。
?是 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不是中间产品。 最
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
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
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销售
的最终产品价值。
?是某一特定时期的最终产品流量而非某一时刻的产
品存量。
?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要概念
?仅包含市场活动价值,不包含非市场活动价值。
17
最终产品价值 =中间环节价值增殖之和
棉花 纱线 布匹 服装
中间品 0 100 180 240
新增价值 100 80 60 70
产品售价 100 180 240 310
18
名义 GDP与实际 GDP:
?名义 GDP,以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 GDP,
?实际 GDP:以不变价格(基年期)计算的 GDP,
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
?实际 GDP=名义 GDP/GDP压缩指数
?GDP压缩指数一般用价格指数来代替。
?消费价格指数( CPI)、生产价格指数( PPI)
100?? 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 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C P I
19
例如,84年香蕉 0.2美元;柑橘 0.22美元
99年香蕉 0.3美元;柑橘 0.25美元
物品
名称
1984年
产量
1984年
GDP
1999年
产量
1999年
GDP
99年实
际 GDP
香蕉 15 3 20 6 4.00
柑橘 50 11 60 15 13.20
合计 14 21 17.20
20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一国居民运用其全部的生产要素,
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NP=GDP-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本
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20世纪 90年代之前美国等一些国家用 GNP指标体
系,91年之后各国基本均采用 GDP。因为 GDP比
GNP更容易统计核算,更能反应一国的生产能力
和就业水平。
21
举例说明:
?例如在美国,如果以 1929年的物价指数为 100,
已知 1933年的物价指数为 75,名义 GNP为 480亿,
则有 1933的 实际 GNP=480亿 ÷ 75 x
100=640亿美元
?1933年的名义国民收入反映了由大危机造成的实
物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后果;实际国民收入则排除
了价格下降而只反映实物的减少,所以它高于名
义国民收入。
22
?请以下列数据测定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名义 GDP 物价指数 实际 GDP 增长率
?1972 1171 100
?1975 1529 127.2
?1977 1890 141
?1979 2369 165.5
?通常把名义 GDP折算成实际 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为
GDP的紧缩指数。
1171
1204 2.8%
1340 14.4%
1431 22.2%
23
?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
简称 NDP):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GDP-折旧额
( 2) GDP与其他几个概念的关系
24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简称 NI):
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要素
收入的总和。
?NI=工资 +利息 +租金 +企业利润
?NI = NDP - 间接税
25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简称 PI):
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PI = NI - (企业所得税 +企业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 + 转移支付
26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一国居民在一
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27
?总产出 =总价值增值
?总产出 =总收入 ;因为总产出是指新增价
值,它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这些新增价值均要转化为要素收入。
?总产出 =总支出 ;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
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生产法(产品附加值法)
?支出法(产品流量法)
?收入法(成本流量法)
1.1.2 GDP的核算方法
28
产品流量法
?按支出法计算 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C)
?国内私人总投资( I)(包括重置投资的总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G)(不含转移支付)
?净出口( X—M)
?GDP=C+I+G+( X—M)
29
国内私人总投资( I)
?固定投资(如企业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的
投资)
?存货投资
?居民购买新建住房支出
30
1992年美国 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单位,10万元 百分比
个人消费支出 4094 68.9
私人国内总投资 770 12.9
政府的产品、劳务支出 1115 18.8
产品与劳务的净出口 -33 -0.6
GDP 5946 100
31
成本流量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
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企业利润 +间接
税及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32
美国 1991年 GDP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万元 )
收入项目 核算方法 结果
GDP 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56775
GNP GDP+净要素支付 (175) 56949
NNP GNP-折旧( 6261) 50688
NI NNP-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
政府补贴
45442
PI NI-企业留利 -社保费 +政府
对企业和个人的转移支付 —
+利息 +分红
48283
DPI PI-个人所得税 42096
33
1.1.3 GDP指标的缺陷
?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
动)
?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不能反映地下经济;
?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
面包、防盗窗等);
?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34
8.2 关于国民经济循环及
产生的基本公式
35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
?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
提供要素报酬。
?暂不考虑税收、折旧,此时
GDP=NDP=NI,我们暂都用 Y表示。
8.2.1 两部门国民经济循环
36
消费支出 C
企业 家庭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
报酬 Y
C
Y 劳动、资本
最终产
品和劳务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S=0)
37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S?0)
企业 家庭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C
Y
金融市场
I S
C
38
?Y=C+I
?Y=C+S
?C+I=C+S
?I?S
?注入量 ? 漏出量
两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39
?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
?政府的经济职能:
?税收 (tax)( TX)
?政府购买支出( G)
?转移支付 (transfer)( TR)
?净税收( T),T= TX- TR
8.2.2 三部门经济循环
40
企业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家庭
政府
SI
Y
G
C
TX
C
G
TR
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图
41
从收入角度看,Y=C+S+T
从支出角度看,Y=C+I+G
国民经济恆等式:
C+S+ T=C+I+G
或,I= S+( T-G)
I= Sp + Sg
三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42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
外经济关系
?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
( import)、出口( export)及本国居民
对外国居民的净转移支付
?净出口 =X-M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净转移支付用 Kr表示
8.2.3 四部门经济循环
43
四部门图示
企业 家庭
政府
国外
金融市场
