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31 1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2011-3-31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能在
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必然是一种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从理论层面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
现形式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并为中国
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从实践层面来看,就是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即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它作为观察社会,
指导中国革命的工具,最终引导革命走向成功。
2011-3-31 3
一、李大钊: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011-3-31 4
李大钊( 1889- 1927)
河北,乐亭人。早年
留学日本,受到社会
主义思潮的影响,回
国后开始宣传社会主
义。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成功,迅速
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转变,成为最早在中
国播下马克思主义种
子的伟大先驱。
2011-3-31 5
(一) 新的历史观
李大钊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主要是唯物史观。
2011-3-31 6
1、接受唯物史观
这首先表现在他完全接受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理。他说:
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因
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发达最甚的,算
是经济现象。故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
2011-3-31 7
质要件。自己不能变化的,也不能使别
的现象变化。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的
要件,如人种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
本来变化很少,因之及于社会现象的影
响也很小,但于他那最少的变化范围内,
多少也能与人类社会的行程以影响。
2011-3-31 8
2、历史进化观
社会发展是作螺旋状的前进上升运动。他
把乐观主义人生观建立在社会进步论信念上。
他说:
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
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
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
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
2011-3-31 9
界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
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的世界中、历
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
应该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
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
有我们的黄金世界。这是现代史学给我
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
2011-3-31 10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
个重要观点。正如李大钊指出的那样,唯物史
观认为我们的历史“不是那个伟人圣人给我们
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真实
历史,不是少数人的历史 …… 历史的纯正的主
位,是这些群众,决不是几个伟人。” 因为我
们的历史是全体人民即平民创造出来的。任何
伟人离开全 体人民的关系就没有什么用处。
2011-3-31 11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思想
的最早提出
李大钊不仅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
唯物史观,而且也是最早提出来应将马
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的思想。他在
,史学要论, 中,首次论述了唯物史观
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他呼吁要用唯
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改作或重作”。
2011-3-31 12
(二)余工余值说
2011-3-31 13
1、接受“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济论的要点就是“余工余值
说”,对这种学说李大钊是这样理解的。他说:
解析这些方法,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就
是马氏学说特色之一。依马氏的解析,资本家
增大余值的方法有二要着:一、尽力延长工作
时间,以求增加余工的数目。 …… 二、尽力缩
短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费的时间。
2011-3-31 14
2、认识到“剩余价值学说”的阶级性
余值既全为资本家的掠夺品,那工
人分外的工作,就是余工,便一点报偿
也没有。刚是对工人的能力课额外的汗
血税,而为资本家增加幸运,这是现代
资本主义的秘密,这是资本主义下资本
家掠夺劳工生产的方式。
2011-3-31 15
3、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马氏之所以要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就是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
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从而科学地论
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不可抗拒的规
律。所以,“资本主义发达的结果,就
引起劳动者的反抗,适足以自制其死
命”。
2011-3-31 16
(三)对社会主义理解
2011-3-31 17
早在 1918年,他在, Bolshevism胜
利, 中,就预见到社会主义成为不可抗
拒的历史的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 李大钊文集,
下卷第 603页)他在, 社会主义与社会运
动, 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
2011-3-31 18
1、社会主义更人道
社会主义不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学说,
更不是以社会全体为本位,以遏止个人主义的
自由。他说:
此主义初期,非政治运动,实为人道运
动。盖见社会上许多可悲惨的事,吾人若以正
当手段,而阻止悲惨的运动,则人类的幸福到
了,诚相信社会中,有此真理。今则竟成为有
力的政治运动 。
2011-3-31 19
2、社会主义更自由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平等自由,
但又不同于无政府主义。他说:
社会主义者是要求政府有一种权力,使之
伸张,以保障每人享受极大量的平等、自由。
资产阶级是要求政府个人自由,是一部分自由,
限制政府干涉个人自由愈小,而彼级之享福愈
大。无政府主义是主张无政府者,与社会主义
绝对相反。
2011-3-31 20
3、社会主义不消除竞争
社会主义不是消除竞争,而是消除资本主义
社会竞争出现的消极结果,竞争也是社会主义发
展的动力。他说:
人咸以为实行社会主义之后,决不发生竞
争。盖社会由竞争而进步,良好的竞争,是愉快
而有味,无不可以行之。至于资本主义的竞争,
使人类入于悲惨之境,此种竞争,自不可以。今
社会主义毫无竞争,岂不令人枯死么?
