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肩负历史使命 提高自身素质
——刘红芬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把握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努力构建成才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当今时代的特点
21世纪的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21世纪的中国更是朝气蓬勃,万象更新,成功加入WTO,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极其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1985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初期,国际大局的形态仍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激烈争斗。
1.和平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初期,国际大局的形态仍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激烈争斗。
和平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突出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当前世界发展形势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全球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间的经济交往逐渐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各种双边或多边的经济贸易在不同类型国家间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生产,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国家经济主权概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谈判、协商、经济手段正成为解决国家间矛盾和纠纷的主要方式。大规模核武器的出现客观上也已成为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呈蔓延之势,这些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根源。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局部冲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恐怖活动的范围遍布世界主要地区,手段也更加骇人听闻,世界局势仍不安宁,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很艰巨。世纪之交,单极挑战多极,美国霸气逼人,但它无法阻止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要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依然滚滚向前。单极世界搞不成,多极世界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1世纪初期,国际大局的形态仍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激烈争斗。
新世纪伊始,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美英军事打击阿富汗、伊拉克,美国退出反导条约这些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事件,给世界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恐怖主义的最大特征是在非战争的状态下,为了某种政治目的,采用某种非正常的、极端的暴力手段,造成恐怖事件。据统计,近18年来,美国先后遭受了10多次恐怖袭击,包括驻外使馆、各种水面舰只、美军驻外基地,等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受到的恐怖袭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美国屡屡受到恐怖打击,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反思。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美国依仗其经济实力,霸气十足地想建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一统天下的单极世界。2001年上半年,美国总统布什上台伊始,坚持推行“单边主义”,坚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拒绝批准《京都协议书》和《禁止生化武器公约》。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退出《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议定书》(简称《反导条约》)。从本质上讲,退出《反导条约》是美国为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所进行的扫清障碍之举。其实际的如意算盘是使俄罗斯等其他核大国丧失对美国的“平等”核战略威慑能力,而独立建立起自己的核武器优势与导弹防御系统两大威慑,压制任何可能对美国霸权地位形成的挑战,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惟一地位。
但是,美国极力想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单极世界不得人心,也不符合时代潮流。中、俄等大国坚决反对,美国的同盟国也不赞成。
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加,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因素”在国际事务中日益突出。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正不断充实新的内涵,发展对华关系已成为俄各派政治力量的共识。中日关系由于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一度陷入低潮。2001年秋天,小泉访华,就历史问题进行道歉,为修补中日关系作出了努力。2001年10月21至22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这是中国政府承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些都表明,中国是孤立不了的、也是遏制不住的,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而中国的强大与发展,就是对单极世界图谋的有力制约。
此外,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开始反思和调整政策,出现了互相团结和重新聚集的势头。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区域合作发展较快,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内涵。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坚持主权原则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可以肯定,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意识,要求改革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声还将进一步增强。这对美国搞单极显然也是极为不利的。
2.发展问题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概括地讲,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呈现出经济格局多元化、经济交往一体化、经济兴盛靠科技等特点。
发展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主要是消除贫困,减小贫富差距,实现国际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际经济旧秩序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导致发展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是指: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保留不合理的生产结构,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国际分工中新的依附关系增强;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家贸易关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压低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来盘剥、压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和控制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使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汇率机制;以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组织,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或贸易组织,力图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到既定的政治、经济轨道上,达到继续影响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目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强行推广自己的价值概念、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并把是否接受这一套作为提供援助、进行合作的条件,并通过经济封锁、制裁,甚至直接出兵干涉,力图实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国际经济旧秩序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举步维艰,甚至不断恶化,并使贫富悬殊的局面愈演愈烈。尤其是非洲面临更加严重的问题,约有一半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一百多万难民无序流动,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化”问题成为最为时兴的话题之一。事实上,目前人们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概括地讲,是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资本、货物、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市场体系,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这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想把自己孤立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展望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已不可能长期在地区经济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运行。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吾山友时说:“现在世界上北方发达、富裕,南方不发达、贫困,而且相对地说,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南方要改变贫困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还有什么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再发展问题。”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一度袖手旁观,结果欧美金融市场均受到明显影响,使得国际金融组织迅速转变态度,采取了积极措施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看,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呈现出经济格局多元化、经济交往一体化、经济兴盛靠科技等特点。对此,大学生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在对待全球化的问题上,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真正做到:
既要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勇敢地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反对自我孤立、闭关自守,又要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生活方式、价值概念和意识形态的本色和独立性,反对不加限制、没有差别、失去原则的抽象的全球化。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运动方向,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同时又要防止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进程中被“西化”、“分化”。
