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腹泻
腹泻 (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腹泻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 "
[病因 ]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包括由病毒, 细菌, 霉菌, 原虫, 蠕虫等感
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
坏死性肠炎, 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肠
道缺血等 。 此外, 医院内感染可
致腹泻, 亦可因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
结肠炎 。
(2)急性中毒,服食毒蕈, 河啄, 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 磷,
铅, 汞等引起的腹泻 。
腹泻 (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腹泻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 "
[病因 ]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包括由病毒, 细菌, 霉菌, 原虫, 蠕虫等感
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
坏死性肠炎, 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肠
道缺血等 。 此外, 医院内感染可
致腹泻, 亦可因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
结肠炎 。
(2)急性中毒,服食毒蕈, 河啄, 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 磷,
铅, 汞等引起的腹泻 。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伤寒或副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等 。
(4)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 过敏性紫癜, 服用某些药物
如氟尿嘧啶, 利血平及新斯
的明等引起腹泻 。
2 慢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① 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大
部切除后胃酸缺乏等 。 ② 肠
道感染,如肠结核, 慢性细菌性痢疾 。 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血吸虫病, 梨形鞭毛虫病, 钩虫
病, 绦虫病等 。 ③ 肠道非感染性病变 ;如 Crohn病, 溃疡性
结肠炎, 结肠多发性息肉, 吸收
不良综合征等 。 ④ 肠道肿瘤,结肠绒毛状腺瘤及小肠, 结
肠恶性肿瘤, 如癌肿, 恶性淋巴瘤
等 。 ⑤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囊性纤维化, 胰
腺广泛切除等 。 ⑥ 肝胆疾病,肝硬
化, 胆汁淤积性黄疽,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等 。
3 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迸, 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 胃泌素瘤, 血
管活性肠肤 (VIP)瘤, 类癌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肠病 。
(2)其他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尿毒症, 放
射性肠炎等 。
(3)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 甲状腺素, 洋地黄类药物, 消
胆胺等 。 此外, 某些抗肿瘤药
物和抗生素使用亦可致腹泻 。
(4)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功能性腹泻 。
[发生机制 ] 腹泻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有些因素又互为
因果, 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归
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
1 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 。,霍
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
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 霍乱弧菌外毒素刺激肠
粘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促使环磷酸腺苷 ( cAMP)含量增加, 引起大量水与电解质
分泌到肠腔而导致腹泻 。 产毒
素的大肠杆菌感染, 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
VIP瘤所致的腹泻也属分泌性腹
泻 。
2,渗透性腹泻 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 ;阻碍肠内水分
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 如
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肠内高渗, 服用盐类泻
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
此型 。
3,渗出性腹泻 是由粘膜炎症, 溃疡, 浸润性病变致血浆,
粘液, 脓血渗出, 见于各种
肠道炎症疾病 。
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
末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如肠炎, 胃肠功能紊乱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
所引起, 如小肠大部分切
除,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这一分类较简单明了, 对理解腹泻的发生机制甚为有用 。
不过, 具体病例往往不是单
一的机制致病, 而可能涉及多种原因, 仅以其中之一占优
势而已 。
[临床表现 ]了解临床表现, 对明确病因和确定诊断有重要
的意义 。
1.起病及病程 急性腹泻起病骤然, 病程较短, 多为感染
或食物中毒所致 。 慢性腹泻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多见于慢性感染, 非特异性炎症,
吸收不良, 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
乱等 。
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感染性腹泻, 每天排便次
数可多达 10次以上, 如为细
菌感染, 常有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 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