2011-3-31 21
二、陈独秀:
宣传社会主义倡导无产阶级专政
2011-3-31 22
陈独秀( 1879-1942)
安徽怀宁(安庆)人。
早年留学日本,受社
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之后,成为中国早期
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宣传家。
2011-3-31 23
(一)宣传科学社会主义
2011-3-31 24
他首先把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
主义区分成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的社
会主义,并且说明了两者联系区别。
2011-3-31 25
1、解释社会主义
所谓社会主义就是一种伦理的关怀,
就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他说:
女子与劳动者全是弱者,所以我们
要帮助弱者抵抗强者。除了社会主义,
更没有别的方法。
2011-3-31 26
都是牺牲弱者以助强者的伦理、历史。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牺牲劳动以助资本
家,牺牲妇女以助男子。社会主义正因
为扶助这两种弱者,抵抗这两种强者而
发生的。
扶助弱者以抗强者 …… 就是社会主
义。
2011-3-31 27
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可分为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社
会主义,两者差别在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
他说:
古代所讲的社会主义,都是理想的;其学
说都建设在伦理上面,他们眼见得穷人底苦恼
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底贫富弄得
2011-3-31 28
绝对的平均或相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
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底经
济的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 …… 近代所讲的
社会社会主义,便不同了;其宗旨固然也是救
济无产阶级底苦恼,但他的方法却不是理想的
简单的均富论,乃是由科学的方法证明出来现
社会不安底原因,完全是社会经济制度 —— 即
2011-3-31 29
生产和分配方法 —— 发生了自然的危机,要救
济他的危机,先要认明现社会底经济的事实,
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面,来设法改造生产和分
配底方法。因此可以说马格斯以后的社会主义
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建设在经济上面的,和马
格斯以前建设在伦理上面的空想的主观的社会
主义完全不同。
2011-3-31 30
3、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在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区
别的同时,他对种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
马克思派的共产主义,第一原则就是要有
科学的根据。所谓科学的根据,是根据社会之
历史的进化和现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种种的客
观境界,不是空中楼阁主观的幻想 …… 第二个
2011-3-31 31
原则就社会改造应有的步骤。 …… 因为
各民族之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进步
各不相同,所以改造的步骤不能一致。
第三个原则就是每一步骤都须用革命的
方法。
2011-3-31 32
(二)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2011-3-31 33
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宣言,,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书,书的精髓是用
唯物观说明阶级斗争。他批判第二国际
修正主义的阶级调和论。
2011-3-31 34
1、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最重要
区别就是前者主张阶级斗争,后者主张劳资携
手。他说:
马格斯底, 共产党宣言, 自第一页到最末
页都是解释阶级战争底历史及必要的讲义,可
惜自称为马格斯派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竟然忘记
了!
2011-3-31 35
2、论证社会革命的必要
针对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各种派别反对中国
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他论证了中国
实行社会革命手段的必要性。因为:
现在社会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
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
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
2011-3-31 36
3、主张战争解决问题
因此,他热情赞扬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
认为社会在每个进化阶段新旧顿变之时,都不
免不了革命战争。他说:
革命之所以称为神圣事业,…… 乃因为他
是表示人类社会组织进化之最显著的现象,他
是推进人类社会组织进化之最有力的方法。
2011-3-31 37
(三)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2011-3-31 38
1、对国家本质的认识
陈独秀还对国家的阶级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他说:
各国只有阶级,阶级内复有党派,我以为
“国民”不过是一个空名,并没有实际的存在。
有许多人欢喜拿国民的名义来号召,实在是自
2011-3-31 39
欺欺人,无论国会也好,国民大会也好,
俄罗斯的苏维埃也好,都只是一阶级一
党派底势力集中,不是国民总意底表现;
因为一国民间各阶级各党派的利害、希
望各不相同。
2011-3-31 40
2、论证专政的工具性
陈独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只是统
治阶级的工具观点。他说:
强权何以可恶?我以为强权所以可恶,是
因为有人拿他来拥护强者、无道者,压迫弱者一
正义。若是倒转过来,拿他来救护弱者与正义,
排除强者与无道,就不见得可恶了。由此可以看
出强权所以可恶,是他的用法,并不是他本身。
2011-3-31 41
3、宣传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驳斥各种社会主义
派别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论点。他说: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不许有产阶级得到政权
的意思,这种制度乃是由完成阶级战争消灭有
产阶级做到废除一切阶级所必经的道路。
2011-3-31 42
4、主张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
他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非经过
无产阶级专政不可,…… 然而实行无产阶级革
命与专政,无产阶级非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
力不可,要造成这样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都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
与指导者不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特别重视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他热情地赞扬到,“政
党是政治底母亲,政治是政党的产儿”
2011-3-31 43
三、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
2011-3-31 44
毛泽东( 1983- 1976)
字润芝,湖南湘谭人。
早年受中国传统哲学熏
陶,崇信理学唯心论。
1920年开始转向马克思
主义理论。在陕北时期,
认真研读苏联三十年代
的哲学著作,并形成了
,实践论,,, 矛盾论,
以及其他一批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著作。
2011-3-31 45
(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
2011-3-31 46
毛泽东十分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
密切联系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去研
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1-3-31 47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作调
查研究,写出了,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土地革命前期,在,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文中强调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
究”;在, 反对本本主义, 一文中,提出了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此时,他
还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了一系列
的调查报告,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
形成。