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
G G
SI Y Y
M
X
C
C
TR TX
Kr
44
用收入法计算,Y=C+S+T+M+Kr
用支出法计算,Y=C+I+G+X
国民经济恒等式:
C+S+ T +M+ Kr =C+I+G+X
或,S+ T+M + Kr =I+G+X
或,I=S+ ( T-G) +( M-X+ Kr )
或,I= Sp+Sg+Sf ( personal储蓄 +government储蓄
+foreign储蓄)
四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宏观经济学
讲课人:陈俊梁
山西农大公共关系学院
2006年 4月
2
?宏观经济学( Macro economics) 一词是
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
者之一 R· 费瑞希( R·Frisch )在 1933年提出
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 20世纪
30年代。 1936年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
通论, 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
产生的标志。
3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与宏观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以经济总量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总量之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
稳定增长、保证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
的目的。
4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 — 20世纪 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
形成时期( 20世纪 30年代 —— 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
时期( 20世纪 70年代至今)
5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 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 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 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 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
换言之, 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
6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 ——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 完全相反,, 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
给, ——人们将之称为, 凯恩斯法则, 。
?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
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 。 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
资有许多原因, 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 。
储蓄不会自动投资 。
7
凯恩斯论有效需求不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资本收益递减
?流动偏好
?以上三种种心理决定了社会总的有效需求
不足,必然导致经济紧缩。必须通过宏观
经济管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
8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 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 在这种
历史背景下, 凯恩斯撰写了, 就业, 利息和货币
通论,, 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 后
人将之称为, 凯恩斯革命, 。 形成了所谓凯恩斯
主义, 在此之后, 他的追随者们丰富和发展了他
的学说, 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包括萨
缪尔逊, J·希克斯, P·索洛, J·托宾 。
9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
不存在着一种, 自我协调, 的机制以确保
实现充分就业 。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
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以便使之更加
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 因此, 凯恩斯主义
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
10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 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
?第二, 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
?第三,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四, 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
?第五, 形成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
?第六, 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
11
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70年代初以后, 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 滞胀, 局面, 凯恩
斯主义对此无法做出提出对策, 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
纷出笼 。
?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
义宏观经济学 ( 新古典综合派 ) 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
许多努力外, 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 如货币主义学派,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 以上各
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① 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 只
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 ② 强
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12
8,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本讲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 GDP指标体系;
?掌握 GDP的核算方法;
?了解 GDP指标的缺陷。
?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模型中的国
民收入的构成;
13
8.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SNA)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而整
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
来衡量和表现,因此,什么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如何核算,就成为宏观经济学首
先要回答的问题 。
14
8.1.1 宏观经济重要变量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
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
示经济成就的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15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它指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运用本地
域范围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所创造出来的全部
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004年中国 GDP, 159878亿 元
?2005年中国 GDP, 182321亿元
( 1) GDP和 GNP
16
使用 GDP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GDP是一个价值指标:说明它是以货币单位来衡量的,
为了衡量价值,就要使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
的物品或劳务,不计入 GDP。
?是 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不是中间产品。 最
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
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
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销售
的最终产品价值。
?是某一特定时期的最终产品流量而非某一时刻的产
品存量。
