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杨鹏程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诚信的基本内涵,理解市场经济既是契约经济,又是法治经济,二者均与诚信密切相关,要明白成熟的市场经济依赖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大学生应成为实践诚信的榜样,讲诚信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诚信的内容,市场经济与诚信,大学生与诚信。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个,讨论学时:2个,课外学时:4个授课教案 前言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它以各种形式,历史性出现在各民族的道德箴言中,出现在各种文化的道德要求中,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失去诚信,整个道德体系都要动摇;失去诚信,一切道德将不再成为道德。换句话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诚实守信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修课目。 第一节 诚信概述 一、诚实与谎言 1、诚实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主要是为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实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诚”是人的态度,指人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对待事物,人以一种忠实于事物的真的态度去反映事物,所以诚又有忠诚的意思。“实”是实在,以实表现真,指事物本真状态,是说事物的真,存在的真。诚实实际就是实事求是。 诚实作为一条道德义务,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就强调个人的非独立性和依赖性。人的生存依赖于真实性,人的存在排斥虚假性,诚实就表达了人类的这一生存需求。 2、不说谎 不说谎是诚实的否定表达。道德要求的正命题表现为强命题,逆命题表现为弱命题,是道德规范体系的常见状态,但若逆命题的强度大于正命题的规范,一定具有道德警示线意义的道德规范。不说谎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 3、必要言谎 必要谎言是一种被认为具有合理性的现象。这种谎言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限定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四类:战争中的必要谎言、外交场合的必要谎言、义务性必要谎言和非义务性必要谎言。 在我们使用必要谎言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必要性谎言必须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其次,即使在必要谎言中,非义务性谎言也占很大成分,人们也仍然有很大选择余地。 二、守信与失信 1、守信 信的基本释义是诚实无欺、遵守诺言。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道(“人无信不立”)和立政之基。 2、失信 失信即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完全改变了受诺承诺关系,破坏了受诺承诺这一关系的平衡状态,并且使受诺者全部承担失信后的利益损失,造成受诺者意料之外的被动。失信行为可分:故意失信和非故意失信。 3、重诺 不成不诺,要求人以诚心承诺,有诚则诺,无诚不诺;不义不诺,承诺受义的制约,不能有求必应,有求必诺;不可不诺,要求人们在承诺时考虑践诺能力,不做超越自己行为能力的承诺。 三、信任 1、信用与信誉 信用一词最先是经济用语,用来表示经济活动中借贷关系遵循的准则,后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对各种领域的承诺与践诺情况的描述、评价与测量。 信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信誉大致与信用的意思相同,而广义的信誉即美誉,跟承诺、践诺有关。 2、信任与信任关系 信任是个复合词,信,相信;任,任用,委托。信任是由相信而任用或依赖。信任关系是建立在相信和依赖的基础上,这种相信是诚实、守信的累积,是诚实、守信行为结出的果实。信任关系是一种有风险的关系,有其脆弱性。 3、公信力与信任危机 公信力是一个集合概念,它表示公众对某一群体、集团的信任程度,这种信任一般用高低来表示,公信力以集团为对象,表示公众对集团的信任度。一般说来,一个社会的公信力与社会成员间的信任程度成正比例关系。诚信在,信任在,社会良性状态在.诚信不保,信任不保,社会系统不保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诚信 一、成熟的市场经济依赖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 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靠行政命令保证交易的进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以契约来保证交易的进行。市场交易契约实质上是交易双方的事前承诺,按契约交易因此可视为践诺行为。在市场交易的承诺践诺过程中,起连接作用和保证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交易者的守信。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守护神。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德教不力,法治难为,道德原则是法治的立法基础。在市场经济行为中,诚信原则的确立大大地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道德需要诚信,诚信包含着预测性,而预测性又需要有规范化、制度化的行为方式。诚信、法制的建立有赖于全社会。个别交易中的个别守信的需求,在无数个交易者中连续相加成为无数的守信需求,最终汇总为市场交易者对守信的总需求,从而达成一种市场共识,守信就成为市场中的行为规则。因此,成熟的市场依赖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 二、以诚信获得市场交易资格 第一、只有诚信者能够成为候选交易伙伴。成熟的市场将是欺诈者的坟墓,是诚信者的乐园,只有诚信者才能进入交易者候选范围。 第二、即使欺诈者因其伪饰而被选作交易伙伴,他也很难保证欺诈行为完全成功。因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有较为完善的交易监督体系,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很容易发现,欺诈行为很快中止。 第三、即使欺诈成功,市场监控体系也会发生作用,记录下欺诈者的欺诈信息,并记入欺诈者交易档案,使欺诈者在以后的交易竞争中处于竞争劣势。 三、在市场中以诚信换诚信 诚信者容易在市场中找到交易伙伴。诚信不但给诚信者带来机会,而且给诚信者带来朋友。