2011-3-31 48
2、对“实事求是”的新阐释
在 1941年 5月发表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
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崭新的科学的
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实事求是,就是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011-3-31 49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
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
义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找出事物发展的
规律,把我们改造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客
观规律基础之上,同时,只有找出了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行动指南,
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011-3-31 50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2011-3-31 51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是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特别是党
内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哲学史上知
行关系,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011-3-31 52
1、实践观
实践观点是毛泽东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他
在, 实践论, 中指出,实践是根据一定的思想、
理论计划、方案从事变革客观现实的活动。在
,论持久战, 中又提出,实践是做或行动,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特殊表现。他强调实践是社会的实践,是千百
万人民的革命实践。他还对实践的形式作了明
2011-3-31 53
确归结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
验三种基本类型。在这三种实践活动中,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他还系统地
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
2011-3-31 54
1、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
毛泽东把认识发展过程明确地概括
为“两个飞跃”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
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能动地
飞跃到革命实践过程。认识整个过程是
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
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2011-3-31 55
3、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的统一是毛泽东对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独创性的贡献。实现这种统一
的关键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统
一起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原理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真正成
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武器,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
出的独创性的贡献。
2011-3-31 56
(三)以矛盾为核心
的唯物辩证法
2011-3-31 57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系统而深刻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和, 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两部著作标
志着毛泽东辩证法法的形成,,矛盾论,
标志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成熟。
2011-3-31 58
1、对立统一规律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
心和实质的思想。, 矛盾论, 把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看成是贯穿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两种根本
对立的宇宙观,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整个, 矛盾论,
就是说明如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
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2011-3-31 59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毛泽东明确地把矛盾的普遍性概括
为两方面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
性指事物内部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一
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认识矛盾
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011-3-31 60
3、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
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
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双方及其发展
也是不平衡的,因此不能平均看待,必
须区分主次。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
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
2011-3-31 61
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
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
的方面,就是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
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011-3-31 62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一致性、
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联结或互
相合作。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事物发展过程中
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
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
的方面转化。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
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
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011-3-31 63
5、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
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种关
系贯串于矛盾学说的各个方面,只有真
正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道理,才
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学说的丰富内
2011-3-31 64
容,才算真正懂得辩证法。如果割裂它
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陷入形而上学。
关于矛盾精髓问题的概括,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经验的哲学总结,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
验主义的重大理论收获,是对马克思主
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2011-3-31 65
(四)指导革命走向
成功的唯物史观
2011-3-31 66
毛泽东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革
命活动开始,就着力于批判唯心史观,
坚持和发挥唯物史观。
2011-3-31 67
1、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
法观点出发,在总结我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认为,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贯
串一切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011-3-31 68