红色或果酱样 。 慢性腹泻, 多每
天排便数次, 可为稀便, 亦可带粘液, 脓血, 见于慢性痢
疾, 炎症性肠病及结肠, 直肠癌等 。 粪便中带粘液而无
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
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 尤以感染性
腹泻为明显 。 小肠疾病的腹
泻疼痛常在脐周, 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 而结肠疾病则疼
痛多在下腹, 且便后疼痛常可缓
解 。 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 。
[伴随症状和体征 ]了解腹泻伴随的症状, 对了解腹泻的病
因和机制, 腹泻引起的病
理生理改变, 乃至作出临床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 如,① 伴
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伤寒或副伤寒, 肠结核, 肠道恶性淋巴瘤, Crohn病, 溃
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 败血症等 ;
② 伴里急后重者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 如急性痢疾,
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③ 伴明显消
瘦者多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 如胃肠道恶性肿瘤, 肠结核
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④ 伴皮疹或
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 伤寒或副伤寒, 麻疹, 过敏性紫
瘫, 糙皮病等 ;⑤ 伴腹部包块者见
于胃肠恶性肿瘤, 肠结核, Crohn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 ;⑥
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
泻, 如霍乱, 细菌性食物呻毒或尿毒症等 ;⑦ 伴关节痛或
肿胀者见于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
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结核, Whipple病等 。
[问诊要点 ]
1.腹泻的起病 有否不洁食物, 旅行, 聚餐等病史, 腹泻
是否与脂餐厚味摄人有关, 或与紧张, 焦虑等有关 。 腹
泻的次数及大便量有助于判断腹泻的类型及病变的部位,
分泌性腹泻粪便量常超过每日 1升, 而渗出性腹泻粪便
远少于此量 。 次数多而量少多为直肠激
惹有关, 反之病变部位较高 。
2,大便的性状及臭味 如前临床表现中所述, 对判断腹
泻的类型亦十分有助, 配合大便常规检查, 可大致区分
感染与非感染, 炎症渗出性与分泌性, 动力性腹泻 。 奇
臭多有消化吸收障碍 ;严重感染性肠病, 无臭多为分泌
性水泻 。
3,腹泻伴随症状 发热, 腹痛, 里急后重, 贫血, 水肿,
营养不良等对判断病因有帮助 。
4.同食者群集发病的历史 地区和家族中的发病情况, 以
便对流行病, 地方病, 遗传
病及时作出判断 。 同桌进餐者的发病情况有助于诊
断食物中毒 。
5.腹泻加重, 缓解的因素 如与进食, 油腻食物的
关系, 以及禁食, 抗生素的作用等 。
6.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功能性腹泻, 下段结肠病变
对病人一般情况影响较小 ;而器质性疾病 (如炎症,
肿瘤, 肝胆胰疾患 ),小肠病变影响则较大 。
腹泻 (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腹泻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 "
[病因 ]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包括由病毒, 细菌, 霉菌, 原虫, 蠕虫等感
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
坏死性肠炎, 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肠
道缺血等 。 此外, 医院内感染可
致腹泻, 亦可因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
结肠炎 。
(2)急性中毒,服食毒蕈, 河啄, 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 磷,
铅, 汞等引起的腹泻 。
腹泻 (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腹泻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 "
[病因 ]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包括由病毒, 细菌, 霉菌, 原虫, 蠕虫等感
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
坏死性肠炎, 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肠
道缺血等 。 此外, 医院内感染可
致腹泻, 亦可因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
结肠炎 。
(2)急性中毒,服食毒蕈, 河啄, 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 磷,
铅, 汞等引起的腹泻 。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伤寒或副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等 。
(4)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 过敏性紫癜, 服用某些药物
如氟尿嘧啶, 利血平及新斯
的明等引起腹泻 。
2 慢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① 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大
部切除后胃酸缺乏等 。 ② 肠
道感染,如肠结核, 慢性细菌性痢疾 。 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血吸虫病, 梨形鞭毛虫病, 钩虫
病, 绦虫病等 。 ③ 肠道非感染性病变 ;如 Crohn病, 溃疡性
结肠炎, 结肠多发性息肉, 吸收
不良综合征等 。 ④ 肠道肿瘤,结肠绒毛状腺瘤及小肠, 结
肠恶性肿瘤, 如癌肿, 恶性淋巴瘤
等 。 ⑤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囊性纤维化, 胰
腺广泛切除等 。 ⑥ 肝胆疾病,肝硬
化, 胆汁淤积性黄疽,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等 。
3 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迸, 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 胃泌素瘤, 血
管活性肠肤 (VIP)瘤, 类癌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肠病 。