而在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往往只有一次,欺诈者的角色只能扮演一次,以后就很难有效。可见,在成熟的市场中,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欺诈是欺诈者的墓志铭。 第三节 大学生与诚信 一、诚信与大学生的安身立命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预备性的。大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经济中去。我国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转型,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面向市场,大学生应努力增强自己在信用方面的群体形象。诚信乃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 案例讨论: 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 199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授权工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8个试点城市39个中央部委所属136所高校中试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学生所借贷款利息的50%由财政贴息,其余50%由学生个人负担。助学贷款规模由各地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制定。但其中没有如何担保的规定,这使学校和银行都无所适从,因为一旦学生还不起贷款,谁来承担呆坏帐呢? 担保助学贷款杯水车薪 助学贷款1999年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试行,但拿到资助的学生比例却很小。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1999年底,共有1万多名学生提出贷款申请,可4亿元的申请意向只有509万元落到实处。原因是当时面临着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贷款担保难,银行从防范信贷风险的角度出发,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但由于借款人绝大多数是家庭困难的学生,自身家庭难以提供担保,异地求学的学生,在学校所在地也难以找到担保人。学校也不愿意为学生提供担保承担风险。二是贷款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防范。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市场化,而且工作岗位流动性很强。银行、学校都没有有效的方法回避信贷风险。于是就出现了被誉为高校贫困生求学“绿色通道”的国家助学贷款一时间门庭冷落,学生贷不到款,银行贷不出款,“好事没办好”,贷款难以落实的状况。 问题 1、助学贷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1)助学贷款有助于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科教兴国最基础的是大力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从国家财力中拿出很小一部分资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走向建设第一线,重要而且急需,费用少,收益高。 (2)助学贷款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性消费贷款。与购车、买房等纯消费行为不同,助学贷款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修养,不仅是一种消费贷款,还是人力资本培养增殖的投资性贷款,作用远大。 (3)助学贷款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与独立。大学生自己贷款读书,毕业后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还贷,而非完全依赖于父母和国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勤俭节约,勤奋学习,运用所学进行人生道路设计。 (4)助学贷款有助于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成。大学生信用贷款的实行必将促进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的发展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建立信用体系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会迅速健康地发展起来。 2、助学贷款为何出现这些问题? 3、大学生应如何建立个人信任制度? 二、大学生应成为实践诚信的榜样 第一、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文化人”的代名词,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一个有文化的、被社会高看的、代表祖国未来的庞大群体,其作为集体的榜样作用,足以移风易俗,引导社会道德前进方向。 第二、在校大学生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进入社会,将以每年几百万人的庞大数量进入社会,是一支足以影响社会的生力军。我们要求在校大学生做诚信榜样,是为了明天把大学生作为道德推动力量注入社会。 第三、大学校园内浓厚的科学传统和人文精神氛围,以及伴随着专业知识传授而不断增进的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等,会使在校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诚信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四、社会上的恶风败俗,多数从不诚实不守信开始的。号召和督促大学生成为实践诚信的榜样,实际是加强校园道德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 三、讲诚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诚信是个实践性概念。承诺、践诺是我们充实人生的日常功课。生活,是不断承诺践诺的生活;人生,是不断承诺践诺的人生。诚信应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提升人格。可见,诚信分为三个层次:行为中的诚信,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诚信,信念和人格的诚信。也即行为选择层次、习惯层次、节操层次。三个层次循序渐进,显示出诚信修养的不同阶段,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永远是大学生的追求。三个层次循序渐进,显示出诚信修养的不同阶段,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永远是大学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