2、两类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总结国内及国际的历史经验,回
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提出的新课题,科
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
盾学说。在种种复杂的矛盾中,他严格区分了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
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相冲突的,你死我活的矛
盾;而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
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011-3-31 69
3、阶级分析方法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就初步掌握了阶
级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实际的阶级斗
争。他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是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第一次作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根据不同的阶级
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析他们对革
命的不同态度。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2011-3-31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能在
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必然是一种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从理论层面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
现形式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并为中国
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从实践层面来看,就是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即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它作为观察社会,
指导中国革命的工具,最终引导革命走向成功。
2011-3-31 3
一、李大钊: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011-3-31 4
李大钊( 1889- 1927)
河北,乐亭人。早年
留学日本,受到社会
主义思潮的影响,回
国后开始宣传社会主
义。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成功,迅速
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转变,成为最早在中
国播下马克思主义种
子的伟大先驱。
2011-3-31 5
(一) 新的历史观
李大钊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主要是唯物史观。
2011-3-31 6
1、接受唯物史观
这首先表现在他完全接受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理。他说:
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因
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发达最甚的,算
是经济现象。故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
2011-3-31 7
质要件。自己不能变化的,也不能使别
的现象变化。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的
要件,如人种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
本来变化很少,因之及于社会现象的影
响也很小,但于他那最少的变化范围内,
多少也能与人类社会的行程以影响。
2011-3-31 8
2、历史进化观
社会发展是作螺旋状的前进上升运动。他
把乐观主义人生观建立在社会进步论信念上。
他说:
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
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
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
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
2011-3-31 9
界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
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的世界中、历
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
应该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
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
有我们的黄金世界。这是现代史学给我
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
2011-3-31 10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
个重要观点。正如李大钊指出的那样,唯物史
观认为我们的历史“不是那个伟人圣人给我们
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真实
历史,不是少数人的历史 …… 历史的纯正的主
位,是这些群众,决不是几个伟人。” 因为我
们的历史是全体人民即平民创造出来的。任何
伟人离开全 体人民的关系就没有什么用处。
2011-3-31 11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思想
的最早提出
李大钊不仅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
唯物史观,而且也是最早提出来应将马
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的思想。他在
,史学要论, 中,首次论述了唯物史观
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他呼吁要用唯
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改作或重作”。
2011-3-31 12
(二)余工余值说
2011-3-31 13
1、接受“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济论的要点就是“余工余值
说”,对这种学说李大钊是这样理解的。他说:
解析这些方法,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就
是马氏学说特色之一。依马氏的解析,资本家
增大余值的方法有二要着:一、尽力延长工作
时间,以求增加余工的数目。 …… 二、尽力缩
短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费的时间。
2011-3-31 14
2、认识到“剩余价值学说”的阶级性
余值既全为资本家的掠夺品,那工
人分外的工作,就是余工,便一点报偿
也没有。刚是对工人的能力课额外的汗
血税,而为资本家增加幸运,这是现代
资本主义的秘密,这是资本主义下资本
家掠夺劳工生产的方式。
2011-3-31 15
3、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马氏之所以要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就是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
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从而科学地论
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不可抗拒的规
律。所以,“资本主义发达的结果,就
引起劳动者的反抗,适足以自制其死
命”。
2011-3-31 16
(三)对社会主义理解
2011-3-31 17
早在 1918年,他在, Bolshevism胜
利, 中,就预见到社会主义成为不可抗
拒的历史的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 李大钊文集,
下卷第 603页)他在, 社会主义与社会运
动, 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
2011-3-31 18
1、社会主义更人道
社会主义不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学说,
更不是以社会全体为本位,以遏止个人主义的
自由。他说:
此主义初期,非政治运动,实为人道运
动。盖见社会上许多可悲惨的事,吾人若以正
当手段,而阻止悲惨的运动,则人类的幸福到
了,诚相信社会中,有此真理。今则竟成为有
力的政治运动 。
2011-3-31 19
2、社会主义更自由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平等自由,
但又不同于无政府主义。他说:
社会主义者是要求政府有一种权力,使之
伸张,以保障每人享受极大量的平等、自由。
资产阶级是要求政府个人自由,是一部分自由,
限制政府干涉个人自由愈小,而彼级之享福愈
大。无政府主义是主张无政府者,与社会主义
绝对相反。
2011-3-31 20
3、社会主义不消除竞争
社会主义不是消除竞争,而是消除资本主义
社会竞争出现的消极结果,竞争也是社会主义发
展的动力。他说:
人咸以为实行社会主义之后,决不发生竞
争。盖社会由竞争而进步,良好的竞争,是愉快
而有味,无不可以行之。至于资本主义的竞争,
使人类入于悲惨之境,此种竞争,自不可以。今
社会主义毫无竞争,岂不令人枯死么?