?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要概念
?仅包含市场活动价值,不包含非市场活动价值。
17
最终产品价值 =中间环节价值增殖之和
棉花 纱线 布匹 服装
中间品 0 100 180 240
新增价值 100 80 60 70
产品售价 100 180 240 310
18
名义 GDP与实际 GDP:
?名义 GDP,以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 GDP,
?实际 GDP:以不变价格(基年期)计算的 GDP,
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
?实际 GDP=名义 GDP/GDP压缩指数
?GDP压缩指数一般用价格指数来代替。
?消费价格指数( CPI)、生产价格指数( PPI)
100?? 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 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C P I
19
例如,84年香蕉 0.2美元;柑橘 0.22美元
99年香蕉 0.3美元;柑橘 0.25美元
物品
名称
1984年
产量
1984年
GDP
1999年
产量
1999年
GDP
99年实
际 GDP
香蕉 15 3 20 6 4.00
柑橘 50 11 60 15 13.20
合计 14 21 17.20
20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一国居民运用其全部的生产要素,
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NP=GDP-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本
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20世纪 90年代之前美国等一些国家用 GNP指标体
系,91年之后各国基本均采用 GDP。因为 GDP比
GNP更容易统计核算,更能反应一国的生产能力
和就业水平。
21
举例说明:
?例如在美国,如果以 1929年的物价指数为 100,
已知 1933年的物价指数为 75,名义 GNP为 480亿,
则有 1933的 实际 GNP=480亿 ÷ 75 x
100=640亿美元
?1933年的名义国民收入反映了由大危机造成的实
物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后果;实际国民收入则排除
了价格下降而只反映实物的减少,所以它高于名
义国民收入。
22
?请以下列数据测定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名义 GDP 物价指数 实际 GDP 增长率
?1972 1171 100
?1975 1529 127.2
?1977 1890 141
?1979 2369 165.5
?通常把名义 GDP折算成实际 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为
GDP的紧缩指数。
1171
1204 2.8%
1340 14.4%
1431 22.2%
23
?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
简称 NDP):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GDP-折旧额
( 2) GDP与其他几个概念的关系
24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简称 NI):
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要素
收入的总和。
?NI=工资 +利息 +租金 +企业利润
?NI = NDP - 间接税
25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简称 PI):
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PI = NI - (企业所得税 +企业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 + 转移支付
26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一国居民在一
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27
?总产出 =总价值增值
?总产出 =总收入 ;因为总产出是指新增价
值,它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这些新增价值均要转化为要素收入。
?总产出 =总支出 ;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
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生产法(产品附加值法)
?支出法(产品流量法)
?收入法(成本流量法)
1.1.2 GDP的核算方法
28
产品流量法
?按支出法计算 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C)
?国内私人总投资( I)(包括重置投资的总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G)(不含转移支付)
?净出口( X—M)
?GDP=C+I+G+( X—M)
29
国内私人总投资( I)
?固定投资(如企业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的
投资)
?存货投资
?居民购买新建住房支出
30
1992年美国 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单位,10万元 百分比
个人消费支出 4094 68.9
私人国内总投资 770 12.9
政府的产品、劳务支出 1115 18.8
产品与劳务的净出口 -33 -0.6
GDP 5946 100
31
成本流量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
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企业利润 +间接
税及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32
美国 1991年 GDP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万元 )
收入项目 核算方法 结果
GDP 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56775
GNP GDP+净要素支付 (175) 56949
NNP GNP-折旧( 6261) 50688
NI NNP-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
政府补贴
45442
PI NI-企业留利 -社保费 +政府
对企业和个人的转移支付 —
+利息 +分红
48283
DPI PI-个人所得税 42096
33
1.1.3 GDP指标的缺陷
?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
动)
?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不能反映地下经济;
?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
面包、防盗窗等);
?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34
8.2 关于国民经济循环及
产生的基本公式
35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
?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
提供要素报酬。
?暂不考虑税收、折旧,此时
GDP=NDP=NI,我们暂都用 Y表示。
8.2.1 两部门国民经济循环
36
消费支出 C
企业 家庭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
报酬 Y
C
Y 劳动、资本
最终产
品和劳务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S=0)
37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S?0)
企业 家庭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C
Y
金融市场
I S
C
38
?Y=C+I
?Y=C+S
?C+I=C+S
?I?S
?注入量 ? 漏出量
两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39
?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
?政府的经济职能:
?税收 (tax)( TX)
?政府购买支出( G)
?转移支付 (transfer)( TR)
?净税收( T),T= TX- TR
8.2.2 三部门经济循环
40
企业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家庭
政府
SI
Y
G
C
TX
C
G
TR
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图
41
从收入角度看,Y=C+S+T
从支出角度看,Y=C+I+G
国民经济恆等式:
C+S+ T=C+I+G
或,I= S+( T-G)
I= Sp + Sg
三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42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
外经济关系
?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
( import)、出口( export)及本国居民
对外国居民的净转移支付
?净出口 =X-M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净转移支付用 Kr表示
8.2.3 四部门经济循环
43
四部门图示
企业 家庭
政府
国外
金融市场
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
G G
SI Y Y
M
X
C
C
TR TX
Kr
44
用收入法计算,Y=C+S+T+M+Kr
用支出法计算,Y=C+I+G+X
国民经济恒等式:
C+S+ T +M+ Kr =C+I+G+X
或,S+ T+M + Kr =I+G+X
或,I=S+ ( T-G) +( M-X+ Kr )
或,I= Sp+Sg+Sf ( personal储蓄 +government储蓄
+foreign储蓄)
四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