和平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解决的重要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世界仍很不太平。各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南北发展不协调愈演愈烈,真正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1世纪的中国:民族复兴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新千年的第一年,中国人民大事多、喜事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热烈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北京取得了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更加认清当前国家的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21世纪中国最鲜明的政治特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代表”就是政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从政治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在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着打碎旧的生产关系的神圣责任,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在于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提供了思想指导。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既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又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中国共产党必然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三个代表”作为有机整体,从根本上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在当代中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积极应对WTO,增强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亮点。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亮点。改革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二十多年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惠及祖国的各行各业和各个角落。今天,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1)漫漫复关路。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漫漫征程。从多哈会议开始审议中国加入WTO议题到一锤定音,仅仅用了8分钟,而中国却为此进行了15年的努力。加入世贸组织和全面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是中国领导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作出的战略决策。这充分表明中 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2)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将发生的深刻变化。
第一,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将会有一个更好的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将出现一个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律环境;
第三,我们将看到一个改变了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上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也会为整个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开拓一个新的前景,使它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了大量重大科技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
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1996年我国GDP排世界第7位,而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在世界第28位;
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这是我国国际竞争力8大类指标中唯一连续下降的指标,1996年从1994年的世界第23位下滑了5位;
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不高。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与发展的总人数和企业研究与发展总人数均列世界前4名,而我国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的第32位和第21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与我国的科技投入不足和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现行的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有关。
我们必须制定有效的战略措施,及时把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充分利用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加速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世贸组织要求成员国都只能靠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自己,而我国目前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这就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企业的经营机制、经济运行规则和环境等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科技、教育发展的最突出特征。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以科学技术和重大技术发明为特征的原始创新异常活跃,为整个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现代化迅速发展。
(2)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十五”规划确定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一是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在亚微米、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高性能计算机、光电子技术材料与器件、生物工程药物、生物芯片、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是指对增国力、助国威有重要影响、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高技术研究。2003年10月15日,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技的进步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了培养各种人才,教育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建立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国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第二,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曾经提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必须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正如专题讨论会的报告指出的,:“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第三,拓宽专业面,改革培养模式;第四,改革课程结构;第五,改革教学方法;第六,教育思想的革新。教育目标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以上这些是值得我们认真参考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在教育思想上加以思考,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高等学校的功能、目标,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等等进行重新思考,以便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处在世纪之交这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有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上讲,
其一,二战后形成的冷战局面已被打破,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日见强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可以加快发展自己,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其二,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强有力地带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既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又为本地区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香港、澳门回归,更为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国内情况看,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已经建设起相当可观的综合国力基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在逐年增强。
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逐渐完善的体制条件,开辟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人民群众新的创造力正在进一步发挥起来。
更重要的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使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大好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面临的强大压力。主要有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此外,还有我们自身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所以,未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能否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能否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取得主动,将直接决定21世纪中国的地位和前途。
综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人的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想,而是由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是由当代历史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既是一种历史机遇,也是一种历史挑战。它要求每个大学生在充分认识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基础上,承担起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00年,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国家日益贫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国家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救国图存,许多志士仁人艰苦求索,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西方列强奴役和封建统治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这些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为拯救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粉碎了帝国主义把我国变为殖民地的企图。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北伐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真正实现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为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100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多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有了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在国际地位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已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已明确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虽然无缘去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献身,但我们有幸参与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迎接挑战
当今世界,从时代来看,已经进入21世纪;从发展上看,还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政治斗争上看,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认清世界的今天,探究世界的明天。这样,才能正确地审时度势,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
1.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21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新的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4)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进步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当今社会,一个不能在国际舞台上以科技实力赢得优势的国家和民族,就只能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
