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本年利润 1
第一节 本年利润
第二节 所得税
第三节 利润分配
第十二章 利 润
第一节 本年利润 2
第一节 本 年 利 润
一, 利润的计算
二, 营业外收支
三, 利润的结转
第一节 本年利润 3
第一节 本 年 利 润
一,利润的计算
(一 )利润总额的构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是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并最终可
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
企业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
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部分。
第一节 本年利润 4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经营成果,
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分为主营业务利
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两个部分。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2.投资净收益
3.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4.补贴收入
(二 )净利润的构成
净利润 =总利润 -所得税
第一节 本年利润 5
二,营业外收支
(一 )营业外收入
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的各项收入 。 包括:固定资产盘盈, 处理固定资
产净收益, 资产再次评估增值, 债务重组收益,
罚款净收入, 确实无法支付按规定程序竟批准后
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 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以及其它非营业性收入等 。
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
生的, 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 实际上是一种纯收
入, 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 因此,
在会计核算时按实际发生的数额入帐 。
第一节 本年利润 6
(二 )营业外支出
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
关系的各项支出 。 包括固定资产盘亏, 处理
固定资产净损失, 资产评估减值, 债务重组
损失, 罚款支出, 捐赠支出, 非常损失等 。
例 1.企业有一笔应付给供货企业的货款 45 000
元, 因其单位撤消而无法支付, 现转为营业
外收入 。
借:应付帐款 4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45 000
第一节 本年利润 7
例 2.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存货发生非常损失 80 000元, 保险公司赔偿 65
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 15 000
银行存款 6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0 000
(2)用银行存款 20 000元捐赠给社会福利部门
借: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3)企业因污水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被环保
部门罚款 5 000元 。
借:营业外支出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三,利润的结转
例 3.某企业 1999年 12月份各有关收入和费用类帐户结帐
前余额入下,
帐 户 借方余额 帐 户 贷方余额
产品销售成本 83 000 产品销售收入 129 00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6 120 其他业务收入 3 900
其他业务支出 2 900 营业外收入 1 000
产品销售费用 1 540 投资收益 660
管理费用 2 300
财务费用 1 120
营业外支出 1 580
合 计 98 560 合 计 134 560
17
(1)结转各项费用
(2)结转各项收入
18
借, 本年利润 98 560
贷, 产品销售成本 83 00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6 120
其他业务支出 2 900
产品销售费用 1 540
管理费用 2 300
财务费用 1 120
营业外支出 1 580
借, 产品销售收入 129 000
其他业务收入 3 900
营业外收入 1 000
投资收益 660
贷, 本年利润 134 560
第二节 所得税 10
第二节 所 得 税
一,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准则与税法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此,按照财务会计方
法计算的 会计利润 与按照税法计算的 应税所
得额 之间的结果往往存在差异,不一定相同。
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本质差别在
于 收入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 费用的
可扣减性 不同,从而产生两种差异。
第二节 所得税 11
(一 )永久性差异
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
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计入收入与费用的项目口径不
同所产生的差额,这种 差额在某期发生,但不会在以后
的会计期间转回。
1.会计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时不作为收益处理。如国库券利息收入。
2.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益处理,不计入税前会计利润,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作为收益征税处理。如企业以自身
生产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
3.会计核算时确认为损失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时税法不予认定,不允许扣减。一是口径范围不
同,如税收滞纳金;二是标准不同,如业务招待费。
4.会计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不计入税前会计利润,
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允许作抵减处理。
第二节 所得税 12
(二 )时间性差异
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
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入与费用的项目时
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差额。特点是:这种 差额在某期
发生,但在以后各期可以转回。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指使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未
来应增加应税所得的差异。
(1)会计核算时已确认某项收益,并计入税前会计利
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税法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
认征税处理,如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
(2)按税法规定已在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某项
费用或损失,而在会计核算时应于以后会计期间确
认处理,如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节 所得税 13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指使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 未