2011-3-31 21
二、陈独秀:
宣传社会主义倡导无产阶级专政
2011-3-31 22
陈独秀( 1879-1942)
安徽怀宁(安庆)人。
早年留学日本,受社
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之后,成为中国早期
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宣传家。
2011-3-31 23
(一)宣传科学社会主义
2011-3-31 24
他首先把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
主义区分成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的社
会主义,并且说明了两者联系区别。
2011-3-31 25
1、解释社会主义
所谓社会主义就是一种伦理的关怀,
就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他说:
女子与劳动者全是弱者,所以我们
要帮助弱者抵抗强者。除了社会主义,
更没有别的方法。
2011-3-31 26
都是牺牲弱者以助强者的伦理、历史。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牺牲劳动以助资本
家,牺牲妇女以助男子。社会主义正因
为扶助这两种弱者,抵抗这两种强者而
发生的。
扶助弱者以抗强者 …… 就是社会主
义。
2011-3-31 27
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可分为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社
会主义,两者差别在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
他说:
古代所讲的社会主义,都是理想的;其学
说都建设在伦理上面,他们眼见得穷人底苦恼
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底贫富弄得
2011-3-31 28
绝对的平均或相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
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底经
济的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 …… 近代所讲的
社会社会主义,便不同了;其宗旨固然也是救
济无产阶级底苦恼,但他的方法却不是理想的
简单的均富论,乃是由科学的方法证明出来现
社会不安底原因,完全是社会经济制度 —— 即
2011-3-31 29
生产和分配方法 —— 发生了自然的危机,要救
济他的危机,先要认明现社会底经济的事实,
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面,来设法改造生产和分
配底方法。因此可以说马格斯以后的社会主义
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建设在经济上面的,和马
格斯以前建设在伦理上面的空想的主观的社会
主义完全不同。
2011-3-31 30
3、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在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区
别的同时,他对种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
马克思派的共产主义,第一原则就是要有
科学的根据。所谓科学的根据,是根据社会之
历史的进化和现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种种的客
观境界,不是空中楼阁主观的幻想 …… 第二个
2011-3-31 31
原则就社会改造应有的步骤。 …… 因为
各民族之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进步
各不相同,所以改造的步骤不能一致。
第三个原则就是每一步骤都须用革命的
方法。
2011-3-31 32
(二)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2011-3-31 33
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宣言,,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书,书的精髓是用
唯物观说明阶级斗争。他批判第二国际
修正主义的阶级调和论。
2011-3-31 34
1、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最重要
区别就是前者主张阶级斗争,后者主张劳资携
手。他说:
马格斯底, 共产党宣言, 自第一页到最末
页都是解释阶级战争底历史及必要的讲义,可
惜自称为马格斯派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竟然忘记
了!
2011-3-31 35
2、论证社会革命的必要
针对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各种派别反对中国
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他论证了中国
实行社会革命手段的必要性。因为:
现在社会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
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
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
2011-3-31 36
3、主张战争解决问题
因此,他热情赞扬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
认为社会在每个进化阶段新旧顿变之时,都不
免不了革命战争。他说:
革命之所以称为神圣事业,…… 乃因为他
是表示人类社会组织进化之最显著的现象,他
是推进人类社会组织进化之最有力的方法。
2011-3-31 37
(三)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2011-3-31 38
1、对国家本质的认识
陈独秀还对国家的阶级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他说:
各国只有阶级,阶级内复有党派,我以为
“国民”不过是一个空名,并没有实际的存在。
有许多人欢喜拿国民的名义来号召,实在是自
2011-3-31 39
欺欺人,无论国会也好,国民大会也好,
俄罗斯的苏维埃也好,都只是一阶级一
党派底势力集中,不是国民总意底表现;
因为一国民间各阶级各党派的利害、希
望各不相同。
2011-3-31 40
2、论证专政的工具性
陈独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只是统
治阶级的工具观点。他说:
强权何以可恶?我以为强权所以可恶,是
因为有人拿他来拥护强者、无道者,压迫弱者一
正义。若是倒转过来,拿他来救护弱者与正义,
排除强者与无道,就不见得可恶了。由此可以看
出强权所以可恶,是他的用法,并不是他本身。
2011-3-31 41
3、宣传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驳斥各种社会主义
派别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论点。他说: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不许有产阶级得到政权
的意思,这种制度乃是由完成阶级战争消灭有
产阶级做到废除一切阶级所必经的道路。
2011-3-31 42
4、主张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
他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非经过
无产阶级专政不可,…… 然而实行无产阶级革
命与专政,无产阶级非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
力不可,要造成这样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都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
与指导者不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特别重视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他热情地赞扬到,“政
党是政治底母亲,政治是政党的产儿”
2011-3-31 43
三、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
2011-3-31 44
毛泽东( 1983- 1976)
字润芝,湖南湘谭人。
早年受中国传统哲学熏
陶,崇信理学唯心论。
1920年开始转向马克思
主义理论。在陕北时期,
认真研读苏联三十年代
的哲学著作,并形成了
,实践论,,, 矛盾论,
以及其他一批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著作。
2011-3-31 45
(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
2011-3-31 46
毛泽东十分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
密切联系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去研
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1-3-31 47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作调
查研究,写出了,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土地革命前期,在,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文中强调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
究”;在, 反对本本主义, 一文中,提出了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此时,他
还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了一系列
的调查报告,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
形成。
2011-3-31 48
2、对“实事求是”的新阐释
在 1941年 5月发表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
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崭新的科学的
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实事求是,就是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011-3-31 49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
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
义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找出事物发展的