面对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面对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当代大学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中华民族科技创新,步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历史重任,自觉加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举创新的旗帜,不断开拓进取,为尽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智慧、青春和力量。
2.迎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大学生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这一历史重任。
自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敌对势力一直在交替使用武装颠覆和“和平演变”两种战略,力图铲除社会主义制度。当其用军事干涉等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种种行为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便改变策略,着眼于政治攻势、思想文化渗透和经济手段,妄图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使之“演变”为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生活方式西方化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两个挑战,既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挑战。迎接两个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需要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更需要青年一代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以此振兴我国科技事业,使我国的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运用科技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学生是我国人口中有机会享受现代科技教育的很少的一部分,是未来的我国迎接科技挑战的中坚力量,理应肩负起振兴我国科学技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历史使命。迎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就是要使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让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身上复辟资本主义的梦想彻底毁灭。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走下去的这一历史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了青年一代的肩上。青年一代只有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培养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气概,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大旗永远飘扬下去。
三、艰苦创业
1.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蓬勃发展,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化险为夷;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地方武装割据到全国执政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并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使我们逐渐实现了国强民富。所有这一切,都是与艰苦创业的精神分不开的。
2. 艰苦创业是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虽然人民的生活日渐富裕,国家的实力不断强大,但我们今天所处的是全球化的环境,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3.艰苦创业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人生的过程中,不管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还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和完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挫折。人生可能一时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但不可能一世都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因此,只有确立了艰苦创业的人生态度,才会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才能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
4.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困难会层出不穷。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聚集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发全民族的勇气和斗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忍不拔地向前进。大学生只有承担艰苦创业的历史使命,才可能在学生时代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可能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和成才目标的实现。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一、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的呼声。大学生只有遵循正确的成才方向,努力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完成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制定的。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对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水平作出的规定,是学校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应当努力达到的目标。
学校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并不决定于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是以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依据。
1.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是确定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体现着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规模、层次、内容和培养规格都要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教育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前者是教育的社会本质,后者则是受社会本质所决定的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形态相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有相应发展程度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力量,在教育上也必然会占统治地位,成为教育的拥有者和教育活动的支配者。就教育的社会职能而言,首要问题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经济基础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不同,因此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性质也有本质的区别。学校这种组织形式出现于奴隶社会,因而学校教育的性质和职能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一方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培养和训练维护本阶级统治的人才,为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是一切社会形态下所共有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与剥削制度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大力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但这决不是说教育的政治职能即为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服务就不重要了。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使人才培养始终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立教之本。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是确定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我们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旧世界进行彻底批判的实践中,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力”即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生产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由此,马克思强调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多方面地、充分自由地、协调地发展,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关系的人。”马克思还论述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技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的全面发展描述了一幅蓝图。马克思特别指出,人应当是一个“完整人”,人要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虽然使人成为“完整人”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若干发展阶段,但在任何发展阶段上,人都应该均衡地、和谐地、全面地发展,而不是畸形地、片面地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包括人的体力与智力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片面发展是社会分工造成的,而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加剧了这种片面性。人类的社会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早期的“社会内部的分工”虽对人的发展起了负作用,但还没有使劳动者丧失相对的独立性。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出现的“在生产某个商品时发生的分工”则“完全消灭工人的独立性并使工人变成资本指挥下的社会机构的部件,”“由于劳动被分成几个部分,人自己随着也被分成几部分,为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他一切肉体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人的这种畸形发展和分工齐头并进。”因此,要改变人的畸形发展,必须改变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社会分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这就是消灭私有制,使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所有,同时使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提供机会的程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有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使人在德、智、体、美以及劳动技能等方面均衡、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私有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我们党所制定的教育方针,正是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使人成为“完整人”的思想。早在1957年,我们党所确定的教育方针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在不断加以丰富和补充,但是通过社会主义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
虽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条件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使人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但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
