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抑郁障碍的问诊
及沟通技巧
一、沟通的基础
—— 几个基本理念
对人的关注 —— 不仅仅是对病的关注
对心理(情绪)的关注 —— 不仅仅是躯体
全新的医学头脑 —— 新的医学模式
二、沟通的条件
时间:熟练的 10- 15分、不熟练 20- 30分
场地
氛围 安静的、舒适的
安全的:私秘性、不被歧视的、保密
的
医生的条件:知识背景、人格、心理状态
医院的条件:经营理念、等级
三、前期资料的收集
躯体疾病的种类、发病形式、病程、可能的预
后
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家庭经济状况
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
姻家庭状况
情感支持来源
病人人格
四、观察
伴诊情况
步态、坐态、体态
眼神
表情
语气
语调
反应速度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倾听
专注的
好奇的
理解的
互动的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共情
对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及时反馈
治疗性煽情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积极关注
对疾病
对家人
对社会
对自己
六、提问的技巧
开放式与封闭式
关心的:疾病、家庭、工作(非审问的)
由易而难(躯体-失眠-焦虑-抑郁)
由浅入深(自杀问题)
旁敲侧击(现实中的压力、社会现象)
明知故问(病程长、家人反应)
好奇
七、症状的询问( 1)
饮食、体重
睡眠:早段、中段、末段
疲乏、精力不足
对大脑反应的感受
心烦、焦虑
八、症状的询问( 2)
对疾病的态度、信心
对前途的的担忧
兴趣的下降、快感的消失
自责
生活没意思、自杀的想法和企图
九、对诊断的沟通( 1)
对疾病态度的探讨:以前的诊断?“您怎么看
自己的病?”、“身体的?情绪的?”
探讨心-身体的关系
对情绪状态的判断:“你怎么看您目前的情绪
状态?”、“您听说过抑郁症吗?”
十、对诊断的传达技巧
权威的
共有的
时代的
坦诚的
非精神病的、好的预后
对躯体、对家人重要的
十一、对治疗方案的沟通
对治疗的理解:干预必要性的探讨、药物治疗
态度探讨,偏心理的、偏生物的
治疗负作用的交待
安全性的交待
起效时间的交待
巩固治疗、维持治疗的交待
十二、治疗关系的巩固
约定复诊的时间
传达对抑郁感受及处境的理解
家属资源的动员:对疾病及其感受的理解、督
促治疗和复诊、情感的支持、陪伴和注意安全
16
谢 谢
抑郁障碍的问诊
及沟通技巧
一、沟通的基础
—— 几个基本理念
对人的关注 —— 不仅仅是对病的关注
对心理(情绪)的关注 —— 不仅仅是躯体
全新的医学头脑 —— 新的医学模式
二、沟通的条件
时间:熟练的 10- 15分、不熟练 20- 30分
场地
氛围 安静的、舒适的
安全的:私秘性、不被歧视的、保密
的
医生的条件:知识背景、人格、心理状态
医院的条件:经营理念、等级
三、前期资料的收集
躯体疾病的种类、发病形式、病程、可能的预
后
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家庭经济状况
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
姻家庭状况
情感支持来源
病人人格
四、观察
伴诊情况
步态、坐态、体态
眼神
表情
语气
语调
反应速度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倾听
专注的
好奇的
理解的
互动的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共情
对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及时反馈
治疗性煽情
五、沟通关系的建立 —— 积极关注
对疾病
对家人
对社会
对自己
六、提问的技巧
开放式与封闭式
关心的:疾病、家庭、工作(非审问的)
由易而难(躯体-失眠-焦虑-抑郁)
由浅入深(自杀问题)
旁敲侧击(现实中的压力、社会现象)
明知故问(病程长、家人反应)
好奇
七、症状的询问( 1)
饮食、体重
睡眠:早段、中段、末段
疲乏、精力不足
对大脑反应的感受
心烦、焦虑
八、症状的询问( 2)
对疾病的态度、信心
对前途的的担忧
兴趣的下降、快感的消失
自责
生活没意思、自杀的想法和企图
九、对诊断的沟通( 1)
对疾病态度的探讨:以前的诊断?“您怎么看
自己的病?”、“身体的?情绪的?”
探讨心-身体的关系
对情绪状态的判断:“你怎么看您目前的情绪
状态?”、“您听说过抑郁症吗?”
十、对诊断的传达技巧
权威的
共有的
时代的
坦诚的
非精神病的、好的预后
对躯体、对家人重要的
十一、对治疗方案的沟通
对治疗的理解:干预必要性的探讨、药物治疗
态度探讨,偏心理的、偏生物的
治疗负作用的交待
安全性的交待
起效时间的交待
巩固治疗、维持治疗的交待
十二、治疗关系的巩固
约定复诊的时间
传达对抑郁感受及处境的理解
家属资源的动员:对疾病及其感受的理解、督
促治疗和复诊、情感的支持、陪伴和注意安全
16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