(2)其他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尿毒症, 放
射性肠炎等 。
(3)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 甲状腺素, 洋地黄类药物, 消
胆胺等 。 此外, 某些抗肿瘤药
物和抗生素使用亦可致腹泻 。
(4)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功能性腹泻 。
[发生机制 ] 腹泻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有些因素又互为
因果, 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归
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
1 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 。,霍
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
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 霍乱弧菌外毒素刺激肠
粘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促使环磷酸腺苷 ( cAMP)含量增加, 引起大量水与电解质
分泌到肠腔而导致腹泻 。 产毒
素的大肠杆菌感染, 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
VIP瘤所致的腹泻也属分泌性腹
泻 。
2,渗透性腹泻 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 ;阻碍肠内水分
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 如
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肠内高渗, 服用盐类泻
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
此型 。
3,渗出性腹泻 是由粘膜炎症, 溃疡, 浸润性病变致血浆,
粘液, 脓血渗出, 见于各种
肠道炎症疾病 。
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
末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如肠炎, 胃肠功能紊乱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
所引起, 如小肠大部分切
除,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这一分类较简单明了, 对理解腹泻的发生机制甚为有用 。
不过, 具体病例往往不是单
一的机制致病, 而可能涉及多种原因, 仅以其中之一占优
势而已 。
[临床表现 ]了解临床表现, 对明确病因和确定诊断有重要
的意义 。
1.起病及病程 急性腹泻起病骤然, 病程较短, 多为感染
或食物中毒所致 。 慢性腹泻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多见于慢性感染, 非特异性炎症,
吸收不良, 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
乱等 。
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感染性腹泻, 每天排便次
数可多达 10次以上, 如为细
菌感染, 常有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 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
红色或果酱样 。 慢性腹泻, 多每
天排便数次, 可为稀便, 亦可带粘液, 脓血, 见于慢性痢
疾, 炎症性肠病及结肠, 直肠癌等 。 粪便中带粘液而无
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
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 尤以感染性
腹泻为明显 。 小肠疾病的腹
泻疼痛常在脐周, 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 而结肠疾病则疼
痛多在下腹, 且便后疼痛常可缓
解 。 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 。
[伴随症状和体征 ]了解腹泻伴随的症状, 对了解腹泻的病
因和机制, 腹泻引起的病
理生理改变, 乃至作出临床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 如,① 伴
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伤寒或副伤寒, 肠结核, 肠道恶性淋巴瘤, Crohn病, 溃
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 败血症等 ;
② 伴里急后重者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 如急性痢疾,
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③ 伴明显消
瘦者多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 如胃肠道恶性肿瘤, 肠结核
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④ 伴皮疹或
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 伤寒或副伤寒, 麻疹, 过敏性紫
瘫, 糙皮病等 ;⑤ 伴腹部包块者见
于胃肠恶性肿瘤, 肠结核, Crohn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 ;⑥
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
泻, 如霍乱, 细菌性食物呻毒或尿毒症等 ;⑦ 伴关节痛或
肿胀者见于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
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结核, Whipple病等 。
[问诊要点 ]
1.腹泻的起病 有否不洁食物, 旅行, 聚餐等病史, 腹泻
是否与脂餐厚味摄人有关, 或与紧张, 焦虑等有关 。 腹
泻的次数及大便量有助于判断腹泻的类型及病变的部位,
分泌性腹泻粪便量常超过每日 1升, 而渗出性腹泻粪便
远少于此量 。 次数多而量少多为直肠激
惹有关, 反之病变部位较高 。
2,大便的性状及臭味 如前临床表现中所述, 对判断腹
泻的类型亦十分有助, 配合大便常规检查, 可大致区分
感染与非感染, 炎症渗出性与分泌性, 动力性腹泻 。 奇
臭多有消化吸收障碍 ;严重感染性肠病, 无臭多为分泌
性水泻 。
3,腹泻伴随症状 发热, 腹痛, 里急后重, 贫血, 水肿,
营养不良等对判断病因有帮助 。
4.同食者群集发病的历史 地区和家族中的发病情况, 以
便对流行病, 地方病, 遗传
病及时作出判断 。 同桌进餐者的发病情况有助于诊
断食物中毒 。
5.腹泻加重, 缓解的因素 如与进食, 油腻食物的
关系, 以及禁食, 抗生素的作用等 。
6.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功能性腹泻, 下段结肠病变
对病人一般情况影响较小 ;而器质性疾病 (如炎症,
肿瘤, 肝胆胰疾患 ),小肠病变影响则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