3.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任务是确定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以及“三个面向”的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还比较落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因此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学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赋予党的教育方针以新的内容。1983年10月,邓小平在给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题词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三个面向”的方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赋予了新的更加丰富的时代内容。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当前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决定了我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它既指出了我国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又指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学习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所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物质文化进步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思想,不难看出,这“两个历史过程的统一”的思想,正是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和新实践,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江泽民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现代社会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观点,从中不难看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既是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完成的历史使命,实现成才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1.“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未来社会的发展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所谓素质,一般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环境教育影响和自身认识与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素质。事实证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改革实践活动。199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总的指导思想中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已清醒认识到,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有赖于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各族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和成才目标要求:“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与他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统一”:“希望大学生和全国各界青年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与他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五点希望”:“希望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应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整地把握和理解。
2、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思想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元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不断花样翻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封建残余意识的影响等,都会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产生动摇。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科学、思想端正、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行动自觉。
第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当代人才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于 2001年9月20 日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号召全党和全社会“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其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三,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无国界,文化必交流,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国际文化的交流。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也需要进行国际间交流。因此,善于学习和吸收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在于树立科学观念。其次要热爱科学,注重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并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功底,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第四,以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跨世纪人才必须是通晓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专才”,这样他的社会贡献才会更突出。同时,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高度分解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又要求人才必须拥有“博”,即必须是涉猎多学科、多领域、博采众长的“全才”和“通才”,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自学能力、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独到的识别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等,青年大学生一定要致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五,以健康体魄、不畏艰难险阻为支柱的身体素质。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人有一个良好的体质,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大学生肩负着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科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历史重任,必须讲究强身之道,坚持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锻造出强健的体魄,浇铸出顽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世纪伟业中。
第六,以乐观向上、坚忍不拔为主流的心理素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势不可挡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运动,迫切需要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而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死四名自己朝夕相处同学的恶性杀人案,也说明大学生一定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集中表现为对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性格特色,对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对追求最简单、最朴实的诠释。二是乐观向上的情感。大学生应当是富于情感的有热情的人,要善于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影响人和感召人;对自己选定的目标和事业充满为之奋斗的激情;同学间要相互理解、互相支持等。三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曾说过:“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意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胜利的基石。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四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它的道德性,即适应改革发展的主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注重创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即考虑自己创新的社会价值、社会后果。创新精神是社会对人才基本规格的要求,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培养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系,它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社会实践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主体对外来政治信息进行反应、选择、整合、内化以及提高、升华等多环节构成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重视理论学习,主要是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与实践相联系是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也是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河南中医学院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教育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推广。
第三,努力学习,丰富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最基础的素质。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深刻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大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探索未来,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去设计自己的成长道路,并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第四,拓宽视野,走向社会,适应发展,提高能力素质。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有其特殊的内在要求,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敏锐的信息收集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等。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就要适应时代要求,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步伐;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国情是展现能力素质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现实是锻炼大学生能力的舞台,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是培养能力素质的重要方法。
第五,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两者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体育锻炼对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有重要作用,能发展人的基本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发展人的心理素质。
典型案例1:
反思马加爵
成长的烦恼1981年5月,儿子出生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马建夫为其取名加爵,“加官进爵”,正是这个贫困农民对后代发自内心的期盼。
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马建夫夫妇坚持供孩子们念书,四个孩子中,就有马加爵和一个姐姐考上了大学。
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年过五十的马建夫向媒体透露,马加爵在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每一次都是家人发现后,他才提起。
1997年,马加爵考上了宾阳中学,广西16所重点高中之一。
上高一的时候,马加爵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饰成长的烦恼。许多人认为,家境贫寒的马加爵,从小养成了孤僻、敏感、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性格。马青泉,马加爵的大姐,至今保留着弟弟当年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
“姐姐,我很不愉快,有委屈不敢说,比如,我在教室踢球,就会有同学说我不爱护公物,我听了脸热热的……很想吵架,为什么另一个人踢他们就不说?”
“我的同桌是全班第一的优秀三好生,他总喜欢引起女孩注意,说‘毒呀,谁动了我的东西’,就是在骂我……我想打什么、杀什么,可我没理由……女孩子为什么这么‘善良’配合他笑?”