规律,把我们改造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客
观规律基础之上,同时,只有找出了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行动指南,
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011-3-31 50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2011-3-31 51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是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特别是党
内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哲学史上知
行关系,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011-3-31 52
1、实践观
实践观点是毛泽东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他
在, 实践论, 中指出,实践是根据一定的思想、
理论计划、方案从事变革客观现实的活动。在
,论持久战, 中又提出,实践是做或行动,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特殊表现。他强调实践是社会的实践,是千百
万人民的革命实践。他还对实践的形式作了明
2011-3-31 53
确归结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
验三种基本类型。在这三种实践活动中,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他还系统地
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
2011-3-31 54
1、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
毛泽东把认识发展过程明确地概括
为“两个飞跃”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
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能动地
飞跃到革命实践过程。认识整个过程是
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
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2011-3-31 55
3、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的统一是毛泽东对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独创性的贡献。实现这种统一
的关键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统
一起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原理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真正成
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武器,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
出的独创性的贡献。
2011-3-31 56
(三)以矛盾为核心
的唯物辩证法
2011-3-31 57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系统而深刻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和, 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两部著作标
志着毛泽东辩证法法的形成,,矛盾论,
标志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成熟。
2011-3-31 58
1、对立统一规律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
心和实质的思想。, 矛盾论, 把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看成是贯穿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两种根本
对立的宇宙观,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整个, 矛盾论,
就是说明如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
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2011-3-31 59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毛泽东明确地把矛盾的普遍性概括
为两方面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
性指事物内部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一
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认识矛盾
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011-3-31 60
3、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
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
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双方及其发展
也是不平衡的,因此不能平均看待,必
须区分主次。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
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
2011-3-31 61
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
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
的方面,就是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
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011-3-31 62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一致性、
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联结或互
相合作。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事物发展过程中
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
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
的方面转化。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
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
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011-3-31 63
5、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
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种关
系贯串于矛盾学说的各个方面,只有真
正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道理,才
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学说的丰富内
2011-3-31 64
容,才算真正懂得辩证法。如果割裂它
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陷入形而上学。
关于矛盾精髓问题的概括,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经验的哲学总结,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
验主义的重大理论收获,是对马克思主
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2011-3-31 65
(四)指导革命走向
成功的唯物史观
2011-3-31 66
毛泽东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革
命活动开始,就着力于批判唯心史观,
坚持和发挥唯物史观。
2011-3-31 67
1、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
法观点出发,在总结我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认为,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贯
串一切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011-3-31 68
2、两类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总结国内及国际的历史经验,回
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提出的新课题,科
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
盾学说。在种种复杂的矛盾中,他严格区分了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
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相冲突的,你死我活的矛
盾;而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
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011-3-31 69
3、阶级分析方法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就初步掌握了阶
级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实际的阶级斗
争。他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是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第一次作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根据不同的阶级
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析他们对革
命的不同态度。