来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差异 。
(1)某项按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纳
税的收益, 而会计核算时应于以后会计期间加以确
认处理 。
(2)某项会计核算时已于本期确认计入税前会计利
润的费用或损失,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税法规定应
于以后期间作扣减处理, 如产品保修费用 。
时间性差异随时间的递延可逐渐消除, 故在会
计核算时要在其逐渐转回的各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配 。
第二节 所得税 14
二,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 )当期计列法与跨期所得税分摊 (对所得税费用 )
对 永久性 差异, 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 是按
照应税所得与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所得税金额作为本
期所得税费用, 还是按照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计算的
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 。 对 时间性 差异, 是否需
要在会计报表上作为一项要素予以确认与计量 。
1.当期计列法 (应付税款法 )
以企业纳税申报表上所列示的本期应付所得税作
为本期所得税费用, 列入利润表 。 即差异均于本期确
认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 。
2.跨期所得税分摊
指将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未来所得税影响数分别
确认为负债或资产, 并将此所得税影响数递延至以后
期间分别确认为所得税费用 (或利益 )。
第二节 所得税 15
(二 )所得税的性质
1.所得税作为收益的分配
理由:企业本期利润中负担的所得税是企业
纯收入的一部分,其性质是利润的分配,应与股
利分配一样,股利是支付给股东的,所得税是支
付给政府的。
2.所得税是一项费用
理由:企业为最终拥有的净利润而发生的一
切支出都是费用,所得税也是为了使企业最终获
得净利润而发生的支出,应作为一项费用,因为
它符合费用定义。它与房产税等一样是企业的一
项费用支出,区别仅是计税依据不同。
第二节 所得税 16
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 )帐户设置
, 所得税, 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
费用。借方反映企业计入本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贷方
反映转入, 本年利润, 帐户的所得税费用。
, 递延税款, 核算企业由于 时间性差异 产生的影响
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贷方反映企
业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金额,以
及本期转回原已确认的可抵减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
异的所得税金额;借方反映企业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
的未来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以及本期转回原已确认的
本期应计入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金额;期末
余额反映已确认但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
的影响金额。
第一节 本年利润 17
(二 )应付税款法
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
间的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会计方法。这种方法不确认纳税影响额,当期
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两者均以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乘积计
算。
会计处理时,依税法规定对本期税前会计
利润进行调整,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本期发
生的时间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本期发生的永
久性差异同样处理。
, 所得税, 帐户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
除的所得税费用;, 应交税金 — 应交所得税,
帐户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节 所得税 18
例 4.某企业 1999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 600
000元,所得税率 33%。其中 (1)本期取得投资收益中包
含国库券利息收入 50 000元; (2)本期营业外支出中包
含非公益捐赠支出 25 000元; (3)本期按会计选用的折
旧年限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为 50 000元,按税法规
定的折旧年限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为 70 000元。
税前会计利润 600 000
加:非公益性捐赠 (永 ) 25 000
减:国债利息收入 (永 ) 50 000
减:折旧差额 (时 20 000
应纳税所得额 555 000
本期应交所得税 183 150
本期所得税费用 183 150
借:所得税 183 150
贷:应交税金 — 应交所得税 183 150
第二节 所得税 19
(三 )纳税影响会计法
1.纳税影响法的特点
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
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
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
取跨期分摊的会计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本期 所得税费用 是按照会计准则
计算的本期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计算确认的,以达到一
定时期的收益与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相配比。而 应
交所得税 作为一项负债也应同时确认,但它是根据应
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两者间时间性 差额作为递延税款
项目在有关会计期间摊配。至于永久性差异则在产生
的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
第一节 本年利润 20
例 5.以例 4资料,按纳税影响法处理
税前会计利润 600 000
加:永久性差异 25 000
减:永久性差异 50 000
减:时间性差异 20 000
应纳税所得额 555 000
本期应交所得税 183 15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 6 600
20 000 X 33% = 6 600
本期所得税费用 189 750
借:所得税 189 750
贷:应交税金 — 应交所得税 183 150
递延税款 6 600
第三节 利润分配 21
第三节 利 润 分 配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二,利润分配的帐务处理
, 利润分配, 帐户下设,
--盈余公积转入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应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普通股股利
--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未分配利润
22
本 章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