“姐,我换位置了,但我仍想不通,为什么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类似这样的问题,是一些青春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惑。但多数时候,没有人为他释疑解惑。
马加爵的父母疼爱儿子,但文化知识的局限,让他们缺乏能力与儿子交流。在马建夫的记忆里,没有一次父子间长时间交谈过;后来在3年多的大学时光中,儿子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学校方面,在马加爵的初高中时代,素质教育虽已提升为教育的方向,但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小县城里,现实的压力仍让学校行“应试教育”之实。
在当年“一俊(成绩好)遮百丑”的氛围中,马加爵成了家人、老师、族人们眼中的好孩子,更何况,马加爵从小给人沉稳的印象。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一些成长的烦扰闷在了性格内向的马加爵心里。马加爵在他的青少年时代起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现在还无法知道,但一些事实已体现出他压抑已久的爆发。马加爵的高中老师向媒体介绍,高中三年中,马加爵有一次行为让大家大跌眼镜。那是一次会考结束,他突然消失,没留下任何音讯。学校与家人找了三天,还报了警。后来,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警方打电话到学校,才知马加爵只身去了贵港,在街头游荡时被警察带走,这时他身上只剩下12元钱。马加爵后来说,他一直以为“贵港”是一个海港,想去看海。
与马加爵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身上的变化更能明察秋毫。他们说,有一段时间,马加爵有些自暴自弃,沉迷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还时常买两瓶啤酒到宿舍里解闷。
2000年夏天,马加爵考上云南大学,成为马二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从此,马加爵成为马二村民教育子女的榜样。
天之骄子的心魔
马加爵制造的血案震惊了云大校园,老师、同学们在谴责他冷酷无情的同时,也展开了反思。以下是马加爵的同班同学对他的描述:
“不愿与人深交,没有知心朋友,与四位被害同学的关系还算相对较好的。”
“忧郁,阴沉,目光中有一种仇恨,有时在楼道里碰到有一种阴森感觉。”
“家里比较穷,靠助学金念书,有时拿不到助学金,连吃饭钱都没有。经常穿着一双拖鞋。”
“贫困生是大学里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群体,”代万华说,“这个群体的心智发展大体有两个走向,一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将苦难当成生活的磨炼;二是自卑,消极,感觉世界不公平,情绪往往比较极端。”代是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老师。
代说,很不幸,马加爵属于后者。2002年寒假,马加爵高中所在班级组织同学聚会,其他同学都来了,只有马加爵没来。马加爵的孤僻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代老师估计,云南大学里贫困生的比例有1/3,相对于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来说,云南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障碍,远不是哪一个特定群体的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再不重视后果会日益严重。”
代老师总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入学的心理落差、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贫穷自卑、情感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在学生身上存在,轻则心绪不宁,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导致自杀杀人悲剧。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足为怪,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身体定型的年龄,许多变化让他们不知所措,二是我们的社会本身也处在一个转型的巨变中,在自身与外部环境都不成熟的情形下,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凸显就不足为怪了。问题在于,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心理、人文放在应有地位,缺乏资源和手段,导致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
根据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供述,他与被害人打牌,仅仅因为被“冤枉”作弊,就起了杀心;另一方面,在几乎一天一个计件式的杀人行动中,大学生马加爵尽显职业杀手本色。
犯罪心理专家在此间分析指出,犯罪人,特别是暴力性的,涉及到血腥杀人案件,大多数有人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作案前马加爵是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发生这起惨案让大多数人感到非常意外。其实,这里面也有其心理轨迹。但是,在马加爵的成长过程中,少有人对他的内心世界予以关怀。
教育的反思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名大二的同学对记者说,大学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地方,还要培养学生正常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人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这位同学举例道,199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卢刚,因留校和研究基金之争,持枪在校内杀害了来自科大的同学、同胞及师长后自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云南大学一位老师痛心地说,“马加爵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一个健康自由的清道夫比一个乖戾自私的天才更符合教育的目标!”这种反思,应从我们的小学乃至学龄前教育就开始。马加爵的成长过程中,少有人对他的内心世界予以关怀。
评析:明确我们教育的目标。大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常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人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
典型案例2:
信亲人盲目拿钱 为虚荣疯狂诈骗
2004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了大学生刘雪梅诈骗案。刘雪梅是长春市一个大专院校的学生,从小到大家里人对她的评价就是4个字:乖巧、懂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家里人眼中看上去的看好孩子却干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儿。
2000年,这个在亲人眼里乖巧懂事的刘雪梅考入了长春市某高等专科学校。家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这让刘雪梅的父母十分欣慰,刘雪梅的父母在九台市批发市场做小买卖,家庭收入相当有限,而面对长春市较高的消费水平,为了让刘雪梅专心地念书,父母的生活更加节俭了,坚持每月给女儿五六百元的生活费。刘雪梅的父亲不无骄傲的说:“为了孩子,我们大人辛苦点也认了。”
而刘雪梅也十分体谅父母的辛苦,据说她不但在学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生活中也结交了不少很有能力的朋友,这让亲戚们十分羡慕。他们甚至希望刘雪梅能够帮助自己家的孩子找到工作。刘雪梅的三姨就是其中之一。三姨的女儿成绩一般,但是很想当空姐,希望雪梅能够帮帮忙。
刘雪梅告诉三姨自己认识北方航空公司的一名叫童童的女孩,这个人能把三姨的女儿送到航空公司做空姐,同时刘雪梅也告诉三姨找工作是要花钱的,于是三姨便给刘雪梅拿了2000块钱让她疏通关系。刘雪梅的母亲和三姨对于这个愿意帮忙的童童心存感激,她们多次要求见童童,想请她吃个饭提前表示感谢,可是刘雪梅都说童童太忙了没有时间。
半年过去了,空姐的事情还没有办下来,而刘雪梅却以送礼、交纳建校费、抵押金等理由不断地从三姨家里拿钱。但是为女儿的前途,每次三姨都毫无怨言地掏腰包。一年的时间里,刘雪梅从三姨家拿了共计12.88万块钱。尽管空姐的事情还没有办下来,但是三姨却十分信任刘雪梅,因为她觉得刘雪梅认识的童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女儿工作的事应该不成问题。
刘雪梅认识一个很有能力的空姐童童这件事儿在亲戚中传开了,而此时刘雪梅的四姨夫因居住条件较差,正准备买一套房子。于是刘雪梅便告诉四姨夫说,童童在长春有一套廉价的房子正要出售,只需8万块钱就能买下来,但是需要四姨夫先拿出5万块钱作为抵押金。四姨夫开始犹豫起来了: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房子?这事会不会有假?但是刘雪梅的母亲打消了四姨夫的顾虑:放心吧,雪梅她不会说谎的。
就这样,四姨夫在没有看到房子的情况下将8万块钱购房款交给了刘雪梅。一年过去了,三姨的女儿依然没有当上空姐,四姨夫的房子也仍然没有着落。四姨夫开始有些担心了,不断的追问刘雪梅房子的事,而刘雪梅总是支支吾吾地以没有钥匙或者人没凑齐等理由搪塞过去。
这个时候,为给女儿办空姐几乎花掉全部家当的三姨也开始有些不安了,几次向刘雪梅打听情况。刘雪梅每次都说“马上就可以上班”了,但一直没有兑现。于是心存疑虑的三姨来到了北方航空公司询问招聘空姐的具体事宜。当时北方航空公司确实招了18名空姐,这当中并没有三姨的女儿,而且现在这些人已经跟机实习了。得知真相后,三姨当时就气得直掉眼泪。
听说三姨那边儿出了问题后,四姨夫便立刻找刘雪梅追问钱的去向。而此时的刘雪梅却说自己也被别人骗了,那些钱全被骗走了。这时候刘雪梅的家人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雪梅仅从三姨和四姨夫那里就拿走了人民币20多万元,亲戚们很难想象这件事是那个朴实的刘雪梅自己做的,他们认为刘雪梅一定是受了别人的指使。于是2004年2月10日,三姨和四姨夫一同来到了九台市经济犯罪侦察大队报案。他们向民警反应2003年一年内,外甥女刘雪梅从他们手中拿走人民币10余万元,家人们怀疑这些钱是被北方航空公司一个叫童童的空姐拿去了。
公安人员立即到北方航空公司进行调查,然而令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北方航空公司根本就没有童童这个人。随后,九台市经侦大队将目标集中在了刘雪梅的身上。那么亲戚们的钱到底哪儿去了呢?在九台市看守所里,刘雪梅低着头,交代了事情的真相:那些钱都是被她拿去购买高档服装和频繁地更换新款手机了。
亲戚们眼中那个乖巧懂事的刘雪梅如今已经沦为阶下囚。她说自从来到长春以后,大城市花花绿绿的诱惑让她深陷其中,虚荣心和嫉妒心急剧膨胀,在都市生活的优越环境下,刘雪梅变了。但是这种变化真的能导致刘雪梅去骗亲戚们的钱吗?从刘雪梅这里我们了解到,她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都是为了她的男朋友, 因为他是从小吃苦的人,没有尝过真正的甜。
刘雪梅所说的男朋友是个叫王亦的男孩,曾经是刘雪梅的网友,两人见面不久后就谈起恋爱。在王亦眼中,刘雪梅给他的印象最深的便是花钱非常大方。恋爱不久刘雪梅就买了一件价值近一万元的貂皮大衣送给了王亦,当时王亦还奇怪地问:“你哪有这么多钱?”而刘雪梅则满不在乎地说:“我家里很富裕,有资产一千多万呢。”
同时,刘雪梅也给自己买了一件大衣,两件貂皮大衣的价钱都在万元左右。这让王亦觉得女朋友的家里的确非常富裕,于是便没有再仔细过问。就这样,两人便租房过起了同居生活。他们购买了全套的家电,经常出入长春最繁华的商场。一年的时间,两人仅用来买衣服就花掉了几万块钱,他们希望通过穿高档名牌衣服能让别人刮目相看。为了让别人高看一眼,刘雪梅不但买高档的服装,还给王亦买了一辆二手的汽车,她觉得男朋友开辆车会显得格外体面。
一年以来,两人的开销几乎全部由刘雪梅来支付。而对于钱的来路,王亦一直认为是刘雪梅的父母给的。据公安机关调查,购买这些物品的钱其实都是刘雪梅在王亦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亲人那里骗来的。当公安机关来到刘雪梅租住的房间里时,搜出大量用赃款买的用品,全都是一水儿的名牌。
一年多的时间里,刘雪梅分别以不同的理由从父母、亲戚那儿骗取了人民币共计42万元,这些钱刘雪梅全部用来和王亦购买高档用品,外出旅游。他们穿的是名牌衣服,开的是私家车。有一次,两人为了追求时尚,仅拍婚纱照就花去了9000多元。事实上,这些钱给刘雪梅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也曾引起父母和亲戚的注意。但是对于这些,刘雪梅都用那个虚设的北方航空公司的空姐“童童”掩盖了。每次父母对她的穿戴产生怀疑的时候,刘雪梅都说是童童送给她的。
九台市经侦大队经调查揭开了事实的真相,这让刘雪梅的家人难以接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单纯的刘雪梅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对此,刘雪梅自己的体会是:就是因为我把自己捧得太高,希望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这种想法腐蚀了我的心。
公安机关考虑到王亦对于钱的来路并不知情,于是不追究他的责任。真相大白后,刘雪梅的亲戚提出了一个让公安人员意想不到的请求:他们愿意撤诉,并希望公安机关别追究此事。而此时最伤心的就是刘雪梅的妈妈,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的失职,都怪做家长的平时对女儿关心太少。尽管亲戚们不愿再追究下去,但是刘雪梅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评析:
这个案子首先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刘雪梅个人的道德素质的低下。我们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是刘雪梅是专挑亲人骗。当她在回忆她把这些钱骗来以后,每天去享受去走进商场的时候,好像还是沉浸在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当中。还有大学生中有很多孩子来自一些贫困地方,他进入大城市以后,被这些物欲所诱惑,但是他却不懂得如何去约束自己,如何去努力奋斗。
其次刘雪梅心理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说她说过:我觉得人出生之后都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人家就享福,我就享不了福。这说明在她的成长过程当中,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这种看法是每个人性格的核心内容,她觉得既然是人人平等,就应该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也有,其实这观念是完全错了。因为人出生,我们平等的是我们做人的尊严和我们基本的权利,社会给你提供了机会能力,你可以用正当途径去获取财富,只要做法律允许做的一切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 人们对于财富的观念是要取之有道,我要踏踏实实挣钱,但是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她脑海当中的财富就是我只要能拿到一笔钱,我先花了它,今后这个窟窿怎么去补再说。 刘雪梅她还有一个心理问题,她认为我只要想要得到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得到它,我不管用什么手段反正你们都会满足我的,这种宠爱形成她性格方面的问题。
再次,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是导致刘雪梅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她应该在家里是比较受宠爱的一个人,家里惟一的一个大学生,父母都是以她为中心的,因此她想要什么父母就尽量地去满足她。她上学的时候父母节衣缩食,给她大笔的钱财,为的是让她能够在外头过得宽松点,所以父母这种爱心如果没有给她灌输正确的观念,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我只要想要得到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得到它,我不管用什么手段反正你们都会满足我的,这种宠爱形成她性格方面的问题。 还有刘雪梅的家人提出法律就别追究了,这钱就只当是给自己孩子花了。刘雪梅这个行为她已经不是一个民事行为了,她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的财物,已经构成了事实的诈骗行为,她要负刑事责任。
最后, 家庭教育的缺陷应该是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弥补,学校一个主要的职责是给他们提供知识方面的讲授以及智力方面的开发,但是学校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也是要教会孩子一些社会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法律方面的含义。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追求到幸福,但是刘雪梅追求到的却是一个虚幻,她骗了别人,同样更骗了自己,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来讲,能否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